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弹性调整_QR法
- 格式:pdf
- 大小:766.35 KB
- 文档页数:6
弹性法的名词解释弹性法是一种应用于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中的力学理论方法。
它的基本概念源于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形变特性,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力学方程的求解来研究结构的弹性行为。
本文将深入探讨弹性法的定义、原理以及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一、弹性法的定义与原理弹性法是一种基于弹性体力学理论的工程分析方法,旨在通过对结构弹性行为的描述来确定结构的受力情况和变形特性。
弹性法认为结构在负荷作用下会发生弹性变形,而忽略了材料的塑性和蠕变等非弹性变形。
在弹性法中,结构被理想化为由弹性体构成的节点与杆件连接而成,力学性质由杨氏模量、泊松比等参数表征。
弹性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胡克定律,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与应力成正比。
根据胡克定律,结构的弹性变位与所施加荷载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通过求解结构中每个节点的位移和应力,可以得到结构的整体变形和受力状态。
二、弹性法的应用1. 结构分析与设计弹性法在结构分析与设计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构建结构模型、建立节点与杆件之间的力学关系并求解相应的方程,可以计算出结构受力情况和变形量。
这对于确定结构的稳定性、优化设计以及满足结构强度和刚度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2. 桥梁工程在桥梁工程中,弹性法常被用于确定桥梁的最大挠度、计算桥墩和梁的应力,以及预测桥梁在正常和极端工况下的变形情况。
弹性法能够在桥梁设计的早期阶段提供重要的工程参考,帮助工程师预测桥梁性能和选择适当的结构材料。
3. 建筑结构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弹性法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和计算荷载对建筑物的影响。
通过弹性法可以预测建筑物在风荷载、地震荷载和温度变化等工况下的变形和应力,帮助设计师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优化设计方案,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和合理性。
4. 地基工程弹性法在地基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用于分析土体的弹性变形和应力分布。
通过构建地基-结构相互作用的弹性模型,能够对土体的弹性力学性质进行研究,预测地基的沉降、变形和承载力等参数,为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高层结构电算结果判断的五个主要指标电算有比较详细的结果,规范也有明确的判断依据。
具体是第一周期的大小,第一扭转周期和平动周期的比值小于0.9(0.85,判断什么是扭转周期平动周期在周期后的比例中可以看到。
以上有问题就说明结构的刚度有值得查看的地方。
这个要达到90%以上,至于为什么,几乎所有将震型的文字都有说明层间位移(小于1.2,考虑偶然偏心时小于1.4,楼层最大位移,位移角。
规范设计该文字的地方就有说明规范没有说剪重比,用的是剪力系数。
作用是判断结构刚度及地震力判断薄弱层,指标应该很好查吧如何判断电算结果是否合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需要控制的七个比值及调整方法高层设计的难点在于竖向承重构件(柱、剪力墙等的合理布置,设计过程中控制的目标参数主要有如下七个: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调整:a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b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c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刚度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适当降低本层层高和加强本层墙、柱或梁的刚度,适当提高上部相关楼层的层高和削弱上部相关楼层墙、柱或梁的刚度。
位移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只能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平面布置,减小结构刚心与形心的偏心距;可利用程序的节点搜索功能在SATWE的“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中的“各层配筋构件编号简图”中快速找到位移最大的节点,加强该节点对应的墙、柱等构件的刚度;也可找出位移最小的节点削弱其刚度;直到位移比满足要求。
综述 1)概念:剪重比为对应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即抗规 5.2.5 条的剪力系数λ。
2)控制意义:由于地震影响系数在长周期段下降较快,对于基本周期大于 3.5s 的结构,计算所得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可能太小;对于长周期结构,地震动态作用中的地面运动速度和位移可能对结构的破坏具有更大影响,但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无法对此作出估计。
出于结构安全的考虑,提出了对水平剪力最小值的要求,规定了不同烈度下的剪力系数。
3)规范限值:抗规 5.2.5 条规定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见表 4,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 1.15 的增大系数。
表 4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类别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小于 3.5s 的结构基本周期大于于 3.5s 的结构 6度 0.008 0.006 7度 0.016 (0.024 0.016 (0.018 8度 0.032 (0.048 0.024 (0.036 9度 0.064 0.048 注:1 基本周期介于 3.5s 和 5s 之间的结构,按插入法取值;2 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5g 和 0.30g 的地区。
