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南亚知识点教学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七章第二节南亚1、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印度洋以北,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
2、南亚又称南亚次大陆。
3、南亚的内陆国家有尼泊尔、不丹,临海国家有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岛国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一个地区是克什米尔。
4、南亚地形特点: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平原,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5、德干高原地势为西高东低,依据是河流自西向东流。
6、南亚的两大河流是印度河、恒河。
7、印度河起源中国的西藏地区,主要流经国家是巴基斯坦,注入阿拉伯海,流量较小。
8、恒河起源于喜马拉雅山区,主要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流量较大。
9、北回归线从南亚中部穿过。
10、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其显著特征是:一年分为三季①雨季,6月至10月,湿热多雨,盛行西南季风;②凉季,11月至次年2月,气候凉爽宜人,盛行东北季风;③热季,3月至5月,高温少雨。
11、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表现在①西南季风强度适中,降水适量,农业丰收;②西南季风强,降水偏多,发生洪涝灾害;③西南季风弱,降水偏少,发生旱灾。
12、南亚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部。
13、世界“雨极”乞拉朋齐降水丰富的原因是背靠喜马拉雅山脉,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14、南亚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15、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但是现在主要信奉印度教。
16、巴基斯坦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有“清真寺之国”的称号。
17、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和不丹。
18、印度的泰姬陵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明珠,被誉为“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
19、南亚人口密集,约占世界人口的1/5,其中印度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次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20、南亚各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印度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
21、班加罗尔是印度的高科技产业基地。
22、印度储量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煤、铁。
第七章第二节南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学会分析图2-13、图2-14和图2-15,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②、了解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③、了解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④、了解南亚的工业发展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业的发展概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以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图2-13、图2-14和图2-15,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2、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作为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学会分析图2-13、图2-14和图2-15,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请同学说说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过渡:南亚独特的地理位置也造就南亚独特的气候,到底独特在哪里呢,马上来了解下。
二、讲授新课:板书:四、气候特征1、指导学生熟悉解题思路。
从纬度位置入手,探讨南亚地区可能的气候类型(在图上找出赤道及北回归线)。
2、分析P43图印度北部城市安拉阿巴德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指导学生按照(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温差、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差异)的方法分析气候统计图。
图一图二根据地图册第8页观察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利用P44的活动分析南亚地区雨季降水多的原因(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
)——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吹向陆地,给南亚陆地带来充足的水分;以及雨季时东北部和西南沿海地区降水特别多的原因——根据动画演示了解南亚特殊的地形(图一),分别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西高止山脉的迎风坡,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地形雨特别多。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7章第2节南亚1【教学目标】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包括的国家及其分布。
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概况。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的主要特征【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位置与国家:<自主学习>读课本p40-41页图7-11及图7-12完成1、南亚指位于亚洲部___________山脉中、西段与________洋之间;它东濒_________、西滨________;包括_________半岛及周围的岛屿。
南亚大部分处于北纬 -- 的纬(低、中、高)地区,北回归线横贯部(北、中、南)。
2、南亚包括、、、、、、 7个国家。
有2个内陆国:______、_____;临海国有3个:_____、_____、______;海上有2国:_______和______。
与我国相邻有4国:____、______、____、___。
3、南亚“次大陆”是指南亚的大陆部分,南亚范围(大于、小于)南亚“次大陆”。
学习任务二、三大地形区:<自主学习>读7-12图完成1、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印度和平原、德干高原并比较分析:南亚地形自北向南可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山地:____________山脉、中部平原: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平原;南部高原:_________高原.2、印度河发源于_________山脉北侧,流经______、_ __、__ _国,注入______海 ;恒河,发源于________山脉南侧,流经_________、_______国,注入_______湾.<合作学习>完成课本p42活动4<学习成果展示> 各组派代表展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内容,组间查漏补缺<教师精讲>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和步骤绘制沿MN线地形剖面图的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第二步:确定水平基线。
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二节南亚一、基础知识1.南亚指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和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
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
