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无人机航摄系统的组成和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68.50 KB
- 文档页数:14
无人机应急地理信息采集系统我国已逐步建立了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的监测体系,具备了大范围、区域性卫星遥感应急监测能力和多传感器、多平台的航空遥感应急监测能力。
但针对小面积范围的应急监测,由于受卫星固定轨道、摄区天气、起降空域以及气象条件等限制,有时难以快速获取现势性高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相比卫星遥感和有人机遥感等监测手段,小型无人机具有机动性能高、环境适应性强、气象条件要求低的突出特点,且获取影像分辨率高,更适合地理国情监测使用。
近年来,小型无人机已成为我国应急监测手段的重要补充。
但采用小型无人机开展地理国情应急监测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寻找场地难,现场航摄规划设计和数据处理所花时间长,这直接影响了应急监测的时效。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无人机技术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超大城市类似,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密集的城市人口在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同时,也使城市交通、市政、公共安全等领域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对自然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利用等主要环节,由于突发事件的信息采集存在时间、空间、规模等方面的诸多不确定性,实现复杂,现有信息采集手段的有效性方面尚存在不足。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是一种有动力、可控制、能重复使用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具有低成本、高效能、机动灵活、维护简便、使用安全等优势正在逐步引起大家的重视,无人机在军民领域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将无人机纳入地理应急信息管理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突发事件现场信息采集的反应速度、环境适用能力,无人机技术一种低成本、易操控的新型空中运载工具,在搜救、勘查、巡检等领域具有显著应用优势。
小型无人机作为一种灵活的空中高速运动平台,通过其携带不同的电子设备或武器系统,能够完成军民用领域中的许多艰巨任务,已体现出了其巨大的应用价值。
地理数据及图像采集系统作为小型无人机非常重要的电子系统,能够完成机载数据等各类数据采集、目标图像的采集等多种功能任务。
公安机关为了追捕逃犯或重大群体性恶性案件,地震、水灾的现场勘察,需要使用警用有人直升机。
装备有各种传感器,以视频、语言、数字形式,将现场实况传回指挥中心,进行态势研判,制定对策,调动警力,进行处置及上报情况。
无人机应放在公安局屋顶上,一旦有事,能自己起飞至出事地点。
指挥中心接警员可进行全部控制,包括飞行控制和音视频控制。
无人机上装有高清摄像机、微型云台、通信设备,声音探测的以及微型非致命武器(待定)。
摄像视频和音频能传回指挥中心在大屏显示。
任务完成能自动返回到房顶。
无人直升机规格可按用户需求市场采购,视频监控终端指挥控制软件和大系统接口研制。
可为我国公安形成地面、车载和机载三位一体的指挥体制用途:从空中对现场进行视频监控和监听。
组成:无人直升机,机上摄像机,云台,GPS接收机,指挥中心控制台及软件。
功能:1、空中视频监控、监听
2、直升机定位
3、视音频无线传输
4、控制中心对云台、镜头遥控。
无人机结构及原理无人机,又称无人驾驶飞行器,是一种无需搭载人员进行飞行控制的飞行器。
它由飞行器本体、遥控系统、导航系统、电子设备等部分组成。
无人机的结构和原理是其能够正常飞行和执行任务的基础,下面将对无人机的结构和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无人机的结构主要包括机翼、机身、动力系统、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等部分。
机翼是无人机的主要承载部分,通过产生升力使得飞行器能够在空中飞行。
机身是无人机的主要结构支撑部分,同时也容纳了飞行器的各种设备和系统。
动力系统一般采用螺旋桨或喷气发动机,为无人机提供动力。
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则是无人机的“大脑”,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并通过控制系统进行飞行控制和任务执行。
其次,无人机的原理主要包括气动原理、动力学原理和控制原理。
气动原理是无人机能够在空中飞行的基础,它包括升力产生、阻力和气动力学等内容。
动力学原理是无人机能够稳定飞行的基础,它包括飞行器的姿态稳定、动力平衡和飞行性能等内容。
控制原理是无人机能够实现自主飞行和执行任务的基础,它包括飞行器的姿态控制、航向控制和飞行路径规划等内容。
在无人机的飞行过程中,结构和原理相互作用,共同保障了无人机的正常飞行和任务执行。
无人机的结构设计必须考虑气动原理和动力学原理,以保证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和稳定性。
控制系统则通过实时获取传感器信息,对飞行器进行精准控制,实现飞行器的自主飞行和任务执行。
总的来说,无人机的结构和原理是其能够正常飞行和执行任务的基础,它们相互作用,共同保障了无人机的飞行安全和任务完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机的结构和原理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为无人机的应用领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希望本文对无人机的结构和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无人机系统组成为读者介绍各个系统的功能,要记住所有分系统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全系统的一部分。
