小学科学制作我们的小乐器
- 格式:ppt
- 大小:619.50 KB
- 文档页数:8
小学科学制作我的小乐器(教案)科目:小学科学任务名称:制作我的小乐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音乐是通过不同乐器产生的声音组成的。
2. 学生将学习如何制作简单的小乐器,并能够演奏其制作的乐器。
二、前期准备:1. 准备工具和材料:纸杯、橡皮筋、两根竹签、一根吸管、颜料和刷子、剪刀等。
2. 准备一段简单的乐曲。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多样的音乐,让学生欣赏。
然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不同的乐器和声音的种类。
引导他们思考并讨论乐器是如何制作出声音的。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乐器是如何制作声音的,并解释震动和共鸣的概念。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乐器的声音是由不同的共鸣箱产生的。
3. 制作小乐器(25分钟)3.1 制作橡皮筋吉他(1)学生使用一个纸杯,并在其底部剪一个小洞。
(2)学生将一个竹签插入纸杯的一侧,在另一侧用橡皮筋将竹签固定。
(3)学生可以将橡皮筋拉紧,然后用手指弹动橡皮筋,发出声音。
3.2 制作吹奏乐器(1)学生将一根吸管剪成合适的长度作为吹管。
(2)学生选择一种颜料,用刷子涂抹在以吹管为中心的底部。
(3)学生可以将嘴唇贴在颜料上,用口气吹奏吸管,发出声音。
4. 演奏乐曲(15分钟)教师可以教学生如何演奏简单的乐曲,例如《小星星》。
学生可以使用制作好的小乐器演奏乐曲。
5. 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制作小乐器的过程,并提问学生们对这次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
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四、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制作自己的小乐器,并在下节课上演奏给大家听。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小乐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制作乐器过程中的乐趣,并在演奏中感受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这样的实践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展示他们制作的小乐器,让他们学会欣赏和欢迎多样性的音乐文化。
小学科学18制作我的小乐器(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制作我的小乐器(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音乐乐器的种类和作用;2.了解小乐器的制作原理;3.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小乐器,并能演奏简单的音乐。
二、教学重点1.知道小乐器的种类和作用;2.了解小乐器的制作原理。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1.引导学生回想上节课学到的内容——音乐乐器的种类;2.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复习各种不同的乐器。
步骤二:讲解小乐器的制作原理1.通过展示一些简易的小乐器,让学生对小乐器有一定的了解;2.讲解小乐器的制作原理,如橡皮筋琴的发声原理是拉伸橡皮筋,盖子喇叭的发声原理是通过盖子的共鸣;3.引导学生思考,小乐器的制作原理都依靠什么来发声。
步骤三:制作小乐器1.告诉学生制作小乐器的要求:可以使用废旧材料或容易找到的材料,如酸奶瓶、竹筷子、纸杯等;2.提供一些制作小乐器的示范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制作的步骤和方法;3.让学生自由发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乐器并开始制作;4.老师适时巡视,指导学生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
步骤四:演奏小乐器1.让学生把制作好的小乐器带到课堂上;2.让每位学生轮流演奏自己制作的小乐器;3.组织小乐器合奏,让学生们共同演奏一个简单的乐曲。
步骤五:总结与延伸1.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小乐器的种类和制作原理;2.引导学生思考,制作小乐器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新的体会和收获;3.鼓励学生在家制作更多的小乐器,并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表演。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制作小乐器的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2.评价学生的小乐器是否符合要求,并能够演奏简单的音乐;3.结合学生的回答和表现,评价他们对小乐器种类和制作原理的理解程度。
五、板书设计小乐器制作原理:1.橡皮筋琴:拉伸橡皮筋发声2.盖子喇叭:盖子共鸣发声六、教学资源准备1.制作小乐器的示范视频或图片;2.废旧材料或容易找到的材料,如酸奶瓶、竹筷子、纸杯等;3.乐器演奏的简单乐曲录音。
小学科学18制作我的小乐器(教案)【教案】制作我的小乐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乐器是由不同材料制作而成的。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份材料清单,包括可用的材料和工具。
2. 准备一份步骤清单,详细说明制作小乐器的步骤。
3. 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示范给学生参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乐器的种类和功能,让学生了解乐器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材料准备(10分钟)向学生展示材料清单,并让他们选择需要的材料。
引导学生思考每种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3. 制作步骤(60分钟)步骤一:确定乐器的类型和形状(5分钟)让学生选择他们想制作的乐器类型,并设计它的形状。
鼓励学生多提出不同设计方案,并让他们互相分享。
步骤二:收集和准备材料(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乐器形状,收集和准备相应的材料。
老师可以分组指导,确保学生获得所需材料。
步骤三:装配乐器(20分钟)学生根据步骤清单,按照自己的设计装配乐器。
老师应进行示范指导,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步骤四:调试和优化(10分钟)学生完成装配后,尝试演奏乐器并调试声音。
老师鼓励学生共同合作,分享乐器调试的经验和技巧,优化乐器的音质。
步骤五:完成乐器(10分钟)学生完成乐器装配和调试后,给乐器装饰色彩并命名。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使每台乐器具有独特特色。
4. 展示和分享(15分钟)学生根据老师安排,依次展示和演奏自己制作的乐器。
鼓励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并互相欣赏彼此的成果。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学生和老师共同回顾制作小乐器的过程,并总结出一些重要的技巧和经验。
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改进空间,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堂扩展1.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其他类型的乐器,并组成小乐团进行合奏。
2. 学生可以用自己制作的乐器参加校内的文艺表演活动。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作小乐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8课《制作我的小乐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制作我的小乐器》这一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八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简单乐器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尝试。
