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作业 当前基层人民法院涉诉信访工作的困境、出路与展望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的思考和对策•引言•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策略探讨•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总结•结论与展望目录CHAPTER引言背景介绍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CHAPTER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1当前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23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数量众多,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给信访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信访总量大,工作压力大许多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和层级处理,导致处理周期长,效率低下。
处理周期长,效率低下涉法涉诉信访人往往诉求复杂多样,难以满足,容易引起信访人的不满和再次信访。
信访人诉求复杂多样,难以满足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法律制度不完善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CHAPTER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策略探讨改革原则和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确保各项措施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坚持依法治国坚持问题导向改革路径和方法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加强调解与仲裁工作推动信息化建设03落实领导责任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01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02加强信访工作队伍建设CHAPTER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总结成功案例介绍案例一:某市涉法涉诉信访服务中心背景介绍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效与亮点案例二:某省级法院涉诉信访化解平台成功案例介绍成功案例介绍背景介绍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效与亮点案例分析与启示实践经验总结与反思总结上述案例中的实践经验分析这些经验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适用性对未来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的建议与展望CHAPTER结论与展望信访工作的现状当前涉法涉诉信访工作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处理效率低下、程序不规范、处理结果不公正等。
信访工作的重要性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措施的有效性针对当前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包括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机制等。
当前基层法院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黑龙江省孙吴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庆友近年来,解决涉诉信访问题逐渐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的重点,也是当前基层法院不得不面对的一项工作难点。
从2003年开始,基层法院的涉诉信访案件日趋增多,严重影响了法院的正常审判、执行工作,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全员参与信访案件的办结。
在各级党组织对信访工作的高度重视下,法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了一部分信访积案,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了被动落后的局面。
一、基层法院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信访总量持续上升,上升趋势明显。
一段时期以来,当事人到市上省进京访、重复访、非正常上访增势明显。
黑龙江省孙吴县法院三年来的信访量,2008年,进京上访总量26人次,到省8人次;2009年进京上访总量25人次,到省12人次;2010年1-7月进京上访7人次,到省5人次。
其中:重复访5人,非正常访2人。
二是不服法院判决和判决后“执行难”引发上访的占多数。
据统计,2007年以来,全院有8 0%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由执行问题引起,不少民事或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判决后由于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被执行人下落不明、被执行人为特殊主体等原因,得不到执行,导致当事人长期上访。
特别是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判决更是执行难中之难,2010年清理出的12件信访积案中有4件是这类案件,占所有信访积案的33%。
这类案件一经判决后,往往因当事人服刑、无财产执行而成为“死案”,受害者亲属多认为自己人财两空,“杀人不偿命、欠债不还钱”,把所有的怨气都撒向法院,他们要求强烈,思想工作难以做通,心情不好就到法院大闹一场,法院每年只能通过司法救助的形式,解决一部分,但仍难以案结事了。
三是信访诉求形式激烈,社会影响极坏。
近年来,群众通过上访形式反映问题的明显增多,上访的增长要明显大于在当地信访。