2.南亚三大地形区: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中部是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3.个国家,其中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与中国大陆接壤,尼泊尔和不丹是内陆国,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是岛国。
5.南亚气候:大部分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6月—10月为雨季,西南季风;11月次年2月为凉季,东北季风;3月—5月为热季,东北季风每年_西南_季风带来的丰沛雨水,是南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西南季风到来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
6.南亚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茶叶、黄麻和棉花。
南亚的农业以_水稻_种植为主,其次为_小麦__。
水稻分布区: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孟加拉国西部;小麦分布区: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
黄麻分布区:恒河下游地区棉花分布区: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7.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和不丹;印度教主要盛行于印度和尼泊尔;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
(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巴基斯坦)8.南亚面积最大是印度,也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该国主要人种为白色人种,官方语言为英语。
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9.印度的工业区都接近原料产地;印度首都是新德里,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城市和麻纺织工业中心,孟买是印度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印度的泰姬陵是著名旅游资源。
印度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如其南部的班加罗尔(印度“硅谷”)二、简答题:1.德干高原地势东、西部的地势高低,你的判断理由是什么?德干高原地势大致是西高东低。
发源于高原上的几条河流流向均为自西向东流。
2.南亚北部已属于中纬度,但还是热带气候,这是为什么?因为南亚北部有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亚洲中部的冷空气侵入,冬季气温偏高,因此还属于热带气候。
初中-地理-打印版南亚1.南亚海陆位置: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临印度洋。
2.南亚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分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河流:印度河流经巴基斯坦,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流经印度,注入孟加拉湾。
3.德干高原地势西高东低,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4.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3季:热季:3—5月,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雨季:6—10月,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雨水,湿热多雨;凉季:11—次年2月,盛行东北季风,凉爽宜人。
5.南亚热带季风对农业的影响:有利影响:每年西南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水源不利影响:由于西南季风进退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导致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给农业造成损伤。
6.“雨极”乞拉朋齐年降水量极为丰富的原因:因为该地区是山地地形,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暖湿气流沿山地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7. 南亚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
佛教---斯里兰卡,不丹印度教---印度(80%),尼泊尔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国教,97%的人口为穆斯林),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印度的泰姬陵体现了伊斯兰建筑风格,被誉为“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
8.南亚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北和西部沿海、孟加拉国西部。
小麦---南亚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及恒河平原的上游黄麻---恒河下游地区棉花---德干高原西部地区畜牧业:大量饲养牛,羊9.印度是世界上拥有牛最多的国家,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广的国家,也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电脑软件产业(班加罗尔-“印度硅谷”)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纺织工业中心:加尔各答的麻纺织中心(黄麻),孟买的棉纺织中心(棉花),孟买也是印度最大的海港。
泰姬陵是印度旅游景点。
7.2 南亚一、教学目标1.知道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能分析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3.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能分析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4.知道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以及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5.了解南亚的人口分布、工农业生产特点。
二、教材分析南亚位于亚欧大陆南部,因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大山脉将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南亚相对于亚欧大陆其他地区来说,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
本节教材包括“位置与国家”、“三大地形区”、“一年分三季”、“宗教与社会”、“人口与经济”等内容,知识结构如下:考虑到南亚特殊的地理环境,教材在内容处理上主要对应的课程标准为“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和“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在内容处理上突出了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
例如,教材P.42安排的“活动”,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南亚的主要山脉、平原和高原,根据其延伸方向和各自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南亚分为北部高山、中部平原、南部高原的地形特点。
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山地,绵延高耸,狭长崎岖,逐级下降;中部是恒河—印度河冲积平原,面积广阔,略呈弧形分布;南部是德干高原,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和缓。
南亚的河流流向受地形地势制约,由北部山地流入中部平原区。
南亚的地形受河流影响,在中部塑造了广阔的冲积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
这充分体现了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也反映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大地形区”和“一年分三季”是本节的两个重点。
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在世界上具有独特性,对其区域整体性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让学生从分析安拉阿巴德和孟买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入手,来把握南亚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从南亚的位置、地形分析气候特征的成因,进而分析地形和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这些都凸显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维能力的要求。
