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养成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提高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有利于我们学好其他各门学科;通过语文学习,使我们高中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讲究方法,认识思考、工作劳动、体育运动、生活起居也讲究方法。
学习是手脑并用,身心共济的复杂的活动当然更要讲究方法。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还有一个著名的公式,叫做:w(成功)=x(刻苦努力)+y(方法正确)+z(不说空话)。
这里也强调了使用正确方法的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自己成为能运用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会学、善学的人。
客观地说,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是不容易。
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需逐步培训良好的感知与接受能力、但作为中学阶段的一般性学习,需要的是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而达此目的、应该说是不太困难的,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里,首先需要端正一个认识,即语文成绩的提高有赖于语文素养的增强,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时间的长久性决定它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不能急功近利,为应试求成绩,而应砸实语文基础,将其作为一项立身处世的本领努力学习下去。
1、勤读课外书籍。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
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浅谈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习惯是达成能力的一个梯子。
好的学习习惯即是教师引导学生长期应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形成稳固的学习行为。
语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学科文,要想学好语文这个科目,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中学生要学好语文,与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密不可分。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可见,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自觉、主动的预习习惯,是学习的“原动力”,只有使学生主动开发“潜力”,才会使他们将学习变成自觉行为。
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先预习,能更好地在学习新课时理解新知识。
要让学生养成在学习新课之前先预习新课内容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如新华字典、汉语词典等)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查找出其正确的读音和意义。
然后疏通文意。
工具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在语文学习中语文学习中,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拐杖”,是不开口的良师益友。
因此,要培养中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教师可规定每个学生配备《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三部经典工具书,要经常性地训练学生运用音序、部首、笔画、四角号码等常用的检字法。
在读书时,遇到生字新词定要查字典,还要把其整理到“专用本”上,教师定期检查督促。
这样,时间长了学生遇到问题,就会自觉去翻词典,真是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养成了“勤用会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除此之外,还要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可借助音像资料、电脑网络等媒体查阅有关资料,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同时,不能让学生的预习工作流于形式。
语文优秀学习习惯的培养心得(一)识字写字方面的习惯。
1.主动识字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对主动识字有着明确的要求:第一、二学段,重点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热情和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从第三学段开始,要重点训练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逐步具有独立识字能力。
当然,这样的规定,并不是说主动识字的习惯和能力从第三学段才开始训练,实际上也是从学生一开始学习就应该培养的。
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要注意建立音形义的汉字统一体,注意在运用中主动识字,注意纠正错别字。
2.良好的写字习惯。
一是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写字时的坐姿和执笔方法;二是写字要认真仔细静心,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三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逐步提高书写的速度。
四是学习用毛笔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3.借助字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习惯。
工具书是无声的老师,是随时可以咨询的顾问,是解疑释难的好帮手。
课标要求学生会使用字典、词典,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等多种检字方法,学习独立识字。
《新华字典》或《现代汉语词典》是学生必备的语文学习工具书,应该人手备上一本。
要利用各种机会使用字词典等工具书,比如,读书看报时遇到的生字、新词,习作时不会写的字词等一律自行查字典、词典解决。
久而久之,使之逐渐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二)阅读方面的习惯。
1.有计划、有选择阅读的习惯。
读书要有计划,做到长计划,短安排。
阅读哪些书籍,先读哪一本,后读哪一本,都应具体安排,不可盲人骑瞎马,心中无数。
阅读教科书是为了增长知识,巩固能力,因此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应用来读教科书,而且要精读,对所学知识做精细、专注、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课外书籍可以拓宽读者思路和视野,就放在学习之余阅读为好,要尽可能博览群书。
不过博览群书不是没有选择地滥读,而应该有针对性地、有侧重地选择阅读对象。
2.读思结合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摘要: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
这是说习惯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关键词:语文学习良好习惯培养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
这是说习惯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可见,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不可小看,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语文科的学习。
每当接触到新一届七年级新生,笔者都会做一项小调查,反馈的信息表明,课前有预习习惯的,课后能认真去复习的,作业错后能自觉纠正的,人数比例都较少。