大多选择重大政治活动或节庆期间到市进省上京上访,每年的“两会”、全国“党代会”期间和国庆、奥运会等特殊时期,成为上访人的首选,基层面临着稳控、接访的繁重任务,2008年奥运期间,先后派23人次进京接访,占全院干警的一半,在家干警则分成三个小组在火车站、汽车站巡查,做劝返工作,影响了法院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
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问题分析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与之相应,涉法涉诉案件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公民通过信访渠道寻求司法救助的情况时有发生。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信访途径不畅导致公民无从依法获得帮助。
目前我国在解决纠纷与信访渠道上尚未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桥梁。
有时候,当事人不知道该去哪个部门进行投诉,并且即使转到相关部门,可能由于流程繁琐、时间拖延等原因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
第二,多头职能重叠造成处罚权力混乱。
在处理信访案件时,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其他相关部门往往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
这种现象导致了处罚力度不统一、执行效果不彰的情况出现。
第三,信息传递不畅影响了案件办理速度与结果。
在过程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信息传递阻碍等问题,导致案件处理时间较长,结果不尽如人意。
二、问题解决为解决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1. 建立信访指南和统一平台。
加强宣传,普及信访投诉途径,为公民提供详细准确的信访指南。
同时,建立一个统一的信访平台,将各个部门的信访渠道整合在一起,给公民提供一个便捷的投诉通道。
2. 加强机构协调和信息共享。
建立起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与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配合与协作。
相关部门应定期举行沟通会议,彼此了解各自工作进展,并及时分享重要信息。
3. 设立专门部门受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
成立一个独立于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之外的专门部门来受理和处理这类案件。
该部门应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和专业能力来审查案件,并确保每起投诉都得到妥善处理。
4. 完善案件办理流程与时限规定。
对于接受到的投诉案件应当设定明确的办理时限,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案件高效率地得到解决。
同时,要加强司法人员和行政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在案件处理中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5.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除了传统的诉讼途径外,应充分发挥调解、仲裁等方式在涉法涉诉信访中的作用。
鼓励当事人首先通过协商或者其他非诉讼途径解决问题,减轻司法压力。
当前基层法院涉法涉诉信访工作调查分析与建议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和审判工作一样,是人民法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桥梁纽带,是反映司法效果的坐标。
近年来,湖南省宜章县法院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健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强化措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数量还是呈逐年上升态势,居高不下,大量的申诉信访给法院信访复查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影响了上级机关的办公秩序,损害了人民法院的形象,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笔者以宜章县法院为例,对基层法院在政法委涉法涉诉接访中心信访登记反映出来的信访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以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为镜,梳理和认清信访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当前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有以下主要特点(一)主体多元化。
来访群众有普通百姓、农民工等常见来访群体,也有孤寡老人、低保户、下岗职工等众多弱势群体,还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户、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户等特殊群体,来访群众以社会弱势群体为主,且5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二)涉法涉诉信访诉求问题扩大。
根据立案信访部门统计情况看,“求决”和“申诉”在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中占很大比例,涉法涉诉信访诉求问题集中在对法院裁决不服,对强制措施及诉讼程序、执行的不满等。
有企业改制、劳动及社会保障问题、三农问题、城镇拆迁安置问题。
2015年,统计来信来访71件,其中涉及刑事审判信访6件8人,涉及民事审判信访为24件40人,涉及执行信访40件60人,涉及房屋拆迁纠纷1件2人。
以民商事执行为主,刑事及附带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呈逐年上升,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信访层面逐年扩大,包含法院审判执行的各个方面。
(三)重访、缠访案件数量上升。
有的案件上访至上三级法院,甚至多次进京上访,上访数年。
如宜章法院已移交稳控的信访人谭某、李某,历经(92)法刑初字第79号宜章法院刑事判决,(92)刑一终字第157号郴州市中级法院刑事判决,(2008)郴刑再终字第2号郴州市中级法院刑事裁定,(2012)湘高法刑监字第151号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通知驳回,上访至今,仍有越级上访的倾向,类似此案的上访人现已成为职业上访。