但在科学探究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观察不细致、操作不规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简单乐器的制作方法,学会制作一个小乐器,并能够演奏出简单的旋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演奏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既能发挥创新能力,又能保证乐器的演奏效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践、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示范操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演奏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关注乐器,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探究:让学生观察、分析不同乐器的特点,了解乐器的制作原理。
3.制作: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并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4.演奏: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演奏。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如乐器的制作方法、演奏技巧等。
板书可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小学科学18《制作我的小乐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乐器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学会合作与分享。
二、教学重点:1.了解乐器的种类和特点。
2.掌握制作乐器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合作与分享。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好各种制作小乐器的材料,如纸板、瓶子、橡皮筋、铃铛等。
2.制作好示范乐器,如口风琴、竖笛、拇指琴等。
3.准备一些乐器的图片和音乐。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0分钟)1.观看一段音乐会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乐器的美妙。
2.学生:在音乐会中你们看到了哪些乐器?它们有什么特点?3.板书:乐器的种类。
Step 2 学习新知(20分钟)1.老师出示各种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请你们认真观察这些乐器,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它们可以怎样发出声音?3.讲解乐器的种类和特点,介绍各种乐器的原理。
Step 3 制作小乐器(30分钟)1.给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份制作小乐器的材料。
2.老师示范制作一个乐器,如口风琴。
3.学生跟着老师的步骤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4.鼓励学生合作与分享,可以互相借用材料和帮助对方。
Step 4 乐器展示(15分钟)1.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制作的小乐器,并演奏一段乐曲。
2.其他同学可以欣赏和评价这些小乐器。
3.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Step 5 结束活动(5分钟)1.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乐器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2.鼓励学生继续发掘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六、课后拓展:1.学生可以继续制作其他乐器,并组成乐团进行演奏。
2.请学生用文字描述自己制作乐器的过程,并画出制作过程的图片。
七、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制作小乐器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通过亲身制作乐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乐器的种类和制作方法,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整堂课内容设计丰富,教态生动活泼,学生参与度较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20年秋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8 制作我的小乐器》教案一. 教材分析《制作我的小乐器》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探索乐器的制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并亲自动手制作一个小乐器,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乐器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但在音乐创作和乐器制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他们在演奏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了解乐器的制作原理和特点。
2.动手制作一个小乐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乐器的制作原理和特点。
2.演示法:展示乐器的制作过程。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小乐器。
4.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小乐器的制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乐器的图片和实物,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制作小乐器的材料和工具,如纸盒、彩纸、胶水、剪刀等。
3.准备录音机、音乐CD等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了解乐器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乐器的认识和喜好。
2.呈现(10分钟)展示乐器的制作过程,讲解乐器的制作原理。
引导学生关注乐器的结构和材料。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开始制作小乐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完成制作。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让学生尝试用制作好的小乐器演奏简单的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乐器的制作原理和特点。
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索乐器的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制作我的小乐器》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制作我的小乐器”,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了解乐器的构造与发声原理,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课时主要围绕乐器的材料选择、设计构思和初步制作展开教学。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乐器的种类和基本构造;(2)掌握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工具使用方法;(3)学会初步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制作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成果的意识。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 作品质量评价:评价学生制作的小乐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材料选择是否合理,制作工艺是否精细;3. 创意程度评价:评价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独特性。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乐器,引导学生了解乐器的种类和基本构造,激发学生制作乐器的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乐器的发声原理、材料选择和工具使用方法,让学生对制作小乐器有初步的了解。
