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小学生常见行为问题原因与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14.79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在日常教育中,小学生的课堂违纪行为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还会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对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善对策。
一、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的主要表现小学生的课堂违纪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上课不听讲、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或逗弄同桌等。
2. 指手画脚、乱动、四处看、走神或打盹。
3. 大声喧哗、随意吵闹或讲究。
4. 丢书包、乱扔物品或故意干扰他人。
5. 不认真思考考试题目、抄袭他人答案或作弊等。
二、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的原因分析1. 认知能力有限。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为有限,很难像大人一样持续保持注意力。
长时间的听课在他们的心理负担比较大,因而容易出现走神等现象。
2. 个性特点不同。
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比较明显,有的孩子喜欢随意闲聊,有的孩子不善于表达自己,有的孩子容易焦虑心情受到影响,这些特点都会对课堂纪律形成影响。
3. 家庭教育不当。
在生活中,孩子受到家庭的影响比较大。
如果家长不注重学生的礼仪、对叛逆情绪的引导不当等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4. 班级氛围和师生关系。
在一些班级中,或者是在一些老师的课堂上面,往往会带给学生很多的压力,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影响,容易导致学生的课堂违纪行为。
三、改善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的方法1. 强化教育管理。
对于学生的课堂违纪行为,需要采取严厉的管理和教育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纪律感和责任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做到安静听讲,懂得礼仪。
2. 优化课堂教学。
针对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等不同特点,采用更加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他们的焦虑感,在课堂上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3. 注重家庭教育。
学生的行为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家长的引导。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规范行为,和帮助孩子调节心态,提高身体素质等。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与预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对教师的授课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探索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深入调查,了解当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特点、发生频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这些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文章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小学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识别和处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也为教育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小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有效管理和解决。
二、文献综述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氛围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探索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已有的研究中,学者们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类型、成因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课堂问题行为通常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不符合课堂行为规范,影响自身或他人学习的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注意力分散、课堂扰乱、攻击性行为和退缩性行为等。
这些行为的产生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学生个人心理特征等。
针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学者们普遍认为家庭因素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庭氛围、父母的教育方式、亲子关系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影响。
学校教育环境也是影响学生课堂行为的重要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管理策略、师生关系等。
学生的个人心理特征,如自我控制能力、学习动机、情绪稳定性等也会对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影响。
小学生常见课堂问题行为分析与对策学校教学的主要阵地在课堂,课堂上学生的各种行为,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和课堂管理结果的优劣,本文通过对实际课堂的观察和调查,找到小学课堂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对策,为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供帮助。
课堂问题行为课堂管理小学生一、当前小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为在教育心理学上,把干扰课堂纪律、影响课堂教学,以与阻碍课堂管理正常进行的不当行为叫“课堂问题行为”。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以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很多学生都存在课堂问题行为,通常情况下,会导致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不足消极抵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行为冲突。
以下是笔者对成都市三所普通小学中3~5年级的288名小学生,就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为进行调查和统计的结果。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与上课说话在课堂问题行为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是22.7%和35.4%,占百分比的一半以上。
结合笔者对课堂的观察来看,课堂问题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同一个学生往往同时发生多种问题行为。
这些问题行为都是从行为、语言方面产生的,表现程度较轻,而且存在时间短、易变性强等特点。
二、分析课堂问题行为存在的主要原因(一)学生的原因1.自制力薄弱。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与成长的关键期,任何一股力量都可以是一个潜在的刺激物。
这一阶段,自制力薄弱是产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巨大诱因。
它主要反映在不能按规则约束自身行为,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例如学生会把在课外受到的误解、不被尊重等不公正待遇引向课堂,借机在课堂上发泄。
2.个性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个性因素同样会影响到课堂管理。
研究表明,学生普遍存在制止力薄弱这一问题,个性外向的学生,往往更缺乏忍耐力,容易产生逆反行为;内向的学生则容易产生退缩行为。
怎样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是每一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
