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点复习:周围神经系统
- 格式:docx
- 大小:40.53 KB
- 文档页数:6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重点笔记七周围神经系统第一节总论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它们相连并遍及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组成,它在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它通过感受器接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经感觉神经传至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中枢将信息整合后,再把冲动经运动神经传至效应器,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的活动。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所谓反射就是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适宜的反应。
完成反射活动的形态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觉神经(传入神经) 中枢部运动神经(传出神经) 效应器。
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1.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
2.周围神经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两者都含有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分布到皮肤和运动系;内脏神经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两种神经都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
内脏运动纤维根据其作用不同,再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第二节脊神经一、脊神经的组成脊神经主要分布至躯干和四肢,共31对,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
尾神经1对。
每对脊神经都由与脊髓相连的前根和后根在近椎问孔处汇合而成。
后根上有一膨大的脊神经节,内禽感觉神经元的胞体,其中枢突组成感觉性的后根,周围突构成脊神经的感觉纤维成分。
前根由运动纤维组成,其胞体位于脊髓灰质内。
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禽有以下四种纤维成分。
二、二肢的重要神经(一)组成臂从由第58颈神经的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
自颈根部斜角肌问隙,经锁骨中点的后力方进入腋窝,嘲绕腋动脉排列。
臂丛分支主要分布于上肢的肌和皮肤,臂丛的主要分支有:(二)肌皮神经起自外侧束,支配臂部前群肌,终支在肘关节上方穿出深筋膜延续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分布于前臂外侧的皮肤。
(三)正中神经1.行径由内、外侧两根合成,发自内、外侧束沿肱二头肌内侧沟,自肱动脉外侧前耐舷动脉内侧穿旋前圆肌指浅、指深屈肌之间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腕管掌腱膜深面。
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一、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神经传导是依靠局部电流来完成的。
因此它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或因局部受麻醉药作用而丧失了完整性,则因局部电流不能很好通过断口或麻醉区而发生传导阻滞。
二、绝缘性在一束神经干包含有许多神经纤维。
各条纤维上传导的兴奋互不干扰。
三、双向性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端同时传导。
表现为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扩散。
但在机体整个神经系统中,总是胞体兴奋后,沿神经纤维传向末梢。
四、相对不疲劳性神经纤维传导冲动所消耗的能量远远小于突触所消耗的能量,故传导兴奋是不易疲劳的,即能较持久地保持传导兴奋的功能。
第二节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经典突触的概念和分类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原生质相连,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仅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此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
主要的突触组成可分为三类:(1)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相接触,称为轴—胞型突触;(2)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称为轴—树型突触;(3)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相接触,称为轴—轴型突触。
二、周围神经递质有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及嘌呤类和肽类化学物质。
(一)乙酰胆碱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称为胆碱能纤维。
包括:全部交感、副交感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为肽能纤维);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分泌、骨骼肌血管舒张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二)去甲肾上腺素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为递质的,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
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节维,为肾上腺索能纤维。
三、受体受体是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如递质、激素等)发生特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一)胆碱能受体1.毒蕈碱受体(M受体) M受体既能与Ach结合,也能与毒蕈碱结合。