3. 设计构思: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设计自己的小乐器,并绘制设计图。
4. 材料准备:学生根据设计图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准备制作工具。
5. 制作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小乐器,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问题。
6. 作品展示与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制作经验和心得。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表现评价、作品质量评价和创意程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2.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完善自己的小乐器,并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反思本课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2. 学生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制作小乐器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制作我的小乐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乐器的种类和基本结构;2. 学习并掌握制作乐器的材料和工具;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4. 激发学生对音乐和科学的兴趣。
二、作业内容1. 准备材料和工具:学生需要准备各种不同的材料,如纸、塑料袋、木块、纸盒等,以及剪刀、胶水、尺子等工具。
学生需要选择一种乐器类型(如打击乐器、弦乐器等),并了解该类型乐器的特点。
2. 制作过程:学生需要按照自己的设计,将所选材料组合起来,制作成一个小乐器。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到乐器的音高、音量、音质等因素,并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
3. 展示作品:学生完成制作后,需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其特点和功能。
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时间: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学生需要在课后继续完成作业;2. 作业形式:学生需要提交一份电子版的作业报告,包括乐器的名称、制作材料、制作过程、作品照片等;3. 作业质量:学生需要保证乐器的质量和功能,能够正常演奏出简单的音乐;4. 合作交流:学生需要与同学互相交流,分享制作经验和技巧,共同提高制作水平。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的作业报告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能够正确描述乐器的名称、材料、制作过程等;评价学生的乐器质量是否合格,能否正常演奏出简单的音乐;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是否达到要求;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教师根据作业报告和作品质量进行评价,学生互评则根据合作交流情况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提交作业报告后,教师将对学生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后续的作业;2.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
同时,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和评价结果,对教学方案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乐器的种类和基本结构,掌握制作乐器的材料和工具,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对音乐和科学的兴趣。
《制作我的小乐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制作小乐器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手工制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的作业内容是“制作我的小乐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材料:学生需准备的材料包括废弃的塑料瓶、吸管、橡皮筋、胶水等,这些都是学生日常容易收集到的材料。
2. 设计乐器:根据个人喜好,学生需要设计乐器的外观和结构,可以是对已有乐器的仿制,也可以是全新的创意。
这一步骤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制作乐器:在家长的协助下,学生开始动手制作乐器。
需要学生运用剪切、粘贴、捆绑等基本的手工技能,将材料组合成一个小乐器。
4. 调试乐器:制作完成后,学生需要调试乐器,使其能够发出稳定的音调。
这一步骤可以让学生理解基本的物理原理,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三、作业要求1. 安全性: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注意安全,避免使用锐利工具或易燃材料。
家长需在旁协助并监督。
2. 创新性: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3. 实用性:制作的乐器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发出稳定的音调。
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添加其他功能或装饰。
4. 完成度:学生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乐器的制作,并能够顺利调试好其发出音调。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制作的乐器进行评价,从外观、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评分。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互动,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3. 对于有创新设计的作品给予额外加分,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五、作业反馈1. 家长在孩子完成作品后,需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肯定孩子在制作过程中的努力和成果。
2. 教师需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需在课堂上展示优秀作品,以供其他学生学习和借鉴。
《制作我的小乐器》教学反思(1)
在完成了《制作我的小乐器》这一课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探索改进措施。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调整、展示小乐器的过程,深入理解改变物体属性可以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科学原理,并体验科学与技术的紧密联系。
从课堂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活动,成功制作出自己的小乐器,并在展示环节中演奏出简单的乐曲,这表明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二、教学过程的亮点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回顾上节课弦乐器的发声原理,学生很快被引入到本节课的主题中,对制作小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种基于已有知识的引入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2.动手实践:本节课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制作、调试等环节,全面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声音属性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展示与评价:展示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同时也让其他同学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和学习。