控制站控制站通常是地面的,或舰载的,也可能是机载的位于母机上,控制站是飞行操控中心,实现人机交互,一般是无人机任务预规划中心。
如果是这样,该站成为任务规划与控制站。
有时也有这种情况,任务规划在指挥中心完成,然后将数据传输给控制站进行执行,这种应用方式通常比较少。
通过控制站,控制人员利用上行通信链路给飞机发送指令,控制飞机飞行、操控所携带的各个任务载荷。
同样。
通过下行通信链路,飞机回传信息和图像到达操控人员面前。
信息包括载荷数据、机上各个分系统的状态信息(监测数据)、位置信息等,飞机的发射与回收可通过主控制站或基于卫星的控制站(辅助的)完成。
控制站经常集成有与外界联系的通信系统,主要完成获取天气信息、各个系统间的网络信息传输,接收上级下达的任务,给上级或其他部门回报信息等。
任务载荷任务载荷的类型和性能是由所完成的任务决定的,包括:(1)简单的载荷子系统由固定焦距无稳定平台的摄像机构成。
(2)视频成像系统具有较强的功能,其焦距较长,具有局部放大能力。
可摇摆倾斜、带有陀螺仪稳定的转台。
(3)高功率雷达,包括供电单元。
一些功能更强的无人机在一个任务载荷单元中或多个任务载荷单元,可携带多个不同类型的载荷,通过对于来自不同传感器数据的处理和融合,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或者得到单从一传感器不能获得的信息。
无人飞机飞机的主要功能是承载任务载荷到达工作地点,同时也搭载飞机飞行所需的子系。
这些子系统包括通信链路、增稳与控制设备、发动机以及燃油、发供电设备,飞机机体,还有用于发射、任务载荷、回收等装置。
飞机结构设计还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作用距离、飞行速度、续航时间,这些性能是根据任务需求提出的。
续航时间和飞行距离要求将决定燃油携带量。
高性能低油耗的要求将对动力系统的效率,飞机动力学结构优化等提出要求。
飞行速度要求从根本上决定了采用哪种飞机的类型,包括轻于空气的飞行器,重于空气的固定翼、工作在高空的飞机,旋翼机,可变形机。
无人机航摄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无人机航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测绘、城市规划、农林资源管理等领域,作为一种高效、灵活的航拍工具,无人机航摄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使用。
然而,无人机在航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应急情况,如无人机故障、天气突变、设备失效等。
为了确保无人机航摄任务的安全与顺利进行,制定一份完善的无人机航摄应急预案非常重要。
二、应急响应流程1. 应急响应团队组织在无人机航摄应急预案中,首要任务是成立应急响应团队。
这个团队由具备相关技术和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包括无人机操作员、飞行控制员、地面支持人员等。
团队成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无人机设备和应急操作流程。
2. 应急指挥中心设立应急指挥中心是无人机航摄应急响应的核心,负责接收并处理各类应急报警和任务调度。
应急指挥中心应具备完善的通信设备、信息处理系统和应急资源储备,以便及时应对各类应急情况。
3.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是无人机航摄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其中需要包括应急响应流程、人员职责、应急设备和资源准备、信息交流和协调等内容。
应急预案制定时应考虑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和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更新。
4. 应急演练和培训为了确保应急响应团队的成员能够在实际应急情况下熟练操作和配合,应急演练和培训工作必不可少。
应急演练可以通过模拟各类应急情况进行,包括无人机设备故障、天气突变、外部干扰等,以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团队的应急能力。
三、无人机航摄应急情况及应对措施1. 无人机设备故障无人机设备故障是一种常见的应急情况,可能会导致无人机失控或坠毁。
应对这种情况,应急响应团队需要迅速评估故障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应急措施。
例如,如果故障发生在飞行过程中,操作员可以立即切换至备用控制设备,并尽快安全着陆。
2. 天气突变天气突变可能导致无人机无法正常飞行,如强风、雷电等不良天气条件。
在遇到天气突变时,应急指挥中心需要采取措施及时通知无人机操作员停止飞行,并安排安全返回。
Technology Forum︱428︱2017年5期无人机航测系统在应急服务保障中的应用与前景叶腾阳 吴吉豪浙江省第一测绘院,浙江 杭州 310012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无人机航测系统已形成快速反应、高时效性、高分辨率、高性价比等优势,在多种领域得到应用。
在应急类服务保障中,通过无人机航测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可以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及时获悉与处理。
关键词:无人机航测系统;应急服务;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P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5-0428-01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手段不断改进,对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防治水平也在快速提高。
无人机航测系统的出现,是人类认识手段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目前已应用到较多的生产、生活领域。
1 无人机航测系统发展情况概述 1.1 国内外无人机航测系统的发展现状 截止目前,国内外无人机技术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功能等方面不断提升,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
