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
- 格式:pdf
- 大小:5.39 MB
- 文档页数:41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杜牧《山行》;苏轼《赠刘景文》;叶绍翁《夜书所见》;意思如下:一、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话译文: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赏析:《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
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二、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白话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赏析:《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凌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三、叶绍翁《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白话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赏析:《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绝句。
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山行》知识点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诗文释义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三年级第四课古诗三首组词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课是《古诗三首》,分别学习是《山行》《赠刘景文》及《夜书所见》三首古诗,现把本科相关生字及词语学习内容整理分享如下。
1、寒
拼音:hán
组词:寒冷、严寒、天寒地冻
2、径
拼音:jìng
3、斜
拼音:xié
组词:斜视、斜坡
4、霜
拼音:shuāng
组词:下霜、冷若冰霜、霜冻、霜降、白霜
5、赠
拼音:zèng
组词:赠与、馈赠、赠送、赠礼、赠品
拼音:liú
组词:老刘、刘海
7、盖
拼音:gài
组词:瓶盖、盖子、锅盖、遮盖、铺天盖地8、菊
拼音:jú
组词:菊花、墨菊、秋菊
9、残
拼音:cán
组词:残忍、摧残
10、君
拼音:jūn
组词:君子兰、君临天下、君王
11、橙
拼音:chéng
组词:橙子、橙花、橙黄、橙红、橙色
拼音:sòng
组词:赠送、送伞、运送、欢送、送信
13、挑
拼音:tiǎo(多音字,还可以读:tiāo,可组词:挑水、挑担等)组词:挑拨离间、挑灯夜战。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的原文全文、翻译意思译文、注释释义解释及赏析讲解分析《赠刘景文》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由宋代诗人苏轼所著。
以下是《赠刘景文》的原文、翻译译文、词语注释、作者简介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翻译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词语注释】1.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2.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3.擎:举,向上托。
4.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5.菊残:菊花凋谢。
6.犹:仍然。
7.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8.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9.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10.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人。
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三年级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哎呀,说起这三年级的古诗三首里的,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
你想想,就像秋天里的一幅画,苏轼大诗人把对刘景文的情谊都藏
在这诗里啦。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你说这荷花凋谢了,连那像伞一样的荷叶都没了,不就像咱们有时候失去了一些很重
要的东西吗?可菊花虽然残了,却还有能在霜中挺立的枝条,这不就
跟咱们遇到困难也绝不低头一样嘛!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告诉刘景文,这一年里
美好的景色你可一定要记住啊!难道咱们不也应该记住生活中的美好
瞬间吗?就像秋天里橙子黄了、橘子绿了,那是多美的景色啊,就像
咱们在困难中看到的希望之光!
我觉得啊,苏轼写这首诗,不仅仅是在跟刘景文说秋天的景色,更
是在鼓励他,让他知道,哪怕现在有些不如意,可美好的未来就在前
头等着呢!咱们不也得这样,不管啥时候,都要心怀希望,勇往直前!。
4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一、教材分析本课3首古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传通的佳作。
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这枫林晚景使他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励诗。
诗人一反常情,以“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物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的一首七言绝句。
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表清,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二、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默写《山行》。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五、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课件,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赠刘景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5篇《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词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首席帮大家整编的5篇赠刘景文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你体会到了什么?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内容分析《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景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时,因秋风落叶而感到孤独郁闷,又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径、斜”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斜”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课文,默写古诗《山行》。
过程与方法1.通过注释或者图片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背诵并能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能借助图片和关键词体会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音频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程目标1.会认“径、斜”2个生字,会写“寒、径、斜、霜”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3.通过注释或者图片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 4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案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山行》这首诗,背诵全诗。
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料,理解诗句含义,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深秋山林景色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含义,体会诗人对枫林景色的喜爱。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理解诗人为什么会觉得霜叶比二月花还要红,这种对比手法的精妙之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秋天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季节,不同的人对秋天有着不同的感受。
今天,我们要走进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秋天,去领略那别具一格的秋景。
(板书课题:山行)2. 了解诗人杜牧(1)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杜牧的资料。
(2)教师补充:杜牧,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的诗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强调容易读错的字,如“径(jìng)”“斜(xiá)”。
3. 学生再次朗读,同桌互相检查。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1. 借助注释,理解词语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坐:因为。
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2. 理解诗句大意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意。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意思是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教师可以结合简笔画,画出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高山,山上有几处房屋被白云缭绕,帮助学生理解。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课堂课文解析笔记一、主要内容《赠刘景文》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人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
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
二、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三、字词解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四、古诗大意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五、诗文简析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简析: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简析: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六、重难点1.《赠刘景文》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答:《赠刘景文》写的是那个秋末的景色,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可以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