广泛地分布于绝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以及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汗腺、骨骼肌的血管壁上。
医学神经系统的知识点总结1. 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具有接收、传导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通过突触和其他神经元连接起来,形成神经网络。
胶质细胞则是神经元的辅助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寡突胶质细胞等,它们在维持神经元正常功能、修复损伤和维持神经元环境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 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脑干,是神经系统的指挥中枢,负责接收和处理信息、控制身体运动和调节内部环境。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负责将信息传递到各个器官和肌肉,控制感觉和运动等功能。
3. 感觉和运动感觉和运动是神经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感觉系统包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处理,如痛觉、触觉、温度感和位置感等。
而运动系统包括对肌肉运动的控制和调节,包括主动运动和反射动作等。
4.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它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如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消化系统的运动和分泌等。
自主神经系统是自主调节的,不受意识控制,但受到情绪、压力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5. 神经传导神经传导是神经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过程,包括神经元内部的电化学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化学传导。
神经传导是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基础,它决定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有效性。
6. 神经递质和神经药理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包括多巴胺、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
神经药理是研究神经递质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包括神经调节药物、麻醉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7.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神经变性疾病、炎症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包括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神经系统是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对神经系统的深入了解不仅有助于科学家和医生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还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和保护。
专升本医学综合考点总结(5)脉管系统1.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物质交换场所〉)和淋巴系统。
2.心:心偏左,两侧为纵隔膜与肺相邻,后方邻食管和胸主动脉。
3.右心房三入一出:入——上、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
出——右房室口。
4.在房间隔右侧面下部有一浅窝——卵圆窝。
5.右心室一入一出:入——右房室口,出——肺动脉口。
6.室上嵴——将右心室分为流出道和流入道(分界在室上结)有三间瓣。
7.左心房四入一出:入——肺静脉口,出——左房室口,通左心室。
8.左心室一入一出:入——左房室口,出——主动脉口。
9.流入道与流出道分界:二尖瓣的前瓣。
10.心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以及左右束支和蒲肯氏纤维网。
11.窦房结:正常其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沟上部的心外膜深面。
12.心包:两层,内外层,心包腔位于内层之间。
13.主动脉:升主动脉(其分支左右冠状动脉供应心,主动脉窦起始点),主动脉弓(自右向左出发,头臂干,左颈动脉,左锁骨下动脉),降主动脉(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
14.颈总动脉:(全选)颈内动脉没有分支,颈外动脉(分支有:甲状腺上动脉等)。
15.锁骨下动脉——穿斜角肌间隙。
16.入颅的动脉——锥动脉、颈内动脉、脑膜中动脉。
17.桡动脉的掌深弓——桡动脉末端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
18.尺动脉的掌浅弓——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分界是指屈肌腱。
19.腹主动脉:成对的脏支——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
20.不成对的——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21.肝固有动脉——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上行,分支分布于肝和胆囊。
22.肠系膜下动脉来自于直肠上动脉。
23.髂总动脉:脏支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分布于子宫,输卵管,卵巢和阴道。
在输卵管的前上方)。
24.体表可以触摸到搏动——面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腹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颈总动脉。
