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一轮细致筛查复习全册考点:中国文化经典研读8-1活页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43.00 KB
- 文档页数:6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明知合.行大路合:应该。
B.略晓其义即厌.之厌:厌恶.工夫克己:约束、克制自己的言行和私欲等,C.此便是无克己..使之合乎天理。
工夫煞有:很有。
D.里面煞有..解析B项,厌:满足。
答案B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欲别.求书看别:另外.B.只恁.昏塞不通恁:这般。
C.明知合.行大路合:应该。
D.试自睹当.自家当:理当。
解析D项,“当"应为“本”“此"。
答案D3.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错误!B.错误!C。
错误!D。
错误!解析A项,①代词,书;②代词,人心。
B项,①表对象;②表比较。
C项,①表被动;②介词,为了.D项,都是介词,把。
答案D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打叠A.极要与他埽除..放过B.不得苟且..教是而后行之C.只是先也用分别..这个了,里面煞有工夫D.若是已认得..解析此题考查古今异义词。
A项,“埽除”在文中的意思是“洒扫”,引申为“开导,教育"。
B项,“苟且”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
C项,“分别”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同的方式”。
D项,“认得”在文中的意思是“懂得,明白”。
答案B5.下列与“君子喻于义"句式一致的一项是()(3分)A.蚓无爪牙之利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C.而今安在哉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A项,定语后置句;B项,判断句;C项,宾语前置句。
答案D6.填空。
(2分)(1)孔子曰:“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2)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如履薄冰。
答案(1)君子喻于义(2)如临深渊读文本选段,完成7~11题。
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
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事已.却悔,如何?”曰:“此便是无克己工夫。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于困者终于亨.亨:通达。
B.目击之而身历.之历:经历。
C.以写故国之戚.戚:悲戚。
D.自律.的也律:规律。
解析D项,“律”的意思是“约束”。
答案 D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遽:立即。
B.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袭:沿循。
C.逮.于周秦诸子之书逮:及,到。
D.聊书于此,以俟.他日俟:等待。
解析A项,“遽”的意思是“就、遂”。
答案 A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①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②其具厌世解脱之精神..者③而非以描写..人生为事④彻头彻...尾.之悲剧也⑤吾人对蛇蝎之人物与盲目..之命运⑥而惩黛玉之孤僻..⑦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A.②④⑤⑥⑧B.①③④⑤⑦C.②③④⑦⑧D.②③④⑥⑧解析①“世间”在文中的意思是“现实”的意思。
⑤“盲目”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可知,不可预料”的意思。
⑦“非常”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同寻常”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是表程度的副词。
排除这三项即可。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是动词的使动用法的一项是()(3分) A.沧桑之变,目击之而身历.之B.而不必求息.肩之地也C.所索.之女子,才得一面D.王夫人固亲.于薛氏解析B项,使……休息。
A项,历,经历;C项,索,寻找;D项,亲,亲近。
答案 B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惧祸之.及A.由叔本华之.说B.一朝而舍之.C.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D.宝玉之.于黛玉解析D项与例句“之”都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C两项“之”为结构助词“的”;B项“之”为代词。
答案 D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②然以.笃好深嗜之故③亦每以.余事及之④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⑤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⑥其亦足以.自立矣⑦聊书于此,以.俟他日A.①②④/③/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⑥/⑤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解析①②是介词,因为;③介词,在;④介词,用;⑤⑥⑦连词,用来。
第二单元阶段检测(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25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4分)A.可谓好学也已B.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肔,子胥靡C.盍各言尔志D.阖四竟之内解析A项,“已"通“矣";B项,“靡”通“糜";D项,“竟"通“境”.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遗:遗弃,抛弃。
B.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见:显露,表现。
C.故逐.于大盗逐:追随.D.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累:劳累.解析D项,累:忧患.答案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A。
错误!B.错误!C.错误!D。
错误!解析C项,都是“因此”的意思。
A项,名词,根本,本源;副词,才。
B项,相当于“夫”,无义;连词,因此,所以。
D项,助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地方”;助词,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表示“用来……的”。
答案C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A.道可道,非常道..无忧B.少私寡欲,绝学..,散五采,胶离朱之目C.灭文章..D.不远千里而来..解析A项,非常:古义指不是永恒不变的;今义指①特殊的,②十分。
B项,绝学:古义指抛弃学问;今义指①失传的学问,②高明而独到的学问。
C项,文章:古义指文辞、文饰;今义指作品、著作等。
D项,千里:古今意义一致,都表示路途遥远.答案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4分)A.敝.之而无憾B.不远.千里而来C.苟为后.义而先利D.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解析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旧。
B、C、D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A6.默写下列句子。
(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2)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而其中小有舛.漏舛:差错。