近几年,伴随各类遥感及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的实用性能继续提升。
1917年,无人机开始出现,初期作为军事上的靶机使用,随后在战斗、侦察和民用遥感飞行平台中被利用。
20世纪80年代的科技革命后,无人机继续进步,得益于各类通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的性能也有了飞跃式的提高。
我国对无人机遥感技术的研发时间已有十多年。
1999年,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无人机遥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试验”项目完成,以遥控方式为主的“UAVRS-I 型无人机遥感监测系统”研制成功。
“UAVRS-I 型低空无人机遥感监测系统的研制”项目于2003年完成,自此,无人机遥控、半自主、自主三类控制方式完全实现,起飞重量达到50千克,并可以以车载方式起飞。
2003年,适合城市地区应用的、低速低空飞行的“UAVRS-I 型无人飞艇低空遥感系统”也开始研制。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成立了无人机遥感小分队,联合其他大学,对地震灾区进行遥感影像的获取及处理工作,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应急防灾无人机系统简介概述无人驾驶飞机是一种人在地面控制、有动力,能携带多种任务设备,执行多种任务,并能重复使用的飞行器,简称无人机系统(UAS)。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获得飞跃式发展,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
除了军事领域,无人机系统也逐渐进入国家基础建设和基础资源等民用领域,特别是在灾害应急探测方面已有应用。
根据减灾防灾工作的特点我们建议在减灾防灾工作中使用组合型无人机系统,该组合型无人机系统有现已得到应用的应急探测无人机和重点用于防灾的小型航空摄影无人机组成。
其系统特点是多个种类的无人机共用一个地面站,结合固定的运载工具,组合成一个系统。
该系统可完成从防灾减灾到应急探测、灾情探测评估的全部过程的地面信息获取工作。
该系统可以有效增加减灾防灾工作的效率和范围。
将在灾害预防、灾害应急探测、灾情评估等工作中起到特别的作用。
根据减灾防灾工作特点和特殊需求,我们设计了可靠性高、好用、实用、耐用的减灾防灾组合无人机系统。
该无人机系统目前由2-3架手掷起飞的无人机和2-3架弹射起飞的无人机组合而成。
我公司具有无人机系统全过程的操作规范,可以满足减灾防灾工作新的需求;并可根据减灾工作的进展和需要,不断更新和设计系统的组合方式。
系统配置高分辨率专业单反相机、三维自稳定平台。
所有相机均经过检定,所获取的图像的分辨率可以达到0.05-1m,可以制作各种比例尺的影像图和地形图。
系统还可选配热红外摄像头,实现对热异常的发现。
无人机配备的任务设备可由用户选型配置,自稳定平台有我公司设计制造;此平台可由飞控系统自行控制始终对准距离目标拍照、摄影。
形成对某一目标多角度、多频域、立体影像的连续监视。
无人机任务控制设备可以把高分辨率摄像头摄取的视屏图像通过遥测链路实时回传到地面控制站,供地面操作人员实时观察、判读。
系统遥控链路为全程扩频数字链路,抗干扰性强,可以发送各种数据命令,控制方式灵活,作用距离远;抗风能力好。
对象和任务可以应用于灾害预防监测信息获取、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获取、灾害评估信息获取。
无人机概述及系统组成无人机(UAV)的定义无人机驾驶航空器(UA:Unmanned Aircraft),是一架由遥控站管理(包括远程操纵或自主飞行)、不搭载操作人员的一种动力空中飞行器,采用空气动力为飞行器提供所需的升力,能够自动飞行或远程引导;既能一次性使用也能进行回收;能够携带致命性和非致命性有效负载。
以下简称无人机。
无人机系统的定义及组成无人机系统(UAS:Unmanned Aircraft System),也称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RPAS:Remotely Piloted Aircraft System),是指一架无人机、相关的遥控站、所需的指令与控制数据链路以及批准的型号设计规定的任何其他部件组成的系统,无人机系统包括地面系统、飞机系统、任务载荷和无人机使用保障人员。
无人机系统驾驶员的定义无人机系统驾驶员,由运营人指派对无人机的运行负有必不可少职责并在飞行期间适时操纵飞行控制的人。
无人机系统的机长,是指在系统运行时间内负责整个无人机系统运行和安全的驾驶员。
无人机和航模的区别一、定义不同无人机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身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无人驾驶飞行器。
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不带有动力装置的,不能载人的航空器,就叫航空模型。
二、飞行方式不同唯一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导航飞控系统,能否实现自主飞行。
通俗来说,无人机可以实现自主飞行,而航模不可以,必须由人来通过遥控器控制。
也就是无人机的本身是带了“大脑”飞行,可能“大脑”受限于人工智能,没有人脑灵光。
但是航模的“大脑”始终是在地面,在操纵人员的手上。
三、用途不同无人机更偏向于军事用途或民用特种用途,而航空模型更接近于玩具。
昆明劲鹰无人机专业从事航测无人机设备的设计、生产、销售、及航测航拍服务,费用低、技术强、工期短、精度高,是中国技术顶尖的航测航拍无人机设计制造及航飞服务商。
四、组成不同无人机比航模要复杂。
航空模型由飞行平台、动力系统、视距内遥控系统组成。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无人机航摄作业的应急响应能力,确保无人机航摄作业安全、高效进行,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旨在规范无人机航摄作业中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保障无人机航摄作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降低事故损失。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无人机航摄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无人机失控、飞行器碰撞、设备故障、数据丢失、人员伤亡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无人机航摄应急指挥部,负责无人机航摄作业中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现场处置小组:负责现场救援、事故调查、人员疏散等工作。