4)结果判断:在 SATWE 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中的周期振型地震力中分别列出 X 和 Y 方向各层的剪重比,以及按抗规 5.2.5 条(表 4)要求的楼层最小剪重比方便设计人员比较。
对于单塔的一般结构应参考“整层剪重比”,对于多塔结构应参考“分塔剪重比”。
这里还注意一个有效质量系数的概念,即计算振型的有效质量之和与总质量之比。
我们知道 SATWE 采用考虑扭转藕联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来计算地震作用,有些结构需要较多振型才能准确计算地震作用,比如平面复杂、楼面的刚度不是无穷大、振型整体性差、局部振动明显等结构,这种情况往往需要很多振型才能使有效质量系数满足要求。
抗规 5.2.2 条附录规定,振型个数一般可以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 90% 的所需的振型数。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及抗震性能评估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方法及其抗震性能评估。
地震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灾害性事件,对人类社会和建筑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高层建筑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点和高度,使其在地震中更容易受到破坏。
因此,研究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特别是在弹塑性阶段的分析和评估,对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介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弹塑性力学基础、结构分析模型、地震动输入等。
在此基础上,探讨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响应特点,包括结构变形、内力分布、能量耗散等。
然后,本文将重点介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方法和技术,包括静力弹塑性分析、动力弹塑性分析、易损性分析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用于评估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和抗震能力。
本文还将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和抗震性能评估的应用进行案例研究。
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探讨不同分析方法和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为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和评估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和抗震性能评估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相关的研究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和评估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损失。
二、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研究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弹塑性分析是评估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性能的重要手段。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结构的柔性和非线性特性愈发显著,因此,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模拟结构在地震中的实际行为。
材料本构关系的研究: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与其组成材料的力学特性密切相关。
研究材料在循环加载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滞回特性以及损伤演化规律,是弹塑性分析的基础。
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可以建立更精确的材料本构模型,为结构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超高层结构设计中弹塑性法的分析与应用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建筑楼层数越来越大,如何保障超高层建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探讨、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弹塑性法进行说明分析,并将该方法应用到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
关键词:弹塑性法;超高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建筑楼层数越来越大,对于这些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安全性的保障,成为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下面针对该问题,对弹塑性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研究,并将其应用到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
一、弹塑性分析方法概述弹塑性分析方法包括:静力弹塑性分析法、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法。
下面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静力弹塑性分析法一般指静力推覆分析方法。
该分析方法根据结构实际情况,施加给建筑结构侧向力,且逐渐将该力的大小加大,使得结构经历一系列的过程,比如屈服、结构控制位移、裂开、弹性等,以便结构实现预期目标位移,或者成为机构,达到掌握建筑结构在地震的影响下的各种状况,如将发生的破坏机制、薄弱部位、变形与内力特性、塑性绞发生的次序、部位,以更好地判断建筑结构能否承受地震的作用。
其次,20世纪60年代逐渐形成了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法。
该方法主要研究的是超高层建筑的工程抗震以及抗震分析。
到20世纪80年代,该方法仍然是大部分的国家在抗震设计规范分析方面所使用的方法。
