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度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问答
- 格式:docx
- 大小:43.45 KB
- 文档页数:10
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本文从应用角度出发,提出了大家关心的一些粒度测试方面的基本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同时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粒度测试方法的原理、应用情况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对粒度测试工作的几个实际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粒度测试;等效粒径;激光法;沉降法粒度测试是通过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对粉体粒度特性进行表征的一项实验工作。
粉体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面粉、水泥、塑料、造纸、橡胶、陶瓷、药品等等。
在的不同应用领域中,对粉体特性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在所有反映粉体特性的指标中,粒度分布是所有应用领域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指标。
所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粉体的粒度分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下面就我具体讲一下关于粒度测试方面的基知识和基本方法。
一、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1、颗粒:在一尺寸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
这里所说的一尺寸一般在毫米到纳米之间,颗粒不仅指固体颗粒,还有雾滴、油珠等液体颗粒。
颗粒的概念似乎很简单,但由于各种颗粒的形状复杂,使得粒度分布的测试工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因此要真正了解各种粒度测试技术所得出的测试结果,明确颗粒的定义是很重要的。
2、粉休:由大量的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的颗粒群。
3、粒度:颗粒的大小叫做颗粒的粒度。
4、粒度测试复杂的原因由于颗粒的形状多为不规则体,因此用一个数值去描述一个三维几何体的大小是不可能的。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以火柴盒为例,如图2。
用一把直尺量一个火柴盒的尺寸,你可以得出这个火柴盒的尺寸是20×10×5mm。
但你不能说这个火柴盒是20mm或10mm或5mm,因为这几个数值只是它大小尺寸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它的整体。
可见,用一个数值去直接描述一个火柴盒的大小都是不可能的,同样,对于一个形状极其复杂的颗粒来说,用一个数值去直接描述它们的大小就更不可能了。
那么,怎样仅用一个数值描述一个颗粒的大小?这是粒度测试的基本问题。
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doc 15)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摘要:本文从应用角度出发,提出了大家关心的一些粒度测试方面的基本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同时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粒度测试方法的原理、应用情况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对粒度测试工作的几个实际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粒度测试;等效粒径;激光法;沉降法粒度测试是通过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对粉体粒度特性进行表征的一项实验工作。
粉体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面粉、水泥、塑料、造纸、橡胶、陶瓷、药品等等。
在的不同应用领域中,对粉体特性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在所有反映粉体特性的指标中,粒度分布是所有应用领域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指标。
所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粉体的粒度分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下面就我具体讲一下关于粒度测试方面的基知识和基本方法。
一、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1、颗粒:在一尺寸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
这里所说的一尺寸一般在毫米到纳米之间,颗粒不仅指固体颗粒,还有雾滴、油珠等液体颗粒。
颗粒的概念似乎很简单,但由于各种颗粒的形状复杂,使得粒度分布的测试工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因此要真正了解各种粒度测试技术所得出的测试结果,明确颗粒的定义是很重要的。
2、粉休:由大量的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的颗粒群。
3、粒度:颗粒的大小叫做颗粒的粒度。
4、粒度测试复杂的原因由于颗粒的形状多为不规则体,因此用一个数值去描述一个三维几何体的大小是不可能的。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以火柴盒为例,如图2。
用一把直尺量一个火柴盒的尺寸,你可以得出这个火柴盒的尺寸是20×10×5mm。
但你不能说这个火柴盒是20mm或10mm或5 mm,因为这几个数值只是它大小尺寸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它的整体。
可见,用一个数值去直接描述一个火柴盒的大小都是不可能的,同样,对于一个形状极其复杂的颗粒来说,用一个数值去直接描述它们的大小就更不可能了。
那么,怎样仅用一个数值描述一个颗粒的大小?这是粒度测试的基本问题。
颗粒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颗粒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粒度测试是通过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对粉体粒度特性进行表征的一项实验工作。
粉体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面粉、水泥、塑料、造纸、橡胶、陶瓷、药品等等。
在的不同应用领域中,对粉体特性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在所有反映粉体特性的指标中,粒度分布是所有应用领域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指标。
所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粉体的粒度分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下面就我具体讲一下关于粒度测试方面的基知识和基本方法。
一、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1、颗粒:在一尺寸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