(2)通信保障小组:负责应急通信保障、信息报送、协调联络等工作。
(3)后勤保障小组:负责应急物资供应、医疗救护、生活保障等工作。
2. 各部门职责(1)现场处置小组:1)无人机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启动应急程序,确保自身安全。
2)迅速报告应急指挥部,详细说明事故情况。
3)根据事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如:无人机回收、设备抢修、人员疏散等。
(2)通信保障小组:1)确保应急通信畅通,及时向相关部门报送事故信息。
2)协调各方资源,确保应急通信保障工作顺利进行。
(3)后勤保障小组:1)根据现场情况,提供必要的应急物资、医疗救护和生活保障。
2)协助现场处置小组开展救援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事故无人机操作人员发现事故后,应立即停止作业,启动应急程序,并报告应急指挥部。
2. 应急指挥部响应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小组开展救援工作。
3. 现场处置现场处置小组根据事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如:无人机回收、设备抢修、人员疏散等。
4. 通信保障通信保障小组确保应急通信畅通,及时向相关部门报送事故信息。
5. 后勤保障后勤保障小组提供必要的应急物资、医疗救护和生活保障。
6. 事故调查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小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提出整改措施。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无人机航摄作业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无人机航摄技术的数据处理和应用案例近年来,无人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无人机航摄技术的不断突破,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变革和便利。
无人机航摄技术不仅可以高效地获取大范围的地理数据,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各种应用,如环境监测、农业生产、建筑规划等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无人机航摄技术的数据处理过程以及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
首先,无人机航摄技术的数据处理是整个应用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在无人机进行航摄任务时,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头或者其他传感器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各种数据信息。
这些数据可能包括图像、视频、温度、湿度、光照等多种参数。
这些数据会以数字形式记录下来,并通过特定的技术进行传输。
接下来,无人机航摄技术的数据处理过程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数据分析和模型应用几个步骤。
首先是数据预处理,这是为了消除数据中的噪声干扰,使得数据质量更加可靠。
例如,在图像处理中,可能会对图像进行去除噪声、调整光照等操作,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度。
在特征提取阶段,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数据进行相应的特征提取,以便更好地揭示数据中的规律和特点。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分析无人机航摄的图像数据,提取出农田作物的生长情况、病虫害的分布情况等,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农业指导。
然后是数据分析阶段,这是无人机航摄技术应用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航摄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更深层次的信息。
例如,在环境监测领域中,无人机航摄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气象变化、水质变化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有效地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
在模型应用阶段,可以根据特定的需求,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来构建相应的模型,为决策提供参考。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利用无人机航摄技术获取的数据构建城市三维模型,预测城市未来的扩张趋势,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无人机航摄技术的应用案例非常丰富多样。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无人机航摄技术获取大范围的农田数据,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农业指导。
无人机搜索救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引言:无人机搜索救援系统是一项先进的技术,可以为救援行动提供高效、快速和准确的支持。