B.多一篇之损.矣损:损失。
C.士当以器.识为先器:器量。
D.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奖.后生奖:奖励。
解析B项,损:危害。
答案 B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绝:断绝。
B.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谀:谄媚。
C.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就:成就。
D.摭.我华而不实我实摭:摘取。
解析C项,“就”的意思是“完成”。
答案 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B.皆以一生精力..成之C.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D.欧阳永叔与学者..言,未尝及文章解析D项,“学者”在文中指“学习的人”。
答案 D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②乐道人之.善也③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④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⑤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⑥何文人之.多也A.①④⑥/②③/⑤B.①④/②③/⑥⑤C.①②④/③⑥/⑤D.①④/③⑤/②⑥解析A项,分类正确:①④⑥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③结构助词,的。
⑤代词,指书。
答案 A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C.泣.孤舟之嫠妇D.上.称帝喾,下道齐桓解析例句中的“襟裾”为名词作动词,只有A项中的“水”是名词作动词,B项中的“观”为动词作名词,C项中的“泣”为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中的“上”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A6.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霜叶红于二月花B.有益于将来C.然则以文人名于世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解析A、B、C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只有D项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 D7.填空。
(2分)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有“有亡国,有亡天下……”的论述。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1.下列句子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A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 .若可饮尽,我当饮之C .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D .汝莫愁也,我教汝出解析 C 项,“直”通“值”,价值。
答案 C2.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 .诣.市卖之 诣:到……去。
B .而敕.之言 敕:吩咐。
C .有一老人来语.之言 语:语言。
D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售:卖出去。
解析 C 项,语:告诉。
答案 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B.⎩⎪⎨⎪⎧ 以.其贵故,卒无买者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以盐美故而.空食之长者见已,恶而.不食 D.⎩⎪⎨⎪⎧ 既不得出,以为.忧恼其所乘马为.他所夺 解析 连词,就。
A 项,代词,代沉水;助词,的。
B 项,连词,因为;介词,拿,用。
D 项,动词,作为;介词,表被动。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3分)A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B .傍人语言..C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D .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解析 古今都是“沉默的样子”。
A 项,古义:败坏了口味;今义:清爽可口。
B 项,古义:告诉(他)说;今义:话语。
C 项,古义:年长有声望的人;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
答案 D5.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3分)A .汝马本黑B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C.默然无对,为人所笑D.其所乘马为他所夺解析A项是判断句。
答案 A6.下列有关本文寓言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渴见水》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切不可因为目标远大而放弃一切努力。
B.《入海取沉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心浮气躁,更不能舍大材取小用。
C.《尝庵婆罗果》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敢于尝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诈言马死》的故事告诉我们,保护自己本无可责备,但不能自欺欺人。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边界。
B.故令有所属.属:依从。
C.见.素抱朴见:看见。
D.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舆:车。
解析C项,见:显露、表现。
答案 C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4分) A.小.国寡民B.使民重.死而不远徙C.此两者,同出而异名.D.甘其食,美.其服解析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小;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
答案 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A.道可道,非常..道B.有,名万物..之母C.音声..相和,前后相随D.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解析A项,“非常”在文中的意思是“不是永恒”。
C项,“音声”在文中是两个词,声组合起来,形成一定组织和节奏叫做音;简单的发音叫做声。
D项,“坚强”在文中的意思是“坚固”。
答案 B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4分)①无,名天地之.始②同谓之.玄③玄之.又玄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⑤行不言之.教⑥莫之.能胜⑦弱之.胜强⑧使民复结绳而用之.A.①⑤/②⑥/③④⑦/⑧B.①②⑤/⑥⑧/③④⑦C.①②⑤/⑥⑦/③④/⑧D.①⑤/②③⑥⑦/④⑧解析①⑤助词,的;②⑥代词,它;③④⑦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⑧助词,无实在意义。
答案 A5.下列语句从句式看,不同类的一项是()(4分) A.名可名,非常名B.有,名万物之母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D.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解析D项,为省略句,应补出“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其余三项为判断句。