这里所说的一尺寸一般在毫米到纳米之间,颗粒不仅指固体颗粒,还有雾滴、油珠等液体颗粒。
2、粉体:由大量的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的颗粒群。
3、粒度:颗粒的大小叫做颗粒的粒度。
4、粒度分布: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反映出的不同粒径颗粒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数。
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两种形式。
区间分布又称为微分分布或频率分布,它表示一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
累计分布也叫积分分布,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5、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①表格法:用表格的方法将粒径区间分布、累计分布一一列出的方法。
②图形法:在直角标系中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形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③函数法:用数学函数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在理论研究时用。
如著名的Rosin-Rammler分布就是函数分布。
6、粒径和等效粒径:粒径就是颗粒直径。
这概念是很简单明确的,那么什么是等效粒径呢,粒径和等效粒径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只有圆球体才有直径,其它形状的几何体是没有直径的,而组成粉体的颗粒又绝大多数不是圆球形的,而是各种各样不规则形状的,有片状的、针状的、多棱状的等等。
这些复杂形状的颗粒从理论上讲是不能直接用直径这个概念来表示它的大小的。
而在实际工作中直径是描述一个颗粒大小的最直观、最简单的一个量,我们又希望能用这样的一个量来描述颗粒大小,所以在粒度测试的实践中的我们引入了等效粒径这个概念。
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粒度测试是通过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对粉体粒度特性进行表征的一项实验工作。
粉体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面粉、水泥、塑料、造纸、橡胶、陶瓷、药品等等。
在的不同应用领域中,对粉体特性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在所有反映粉体特性的指标中,粒度分布是所有应用领域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指标。
所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粉体的粒度分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下面就我具体讲一下关于粒度测试方面的基知识和基本方法。
一、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1、颗粒:在一尺寸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
这里所说的一尺寸一般在毫米到纳米之间,颗粒不仅指固体颗粒,还有雾滴、油珠等液体颗粒。
2、粉休:由大量的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的颗粒群。
3、粒度:颗粒的大小叫做颗粒的粒度。
4、粒度分布: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反映出的不同粒径颗粒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数。
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两种形式。
区间分布又称为微分分布或频率分布,它表示一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
累计分布也叫积分分布,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5、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①表格法:用表格的方法将粒径区间分布、累计分布一一列出的方法。
②图形法:在直角标系中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形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③函数法:用数学函数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在理论研究时用。
如著名的Rosin-Rammler分布就是函数分布。
6、粒径和等效粒径:粒径就是颗粒直径。
这概念是很简单明确的,那么什么是等效粒径呢,粒径和等效粒径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只有圆球体才有直径,其它形状的几何体是没有直径的,而组成粉体的颗粒又绝大多数不是圆球形的,而是各种各样不规则形状的,有片状的、针状的、多棱状的等等。
这些复杂形状的颗粒从理论上讲是不能直接用直径这个概念来表示它的大小的。
而在实际工作中直径是描述一个颗粒大小的最直观、最简单的一个量,我们又希望能用这样的一个量来描述颗粒大小,所以在粒度测试的实践中的我们引入了等效粒径这个概念。
粒度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1. 什么是颗粒?颗粒是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的微小的物体,是组成粉体的基本单元。
它宏观很小,但微观却包含大量的分子、原子。
2. 什么叫粒度?颗粒的大小称为颗粒的粒度。
3. 什么叫粒度分布?不同粒径的颗粒分别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比叫做粒度分布。
4. 常见的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表格法:用列表的方式表示粒径所对应的百分比含量。
通常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
•图形法: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图形方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5. 什么是粒径?颗粒的直径叫做粒径,一般以微米或纳米为单位来表示粒径大小。
6. 什么是等效粒径?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我们就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实际颗粒的直径。
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等效粒径可具体分为下列几种:•等效体积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体积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
激光法所测粒径一般认为是等效体积径。
•等效沉速粒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
重力沉降法、离心沉降法所测的粒径为等效沉速粒径,也叫Stokes径。
•等效电阻径:即在一定条件下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电阻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
库尔特法所测的粒径就是等效电阻粒径。