教师给出的评价要点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学生改进自己的作品。
制作我的小乐器通过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声音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且知道了影响音高的有关因素。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成品的发声效果并不理想。
为此,学校开展本项目化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了解乐器的结构、发声原理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出能够演奏简单乐曲的小乐器。
本项目适用于四至六年级,共计3课时,融合科学、数学、音乐、美术、技术等学科。
核心概念:科学核心概念: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音乐核心概念:乐音是物体周期性振动而产生的有规则的声音。
驱动性问题:制作的小乐器能做到音高的变化,但是演奏过程很难做到音色优美,声调准确,演奏过程也不方便。
那么能不能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出外形美观,又能演奏出简单乐曲的乐器呢?学习目标:1.掌握改变物体的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2.经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小乐器的过程,并将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起来。
3.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将其体现在作品的呈现上。
项目实施过程:任务一:挑选材料,设计方案任务目标:1.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找到让其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方法。
2.能够根据材料设计适合的乐器制作方案。
学习活动:1.展示不同常见的乐器种类,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了解不同乐器的发声原理,初步确定自己的选材。
2.根据选材设计相应的乐器制作方案。
核心问题:怎样挑选适合的发声材料。
学生在此过程中要将前面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的乐器相结合,理解不同乐器的发声原理是不一样的。
有的是通过改变物体长短来改变音高;有的是通过改变物体粗细来该改变音高;有点是通过改变空间大小来改变音高。
对学生合理的选材及使用方式予以肯定,并及时进行概括总结,方便下一步的方案设计。
任务二:调整音高,物化成果任务目标:1.能够使用所选材料发出高低不同的音阶。
2.能够综合应用测量、绘画、模型制作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出小乐器。
学习活动:1.展示所选材料,并使其发出声音。
通过改变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利用调音器调节音高,最终能够发出较准确的音阶。
注重项目设计,发展工程思维——《制作我的小乐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最后一课,该内容适合运用项目化学习融合工程设计思维进行教学。
教材可设计两部分内容:设计自己的小乐器;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这两部分内容如果都要展开,一节课的时间是不够的,于是尝试着运用项目化学习与工程设计的思想,通过创设情境把项目要求、自主实践及交流反思这几个环节融合在一起,最终希望孩子初步经历从设计、制作、改进、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乐器的过程,建构起改变物体的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这一概念,同时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将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起来。
基于项目化学习融合工程设计理念在小学科学新版课标提出,技术与工程是小学科学知识学习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教学要重视“技术与工程”内容。
2021年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科学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规定“要重视技术与工程教学。
把握工程实践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学习明确问题、设计图纸、制作测试、修改改进等工程实践的过程,渗透工程思维。
”可见,本节课运用工程思维学习路径是必然选择。
二、目标定位基于以上,本次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目标定为:1.经历从设计、制作、改进、展示的项目过程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2.通过口述、图示等方法表达自己的设计,在交流中提取信息改进自己的小乐器。
3.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利用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可以改变我们听到的声音高低,并演奏悦耳的音乐作品。
三、设计理念《制作我的小乐器》旨在运用工程设计的理念制作小乐器来检验学生对声音的认识,让孩子初步经历项目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起来。
教材分两部分,分别是设计小乐器和制作展示小乐器。
对于本节课,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思考一:本节课教材上安排了多个环节,按照教材建议上把每个内容展开来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
大多数老师会把本节课安排成两个课时,一课时为设计指导,一课时为制作改进展示。
《制作我的小乐器》一、教材简析《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最后一课。
本单元第一、二课学习内容是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第三、四课学习了声音是如何传播的,第五、六、七课学习了声音的强弱、高低是如何变化的,而第八则是声音单元知识整合运用能力的呈现。
基于这样的教材安排,本课将运用STEM教学理念和工程设计思维进行教学。
教材分两部分内容:一、选择材料并画出小乐器设计图。
二、制作和展示自己的小乐器。
计划需要两个课时来完成。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我将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知识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声音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且知道了影响音高的有关因素。
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前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经拥有了初步的工程设计实践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制作、调整、展示的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而且他们对事物依然保持着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喜欢在玩中学,做中学,想中学,用中学。
三、教学目标依据《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本课的科学知识学段的目标是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变化。
技术与工程目标是知道完成一项工程设计需要分工与合作,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基于以上教材、学情以及课标的分析,依据教材、教参等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改变物体的粗细、长短、松紧等属性可以使它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
科学探究目标● 1.经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乐器过程。
● 2.通过口述、图示等方法表达自己的设计和想法,能从交流中提取信息改进自己的小乐器。