所以,为了使初一同学尽快适应初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对于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迫在眉睫。
首先,是要培养学生良好预习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单从理论上来讲预习的重要,效果是甚微的,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是较难,多年工作中,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效果较好。
端正预习观念。
不少同学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尤其是刚上中学的同学,普遍觉得,老师上课讲,我认真听就可以了,干嘛要预习呢?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
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必须摒弃这种错误观念,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布置预习作业。
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布置预习作业促使学生主动预习,在讲新课前批改后发回给学生,做的好的给予表扬肯定,做的不够,马虎了事的婉转警醒。
这就要求开始布置作业时难度不能太高,普遍要求生字词注音、解释词语,对于功底较好一些的同学,可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要求结合课文后面的一些思考题,让他们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思考与练习)阅读,不理解的在文中作好标记,要做到带着问题来教室听课,并在上课时检查,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在预习课文时不再限于注音解释,而能边看课文边思考,这样,既增强了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论文概要:只要在语文学习中结合自身实际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就能从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从而使语感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实现学习——运用——学习的知行循环。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能自学自励”,这就是“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能力的素质教育观。
不少语文成绩优秀者用自己的学习实践证明:“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成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学习的失败者就吃亏在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点上。
所以,我在教学上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朗读与背诵的习惯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无非强调熟读是理解文章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课本中的每一篇范文都应该读熟成诵,能背一定量的经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小学生,是提高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为语言的使用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实小学语文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并不算多,这与我们的前辈背诵“四书五经”和“千字文”相比,实在是少得可怜。
如果我们再放松读和背这个重要的语文学习环节,那么提高语文能力的话便成了一句空谈。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气象学家竺可桢,物理学家杨叔子等,他们无一不是既工于理科研究,又长于语言文字,这都是得力于传统语文教育中读书背书理论对他们的浸润。
二、勤用工具书与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语言文字学科,学习中离不开工具书。
工具书用好了,学习就事半功倍,好比战略家手中的地图一样有灵性。
进入小学后,老师会要求学生准备《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词典》等一些常用的工具书和自学资料,学生学会使用方法后却不能积极使用,认真揣摩推敲。
个别同学甚至有而不用,丢弃一旁,更谈不上勤于动手了。
其实,从被动使用工具书到主动使用工具书,不仅意味着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而本身就是一个推敲语言文字,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
浅谈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学习是初中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语文能力至关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初中生存在着诸如不喜欢语文、学习方法不正确等问题,这种情况既影响了语文学习效果,也对学生成长成才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语文水平,增强语文能力。
一、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初中生对语文不感兴趣是导致其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课堂教学上入手,教师应该注重提高语文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讲解有趣的课文故事、进行语文知识竞赛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树立起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态度。
家长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多读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从而扩大孩子的语文知识面,增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二、注重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也受到学习方法的影响。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如何进行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如何提高写作表达能力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习方法指导讲座,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学习方法,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
学校和家长也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提高语文学习的自觉性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个性较为叛逆,有时候不愿意听从教师和家长的安排,这样就容易形成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学校和家长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语文学习中。
可以通过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给予一定的自主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觉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论文摘要: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语文作为一项人文学科,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需要我们能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以便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认知,为习惯培养打好基础曹雪芹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我们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实质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认识世界、融入世界的能力。
