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5
简述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个性化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血压水平以及合并症等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确保治疗方案符合患者的特点和需求。
2. 逐步加量: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调整,以达到预期的降压效果,同时避免过度降压引起的不良反应。
3. 组合用药:对于血压较高或合并症较严重的患者,可以选择联合应用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4. 定期随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副作用,并根据需要进行剂量调整和药物改变。
5. 维持生活方式干预:降压药物的应用并不代表可以忽视生活方式的干预,患者需要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运动,控制体重和戒烟等,以更好地控制血压水平。
高血压合理选药的基本原则
1.把握好用药的正确方向,用药的针对性要加强,具体的患者应该具体分析,全面评估患者的血压变化、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用药情况等,制定出合理的用药方案,并长期坚持。
2.治疗程度与病情轻重相匹配,越危险的患者越应该强化降血压。
如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等危症患者的血压一般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而且,这些患者的基线水平若>160/100毫米汞柱,应该2药或多药小剂量合用,待血压尽快达标,再摸索理想的维持方案。
3.对于以下特定人群不要将血压降得过低(<120/70毫米汞柱):年龄80岁左右,体弱多病合并较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的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狭窄合并脑缺血,严重的双侧肾动脉狭窄伴肾功能不全者,等等。
4.为提高降血压达标率,若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合适的小剂量利尿剂。
5.注意保持24小时血压均平稳达到理想水平。
不但要使血压水平持久平稳达标,而且同时有效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结构和功能。
6.合理配伍,取长补短,使正作用协同相加,副作用相互抵消。
7.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要同时全面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多重危险因素。
8.牢记高血压治疗的4个目标:首先使血压水平平稳达标;其次高效保护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最高目标在于多快好省地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或发展,延年益寿;同时要注重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掌握高血压合理选药的基本原则,正确的选择用药,让机体的血压处于
平衡状态之中,从而让机体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中。
高血压病人的营养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限制钠盐摄入:高血压病人应限制钠盐摄入,一般每天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
可以通过减少加盐量、少食用含盐高的食物等方式来实现。
控制总能量摄入:高血压病人应控制总能量摄入,避免肥胖。
应适当减少脂肪、糖类等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低热量、高纤维的食物的摄入。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脂、预防便秘等。
高血压病人应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多食用全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等。
控制胆固醇摄入:高血压病人应限制胆固醇的摄入,每天摄入量不应超过300毫克。
应适当减少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高血压病人应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家禽、蛋类等。
但应避免过量摄入蛋白质,以免对肾脏造成负担。
减少饮酒: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病人应尽量避免饮酒或少量饮酒。
总之,高血压病人的营养治疗原则是限制钠盐摄入、控制总能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胆固醇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减少饮酒等。
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食物选择,可以帮助高血压病人降低血压、改善血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用药原则口诀
一、降压药原则:
1、降压要有方,使用梗止痛牀;
2、用药不要盲目,综合考虑安全性
3、根据血压变化,补充降压的药物配置
4、慢性高血压最高优先用脑素阻断剂;
5、若血压控制不佳,可采用混合药物类主动脉环内给予
6、药物服用不当,宜改变药物或增加用量
7、下盘血管收缩功能不足者,以ACEI,ARB为主;
8、重症高血压应综合治疗,以确保随意安全
9、慢性病患者应改变生活习惯,减少督促病变情况发生
二、加强高血压控制原则:
1、坚持检查血压,精确判断血压状态;
2、必要时增加药物用量,而无需大幅更换用药;
3、降压药物应分清楚间歇,谨防重复用药;
4、抗巴贝洛尔及氯吡格雷在有节律性心动过速时使用
5、用去甲肾上腺素(clonidine)时要小心防止低血压
6、大剂量他类芬那酸可以加快改善心功能;
7、考虑到肾脏损害加重,也可用钾敏感剂加以减轻;
8、肥胖的患者可选择磺脲类药物,如thiazide。
9、出现腹泻时,应选择ACEI和ARB类药物;
10、心力衰竭或糖尿病患者应选用β受体阻滞剂。
降压药应用基本原则
降压药的应用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高血压病情可能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其他疾病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2. 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降压药物种类繁多,包括利尿剂、β
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
