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5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3号——山东
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
•【公布日期】2019.11.29
•【字号】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3号
•【施行日期】2020.01.01
•【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壤环境保护
正文
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2019年11月29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标准、详查和监测
第三章预防和保护
第四章风险管控和修复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农用地
第三节建设用地
第五章保障和监督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的土壤污染防治以及相关活动。
第三条土壤污染防治应当以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土壤、防止土壤污染的义务。
从事土地开发利用活动或者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土壤污染,对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依法承担责任。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落实有利于土壤污染防治的经济、技术等政策措施,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统筹解决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
山东省水土保持条例(2017年修正)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
•【公布日期】2023.09.30
•【字号】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16号
•【施行日期】2023.09.30
•【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
•【时效性】已被修订
•【主题分类】水土保持
正文
山东省水土保持条例
(2014年5月30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17年9月30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山东省节约能
源条例>等八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水土保持规划
第三章水土流失预防
第四章水土流失治理
第五章监测和监督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监测和监督以及相关活动的,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谁开发利用水土资源谁负责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和补偿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行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建立水土保持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环境保护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二)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
(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四)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
(五)污染者承担治理和补偿责任;
(六)全面规划、统一管理、分工负责;
(七)政府管理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应当重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环境保护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制定优惠政策,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推行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和清洁生产,大力推进环境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应用。
第六条公民有享受良好环境的权利。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有权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并有权对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要求赔偿。
第七条县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公安、交通、经贸、建设、铁路、民航、海洋管理部门和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机构以及军队的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国土资源、林业、农业、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保护和改善环境
国土资源局行政执法依据梳理
行政执法主体
一、法定行政机关
烟台市国土资源局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六条第二款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条
4、《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四条第三款
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六条第二款
6、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
7、《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第二条
8、《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三条
9、《山东省土地登记条例》第五条
10、《山东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五条
11、《山东省国有土地储备办法》第四条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四十五条第一款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八条第三款
14、《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
15、《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十五条
16、《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三条第四款
17、《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七条第二款
1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二款
19、《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第五
条第二款
20、《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二款
21、《山东省实施办法》第四条第一款
22、《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第五条第一款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四条第二款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第三条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
26、《山东省测绘管理条例》第三条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六条
28、《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第七条第三款
一、地质及防治工作
(一)主要地质灾害现状
兰山区地处鲁中南山区的南缘,区内有丘陵和平原两大地貌类型,北部和西部为丘陵,海拔209~270m,相对100m 左右,中部和南部为山前冲洪积平原,海拔50~80m,地势总的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按地貌成因类型划分为剥蚀地形(溶蚀~剥蚀丘陵区)、堆积地形(剥蚀平原区、剥蚀-溶蚀-平原区及冲积~洪积平原区)两大类型。兰山区为临沂市政府所在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剧烈,目前,区内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的社会经济活动主要是地下水开采和矿山开发,由于地下水超量开采而产生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岩溶塌陷;矿山开发主要以石灰岩开采为主,石材开采过程中产生凌空失稳的岩体在一定条件下易形成崩塌及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其次为采空塌陷。受自然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区内还存在砂土液化及膨胀土,其中砂土液化主要分布在河、沂河两岸约2Km范围内,膨胀土主要分布在城区东南部。
以上地质灾害中岩溶塌陷、崩塌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而砂土液化及膨胀土与自然因素有关。随着兰山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开发和其它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必然会迅速增加,由此诱发的地质灾害也将会呈进一步加剧之势。
1、岩溶塌陷
岩溶塌陷是兰山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临沂城区一带已发生19次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兰山区(占17次)。其中1993年以来城区发生岩溶塌陷有10处,兰山区占8外(表1)。岩溶塌陷造成地面建筑物开裂,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很大威胁。