2024年成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第1卷一.单选题(共20题)1.神经元间联系方式是互相接触,而不是细胞质的互相沟通该接触部位的结构特化称为()A.突触B.触突C.树突D.以上均不对2.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A.反射B.兴奋C.刺激D.反应E.兴奋性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A.反射带B.条件反射C.反射弧D.以上均不对4.幽门括约肌和幽门瓣具有的作用是()A.加强胃的蠕动及容受性舒张B.保证胃的紧张性性收缩C.控制胃内容物排入十二指肠以及防止肠内容物逆流回胃D.控制十二指肠液的分泌速率5.下列特点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B.有固定的反射弧C.是后天获得的神经反射D.反射弧不固定E.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6.以下哪项不是肝脏的生理功能()A.代谢的枢纽B.解毒C.分泌胆汁D.产生抗体7.正常胆汁的分泌、排放特点是()A.间歇分泌、持续排放B.持续分泌、间歇排放C.持续分泌排放D.间歇分泌排放8.在刺激与反应的实验中,下列哪项为阈值()A.出现收缩反应的最大刺激强度B.最初出现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C.达到稳定收缩时的刺激强度D.还没有出现收缩反应时的刺激强度E.出现最大收缩反应时最小的刺激强度9.肝下面右纵沟前部容纳的结构是()。
A.下腔静脉B.胆囊C.肝圆韧带D.静脉韧带E.肝十二指肠韧带10.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称为()。
A.超极化B.极化C.去极化D.复极化E.反极化11.正常人的心律是由何发起并控制的?()A.窦房结B.房室结12.将冲动由胞体传向外周的功能主要由何种结构承担()A.髓鞘B.胞体C.树突D.轴突13.冠脉循环的特点是()A.血压低、流速慢、血流量大小、摄氧率高B.血压高、流速快、血流量大、摄氧率高C.血压高、流速快、血流量大、摄氧率低D.血压低、流速慢、血流量小、摄氧率低14.子宫动脉在子宫颈外侧2cm处跨过输尿管的正确位置是()。
第十二章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脊髓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一)位置脊髓位于椎管内,自枕骨大孔至第一腰椎下缘。
(二)外形脊髓呈扁圆柱状,全长粗细不等,有颈膨大(颈5~胸1)和腰骶膨大(腰2~骶3),末段变细称脊髓圆锥。
自脊髓圆锥向下延为非神经组织的细丝称终丝,止于尾骨背面。
脊髓表面有纵行的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和前、后外侧沟。
由于脊髓短于椎管,故腰、骶、尾神经根在未出相应的椎问孔前,在椎管内围绕终丝下行一段距离,形成马尾。
前、后外侧沟分别有前根及后根出入。
二、脊髓灰质的分部及主要核团(一)前角前角为躯体运动性核团,分内、外两群。
支配由肌节演化来的骨骼肌。
前角运动神经元分为两型:a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的梭外肌纤维,引起肌收缩;γ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的梭内肌纤维,调节肌张力。
(二)侧角侧角见于胸1~腰3节段,含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又称中间外侧核,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在脊髓的骶2~4节段,中间带外侧部有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称骶副交感核,是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一部分。
(三)后角后角细胞属躯体感觉性核团,分群较多,自后向前,主要的核群有:1.后角边缘核该核是后角尖最表层的弧形区。
在腰骶膨大处尤为明显。
2.胶状质胶状质贯穿脊髓全长。
3.后角固有核后角固有核在胶状质前方。
4.胸核(背核) 胸核在后角基部内侧,仅见于颈8~腰2节段。
第二节脑干脑干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
一、脑干外形二、脑神经核功能柱及各核的功能(一)一般躯体运动柱一般躯体运动桂位于菱形窝底深方中线的两侧。
支配由肌节演化来的骨骼肌。
1.动眼神经核(上丘)支配上睑提肌和上直肌、内商肌、下直肌、下斜肌。
2.滑车神经核(下丘)支配眼的上斜肌。
3.展神经核(脑桥中下部)支配眼的外直肌。
4.舌下神经核(橄榄中下部)支配舌肌运动。
(二)特殊内脏运动柱特殊内脏运动柱位于躯体运动柱的腹外侧。
支配由鳃弓演化来的骨骼肌。
1.三叉神经运动核(脑桥中部)支配咀嚼肌。
2.面神经核(脑桥中下部)支配面部表情肌。
人体的神经系统知识点总结一、神经系统的结构1.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大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半球、小脑和脑干。
大脑是思维、情感和记忆的中枢,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完成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脊髓则位于脊柱内,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肌肉的运动。
它和大脑通过脊髓神经进行连接,构成了完整的中枢神经系统。
2. 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了所有不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组织,主要由躯干神经和末梢神经组成。
躯干神经连接了中枢神经系统和身体的各个部位,负责传递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信息。
而末梢神经则分布在全身的肌肉和皮肤内,将感觉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并将运动指令返回给肌肉。
3. 神经元和突触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它们通过突触相互连接,构成了复杂的网络。
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轴突和树突。
细胞体内包含了细胞核和大量的细胞器,负责神经元自身的代谢和活动。
轴突是神经元的输出部分,负责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树突是神经元的输入部分,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息。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
4. 神经系统的脑膜和脑脊液脑膜是保护和支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它包括了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
脑脊液是由脑室和脊髓管内的脑脊液生成的,它起着支持、保护和润滑神经系统的作用。
二、神经系统的功能1. 感觉功能神经系统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身体内外的各种感觉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这些信息通过感觉神经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然后被加工和解释,最终形成我们的感知和认识。