答案 D6.默写出下列名句。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答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第五、六、七单元阶段检测(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25分)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著力大段:仔细。
A.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B.圣贤教人,都提切己说话切己:切身。
..C.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丑:厌恶,憎恨。
也自文:自己写文章。
D.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解析D项,自文:自然成文.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若读之.数过随其所见,笔之.于书B.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然.纵不读书C.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木受绳则.直D.变而为.院本化而为.鸟解析第一个“则”表示判断,那么;第二个“则”是连词,表顺承关系.A项,代词;B项,连词,表转折;D项,动词,成为.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夫童心者,真心也A.乃为人欲引去B.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C.君子喻于义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解析例句与D项为判断句。
A项,被动句。
B项,状语后置句。
C 项,状语后置句。
答案D4.下列各句中,与“决定目之为经矣”中的“目"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B.笔.之于书C.吾妻之美.我者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解析B项,名词作动词。
A项,名词活用为形容词;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名词作状语.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错误!B.错误!C。
错误!D.错误!解析D项,竟,竟然。
A项,因为/用、拿;B项,还是/大概;C 项,句末语气词/兼词“于此".答案D6.翻译下列句子.(10分)(1)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
(《求谏》)(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原君》)(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1)近来看见前来奏事的人,大都心怀恐惧,以致语无伦次.(2)难道这些古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其实贪图安逸、厌恶劳苦,也还是一般人的思想感情。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B.五十而知天命C.可谓好学也已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解析C项,“已”通“矣"。
A、B、D三项均无通假字。
答案C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超越。
B.愿无伐善,无施.劳施:施行。
C.知者动.,仁者静动:活跃.D.小人长.戚戚长:总是。
解析B项,“无施劳"是“不表白自己的功劳”的意思。
施,表白。
答案B3.下列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仁者乐.山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知者乐.水D.饭.疏食、饮水解析D项,“饭”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其余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D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可谓好学也已..衣轻裘与朋友共B.愿车马..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C.一日..D.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解析C项,“一日”古义为“一旦",表假设;今义是“一天”.答案C5.下列句子中“焉”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3分)例句: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助词,表陈述语气。
A项,兼词,“于是、于之”;B项,代词,“它”;D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答案C6.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3分)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敏于事而慎于言C.月出于东山之上D.亦将有感于斯文解析A项为判断句。
B、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A7.默写出下列名句。
(4分)(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 .俟.其生芽 俟:等到. B .即.栽于亩中 即:即使. C .水火未济.济:帮助。
D .其再.栽秧 再:第二次。
解析 C 项,“济”是调和的意思.答案 C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早者七十日即收获..B .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 C .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D .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 解析 C 项,“十七”“十三”不同于现代汉语,在文中的意思分别是“十分之七”和“十分之三"。
答案 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错误!B.错误!C。
错误!D。
错误!解析A项,都是动词,制造。
B项,①助词,的;②代词,指代铁器。
C项,①代词,那些;②代词,它的。
D项,①介词,用;②连词,用来。
答案A4.与“最迟者后于清明”句式一致的一项是()(3分)A.此便是无克己工夫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其炎更烈于煤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解析C项,状语后置句。
A项,判断句;B项,被动句;D项,定语后置句。
答案C5.填空。
(1分)《天工开物》的作者是________,是明代著名的科学家。
答案宋应星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10题。
治铁凡治铁成器,取已炒熟铁为之.先铸铁成砧,以为受锤之地。
谚云:“万器以钳为祖”,非无稽之说也.。
凡出炉熟铁,名曰毛铁.受锻之时,十耗.其三为铁华、铁落.若已成废器未锈烂者.,名曰劳铁,改造他器与本器,再经锤锻,十止耗去其一也..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凡山林无煤之处,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俗名火矢,扬烧不闭穴火),其炎更烈于.煤.即用煤炭,也别.有铁炭一种。
取其火性内攻、焰不虚腾者,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
凡铁性逐节粘合,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入火挥槌,泥滓成枵而.去,取其神气为媒合。
