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与日本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2
东亚和日本教案教案一:了解东亚的地理和人文特色目标:通过学习东亚地理、历史和文化,使学生了解东亚地区的人文特色。
关键词:东亚、地理、人文特色、学习、历史、文化学习内容:1. 东亚地理概述: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边界、地形、气候等特点。
2. 著名景点和自然资源:介绍东亚的著名景点、自然资源和风景名胜。
3. 东亚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东亚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理解东亚地理环境对人的生活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2. 熟悉东亚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其特色和重要事件。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东亚地图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介绍东亚的地理特点、著名景点和自然资源。
3. 分组讨论:就东亚的历史和文化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东亚的看法和认识。
4. 汇报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代表,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
5. 练习:为学生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带领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回答问题并给出评价。
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利用地图、图片等多媒体工具,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东亚的地理和人文特色。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问互动: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教学资源:1. 东亚地图、图片、影片等多媒体资源。
2. 东亚地理、历史和文化相关的书籍、资料。
评估方式:1. 练习题成绩评估:根据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小组讨论和汇报评估: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汇报的积极程度和内容质量。
教案二:日本文化的介绍和体验目标:通过学习日本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使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特色,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
关键词:日本、文化、艺术、历史、跨文化交流学习内容:1. 日本的地理和历史概述: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历史发展等。
2. 日本传统艺术:介绍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如茶道、花道、武道等。
3. 日本文化和习俗:了解日本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如日本的服饰、饮食、礼仪等。
第二章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一节东亚和日本东亚基础知识整理一.东亚的位置和范围80°E— 140°E, 20°N—50°N,绝大部分在带海陆位置:亚洲部,西岸临海国:(首都,主要民族汉族)内陆国:(首都,主要民族蒙古族)——第二大内陆国范围半岛国:(首都,主要民族朝鲜族),(首都,主要民族朝鲜族)岛国:(首都,主要民族大和民族)二.东亚自然地理特征1. 地形、河流海岸线,多(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日本四岛、台湾岛等);地势高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东部多;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河流短促。
2. 气候⑴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显著①东亚季风气候典型的原因②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③东亚季风气候特点⑵西北内陆地区为气候,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境内的此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形成原因(3)读地图册《东亚气候类型》图,东亚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A、气候:分布: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日本和朝鲜半岛南部;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一月均温在00C以上;B、气候:分布: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日本和朝鲜半岛北部。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一月均温在00C以下;C、气候:分布:中国西北部、蒙古;特点:冬冷夏热,全年干旱少雨。
东西部气候差异:西部气候大陆性明显,向东大陆性减弱,性增强。
三.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种: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2.经济朝鲜半岛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朝鲜森林、矿产丰富,经济不发达。
韩国以汽车、电子、服装为主,经济发达,是亚洲四小龙之一。
蒙古畜牧业为主。
日本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是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东亚地区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日本一.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1.概况:东亚岛国,由、、、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面积,人口,人口超亿的国家(1.27亿)。
东亚和日本【学习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东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地形区、河流、岛屿、海域等。
2、结合气候因素,分析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区域差异。
3、结合区域图分析日本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4、结合相关图示,能够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以及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基础夯实】东亚一、东亚1、地形: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2、气候:季风气候显著(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1)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国秦岭一淮河以南,韩国、日本南部。
(2)温带季风气候:中国秦岭一淮河以北,朝鲜,韩国、日本北部。
(3)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国西北地区,蒙古3、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从地形、气候、交通、科技等方面分析。
二、朝鲜半岛1、位置:东濒日本海,西临黄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
陆上与我国辽宁、吉林两省接壤,鸭绿江和图们江为中朝两国界河。
2、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多低山丘陵。
3、气候:由南向北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4、河流:多自东向西注入黄海和朝鲜海峡。
5、资源:森林、水力较丰富。
6、经济:韩国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