基层信访工作中的困境与应对之策2023年,基层信访工作在社会稳定和信任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信访工作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角度探讨基层信访工作中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
一、信访工作的困境1.工作压力大基层信访工作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
来自群众的信访量逐年上涨,越来越多的信访问题需要得到及时解决,而基层信访工作力量却相对薄弱,工作难度逐渐加大。
对于基层干部来说,既要解决群众诉求,又要承担管理任务,使得工作压力变得无比巨大。
2.问题繁琐信访工作是一项细致繁琐的工作,经常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
信访工作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生活中的各种琐碎问题,也包括政治上的主要事件。
对于基层干部来说,要逐一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和研究,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3.信息通信难度大基层信访工作需要密切关注群众的生活,掌握各类信息,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
然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来源多样化,难以准确把握,也不同于以往那样简单。
同时,由于信访工作涉及到公共事件和公共信息,针对性和准确度都需要非常高的技巧和技术支持。
4.隐私保护对于信访工作来说,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是一项具有非常高的重要性。
然而,由于普及传媒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和隐私泄露的风险逐年上涨。
对于基层信访工作来说,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更多的问题。
二、应对之策1.综合改革对于基层信访工作来说,需要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信访工作监管机制,这包括人力资源和资金的集中注入,以及工作流程和手段的不断改革,确保信访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大技术支持基层信访工作需要吸收更多技术支持的手段和方法,以提高信访工作效率和制度化水平。
这包括加强统计模型和信息管理工作,完善信访智能系统,使信访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智能化。
3.构建和谐关系基层信访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和谐关系。
法院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描述法院信访工作是司法机关的重要职责之一,旨在解决民众对司法公正的质疑和不满情绪。
然而,当前我国法院信访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令人关注。
首先,信访途径繁多、缺乏统一管理。
目前,我国法院信访工作涉及书面信函、电话咨询、来访接待等多种形式,但这些渠道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和整合。
不同渠道之间信息传递不畅,容易造成信息断层和沟通不畅现象。
其次,在处理流程上存在欠缺。
部分法院在接受信访人员时,流程复杂、程序繁琐。
有些司法工作人员态度恶劣、服务不到位,给当事人留下了消极印象。
此外,部分法院对于收到的信访案件反馈及时性不高,在处理过程中与申诉人沟通较少,导致申诉人难以获得即时反馈和合理解决方案。
最后,在公正性方面仍存在挑战。
尽管我国司法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和标准,并且成立了独立的法院信访部门,但仍有一些地方法院在处理信访案件时存在不公正问题,比如关系户影响、资金背景干扰和官商勾结等现象。
二、问题原因分析1.信访途径繁杂。
我国信访工作涉及多个相关部门,各个部门之间信息闭塞、沟通不畅导致了重复办理和信息断层等情况的发生。
2.工作流程欠缺规范性。
一些法院对于接待、登记、审查等环节未进行统一规定和培训,导致工作流程混乱、标准不一,服务质量无法保障。
3.缺乏有效反馈机制。
某些法院忽视与申诉人的沟通交流,未能及时回应其合理合法要求,使当事人对司法公正产生怀疑和质疑。
4.公正性监督不到位。
虽然上级监察机构对下级法院存在监督职责,但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监管力度不足、工作不能全面覆盖的问题。
三、解决对策1.统一管理和整合信访渠道。
建议加强各个信访渠道之间的协同和整合,实现信息畅通共享。
在不同部门建立绿色通道,提高信访效率,并加强对各个渠道的监督与管理。
2.优化处理流程,改善服务态度。
制定规范、统一的工作流程,落实全员培训制度,确保所有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
加强大量案件导致的工作压力下设立专门岗位以提供更为细致周到的服务。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也成为了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是指在法律范畴内发生的、涉及公民的合法权益的信访活动,包括行政诉讼、民事诉讼等。
但是,这一工作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一、信访渠道繁多、程序复杂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中,公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申诉。
例如,向政府信访部门、司法机关、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提出诉求。
但是,由于不同渠道申诉时的程序不同,有专门的规定和要求,因此公民很容易产生迷惑和困惑。
在实践中,一些诉求因为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往往会被驳回。
二、申诉数量巨大、办理效率低下由于社会矛盾和法律纠纷的增多,涉法涉诉信访的申诉数量不断增加,办理效率却没有相应提高。