时程分析法属于动力分析方法,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该分析法主要求解结构物的运动微分方程,利用时程分析可以掌握到各个时间点各个质点的加速度动力反应、移动速度和位移等,以计算出结构内力、变形的时程变化情况。
因为存在较大的输入输出的数据量,且较复杂,导致了在一段时间内时程分析法无法开展。
随着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时程分析方法取得了发展空间。
二、静力弹塑性分析法的分析应用实施静力弹塑性分析法需要进行的步骤如下所示:步骤一: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建立构件、结构的模型,如确定恢复力模型、物理常数、几何尺寸等;计算承载力;计算荷载等;步骤二:计算各种参数值。
浅析高层结构需要控制的七个比值及调整方法摘要:随着苏州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几年苏州市区、园区及高新区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在不断的拔地而起,特别是随着由苏州乾宁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具有号称“中国结构最复杂的超高层建筑”和“中国最高的苏式园林”的东方之门建筑将高层建筑推向了顶峰。
可是随着建筑结构的高度不断增高,建筑外形越复杂,平面凹凸越严重,那对于建筑本身的结构整体性能的控制条件也就越严格,因此这就给我们设计者带来很多矛盾,正确合理的把握好高层结构的竖向承重构件(柱、剪力墙等)的合理布置,快速准确的控制好目标参数的合理取值及掌握各个目标参数相应的调整方法,使其即要满足规范要求,又要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这将是日常设计工作的中学习的关键点。
关键词: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位移比周期比刚重比层间受剪承载力比1.轴压比柱(墙)轴压比N/(fc*A) 是指柱(墙)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周欣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它反映了柱(墙)的受压情况,是影响柱(墙)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使柱(墙)具有很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规范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限制轴压比。
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的限制要求,详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2010第6.4.2条和第7.2.13条,其中,柱轴压比计算中轴力设计值考虑地震作用计算,当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而在剪力墙的轴压比计算中,轴力取重力荷载代表值,与柱子不一样;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 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2). 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电算结果的判别与具体调整方法:a.抗震等级越高的建筑结构,其延性要求也越高,因此对轴压比的限制也越严格。
对于框支柱、一字形剪力墙等情况而言,则要求更严格。
抗震等级低或非抗震时可适当放松,但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1.05;b.限制墙柱的轴压比,通常取底截面( 最大轴力处) 进行验算,若截面尺寸或混凝土强度等级变化时, 还验算该位置的轴压比。
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由于结构在进入中震或大震后,势必要部分进入弹塑性,因此建造高层建筑时,需要对其进行弹塑性分析,以此保证高层建筑达到塑性标准要求。
但是高层建筑结构的弹塑性分析并不简单,需要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
目前针对于此项工作,国内外已经研发了相应的软件程序,但是一大部分软件的实用性都不是很强,特别是前后处理功能不够完善,无法达到现实需求。
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静力分析法;另一种是动力时程分析法。
1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影响因素分析地震发生时,若高层建筑结构依然保持在弹性状态下,此时建筑材料满足于虎克定律,在这一情况下,建筑结构就会引起弹性地震反应。
若地震作用较大时,建筑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即结构变形无法满足于虎克定律,此时建筑结构所引起的反应即为弹塑性反应。
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现表述如下:1.1结构刚度和阻尼弹性地震反应需要运用刚度矩阵,也就是常量矩阵,计算时需要依照相应的积分来逐步完成。
但弹塑性地震反应中,力与位移并不满足于线性规律,若使用双线性恢复力模型,只有位移同处一个直线段时,刚度矩阵才能够是常量,但是如果两个位移并不在同一直线,刚度矩阵就会出现产生影响。
阻尼矩阵是由刚度矩阵构成,因此阻尼矩阵与刚度矩阵的变形趋势基本上相同。
1.2弹塑性反应的特殊性在特殊的情况下,弹性地震反应可以等同于弹塑性反应。
如果地震所产生的作用力并不非常强烈,同时结构屈服强度已经超过了一定限度,地震作用并没有对高层建筑结构弹性造成非常明显的影响。
图中的AD线段整个区域都属于内震动,此时弹性地震反应与弹塑性地震反应所求得的解完全一致,因此可以将弹性地震反应当作是弹塑性反应。
1.3地震力与位移反应正常情况下,地震作用与弹性变形成正比,即地震越强烈,变形也会越大,而且这种变形没有任何的限制。
但弹塑性体系与之有很大的不同,若地震力已经能够让结构屈服,弹塑性变形能力增长就会越来越慢,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不会再增长,但结构变形却不会因此而停止,会一直持续。
建筑结构材料疲劳寿命评估与改善建筑结构的耐久性是保障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材料的疲劳寿命评估与改善是保证建筑结构长期使用的关键。
本文将从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和疲劳寿命改善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疲劳寿命评估方法1. 弹性区域法弹性区域法是一种常用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材料表面施加循环荷载,记录变形和荷载参数,然后使用S-N曲线来评估材料的疲劳寿命。
该方法适用于弹性材料,但无法考虑材料的非弹性行为。