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外向型经济7、人口:主要分布在西海岸和南海岸平原地区。
日本1、位置⑴经纬度位置:(在右图中画出40° N、140° E, 35° N、135° E)⑵海陆位置:亚洲东部、西临日本海、东临太平洋。
2、范围: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诸多小岛组成的群岛国家3、自然地理特征⑴地形:山地丘陵为主,沿海地带分布着狭小平原(关东平原);多火山地震(富士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⑵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特点: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年降水量偏多且较均匀,气温的年较差较小)。
本州岛中部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⑶河流:短小且水流湍急(原因:降水多,山地多;国土狭小)⑷资源:森林、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
东亚与日本一,东亚的范围:海陆位置:在亚洲大陆的东部,东临大平洋范围:蒙古、中国、日本、朝鲜、韩国二,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五大地形)2、各地形的分布3、地势4、起伏大小)(1)多半和岛屿,海岸曲折(多港湾)东亚海岸线比较曲折,沿海有许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岛屿(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南海诸岛、台湾岛、海南岛)和边缘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
(2)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分布东亚的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
地势起伏大。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
(3)多高原与山地丘陵,平原少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
三,河流:水文特征:流量(大小)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汛期(出现的季节、长短)结冰期(有无、长短)落差(大小、水能大小)河流的水系特征1、干、支流形态。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南北对称状水系:正常年份:错开洪峰、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东西对称水系:易成洪涝不对称水系(淮河):北部支流众多,南部支流较少,易成洪涝。
2、流向3、流域面积,积水区域。
4、河道(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系数)上游河道狭窄;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宽广。
5、河网密度6、流程长短大多是由东流向西长江水文特征:河流夏季水位高、水量大,冬季形成枯水期;河流含沙量较小;冬季无结冰期;中上游流速较快,下游流速较慢。
长江水系特征:河流长度大,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大致在干流两岸呈对称分布,河网密度大;水能丰富。
黄河水文特征:河流夏季水位高、水量大,冬季形成枯水期;河流含沙量大;冬季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中上游流速较快,下游流速较慢。
黄河水系特征:河流长度较大,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流域面积较小;支流较少,下游几乎无支流,河网密度小;水能丰富。
四,气候:气候主要分布有(1)热带季风气候(海南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交替控制。
东亚和日本教案东亚和日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人文特点和历史发展;2. 了解日本的地理环境、人文地理和经济文化特点;3. 培养学生对东亚和日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东亚的地理位置、人文特点和历史发展;2. 日本的地理环境、人文地理和经济文化特点。
三、教学重点1.掌握东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特点;2.了解日本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
四、教学方式1. 教师讲授;2. 多媒体辅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知识,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的方式复习东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特点。
2. 学习东亚的历史发展(10分钟)展示东亚历史发展的时间轴,讲解东亚的历史演变和重要事件,如古代东亚文明的形成、明清朝的兴衰等。
3. 学习日本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20分钟)(1)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如位于东亚的西南部,由四个主要岛屿组成,环境多样性等。
(2)介绍日本的人文地理,如日本的人口分布、都市发展、农业文化等。
4. 讲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特点(15分钟)(1)介绍日本的经济特点,如工业化发展、技术创新、国际贸易等。
(2)介绍日本的文化特点,如和风、武士道精神、传统艺术等。
5. 小结(5分钟)总结刚才学到的知识点,并与学生讨论东亚和日本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六、教学反馈1. 课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2. 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或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东亚和日本的相关内容。
七、教学资源1. PowerPoint课件;2. 多媒体设备;3. 相关图书和资料。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话、课堂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判断学生对东亚和日本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其意义和影响的理解程度。
同时,通过学生的表现和课堂互动,评估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情况。
东亚与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掌握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东亚和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五、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观看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五国的图片,引出东亚的学习。
2.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1)东亚的位置和范围:经纬度位置:75ºE~145ºE,20ºN~50ºN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临海国:中国——北京;内陆国:蒙古——乌拉巴托;半岛国:朝鲜——平壤;韩国——首尔;岛国:日本——东京。
(2)地形:①地势西高东低,起伏大;②地形多样,多高原山地丘陵,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半岛,岛屿:多山地、丘陵;③海岸曲折,沿海有许多半岛和岛屿。
(3)气候:受海陆位置影响: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我国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朝鲜季风气候具有过渡性。
思考:为什么日本、韩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位置较中国偏北?日本、韩国临海,受日本暖流影响明显,气温和降水高于中国东部,所以其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较中国偏北。
3.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总人口较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2)人种:黄种人为主。