科学态度目标●养成乐于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科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利用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可以改变我们听到的声音高低,并演奏悦耳的音乐作品。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提供的材料自主选择,并制作小乐器。
难点:设计小乐器并画出设计图以及调试小乐器。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8 制作我的小乐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制作我的小乐器》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乐器的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制作乐器的方案,如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制作。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和制作活动充满兴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于细节处理和耐心度方面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耐心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乐器的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制作乐器的原理和方法。
2.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耐心度和细致观察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乐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准备制作乐器的材料和工具,如纸杯、塑料管、胶带等。
3.划分好活动区域,确保学生的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关注乐器,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乐器的图片和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制作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用哪些材料和工具来制作自己的小乐器?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乐器的结构,掌握制作技巧。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让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小组乐器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制作我的小乐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我对《制作我的小乐器》这课的一些思考和想法,我的交流主要分为以下6部分内容。
说教材《制作我的小乐器》是教科版四上声音单元最后一课,教材分两部分内容:设计自己的小乐器;制作并改进自己的小乐器。
这两部分内容如果都要展开,一节课的时间是不够的,于是我尝试着运用STEAM的理念与工程设计的思想,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们经历设计、制作、改进、展示,评价这几个环节,丰富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体会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密切联系。
说学情基于以上的教材内容,我也对孩子的学情进行了精准分析。
本单元在学习内容上是呈螺旋阶梯式上升的,四年级孩子对声音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虽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是对融合steam理念的教材接触不多,学生的思维尚未达到工程设计的高度,所以仍需教师在各个环节进行引导。
既然采用了项目化学习,我们的孩子不能只是学科知识的复制者,而应该是灵动生命的生活者。
说教法学法为了落实此次项目化学习,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设计如下教法和学法:三段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启发法+讨论法。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句话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
如何引导?那就要以任务为驱动,创设真实情境,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继而讨论。
形式新颖的任务驱动法+因材施教的启发法+循序渐进的讨论法,最终分层兼顾到所有学生。
本课适合运用工程设计思维,所以学生的学法也应当多种多样。
从读书中来学到探索发现,从问题中来学到思考质疑,从动手中来学到更多能力,从交流中来学到知识稳固。
学生运用这4种学法达到乐学、会学、善学、志学的目的,以便更好的提高和巩固自身的能力。
结合上述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四部分内容中。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重点分享地是我的探究目标:“通过设计、制作、改进、展示,评价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乐器过程,将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起来”。
《制作我的小乐器》说课稿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制作我的小乐器》。
本课是声音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前面七课所学内容的总结,也是检验,更是从理论延伸到实践的突破口。
教材分为两部分:设计自己的小乐器和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乐器,有些学生对于乐器的发声原理也有一定的了解。
为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避免科学课成为理论的堆砌、生硬的说教。
在设计本课时,我尝试运用stem的理念与工程设计的思想,鼓励学生初步经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乐器的过程,建构起改变物体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这一概念,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接下来,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我先说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说教学目标:1.改变物体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2.经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小乐器的过程,并将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起来说教学重难点:通过课前调查学生对乐器发声原理的认识和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程度,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在以下两个方面:1.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小乐器并画出草图。
2.联系所学影响音高的因素,调整和校对音准。
说教法学法:下面,为使学生能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
其中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经历设计、制作、调整、展示的完整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包括小组设计小乐器时的组内交流改进,也包括制作完成后,小组间通过展示、评价,交流。
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重点讲解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聚焦:制作我们的小乐器该环节我主要通过图片的方式出示不同的乐器,参考教科书中可选取发声原理不同的鼓、吉他、小提琴、排笙等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