2. 运动功能神经系统通过运动神经控制身体的肌肉运动,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器官的自主运动,如心脏跳动和消化。
而运动系统控制身体的意志运动,如行走、举重和打字。
3. 自主功能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包括心脏、血管、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它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调节,维持身体的稳态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前考点总结前言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前考点总结,是为了帮助考生系统、全面地复习医学综合知识,并准确把握考试重点和难点而编写的。
本篇总结将重点关注考试的核心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正文一、解剖学•骨骼系统–骨骼结构和功能–十二对肋骨的命名–脊柱的构成和特点–骨骼生长与发育•肌肉系统–骨骼肌和平滑肌的区别–重要骨骼肌的命名和位置–肌肉的结构和功能–肌肉的收缩与松弛二、生理学•神经系统–大脑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传导的过程•循环系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循环系统的循环方式三、病理学•常见疾病–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偏头痛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肺炎的症状和传播途径•细胞生理学–细胞的组成和结构–细胞的分裂和增殖–细胞的代谢过程结尾本文总结了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前考点,重点关注了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的核心知识点。
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考生可根据文章所述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并注重理解概念和掌握基本原理。
祝愿各位考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前言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前考点总结,是为了帮助考生系统、全面地复习医学综合知识,并准确把握考试重点和难点而编写的。
本篇总结将重点关注考试的核心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正文一、解剖学1. 骨骼系统•骨骼结构和功能•十二对肋骨的命名•脊柱的构成和特点•骨骼生长与发育2. 肌肉系统•骨骼肌和平滑肌的区别•重要骨骼肌的命名和位置•肌肉的结构和功能•肌肉的收缩与松弛二、生理学1. 神经系统•大脑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传导的过程2. 循环系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循环系统的循环方式三、病理学1. 常见疾病•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偏头痛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肺炎的症状和传播途径2. 细胞生理学•细胞的组成和结构•细胞的分裂和增殖•细胞的代谢过程结尾本文总结了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前考点,重点关注了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的核心知识点。
一、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胸膜是覆盖在肺表面、胸壁内断、纵隔侧面和膈.上面的--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可分脏胸膜和壁胸膜两部分。
脏胸膜包被于肺的表面,并深入肺裂。
壁胸膜依其所在部位可分为4部分:(1)胸膜顶是包围肺尖的部分,高出锁骨内侧半上方2~3cm;(2)肋胸膜衬于胸壁内表面;(3)膈胸膜覆盖于膈的.上面;(4)纵隔胸膜衬贴在纵隔的两侧。
胸膜腔是脏、壁两部分胸膜在肺根处互相移行,共同形成的潜在性密闭腔隙。
胸膜腔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含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两层胸膜的摩擦。
正常胸膜腔为负压。
壁胸膜相互移行转折处的胸膜腔称胸膜隐窝,其中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移行处所形成的半环状潜在性腔隙,为肋膈隐窝,又称肋膈窦。
左右各一。
深吸气时,肺的下缘也不能进入其内。
肋膈隐窝是胸膜腔位置最低的部位,胸膜炎症的渗出液常积聚于此,为临床胸膜腔穿刺或引流的部位。
胸膜下界为肋胸膜与膈胸膜的返折线,在平静呼吸时,该线较肺下缘低两个肋骨。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组织的总称。
纵隔通常以胸骨角为界,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
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三部:胸骨与心包前面之间的部分为前纵隔;心包、心及与其相连的大血管根部所占部分为中纵隔,心包后面与脊柱胸段之间的部分为后纵隔。
上纵隔主要有胸腺,膈神经,出入心的大血管,迷走神经,食管,气管和胸导管;前纵隔内有结缔组织和淋巴结;中纵隔有心包、心和出人心的大血管根部;后纵隔内有胸主动脉,奇静脉,食管,主支气管,迷走神经,胸导管,胸交感干和淋巴结等。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肾是产生尿的器官,输尿管输送尿液到膀胱储存,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此外肾还有内分泌功能。
一、肾的形态肾为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可分为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和内、外侧两缘。
内侧缘中部凹陷,称为肾门,是肾动脉、肾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的部位。
专升本医学综合考点总结(6)
感觉器官
1.眼球:外膜(纤维膜)——角膜、巩膜。
2.眼球壁中膜(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3.内膜(视网膜)——虹膜、+睫状体部、=盲部、视部。