第二节南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难点】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课前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提出问题: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西亚。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教师提示从位置、地形、资源、宗教四方面谈)导入新课:以历史故事传说引入新课内容。
中国古代发明了指南针后,非常注重对外的交往,有丝绸之路、有郑和下西洋、有鉴真东渡、也有我们从小就听遍了的唐僧取经——也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行。
而玄奘和尚的目的地就是天竺也就是古代印度。
找了解这些历史故事的学生为全体学生简单介绍,提高兴趣。
板书课题:第二节南亚(三)教授新课:1、南亚次大陆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南亚次大陆名称的由来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印度(南亚)地理位置:(通过板图及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
)位于亚洲的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被印度洋包围。
北回归线穿过中部。
指出南亚的范围:包括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马尔代夫群岛。
印度次大陆。
强调次大陆的概念不同于大陆或岛屿,而是“相对独立”主要国家、城市:印度——新德里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孟加拉国——达卡尼泊尔——加德满都锡金——甘托克不丹——廷布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马累2、地形特征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还可以与北美洲联系(顺时针旋转90度)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南亚》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南亚》这一节课,主要介绍了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人口、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以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图片、生动的地图,为学生展示了南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南亚的基本情况,增强学生对南亚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亚洲的相关知识,对亚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南亚作为亚洲的一个次级区域,其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因此,学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南亚。
此外,学生对本节课的宗教、文化等内容可能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人口、宗教、文化等特点,掌握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人口、宗教、文化等特点。
2.教学难点: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特点,南亚的宗教、文化等内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读图、讨论、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印度的泰姬陵、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等图片引入南亚地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人口等特点。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特点。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南亚的宗教、文化等内容。
5.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读图、讨论等方式,分析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等特点。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七章第二节南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七章第二节“南亚”,主要介绍了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南亚各国的主要地理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南亚地区全面了解的重要途径,为后续的南亚国家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世界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南亚地区距离我国较远,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南亚地区的地理特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了解南亚各国的主要地理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地理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关注全球地理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南亚各国的主要地理特点。
2.难点:南亚地区地理环境的形成原因,南亚各国地理特点的差异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资料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南亚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南亚地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3.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南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南亚各国的主要地理特点。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南亚国家,分析其地理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南亚地区的地理环境。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南亚各国地理特点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地理分析的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南亚地区地理特征的认识。
7.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南亚地区的某个国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第二节南亚第1课时1.教课剖析【教课目的】认识南亚的地理地点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散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知识与能力河流;经过读图剖析印度河恒河的起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色过程与方法培育学生从地图上以及从课外书本上获得地理知识的能力感情态度认识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与价值观【要点难点】教课要点: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散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经过读图剖析印度河恒河的起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色。
教课难点: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散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经过读图剖析印度河恒河的起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色。
2.教课过程复习发问:提出问题:请同学谈谈你认识的西亚。