(二)教师的原因就课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行为,以下(表2、表3)是特别就课堂管理的方式分别对成都市3所普通小学中3~5年级的288名小学生和30教师的调查。
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小学生的行为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缺乏自控能力、不尊重他人、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合作精神等。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以及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
一、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1 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是孩子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长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方式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家庭缺乏规范、纪律不严,甚至出现家庭暴力等问题,就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不良的行为模式。
1.2 学校环境因素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对孩子的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
如果学校缺乏规范和秩序,师生关系不和谐,课程设置无趣乏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些都可能导致学生产生行为问题。
1.3 同伴关系因素小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开始与同龄人接触,同伴关系的建立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果孩子身边的同伴大多有不良的行为模式,比如言语粗鲁、打架斗殴等,那么孩子很容易受到影响,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小学生行为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小学生行为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2.1 家庭教育的改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在孩子行为问题的解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改善家庭教育:(1)积极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2)建立家庭规则和规范,明确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3)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积极沟通和相互尊重;(4)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交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
2.2 学校教育的改进学校是孩子行为培养的重要场所,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进教育环境:(1)建立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2)丰富课程内容,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3)加强班级管理,建立明确的纪律规范,让学生在有序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我们将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或隐或显的、没有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效能甚至扰乱正常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称为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在新课改广泛实施的今天,这许许多多的课堂问题行为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影响了教学进度,不仅妨碍了问题行为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对其他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旨在了解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揭示小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应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策略。
本文从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从预防、控制、矫正三方面提出了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一、研究的问题及意义(一)问题的提出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和环境三个要素结合而成的复杂体系,是实施教学的主要渠道。
课堂教学是师生完成教与学任务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要途径。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行为:有的学生随意和周围的同学讲话;故意打断教师的讲话;做怪动作;与周围同学发生争议;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看其它书籍等等。
这些行为不但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使自己的学习成绩逐渐退步,还影响周围其他同学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打乱课堂教学秩序,降低课堂教学效率,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
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期望能够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率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发展,因此对于课堂问题行为对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
本论文立足于国内外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将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力求找出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探究小学生是一个在成长过程中处于关键阶段的群体,他们的行为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
在课堂上,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往往是老师们最头疼的事情之一,因为这会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和课堂秩序的维护。
我们有必要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进行深入探究,找出原因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打闹嬉笑、随意走动、缺乏合作精神、对老师不礼貌、不遵守纪律等。
这些行为问题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一旦出现这些问题,老师的教学计划和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干扰,严重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和秩序。
1. 生理因素: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容易分散注意力。
身体发育期的孩子充满了好奇心和活力,很难长时间保持坐姿和安静。
2. 心理因素:部分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缺少自控能力,很难自觉克服课堂问题行为。
3.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水平不够,缺乏规范的家庭教育,孩子在家不受到规范管理,导致在学校表现出问题行为。
4. 社交环境:社交圈子对小学生的影响很大,一些不良的社交环境可能导致小学生养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以上种种因素综合作用,使得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屡禁不止,需要老师们加以重视和处理。