有人说学语文不仅仅是学到一些知识,训练一些技能,学语文的过程,是一个人走向生活,了解世界,融入特定文化的过程;也是学生带着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理解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更是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的过程。
因此,要学好语文就要大胆、热情地走向生活,在各种活动和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认知,进而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对于学习的重要影响意义,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认知,以便能够为良好习惯的培养打好基础。
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写文章大致要经过思考酝酿、初步成文和修改完善等阶段,而修改完善是很重要的阶段,很多大作家、文章高手都很重视这个阶段。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他们的共同经验。
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关于修改文章的体会。
要让学生明白,“文章不厌百回改,吹尽黄沙始到金”的道理。
这里,还可以联系学生的习作实践让大家回忆,自己的每一篇习作写完后,细读一番,总会发现一些毛病。
如果把这些毛病改了,文章读起来就会有很大改观,多改几遍,就会成为好文章。
养成了这样的写作习惯,在日后的写作过程中运用这样的习惯作为指导,相信学生自身的写作技巧、写作认识就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也就能够更好的实现学生作文素质的增强。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认知,为习惯培养增添动力初中时期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情感认知的养成时期,此时学生的情感可塑性较强,当前的教育形式、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浅谈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探讨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出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而学生升到初中阶段,语文学习也将发生质的飞跃。
此时教师应正确引泞学生适应这一变化,让他们尽旱地融入新角色,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关键词:语文学习兴趣习惯独立思考课外阅读语文是一种工具,学好语文学科又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关键。
所谓习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而最终自动化了的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兴趣自然而然地提高,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繁重的学习将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有利于语文素质自身的提高。
那么,该怎样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一、培养勤于动笔的习惯培养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在识字教学中要注重指导学生发现方法,规律,激发识字的兴趣,逐步养成独立识字,主动识字习惯。
在写字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师要充分利用范写的作用,切实要求学生每次写字时笔画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
重视课后时间,其次是引导和教育学生逐渐远离尘世的喧嚣,保持心境的平和,守住心灵的纯净,能够自觉地找点时间,暂时抛弃人事的纷扰,静静地端坐在书桌旁,写写日记,写写随笔,养成多写文章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可以说阅读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自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升华,是靠大量的阅读来积淀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
所以有必要培养学中“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注重学生阅读的兴趣,真正使得读书成为人生一大幸事、乐事。
一旦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学生才能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文化。
阅读材料不仅包括文学作品,还包括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
就文学作品而言,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应进入阅读的视野,体裁风格也应是多样的,既有童话、寓言、故事,也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浅谈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需要从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开始。
书写规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而初中生正是形成书写规范的关键时期。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重复强调书写规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练习规范的字迹,注重笔画的顺序和连笔的正确性。
家长也可以在家中给予孩子足够的书写练习和指导,让孩子养成优美的字迹,形成规范的书写习惯。
而学生自己也要自觉地重视书写规范,多加练习,争取在平时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需要从培养阅读习惯开始。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积累词汇、增强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课外读物,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和读后感悟,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阅读。
家长也可以在家中给予孩子丰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指导,培养孩子对各种文学作品的兴趣,开阔孩子的视野。
而学生自己也要主动地去阅读,多读好书,多积累阅读经验,从中获取知识和情感上的滋养。
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需要从培养用心思考的习惯开始。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需要学生用心思考、分析和总结。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倡思辨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多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家长可以在家中引导孩子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孩子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激发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而学生自己也要善于提问,勇于思考,学会用心思考和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需要从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开始。