一些诉求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得到解决,导致当事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同时,一些恶意投诉和无理要求也会占用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公民的合法申诉。
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中,涉及的法律法规繁琐,且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例如,在行政法规和民事法律方面,还存在一些条文不够具体、明确,导致一些具体问题无法得到良好解决。
同时,一些涉诉申诉的工作制度和流程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四、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足在进行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直接关系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但是,在现实中,一些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尊重和责任心,处理事务不够公正,或者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难以有效地解决当事人的问题。
五、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共享不及时在现代化社会中,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为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提供了方便和快捷的方法。
但是,在一些地方,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共享不及时,导致申诉处理效率低下。
同时,涉及保密信息的工作也面临着资料安全等难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仍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问题。
对于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原因分析及化解思路近年来,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时有发生,给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带来一定影响。
如何分析涉法涉诉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化解思路,成为了必要的课题。
一、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原因1.社会问题的积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纠纷和问题时有发生。
一部分人在寻求解决方式时,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或因其他原因,选择通过信访等途径进行反映和申诉。
2.行政服务的不足。
一些行政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在落实政策、处理事件和保障公民权利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恶性循环。
3.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我国法律体系较为复杂,在实践中存在一些盲点,这些盲点是导致法律纠纷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4.个人利益的追求。
由于社会现实条件的制约,一些人希望通过政府等途径获得经济补偿或其他福利,导致难以解决的涉法涉诉问题时有发生。
二、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化解思路1.强化行政服务水平。
政府需要加强机构的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同时,也要对工作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惩处,以树立良好的行政形象。
2.建立综合化解机制。
政府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为目标,协调相关单位,尽快化解社会矛盾和涉法涉诉问题。
3.健全法律法规。
针对社会矛盾和涉法涉诉问题,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以便书面规定合理化解方案。
同时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培育健全社会信用度。
社会信用度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政府应以诚信行为为核心,建立完善的信用建设体系,通过优质的服务和彰显良好的形象,使公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厉行诚信。
综上所述,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构成了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难点问题。
政府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和措施,积极回应公众诉求,以加强行政服务水平、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综合化解机制、培育社会信用度等为重点方向,逐步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对当前基层法院信访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当前,我国基层法院信访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压力。
一方面,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层法院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