岩溶塌陷是指岩溶发育的隐伏灰岩分布区在超量或集中开采地下水等因素影响下,上覆砂土层形成塌陷的一种地质现象。兰山区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城区地下水开采降落漏斗范围内,如兖石铁路(全家红埠寺~杜家三岗段)两侧区域、兰山小区~涑河地段、苗庄小区、国棉八厂~陷泥河地段,均是岩溶塌陷的高易发区。2002年7月中旬到8月初,苗庄小区因岩溶塌陷造成4幢楼房开裂成危房,导致3幢楼房被拆除;其中2003年5月~6月在兰山小区、银雀山办红埠寺养鱼池等地段发生岩溶塌陷3次,给当地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恐慌;2005年6月19日-7月1日在临沂市雅禾纺织公司(国棉八厂)西院墙外(后岗头村东南角),陷泥河的上游西岸,连续发生了多次岩溶塌陷,塌陷面积总计约200,塌陷造成国棉八厂围墙倒塌、工厂停产停工、陷泥河污水直接倒灌,造成子地下水资源污染。此外在银雀山办事处道沟村还有多处渔塘被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
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鲁政办字〔2015〕156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9月10日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有效预防和治理矿山开发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落实矿山企业治理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规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缴存、支取和使用管理,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以下简称“保证金”)是指为督促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而促使其预先缴存的专项保证性资金。
本办法所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简称“治理义务”)是指采矿权人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因开采矿产资源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伴生地裂缝、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应履行的预防和治理义务。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的采矿权人,应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以下简称“保证金制度”),按规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以下简称“治理方案”),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以下简称“治理工程”),履行治理义务,依法缴存、支取和使用保证金。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
保护与治理方案编制技术要求(试行)
(征求意见稿)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二○○七年四月
目次
前言 (1)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2.1 矿山地质环境 (1)
2.2 矿山地质灾害 (1)
2.3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2)
2.4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范围 (2)
2.5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 (2)
3 总则 (2)
3.1 原则 (2)
3.2 作用 (2)
3.3 要点 (3)
4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3)
4.1 保护原则 (3)
4.2 总体要求 (3)
4.3 技术要点 (4)
5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4)
5.1 治理原则 (4)
5.2 总体要求 (4)
5.3 技术要点 (5)
6 监督与管理 (5)
6.1 组织编制单位 (5)
6.2 编制单位 (5)
6.3 申请评审及评审备案 (5)
6.4 监督检查 (6)
附件1 方案编写大纲 (7)
附件2 附图编制要求 (9)
附件3 治理技术要点 (10)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试行)
前言
编制《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编制技术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
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本要求由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提出。
1 范围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编制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本要求”)规定了“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术语和定义、总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的要点。
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2019年11月29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标准、详查和监测
第三章预防和保护
第四章风险管控和修复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农用地
第三节建设用地
第五章保障和监督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的土壤污染防治以及相关活动。
第三条土壤污染防治应当以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土壤、防止土壤污染的义务。
从事土地开发利用活动或者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土壤污染,对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依法承担责任。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落实有利于土壤污染防治的经济、技术等政策措施,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统筹解决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
第六条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林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
(1996年12月14日第八届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2001年12月7日第九届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环境保护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二)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
(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四)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
(五)污染者承担治理和补偿责任;
(六)全面规划、统一管理、分工负责;
(七)政府管理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应当重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环境保护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制定优惠政策,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推行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和清洁生产,大力推进环境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应用。
第六条公民有享受良好环境的权利。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有权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并有权对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要求赔偿。
第七条县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公安、交通、经贸、建设、铁路、民航、海洋管理部门和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机构以及军队的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
1996年12月14日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12月7日山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 2018年11月30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
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以及
相关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空间管控、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制定落实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税收等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统筹解决环境保护中的重大问题,提升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能力,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
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所属的环境执法
机构负责实施现场检查、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等具体执法工作。