1. 调整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老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此减少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2. 个别辅导:对于表现问题行为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找出其问题行为的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3. 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4. 家校合作:与家长积极沟通,共同关心孩子的表现问题行为,制定家校合作的方案,共同帮助孩子克服问题行为。
5. 规范管理:对于一些严重的问题行为,老师要及时进行严格的规范管理,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问题分析
小学生上课中常常会出现不专心听讲、课堂嬉闹、拖延时间、激动不定、走神等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造成的:
1.认知能力不足: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尚不完善,在课堂中经常会走神或者难以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
2.兴趣不高:小学生在遇到没有兴趣的课程时,容易干扰其他同学,表现不良。
3.家庭教育不当:由于家庭教育缺失,一些小学生对教师的话语缺少足够的尊重和听从。
4.身体状况问题:有些小学生可能身体不适,需要离开教室,导致教室内的干扰。
二、对策研究
为了解决小学生在课堂中的问题行为,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鼓励和引导课堂参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例如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搭配适当的幽默和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
2.提供个性化教育:如果孩子对某个科目没兴趣,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发掘自身的兴趣爱好并与课程结合,让孩子对学习的热情更高涨。
3.加入游戏元素:在课堂环节中加入游戏元素,通过各种方式
让孩子愉悦的学习,提高孩子听课的效率。
4. 回归教育本质:儒家思想有“义”的概念,引导小学生认识
到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懂得遵守规矩、
努力学习,这是孩子需要培养的气质。
5. 翻转课堂模式实践: 翻转课堂模式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导者,增加了学生听课积极性和参与度,帮助老师有效控制课堂时间。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的问题行为,我们应该耐心理解并提供
有效的方法解决,不断提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水平,为小学生的成
长奠定健康的基础。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小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如注意力分散、打闹扰乱、无礼指责等。
这些问题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因此需要认真探索其产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产生原因1.个体因素:小学生身体发育不完全,心理和生理上存在发展差异,导致他们在课堂上更难集中注意力。
此外,个体的特性、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也会对问题行为产生影响。
2.教学因素: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否吸引人、教学节奏以及课堂活动的设计是否符合小学生的特点,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行为表现。
3.家庭因素:家庭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家庭教育环境以及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期望等因素,也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4.同伴因素: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有些小学生可能因为受同伴的影响而表现出问题行为,如打闹、讲话等。
二、应对措施1.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装饰课堂、挂墙报、设置课堂角落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故事、游戏、小组合作等,提高教学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设置有效的学习任务:合理设计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力。
任务不宜过难,也不宜过简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就感。
4.个别辅导和关爱:对于问题学生,教师应积极与其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个体差异和背后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个别辅导和关爱,帮助学生改善课堂问题行为。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整理书包、准备课前材料等。
这些良好的习惯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控力和学习效果。
6.家校合作:教师和家长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和行为表现。
家长可以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亲自参与孩子的学习,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态。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调查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关注。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对班级的学习氛围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进行深入调查,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全面了解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探讨预防和干预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策略。
同时,本文还将关注教师在应对课堂问题行为中的角色扮演和方法运用,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研究结论的实用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视角,以理解和应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为创造一个更加和谐、高效的学习环境贡献力量。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却成为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包括言语和肢体上的干扰,还涵盖了注意力不集中、消极参与等多种形式,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对其他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干扰。
提升教育质量:通过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行为特点和成因,从而制定出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管理措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个体发展:识别和解决课堂问题行为,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加积极和健康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从而促进其个体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完善。
家校合作的深化:研究结果可以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建议,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正向行为发展。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本研究可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有助于完善相关教育政策和法规,推动教育体系的改革与优化。
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探究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非常活跃和好奇的,他们往往会在课堂上表现出一些问题行为,比如不专心听讲、讲话打闹、不遵守纪律等。