•等效投影面积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的投影面积的球形颗粒的直径。
图像法所测的粒径即为等效投影面积直径。
7. 为什么要用等效粒径概念?由于实际颗粒的形状通常为非球形的,因此难以直接用粒径这个值来表示其大小,而直径又是描述一个几何体大小的最简单的一个量,于是采用等效粒径的概念。
简单地说,粒径就是颗粒的直径。
从几何学常识我们知道,只有圆球形的几何体才有直径,其他形状的几何体并没有直径,如多角形、多棱形、棒形、片形等不规则形状的颗粒是不存在真实直径的。
但是,由于粒径是描述颗粒大小的所有概念中最简单、直观、容易量化的一个量,所以在实际的粒度分布测量过程中,人们还都是用粒径来描述颗粒大小的。
一方面不规则形状并不存在真实的直径,另一方面又用粒径这个概念来表示它的大小,这似乎是矛盾的。
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丹东市百特仪器有限公司董青云)粒度测试是通过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对粉体粒度特性进行表征的一项实验工作。
粉体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面粉、水泥、塑料、造纸、橡胶、陶瓷、药品等等。
在的不同应用领域中,对粉体特性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在所有反映粉体特性的指标中,粒度分布是所有应用领域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指标。
所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粉体的粒度分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下面就我具体讲一下关于粒度测试方面的基知识和基本方法。
一、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1、颗粒:在一尺寸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
这里所说的一尺寸一般在毫米到纳米之间,颗粒不仅指固体颗粒,还有雾滴、油珠等液体颗粒。
2、粉休:由大量的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的颗粒群。
3、粒度:颗粒的大小叫做颗粒的粒度。
4、粒度分布: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反映出的不同粒径颗粒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数。
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两种形式。
区间分布又称为微分分布或频率分布,它表示一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
累计分布也叫积分分布,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5、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①表格法:用表格的方法将粒径区间分布、累计分布一一列出的方法。
②图形法:在直角标系中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形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③函数法:用数学函数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在理论研究时用。
如著名的Rosin-Rammler分布就是函数分布。
6、粒径和等效粒径:粒径就是颗粒直径。
这概念是很简单明确的,那么什么是等效粒径呢,粒径和等效粒径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只有圆球体才有直径,其它形状的几何体是没有直径的,而组成粉体的颗粒又绝大多数不是圆球形的,而是各种各样不规则形状的,有片状的、针状的、多棱状的等等。
这些复杂形状的颗粒从理论上讲是不能直接用直径这个概念来表示它的大小的。
而在实际工作中直径是描述一个颗粒大小的最直观、最简单的一个量,我们又希望能用这样的一个量来描述颗粒大小,所以在粒度测试的实践中的我们引入了等效粒径这个概念。
粒度分析的基础知识粒度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系统、过程或事件的详细程度和组成部分的方法,可以帮助分析和理解一个问题的复杂性和相关因素。
粒度是指研究对象的组成部分的大小和详细程度,可以是非常细致的,也可以是粗粒度的。
在进行粒度分析时,需要考虑研究目的、可行性和资源限制等因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粒度分析的基础知识。
1.粒度的定义:粒度是指研究对象的组成部分的大小和详细程度。
不同的粒度可以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和细节。
2.粒度层次:粒度可以根据观察对象的大小进行分层,通常分为三个层次:粗粒度、中等粒度和细粒度。
粗粒度指的是集合或系统级别的整体观察,而细粒度则是指个体或部分的具体观察。
3.粒度分析的目的:粒度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对象的不同组成部分来理解整体系统的特性、关系和作用。
通过研究和比较不同粒度下的组成部分,可以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内部机制。
4.粒度分析的方法:粒度分析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包括定量和定性分析、面板研究、模型建立和模拟等。
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5.粒度分析的应用:粒度分析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数据分析、系统工程、环境科学、经济学等。
在数据分析中,粒度分析可以帮助揭示数据的结构和模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数据。
6.粒度分析的挑战:粒度分析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缺乏可靠的数据、难以确定合适的粒度层次和难以解释不同粒度之间的关系。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
7.粒度分析的价值:粒度分析可以提供深入的洞察和理解,有助于发现问题的关键因素和作用机制。
通过粒度分析,可以更好地为决策和问题解决提供依据。
总之,粒度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理解系统和问题的复杂性和相关因素。
通过分析不同粒度下的组成部分,可以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内部机制。
粒度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充分发挥粒度分析的价值,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
粒度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粒度测试是通过特定的粒度仪器或方法对粉体粒度特性进行表征的一项实验工作。
粒度仪的制造和应用涉及颗粒学、化学分析、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光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又涉及各种各样的粉体和千差万别的用户,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