本文将讨论无人机搜索救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一、系统概述:无人机搜索救援系统由无人机、地面控制站和通信链路组成。
无人机起到搜索和侦查的作用,而地面控制站负责指挥和监控无人机的行动。
通信链路则用于实现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站之间的信息传输。
二、工作原理:无人机搜索救援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1. 预警和调度:系统根据灾害预警系统接收到的信息,自动识别救援任务的紧急程度,并根据任务的性质和区域分配无人机进行搜索和救援。
2. 侦查和搜索:无人机利用搭载的高清晰度摄像头、热像仪和多光谱传感器,在搜索区域进行侦查和搜索。
通过实时图像传输,地面控制站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以便更好地分析和识别目标。
3. 目标定位和跟踪:根据无人机传输的图像数据,地面控制站可以利用图像处理和目标识别算法,对搜索区域中的目标进行定位和跟踪。
这些目标可能是受困者、受损建筑或其他关键信息点。
4. 救援指导和指挥:地面控制站根据目标定位和跟踪结果,对救援行动进行指导和指挥。
通过与救援人员的通信,地面控制站可以提供具体的救援方案,并实时调整无人机的行动。
5. 数据共享和处理:系统将搜索和救援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共享和处理。
这些数据包括图像、目标定位信息和救援行动的记录。
这些数据可以作为后续救援行动的参考和改进。
三、关键技术:无人机搜索救援系统涉及到多项关键技术,下面我们将介绍其中几个关键技术:1. 高清晰度传感器技术: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晰度摄像头能够提供清晰的图像,用于实时监控和目标识别。
热像仪则可以通过检测目标的热量差异,帮助寻找受困者等特殊目标。
2. 自主飞行技术:无人机需要具备自主飞行能力,能够在没有人工操控的情况下完成搜索任务。
自主飞行技术包括飞行路径规划、避障和自动驾驶等方面。
无人机航摄内业处理及其应用1.总述使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及后续工作(如DOM制作、测图)等的主要内容包括仪器设备购置、航空摄影外业、内业处理。
2.仪器设备购置2.1.无人机航摄遥感飞行平台(1)中测ZC-2(天鹰)型无人机航摄遥感系统ZC-2天鹰系列无人机飞行平台采用动力系统前置的前拉式常规的气动布局,机身采用全木材质,整机质量轻,刚度好,维护成本低。
由于重量轻,最大升限可达海拔7000米,可满足在高原等高海拔地区航摄要求。
由于机身的刚度好,空中飞行姿态非常好、性能稳定。
该机型对起降场地的要求非常低,应用灵活,并配有应急降落伞,有效降低设备使用风险。
(2)中测ZC-3(雨燕)型无人机航摄遥感系统ZC-3雨燕系列无人机飞行平台采用飞翼式气动布局,结构简单、机身牢固轻巧,可橡筋弹射起飞、伞降。
机动、灵活性强,适应各种复杂的起降条件,并可在短时间内快速组装并执行航摄任务。
通过搭载数码相机系统,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应急测绘提供第一手的遥感数据。
同时也可配备高清视频获取设备及无线数字图像传输系统,对灾情应急、大型事故现场等进行快速全面的实时视频获取。
(3)中测ZC-4(螳螂)系列无人机航摄遥感系统ZC-4螳螂系列无人机飞行平台采用4旋翼布局,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具有重量轻、有效载荷大、续航时间长等特点。
对起降场地无要求,在任何地方,均可垂直起降。
适应各种复杂的起降条件,并可在短时间内快速组装并执行航摄任务。
通过搭载数码相机系统,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应急测绘提供第一手的遥感数据。
同时也可配备高清视频获取设备及无线数字图像传输系统,对灾情应急、大型事故现场等进行快速全面的实时视频获取。
可实现自主起飞和自主降落。
降低了对无人机操控手的要求。
(4)中测ZC-5(燕鸥)长航时无人机航摄遥感系统ZC-5燕鸥系列无人机飞行平台在中测(ZC)系列无人机飞行平台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公司的高端无人机。
根据用途不同可细分为两款,一款是飞行时间为8小时,最大任务载荷为8公斤的大载荷飞行平台ZC-5A;另一款为续航时间达到30小时。
无人机的基本构成与作用原理无人机最早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直至近几年有厂商逐步把军用无人机技术转移至电子消费品的生产之上,制成定价较平、操作较易的无人机,使无人机在消费者市场大热起来。
今次中环通航便为大家讲解无人机的运作结构及飞行原理。
一、无人机分类:按照动力系统分类:电动无人机、油动无人机、混合动力无人机等。
按照操控方式分类:遥控无人机(如消费级航拍无人机)、自主无人机(具备一定自主导航能力的无人机)。
按结构形式分类:固定翼无人机、旋翼无人机(如四旋翼、六旋翼、八旋翼等多轴无人机)、复合翼无人机等。
二、飞行原理:固定翼无人机主要依靠空气动力学原理产生升力飞行;旋翼无人机则是通过多组电机驱动旋翼旋转产生向上的升力来实现悬停和飞行。
三、无人机的基本构成。
1、螺旋桨无人机产生推力的主要部件,常见的多旋翼无人机一般搭配4个螺旋桨,两个顺时针旋转,两个逆时针旋转。
正桨:俯视逆时针旋转(CCW)反桨:俯视顺时针旋转(CW)2、电机俗称马达,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螺旋桨旋转,从而产生推力。
在微型无人机当中使用的动力电机可以分为两类:有刷电动机和无刷电动机。
3、电子调速器不仅可以调节电机转速,也可以为遥控接收器上其他通道的舵机供电,还能将电池提供的直流电转换为可直接驱动电机的三相交流电。
对于它们在多旋翼无人机中的连接,一般情况如下:(1)电调的输入线与电池连接;(2)电调的输出线(有刷两根、无刷三根)与电机连接;(3)电调的信号线与遥控器接收机连接。
4、动力电源为多旋翼无人机提供能量,直接关系到无人机的悬停时长、最大负载重量和飞行距离等重要指标。
通常采用化学电池来作为电动无人机的动力电源,主要包括:镍氢电池,镍铬电池,锂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
5、主控单元飞行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它将IMU、GPS指南针、舵机和遥控接收机等设备接入飞行控制系统从而实现飞行器自主飞行功能。
除了辅助飞行控制以外,某些主控器还具备记录飞行数据的黑匣子功能。