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
家长可以在家中给孩子提供独立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孩子养成自己探索和掌握知识的习惯。
而学生自己也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掌握学习方法,自觉地进行学习和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习惯浅议摘要: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每位语文教师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中学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素养重视对学生学习语文习惯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也是中学语文教师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习惯,并使之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历来被广大语文教师视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现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广大同仁们商榷。
一、明确培养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习语文应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自学习惯,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习惯,运用已知学习新知的习惯”。
因此,要求初中生应该养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师首先要认识清楚的问题。
我们们看到:这里所提出的四种习惯其中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是语文学习规律在习惯方面的反映。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初始阶段,也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自学是指独立学习,自主吸纳语文知识。
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是指自已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运用已知学习新知是指学会迁移知识,解决其它问题。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其实质就是要把课程标准中的这些要求切切实实地落到实处,这是对语文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启动情感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好语文,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动力。
启动学生情感因素,其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
语文课在各个学科中是最富有情感因素的,无论是对自然风景的描述,社会生活的写照,英雄人物的事迹,就连说明性、议论性的文章也都蕴含着作者所弘扬的真善美、假恶丑的思想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们要先入为主,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力求在教学中达到动之以情,晓知以理,学之以行的目的。
愿意学习语文和没有养成良好学习语文习惯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不懂得学好语文是非要下功夫的道理。
因此,在启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我们们要给予这些学生特殊的关心和经常性的开导,要让学生先喜欢语文教师,进而再喜欢学习语文。
浅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陈军明内容提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终生受用的,怎样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中学语文老师的研究课题。
本文主要从阅读教学方面和作文教学方面两大块试图探究培养学生以下学习语文的习惯:有序阅读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质疑的习惯、比较学习的习惯、圈画、整理的习惯、广泛阅读的习惯、观察思考的习惯、积累知识的习惯、勤练的习惯、修改的习惯等等。
关键词:教学良好习惯语文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终身发展的需要。
面对知识的日新月异,科技的迅猛发展,任何学校任何个人,都不可能使学生学到使他终身受用的知识。
因此,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在当今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早就预言:“21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没有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1]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还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
”[2]可见,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呢?教育家吕淑湘先生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的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魏书生先生也说过:“教育是帮助人培养良好的习惯”,魏书生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做五个一分钟的事。
①学生回家每天都要做1分钟家务,②学生每天都要写1分钟日记,③学生每天都要唱1分钟好歌,④学生每天早晨要走1分钟队列,⑤学生每天都要集中精力全身心地背、看、记1分钟。
[3]以上三位新老教育家的话共同说明习惯在学习语文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养成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下面我就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课前预习、准备习惯做好课前预习,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环节,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要求学生在每次上新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
对要学的知识作一个初步的了解;把学习的难点、重点和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这样在上课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听课。
准备是基本条件。
学生课前的预习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自学生字。
听到铃声后,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加快步子进教室;迅速到座位上把学习用品轻放桌子上指定的位置;身子坐端正停止讲话眼睛注视前方静待老师进堂上课,这样能使学生一上课就投入学习。