它要求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所有人员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要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首先应该熟悉、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能力、我们的仪器的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我们编写这本《粒度测试基本知识百问百答》小册子的目的就在于此。
本书主要供百特公司工作人员学习业务知识之用,也可供其它从事粒度测试的工作人员参考。
什么是颗粒?颗粒是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的微小的物体,是组成粉体的基本单元。
它宏观很小,但微观却包含大量的分子、原子。
什么叫粒度?颗粒的大小称为颗粒的粒度。
什么叫粒度分布?不同粒径的颗粒分别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比叫做粒度分布。
常见的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表格法:用列表的方式表示粒径所对应的百分比含量。
通常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
图形法: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图形方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什么是粒径?颗粒的直径叫做粒径,一般以微米或纳米为单位来表示粒径大小。
什么是等效粒径?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我们就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实际颗粒的直径。
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等效粒径可具体分为下列几种:等效体积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体积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
激光法所测粒径一般认为是等效体积径。
等效沉速粒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
重力沉降法、离心沉降法所测的粒径为等效沉速粒径,也叫Stokes径。
等效电阻径:即在一定条件下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电阻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
库尔特法所测的粒径就是等效电阻粒径。
等效投影面积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的投影面积的球形颗粒的直径。
粒度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前言1. 什么是颗粒?颗粒是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的微小的物体,是组成粉体的基本单元。
它宏观很小,但微观却包含大量的分子、原子。
2. 什么叫粒度?颗粒的大小称为颗粒的粒度。
3. 什么叫粒度分布?不同粒径的颗粒分别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比叫做粒度分布。
4. 常见的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表格法:用列表的方式表示粒径所对应的百分比含量。
通常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
•图形法: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图形方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5. 什么是粒径?颗粒的直径叫做粒径,一般以微米或纳米为单位来表示粒径大小。
6. 什么是等效粒径?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我们就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实际颗粒的直径。
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等效粒径可具体分为下列几种:•等效体积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体积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
激光法所测粒径一般认为是等效体积径。
•等效沉速粒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
重力沉降法、离心沉降法所测的粒径为等效沉速粒径,也叫Stokes径。
•等效电阻径:即在一定条件下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电阻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
库尔特法所测的粒径就是等效电阻粒径。
•等效投影面积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的投影面积的球形颗粒的直径。
图像法所测的粒径即为等效投影面积直径。
7. 为什么要用等效粒径概念?由于实际颗粒的形状通常为非球形的,因此难以直接用粒径这个值来表示其大小,而直径又是描述一个几何体大小的最简单的一个量,于是采用等效粒径的概念。
简单地说,粒径就是颗粒的直径。
从几何学常识我们知道,只有圆球形的几何体才有直径,其他形状的几何体并没有直径,如多角形、多棱形、棒形、片形等不规则形状的颗粒是不存在真实直径的。
但是,由于粒径是描述颗粒大小的所有概念中最简单、直观、容易量化的一个量,所以在实际的粒度分布测量过程中,人们还都是用粒径来描述颗粒大小的。
一方面不规则形状并不存在真实的直径,另一方面又用粒径这个概念来表示它的大小,这似乎是矛盾的。
粒度测试是通过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对粉体粒度特性进行表征的一项实验工作。
粉体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面粉、水泥、塑料、造纸、橡胶、陶瓷、药品等等。
在的不同应用领域中,对粉体特性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在所有反映粉体特性的指标中,粒度分布是所有应用领域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指标。
所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粉体的粒度分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下面具体讲一下关于粒度测试方面的基知识和基本方法。
一、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1、颗粒:在一尺寸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
这里所说的一尺寸一般在毫米到纳米之间,颗粒不仅指固体颗粒,还有雾滴、油珠等液体颗粒。
2、粉休:由大量的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的颗粒群。
3、粒度:颗粒的大小叫做颗粒的粒度。
4、粒度分布: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反映出的不同粒径颗粒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数。
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两种形式。
区间分布又称为微分分布或频率分布,它表示一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
累计分布也叫积分分布,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5、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①表格法:用表格的方法将粒径区间分布、累计分布一一列出的方法。