3. 综合治疗方法:除了药物治疗外,还要结合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心理调节等综合治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
4. 渐进治疗原则:在开始治疗时,一般会选择剂量较小的降压药物,然后根据患者的血压反应逐渐增加药物剂量,以降低患者的血压到目标水平。
5. 个体化血压目标: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血压目标,例如对于老年患者、有并发症的患者等,血压目标可以相对高一些。
6. 定期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治疗开始后,需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人体造成严重
的危害。
因此,治疗高血压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介绍高血压治
疗的基本原则。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2. 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应避免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同时,应适量控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3. 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心肺功能。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
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
4. 控制体重
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控制体重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
管事件的发生。
建议通过饮食调理和运动锻炼来控制体重。
5. 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都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
戒烟限酒可以降低血压,减
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6. 控制情绪
情绪波动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要控制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可以通
过听音乐、做瑜伽、冥想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总之,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药物治疗、饮食调理、运动锻炼、控
制体重、戒烟限酒和控制情绪。
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同时,患者也应该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简述高血压营养治疗原则
高血压营养治疗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限制钠摄入:高血压患者应避免过量的钠摄入,以控制体内盐分含量。
建议每日摄入的钠限制在2300毫克以下,特别是
对于有高血压风险的人群,应该更严格控制钠摄入量。
2. 增加钾摄入:适量增加钾的摄入可以帮助降低血压。
食物中富含钾的有绿叶蔬菜、香蕉、番茄、土豆等,可以适量加入日常饮食中。
3. 控制脂肪摄入:高血压患者应注意限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以减少对血管的负担。
可选择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
4. 适量摄取优质蛋白质:高血压患者应保证适量的蛋白质摄入,但要选用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禽类等,并注意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
5. 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纤维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和血脂的含量,同时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压。
推荐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和豆类。
6. 限制饮酒:饮酒过量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注意限制饮酒量。
7. 控制体重:控制体重是高血压患者饮食治疗的关键,过重和
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和血压,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饮食和运动,以维持适当的体重。
总的来说,高血压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保持平衡和多样化,控制盐分和脂肪的摄入,适量增加钾和膳食纤维的摄入,同时要注意控制体重和限制饮酒。
此外,具体的饮食治疗原则还应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
高血压急症处理:如何迅速有效地控制高血
压?
高血压急症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如果不及时得到有效处理,可能
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针对高血压急症的处理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血压:高血压急症的处理首要目标是降低血压至安全范围。
在治疗时,应快速静脉滴注降压药物,如硝普钠、尼卡地平等,以快
速达到控制血压的效果。
2.有效监测: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并记录血压、心率、尿量等生理指标。
同时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
指标,确保患者身体状况稳定。
3.保持平稳状态:高血压急症的处理过程中,需要保持患者的身
体平稳状态,避免患者剧烈运动、过度紧张等行为,以免加重病情。
4.治疗原发病:高血压急症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和原发病有关,针
对原发病的治疗将有利于稳定患者的身体状况。
5.细心护理:在高血压急症的处理中,护理工作十分关键。
护士
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包括床位卫生、饮食管理、肢体按摩等
工作,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总体来说,高血压急症的处理是一项紧急而细致的工作,需要专业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只有认真遵循处理原则,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治疗,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与康复。