2. 应变-寿命法应变-寿命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材料施加循环荷载,记录变形和寿命数据,然后使用应变-寿命曲线来评估材料的疲劳寿命。
该方法适用于弹性和塑性材料,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材料的疲劳寿命。
3. 快速评估方法除了传统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外,还有一些快速评估方法可供选择。
例如,使用有限元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来预测材料的疲劳寿命,或者通过检测材料的声波传播速度变化来评估材料的疲劳状况。
这些方法可以更快速地评估材料的疲劳寿命,但准确性有待改进。
二、疲劳寿命改善措施1. 设计改进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通过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减少应力集中区域可以改善材料的疲劳寿命。
例如,在接头处增加过渡曲线,避免构件的突变,减少应力集中。
2. 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改善材料疲劳寿命的方法。
常见的表面处理措施包括喷涂覆层、化学处理和热处理等。
这些处理方式可以增加材料的抗疲劳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3. 材料改进选择合适的材料也是改善疲劳寿命的重要措施之一。
例如,使用高强度的钢材料或者增加钢材的含碳量可以提高材料的疲劳强度。
此外,合理控制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也能够改善材料的疲劳性能。
4. 定期检测建筑结构材料的疲劳寿命不仅与设计和施工阶段有关,也与日常维护和检测密切相关。
定期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包括材料的应力、应变和变形等参数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疲劳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修复或替换受损材料。
高层建筑结构稳定性分析方法摘要:随着城市人口居民的不断增多,城市人口用地的逐渐减少,高层建筑物的兴起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在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的同时,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性也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在工程建筑建造与施工的过程中,对其稳定性具有一定的要求,高层建筑物只有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结构的稳定性才能投入使用。
因此,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将高层建筑的稳定性放在首位,进而保证高层建筑的建造质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稳定性;抗风抗震引言:施工企业在建造高层建筑物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使建筑物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因地震与强风等环境灾害的破坏而出现高层建筑坍塌的现象,进而保证高层建筑内居民的生命安全。
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应对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为施工人员进行建造高层建筑结构奠定基础。
本文对提升高层建筑稳定性的方法、水平加强,对结构稳定性影响分析、高层建筑的抗风抗震手段、高层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的设计进行了阐述,希望可以为建筑企业提高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做出些许贡献。
1.提升高层建筑稳定性的方法高层建筑物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自主晃动的情况,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会将风阻尼器放置在高层建筑顶层。
风阻尼器是一种自动配重的装置,一般情况下相应的工作人员会将风阻尼器用于对地震的防御过程中。
如果高层建筑出现了晃动的情况,那么风阻尼器就会出现晃动,摆动一个几百吨重量的大铁球。
而风阻尼器的运用能够及时地调整建筑物的振动频率,从而避免出现共振的情况,能够有效地平衡高层建筑所受的外力,减小高层建筑的晃动,进而保证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性,从而确保建筑物内居民的生命安全。
在建筑建造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想要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就要不断地提高地基工程的建造质量,只有高层建筑的地基稳定,才能使整个高层建筑趋于稳定。
施工单位想要不断地提高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就要在设计阶段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行设计,在设计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对建筑的抗风与抗震的最大程度的受力进行计算,并分析高层建筑会如何受力,设计出建筑物结构做稳定的方案,进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1]。
高层结构设计的控制参数及调整方法一、轴压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的轴压比,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
见抗规6.3.7和6.4.6,高规 6.4.2和7.2.1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轴压比不满足规范要求,结构的延性要求无奈保证;轴压比过小,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相应墙、柱的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结构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二、剪重比:重要为限度各楼层的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确保周期较长的结构的保险。
见抗规5.2.5,高规3.3.13及相应的条文解释。