②图形法:在直角标系中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形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③函数法:用数学函数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在理论研究时用。
如著名的Rosin-Rammler分布就是函数分布。
6、粒径和等效粒径:粒径就是颗粒直径。
这概念是很简单明确的,那么什么是等效粒径呢,粒径和等效粒径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只有圆球体才有直径,其它形状的几何体是没有直径的,而组成粉体的颗粒又绝大多数不是圆球形的,而是各种各样不规则形状的,有片状的、针状的、多棱状的等等。
这些复杂形状的颗粒从理论上讲是不能直接用直径这个概念来表示它的大小的。
而在实际工作中直径是描述一个颗粒大小的最直观、最简单的一个量,我们又希望能用这样的一个量来描述颗粒大小,所以在粒度测试的实践中的我们引入了等效粒径这个概念。
等效粒径是指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的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我们就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实际颗粒的直径。
这就是Stokes 定律,它是沉降法粒度测试的基本理论依据。
从Stokes 定律中我们看到,沉降速度与颗粒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比如两个粒径比为1:10的颗粒,其沉降速度之比为1:100。
就是说细颗粒的沉降速度要慢很多。
为了加快细颗粒的沉降速度,缩短测量时间,现代沉降仪大都引入离心沉降方式。
在离心沉降状态下,颗粒的沉降程度与粒度的关系如下:这就是Stokes 定律在离心状态下的表达式。
由于离心转速都在数百转以上,离心加速度ω2r>> g,所以V c >>V。
就是说在相同的条件下,颗粒在离心状态下的沉降速度远远大于在重力状态下的沉降速度,所以离心沉降将大大缩短测试时间。
2) 比尔定律根据Stokes 定律,只要测量出颗粒的沉降速度,就可以准确地得到颗粒的直径了。
但是,要测量悬浮液中成千上万个颗粒的沉降速度是很困难的,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是通过测量不同时刻透过悬浮液光强的变化率来间接地反映颗粒的沉降速度的。
光强的变化率与粒径的关系由比尔定律来描述:设在T 1、T 2、T 3、……T i 时刻测得一系列的光强值I 1<I 2<I 3……<I i ,这些光强值对应的颗粒粒径为D 1>D 2>D 3>……>D i ,将这些光强值和粒径值代入式(9),再通过计算机处理就可以得到粒度分布了。
(8)2D 18ηr 2)ωf ρs (ρc V ---------------=(9)dD 02n(D)D k )0lg(I )ilg(I -----------⎰∞-=初始状态 T1 T2 T3I0 I1 I2 I3图11 沉降法颗粒沉降状态示意图3)沉降法粒度仪的代表——BT-1500型离心沉降式粒度仪BT-1500型离心沉降式粒度仪是集重力沉降、重力和离心组合沉降、离心沉降于一体的仪器。
它由光源系统、样品池、离心机构、信号转换与传输系统、控制系统、软件系统等组成。
粒度的相关知识和筛分粒度法粒度相关知识一、金属粉末的制取(仅限于知道)1、粉碎的基本概念粉碎是用机械力的方法来克服固体物料内部凝聚力达到使之破碎的单元操作。
破碎:将大块物料分裂成小块物料的操作。
磨碎或研磨:将小块物料分裂成细粉的操作。
以上两者统称粉碎。
根据被粉碎物料和成品粒度的大小,粉碎可分为四种:1. 粗粉碎:原料粒度在40-1500mm范围内,成品颗粒粒度约5-50mm。
2. 中粉碎:原料粒度10-100mm,成品粒度5-10mm。
3. 微粉碎(细粉碎):原料粒度5-10mm,成品粒度100μm 以下。
4. 超微粉碎(超细粉碎):原料粒度0.5-5mm, 成品粒度在10-25μm以下。
2.粉碎的方法:湿法超微粉碎:1、搅拌磨在分散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研磨介质和液体浆料颗粒冲向容器内壁,产生强烈的剪切、磨擦、冲击和挤压等作用力(主要是剪切力)使浆料颗粒得以粉碎。
2、行星磨和双锥磨行星磨:由2-4个研磨罐组成。
其围绕主轴旋转时,整个研磨介质和物料的椭圆形不断变化,,因此,罐的离心力与做上下运动的力作用在研磨介质上,使之产生强有力的剪切力、摩擦力和冲击力等,把物料颗料研磨成微细粒子。
双锥磨:利用两面三刀个锥型容器的间隙构成一个研磨区,内锥体为转子,外锥子为定子。
在转子和定子之间的环隙用研磨介质填充。
通过锥形研磨区可以达到渐进的研磨效果。
3、胶体磨和均质机原理:胶体磨:又称分散磨,工作构件由一个固定的磨体(定子)和一个高速旋转磨体(转子)组成。
两磨体之间有一个可以调节的微小间隙。
当物料通过这个间隙时,由于转子的高速旋转,使附着于转子面上的物料速度最大,而附着于定子面的物料速度为零。
这样产生了急剧的速度梯度,从而使物料受到强烈的剪切、磨擦和湍动骚扰,产生了超微粉碎作用。
均质机:当高压物料在阀盘与阀座间流过时产生了急剧的速度梯度,速度以缝隙的中心为最大,而附于阀盘与阀座上的物料流速为零。
由于急剧的速度梯度产生强烈的剪力,使液滴或颗粒发生变形和破裂以达到微粒化的目的。
粒度测试的基本常识1粒度测试,是通过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对粉体粒度特性进行表征的一项实验工作。
粉体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面粉、水泥、塑料、造纸、橡胶、陶瓷、药品等等。
在的不同应用领域中,对粉体特性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在所有反映粉体特性的指标中,粒度分布是所有应用领域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指标。
所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粉体的粒度分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下面具体讲一下关于粒度测试方面的基知识和基本方法。
1基本知识颗粒在一尺寸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
这里所说的一尺寸一般在毫米到纳米之间,颗粒不仅指固体颗粒,还有雾滴、油珠等液体颗粒。
粉休由大量的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的颗粒群。
粒度颗粒的大小叫做颗粒的粒度。
粒度分布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反映出的不同粒径颗粒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数。
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两种形式。
区间分布又称为微分分布或频率分布,它表示一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
累计分布也叫积分分布,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①表格法:用表格的方法将粒径区间分布、累计分布一一列出的方法。
②图形法:在直角标系中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形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③函数法:用数学函数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在理论研究时用。
如著名的Rosin-Rammler分布就是函数分布。
粒径和等效粒径2粒径就是颗粒直径。
这概念是很简单明确的,那么什么是等效粒径呢,粒径和等效粒径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只有圆球体才有直径,其它形状的几何体是没有直径的,而组成粉体的颗粒又绝大多数不是圆球形的,而是各种各样不规则形状的,有片状的、针状的、多棱状的等等。