一、系统概述无人机摄影测量系统是具有GPS导航、自动测姿测速、远程数控及监测的无人机低空定时摄影系统,系统以无人驾驶飞行器为飞行平台,以高分辨率数字遥感设备为机载传感器,以获取低空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为应用目标,主要用于地理数据的快速获取和处理。
该系统利用单反数码相机、GPS、自动测姿测速设备、数传电台获取“数字城市”必需的影像数据、摄站坐标、摄影姿态;利用相关设备和程序实现影像纠正参数的初始标准化;利用数字摄影测量软硬件进行影像纠正拼接。
从而为制作正射影像、地面模型或基于影像的城市测绘提供最简捷、最可靠、最直观的应用数据。
系统由无人机摄影硬件系统和无人机摄影软件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主要包括无人机、机载系统、监控系统三部分。
软件系统包括航线设计、飞行控制、远程监控、航摄检查、数据预处理五个部分,有效实现了快速航线设计、航摄覆盖检查、实时数据传输、数据预处理等相关内容,有效解决了程控平行飞行和程控姿态稳定的难点。
系统不但可用于城市低空高分辨率彩色影像的获取与纠正,而且经开发研制的多相机组合摄影系统可实现多面摄影构造三维城市模型。
二、机载系统机载系统是该系统的关键和核心。
主要由动力系统、导航与飞行控制系统、数字摄影系统、通信系统四部分构成。
无人机依靠机载系统通过任务编程按预设航线自主飞行并执行航空摄影任务,空速传感器、高度传感器、GPS、姿态传感器分别记录飞行速度、飞行高度、飞行轨迹、飞行姿态。
飞行参数实时通过数传台到达地面监控站。
2.1动力系统2.2数字摄影系统数字摄影系统主要由专业单反数码相机构成,相机符合中心投影,同一任务中镜头焦距固定。
数码相机按照控制系统指令脉冲定时摄影,影像数据自动存入相机附带的存储卡内,存储速度和容量与相机参数和存储卡类型有关。
2.3导航与飞行控制系统导航与飞行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完成飞行器的导航定位,具体包括引导飞行器按预定航线飞行、控制飞行器飞行姿态和轨迹、按照预编程控制任务系统完成航摄;在危险情况下控制飞行器进入自动着陆状态并安全降落。
无人机航测系统的介绍一、前言无人机应用是当下炙手可热的产业,不少巨头企业纷纷布局其中。
日前在深圳举办的航天航空科技展上,各种高新科技大放异彩,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无人机产品。
而今年11月在珠海航展上,最让人耳目一新的科技成果莫过于中国电科CETC披露的我国第一个固定翼无人机集群试验原型,实现了67架规模的集群原理验证,打破之前由美国海军保持的50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的世界纪录,这是我国无人机技术在军事应用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同样在航拍航测、农业植保、电力巡检、国土资源普查等民用领域,无人机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本文就无人机航拍航测方面做简单介绍,说明无人机航测系统的组成架构,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二、无人机航测系统简介无人机航测是一种新型的获取地理信息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测量测绘,可以很方便的用较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代价获取较高精度的外业数据。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Lidar)采用非接触主动测量方式直接获取高精度三维数据,没有白天和黑夜的限制。
它具有扫描速度快、实时性强、精度高、主动性强、全数字特征等特点,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节约时间,提高整体作业效率。
目前主流的无人机航测系统(Lidar)按照组成部分分类可以分为:地面基站端,无人机移动端和相关配套的软件设施等。
按照功能模块分主要包括:1.无人机飞控平台,用来搭载各种设备,针对不同的应用行业对续航能力有不同的要求。
2.动态差分GNSS接收机,用于确定扫描投影中心的空间位置,通过接收卫星的数据,实时精确测定出设备的空间位置,再通过后处理技术与地面基站进行差分计算,精确计算得出飞行轨迹。
3.姿态测量装置(IMU),用于测量扫描装置主光轴的空间姿态参数,由装置将接收到的GNSS数据,经过处理,求得飞行运动的轨迹,根据轨迹的几何关系及变量参数,推算出未来的空中位置,从而测算出该测量系统的实时和将来的空间向量。
由于在飞行过程中,飞机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此时,实际轨迹由惯导装置测定,通过动力装置调整,使飞行精确按原轨迹运动,所以该系统也称作为惯导系统。
低空无人机航摄技术在应急测绘保障中的应用李岩摘要:低空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测量技术,凭借其机动灵活、操作简单、分辨率高、成本低廉的优点,成为了传统航空摄影测量和卫星摄影测量的有力补充,在自然灾害的应急监测和预防上有着相当明显的优势。
文章首先简要概述低空无人机航摄技术的主要优势,接着阐述了低空无人机航摄系统的基本组成,最后结合实例,探讨低空无人机航摄技术在应急测绘保障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低空无人机航摄技术;应急测绘保障;应用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同时也引发了比较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社会发展速度的减缓,还有越来越多的地质、水文等自然灾害问题。
单纯地依靠传统的航空遥感和卫星航天摄影测量等技术手段,难以实现对自然灾害的全面、快速、灵活的监测。
低空无人机航摄技术可以有效克服传统方法的缺点,实现对自然灾害的高效、动态监测,能够满足应急测绘对较高时效性的需求。
一、低空无人机航摄技术的优势低空无人机航摄技术主要具备了四个方面的优点。
一是灵活性和安全性高。
无人机本身的体积较小,机动灵活,除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基本不会受到影响,而即使在使用过程出现故障,也不会出现人员的伤亡问题。
二是空间分辨率高。
无人机可以在超低空飞行,可以获取地物的高分辨率纹理影像,不会因为云层的遮挡而出现清晰度和分辨率不足的问题。
低空多角度拍摄还能够有效消除高层建筑的相互遮挡问题。
三是测图精度高。