这些问题行为给教师上课和同学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探究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一、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1. 心理因素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容易出现课堂问题行为。
一些小学生可能会由于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而走神;有些小学生可能会因为好奇心强,而喜欢与同学讲话,打闹;还有一些小学生因为自控能力较差,无法克制自己不按规定行事。
2. 家庭教育因素小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
如果家庭教育不当,家长对孩子放任自由,不规范孩子的行为,或者家中有不良的行为模范,都会对小学生课堂的问题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
3.学习压力因素由于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着课业压力增大、学习任务繁重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出现焦躁、厌学的心理状态,从而在课堂上表现出一些问题行为。
针对小学生心理因素造成的问题行为,教师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来解决。
可以采取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还可以通过一些游戏等方式来提升小学生的自控能力。
2.加强家校沟通学校老师和家长应该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通过家校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行为,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
家长也应该在家庭教育中重视规范孩子的行为,给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3.课堂管理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管理办法,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
对于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可以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及时加以规范;对于严重的问题行为,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4.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面对学习压力,教师要及时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适当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通过一些鼓励性的言语,激励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探究小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的群体,他们在课堂上可能会展现出一些问题行为。
这些问题行为可能会给老师和同学带来困扰,也会影响到课堂的秩序和教学效果。
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探究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1. 个体因素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可能与个体因素有关,比如个人性格、家庭环境、生活经历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
有些孩子可能天生活泼好动,有些可能家庭环境比较复杂,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
2. 学习因素有些小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比如学习成绩不好、不喜欢某门学科等问题都会导致孩子出现问题行为。
3. 社交因素小学生正处于人际交往的成长期,社交因素可能成为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
比如和同学之间的矛盾、交往不良、自卑和自大等都会导致孩子出现问题行为。
二、常见的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1. 课堂不守纪律小学生可能会在课堂上不守纪律,比如出现大声喧哗、扰乱课堂秩序、打闹等行为。
2. 不听讲有些小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不听讲,无视老师的教导,导致无法集中注意力,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
3. 冲动行为有些小学生可能表现出冲动行为,比如随意离开座位、打断他人发言、随意回答问题等行为。
4. 作业不认真在课堂上,有些小学生可能存在作业不认真的问题,比如马马虎虎完成作业、不按时提交作业、作业质量不高等问题。
5. 情绪问题小学生可能因为个体因素、学习因素、社交因素等原因导致情绪问题,比如焦虑、紧张、害羞、暴躁等情绪表现。
三、应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探究1. 善于倾听作为老师,必须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和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以便更好地应对小学生的问题行为。
2. 激发学习兴趣老师应该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让学生在学习上保持积极性,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3. 确立规则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明确规定课堂纪律,让学生了解应该如何行为,以便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小学生行为改进措施及对策研究一、引言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未来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在行为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自律、注意力不集中、不尊重他人等。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小学生的行为,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小学生行为问题的表现及成因1. 自律性差:小学生往往缺乏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不佳。
2. 不尊重他人:部分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取他人的意见,甚至顶撞老师和家长。
3. 习惯不良: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如上课分心、不按时完成作业等。
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
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孩子的行为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方面,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多年,但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导致一些学校和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分数,而忽视其行为习惯的养成。
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小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如网络、电视等媒体的信息传递。
三、小学生行为改进的措施及对策1. 家庭教育: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业成绩,更应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家长要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在课程设置上,应增加实践课程比重,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良好行为的重要性。
此外,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3. 社会环境: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小学生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例如,加强对网络、电视等媒体的监管,防止不良信息对小学生的侵害。
4. 心理辅导:针对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学校和家长可寻求心理辅导的帮助,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行为。
我班上学生的主要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对策在教学岗位上这些年,课堂上见到的情况也多种多样。
学生在课堂上时不时会出现一些问题。
这实际就是不良的课堂行为。