第八、九、十单元阶段检测(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29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驰驱少暇驰驱:奔走,效力...B.而惩.黛玉之孤僻惩:恐惧,害怕。
C.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虞:忧虑。
D.要.不失乎为我之诗要:总之。
解析D项,“要”的意思是“应当,必须"。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上.称帝喾,下道齐桓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马牛而襟裾..D.范增数目.项王解析A项为名词作状语,其他均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A3.下列各项中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3分)A .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B .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C .而不为古人所束缚D .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解析 D 项为判断句,其他均为被动句。
答案 D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3分)A .辍耕之.陇上B .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C .吾欲之.南海 D .故吾国之.文学中 解析 D 项为结构助词“的”,其他均为动词,到。
答案 D5.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B .大家..之作 C .无虑..百数十家 D .却与小姑..别 解析 A 项,“树立”这里指“完成";B 项,“大家”这里指“有声望的大诗人、大词人”;C项,“无虑”这里指“大约”。
答案D6.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B.“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用通感的手法,把视觉感受变成听觉感受,逼真地刻画出红杏怒放的蓬勃生机,又满含着诗人喜迎春色的欢愉之情,是“有我之境”。
C.“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细致描绘出微风中、月色下花儿婆娑摇曳的情状,表达对美好春夜的喜爱留恋,及对春色阑珊的惋惜,是“无我之境”。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A .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B .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C .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D .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解析 B 项,“寘”同“置”;C 项,“匪”同“非”;D 项,“嘿”同“默”。
答案 A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 禀:承受。
B .如董狐以书法不隐.隐:隐瞒。
C .足以验世途之多隘.隘:险恶。
D .历代厚诬,一朝始雪.雪:澄清。
解析 A 项,“禀”应为“遵循,秉持”。
答案 A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 B .其叙述..当时,亦务在审实 C .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 D .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 解析 D 项,“烈士”古义为“有气节、有操守的男子”,现在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所含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贯三光而洞.九泉 A .若邪曲者,人之所贱. B .正直者,人之所贵.C .案.金行在历D .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解析 C 项与例句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A 、B 两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D 项,动词使动用法。
答案 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②而.二子书其所讳,曾无惮色B.⎩⎪⎨⎪⎧ ①故宁顺从以.保吉②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 C.⎩⎪⎨⎪⎧ ①而披.沙拣金②如披.冰霜 D.⎩⎪⎨⎪⎧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解析 A 项,①因为,连词,②然而,连词;B 项,①用来,连词,②因为,介词;C 项,①分开,动词,②披着,动词;D 项,①②都是竟然,都是副词。
答案 D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B.乱石轰驾,若楼台层叠C.余岂能以身殉耶D.见余辈皆顶额称异解析B项,“驾”通“架”.答案B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束涧下流,夹峙.如门峙:耸立.B.水穷于下,窍启.于上启:开启。
C.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倩:依靠。
D.樵者腰镰,耕者荷.锄荷:背、扛。
解析C项,“倩"的意思是“请,央求"。
答案C3.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自西而东.A.而耻.学于师B.樵者腰.镰C.后蛇.伏以进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解析B项,名词作动词,和例句一致。
A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C 项,名词作状语;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B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A.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C.行人之负载者,接踵而.至D.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解析D项,“而"是连词,表并列,其余为连词,表修饰。
答案D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A.最后以.重资觅一人B.余岂能以.身殉耶C.余两人乃以.足先入D.后蛇伏以.进解析D项,“以"是连词,表修饰,其余为介词,表凭借。
答案D6.下列语句中是省略的部分,补写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洞口南向,大仅如斗,(我们)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
B.(我)将脱衣入(洞),问余乃(知道我是)儒者,非羽士。
C.时余所赍火炬已(燃)去其(十分之)七,(我)恐归途莫辨。
D.兹(你们)安然无恙,非神灵摄服(于你们),(你们)安能得此!解析B项,补写的内容不正确,根据前后语境,是那位向导将要脱衣入洞。
答案B7.填空。
(4分)徐霞客,明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
《徐霞客游记》既是一部优秀的________,又是________的佳作集。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儒者欲尊.德性尊:尊崇、推崇。
B.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大雅:诗经中的一种文体。
..C.究.其所以纷纶究:探究。
事功:事业和功绩。
D.阳明得之为事功..解析B项,大雅:才德高尚的人。
答案B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而为.经世之书②圣如孔子,言为.天铎B.①未有不切于.人事者②先儒以为其功莫大于.《春秋》C.①知有史而.不知有经②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①以.其即三代之史耳②犹且不以.空言制胜解析A项,①动词,写作;②动词,是。