(3)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4)经济:东部沿海气候温暖湿润,平原较广,耕地也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工业发达。
西部内陆高原、山地较多,气候干燥,人口稀少;草原广阔,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经济水平低。
(5)各国特点:中国: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本区现代工业最发达的国家;朝鲜半岛: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朝鲜森林资源丰富;韩国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蒙古:(游牧)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精选教案大全第一章:东亚概述1.1 课程目标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掌握东亚主要国家的分布和人口情况理解东亚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特点1.2 教学内容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东亚主要国家: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东亚人口和经济情况东亚文化特点和交流1.3 教学活动地图识别:引导学生识别东亚地区的位置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东亚国家的人口和经济情况文化展示:让学生展示东亚国家的文化特点,如美食、传统服饰等第二章:日本地理概览2.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掌握日本的主要岛屿和半岛理解日本气候和经济情况2.2 教学内容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日本的主要岛屿和半岛: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等日本气候和经济情况2.3 教学活动地图识别:引导学生识别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岛屿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气候和经济情况视频观看:播放日本地理特点的视频资料,增加学生对日本的了解第三章:日本自然灾害3.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常见的自然灾害掌握日本地震、台风和海啸的特点和影响理解日本人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3.2 教学内容日本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海啸等日本地震的特点和影响:地震预警、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法等日本台风和海啸的特点和影响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角色扮演:模拟日本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资料搜集:让学生搜集日本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第四章:日本经济与社会4.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历程掌握日本的主要产业和经济结构理解日本社会和文化特点4.2 教学内容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历程:经济增长、泡沫经济、恢复和发展等日本的主要产业和经济结构:汽车、电子产品、服务业等日本社会和文化特点:教育、工作文化、家庭结构等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历程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经济和社会特点的视频资料资料搜集:让学生搜集有关日本主要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资料第五章:日本政治与外交5.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政体和政治体制掌握日本的国家机关和政治决策过程理解日本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5.2 教学内容日本的政体和政治体制:天皇、Diet (国会)、内阁等日本的国家机关和政治决策过程:选举制度、政党政治、政策制定等日本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日本与邻国的关系、美国的关系、国际贡献等5.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政体和政治体制模拟选举:模拟日本国会选举过程,让学生了解选举制度角色扮演:模拟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外交谈判,让学生参与其中第六章:日本文化与社会生活6.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掌握日本的传统艺术和节日理解日本的社会生活和生活方式6.2 教学内容日本的文化传统:宗教、书法、茶道、武士道等日本的现代文化:动漫、流行音乐、时尚等日本的节日:樱花节、盂兰盆节、新年等6.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艺术欣赏:欣赏日本的书法、茶道等传统艺术表演节日庆祝:模拟日本的节日庆祝活动,让学生体验日本文化第七章:日本教育与科技发展7.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特点掌握日本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成就理解日本科技教育与产业的关系7.2 教学内容日本的教育制度:学制、学校种类、教育政策等日本的科技发展:汽车、电子产品、技术等日本科技教育与产业的关系:科技人才培养、创新生态系统等7.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教育制度和科技发展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科技发展和创新成就的视频资料案例研究:研究日本的科技企业和创新案例第八章:日本旅游资源与特色8.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景点掌握日本的旅游活动和旅游政策理解日本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影响8.2 教学内容-日本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主题公园等日本的旅游活动和政策:温泉、滑雪、节庆活动等日本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影响:旅游业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旅游市场的变化等8.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景点旅游规划:让学生设计一次日本旅游计划图片展览:展示日本的旅游景点和风光照片第九章:日本的国际地位与作用9.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日本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项目理解日本对国际事务的贡献和影响9.2 教学内容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文化影响力等日本参与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日本的合作项目和国际贡献:援助、投资、技术交流等9.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项目的视频资料案例分析:研究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具体贡献和影响第十章:日本的未来挑战与机遇10.1 课程目标了解日本面临的未来挑战掌握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环境问题等策略理解日本在亚太地区和世界舞台上的机遇10.2 教学内容日本面临的未来挑战: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环境问题等日本应对策略:政策调整、创新科技、国际合作等日本在亚太地区和世界舞台上的机遇:经济发展、安全保障、文化交流等10.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日本面临的未来挑战和应对策略预测未来:让学生设想日本在亚太地区和世界舞台上的发展前景视频观看:播放关于日本未来机遇和挑战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解析:东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是理解整个区域的基础。
