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集》考辨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8
《茶山集》考辨
曾几,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是宋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有诗集《茶山集》八卷传世。
茶山诗的艺术风格,上承黄庭坚、陈师道和吕本中,下启陆游和杨万里,开“诚斋体”的先声,后人把曾几列入江西诗派。
近年一些文献,以讹传讹,误将曾几的《茶山集》归属为宋代茶书。
《茶山集》是宋代茶书吗?谨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茶山集》误成宋代茶书
中国茶诗、茶书异彩纷呈,名家辈出。
宋代,文人学士嗜茶咏茶的特别多。
欧阳修、梅尧臣、苏轼、范仲淹、黄庭坚、曾几、陆游、杨万里、朱熹等,都有吟咏茶的诗词。
仅苏轼一人就写过几十首咏茶诗,其《和曹彦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诗中“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之句,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成为评品佳茗的习惯用语。
(1)宋代的茶书较唐代明显增多,如蔡襄的《茶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欧阳修的《大明水记》、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沈括的《本朝茶法》等多种茶书,(2)都是研究古代茶叶科技、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
宋代有些文人学士,不仅撰写茶诗,还撰写
茶书。
如欧阳修写了《尝新茶呈圣俞》、《次韵再作》、《虾蟆碚》、《和梅公仪尝茶》、《双井茶》、《送龙茶与许道人》等多首茶诗,此外欧阳修还撰有茶书《大明水记》。
(3)不过,更多的文人学士只撰有茶诗,而没有撰写茶书。
宋代诗人曾几撰有《茶山集》,其中有咏茶诗。
检阅有关的古籍研究工具书以及其他文献,例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4)、《续修四库全书总目录•索引》(5)、《中国农学遗产文献综录》(6)、《四库全书总目提要》(7)、《茶书总目提要》(8)、《中国古今茶书简目》(9)等,都没有将曾几所撰《茶山集》列入宋代茶书。
但是,近年一些文献,将曾几的《茶山集》归属为宋代茶书。
兹举几例:
1996年,《中国农史》第3期《台湾各大图书馆收藏祖国农业古籍概况》一文的“茶”书部分,在列举了唐代陆羽的《茶经》、宋代沈括的《本朝茶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宋代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等茶书后,紧接着列出“《茶山集》八卷(宋)曾几撰拾遗一卷(清)劳格撰(清)孙星华录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第五三二册”,并且指出该书藏于台湾傅斯年图书馆。
(10)
1998年,王华夫先生《国内外各大图书馆收藏中国古茶书概况》一文的“台湾各大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古茶书”,指出台湾“各图书馆收藏唐朝古茶书1种,宋朝7种,明朝6种,清朝1种,共15种。
”宋朝7种茶书分别为沈括所撰《本朝
茶法》、宋徽宗所撰《大观茶论》、宋子安所撰《东溪试茶录》、曾几所撰《茶山集》八卷及拾遗一卷、蔡襄所撰《茶录》与熊蕃所撰《宣和北苑贡茶录》。
(11)
2002年,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农业古籍目录》,“副编•中国台湾省收藏的中国农业古籍目录”的“竹木茶”部分,第2707本书即为“茶山集八卷曾几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第五三二册”,指出该书藏于傅斯年图书馆。
(12)
二.《茶山集》考辨
曾几(1084―1166),字吉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后徙居河南洛阳。
宋徽宗时为校书郎,靖康初提举淮东茶盐,高宗朝历江西、浙西提刑。
其兄曾开因反对秦桧和议而被罢官。
曾几受到株连,也被罢官。
曾几侨居上饶茶山寺七年,读书赋诗,自号茶山居士。
乾道二年(1166)卒,谥文清,故又被称作曾文清,曾茶山。
(13)
曾几的学生陆游为其作《墓志铭》,称曾几”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以杜甫、黄庭坚为宗”。
魏庆之《诗人玉屑》云:“茶山之学,出于韩子苍,盖韩驹诗法得自黄庭坚,而庭坚又刻意学杜甫,句律渊厚,递相祖述,其实一而已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墓志称有文集三十卷,《易释象》五卷。
《易释象》已不传,其集则文献通
考及宋史均作十五卷。
然通考列之诗集类中,疑三十卷者,指其诗文全集,而十五卷则专指诗集也。
自明以来,传本久佚,仅散见各书,偶存一二。
兹从《永乐大典》中,搜采编辑,勒为八卷,凡得古今体五百六十一首。
虽不足尽几之长,然较相传九百一十篇之数,所佚者不过三百四十九篇耳”。
(14)这些资料表明现存曾几的著作,乃是清代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出的《茶山集》,共8卷,561首诗。
南京图书馆藏书丰富,传存了大量的古典文献。
古籍部收藏有关曾几的著作主要有:宋•曾几《茶山集》八卷,清代武英殿活字印本,6册;宋•曾几《茶山集八卷附拾遗、提要》,存于《丛书集成新编》第七十册等。