另一方面,诉讼环境日益复杂,存在着大量的矛盾和纠纷,这就给基层法院的信访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这一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当前基层法院信访工作进行深入调查,并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对当前基层法院信访工作情况的调查(一)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1. 落实不到位一些基层法院对信访工作的管理不够重视,导致信访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信访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维护。
同时,一些基层法院也存在公开回复率低,回复时间长的问题。
2. 信访渠道不畅一些基层法院的信访工作存在着信访渠道不畅等问题,导致信访人的诉求得不到处理。
同时,一些基层法院的信访工作机制还有待完善,如基层法院对于信访问题的办理缺乏统一标准等等。
3. 调解机制不够完善一些基层法院的调解机制和机构不够完善,导致信访人无法及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
同时,一些基层法院的调解机制缺少创新性,在法庭外化解纠纷方面还需加强。
4. 处理效率不高尽管一些基层法院在信访工作方面注重工作效率,但是在办公效率上还存在的问题,仍然需要不断加强。
尤其是在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在“案件记录﹑信访记录﹑结案记录”方面管理不完善,虽有“盖章打印”但却不知流向何方、来函缺少及时的回执等都将影响到基层法院的公信力。
(二)、信访工作中的难点和风险1. 种种复杂的纠纷在信访工作中,有些案件比较复杂,处理需要比较谨慎,这就要求基层法院的工作人员有很强的专业水平。
2. 社会矛盾复杂在处理信访问题的过程中,基层法院面对着众多的矛盾和纠纷,而这些矛盾和纠纷都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需要基层法院在调解工作中给予充分的考虑。
3. 涉及群众根本利益信访问题往往直接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经济利益,基层法院需要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的情感需求,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法院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引言在我国司法体制中,法院信访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的重要一环。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法院信访工作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问题与困难之一:资源不足就目前来看,我国法院系统内部的资源分配并不平衡。
一些基层地区的法院经费紧缺,人员短缺,设备陈旧。
这使得他们很难有效开展信访工作。
此外,由于案件量剧增,在大城市或者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级法院也存在办案压力大、人手不足等问题。
三、问题与困难之二:非理性信访行为增多具体而言,在部分群体中存在着滥用信访权利的现象,他们通过信访来表达私人利益追求或个人情感需求。
这类非理性的信访行为对于实际司法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干扰和负担。
同时,对于某些特殊案例来说,恶意编造虚假事实甚至散布谣言以牟取利益的行为也时有发生,给法院信访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扰。
四、问题与困难之三:处理和响应速度不够快由于法院信访案件众多,而法院人员和资源又有限,导致信访案件的平均审理周期较长。
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当事人怀疑司法公正性,并减弱他们对司法制度的信任。
此外,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法院可能无法及时回应甚至未能恢复当事人合法权益,这也对社会稳定和司法公信力产生了不良影响。
五、问题与困难之四:信息管理待加强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已成为解决问题和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一些地区的基层法院中,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
例如,在一线法官办公环节中,电子文书存储方式落后且无关联搜索功能。
此外,在跨省或者跨市的信访案件追踪方面,各地之间缺乏统一平台进行有效协同。
六、解决办法与建议针对以上问题和困难,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改进方案来推动法院信访工作的改进和优化。
首先,需要加强资源配置与投入。
政府应当加大对基层法院的资金和人力支持,在设备更新、员额扩充等方面提供更多保障。
同时,要建立区域间资源协调机制,确保高级、基层法院之间更均衡地分配资源。
涉诉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涉诉信访工作是指由公众向政府提出有关司法和法律问题的投诉、咨询和建议。
这一领域的工作对于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涉诉信访工作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改善涉诉信访工作,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一:效率低下在当前的涉诉信访工作中,一大问题就是效率低下。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不同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导致办理案件需要耗费更长时间。
例如,某案件可能先在行政机构反映,然后再提交给司法机构处理,但这种流程很容易导致信息传递断链。
2. 人员素质与数量不足:部分地区在涉诉信访队伍建设上没有重视人员培养和招聘工作,导致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数量也不足。
这种情况下,案件处理效率自然会降低。
3. 机构职能不明确:在一些地方,涉诉信访工作所属的部门职能划分不清楚,导致工作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
这使得案件处理过程中出现了迟疑和拖延等问题。
对策一: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为了提高涉诉信访工作的效率,各部门应建立起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