剪重比不满足规范要求,阐明结构的刚度相对于水平地震剪力过小;但剪重比过火大,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巧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剪重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当剪重比偏小但与规范限值相差不大(如剪重比到达规范限值的80%以上)时,可按下列办法之一进行调整:1)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SATWE 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3)在SATWE的“地震信息”中的“周期折减系数”中适当减小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结构调整:当剪重比偏小且与规范限值相差较大时,宜调整加强竖向构件,加强墙、柱等竖向构件的刚度。
三、刚重比:规范上限主要用于断定重力荷载在水平作用位移效应引起的二阶效应是否可以疏忽不计。
见高规5.4.1和5.4.2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刚重比不满足规范上限要求,说明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较大,应该予以考虑。
规范下限主要是控制重力荷载在水平作用位移效应引起的二阶效应不致过大,避免结构的失稳倒塌。
浅谈超限高层建筑大震弹塑性分析方法及步骤摘要:随着城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超限审查也越来越严格,因此结构超限计算和分析也显得尤为重要,超限计算包括弹性计算、弹性时程分析、等效弹性分析、静力弹塑性和动力弹塑性分析,本文仅针对过程和方法较为复杂的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和步骤作简单介绍。
关键词:超限性能目标罕遇地震地震波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构损伤1概述本文以武汉某超高层住宅楼为例,简要介绍超限高层结构的动力弹塑性方法和步骤。
2工程概况武汉某超高层住宅楼,结构高度为166.6m,为B级高度,地上55层,地下3层。
结构标准层长约48m,等效宽度约18.7m,高宽比约9.1;采用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型式。
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高规》)及武城建[2016]5号、[2016]154号文规定,本楼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剪力墙、框架梁及连梁抗震等级均为二级。
本楼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本地区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类别为Ⅱ类,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相关规定,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值分别为17cm/s2、50cm/s2、115cm/s2,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分别为0.0417、0.125、0.2875,特征周期分别为0.35、0.35、0.4.3结构超限情况及解决方案3.1结构超限情况根据国家《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中的相关规定,本项目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超限高度限值为140m,因此高度超限,无其他超限项;需要进行抗震超限审查。
3.2抗震性能目标根据《高规》第3.11节及条文说明,本项目可选用结构抗震性能目标为D级,具体如下:规范抗震概念: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性能水准为1、4、5;性能目标:关键构件(底部加强区、楼梯间及端山墙通高剪力墙):在小震作用下无损坏、弹性;中震作用下轻度损坏、抗震承载力满足不屈服;大震作用下中度损坏、抗震承载力宜满足不屈服。
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调平法探究一、背景介绍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在重力荷载下:1、竖向构件压应力水平不同竖向变形存在差异2、水平构件参与竖向构件的变形协调;3、结构构件可能产生较大附加内力;4、不利于结构受力及抗震抗风结构设计:1、水平构件刚接;2、结构自重施工模拟;存在问题:结构水平构件参与竖向构件的变形协调,即使多次调整竖向构件截面及布置,难以做到全楼各层各竖向构件压应力水平均匀一致;二、调平法概述1、初步确定结构布置及截面;2、结构水平构件全部铰接;3、一次施加全部重力荷载;4、查看全楼各层各竖向构件节点竖向变形;5、调整竖向构件截面尺寸或结构布置;6、设计允许较理想状态;7、结构水平构件恢复刚接;8、后续重力荷载及结构抗震抗风设计;三、调平法经济技术效果1、主动减小和消除重力荷载作用下竖向构件差异变形及其产生的较大结构内力,实现建筑重力荷载下结构竖向构件受力直接;2、利于建筑楼面平整,避免结构产生倾斜,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3、若绝对调平,可不作结构重力荷载下施工模拟;四、调平法可行性1、筒体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一般筒体墙肢轴压比限制0.5;2、框架柱组合工况下一般可取轴压比限制0.7;对大部分高层超高层建筑,地震或风荷载引起的外框柱附加轴压比一般在0.1~0.2左右,不考虑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仅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也可控制外框柱轴压比为0..5结论:筒体剪力墙及框架柱重力荷载代表值下轴压比可以取得一致,调平法可行;五、总结1、控制重力荷载下结构竖向构件压应力水平均匀一致,减少竖向构件差异变形,有利于减小结构附加内力,有利于建筑物使用,具有十分重要技术经济效应;2、水平构件铰接调平法,程序实现简单易行;。
结构层模量调整系数
结构层模量调整系数是指在结构设计和分析中,用于调整材料的弹性模量的参数。
弹性模量是材料在受力下产生变形时的抵抗能力的度量,它描述了材料的刚性程度。
而结构层模量调整系数则允许工程师根据具体需求来调整材料的弹性模量,以满足设计要求。
在实际的结构设计中,材料的弹性模量往往是根据实验获得的数值。
然而,材料的实际工作条件与实验时的条件可能存在差异,例如温度、湿度、加载速率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弹性模量进行修正。
结构层模量调整系数可以通过实验或经验公式获得。
实验方法通常涉及在不同条件下对材料进行加载和测试,以确定弹性模量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经验公式则是根据大量实验数据的统计结果得出的,可以通过输入特定条件的参数来计算调整系数。