抗高血压药物的“四大”用药原则
(1)剂量原则: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初始治疗时通常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并根据需要逐渐增加剂量。
左室肥厚和微量白蛋白尿患者选用RAAS抑制剂时宜逐渐增加至负荷剂量。
(2)优先原则:优先使用每日1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制剂,以有效控制夜间和晨峰血压,更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发生。
如使用中、短效制剂,则需每
日2~3次给药,以达到平稳控制血压的目的。
对需要联合治疗的患者,为了提高治疗达标率和患者依从性,优先推荐单片复方制剂。
(3)联合原则:对单药治疗未达标者或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原则上可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对老年患者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2种药物联合治疗,或用固定复方制剂。
(4)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合并症、药物疗效及耐受性,同时考虑患者个人意愿及长期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个体的降压药物。
高血压用药原则是哪些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很多年轻人也有了高血压的症状。
高血压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长期发展会引起心脏病变、肾脏病变、脑出血、脑水肿等各种严重疾病。
急进型高血压还会引起血尿、心力衰竭,从而危机生命。
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长期用药,维持血压的稳定。
很多患者可能会担心,药物的毒副作用会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或者担心,长期服用药物,会产生依赖性。
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只要遵医嘱、按照用药原则,服用药物,就不会产生不良后果。
下面我们就着重介绍,高血压病的用药原则。
1.什么是高血压?要了解高血压的用药,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原因尚不明确的,全身性、独立性的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血压的衡量通常以mmHg为单位。
2018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的定义是,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有三次诊室血压测量值高于正常值,也就是,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出现升高,或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其中之一出现升高,都视为高血压。
三次血压测量不可以在同一天之内。
2.高血压的诊断标准①正常高值。
一般来说,收缩压在120~139毫米汞柱之间,和(或),舒张压在80~89毫米汞柱之间,规定为血压的正常高值。
②1级高血压。
收缩压在140~159毫米汞柱之间,和(或),舒张压在90~99毫米汞柱之间,规定为1级高血压。
③2级高血压。
收缩压在160~179毫米汞柱之间,和(或),舒张压在100~109毫米汞柱之间规定为2级高血压。
④3级高血压。
收缩压大于等于18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等于110毫米汞柱,为3级高血压。
3.高血压用药原则高血压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
治疗的原则就是合理、安全地将血压降低到正常值。
2023版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治疗原则
2023版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高血压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生活方式等因素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定量治疗目标:根据患者的年龄、合并症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血压控制目标。
通常,对于大多数患者,收缩压应控制在
<130 mmHg,舒张压控制在<80 mmHg。
3. 非药物干预: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例如健康饮食、减轻体重、适度运动、控制饮酒和戒烟等,来降低血压。
4. 药物治疗:对于不同患者,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单一药物或联合用药。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
5. 监测和随访:定期检测血压,评估治疗效果。
对于控制不满意的患者,调整治疗方案,并加强随访。
总之,个体化治疗、定量治疗目标、非药物干预、药物治疗以及监测和随访是2023版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治疗的基本
原则。
高血压防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内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和防治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切实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高血压防治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内容包含高血压防治的基本原则、工作职责、流程规范等。
第二章高血压防治管理基本原则第四条高血压防治工作遵从以下基本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敬重患者的权益和个人隐私;2.以科学依据为基础,供应权威的医疗服务;3.高度重视防备和早期干涉;4.综合治疗,精准掌控;5.多学科协作,强化团队合作;6.加强宣教和健康管理,促进患者的健康素养。
第三章高血压防治管理工作职责第五条本医院高血压防治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分工如下:1.医务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高血压防治工作;2.临床科室负责高血压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3.药学部门负责高血压药物的采购、配置和管理;4.护理部门负责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和健康引导;5.统计信息部门负责高血压患者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6.健康管理中心负责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和病愈引导。