B项,①介词,表对象;②介词,表比较.C项,都是连词,表转折。
D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
3.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之深切著明也A.不如见诸行事..门户B.朱陆异同,干戈..不异,而所遇不同C.虽源流..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D.学者..解析A项,“行事”,文中指具体的历史事件。
B项,“干戈”,文中是动词,动干戈。
C项,“源流"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是“源头流派”的意思。
D项,“学者”,文中指求学的人。
答案C4.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彼不事.所事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后人贵.经术运于渤海之尾D.晋灵公不君.C.箕畚..解析例句中的“事”是名词作动词,“君"的用法与之相同。
A项中的“日"是名词作状语,B项中的“贵”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C 项中的“箕畚”是名词作状语.5.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B.我欲托之空言C.戍卒叫,函谷举D.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解析A、C、D三项均为被动句,B项为省略句。
答案B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10题。
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也。
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书。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B.曷尝不法圣人哉C.罔罟之所布D.阖四竟之内解析A项中,“匮”同“柜”;C项中,“罔”同“网";D项中,“竟”同“境”.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曷尝不法.圣人哉法:效法。
B.为之权.衡以称之权:秤锤。
C.则是重.利盗跖也重:重视。
D.削.曾、史之行削:减除。
解析C项,重:增益.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分)A.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盗亦有道乎.B.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是乃圣人之过也.C.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D.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殚残天下之.圣法解析B项,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A项,助词,表疑问语气;C项,助词,表陈述语气;D项,助词,的.答案B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之所谓至知者A.世俗..B.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以称之C.为之权衡..D.灭文章,散五采..解析A项“世俗”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都指“世俗之人,一般人”。
B项“不行”在文中的意思是“不能成为强盗”;C项“权衡"指“秤砣和秤杆”;D项“文章”指“文辞,文饰”。
答案A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3分)A.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B.此世俗之所谓知也C.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D.天下未之有也解析D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是判断句。
答案D6.默写。
(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人者,人恒敬之。
答案(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2)爱人者人恒爱之阅读文本选段,完成7~11题。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错误!B。
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D项,“笃"的意思是“坚持”,“措”的意思是“放下”。
答案D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错误!B.错误!C。
错误!D.错误!解析A项,①表停顿;②代词,的人.B项,①代词,他;②语气词,表推测。
C项,都相当于“于”,介词。
D项,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他。
答案C3.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尊贤.,则不惑D.子.庶民也解析D项,子:名词意动用法,把……当做子女对待。
其余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A项,亲友;B项,愚人;C项,贤人。
答案D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离也A.道也者,不可须臾..B.喜恕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道,圣人也C.从容..D.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解析C项,“从容”在文中的意思是“自然而然”,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不慌不忙"。
答案C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孔子弟子曾参作。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B.“大学”相对“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言,讲的是治国安邦的大道理、大学问。
C.《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子思所作。
是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D.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把它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解析D项,表述错误,是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答案D6.填空。
(2分)博学之,________________,慎思之,________________,笃行之.答案审问之明辨之阅读选文,完成7~11题。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遽:立刻。
B.然二者颇.难分别颇:很.C.稼轩之词豪.豪:豪迈。
D.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衡:衡量.解析A项,遽:匆忙,草率。
答案A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由分:区别。
A.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B.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树立:建树。
..处阑珊:辉煌。
C.那人却在,灯火阑珊..D.无矫揉妆束之态妆束:妆扮。
..解析C项,“阑珊”的意思是“稀疏”“将近”。