二、课堂中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习惯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是通过传授与接受实现的。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真正实现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要求学生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听课时积极思考,一边听一边想并适当做些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发言时声音响亮;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三、课后复习、顽固习惯学生课后及时复习,记忆清楚,内容易懂,应当要求学生当天的课当天复习;温故而知新,复习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知识能被掌握得更扎实。
四、作业与检查订正习惯作业练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减轻过重的学习担负并不是不要布置作业。
作业有助于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应要求学生做到: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今日功课今日毕,作业不拖拉不抄袭;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格式规范,卷面洁净;作业前看清楚题目要求,复习有关内容,作业后仔细检查,自觉验正;作业本发下后发现答错题自觉及时地订正。
五、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建议做好如下工作: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阅读兴趣,一要课内外结合,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书。
二要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激发阅读兴趣,引导正确阅读的习惯。
怎样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摘要: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这是叶老经过几十年深入探索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吕淑湘先生也曾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更复杂罢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
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这些论述无不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习惯。
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读、写、听、说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所学知识的内部规律加深理解,把答题的思路与过程不断条理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真实的语文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既是我们的必修课之一,也是我们的母语。
为此,我们得努力学好它。
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育的改革虽然取得不少成果,但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还有不少语文教师只盯着升学指挥棒教学,在课堂上把教参内容照本宣科教授给学生,课后则采用题海战术,说是巩固知识,却忽视对学生学习语文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教师要注重教育细节教育工作与产品制造截然不同,产品坏了可以报废,而对人的教育和培养如果失败了,损失的将是一个人的一生。
所以,教育无小事。
任何一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把教书”和“育人”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精做细,落到实处。
从教学方面来看,教师应把教学过程中的小事做细、做全面,真正做到严谨细致。
在备课中注意细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师生互动时间、问题设计、板书设计都要面面俱到,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环节,否则,可能导致一堂课的失败。
上课过程要注意细节,学生的一举一动、课堂反馈都要仔细观察,适时调整课堂过程,以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学科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因为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要相伴一生,语文学得好,对于一个人今后的生活学习都大有裨益。
而语文学习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从授人以鱼变成授人以渔,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能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更能帮助他们提升自我、提升素质、健康成长。
一、改正错误观点,提高重视程度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等。
习惯伴随我们终生并对我们的行为举止产生重大影响。
习惯一旦养成就不易改变,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就是这个意思,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
我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师生对学习习惯的认识存在偏差:过分重视“勤奋”与知识掌握的量,忽视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每当接触到新的班级时, 我都注意调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给他们强调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整理一些在语文学习习惯方面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供他们参考。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也与家长沟通,一些家长认为学生们小学时期养成的学习陋习已经难以改变,我都耐心解释:只要方法得当,多花些心思,一定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做通了学生和家长的工作后,接下来就要从各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习惯。
二、从细节入手,明确要求。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论文一、教给同学学习的方法,培育同学的自学力量古代教育家就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供人终生受用”的古训。
叶圣陶先生也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到达不需要教。
假如同学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辩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学问和娴熟的力量,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不管古人还是今人,都同样强调,教育同学关键在于教给同学学习方法,使同学“自己能读书”,从而培育他们的自学力量。
我们在教授同学每一种新体裁的课文后,宜总结此体裁课文应把握的各种学问点,以后再教授这种体裁的课文时,可以培育同学的阅读习惯,大胆领着同学开展阅读训练,让同学在阅读过程中总结出每篇文章要求把握的内容。
如学习第一篇〔记叙文〕,教给同学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在教授同学学习其次篇记叙文时,就可指导同学分初读、精读、研读三步,通过阅读,自行归结文章要弄懂的学问点。
通过这种课堂上的阅读习惯的培育,使同学把握不同文章的阅读方法,转变漫无目的.的不良阅读习惯,到达熬炼同学阅读力量的目的。
二、培育同学养成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一,是老师对课文“分析”过多,剥夺了同学自己阅读、感知、理解、消化课文的主动权,同学就少了自己阅读实践。