东亚和日本学案(第十周备课初稿)主备人:翁成福【考点解读】1、东亚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地形、河流、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特点;资源、自然灾害)2、东亚人文地理特征(居民、民族、各国经济特点,东亚沿海和内陆差异比较)3、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位置范围、地形、气候、自然资源、自然灾害)4、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5、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工业、农业、贸易)6、日本主要的工业地带、工业区一、东亚基础知识(课前预习)(1)位置范围海陆位置: 位于亚洲_____部,东临_____,西临_____经纬度位置:_____带和_____带重要经纬线:在图中标注出东亚(90°E、120°E、23°26'N、40°N)(2) 范围临海国:_____(首都_____)内陆国:_____(首都_____)——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半岛国:_____(首都_____),_____(首都_____)岛国:_____(首都_____)(3)地形、河流①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_____、_____,东部多_____、_____;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_____,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
②海岸线曲折,多_____(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_____(日本四岛、台湾岛等)(4)气候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季风气候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东亚的气候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内部(中国西北部、蒙古国)(5)人口和经济人口:主要集中在,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农业:东部平原以业为主,粮食作物为和水稻。
著名物产还有和蚕丝;西部高原以业为主工业:东部交通,且多优良,科技先进,对外贸易条件优越,工业以型为主西部内陆地区,资源丰富,以型工业为主难点突破东亚自然环境与经济特征东西部差异表东部 西部 主要特征 范围中国东部沿海、朝鲜、韩国、日本 中国西部内陆、蒙古 海陆位置、交通 临海,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 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地形和资源 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以山地、高原为主,草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 气候湿润,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干燥,大陆性气候为主 经济与人口 经济较发达,发展工农业、交通、科学技术和对外贸易条件优越、人口稠密 经济较落后,以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为主、人口稀疏合作探究性学习(1)分析东亚季风最为典型的原因。
第四讲东亚与日本学案.东亚自然地理特征某地地理特征的表述:①自然特征: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自然资源(最好具体到气象灾害、地址灾害、海洋灾害的名称);②社会经济特征:交通、工农业、人口与土地的关系、科技、国界线(省界限及海岸线)1.位置和范围经纬度位置73°E— 150° E, 20° N 53° N,地跨热带亚热带—温__________ 带,绝大部分在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的部,东临太平洋 .解释说明:某地地理位置的表述:包括三个方面:①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临海、岛国及内陆国);③相对位置(邻国及邻省)。
范围:东亚5国为中国 ,日本,韩国,朝鲜,蒙古 .2.地形特征解释说明:一个地区地形特征的表述:一般从海拔、地面起伏、地势及地形种类及分布等方面来说明。
例如:某地区地面起伏大,西高东低,东为平原,西为高原,平原、高原面积广大。
海拔高,地面起伏大,地势一_________ 高一来__ 低,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一,如:蒙古高原_______________ ;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 .如: 东北平原海岸线曲折,东部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多发。
多半岛和岛屿,如最大的半岛朝鲜半岛,最大的群岛.半岛和岛屿地形特征都可概述为: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仅分布在沿海地带。
3.河流特点:大多发源与西部山地,由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太平洋水系的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解释说明:水文特征一般可以从这几方面描述:流量(流量大或小)、水位(水位变化大或小,何季节为汛期)、流速(快或慢)、含沙量(含沙量大或小)、结冰期(有或无、长或短)、凌汛(有或无)。
如长江水文特征:一流量大、水位变化小、夏季为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下游流速慢上游流速快。
一般岛屿上的河流水文特征都可概述为:流量较小,流程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含沙量小;流量季节变化(明显或小,取决于该岛屿的气候类型)4.气候特点:东亚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以季风气候为主。
第二课东亚与日本【考点解读】1东亚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地形、河流、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特点;资源、自然灾害)2、东亚人文地理特征(居民、民族、各国经济特点,东亚沿海和内陆差异比较)3、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位置范围、地形、气候、自然资源、自然灾害)4、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5、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工业、农业、贸易)6、日本主要的工业地带、工业区7、了解日本进出口的产品构成【重点与难点】1、东亚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2、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3、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4、日本的工业分布及特点【学法指导】1区域地理的学习,首先必须抓住区域突出特征,一般从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三方面分析。
2、读图识记东亚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及日本重要海港及城市图,进而分析区域特征。
3、运用区域地理的比较法、综合法分析东亚、日本的地理特征。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知识梳理】第一课时东亚[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2 •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一、位置和范围1、位置:80o E~140o E, 20o N~50o N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找出东亚五国的名称及各国首都:中国(北京)、蒙古(乌兰巴托)、朝鲜(平壤)、韩国(首尔)、日本(东京)哪些国家与我国陆地相连?哪些隔海相望?2、范围:包括中、日、蒙、朝、韩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一一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岛国:日本(首都东京)本区重要的经纬线23° 26' 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玉山)。