第四章高血压防治管理流程规范第六条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流程规范如下:1.患者就诊流程–患者首次就诊时,在医务部门进行初步登记,填写相关表格,并进行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患者由医务部门布置到相应的临床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在确诊后,医务部门将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管理系统。
2.随访流程–首次就诊后,临床科室将依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订立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布置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含血压监测、药物使用情况、生活方式引导和健康教育等;–随访记录将及时记录在患者管理系统中。
3.患者健康管理–医务部门将定期组织患者健康管理活动,包含高血压宣教、生活方式引导、健康讲座等;–健康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和实施患者的病愈引导,包含饮食引导、体育磨练等;–护理部门将在日常护理中加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健康习惯养成引导。
4.数据统计与分析–统计信息部门将定期进行高血压患者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统计信息部门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患者的管理差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论述抗高血压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小剂量给药。
药物均有副作用,初始用药小剂量给药,以免药物出现不良反应。
二、选择长效制剂。
每日给药一次的患者,首选可维持24小时降压稳定药物。
三、联合用药。
血压大于一百六十、一百毫米汞柱或高危患者应选择小剂量联合用药,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如β受体类药心率减慢者、心率六十次患者禁止使用,患者血压低禁止使用利尿剂,肾功能不全者禁止使用acei类降压药,踝关节水肿者禁止使用钙离子拮抗剂。
四、个体化差异。
每位患者基本疾病或情况均不同,应注意个体化原则,如糖尿病患者应首先用acei类降压药,心动过速患者可选β受体类药物,老年患者首选钙离子拮抗剂等。
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原则:
1、明确诊断。
明确患者的高血压病理学机制,采取最有效的治疗选择,满足不同患者的不同需要,是进行有效治疗的基础。
2、恰当选择药物。
应选择必备药物和相应替代药物,根据药物的药理
作用、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结合患者的实际
病情,为患者选择最有效的药物,避免因药品的拼凑而拉响警报。
3、优化用药组合。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优化高血压治疗时使用的药
物类型和剂量,用药时应充分了解最佳用药组合,控制不良反应。
4、科学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对于经常发作的冠状动脉心肌梗死、头痛、心房颤动等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药物耐受性和服药习惯,灵活运用抗
血小板药物,减少发作的风险。
5、慎用药物。
多种药物并用容易出现药物剂量异常、药物联用不当等
现象,为确保药物安全性,慎用多种药物并用,并加强患者遵规书、
坚持用药。
6、加强监测效果。
抗高血压药物应在治疗后3-6个月定期检查血压和
检查药物血清水平,及时调整用药策略,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性,达到最佳的收益。
7、综合治疗。
建立综合治疗策略,结合中药、营养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等,增强患者承受能力及治疗意愿,提高治疗成功率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高血压急症之治疗原则
高血压急症之治疗原则:
①迅速降低血压:选择适宜有效的降血压药物,放置静脉输液管,静脉滴注给药,同时应经常不断测量血压或无创性血压监测。
静脉滴注给药的优点是便于调整给药的剂量。
如果情况允许,及早开始口服降血压药治疗。
②控制性降压:高血压急症时短时间内血压急骤下降,有可能使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明显减少,应采取逐步控制性降压,即开始的24小时内将血压降低20%~25%,48小时内血压不低于
160/100mmHg.如果降压后发现有重要器官的缺血表现,血压降低幅度应更小些。
在随后的1~2周内,再将血压逐步降到正常水平。
③合理选择降血压药:高血压急症处理对降血压药的选择,要求起效迅速,短时间内达到最大作用;作用持续时间短,停药后作用消失较快;不良反应较小。
另外,最好在降压过程中不明显影响心率、心排血量和脑血流量。
硝普钠、硝酸甘油、尼卡地平和地尔硫卓注射液相对比较理想。
在大多数情况下,硝普钠往往是首选的药物。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④避免使用的药物:应注意有些降血压药不适宜用于高血压急症,甚至有害。
利血平肌肉注射的降压作用起始较慢,如果短时间内反复注射有导致难以预测的蓄积效应,发生严重低血压;引起明显嗜睡反应,干扰对神智状态的判断。
因此,不主张用利血平治疗高血压急症。
治疗开始时也不宜使用强力的利尿药,除非
有心力衰竭或明显的体液容量负荷过度,因为多数高血压急症时交感神经系统和RAAS过度激活,外周血管阻力明显升高,患者体内循环血容量减少,强力利尿是危险的。
高血压几大治疗原则,遵守了就可以降压摘要:高血压(hypertension)是心脑血管疾病发展的主要危险要素,一旦出现高血压情况,将导致心脏以及血管系统受损,因此在这一阶段,对高血压进行科学系统治疗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当前治疗高血压的主要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以及利尿剂等。
在对高血压治疗中,需要遵循基本原理,并根据患者的发病机理以及存在的并发症情况,选取最适合的降压药物,并建立系统治疗方案。
针对于这一背景,本文将分析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和应用价值综述。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应用价值根据研究证实,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将近30.00%的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且死亡率不断提高。