通过研究南京图书馆所藏曾几的著作,发现《茶山集》中茶诗仅有20余首,分别为卷二的《盛夏东轩偶成》,卷四的《迪侄屡饷新茶二首》、《造侄寄建茶》、《述侄饷日铸茶》、《曾同季饷建溪顾渚新茶》、《尹少稷寄顾渚茶》、《尝建茗二首》、《煎茶》、《郡酒日铸茶》、《代书抵筠守谭崧老求茶笋》,卷五的《建子得龙团胜雪茶两胯以归予其直万钱云》,卷六的《张耆年教授置酒官舍环碧散步上园煎桃花茶》、《吴傅朋送惠山泉两瓶并所书石刻》、《李相公饷建溪新茗奉寄》,卷七的《玉井》、《黄嗣深尚书自仰山来惠茶及竹薰炉》,卷八《曾宏甫饷溪山堂南坡胯新茶》、《衢僧送新茶》、《绍兴帅相公遗小春新茶,且折简云:对瑞香啜之,大胜暖帐中饮羔儿
酒也。
小诗两绝以谢》、《啜建溪新茗李文授有二绝句次韵》。
(15)《茶山集》现存诗篇561首,而茶诗仅20余首,只占总体的0.04%,比例之小是很显然的。
卷次诗体数量茶诗百分比(%)卷一五言古诗3200卷二五言古诗4610.02卷三七言古诗3100卷四五言律诗12890.07五言排律500卷五七言律诗8210.01卷六七言律诗6430.05卷七五言绝句5310.02六言绝句710.14卷八七言绝句11340.04总计561200.04
曾几是北宋末南宋初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创作的基本倾向是爱国忧民的。
清代著名学者翁方纲(1733-1818)对曾几的诗作了评价,在其所撰《复初斋诗集》中,有《校茶山集四首》就是评论曾几的诗作。
第一首诗为“前有陵阳后剑南,中间句法许谁参?已将北望神州意,收拾传灯老一庵。
”谈论的是曾几的诗法和爱国思想对其学生陆游的影响。
第三首诗为“谈禅谈石复谈茶,山寺孤清独一家。
故里诚斋堪配否,赣江翠竹渺之沙。
”翁方纲认为曾几诗清新活泼的风格已开“诚斋体”的先声,(16)曾几的诗词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用浅近自然的语言把所见所思表达出来。
在《茶山集》的561首诗中,有大量的诗篇吟咏雨、梅、茶等常见的自然景物,并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古诗如《赠
空上人》、《东轩小室即事五首》、《春晴》,近体诗如《寓居吴兴》、《食淮白鱼》等,都于写景咏物之中流露出渴望收复中原之情;其中有几十首咏雨诗,如《悯雨》、《郡中迎怀玉应真请雨得之未治足》、《咏旱三首》、《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等,描写雨水给农家带来喜悦,干旱则令诗人忧愁;还有一些劝农诗,如《次劝农韵》等都是颇为优秀的作品。
上述可见,曾几的诗集《茶山集》8卷,存诗561首,吟咏了茶、梅、雨等许多事物。
其中茶诗仅20余首,且分散于各卷之中,所占比例极小,茶诗不是《茶山集》的主体,可以推定《茶山集》不是宋代茶书。
�おげ慰嘉南祝�
(1)余悦:《中国茶诗的总体走向――在日本京都演讲提纲》[J].农业考古,2005,(2):130-141。
(2)阮浩耕,沈冬梅,于良子:《中国古代茶叶全书》[M].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1-9。
(3)陈彬藩,余悦,关博文.《中国茶文化经典》[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4-20.
(4)《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上》[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459-477。
(5)《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复旦大学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录•索引[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34-149。
(6)犁播:《中国农学遗产文献综录》[M].农业出版社,1985:198-207。
(7)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A].陈彬藩,余悦,关博文.《中国茶文化经典》[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785-787。
(8)万国鼎:《茶书总目提要》[J].农业遗产研究集刊•二集,中华书局,1958:205-239。
(9)余悦,周志刚:《中国古今茶书简目》[A].陈彬藩,余悦,关博文:《中国茶文化经典》[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829-839。
(10)王华夫:《台湾各大图书馆收藏祖国农业古籍概况》[J].《中国农史》,1996,:100-113。
(11)王华夫:《国内外各大图书馆收藏中国古茶书概况》[J].《农业考古》,1998,:279-288。
(12)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编:《中国农业古籍目录》[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244。
(13)钟俊昆,江凌风:《试论茶山诗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J].嘉应学院学报,2004,:42-47。
(14)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A].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丛书集成新编•第七十册[M].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616。
(15)曾几:《茶山集》[A].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丛书集
成新编•第七十册[M].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627,635,638-640。
(16)吴中胜.读翁方纲《校茶山集四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