4.眼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5.虹膜:有瞳孔,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在强光下或看近物时缩小,在弱光或看远处时放大。
6.睫状体:(无屈光作用)作用——调节视力,产生房水。
有睫状肌。
收缩——看近物;舒张——看远物。
7.内膜: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无感光作用,又称盲点。
黄斑中央凹陷——中央凹,是感光辨色最敏锐的部位。
8.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屈光作用。
9.晶状体浑浊——白内障弹性差——远视。
10.房水循环“睫状体产生—眼球后房——前房——虹膜角膜角渗入巩膜静脉窦——汇入眼静脉。
11.房水回流受阻——青光眼。
12.耳廓:外耳外耳道
13.鼓膜:上1/4——松弛部下3/4——紧张部(有反射光锥)
14.耳(位听器) 中耳鼓室上壁——鼓室盖
15.咽骨管下壁——颈静脉壁
16.乳突窦鼓室(六壁) 前壁——颈动脉壁(有咽骨管开口)
17.内耳骨迷路后壁——乳突壁
18.膜迷路:内侧壁—迷路壁、外侧壁—鼓膜
19.咽骨管——开口鼻咽部和鼓室前壁。
作用平衡压力。
(中耳炎)
20.骨迷路——前庭,骨半规管,耳蜗(三个管:螺旋管(前庭阶,鼓阶),蜗管)
21.膜迷路——膜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位觉感受器),蜗管(内有螺旋器——听觉感受器,内外淋巴不通)。
XX成人高考医学综合第二局部第一章考点要想在成考医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首先还得做好相应章节的复习。
那么成人高考医学综合第二局部第一章考点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的成人高考医学综合第二局部第一章考点,希望大家喜欢。
一、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根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响速度快、精确,效应短暂。
(一)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的规律的适应性反响。
2.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根底是反射弧,它包括5个局部,即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反射活动的完成有赖于反射弧的完整性。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反射按其形成条件和反射弧的特点可分为两种类型:1.非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是生来固有的。
反射弧是固定的、终生不变的,各级中枢均可完成非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是个体出生后在一定条件下,在非条件反射的根底上,经过训练获得的,条件反射灵活多变,并需要高级中枢存在下才能完成。
二、体液调节机体某些细胞能生成和分泌某种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作用于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对其活动进行调节。
其特点是:反响速度较慢,不够精确,作用广泛而持久。
(一)激素调节机体许多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各种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器官、靶组织和靶细胞,对机体的功能进行调节的,称为激素调节。
(二)神经一体液调节(神经分泌)神经调节在多数情况下处于主导地位,而多数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也受神经支配和调节。
所以体液因索常作为反射弧传出途径中的一个中间环节或辅助局部而发挥作用,形成神经一体液调节。
(三)局部性体液调节(旁分泌)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可在局部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邻近组织细胞的活动,称为局部性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器官、组织和细胞可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适应性反响。
自身调节涉及的范围只限于该器官、组织和细胞,属于局部调节。
1、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甚至溶血的特性,与抵抗力成反比。
考点1问诊1、现病史:患病后的全过程;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主要症状的特点,病因与诱因,病情的发展与演变,伴随症状,诊治经过,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2、既往史:既往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曾经患过的疾病内科学基础(诊断学)。
考点2热型1、发热的病因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发热中以细菌最为多见。
2、发热的分度(口腔温度):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稽留热:39-40℃;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稽大爷上班)3、弛张热:39℃或以上,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拜师结盟)4、间歇热:体温骤升,持续数小时迅速下降;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急于歇息)。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数天后逐渐下降;布氏杆菌病(布鲁菌病)。
(布氏波状)。
6、回归热:体温骤升,数天后骤降;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回家挥霍)7、不规则热:无规律;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考点3疼痛1、剧烈头痛:三叉神经痛;搏动性头痛或跳动:高血压。
2、头痛伴剧烈呕吐:颅内压增高。
3、慢性进行性头痛出现精神症状者应注意颅内肿瘤。
4、慢性头痛突然加剧并有意识障碍者提示可能发生脑疝。
成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点汇编5、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疼痛多在胸骨后方和心前区或剑突下,可向左肩和左臂内侧放射,心绞痛呈绞榨样痛并有重压窒息感,心肌梗死则疼痛更为剧烈并有恐惧、濒死感。
6、带状疱疹所致胸痛,可见成簇的水疱沿一侧肋间神经分布伴剧痛,且疱疹不超过体表中线;呈刀割样或灼热样剧痛。