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影响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学习甚至会蔓及全班,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和课堂管理结果的优劣。
这种问题行为是许多教师常常遇到的,也是最怕发生的。
因此,科学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其引发因素,探讨应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和调控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是课堂学习纪律管理的重要内容。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
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直接倾向,可以把学生的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
一是外向性问题行为,这是直接干扰课堂正常的教学活动的攻击性行为。
如:争吵、推撞、追逐、讪笑等侵犯他人的行为;交头接耳、切切私语、擅换座位、传递纸条等过度亲昵的行为;高声谈笑、发出怪声、敲打做响、做怪异动作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故意模仿教师一些习惯性动作引人发笑等盲目反抗性行为等等。
二是内向性问题行为。
这是教师不容易觉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不构成直接威胁的内隐性行为。
虽然不直接威胁课堂纪律及他人学习,但对教学效果和学习学习的影响很大,对学生个人的人格发展也有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心不在焉,发呆等注意力涣散行为;胡写乱写、抄袭作业等消极行为;害怕并有意识回避提问、抑郁孤僻等厌恶行为。
(一)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第一、教学不当。
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缺乏教学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上课时照本宣科,讲课枯燥无味甚至出现错误,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困死在一个问题上,;教学上搞题海战术,无休止地上课、补课、考试,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学习成了无边的“苦海”。
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引起来,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析及管理策略目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只有小学打好基础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应针对问题行为,解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挖掘闪光点,使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获得最佳发展。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人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目前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心智发展还不成熟,由此会引发出很多的不仅是课堂上的问题行为,所有这些都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一、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界定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上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及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
我们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采取有针对的管理策略,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确保课堂教学活动顺利有序的进行。
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不仅仅只局限于问题学生身上,优秀的学生也会出现问题行为,只是频率和严重程度不及问题学生,而且他们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二、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分类及表现形式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过分类,例如,美国的威克曼把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的行为等归纳为扰乱性的问题行为,把退缩、神经过敏等行为归纳为心理问题行为。
我国心理学家从学生行为表现的直接倾向,把学生的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一是外向性问题行为,这是直接干扰课堂正常教学活动的攻击性行为。
二是内向性问题行为,这是不易察觉,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不构成直接威胁的退缩性行为。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在实际课堂里是屡见不鲜的,只要我们饱含爱心和耐心,运用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有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就一定会把课堂纪律维持好,课堂管理效率也会得到相应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在心智方面得到很大发展,课堂问题及时得到纠正,小学生的学习才能步入正轨,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小学生在课堂上发生的问题行为,是由课堂内外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综合起来有三方面的原因:(一)学生1.寻求关注的需要在我国的教育情境下,学校的主流文化是对学习成绩和对学校和班组规范的服从。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小学生常见行为问题原
因与对策
课堂上的小故事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关心。
故事中的角色是班里的孩子们,但不是特定的某一个孩子。
孩子通过聆听故事,用第三人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行为,“另一个我”提醒“我”改掉问题行为。
除此以外,针对班里经常发生的行为,我和孩子们事先做了一些约定,与大家分享。
行为一: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们,习惯把课堂当成活动,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约定一:口号约定
师:“6-7-8”。
生:“闭嘴巴”。
师:“1-2-3”。
生:“坐端正”。
优点:有点节奏,有点押韵,口号不用多,好用就好。
行为二:分组讨论进行得热火朝天,孩子们在电脑上的练习还没完成,老师却不得不打断孩子们的行动。
约定二:节奏约定
无论你在做什么,当听到“哒哒,哒哒哒……”拍手的节奏时,请停下手里所有的事情,跟着老师一起做。
优点:前两下慢,后三下快,既是一种节奏,也是一种游戏,这个约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从自身正在进行的活动转移到全体同学要一起进行的活动中;节奏拍手是一种动静的调节,甚至得到惊喜,全体同学都拍在同一个节奏点时,团体的力量体现了。
行为三: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高,越来越多的孩子害怕回答问题,怕回答错,怕同学嘲笑。
约定三:奖励约定
以星星为奖励,回答问题,错了也有—颗星,对了星更多。
优点:允许孩子犯错,鼓励孩子提“白开水”问题,提问的过程就是孩子思考的过程。
只要孩子愿意思考,老师就应肯定。
肯定的是结果,也是过程。
行为四:个别孩子的问题行为,不适合占用课堂时间处理
约定四:提醒约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课堂的时间是大家的,个别孩子的问题行为不能占用大家的时间。
提醒约定分为四个层次:(1)原地起立。
第一次问题行为时,孩子起立后,只要自己认识到错误,自己随时坐下;(2)站到教室前方。
多次同样错误时采用孩子站到指定位置,即使认识到错误,也必须站够3分钟以上才可 __回座位;(3)写反思日记。
对影响比较大的问题行为,需要孩子写反思日记,“为什么会发生问题行为”,不限字数;(4)写检查。
严重的一种惩罚,限定字数,字数是所在年级数的一百倍,比如五年级需要写够五百字,所写检查会占用课堂时间读给全班同学听,由同学们判断是否诚恳。
优点:提醒约定的重点在于提醒,在认可学生都是好孩子的前提下,通过团体监督,让孩子自我修正,并对进步及时奖励。
约定是老师和孩子共同建立的,是老师和同学的共同约定,约定是一种承诺,也是孩子行为的准则。
孩子在约定的互相监督中自我管理,进而守纪律,守法则。
(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民小学)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