至于课外阅读,要么是被繁重的作业负担挤掉,要么放任自流,要解决这个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顽症”,老师就要更新观念,优化语文教学,让同学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扎扎实实开展课内和课外阅读。
首先,老师应指导同学阅读的方法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培育同学每天都阅读佳作的习惯。
其次,佳作除教学大纲推举的名著外,老师还可以向同学推举一些篇幅短小、内容精悍的千字文。
第三,要求同学在阅读名有名篇后,把佳作的、梗概等记录下来,养成自觉摘抄、作〔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积累学问的习惯。
这既是一种自我约促,也是一种学问积累三、培育同学练习口头表情达意的习惯我们面对的是高速进展的信息社会,人们在科学探讨、经济活动、人际交往等中,需要谈论、争论,需要彼此间理解、认可、支持,需要用最简练、最精确的语言来表情达意……,全部这些都离不开口才,所以语文教学应重视练口,培育同学能言善辩的本事。
语文论文之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所形成的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动化了的持久的学习方式,是中学生必备的学习修养。
这些习惯不仅影响中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
而且影响到今后能否适应社会的要求。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语文学的好坏,是教师“引”出来的,而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
学生升入初中后,对新的学习环境及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很陌生,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充分起好桥梁的作用。
方法上注重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不仅教他们“学会”,而且让他们“会学”。
老师除教授知识外,还应多教方法,不仅“授业解惑”,还应该交给学生“钥匙”,让他们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搞好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都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一、“写字识字”的习惯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
俗话说:字如其人。
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
二、“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刚一入学时,就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
在学习中遇到的生字词,力求通过查字、词典自己解决。
这样一来,他们不但对文中的字词记忆更为深刻,而且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了张口等饭或只满足于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不良习惯,为语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倾听交流”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艺术。
有的学生听老师讲课心不在焉,听了之后不知所云,这都是不好的习惯。
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
虽然“满堂灌”教学不可取。
但培养学生静静听讲的习惯却是必要的。
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更得需要他们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进而综合思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互助合作,互相提高的目的四、“质疑问难”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学生学习语文,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心理准备的过程,又是新知识的储备过程。
对于课程的预习,学生可以这样进行: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本课知识,了解本课的重难点,做好有侧重点的听课准备工作。
预习环节并不是只有课前预习这一种,还分学期预习和周预习。
学期目标一般在学期开始初期、新书发下来之后设定,学生对于新书都会感到特别新鲜,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可以对课文目录进行浏览。
在周预习中,学生可以预习大概一周的学习内容,对于看不懂或者不太明白的地方,可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这样再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就更加简单易行了。
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我们总是在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只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善于观察,才会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感情更加丰富。
要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生活中遇到新鲜的事物,比如旅游时看到的名川大山,去动物园时看到的各种动物,在欢呼雀跃的同时,要注意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对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养成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在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要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阅读的时候,我让学生随时准备一支笔和一个本子,让他们边读边动笔,把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标出来,也可以把一些优美的词句画出来,这就给了他们更多的选择性,学生可有重点地记忆。
随后,学生可以对自己阅读的文章进行批注,一开始可以只写一些简单的词语,比如“好极了”“精彩”等词语,然后逐渐标注一句完整的话,再然后可以锻炼他们试着用几句话来表达自己读后感。
总之,边读边动笔是一个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学生获得知识的动力就是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
因此,要取得语文学习的进步,首先就要让学生意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告诉学生对于不明白的问题,一定要大胆提出来,不能放任这些问题不管不问。
中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摘要】分析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教差的原因,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助沟通,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习惯、积累的习惯、记诵的
习惯、说普通话的习惯。
【关键词】原因听说积累记诵说普通话
中学语文学习习惯,简言之,就是在中学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方式,它是养成学生技能技巧的基础。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听说的习惯;积累的习惯;记诵的习
惯;讲普通话的习惯。
目前,中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特别是农村中学生学习习惯更差。
听,不能听懂文章的大意主旨;说,不能言之有物、有条理、有中心;读,读不出文句的深层;背,只能是机械死背。
究其原因是多
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教学观念陈旧,管理僵化落后。