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在 50-1000m 左右,可以定义为近景航空摄影测量,测量精度可以达到亚米级,精度范围在 0.1-0.5m 的范围内,基本能够满足 1:1000 的要求,达到了精细测绘的标准。
四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低空无人机航摄系统的操作较为简单,操作人员的培训周期短,系统的维护和保养也很容易,使用成本低廉,能够将大量的外业工作转化为内业工作,在减轻测绘人员工作强度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作业的效率和效果。
应急无人机航摄系统的组成与应用摘要:灾害具有破坏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如何进行灾害预警,如何在灾后科学、迅速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是当前应急救灾面临的迫切任务。
无人机航摄系统,机动灵活,操作简单,在应急救灾中有巨大应用前景。
本文在全面分析了无人机航摄在应急保障应用需求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应急无人机航摄系统的概念,并对应急无人机航摄中涉及的导航与定位、数据压缩编码、地理位置注册、空间信息直播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对于应急无人机航摄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具有借鉴意义,对于拓展无人机航摄在应急保障中的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1 引言灾害具有突发性和强破坏性的特点,不仅造成重大的经济财产损失,甚至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应急救灾是人类活动面临的迫切任务[1]。
无人机航摄系统,机动灵活,操作简单,响应迅速,能深入到人员无法进入到的区域,已经在获取地震、洪涝等地质灾害灾情信息中得到广泛应用[2]。
如何更好地发挥无人机航摄的技术优势,拓展和挖掘其在应急救灾中的应用,是值得研究的方向。
陆博迪等[3]分析了无人机航摄系统在重大自然灾害中的应用,马瑞升等[4]利用无人机搭载成像传感器进行了火情监测实验,陈为民等[5]对无人机在城市应急测绘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构想,但这些工作仅仅是对无人机航摄系统的在应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都未明确指出应急无人机航摄系统的概念,都没有对对应急无人机航摄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系统分析。
本文在分析了地质灾害救援、森林火灾预警、大型活动应急保障、城市应急测绘等应急无人机航摄需求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应急无人机航摄系统的概念,阐述了应急无人机航摄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并与常规的无人机航摄系统进行了对比,重点分析了应急无人机航摄中涉及的导航地位、数据压缩编码、空间信息直播、地理位置注册等关键技术。
2 应急无人机航摄系统应急无人机航摄系统是通过无人飞行器搭载光学相机、红外传感器、视频成像传感器、机载雷达等航摄任务专用载荷,对作业区地表状况进行探测,获取区域现势性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信息提取与分析应用[6],由无人飞行器、航摄传感器、地面控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图1 应急无人机航摄系统组成)。
图1 应急无人机航摄系统组成2.1 无人飞行器无人飞行器主要有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无人飞艇等。
固定翼无人机有弹射和跑道起飞两种方式,回收方式有降伞回收和撞网回收,要求有一定范围内的空旷场地。
多旋翼无人机和无人直升机通过旋翼在静止空气和相对气流中产生向上的力,操纵自动倾斜器可产生向前、后、左、右的水平分力,对于场地的要求较小。
无人飞艇依靠空气浮力,实现起飞,对场地要求也较小。
地针对不同的应急需求,采用不同的飞行器。
对于地质灾害灾情勘察,主要是为了勘察灾情现实性信息,获取灾区的应急影像图,通常使用固定翼无人机以及多旋翼无人机。
对于森林火灾预警,由于灾区范围的不确定,需要飞机进行盘旋勘察,通常采用多旋翼无人机和无人直升机。
对于大型活动的应急保障和群体事件监测,作业范围较小,但要求飞行器有悬停能力,通常采用无人直升机和无人飞艇。
对于城市应急测绘,飞行作业时间相对较长,载荷较重,通常使用无人直升机。
2.2 航摄传感器无人机航摄传感器包括光学相机、红外传感器、视频摄像机、机载雷达等。
光学相机获取灾区在可见光波段的影像信息,主要用于制图、变化检测等,也是现阶段应急工作中使用最多、技术手段最为成熟的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包括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传感器,近红外波段传感器主要是获取夜间和阴天等环境中的灾情信息,而中红外波段传感器主要是获取高温信息,主要用于火源探查、火情监测等。
视频摄像机主要是获取作业区域实时/近实时信息,主要用于大型活动安保、群体事件监测、城市应急救援等,是提供实时地理信息服务,实现动态测绘、实时测绘、动目标精确测绘的主要传感器。
机载雷达对地表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且作业条件限制小,能实现全天候、全天时观测,在洪水、内涝淹没区域水下地形探测中具有明显优势。
2.3 地面控制站地面控制站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对无人机的飞行控制,进行航线设计,上传飞控数据,接收无人机下传的飞行器飞行数据以及传感器获取的数据。
在常规的无人机航摄中,地面控制站接收主要是无人机的飞行器数据。
传感器获取的数据一般是存储在航摄传感器自身携带或者配置的存储设备中,飞行结束后再进行数据处理。
而在某些应急航摄中,如大型活动应急保障和城市应急测绘,要求实现影像、视频数据的实时处理,对于地面控制站有了更高的要求。
控制站要进行影像、视频数据的快速编码压缩,达到实时/近实时通信,不仅要提高硬件的处理速度,也要在软件的算法上进行改进。