40° N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黄河几字形大拐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东亚和日本【教与学目标】1.东亚的位置、东西部地理特征.2、东亚的工农业开展、人口、居民等特 征.3.日本的领土组成和自然地理特点.4.日本的资源和经济开展.5.学会 分析日本工业开展的条件、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6.学会比较本区东西部自然 特征和经济特征的差异.【1课时】 【教学过程】、东亚概况1、位置和范围东亚位置和国家东亚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等 国家〔见上图〕.其中朝鲜、蒙古同我国接壤,日本、韩国与我国隔海相望.2、地形特征〔1〕多半和岛屿,海岸曲折〔多港湾〕东亚海岸线比较曲折〔图7. 2〕,沿海有许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北阿富f东♦盛七界上的QW海南aifi 加井黄河渤海人日本海岛屿(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南海诸岛、台湾岛、海南岛)和边缘海(日本海、 黄海、东海、南海).(2)地势西高东低东亚的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许 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3)多高原与山地丘陵,平原少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以下列图)东亚地形太平洋沿40oN 纬线剖面7000 石闱 5 5nno, n 3 DOO. 5 0003、季风气候显著(1)东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东亚东部从南到北依次分布有热带、 亚热带、温带三种季风气候类型,中国 西北部和蒙古境内受夏季偏南风的影响较小, 降水很少,属于干旱、半干旱的温 带大陆性气候.」1 000米以上米-11用米[]200米以F〔2〕东亚的气候显著成因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 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严寒的西 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图〕,受其影响,大局部地区气候寒 冷枯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水汽〔图〕.降水由 沿海向内陆减少.〔3〕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区别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东亚季风又分为温带季风〔甲图〕和亚热带季风 〔乙图〕.温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在0c 以下,雨季较短;亚热带季风气候1 月平均气温在0 c 以上,雨季较长.温带季风气候狂热带季风气候温和降水量的分配和降水量的分配4、东亚地形对环境的影响〔1〕影响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夏季风〕来自海洋上 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富降水;〔2〕影响河流〔水系〕: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 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3〕影响河流〔水文〕:地形呈阶梯状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之间的河段,由于具 有较大的地形落差,蕴藏极为丰富的的水能资源.〔4〕影响河流〔水系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使河流短促,落差大, 水能丰富.亚洲东部一月和七月的气压和风向(5)影响植被与含沙量(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加上气候湿润, 有利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山区优点:山区资源丰富,在开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①山区是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地区:最大林区是东北原始林区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第二大林区是西南原始林区包括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雅鲁藏布江大拐变处以及横断山区, 第三是东南丘陵人工次生林区包括台闽赣等;②丘陵多己开辟为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③少数挺拔峻峭的山峰成为名山和重要旅游资源:如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四大佛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或旅游名胜(黄山、庐山、武夷山、巫山三峡、台湾阿里山日月潭、桂林山水、长白山白头山天池、天山天池、承德避暑山庄、湖南张家界、北京八达岭、四川九寨沟、敦煌石窟或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江西井冈山等;④草山草坡都是重要草场资源(如阿尔泰山、天山北坡、南方草山草坡都是我国开展牧业的重要草场资源).⑤山区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提供多样化的作物生长条件, 世界任何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种的地方,也为我国因地制宜,开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建立生态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5、稠密的人口分布及成因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居民绝大局部是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1)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及成因:气候温暖湿润,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农业兴旺,所以人口稠密.(2)西部内陆人口密度小及成因:高原、山地较多,气候枯燥,人口较少, 畜牧业占重要地位.6、经济活泼-各国经济特点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开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这里一向是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1)朝鲜: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朝鲜的森林、矿产资源丰富.(2)韩国:较兴旺的国家,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为主,进出口贸易兴旺.(3)日本:是本区现代工业最兴旺的国家.(4)蒙古: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5)中国:香港、台湾和东部沿海的一些地区是经济兴旺和新兴的工业区.7、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东亚是世界文化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开展过程中,东亚各国都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远在中国唐朝,日本曾屡次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科学、文化、艺术, 中国也曾派遣使者东渡日本,传播建筑和绘画艺术,以及医学和宗教.唐朝高僧鉴真渡海到日本,就是其中的一例.朝鲜、日本最早都曾使用汉字,至今日本文字中仍保存不少汉字.朝鲜的音乐、舞蹈在隋唐时已传人中国附表东亚国家概况【2课时】、日本1、自然地理特征-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山地岛国〔1〕人多地狭的岛国国土组成: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国四、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3900 多个岛屿〕组成,其中北方四岛: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诸岛仍被俄罗斯所占.面积狭小〔37.78万km2〕,人口超亿的国家,2006年达1.27亿人,〔2006 年3月31日,日本国内人口数量为1亿2705万5025人〕.人口稠密,平均密度达336人/km 2.〔我国人口平均密度约为140多人/km 2〕.〔2〕地形“四多〞:多山地、港湾、火山、地震关东甲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择捉岛微占if 国后岛值占七20a400 T•米什色丹岛俄占j吉舞诸岛多山地丘陵:占国土四分之三以上,平原狭小,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横滨最大海港,神户第二大港、东京是第三大港多火山、地震:被称为“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因处于大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带上,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峰.