这些复杂形状的颗粒从理论上讲是不能直接用直径这个概念来表示它的大小的。
而在实际工作中直径是描述一个颗粒大小的最直观、最简单的一个量,我们又希望能用这样的一个量来描述颗粒大小,所以在粒度测试的实践中的我们引入了等效粒径这个概念。
等效粒径是指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的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我们就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实际颗粒的直径。
塑料粒度测试知识和方法
塑料知识3月30日讯,一、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
1、颗粒:在一尺寸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
这里所说的一尺寸一般在毫米到纳米之间,颗粒不仅指固体颗粒,还有雾滴、油珠等液体颗粒。
2、粉休:由大量的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的颗粒群。
3、粒度:颗粒的大小叫做颗粒的粒度。
4、粒度分布: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反映出的不同粒径颗粒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数。
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两种形式。
区间分布又称为微分分布或频率分布,它表示一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
累计分布也叫积分分布,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5、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
①表格法:用表格的方法将粒径区间分布、累计分布一一列出的方法。
②图形法:在直角标系中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形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③函数法:用数学函数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在理论研究时用。
如著名的Rosin-Rammler分布就是函数分布。
6、粒径和等效粒径:
粒径就是颗粒直径。
这概念是很简单明确的,那么什么是等效粒径呢,粒径和等效粒径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只有圆球体才有直径,其它形状的几何体是没有直径的,而组成粉体的颗粒又绝大多数不是圆球形的,而是各种各样不规则形状的,有片状的、针状的、多棱状的等等。
这些复杂形状的颗粒从理论上讲是不能直接用直径这个概念来表示它的大小的。
而在实际工作中直径是描述一个颗粒大小的最直观、最简单的一个量,我们又希望能用这样的一个量来描述颗粒大小,所以在粒度测试的实践中的我们引入了等效粒径这个概念。
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基本知识:1. 粒度:指的是颗粒或颗粒群的大小。
粒度测试是用来确定颗粒的直径或尺寸分布,通常以毫米或微米为单位。
2. 目的:粒度测试的主要目的是确定颗粒的大小分布,例如颗粒的最大直径、中间直径、平均直径等,这对于材料的工程应用和物质的性质评估非常重要。
3. 效果:粒度分布对于颗粒性质的影响非常显著,包括流动性、通透性、密度等,因此进行粒度测试对于理解物料的行为和特性至关重要。
基本方法:1. 筛分法:通过筛子筛选颗粒并称重,再根据颗粒的重量比例来确定颗粒的大小。
2. 沉降法:通过分析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来确定颗粒的大小。
3. 气雾法:通过对颗粒的落下速度进行测量来确定颗粒的大小。
4. 光学方法:使用显微镜或其他光学设备观察颗粒大小并进行测量。
在进行粒度测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
此外,粒度测试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也需要通过合适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来保证。
因此,在进行粒度测试时,需要仔细选择测试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解释测试结果。
粒度测试是材料科学、土壤力学、颗粒物理学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测试方法。
在工程实践中,粒度测试常用于评估材料的物理性质、工程行为特性和可行性,对于建筑材料的选取、土壤力学参数的计算、颗粒物理学特性的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对于理解颗粒材料的性质和特性,指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了解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粒度是指颗粒或颗粒集合的大小,通常以直径为衡量标准。
在进行粒度测试时,一般需要考虑颗粒的最大直径、平均直径以及颗粒尺寸分布等因素。
通过粒度测试可以确定不同尺寸颗粒的含量百分比和尺寸分布。
这对于评估物料的整体特性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粒度测试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颗粒的尺寸分布,通过了解颗粒的粒度特性,可以深入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质、工程应用特性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
粒度分布对材料的流动性、通透性以及其它物理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进行粒度测试对于材料工程领域非常重要。
粒度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问答粒度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问答1. 什么是颗粒颗粒是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的微小的物体,是组成粉体的基本单元。
它宏观很小,但微观却包含大量的分子、原子。
2. 什么叫粒度颗粒的大小称为颗粒的粒度。
3. 什么叫粒度分布用一定方法反映出一系列不同粒径颗粒分别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比叫做粒度分布。
4. 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1) 表格法:用列表的方式给出某些粒径所对应的百分比的表示方法。
通常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
2) 图形法: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图形方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3) 函数法:用函数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常见有R-R分布,正态分布等。
5. 什么是粒径粒径就是颗粒的直径,一般以微米(μm)为单位。
6. 什么是等效粒径等效粒径是指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我们就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实际颗粒的直径。