7、夹层动脉瘤引起的疼痛多位于胸背部,向下放射至下腹、腰部与两侧腹股沟和下肢;8、突发的中上腹剧烈刀割样痛或烧灼样痛,多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9、周期性、节律性中上腹持续性隐痛多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10、上腹部持续性钝痛或刀割样疼痛呈阵发性加剧多为急性胰腺炎11、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伴腹壁肌紧张或板样强直,提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生理学之神经系统知识点生理学中神经系统知识点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青睐的考点,因此对于即将考试,面临时间短、任务重的考试形势,将复习精力分好主次,把握主要考点,是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自身成绩的一个方法。
一、突触传递1、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关键因素是进入突触前膜的Ca2+的数量。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指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局部去极化电位,Na+内流。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指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局部化电位,Cl-内流。
3、中枢兴奋传递的特点:单向传播、中枢延搁、兴奋的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后发放、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4、胆碱能纤维包括:以Ach为神经递质,大部分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胆碱能受体分:毒覃碱受体(M受体):阿托品为阻断剂。
烟碱受体(N受体):筒箭毒碱能同时阻断N1、N2受体;六烃季铵阻断N1受体,十烃季铵阻断N2受体(六小十大,小的对小的,大的对大的)5、肾上腺素能纤维包括:以NE为神经递质,多数交感节后纤维。
肾上腺素能受体分:受体:主要为兴奋,除小肠舒张。
受体:分1、2和3受体,主要为抑制,除心肌兴奋; 3受体促进脂肪分解。
阻断剂:酚妥拉明阻断受体;普萘洛尔阻断受体,其中阻断1的有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阻断2的有丁氧胺。
6、神经除对所支配的组织有调节作用外,还有营养作用,例如:脊髓灰质炎患者,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病变丧失功能,所支配的肌肉就发生萎缩。
二、神经反射1、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非条件反射(如吸吮)是用于生存的,条件反射是后天建立的,可以消退。
3、负反馈较正反馈多见,负反馈意义在于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稳态,正反馈意义在于促进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
4、突触前抑制: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最终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主要为释放的递质减少。
2020医疗招聘考试医基资料:周围神经系统考点总结
在生理学神经系统的考试中,周围神经系统是一个高频考点,现在我们就针对这一内容进行总结,以帮助大家在考试中做对题目。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两个部分的知识点,一部分是脑神经,另一部分是脊神经,接下来我们分别总结一下:
(一)脑神经
1.脑神经的性质分类: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混合神经。
2.连接脑的部位: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
3.进出颅腔的部位:筛孔、眶上裂、颈静脉孔。
(二)脊神经
脊神经受损和相应出现的临床表现:
1.胸长神经:支配前锯肌,损伤表现为“翼状肩”。
2.肌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支配肱二头肌,损伤表现为屈肘无力。
3.正中神经:损伤表现为猿掌。
4.尺神经:损伤表现为爪形手。
5.桡神经:损伤表现为垂腕。
6.腋神经:支配三角肌,损伤表现为方肩。
7.腓总神经:损伤表现为足下垂内翻畸形,跨越步态。
医学基础知识人体神经系统人体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且精密的系统,负责传递信息并控制身体的各个部分。
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则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
本文将介绍一些医学基础知识中与人体神经系统相关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一、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由细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组成。
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的延伸,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根据功能不同,神经元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负责接收来自感觉器官的刺激信号,运动神经元则向肌肉传递指令以控制动作。
二、外周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包括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感觉神经负责传递来自感觉器官的信号到中枢神经系统,而运动神经则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给肌肉和腺体。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是人体的控制中心。
脑被认为是智慧和思维的所在,负责处理信息并控制身体的各种功能。
脊髓则负责传递信息,将外周神经系统传来的信息传递给脑,并从脑接收指令后传递给外周神经系统。
三、神经冲动传导神经冲动是神经系统中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
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会释放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将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这一过程被称为突触传递。