答案C3.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A.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B.吾属今为.之虏矣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解析A、C、D三项中的“为”都解释为“是”;B项中的“为”解释为“被”。
答案B4.下列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白鸟悠悠下.B.昨夜西风凋.碧树C.亦必邻.于理想故也D.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解析B项中“凋”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C、D三项中加点的字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答案B5.下列句子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3分)A.采菊东篱下B.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C.于此二事皆未梦见D.亦必邻于理想故也解析A项为省略句,B项为被动句,C项为一般陈述句,D项为状语后置.答案B6.下面的诗句属于“有我之境”的一项是( )(3分)A.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B.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D.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解析D项,“共远”“同孤”有“我之色彩”,即体现出诗人的情感倾向。
答案D7.默写下列名句。
(6分)(1)绿杨烟外晓寒轻,______________。
(宋祁《玉楼春》)(2)沙上并禽池上暝,______________。
(张先《天仙子》)(3)________。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4)_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B.而观其辟丸也C.三进及溜D.衮职有阙解析B项“辟”同“避”;C项“溜"通“罶";D项“阙”通“缺”.答案A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错误!B。
错误!C。
错误!D.错误!解析A项,“入”应为“被采纳";B项,“骤”应为“多次”,“假”应为“非正式的”;D项,“遗"应为“送给”。
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厚敛以.雕墙②使妇人载以.过朝③遂扶以.下④今近焉,请以.遗之⑤寘诸槖以.与之⑥倒戟以.御公徒⑦以.示于朝A.①②⑥/④⑦/③/⑤B.①②⑥/③⑤/④⑦C.①⑥/②③⑤/④⑦D.①⑥/②④/③⑦/⑤解析①②⑥连词,表目的,用来;④⑦介词,把;③连词,表修饰;⑤连词,顺承。
答案A4.下列各句中“之”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B.未知母之.存否C.不忘恭敬,民之.主也D.伏甲,将攻之.解析D项与例句中“之"都是代词,代指赵盾。
A项,代词,所犯的过错。
B项,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答案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盛服将朝..A.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B.舍.于翳桑C.提弥明死.之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解析B项与例句中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盛服”,穿戴好朝衣朝冠;“舍",住宿。
A项,使动用法,使……幸免;C项,为动用法,为……而死;D项,名词作状语,每天。
答案 B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词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坐而假寐..弹人,而观其辟丸也B.从台上..不隐C.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衮不废矣D.君能补过..解析C项,这里是“记事的原则”;今义是文字书写艺术。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 .俟.其生芽 俟:等到。
B .即.栽于亩中 即:即使。
C .水火未济.济:帮助。
D .其再.栽秧 再:第二次。
解析 C 项,“济”是调和的意思。
答案 C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早者七十日即收获..B .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 C .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D .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 解析 C 项,“十七”“十三”不同于现代汉语,在文中的意思分别是“十分之七”和“十分之三”。
答案 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①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②酒皆糯米所为.B.⎩⎪⎨⎪⎧ ①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②凡治铁成器,取已炒熟铁为之.C.⎩⎪⎨⎪⎧ ①其.谷种亦耐久②生出寸许,其.名曰秧 D.⎩⎪⎨⎪⎧①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②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 解析 A 项,都是动词,制造。
B 项,①助词,的;②代词,指代铁器。
C 项,①代词,那些;②代词,它的。
D 项,①介词,用;②连词,用来。
答案 A4.与“最迟者后于清明”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3分)A .此便是无克己工夫B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 .其炎更烈于煤D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解析 C 项,状语后置句。
A 项,判断句;B 项,被动句;D 项,定语后置句。
答案 C5.填空。
(1分)《天工开物》的作者是________,是明代著名的科学家。
答案 宋应星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10题。
治 铁凡治铁成器,取已炒熟铁为之。
先铸铁成砧,以为受锤之地。
谚云:“万器以钳为祖”,非无稽之说也.。
凡出炉熟铁,名曰毛铁。
受锻之时,十耗.其三为铁华、铁落。
若已成废器未锈烂者.,名曰劳铁,改造他器与本器,再经锤锻,十止耗去其一也.。
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
凡山林无煤之处,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俗名火矢,扬烧不闭穴火),其炎更烈于.煤。
即用煤炭,也别.有铁炭一种。
取其火性内攻、焰不虚腾者,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
凡铁性逐节粘合,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入火挥槌,泥滓成枵而.去,取其神气为媒合。
胶结之后,非灼红、斧斩,永不可断也。
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水火未济,其质未坚。
乘其出火之时,入清水淬.之,名曰健钢、健铁。
言乎未健之时,为钢为铁,弱性犹存也。
凡焊铁之法,西洋诸国别有奇药。
中华小焊用白铜末,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
历岁之久,终不可坚。
故大炮西番有锻成者.,中国则惟事.冶铸也。
(《天工开物·卷上·锤锻第十》)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十耗.其三为铁华、铁落 耗:消耗。
B .也别.有铁炭一种 别:特别。
C .入清水淬.之 淬:浸泡。
D .中国则惟事.冶铸也 事:从事。
解析 B 项,“别”的意思是“另外”。