有感地震平均每达1500屡次〔即大约4次〕.〔3〕季风显著,海洋性强:日本位于温带,气候主要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两种类型.由于深受海洋的影响,沿岸又有强大的日本暖流流经,年降水偏多且分配均匀,气温的年较差也较小,海洋性特征非常显著.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4〕河流:多为山间河流,特点:地势落差大,流程短,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5〕自然资源:森林和水能丰富,但矿产资源缺乏.2、兴旺的“加工一贸易型〞经济〔1〕开展条件不利:①矿产资源缺乏,日本本国缺少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石油99.7%,天然气96.4%,煤炭95.2%,铁矿100%,铜矿99.8%, 棉花100%,木材55.1%〕.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②国内市场狭小有利:①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②较高的科技水平,③以及岛国多深水良港等有利条件,〔2〕开展策略〔举措〕大力开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走出了一条“加工一贸易型〞经济开展之路.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目前中国在进口、出口和贸易总额上均为日本第二大贸易对象国.神户和横滨是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日本的工业地带〔3〕主要工业带日本拥有深水良港和便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颁户内海利的海上运输业, 沿岸的狭长地带〔图〕(4)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5)主要工业城市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皈、神户、北九州,并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城市带.除了传统工业以外,日本还开展了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兴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境较好的九州岛,故九州岛有“硅岛〞之称.(6)著名城市与人口迁移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人口有120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国内和国际交通的枢纽.那里有高速铁路(时速200千米)通往名古屋、大阪等城市.筑波一一科学城种子岛一一宇航中央硅岛一一九州岛,电子工业中央人口迁移:向领土南北两端3、渔业兴旺,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有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 饵料丰富,鱼群密集,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除此之外还拥有远洋捕捞船队,沿海和陆上的水产养殖业也较兴旺.鱼是日本人的重要食品.日本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4、农业单产高(侧重生物技术与水利)日本的耕地很少,人均耕地不到0. l公顷,同时由于耕地的地块小,农业生产方式大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开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开展生物技术,精耕细作,以提升单位面积的产量.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平原地区的水稻种植提供水热保证,稻米产量到达自给.丘陵地区多栽培蔬菜和果树,但仍需大量进口.5、填海造陆和地下街道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填海造陆的传统, 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京、大饭、名古屋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人口密集,土地极为紧张.为了解决建设工厂、车站、码头等用地缺乏问题,日本采取填海方法,人工造陆1600多平方千米,成为世界上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地区还向地下开展,兴建了地下街道、商店和铁路.日本是地下街最多的国家.三、典型例题1、日本中国与日本是亚洲的邻国,但是近现代的两国关系却充满着荆棘、曲折,甚至血泪.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日本一月份的等温线分布图:(1)描述日本一月份的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7分)答案:分布特征:太平洋沿岸与海岸线平行;日本海沿岸向高纬度凸出;中部地区向低纬度凸出;南北等温线的数值相差很大,达16度.(3分)影响因素:东部:海路热力性质差异和日本暖流 西部:洋流的影响中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地形南北相差较大:纬度因素〔4分〕〔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日本经济开展的条件.〔4分〕答案: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科技兴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2分〕不利条件:国内矿产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2分〕2、中、日俄三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以下 问题: 材料一:东亚局部图〔1〕图中A 地冬季酸性气体排放量 远高于B 地,而B 地的酸雨危害却比A 地严重,试用所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原因. 〔10 分〕降水少,〔2分〕酸雨危害较轻;B 地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海洋性强,〔2分〕冬季降水较答案:A 地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 陆性强,〔2分〕冬季盛行枯燥的西北风,多,〔2分〕且西北风把A地大量酸性气体输往B地;〔2分〕酸雨危害较重.〔2〕C国在经济开展中积极东进,A国却大力开发西部,试从人口、经济、资源分布角度分析原因.〔10分〕答案:俄罗斯人口相对集中在经济较兴旺的西部〔欧洲〕地区,而资源主要分布在人口较少经济落后的东部地区;〔4分〕中国人口主要集中在经济兴旺的东部沿海,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4分〕俄罗斯的东进和我国的西部大开发都是为了把落后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缩小东西部的经济水平差距,促进全国的开展.〔2分〕。
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精选教案大全下面是Wie大家准备以下东亚与日本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教学过程】东亚概况1、位置和范围东亚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等国家(见上图)。
其中朝鲜、蒙古同我国接壤,日本、韩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2、地形特征(1)多半和岛屿,海岸曲折(多港湾)东亚海岸线比较曲折(图7.2),沿海有许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岛屿(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南海诸岛、台湾岛、海南岛)和边缘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
(2)地势西高东低东亚的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
(3)多高原与山地丘陵,平原少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
(下图)。
地形如何影响其他地理环境要素(1)影响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夏季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富降水;(2)影响河流(水系):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3)影响河流(水文):地形呈阶梯状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之间的河段,由于具有较大的地形落差,蕴藏极为丰富的的水能资源。