在国内外的相关分析中佐证,对高血压进行防御和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危险率,从而降低血压水平,降低脑卒中及心脏病发生率。
1高血压治疗目的如血压长期升高,将造成心脏、脑部、肾脏以及周围血管等靶器官受损,从而导致心脑血管死亡率增加。
且危险程度和血压指标的高低呈现为正相关趋势。
在临床相关结果证实中,采用药物或者非药物治疗降低血压,能够降低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4-5年的随访证实,如收缩压指标降低区间在10—14mmHg,舒张压指标降低在5—6mmHg,脑卒中发生率、冠心病发生率也可大幅降低,同时肾功能更加稳定。
所以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心脏、脑部、肾脏以及周围血管等靶器官受损状态,从而降低死亡率。
目前高血压的诊断依据为:收缩压指标≥140mmHg/舒张压指标≥90mmHg。
因此高血压患者行药物治疗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如高血压患者为高龄人群,则需要在患者可以耐受的状态下,降低幅度在140/90mmHg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应降低幅度在130/85mmHg下;对于中年、青年高血压患者,则将血压指标降低在常规的区间内,也就是收缩压指标<130mmHg/舒张压<85mmHg。
高血压用药的基本原则治疗高血压的最基本原则是坚持服用最小必要量的降压药,即控制血压稳定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以后,用现有方案长期坚持维持治疗。
接下来店铺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高血压患者用药原则因此,为保证血压正常,高血压患者一般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维持治疗。
服用药物使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并不意味着高血压病已经治愈。
换言之,目前高血压病还是不能治愈的疾病,只能依靠合理的治疗而使患者带病延年。
治疗高血压的最基本原则是坚持服用最小必要量的降压药,即控制血压稳定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以后,用现有方案长期坚持维持治疗。
如果能同时调整生活行为如限制食盐的摄入、合理的运动锻炼和减轻体重等,降压药可以逐渐减量。
一般来说,降压药减量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是:维持血压在一个合适的水平至少一年以上的时间,并能坚持进行上述限盐、运动及控制体重等措施者。
在此原则下,可以谨慎地酌情减少降压药的种类和服用量。
用药种类较多或剂量较大者,应该分阶段逐渐减量,以防止血压出现反弹而增加进一步治疗的困难。
老年患者由于药物在肝肾的代谢减慢或排出减少,要警惕药物蓄积可能增强降压药的作用,同时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对于缺血的耐受性减低,故应用降压药要从小剂量开始,缓慢而平稳地降低血压,谨防出现低血压。
降压药减量的极端情况是停药。
有报告认为,约有10%~20%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可能停用降压药,一般应用小剂量的单一降压药维持治疗者,停用降压药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停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地进行。
停药后应继续定期监测血压,同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做到不吸烟、少饮酒、饮食营养要均衡、进行规律的运动锻炼,控制体重等,否则血压容易再度升高。
总之,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后仍应定期规律地监测血压,适时调整降压药的种类和用量,坚持服用所需的最小必要量降压药维持治疗。
不恰当地停用降压药有反跳性血压回升的危险,会给治疗带来困难。
高血压常见用药地尔硫卓名合心爽相互作用1.β-受体阻滞剂:研究表明盐酸地尔硫卓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耐受性良好,但在左心室功能不全及传导功能障碍患者中资料尚不充分。
降压药应用的基本原则
急重症急治、轻慢症缓治
对一些急症、重症患者,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需要选用强效或者速效的药物来迅速控制病情缓解症状,防止因病情进展而导致出现生命危险;而一些没有并发症的患者,即使血压较高,也应以逐渐增加剂量的方式使血压稳定、缓慢下降,避免血压骤降引起的心脑血管意外事件。
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
除了一些较轻的高血压外,一般高血压都需要长期坚持治疗,如果时停时服,容易因为血压时升时降,引起血管受损,导致并发症和意外产生。
所以,在将血压控制到理想水平后,应该选用缓和、持久、副作用少以及服用方便的药物长期维持应用。
而且还应结合人体内血压的时辰变化规律来服药,晨起服药、睡前忌用是科学的服用方法。
合理选择联合用药
不同降压机制的药物联用可以提高疗效,减少每种药物的单用剂量,同时还有可能互相抵消原有的副作用。
大多数患者都需采取联合用药的形式,但剂量和组合需要因人而异,不能看见别人用药效果好,就胡乱模仿,这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来实施个体化治疗。
经常与其他药物联用的主要有利尿剂和钙拮抗剂。
不可随意减量或停用
有些患者在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感觉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因为服药后引起了不适,开始随意减少用量或者停用药物,这也是不科学的。
对症状缓解或有不适的患者,应在监测血压的情况下调整药物,既减少副作用的影响,也可维持理想的降压效果。
如随意减量或停用,易引起血压反弹。
来源:合肥日报。
高血压治疗八项基本原则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发病率极高。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大约1.1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95%为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
本病早期可无任何不适,许多患者甚至可以一直无不适感。
但它却是一种“无声”的枪手,危害性极大。
当高血压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容易引起脑卒中、心肌梗塞、心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有些人直至突发心脏病或脑中风时才得知自己患了高血压病。
在我国,每年因高血压脑卒中而死亡的人数可达100万人;而在存活者中,40%的患者严重致残,75%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工作能力。
而高血压病发心力衰竭者可达88.5%。