调整系数一般是一个无量纲的参数,通常大于1。
当需要增加材料的刚度时,调整系数大于1;当需要降低材料的刚度时,调整系数小于1。
通过调整系数,工程师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灵活地控制材料的弹性模量,以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结构层模量调整系数只适用于弹性阶段的材料行为。
当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时,弹性模量的调整系数将不再适用。
此外,调整系数的确定也需要考虑材料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总之,结构层模量调整系数在结构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调整材料的弹性模量,以满足设计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工程师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实际工况和经济性等因素,合理确定调整系数的数值。
2023年国家电网招聘之其他工学类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三角高程测量中,设水平距离为D,α为竖直角,仪器高为i,杆标高为v,球气差改正为f,则测站点与目标点间高差可表示为()。
A.Dtgα+i-v+fB.Dtgα+v-i+fC.Dcos2α+i-v+fD.Dcos2α+v-i+f【答案】 A2、设置脚手架剪刀撑的目的是()。
A.抵抗风荷载B.增加建筑结构的稳定C.方便外装饰的施工操作D.为悬挂吊篮创造条件【答案】 B3、《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鼓励、限制和淘汰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名录。
A.不定期发布B.定期发布C.不定期公布D.定期公布【答案】 B4、设A为n阶矩阵,且|A|=0,则A().A.必有一列元素全为零B.必有两行元素对应成比例C.必有一列是其余列向量的线性组合D.任一列都是其余列向量的线性组合【答案】 C5、框筒结构中剪力滞后的规律,下列()是不对的。
A.柱距不变,减小梁断面,剪力滞后增大B.结构上端剪力滞后减小C.正方形结构,边长增加,剪力滞后愈小D.滞后效应与平面结构形状无关【答案】 B6、设计钢结构圆管截面支撑压杆时,需要计算构件的()。
A.挠度B.弯扭稳定性C.长细比D.扭转稳定性【答案】 C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A.同时完工B.同时投入试运行C.同时验收D.同时调试【答案】 B8、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包括()。
A.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B.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C.耐久性,经济性,适用性D.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答案】 D9、《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规划的阶段目标分为()目标和()目标。
A.近期(2009—2014 年)中远期(2015—2020 年)B.近期(2009—2015 年)中远期(2016—2020 年)C.近期(2009—2014 年)远期(2015—2020 年)D.近期(2009—2015 年)远期(2016—2020 年)【答案】 B10、其均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地下水位于地面以下2m处,基础深度的地基承力修正系数为1.5,土层重度为16kN/m3,饱和重度为20kN/m3,基础宽度为3m,请问地基承力需达到166kPa时,基础埋深最小为()。
规范要求弹性时程分析和弹塑性分析的结构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3.3.4条第3点7~9度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下列情况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1)甲类高层建筑结构;2)表3.3.4 所列的乙、丙类高层建筑结构;3)不满足本规程第4.4.2~4.4.5条规定的高层建筑结构;4)本规程第10章规定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5)质量沿竖向分布特别不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5.1.2条第3点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可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二组的实际强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其加速度时程的最大值可按表5.1.2-2 采用。
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4.3条竖向不规则结构应(宜)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3.6.2条弹塑性分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弹塑性静力、时程、简化方法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的结构1) 8 度类场地和9 度时高大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横向排架2) 7 9 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 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3) 高度大于150m 的钢结构4) 甲类建筑和9 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5) 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的结构1) 表5.1.21 所列高度范围且属于表3.4.2-2 所列竖向不规则类型的高层建筑结构2) 7 度类场地和8 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3) 板柱-抗震墙结构和底部框架砖房4) 高度不大于150m 的高层钢结构《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6.4条 , 4.6.5条 ,5.1.13条, 4.6.4条有具体规定基本遵从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