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等效粒径可具体分为下列几种:、1) 等效体积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体积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
激光法所测粒径一般认为是等效体积径。
2) 等效沉速粒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
重力沉降法、离心沉降法所测的粒径为等效沉速粒径,也叫Stokes径。
3) 等效电阻径:即在一定条件下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电阻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
库尔特法所测的粒径就是等效电阻粒径。
4) 等效投影面积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的投影面积的球形颗粒的直径。
图像法所测的粒径即为等效投影面积直径。
7. 为什么要用等效粒径概念由于实际颗粒的形状通常为非球形的,因此难以直接用粒径这个值来表示其大小,而直径又是描述一个几何体大小的最简单的一个量,于是采用等效粒径的概念。
8. 什么叫D50-D50是指累计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值。
它是反映粉体粒度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
D50又称中位径或中值粒径。
如果一个样品的D50=5μm,说明在组成该样品的所有粒径的颗粒中,大于5μm的颗粒占 50%,小于5μm的颗粒也占50%。
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1、颗粒颗粒是在一定尺寸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如图1。
颗粒不仅指固体颗粒,还有雾滴、油珠等液体颗粒。
颗粒的概念似乎很简单,但由于各种颗粒的形状复杂,使得粒度分布的测试工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因此要真正了解各种粒度测试技术所得出的测试结果,明确颗粒的定义是很重要的。
2、粒度测试复杂的原因由于颗粒的形状多为不规则体,因此用一个数值去描述一个三维几何体的大小是不可能的。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以火柴盒为例,如图2。
用一把直尺量一个火柴盒的尺寸,你可以得出这个火柴盒的尺寸是20×10×5mm。
但你不能说这个火柴盒是20mm或10mm或5mm,因为这几个数值只是它大小尺寸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它的整体。
可见,用一个数值去直接描述一个火柴盒的大小都是不可能的,同样,对于一个形状极其复杂的颗粒来说,用一个数值去直接描述它们的大小就更不可能了。
那么,怎样仅用一个数值描述一个颗粒的大小?这是粒度测试的基本问题。
3、等效粒径只有一种形状的颗粒可以用一个数值来描述它的大小,那就是球型颗粒。
如果我们说有一个50μ的球体,仅此就可以确切地知道它的大小了。
但对于其它形状的物体甚至立方体来说,就不能这样说了。
对立方体来说,50μ可能仅指该立方体的一个边长度。
对复杂形状的物体,也有很多特性可用一个数值来表示。
如重量、体积、表面积等,这些都是表示一个物体大小的唯一的数值。
如果我们有一种方法可测得火柴盒重量的话,我们就可以公式重量=----------------------------------------------------------- (1)由公式(1)可以计算出一个唯一的数(2r)作为与火柴盒等重的球体的直径,用这个直径来代表火柴盒的大小,这就是等效球体理论。
也就是说,我们测量出粒子的某种特性并根据这种特性转换成相应的球体,就可以用一个唯一的数字(球体的直径)来描述该粒子的大小了。
这使我们无须用三个或更多的数值去描述一个三维粒子的大小,尽管这种描述虽然较为准确,对于达到一些管理的目的而言是不方便的。
粒度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问答1. 什么是颗粒颗粒是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的微小的物体,是组成粉体的基本单元。
它宏观很小,但微观却包含大量的分子、原子。
2. 什么叫粒度颗粒的大小称为颗粒的粒度。
3. 什么叫粒度分布用一定方法反映出一系列不同粒径颗粒分别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比叫做粒度分布。
4. 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1) 表格法:用列表的方式给出某些粒径所对应的百分比的表示方法。
通常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
2) 图形法: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图形方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3) 函数法:用函数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常见有R-R分布,正态分布等。
5. 什么是粒径粒径就是颗粒的直径,一般以微米(μm)为单位。
6. 什么是等效粒径等效粒径是指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我们就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实际颗粒的直径。
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等效粒径可具体分为下列几种:1) 等效体积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体积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
激光法所测粒径一般认为是等效体积径。
2) 等效沉速粒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
重力沉降法、离心沉降法所测的粒径为等效沉速粒径,也叫Stokes径。
3) 等效电阻径:即在一定条件下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电阻的同质球形颗粒的直径。
库尔特法所测的粒径就是等效电阻粒径。
4) 等效投影面积径:即与所测颗粒具有相同的投影面积的球形颗粒的直径。
图像法所测的粒径即为等效投影面积直径。
7. 为什么要用等效粒径概念由于实际颗粒的形状通常为非球形的,因此难以直接用粒径这个值来表示其大小,而直径又是描述一个几何体大小的最简单的一个量,于是采用等效粒径的概念。
8. 什么叫D50D50是指累计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值。
它是反映粉体粒度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
D50又称中位径或中值粒径。
如果一个样品的D50=5μm,说明在组成该样品的所有粒径的颗粒中,大于5μm的颗粒占 50%,小于5μm的颗粒也占50%。
9. 什么叫平均径平均径是通过对粒度分布加权平均得到的一个反映粉体平均粒度的一个量。
具体有重量平均径、体积平均径、面积平均径、个数平均径等。
10. 什么叫D97它的作用是什么D97是指累计分布百分数达到97%时对应的粒径值。
它通常被用来反映粉体粗端粒度指标,是粉体生产和应用中一个重要的粒度指标。
11. 常用的粒度测试方法有那些常用的粒度测试方法有筛分法、显微镜(图象)法、重力沉降法、离心沉降法、库尔特(电阻)法、激光衍射 /散射法、电镜法、超声波法、透气法等。
12. 各种常用粒度测试方法各有那些优缺点1) 筛分法:优点:简单、直观、设备造价低、常用于大于40μm的样品。
缺点:不能用于40μm以细的样品;结果受人为因素和筛孔变形影响较大。
2) 显微镜法:优点:简单、直观、可进行形貌分析。
缺点:速度慢、代表性差,无法测超细颗粒。
3) 沉降法(包括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优点:操作简便,仪器可以连续运行,价格低,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好,测试范围较大。