四、脑和神经调控脑是身体各个功能的主要控制中心,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控来影响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例如,脑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来调节心率、呼吸和消化等功能;通过运动神经系统来控制肌肉的运动;通过内分泌系统来调节体内的激素水平等。
五、神经系统的疾病和损伤神经系统的疾病和损伤会导致各种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例如,中风是因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会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运动能力;脊髓损伤则会导致下肢瘫痪等。
总结人体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身体的各种功能。
肌学背肌:斜方肌(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耸肩作用);背阔肌(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背手状);竖直肌胸肌:胸大肌(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前屈)膈肌(胸腹腔内,止于中心键,有三个裂孔,第12胸椎前有主动脉裂孔:主动脉和胸导管。
第10胸椎有食管裂孔:食管和迷走神经。
第8胸椎有腔静脉孔:下腔静脉。
)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膈肌—呼吸肌(平静)胸大肌、背阔肌—引体向上的肌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鞘(由腹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构成,在脐下4—5cm以下为弓状线。
咀嚼肌:咬肌、颞肌(闭口肌)、翼内肌、翼外肌(张口肌)。
颊肌——表情肌斜角肌: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间隙称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上肢肌:三角肌(肩关节外展)、肱二头肌(肱肌—屈肘)、肱三头肌(伸肘)。
前臂旋前肌——旋前圆肌,旋前方肌。
前臂旋后肌——旋后肌,肱二头肌前臂肌:前群——屈腕、屈肘、旋前后群——伸腕、伸肘、旋后下肢肌:臂大肌(使髋关节后伸和旋外)、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
髌韧带作用伸膝。
)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作用:屈膝关节和伸髋关节)、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二肌合一条跟腱:踝关节趾屈、屈膝)伸膝的关节肌——股四头肌屈膝的关节肌——缝匠肌、半腱、半膜肌屈大腿的肌——小腿肌+屈膝关节的肌足外翻——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足内翻——胫骨前、后肌消化系统:消化管(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管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为下消化道)和消化腺(口腔腺——口腔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胰)组成,口腔: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
腭扁桃体: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的窝内。
咽峡分界—腭舌弓,腭垂,舌根舌:舌体、舌根、舌尖。
舌的黏膜:丝状乳头(最多)——感受触觉;菌状乳头、叶状乳头、轮廓乳头——含有味觉感受器(味蕾)颏舌肌:两侧的颏舌肌同时收缩——舌头前伸,一侧收缩——舌间伸向对侧一侧瘫痪——偏向患侧口腔腺(唾液腺):腮腺(腮腺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2磨牙的峡粘膜处)、下颌下腺(颌体的内面,腺管开口与舌下阜)、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咽: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水平。
2020年成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点复习:周围神经系统第一节总论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它们相连并遍及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组成,它在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它通过感受器接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经感觉神经传至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中枢将信息整合后,再把冲动经运动神经传至效应器,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的活动。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所谓反射就是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适宜的反应。
完成反射活动的形态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觉神经(传入神经)→中枢部→运动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1.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
2.周围神经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两者都含有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分布到皮肤和运动系;内脏神经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两种神经都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
内脏运动纤维根据其作用不同,再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第二节脊神经
一、脊神经的组成
脊神经主要分布至躯干和四肢,共31对,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
尾神经1对。
每对脊神经都由与脊髓相连的前根和后根在近椎问孔处汇合而成。
后根上有一膨大的脊神经节,内禽感觉神经元的胞体,其中枢突组成感觉性的后根,周围