可以建立跨机构、跨部门的在线平台,将各个环节的信息集合在一起,并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实现流程协作。
这样一来,相关人员可以及时获取到案件情况,并进行有效协调和处理。
对策二:优化人员培养与招聘为了解决缺乏人员素质与数量不足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该注重对涉诉信访工作人员的培养和招聘。
既要提高选拔标准,保证招聘到适合岗位需求的精英人才;又要加强持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平。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渠道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提高工作效率。
对策三:明确机构职能为了确保涉诉信访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各级政府明确涉诉信访工作所属部门的职责和权力范围。
同时,在设立相应机构时要注重功能划分,逐步完善体制机制。
只有明确了责任主体和职能范围,才能将工作做细、做实。
基层信访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基层信访工作是政府机构职能之一,旨在解决社会矛盾与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平正义。
然而,由于信访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基层信访工作也面临着许多困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基层信访工作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些困境提供参考。
一、人员不足基层信访工作起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其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访工作所需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目前的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信访工作的需求,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和群众的信访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面对这一困境,政府应当加大对信访工作的人员投入,通过扩大招聘规模和提高招聘标准,加强队伍建设,并完善培训机制,提高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二、制度不完善基层信访工作重要的一环就是建立健全的信访制度。
然而,目前的制度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制约了信访工作的健康发展。
首先,现有的信访制度对处置信访问题的程序和要求不够明确,导致处置过程中存在决策偏差和处置结果不公正的情况。
其次,现行的信访制度对反映信访问题的渠道和方式没有规范,导致信访件数量多、种类繁多,给信访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针对这一困境,应当加强对信访制度的研究和改进,明确程序和要求,规范反映问题的渠道和方式,提高信访工作的效率和公正性。
三、工作压力大基层信访工作需要处理的事务繁多,涉及面广,给从业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压力。
同时,由于信访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巧性,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较高,这对基层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这一困境,政府要加强对信访从业人员的保障与培训,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和资源支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信息不对称基层信访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播。
然而,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信访工作在某些情况下无法高效地运作。
一方面,信访工作需要依靠社会的监督和反馈,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全面和不准确,社会监督的作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对当前我县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思考和建议近两年,随着新形势下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新的矛盾和利益不断涌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不断复杂多样,致使**县涉法上访问题层出不穷,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很多情理之中、法度之外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特别是一些群众对司法部门侦查、公诉、审理、审判、执行案件不服,反复越级上访,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稳定和谐。
一、涉法涉诉上访问题的特点(一)过程长期化。
很多案件历时几年甚至十几年,上访者仍不断赴省进京上访。
从宏观上看,涉法上访问题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需建立涉法案件排查化解长效机制;从微观上看,一些涉法问题特别是历史遗留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当事人也需要一个过程来接受。
(二)化解复杂化。
涉法上访成因复杂,涉及部门行业多,牵扯人数多,跨度大,主体成分复杂,当事人诉求不尽相同,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增加了实际操作难度,延长了解决过程。
另一方面,涉法问题的表现形式不仅有上访、诉讼形式,缠访、闹访行为也逐渐增多。
(三)诉求利益化。