虽然素质教育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多数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仍在原地踏步,素质教育停留在口号上。
师生们固守着已有的教学模式,围绕着中考、高的指挥棒,在书山题海中拼耕时间。
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仍然是围
绕”考了几个重点”这一中心来考评。
二、信息闭塞,资料奇缺,教学条件跟不上,不能给师生提供读课外书的条件。
三、教师的因素。
多数教师读书期间接受的是应试教育,走出校
门实践的还是应试教育,在整个受教育及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一些陈旧的落后的教育思想困扰、禁锢了他们。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了中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我们要作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培养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依托教材,以常规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听说的习惯。
1、根据课本中安排的听说内容进行听说习惯的培养。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册均分布一些听说知识的训练点,如教材中的课堂听讲、回答问题、复述课文、讲故事、叙述事件、说明事物、发表议论、讨论问题、致词、演讲等,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的主要”抓手”。
教学中,老师应根据教材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在学会运用这些形式的过程
中,掌握所需要的听说技巧。
2、结合讲读课教学进行听说习惯的培养。
讲读课中师生的简答活动,使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讲读课中,教师要尽可能在关键地方”巧设”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理
解的同时,培养其听说的习惯。
3、重视学生记笔记,循序渐进地进行听说习惯的培养。
讲读课文中学生听讲、记笔记,是最好的最经常的听力练习。
开始时,老师将要记的重点、难点说得懂一点,慢一点。
如果是同学发言的,则由老师把重点内容再反复叙述一遍,作些适当的暗示。
同时,指导他们如何记下老师讲授要点。
以后,记录的速度逐渐放
快,直至和平常说话一样。
这样不断训练,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听课笔记了。
4、规范教师的语言,保证训练质量。
在讲课中,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对学生是最好的说话示范。
因此,在讲读课文时,教师必须做到吐字清晰,表达准确。
内容上要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表达上要做到简洁明了,抑扬顿挫,从而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口头表达的技能、技巧,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5、与写作课相结合进行听说习惯的培养
在写作课上,同样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说习惯的培养。
写作前,老师讲授一定的写作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
学生听取这些指导本身就是进行听力练习。
写作课上老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确定作文要表现的主题,引导学生谈自己所选择的题材以及自己对文章的构思,这些环节都是锻炼学生说话能力的极好机会。
因此,写作课上最有效的说话训练是动笔之前的口头作文,可以锻炼学生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地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
经过口头作文训练,学生作文的思路清晰了,语言丰富了,也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基础。
此外,老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习作讲评,也是进行听说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样,久而久之,既培养了学生听说的习惯,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培养中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
1、博览。
即广泛阅读。
学校应该是书籍的王国,多读好书,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也是开拓视野、积累精华、体味人生,健全人格的途径。
每个班应建立图书角,一周安排一两节自由阅读课,让学
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并做好读书笔记,丰富学生的知识。
2、品味。
对积累的生活素材,重要的在于体味感悟,即仔细地品味、分析、挖掘材料的蕴涵,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
有不少学生,对”品味”素材有很深的感触。
例:我的一学生读了雨果的名言”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认的心灵。
”她说,我喜欢它的原因,是因为我想拥有一个伟大的心灵。
3、运用。
积累的目的,就在于运用,在于训练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和陶冶美好的情操。
①直接运用。
如名言,古诗之类,在作文、口述时,原文照录。
②灵活运用,即引用的事例不抄录原文,经过内化,变成自己的话,用在作文里。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背诵(记忆)的习惯
关于背诵的重要性,潘菽认为:”背诵时熟记教材,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背诵对于巩固字词、加深理解课文、提高写作能力,促进记忆力的发展,均有积极的独特作用。
”
基于上述观点,我在语文教学中是这样培养的背诵习惯的。
1、教师范背,增强学生的信心。
很多学生畏惧背诵,没有背诵的习惯,缺乏自信。
为此,我先讲背诵的重要性;其次,适时作一
些示范背诵,使学生坚定信心,自我加压:老师能背出来,我也肯定能背!最后,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告诉一些背诵技巧。
这样,学生有信心了不存在畏难情绪了。
2、课堂背诵,给学生们一个甜头。
在扫除文字障碍、弄懂词意、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层次结构、中心思想后,抓主背诵的有关要领,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进行背诵,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又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背诵的效率。
3、同学之间对背,互相鞭策。
课外练习,一要时间,二要指导。
时间可以由学生自定。
根据语文程度的好差,自觉性的强弱,将全
班同学四个个编为一组,好差搭配,互相鞭策,互相促进。
四、培养学生讲普通话的习惯。
普通话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
培养学生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既可以提高的语文能力,也能为以后社会交流打下基础。
为此,我是这样要求学生的:
1、夯实基础。
加强朗读训练是培养学生养成讲普通话习惯的重要途径。
选择一些名家名篇,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让学生反复朗读,要做到语言准确,语句流畅,声音响亮且富有情感。
2、普通话说话训练。
一天一人,轮流上台,或朗读精选名篇,
或发布新闻,或就校内外、班内外事件进行评论。
3、开展普通话活动,激发兴趣。
如朗诵赛、演讲赛、辩论赛等。
此外,还应注重练字;查工具书、写日记等习惯的培养。
总之,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一件艰巨的任务。
不仅要有规范的教育制度保驾护航,还要语文老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摘抄文献: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