(4)影响河流(水系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使河流短促,落差大,水能丰富。
(5)影响植被与含沙量(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加上气候湿润,有利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东亚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比较项目西部内陆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海陆位置和交通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交通不便临海,有优良的港口,交通条件优越地形和土地资源多高原、山地,平原广阔多平原、丘陵,耕地数量多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科技力量比较薄弱强经济上的差异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较大,人口稀少出现了不少经济发达的新兴工业区;人口稠密日本一、自然地理环境(一)位置范围:位于30°N~45°N,东亚岛国,领土由 ___、本州、四国、九洲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1000多个小岛组成。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地理)授课年级高二课题东亚与日本课程类型一轮复习课时上课日期年月日授课老师教学目标1.识记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及其主要城市、主要的工业中心及其工业分布,运用资料说明日本经济的主要特点,理解日本具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2.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导学建议重点难点1.日本的自然和经济发展特点。
2.日本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特征的形成。
教学建议在讲授本课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示法、比较法和综合法,运用图示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增强印象、加深理解;运用比较法比较不同区域的区域差异,如日本、朝鲜半岛和我我国季风气候的差异,不同地区表现出的艺术风格、风俗民情等的不同;运用综合法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这两方面掌握亚洲的区域特征及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搜集准备日本图、日本工业分布图、有关日本地震的资料、日本的文化艺术有关图片、日本的风土人情有关资料。
结合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2.3.阅读书籍或网上查阅有关日本的相关地理、人文资料,搜集日本地震或最近发生影响较大的地震的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
4.预习教材内容,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预设)媒体运用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旁白】我们国家的周围建立有许多的过,他们都是我们的友邦国家,而日本,他和中国的关系更甚密切。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课本内容,走进日本。
结合课前在网上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知识梳理及基础学习交流。
多媒体展示日本在地图上的位置图,日本的文化艺术有关图片、日本的风土人情有关资料。
第一层级预习情况检查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
3.2 东亚与日本学习目标要国家、首都、地形区、河流、湖泊。
2.大致掌握东亚与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熟悉东亚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等),会分析其成因。
4.能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
5、能分析掌握东亚(日本)典型的地理问题(如:多火山地震、季风气候、水稻种植业、渔业)。
日 本一、地理位置和范围在右下“日本图”中填注:(1)经纬度、四个隔海相望国和四个大岛;(2)用字母在图上标出地理事物位置:日本海、濑户内海、太平洋、朝鲜海峡、关东平原、富士山(3)用序号在图上标出主要城市位置:东京、筑波、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 1、经纬度位置:北温带(30°N —45°N ) 130°E —145°E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3、相对位置:四个邻国、海洋4、范 围:四个岛屿、主要城市二、自然地理特征1、地质地形:特征:山地丘陵为主(3/4),沿海分布着狭小平原(临近东京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最著名活火山)Q1:日本岛屿形成及多火山地震的原因?(1)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陆地板块抬升形成岛弧,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2)岛屿的地势一般是中间高四周低,中间为丘陵山地,经济活动多在沿海平原地区。
2、气候:海洋性显著的季风气候受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影响,东亚季风在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上均存在明显差异。
(典型例题见《导与练》P28 T9-10)(1)受纬度位置影响,日本北部、朝鲜、韩国北部及我国的秦岭一淮河以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日本南部、韩国南部及我国的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界线的纬度位置向东越来越高,这是由于冬季风影响越来越弱的原因。
(2)受海陆位置影响,从海洋经半岛到大陆,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过渡性→大陆性变化的特点。
日本为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量较大,季节分配较均匀;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具有过渡性的特点;我国除沿海外,为大陆性季风气候,与沿海地区相比,气温年较差偏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
第一节东亚与日本【考纲要求】1.解东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主要区域特征2.识记日本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考点解析】I.|东亚:90° E-160° E 20° N-40° &概况:5国,蒙、朝与中国陆邻,日、韩与中国隔海相望。
⑴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半岛国-朝鲜(平壤),韩国(汉城),岛国-日本(东京)。
⑵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半岛、岛屿上多山地丘陵,河流短促,水能富。
⑶气候:季风气候显著。
成因:东亚处在世界最大大陆-一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大洋一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区显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东亚最明显。
⑷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黄色人种,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II.匣]:30° -45° N, 130° -145° E,东九区。
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国⑴自然地理:①东亚岛国:太平洋西侧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些小岛组成;海岸曲折,港湾优良一横滨、神户最大海港。
②多山地形: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③温湿气候: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报,夏秋遭台风。