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相关工作。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宣传贯彻《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
通知
正文:
----------------------------------------------------------------------------------------------------------------------------------------------------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宣传贯彻《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通知
鲁环函〔2018〕79号
各市环境保护局:
《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山东省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以下称5部地方性法规)分别于2018年9月和11月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为全面深入宣传贯彻5部地方性法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领会5部地方性法规实施的重要意义
(一)全面修订的《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是我省生态环境领域基础性、综合性的地方性法规,其确定的原则、制度、责任体系等是全省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基本遵循。此次修订的《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明确了责任体系,加强了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属地监管职责,突出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明确了公民环境保护权利和义务;其中对各级政府、生态环境部门和有关部门规定了严厉的行政责任,符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的精神。进一步完善了制度设计,规定了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各项制度,明确了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供电等部门配合执法、区域限批、约谈、挂牌督办、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矿山
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
暂行办法的通知
鲁自然资规〔2020〕5号
各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财政局、生态环境局:
现将《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报告。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2020年8月28日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管理使用,落实矿山企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义务,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取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的指导意见》(财建〔2017〕63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边生产、边治理”的原则,在山东省行政区域内所有新(在)建矿山、生产矿山和有责任人的闭坑矿山的矿山企业,应按照本办法规定建立基金,专项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
第三条基金的管理使用,遵循规范提取、企业所有、专款专用、动态监管的原则。
第四条矿山企业应在其银行账户中设立基金账户,单独反映每个矿山基金的提取与使用情况。
第五条现有矿山企业应在本办法施行之日起3个月内建立完善基金账户,新建矿山应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以下统称方案)评审通过后1个月内,由所属矿山企业建立基金账户。
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山东省的地质环境,维护公众利益,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山东省境内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条地质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为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第四条山东省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建立健全地质环境保护的工作机构和管理制度。
第二章地质环境保护与规划
第五条为了保护地质环境,山东省人民政府应制定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明确地
质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合理确定地质环境保护重点区域。
第六条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应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确保地质环境
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第七条山东省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监督,
推动地质环境保护与规划的有效结合。
第三章地质环境保护与监测
第八条为了掌握地质环境的变化状况,山东省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地质环境的监测工作。
第九条地质环境监测应包括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监测,以及地质灾害和地下水资源等方面的监测。
第十条地质环境监测结果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向公众公开。
第十一条山东省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地质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及时制定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第四章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第十二条为了解决地质环境问题,山东省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制定地质环境保护治理计划。
第十三条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应注重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切实保护地质环境。
第十四条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应采取科学、适宜、先进的技术手段,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破坏地质环境。
⼭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篇
⼭东省环境保护条例1
第⼀条根据《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颁布的《建设项⽬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条本办法适⽤于⼭东省境内对环境有影响的基本建设项⽬、技术改造项⽬、各种引进项⽬和区域开发建设项⽬(以下统称建设项⽬)。乡镇建设项⽬的环境管理办法另⾏规定。
第三条上述建设项⽬,必须按照城镇规划要求,充分注意布局合理,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在城镇⽣活居住区、⽔源保护区、名胜古迹的风景游览区、温泉区、疗养区以及⾃然保护区,不准建设污染环境的企业、事业单位。在污染严重的地区,⼀般不兴建、扩建⼤型⼯业
项⽬。
第四条建设项⽬要采⽤新技术、新⼯艺和新设备,提⾼资源、能源的利⽤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
建设项⽬必须认真执⾏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制度和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凡改建、扩建和进⾏技术改造的⼯程,都必须对与建设项⽬有关的原污染源同时治理,其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或省规定的标准。排放放射性物
质的应认真执⾏国务院国发[1987]13号《关于加强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管理⼯作的通知》和国家计委、建委、国防科⼯委、卫⽣部四部门颁发的《放射防护规定》。
第五条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对建设项⽬实⾏环境管理和监督检查。参与建设项⽬的可⾏性论证,负责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参加初步设计会审,检查环境保护设施施⼯情况,参加竣⼯验收并检查其运⾏情况。
山东省水土保持条例
2014年5月30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监测和监督以及相关活动的,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谁开发利用水土资源谁负责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和补偿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行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建立水土保持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纳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环境保护、林业、农业、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旅游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的水土保持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乡镇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落实水土流失防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