2.4 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是实现影像、视频数据向决策信息转化的关键。
无人机航摄传感器一般采用CCD和CMOS感光元件,且航高低,获取的数据具有覆盖范围小,畸变大,成像关系不稳定等特点。
常规的无人机航摄系统获取的数据以光学影像数据为主,现有的PCI、INPHO、PIXELGRID等软件已经完全能满足处理需要。
针对DEM、DOM、DLG、DRG等4D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产品以及其他大比例尺地图产品生产,以精度为主要衡量标准,对于数据处理的时效性要求不高。
应急无人机航摄产品是面向应急救灾应用,对于数据处理的时效性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针对森林火灾救援预警、群体活动应急保障、城市应急测绘保障等应急需求,数据处理要满足近实时,甚至实时处理的要求。
和常规无人机航摄的数据处理部分相比,应急无人机航摄系统的数据处理部分在硬件和软件上都要有改进。
软件上,数据处理的算法要有高效性和易于硬件实现的特点;硬件上宜采用以多GPU为核心,GPU-CPU处理相结合的并处理架构,提升对图形影像数据的处理能力,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常规无人机航摄系统和应急无人机航摄系统对比,见表1常规无人机航摄系统与应急无人机航摄系统。
表1 常规无人机航摄系统与应急无人机航摄系统项目常规无人机航摄系统应急无人机航摄系统POS系统采用GPS/INS组合导航系统POS系统总体精度不高POS精度要求较高,通常要为差分多导航系统,集成GNSS、GPS、北斗系统、INS(惯性导航系统)等传感器以光学相机为主除了光学相机外,更多地使用红外传感器、视频摄像机、雷达等作业条件作业时间为白天,光照条件良好除了在天气晴好的白天外,还可以在夜间,以及阴天、多云甚至有降水的条件下作业原始数据以光学影像数据为主光学/红外/雷达影像数据、视频数据等数据处理时间数小时时间短,达到实时、近实时数据处理处理精度主要用于生产DEM/DOM/DLG/DRG等4D产品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图产品,处理精度要求较高数据产品面向应急服务,主要用于现势性灾情信息显示及提供应急救灾决策支持,时效性要求高,精度要求相对较低3 关键技术分析应急无人机航摄系统要实现应急现势性数据获取,提供应急测绘信息服务,需要高精度的POS数据、高性能的数据压缩编码、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高效的数据处理,实时的信息发布为支撑,涉及到导航定位、数据压缩编码、地理位置注册、空间信息直播等关键技术。
3.1 导航定位技术导航定位技术是获取无人机精确坐标和姿态信息的关键,而无人机精确的外方位元素,是后续航摄数据处理的基础。
导航定位系统与航摄传感器无缝连接,实时获取航摄传感器摄影瞬间的开启脉冲,在航摄传感器对地观测的同时,导航定位系统连续接收卫星信号,并精确记录曝光时刻。
经过载波相位差分动态处理,获取航摄传感器在摄影时刻摄站的地心坐标,并通过成像模型转化为摄区坐标,引入航摄区域区域网平差中,采用数学模型精确确定地面目标点位和航摄数据的方位元素。
现有的常规无人机航摄系统,受成本限制,一般采用低精度的导航定位系统,多为GPS/INS组合导航定位系统,如果是仅仅获取灾后的应急影像信息,是能满足航摄需要的。
但单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导航定位精度与卫星信号强度密切相关,卫星信号受卫星过境时间限制,在不同的时段,信号强度差别较大,如果要进行应急目标的精确定位和执行随时的应急航摄任务,显然是不能满足需求的。
应急无人机航摄系统的导航定位部分,要结合多种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充分融合各导航系统优势,全天时提供高定位导航定位信息。
受飞行器载荷、体积、功耗等多方面的条件限制,导航定位系统要具备集成化、紧耦合、轻小化的特点。
3.2 数据压缩编码高性能的数据压缩编码技术是确保航摄数据实时下传的前提,除了压缩算法的高效性和易实现外,还要求硬件处理实时性好、稳定性高。
无人机利用各种成像传感器获取数据,并通过数据链将数据实时传输给地面系统,随着无人机数量的增多以及任务数据量的增大,给通信带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利用压缩算法压缩数据信息的容量。
无人机一般在高空、高速飞行的情况下对地面景物进行摄像,所得到的影像和一般的影像有很大的区别:影像内目标像素小且目标数量大,帧内相关性差;加上影像是满屏运动,帧间相关性差。
因此,影像的压缩编码必须采用高分辨率且具有运动补偿的算法,以满足较低比特率下高质量的影像压缩和传输[7]。
压缩工作可以选用软件或专用硬件来完成。
专用编码压缩软件代码规模较大,设备要求高,且机载微处理器功能有限,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为保证系统最优功能状态,选用专用编码芯片对采集后得到的数字影像进行硬件编码压缩,生成压缩后的数据通过机载传感器平台控制板数据通道,经无人机上高速通信接口下传数据。
3.3 地理位置注册地理位置注册的目的是确定目标的精确位置,实现无人机在悬停和绕飞状态下的空间位置标注。
它是以同步测量的动态POS定位/定姿参数为基础,运用高效率的参数内插与瞬时赋值算法,将获取的序列影像与原有地理数据进行匹配,依照规则的元数据体系实现序列影像的地理空间实时注册,可实现特定区域目标的定点观测和动目标的精确测绘。
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使用主动轮廓模型及其改进模型提取影像序列特征[8],与原有地理数据库中的特征要素进行匹配,涉及形状的描述、相似性度量以及定向的估计等关键步骤。
常用的特征有点(如建筑物角点)特征和线特征(如道路),点特征具有旋转不变性,但是数目多,匹配的计算量大;线特征计算量相对较小,但匹配过程中存在偏移。
如何对影像形状特征形成有效的描述,如何实现多尺度下形状特征与已有地理数据库特征的匹配与优化,是值得研究的方向。
3.4 空间信息直播空间信息直播是把应急无人机航摄系统获取的各种灾情数据转化为空间信息进行发布,提供应急实时服务,高效的数据传输是空间信息直播的基础。
无人机搭载的任务载荷设备对地观测,将获取的地表信息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机载测量平台控制主板通过I/O设备读取数据,利用DSP模块进行数据压缩处理,通过数据接口将压缩后的数据传至机载无线数据传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