(学生回想,并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提示从地点、地形、资源、宗教四方面谈)导入新课:以历史故事传说引入新课内容。
中国古代发了然指南针后,特别侧重对外的交往,有丝绸之路、有郑和下西洋、有鉴真东渡、也有我们从小就听遍了的唐僧取经——也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行。
而玄奘和尚的目的地就是天竺也就是古代印度。
找认识这些历史故事的学生为全体学生简单介绍,提快乐趣。
板书课题:第二节南亚教授新课:1.南亚次大陆学生阅读课文,认识南亚次大陆名称的由来。
让学生经过读图找出印度(南亚)地理地点:(经过板图及一连串的问题启迪学生。
)位于亚洲的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被印度洋包围。
北回归线穿过中部。
指出南亚的范围:包含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马尔代夫群岛。
印度次大陆。
重申次大陆的观点不一样于大陆或岛屿,而是“相对独立”主要国家、城市:印度——新德里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孟加拉国——达卡尼泊尔——加德满都锡金——甘托克不丹——廷布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马累2.地形特色经过剖析地形图,侧重重申四个主要地形区及散布特色,还能够与北美洲联系(顺时针旋转 90 度)指导学生依据(均匀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种类、地形散布特色)的方法剖析地形特色。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二节南亚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二节南亚导》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南亚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各大洲的位置、范围和特点有一定了解。
但南亚作为相对较为陌生的地区,学生对其认知程度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自主探究南亚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提高学生对南亚地区的认知水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等手段,自主探究南亚地区特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南亚地区的发展,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
2.难点:南亚地区特点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文字资料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南亚地区。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南亚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亚洲地区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堂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南亚的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南亚地区。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南亚地区的典型案例,如印度的经济发展、巴基斯坦的文化特色等,引导学生分析南亚地区的特点。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七章第二节《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七章第二节《南亚》主要介绍了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南亚各国的主要地理差异。
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又有趣,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人口分布等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的其他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南亚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区域,对学生来说还是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南亚的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掌握南亚各国的主要地理差异。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地理观念,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亚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南亚各国的主要地理差异。
2.难点: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对人文地理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南亚的地理特征。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南亚国家,分析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南亚的地理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南亚地区的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南亚地区的风景图片或短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南亚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南亚地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究南亚的地理特征。
”2.呈现(10分钟)展示南亚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南亚的地理位置。
《南亚》知识梳理一、位置与国家1.位置(1)海陆位置: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
(2)纬度位置:大部分处于北纬10°~30°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
2.国家和地区:7个国家和克什米尔地区。
主要国家我国的邻国: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内陆国:不丹和尼泊尔岛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北回归线经过的国家:印度和孟加拉国二、三大地形区,南亚地形分布图1.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2.河流(1)印度河:发源于我国西藏,向南流经南亚西部的干旱地区,注入阿拉伯海。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重要的灌溉水源。
(2)恒河:发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流向东南,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恒河是南亚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三、一年分三季1.气候特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是一年可分为三季。
(1)3~5月为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气温很高,降水稀少)。
(2)6~10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降水丰沛,常出现洪涝灾害)。
(3)11~次年2月为凉季(盛行东北季风,天气温暖干燥)。
2.气候类型及分布3.影响气候的因素:南亚大部分处于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北有高山阻挡亚洲中部的冷空气入侵,南有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四、宗教与社会1.宗教(1)南亚既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
(2)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和不丹;印度教主要盛行于印度和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等国的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
(3)“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的泰姬陵位于印度,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宗教对社会的影响(1)印度约80%的人口信奉印度教。
(2)巴基斯坦以伊斯兰教为国教,97%以上的人口为穆斯林。