缺点:测试时间较长。
4) 库尔特法:优点:操作简便,可测颗粒总数,等效概念明确,速度快,准确性好。
缺点:测试范围较小,小孔容易被颗粒堵塞,介质应具备严格的导电特性。
5) 激光法:优点:操作简便,测试速度快,测试范围大,重复性和准确性好,可进行在线测量和干法测量。
缺点:结果受分布模型影响较大,仪器造价较高。
6) 电镜:优点:适合测试超细颗粒甚至纳米颗粒、分辨率高。
缺点:样品少、代表性差、仪器价格昂贵。
7) 超声波法:优点:可对高浓度浆料直接测量。
缺点:分辨率较低。
8) 透气法:优点:仪器价格低,不用对样品进行分散,可测磁性材料粉体。
缺点:只能得到平均粒度值,不能测粒度分布。
13. 什么叫频率分布和累计分布由于粉体通常是由大量的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的,因此进行粒度测试时须分成大小若干粒径区间。
每个粒径区间内颗粒的相对含量的一系列百分数,称为频率分布;小于某粒径的相对含量的一系列百分数称为累计分布。
累计分布是由频率分布累加得到的。
14. 什么叫重复性同一个样品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相对误差称为重复性。
重复性是衡量粒度仪器和粒度测试方法优劣的主要指标。
15. 重复性是如何计算的其中,n为测量次数(一般n>=10);Xi为每次测试的结果;X为多次测量的平均值;σ为标准差;那么重复性相对误差为:16. 影响重复性的因素有那些1) 仪器或方法的稳定性。
2) 样品分散是否充分。
3) 取样是否具有代表性。
4) 操作过程是否规范。
5) 环境(包括电压、温度等)因素。
17. 什么是粒度测试的准确性,它是如何计算的粒度测试的准确指某一仪器对标准样品的测量结果与该标准样标称值之间的误差。
其算法为:18. 什么是粒度测试的真实性由于实际颗粒大多不是球型的,无法用一个数值来准确地表达一个实际颗粒的大小,加上不同原理和不同厂家的仪器的标准不尽相同,因此常常出现同一个样品会得到几个不同测量结果的情况。
尽管这些不同的测试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颗粒本身形状的复杂性造成的,但测试结果还是不能漫无边际,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这种不同仪器所测试的结果的差别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的要求称为粒度测试的真实性。
粒度测试真实性目前尚无统一的定量标准,只有一些相对的定性的依据。
比如粉碎前的样品应比粉碎后粗些;粉碎时间短的应比粉碎时间长的粗些;分级前应比分级后粗些;对球形颗粒的测试结果应一致等等。
19. 沉降法粒度测试原理--Stokes定律沉降法是通过测量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来反映粉体粒度分布的一种方法。
我们知道,在液体中大颗粒沉降速度快,小颗粒沉降速度慢。
沉降速度与粒径的数量关系我们可以从下面的Stokes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得到:从Stokes定律中我们可以看到,颗粒的沉降速度与粒长的平方成正比,可见在重力沉降中颗粒越细沉降速度越慢。
比如在相同条件下,两个粒径比为10:1,那么这两个颗粒的沉降速度之比为100:1。
为了加快细颗粒的沉降速度,缩短测试时间,提高测试精度,许多沉降仪引入了离心沉降手段来加快细颗粒的沉降速度。
离心状态下粒径与沉降速度的关系如下:这就是离心状态下的Stokes定律。
其中ω为离心机角速度,r为颗粒到轴心的距离。
由于离心机转速较高,ω2r远远大于重力加速度g,因此同一个颗粒在离心状态下的沉降速度V c 将远远大于重力状态下的沉降速度V,这就是离心沉降可以缩短测试时间的原因。
20. 沉降法粒度测试原理--比尔定律:从Stokes定律可知,只要测到颗粒的沉降速度,就可以得到该颗粒的粒径了。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直接测量颗粒沉降速度是很困难的,因此在沉降法粒度测试过程中,常常用透过悬浮液的光强的变化率来间接地反映颗粒的沉降速度。
那么,光强的变化率与粒径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比尔定律给出了某时刻的光强与粒径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测试某时刻的光强来得到光强的变化率,再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就可以得到粒度分布了。
21. 激光粒度测试原理:由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经滤波、扩束、准值后变成一束平行光,在该平行光束没有照射到颗粒的情况下,光束经过富氏透镜后将汇聚到焦点上。
如图下图所示:当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把颗粒均匀地放置到平行光束中时,激光将发生衍射和散射现象,一部分光将与光轴成一定的角度向外扩散。
理论与实践都证明,大颗粒引发的散射光的散射角小,颗粒越小,散射光的散射角越大。
这些不同角度的散射光通过富氏透镜后将在焦平面上将形成一系列的光环,由这些光环组成的明暗交替的光斑称为Airy斑。
Airy中包含着丰富的粒度信息。
简单地理解就是半径大的光环对应着较小的粒径的颗粒,半径小的光环对应着较大粒径的颗粒;不同半径上光环的光能大小包含该粒径颗粒的含量信息。
这样我们就在焦平面上安装一系列光的电接收器,将这些由不同粒径颗粒散射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传输到计算机中,再采用米氏散射理论通过计算机将这些信号进行数学处理,就可以得出粒度分布了。
22. 为什么采用激光作光源激光是一种具有良好准直性、单色性的光源,它可以得到清晰的散射谱分布。
23. 米氏散射与弗朗和弗衍射有何差别采用米氏理论能更准确地反映不同粒径颗粒的散射规律,使激光粒度仪的测试下限更小,结果更准确。
弗朗和弗衍射理论是米氏理论的近似,对细颗粒的误差较大。
百特公司的激光粒度仪目前已采用全程米氏散射理论。
24. 颗粒"凝聚"的原因是什么颗粒"凝聚"是指多个颗粒粘附到一起成为"团粒"的现象。
"凝聚"的主要原因是颗粒所带的电荷、水份、范德华力等使颗粒相互作用的结果。
颗粒越细,其表面能越大,"凝聚"的机会就越多。
25. 样品分散的基本方法:为使颗粒处于单体状态,在进行粒度测试前要对样品进行分散处理。
分散的方法有润湿、搅拌、超声波振动、分散剂等,有时这些方法往往同时使用。
26. 粒度测试对介质的要求是什么粒度测试通常是将样品置于某种液体中制成悬浮液来进行的。
这时所用的液体称为介质。
粒度测试的介质通常有下列要求:1)纯净;2)不与颗粒发生物理、化学反应;3) 与颗粒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即对颗粒表面具有良好的润湿作用;4)使颗粒具有适当的沉降状态。
27. 常用的介质有哪些粒度测试最常用的液体介质是水,此外常用的介质还有水和甘油混合液、乙醇和甘油混合液、乙醇、汽油、煤油等。
28. 什么叫分散剂分散剂是指加入到介质中的能使介质表面张力显著降低,使颗粒表面得到良好润湿的物质。
29. 分散剂的用法与用量。
分散剂应在测试前先按一定比例与水混合并使之完全溶解。
分散剂与水的比例为%%之间。
30. 用有机溶剂(乙醇等)作介质时要不要另加分散剂,为什么大部分有机溶剂作介质时不用另加分散剂。
因为它们本身能使颗粒处于较好的分散效果。
31. 如何检查分散效果1) 显微镜法:看有无"凝聚"现象。
2) 测量法:取经过不同分散过程后的两个样品进行测量,如果两次测试的数值是稳定不变的,说明样品已经得到良好分散了。
32. 干粉取样的要求:1) 从车间里取样时要从料流中多点取样。
2) 勺取法缩分样品时要搅拌均匀后多点(至小四点)取样。
33. 悬浮液取样有那些要求1) 充分搅拌均匀。
2) 从液面到器皿底之间的中部抽取。
34. 如何控制悬浮液的浓度1) 确定仪器允许的最佳浓度值范围后,用天平称量样品,用烧杯量好一定量的介质,将二者混合后配制成适合测试的悬浮浓度了。
2) 先配制成较高浓度的悬浮液,并进行充分分散,然后再取少量加入到样品池中进行稀释,浓度合适后就可以进行测试了。
35. 为什么仪器不能规定一个固定的百分比浓度,范围是多少激光粒度仪在测试过程中,对悬浮液浓度的要求是使光电接收器上的信号达到一定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