由此可见,有效采取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及规范化综合治疗的措施,对于本病控制发病、降低死亡率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疾患,其发生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故而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病变机理各异,因此在治疗上不能“千篇一律”。
一般地说,高血压病的治疗有一些重要的原则可循。
无论是医生或病人,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都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基本的原则;并将其贯穿于整个高血压病程的治疗之中。
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归纳起来有八条:
1.早期治疗原则
当高血压已引起明显的动脉硬化和内脏损害时,降压效果往往不
好,而且内脏的损害也难以恢复。
为了预防不可逆性并发症的发生或阻止其发展,必须及早治疗。
特别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不同程度高血压应分别对待。
尤其是年龄较轻的高血压患者,不应该等到有明显并发症出现后才开始治疗。
2.非药物治疗原则
“治疗”的概念,含义很广,并局限于降压药物的使用。
因而早治疗不一定需要药物。
目前大多数的专家均鼓励患者采取非药物治疗手段。
根据英国高血压学会最新公布的《高血压治疗指南1999》归纳的治疗原则,首先是要求对所有高血压和临界性高血压患者采取非药物治疗方法;只有收缩压持续≥160mmHg或舒张压持续≥100mmHg 的患者,才开始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开始时只需用小剂量的药物就能控制,无效后才考虑应用大剂量降压药物。
3.长期治疗原则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旦患了高血压,就意味着要打一场“持久战”。
高血压病患者须知不治疗(包括非药物疗法)而愈的高血压是极少的,应该认识到由此而带来的严重后果,自觉坚持长期治疗。
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仍应至少每隔3-6个月复查血压及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和眼底情况。
血压正常后可以减少药物剂量,或转以中医药治疗及保健为主,但很少能停止治疗。
一旦停药后,血压又往往升高,而且突然停用许多降压药物是危险的。
4.个体化原则
由于每位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都有所不同,其发病机理也不尽相同,对治疗(药物及非药物疗法)的反应也不一样,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治疗方法、药物及剂量,以期获得最佳疗效。
高血压的治疗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年龄,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伴发病等情况,进行具体的选择。
5.综合治疗原则
高血压的治疗不能依靠单一的降压药物治疗,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以求取得最佳效果。
在这一点上,还要注意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广泛应用中医丰富多彩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如中药辨证施治、中成药、中药外治法、食疗、针灸、推拿按摩、医疗气功、体育运动疗法、情志调养、起居调摄等,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6.平稳降压原则
除非发生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高血压急症,一般情况下血压宜经数日或1-2周内逐渐下降为好,要避免短期内血压急剧下降,以免发生心、脑、肾缺血症状,尤其是老年病人。
7.目标血压原则
过去一般只强调血压升高到什么水平应开始治疗,而很少讲血压应降低到或维持在什么水平。
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个血压的“目标值”
的概念;也就是说,“血压降到什么水平最为适宜”的问题已越来越普遍地受到关注。
降压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过高血压,以保护心、脑、肾等脏器,维护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防止或减少这些脏器组织因血压过高而受损,防止或减少心脑血管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如果血压降到某一个水平,能使得上述目的完全达到,那么这个水平就是最佳的。
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凡将血压控制在138/83mmHg以下时,其心血管事件(例如心肌梗塞、高血压危象、中风等意外)的发生率最低。
而且,将血压下降到此水平以下也是非常安全的。
因此,专家建议,一般高血压病或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后血压应降到收缩压138毫米汞柱、舒张压83毫米汞柱以下;而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患者,则要把收缩压降至130毫米汞柱以下;伴有肾功能不全者,宜将血压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以下。
不过,对于已经发展为高血压脑病、脑溢血及急性心肌梗塞伴血压明显升高的患者,降压治疗应谨慎从事。
不要一下子降压幅度过快,一般控制在原来血压水平的25%-30%的幅度,不要强求立即下降至正常,否则不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组织的血供,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8.定期检查和随访原则
在治疗期间要定期测量血压。
不能凭主观感觉来决定要不要服药以及服多大剂量的药物。
轻度高血压经治疗后,血压正常达半年以上者,可停药观察,但应坚持非药物治疗,定期随访;中、重度高血压经治疗后,舒张压维持在90mmHg左右达半年之久,可停用一种药物,
或减少一种药物的剂量。
对停药或减量的患者,应定期随访,坚持非药物治疗。
如发现血压再度升高,应重新开始治疗,并根据血压升高程度和治疗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以求得最佳疗效。
除此而外,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应注意针对其引起高血压的原发病的治疗。
一旦原发病症完全解除,则血压往往可一劳永逸地降至正常。
如主动脉缩窄或肾动脉狭窄者,手术解除缩窄及修复狭窄的肾动脉后血压可自动降至正常,对肾动脉狭窄也可行经皮腔内动脉扩张术。
大动脉炎可外科手术解除血管腔狭窄,或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肾上腺皮质或肾实质肿瘤、嗜铬细胞瘤,引起醛固酮增高的,肿瘤手术切除后,治疗高血压常常可获成功。
对某些继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病因未被消除时,可应用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