从**县受理的22起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看,最终诉求集中于个人物质利益主张的矛盾纠纷共20起,占到总数的90%以上。
二、涉法上访问题形成原因(一)执行难成为涉法上访的重要因素。
1、一些被执行人生活条件差,家境贫寒,无力依法进行赔偿,导致对方当事人因合法利益得不到解决而上访。
2、个别被执行人故意躲避执行,长期不在居所,致使法院执行工作人员因找不到执行主体而无法按正常程序开展工作,引发对方当事人不满,进行上访。
3、因工程导致的涉法涉诉案件,由于当事人双方各处异地,时间和地域跨度大,本地法院无力执行,导致获取利益一方因无法得到赔偿而重复上访。
如:科蒙乡胡某某案,就是因工受伤,法院判决工地承包人对其进行医疗赔偿,由于医疗费用未全部付清,加之胡某某身体越来越差,所以其多次到县委各部门上访,要求重新审理此案,因工地承包人不是本地户籍,所以该县建议其到工地承包人所在地起诉,以尽早解决此问题。
涉诉信访治理的困境与对策文/李静近年来,涉诉信访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一方面是人民法院司法能力不断提升,为解决上访问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牵涉了大量的精力;另一方面是涉诉信访总量持续增长,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和冲击越来越大。
笔者从涉诉信访的功能定位入手,对信访现状及其源头治理等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商榷。
涉诉信访的功能作用涉诉信访,从狭义上讲是指当事人或案外人,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等方式,就诉讼中的实体或程序问题向有关党政领导机关和人民法院告诉、申诉的行为。
从广义上讲,涉诉信访还包括咨询有关法律问题、寻求司法帮助,以及对违法违纪的检举投诉等。
从实践来看,涉诉信访在政治法律关系和司法工作中发挥了现实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法治的漏洞和缺陷。
一是有利于当事人参与司法,监督司法权行使。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涉诉信访是国家民主政治的一部分。
当事人对案件有不同意见,寻求通过信访途径予以表达,是公民参与司法的一个途径和方式,也是司法民主的一种表现。
同时,人民法院可以通过信访,及时发现司法作风、廉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
二是有利于维护合法权益,实现权利救济。
应当说,诉讼程序十分严密,绝大多数案件经过二审、再审程序的救济可以确保案件处理的公正,但任何权力的行使都有侵犯合法权益的可能,司法权也不例外,尤其在法律体系尚不够完善、法官职业化程度不够高的情况下,公民合法权利难免会受到侵害。
尽管这一数量微乎其微,所占比例甚低,但对当事人而言则是全部。
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信访无疑是当事人在正常诉讼程序无法获得保障时的一种救济。
三是有利于缓和矛盾冲突,减轻对抗程度。
进入诉讼的各类纠纷,多数案件是矛盾激化的产物。
由于许多案件涉及切身利益,各方当事人十分关切。
受文化素质、法律知识等因素影响,有的当事人感觉在法庭上的表达意犹未尽,有冤无处诉,急于寻求诉说。
浅谈信访工作的困境与出路信访制度是听民声、知民意、体民情、解民忧的重要途径,能保障广大民众向政府表达合理诉求,有利于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在向法治国家转型的过程中,信访既与司法独立的理念相背离,又在客观上造成司法权威的削弱。
因此,走出当前的信访困境,以法治解决社会问题,对于实现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信访的困局信访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
有学者认为,现行的信访制度作为历史产物已经不能适用于当前情况,其体制机构缺乏整体性,人治色彩浓厚,程序不完善,导致了各种非制度化信访现象的出现,客观上造成国家司法机关的权力削弱,从体制上动摇了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础。
据一项随机调查显示,大约65%的人给信访工作打了零分,认为信访是人治,应该取消不起作用的信访部门而实行法治。
因此,要逐步取消信访制度,把社会矛盾的解决引向正轨的司法途径,使司法部门成为最后权利救济与申诉渠道。
另有学者又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行政主导的国家,在司法难以真正独立的情况下,需要赋予信访机构实实在在的权力,树立信访机构的权威来解决社会问题。
因此,主张重新构建信访体系,通过立法统一规范信访工作,建立长效的信访监督机制。
当前,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种利益和矛盾相互纠缠在一起,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将信访制度和信访工作陷入了深刻的困境中。
在社会转型期制度化利益表达机制的虚置导致大量非制度化信访案件增加,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
而据权威杂志的调查显示,在信访数量爆炸的当下,信访问题的解决率却极低,几乎低于整个社会受理案件数量的2%,也就是说现实中信访案件的受审率如凤毛麟角,微乎其微。
社会组织程度低、制度利益表达机制的虚置、信访部门责重权轻、公民“官本位”意识和清官情结是诱发非制度化信访问题的重要成因。
所以,信访的困境不在于信访的问题,而是法治的问题。
当前正是由于我国司法不独立以及其导致的大量司法不公而形成了上访,归结到底,我们当前应该做的不是去强化或者废除信访制度,而是要加强法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信访。
目前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目前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一、涉法涉诉社会矛盾表现出的主要问题1、上级部门设立信访接待部门,而又不管信访者有理无理,只要有信访人员被信访上级部门登记,就要通报被信访单位或稳控单位,并要求信访案件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化解的政策,一定程度上鼓励一些人为给公安部门施加压力而上访。
2、涉法上访者法律知识欠缺。
一些信访群众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办案,当主观意愿不符合客观事实和法律法规规定,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固执己见,缠访闹访,片面的认为办案民警与对方当事人有关系。