突构成脊神经的感觉纤维成分。
前根由运动纤维组成,其胞体位于脊
髓灰质内。
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禽有以下四种纤维成分。
二、二肢的重要神经
(一)组成
臂从由第5—8颈神经的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
自
颈根部斜角肌问隙,经锁骨中点的后力方进入腋窝,嘲绕腋动脉排列。
臂丛分支主要分布于上肢的肌和皮肤,臂丛的主要分支有:
(二)肌皮神经
起自外侧束,支配臂部前群肌,终支在肘关节上方穿出深筋膜延
续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分布于前臂外侧的皮肤。
(三)正中神经
1.行径由内、外侧两根合成,发自内、外侧束沿肱二头肌内侧沟,自肱动脉外侧→前耐→舷动脉内侧穿→旋前圆肌→指浅、指深屈肌之
间→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腕管→掌腱膜深面。
2.分布肌支→前臂屈肌(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外)、第1、2蚓状肌、鱼际肌(除拇收肌);皮支→掌心、桡侧3个半手
指的掌面和鱼际的皮肤。
3.损伤
(1)因鱼际肌群萎缩而手掌虽平坦,表现所谓的“猿手”。
(2)运动障碍:屈腕水平减弱,前臂不能旋前,拇、食和中指不能
屈曲,拇指不能作对掌运动。
(3)感觉障碍:拇、食、中指末节皮肤最明显。
(四)尺神经
沿臂内侧下行,经肱骨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至前臂,伴尺动脉
下行,经腕前面入手掌,分支分布于前臂尺侧部分屈肌,手的小鱼际
肌和中间群肌及拇收肌,手掌尺侧1/3和尺侧一个半指的掌侧皮肤,
手背尺侧半及尺侧两个半指的背侧皮肤。
尺神经损伤后,小鱼际及部分中问群肌萎缩,第4、5指末节不能屈,拇指不能内收,其他指不能收、展,第4、5掌指关节伸直,指间
关节屈曲,掌骨间隙深凹,形成“爪形手”。
此外,尺侧一个半指及
相对应手掌的皮肤感觉障碍。
(五)桡神经
1.行径起自臂丛后束与肱深动脉伴行,经桡神经沟行向下.外,于
肱肌与肱桡肌之间浅出,分浅、深两支至前臂后面皮肤和后群肌。
2.分布肌支分布于肱三头肌、肱桡肌及前臂伸肌;皮支分布于臂后面、前臂后面皮肤及手背桡侧半2个半手指的皮肤。
3.损伤肱骨中段骨折时常伤及此神经。
肘关节屈曲,前臂呈旋前位,腕部呈“垂腕”状态。
运动障碍,不能伸肘、伸腕、仲指,前臂旋后力弱,呈“垂肘垂腕”畸形。
感觉障碍,第1、2掌骨间隙背面(“虎口区”)的皮肤最明显。
(六)腋神经
于腋动脉后方起于臂丛,经肱骨外科颈达三角肌深面,分支分布
于三角肌、肩关节及臂部上1/3外侧的皮肤。
腋神经损伤后,主要表现为肩关节不能外展,因为三角肌的萎缩,表现“方肩”征。
三、胸神经前支
(一)行程、分布
胸神经前支共12对,第1~11对行于肋问隙,称肋间神经,第12对行于第12肋下,称为肋下神经。
肋间神经在肋问内、外肌之间沿肋
沟前行,于腋前线处发出外侧皮支。
上6对在胸骨侧缘浅出,下6对
向前下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入腹直肌鞘,于腹白线附近浅出。
(二)肌支支配肋间肌、腹前外侧肌群。
(三)皮支
皮支呈节段性分布于胸腹壁皮肤:
胸骨角平面——胸2;
乳头平面——胸4;
剑突平面——胸6;
肋弓平面——胸8;
脐的平面——胸10;
耻骨联合与脐相连线巾点平面——胸12。
四、股神经
①股神经股神经于腰大肌与髂肌之间下行,经腹股沟韧带深面、
股动脉外侧人大腿股三角。
终支称隐神经。
肌支配股四头肌;皮支(隐
神经)分布于小腿内侧和足内缘皮肤。
②损伤
运动障碍大腿前群肌萎缩,抬腿困难,不能伸小腿。
膝反射消失。
感觉障碍主要见于大腿前面和小腿内侧面皮肤。
五、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自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臀大肌
深面下降,经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达股后,于股后群肌问下降,分
支支配股后群肌。
至腘窝上二方分为胫神经与腓总神经。
(一)胫神经
沿胭窝正中下降,在小腿后群肌的深、浅两层之间下行,分支分
布于小腿后群肌和小腿后面的皮肤。
胫神经经内踝后方入足底,分为
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分布于足底肌和皮肤。
(二)腓总神经
沿胭窝外侧缘下降,绕过腓骨颈分为深、浅两支。
1.腓深神经位于小腿前群肌深面,伴胫前动脉下行,分支支配小
腿前群肌、足背肌及第1~2趾背相对缘的皮肤。
2.腓浅神经穿小腿外侧群肌下降。
主干至小腿中、下1/3交界处,穿出深筋膜至浅筋内膜下行,经踝关节前方至足背。
下降过程中,分
支分布于小腿肌外侧群、小腿前外侧面、足背及第2~5趾背相对缘的
皮肤。
3.腓总神经损伤
(1)小腿前、外侧肌群瘫痪,小腿后群肌因失去拮抗肌而过度牵拉
造成足跖屈(足下垂)和内翻位,即所渭“马蹄内翻足”畸形。
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及生理作用为:
1)、盐酸:杀死入胃细菌,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分解
蛋白质所需的酸性环境,促动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入小肠后引起促
胰液素等激素的释放。
2)、胃蛋白酶原:被激活后能水解蛋白质,主要作用于蛋白质及
多肽分子中含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肽键上,其主要产物是月示和月东。
3)、黏液: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凝胶层,减少食物对胃黏膜
的机械损伤;与胃黏膜分泌的HCO3-一起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对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有重要意义。
4)、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它不被小肠内
水解酶破坏,当复合物运至回肠后,便与回肠黏膜受体结合而促动维
生素B12的吸收。
大量出汗而饮水过少时,尿量有何变化?
汗为低渗溶液,大量出汗而饮水过少时,尿液排出量减少,其渗
透压升高。
大量出汗:
1)、组织液晶体渗透压升高,水的渗透作用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也
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2)、血容量减少,心房及胸内大静脉血管的容积感受器对视上核
和室旁核的抑制作用减弱。
上述两种途径均使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和分泌ADH增加,血液中ADH浓度升高,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尿渗透压升高。
此外,大量出汗,还可能使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肾小球有效滤
过压降低,原尿生成减少,尿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