答案 B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①非无稽之说也.②十止耗去其一也.B.⎩⎪⎨⎪⎧①其炎更烈于.煤②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C.⎩⎪⎨⎪⎧ ①泥滓成枵而.去②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 D.⎩⎪⎨⎪⎧①若已成废器未锈烂者.②故大炮西番有锻成者. 解析 A 项,都表示陈述语气。
B 项,①介词,表比较,比;②介词,在。
C 项,都表顺承。
D 项,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答案 B8.下列六句话编成四组,全部属于铁器“粘合”方法的一项是 ( )(3分) ①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入火挥槌,泥滓成枵而去②胶结之后,非灼红、斧斩,永不可断也③乘其出火之时,入清水淬之④西洋诸国别有奇药⑤中华小焊用白铜末,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⑥大炮西番有锻成者A .①④⑤⑥B .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⑥D .③④⑤⑥解析 ②是说明其牢固情况的,③是怎样使铁器坚硬的。
这两句说明的不是“粘合”的方法。
答案 A9.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锻造铁器,是用炒过的熟铁为原料,先用铸铁做成砧,作为承受锤打的底座。
B .炼铁炉中的燃料,要用十分之七的煤炭和十分之三的木炭混合而成。
C .把要锻造的铁逐节粘合起来,在接口处涂上黄泥,再放在火中烧红后锤打。
D .熟铁、钢铁经烧红锻打后,其质地不坚。
还需要乘出炉时将物料放入清水中淬火。
解析 B 项,理解错误,原文的意思是“用煤炭的占十分之七,用木炭的占十分之三。
” 答案 B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1)取其火性内攻、焰不虚腾者,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
(6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言乎未健之时,为钢为铁,弱性犹存也。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第(1)句中“同形而分类”的意思是“状相同而种类不同”。
第(2)句中翻译的重点是虚词“乎”“为”等。
答案(1)取它燃烧时火势向内、火焰不虚散的优点,与烧饭用的煤形状相同而种类不同。
(2)这是说未“健”之前,作为钢和铁还存有软弱的性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
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
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
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
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为十二蹑。
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之成形,阴阳..,犹自然之无穷..。
此轮扁之对,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
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
先生曰:“古有之。
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
”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
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
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
此二异也。
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
先生口屈不能对。
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
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
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
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
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所以不对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蹑:踏板。
B.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白:禀奏、告诉。
C.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微:细小。
D.心乖.于内,口屈于外乖:不同意。
解析C项,“微”的意思是“深奥”。
答案 C1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3分)A.犹自然..之成形B.阴阳之无穷..C.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D.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解析D项,“作者”在文中的意思是“织作出来的”。
答案 D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从正面突出表现马钧技巧高超的一组是()(3分)①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②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为十二蹑③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④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⑤从是,天下服其巧矣⑥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⑥D.③⑤⑥解析④不能反映其巧,是他反对空言争论的;⑤是从侧面说明的,排除这两句即可。
答案 C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几段文字从“不自知其为巧”“不言而世人知其巧”到“从是,天下服其巧”,逐层递进,展现了著名科学家马钧的形象。
B.马钧强调思考,勤于探索,重视实践,具有钻研的热情和毅力,显示出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C.选文明显流露出作者对马钧及其创造发明的颂赞心情和对扼杀科学的人与事的不满之情。
D.选文历叙了马钧改进织绫机、制造指南车、发明龙骨水车和能言善辩等事,记叙中时时参以议论,文笔简净朴素,层次分明。
解析D项,说马钧“能言善辩”错,马钧不善言谈。
答案 D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有之。
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所以不对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2)句重在反问句的翻译,(3)句重在“乖”“屈”“所以”的含义。
答案(1)在这时候,他从不对人家谈到技术,又怎么谈得上有人知道他呢?(2)古代有指南车。
我们没有去想到它罢了,哪是什么遥远的事呢?(3)内心乖巧,说话木讷,这是马先生不能够应对的原因。
【参考译文】马先生名叫钧,字德衡,全国有名的巧工匠。
年轻时遇事拿不定主意,不了解自己有技巧在身。
在这时候,他从不对人家谈到技术,又怎么谈得上有人知道他呢?担任博士,生活不得志,于是思考绫机的改良问题,不用说人们就知道他是个有技巧的人了。
旧式的绫机有五十根综的就有五十个踏板,有六十根综的就有六十个踏板。
马先生担忧它浪费人工和时间,于是都改为十二个踏板。
织出的布有奇异的花纹,都是根据自己的灵感织作出来的,就像是天然生成,变化无穷。
即使是轮扁这样的能工巧匠也不能用语言来表述,又怎么可以用语言来校验呢?马先生担任给事中,和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廷争论,谈到指南车。
两个人说古代没有指南车,书上记载的话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