(3)在南亚各国,宗教寺庙往往成为信徒朝拜的圣地和区域文化中心。
《南亚》知识要点一、国家(1)三个内陆国:尼泊尔、不丹、锡金。
(2)三个临海国: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
二、地形(1)地形三部分组成: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南侧山地;中部是恒河──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2)与地形相关的是南部德干高原,自东向西分为三部分:东部为东高止山、中间为德干高原、西部为西高止山。
三、河流南亚有三大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四、气候(1)有三种气候:大部分为热带季风;西北为热带沙漠(塔尔沙漠),最南马尔代夫为热带雨林。
(2)与气候相关的热带季风又分为:凉(11—2月)热(3—5月)、雨(6—9月)三季。
(3)西南季风形成三步骤: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
五、印度(1)印度历史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古代文明中心之一、殖民地、独立国家。
(2)三大人种:白色人种(大部分)、混血人种(南部)、黄色人种(北部)。
(3)种性三等级:贵族、平民、贱民或不能接触的人。
(4)历史上三个重要出口商品:香料、宝石、丝绸。
(5)南亚的三最: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六、工业(1)三种主要矿产:煤、铁、锰。
(2)民族工业三大核心产业:电力、钢铁、机械。
(3)新兴工业三大支柱产业:核电、电子、航空和空间。
七、农业(1)农业生产三大有利条件:高温多雨,地形平坦,耕地辽阔。
(2)影响农业生产三大不利条件:水灾、旱灾、人口增长过快。
(3)解决粮食问题采取三个措施:白色革命、绿色革命、计划生育。
(4)三大农作物:小麦、水稻、谷子。
(5)三大经济作物:棉花、茶叶、黄麻。
(6)“神牛”三大作用:提供牛奶、耕地、运输。
八、三大重要城市首都新德里:交通政治中心;加尔各答:人口最多的城市,麻纺织工业中心;第二大港口;孟买:最大的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第二大城市。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整理至南亚)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亚细亚”和“欧罗巴”名称由来。
地中海东岸以东的地方叫“亚细亚”,即“东方日出之地”;以西的地方叫“欧罗巴”,即“西方日落之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亚欧大陆。
2.亚洲的位置。
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一个大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不是跨经度最大的洲)。
⑴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小部分在南半球,地跨南北半球。
(课本P3“亚洲的主要部分在东半球和北半球”)⑵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欧洲大部分在北温带,没有热带。
)⑶海陆位置:亚洲北临北冰洋,南面濒临印度洋,东面濒临太平洋,西连欧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连,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东与亚洲相连,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3.时区和日界线:①全球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②东边时区时刻比西边时刻早,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③关于日期的变换:(地理位置)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区时)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少一天。
④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
二、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的地形1.亚洲地形特点: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是除南极洲以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青藏高原和西西伯利亚大平原、珠穆朗玛峰和死海)。
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中部是青藏高原,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④最典型的特色地形: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马来群岛)。
亚洲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米(也是世界最高峰),最低死海-400米(也是世界上陆地最低处)。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南亚
知识点
第七章第二节南亚
1、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印度洋以北,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
2、南亚又称南亚次大陆。
3、南亚的内陆国家有尼泊尔、不丹,临海国家有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岛国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一个地区是克什米尔。
4、南亚地形特点: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平原,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5、德干高原地势为西高东低,依据是河流自西向东流。
6、南亚的两大河流是印度河、恒河。
7、印度河起源中国的西藏地区,主要流经国家是巴基斯坦,注入阿拉伯海,流量较小。
8、恒河起源于喜马拉雅山区,主要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流量较大。
9、北回归线从南亚中部穿过。
10、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其显著特征是:一年分为三季①雨季,6月至10月,湿热多雨,盛行西南季风;②凉季,11月至次年2月,气候
凉爽宜人,盛行东北季风;③热季,3月至5月,高温少雨。
11、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表现在①西南季风强度适中,降水适量,农业丰收;②西南季风强,降水偏多,发生洪涝灾害;③西南季风弱,降水偏少,发生旱灾。
12、南亚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部。
13、世界“雨极”乞拉朋齐降水丰富的原因是背靠喜马拉雅山脉,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14、南亚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15、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但是现在主要信奉印度教。
16、巴基斯坦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有“清真寺之国”的称号。
17、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和不丹。
18、印度的泰姬陵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明珠,被誉为“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
19、南亚人口密集,约占世界人口的1/5,其中印度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次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20、南亚各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印度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
21、班加罗尔是印度的高科技产业基地。
22、印度储量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煤、铁。
23、南亚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主要经济作物是黄麻和棉花。
24、水稻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北部、西部沿海地区和孟加拉国西部,降水多的平原地区。
25、小麦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
26、黄麻主要分布于恒河下游地区。
27、棉花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28、印度人把牛看做幸福吉祥的象征,有“敬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