有的当事人认为案件在你这里发生的,你们政府就要负责,就要买单,有的当事人信“访”不信“法”,逢会必访,逢会必闹,试图迫使党委、政府介入涉法案件,越权办案或干预司法。
3、个别民警执法态度不端正,引起当事人合理疑心。
个别民警不理解当事人〔受害人〕的苦衷,不愿意耐心倾听当事人诉苦,对待当事人态度冷、横、硬,敷衍应付,推拖、“踢皮球”,引起当事人反感,致使当事人失去对民警的信任感,导致上访。
4、执法不公,监督制约不力,是产生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重要因素。
具体表现为:一是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一些监察、检察机关对执法司法的公正性监督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外部监督过于宽泛,对司法程序监督往往留停于宏观层面上的指导。
内外监督不力,影响到司法公正的程序,事实不清、证据缺乏、程序不合法、适用法律不当、处分不公等执法不严、不公的问题时有发生,案件久拖不决、久侦未破,错案长期得不到纠正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使得群众一些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造成当事人心理失衡,自然会引发涉法涉诉信访问题。
二、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几点建议〔一〕正确看待涉法涉诉信访问题。
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反映的都是根本民意,干警要本着“为人民效劳”的宗旨看待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从热情的接访态度、耐心的政策讲解、用心的案前调解、正确的思想疏通、真诚的解决办理等方面为群众答疑释惑。
涉法涉诉信访的成因、困境与出路【摘要】涉法涉诉信访,既是法律问题也是社会管理问题,更是民生问题。
文章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当前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现状以及成因,探讨我国目前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面临的困境,并结合实际,从立案制度、执行制度、考评制度等方面提出相应地解决措施。
【关键词】涉法涉诉信访;困境;出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变化,社会矛盾也进入一个多发期。
作为行使国家司法权的人民法院,每年受理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增多,化解难度增大,已成为困扰人民法院工作的难题。
本文通过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现状分析,探讨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成因及特点,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地对策和建议。
一、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现状自2004年中央集中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以来,经过各方面努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2008年信访总量和赴省进京访出现双下降的局面。
尽管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在个别时期和个别地区有所减少,但其总体上仍处于高位运行状况。
以甘肃省为例,就2011年而言,仅省级政法系统受理群众上访6207人次,同比上升了21.1%。
其中重复访3165人次,占51%;进京访498人次,同比上升了69%。
在全部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中,法院系统占70%,公安系统占20%,检察系统和司法行政系统占10%①。
涉法涉诉信访在全省信访总量中占将近一半,并呈现以下特点:(一)信访主体多元化、组织化倾向严重从信访的主体看,既有因不服判决的被告人、受害人及家属,也有采用走访游说进行法律代理以谋求经济利益的无利害关系人,还有利用所谓披露真相,采访信访当事人,渲染放大社会矛盾,以吸进公众眼球的非主流媒体。
诸多社会关系人员的参与使得涉法涉诉信访的规模逐渐增大,人员结构逐渐复杂。
(二)信访内容多样化、复杂化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内容具有多样化、复杂化特点,主要表现在:(1)利益分配方面。
在注重个人直接利益、个案权益维护的同时,涉及政策制定、资源分配、社会公共制度方面的诉求明显增加。
当前基层人民法院涉诉信访工作的困境、出路与展望——兼论十二五时期对和谐理念的反思
一、cnki高级检索情况
检索时间:2011年5月13日晚
时间跨度:2001年1月1日至2011年5月13日
检索结果及分析:
1、检索题名“信访”,结果53006,说明近10年来,信访问题作为热点始终受到关注,而且涉及诸如公安信访、司法信访、环境信访、医疗信访等各个方面。
2、检索题名“涉诉信访”,结果1412条,其中最近一篇4月19日发表在人民法院报。
检索2011年1月1日至今题名“涉诉信访”,为43条;检索2010年全年,为261条;2009年全年306条;2008年263条。
说明涉诉信访问题近年来受到持续关注。
3、检索题名“涉诉信访”并“困境”模糊检索,结果11条,最早为2006年10月发表,最新为2011年1月;检索题名“涉诉信访”并“出路”模糊检索,结果11条,与上同。
说明近几年来,对涉诉信访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更加趋向于实务。
检索题名“涉诉信访”并“展望”模糊检索,没有搜索结果。
4、检索题名“涉诉信访”并“和谐”模糊检索,结果62条,
但多为相关报纸的新闻报道。
检索题名“涉诉信访”并“和谐”并“反思”模糊检索,没有检索结果。
单独检索题名“和谐”并“反思”,236条。
二、主要构思
1、以某基层法院实际情况为视角,最近几年涉诉信访案件的一个基本状况,包括数据统计等
2、结合若干具体案例,剖析涉诉信访的主要特点、挖掘其成因
3、结合若干具体案例的成功解决与久拖不决以及现行的工作模式,分析当前人民法院诉讼信访工作困境与尴尬。
4、分析形成这种困境与尴尬的主要原因,并结合目前就和谐社会、和谐司法理念的主流解读,对该理念进行辩证的解构与反思。
5、结合前述各项分析,提出解决目前基层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困境的对策,并对整个人民法院今后的涉诉信访及法治社会的建设提出一种展望和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