④矿产贫乏,森林水力丰富。
⑤地狭人稠,人口超亿,东西融合的文化。
⑵发达的经济:与美国、欧盟并列成为工业最发达的三极。
①发展条件: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发展海上航运。
矿产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利用其便利海运、发达科技、高素质劳动力和高效率管理,加工原料,出口高品质工业产品,开拓国际市场一贸易对象有美、中、欧, 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国。
②主要工业部门:钢铁(钢铁出口国,铁矿石来自澳.巴.印,福山是临海型钢铁基地)、汽车(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造船(长崎造船厂)、电子(“硅岛”)、化学、纺织。
(1)在图中画出重要经纬线。
国家① ② ③ ④ ⑤ 洋 ⑧ 渔场⑨ 海 ⑩ 海峡
2、概述: 位置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地形、河流
①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内陆多
位置
范围
位置: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东濒日本海,西临黄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
海岸线长而复杂,多半岛,多海湾,多良港,多岛屿。
陆上与我国辽宁、吉林两省接壤,鸭绿江和图们江为中朝两国界河。
海上邻国有日本、俄罗斯等。
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山地多集中在北部和东部。
多低山丘陵(70%是丘陵山地),东部太白山脉是主要山脉。
平原多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河流中下游和海岸地带,是人口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由南向北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
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部分地区的大图们江地区。
,判断
D 国是亚洲核能发电量最多的国家,试简述其优先发展核。
东亚与日本
一、东亚
[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
1、概述
(1)位置范围
130°E-150°E,30°N-50°N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范围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2)地形、河流
①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
②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3)气候
季风及其成因:夏季东南季风,冬季西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燥,雨热同期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界线、区别、特点、成因)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最显著?
——东亚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形成显著的季风。
②西部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深居内陆,距海远,加上高原山地阻挡,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4)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原因: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所以人口稠密。
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⑸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
日本是世界的工业大国、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此外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台湾省、香港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和新兴工业区不断形成。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高原、山地较多,气候干燥,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
二、日本:
[读图识记]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2.经纬度(300N—450N,130°E-150°E);3.关东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馆、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
⑴自然地理特征
①国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
②地形:多山地丘陵(占75%以上),平原狭小,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横滨第一大海港,神户第二大港
③季风气候显著:40°N以北的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以南的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深受海洋的影响,沿岸又有强大的日本暖流流经,年降水偏多且分配均匀,气温的年较差也较小,海洋性特征非常显著。
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④地质: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
地震——最高峰富士山,是活火山
⑤矿产资源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⑥森林资源、水力资源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⑦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⑵发达的经济
①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②经济发展的条件
不利条件: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右翼势力抬头、地震等自然灾害多等有利条件: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高、科技水平较高、岛国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
发展途径: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日本最大的对外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原料来源: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
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
③工业分布:主要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濑户内五大工业区。
原因:a.沿海地区地势平坦,人口众多,工业布局在此接近国内消费市场
b.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方便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
c.沿海地形平坦利于工厂、港口等设施的建设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④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
分散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老工业区趋向饱和,环境污染,供水、用地紧张,生产成本高,而工业化落后的地区由于劳动力丰富、地价便宜、自然环境好,对新工业建设反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如九州岛已成为日本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被称为“硅岛”
⑤产业向国外转移:
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调整产业结构,从劳动力、资源密集型逐步转为知识、技术密集型。
进入80年代,加快了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逐渐向东亚其他国家和东南亚国家转移。
⑥农业和渔业
措施: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发展生物技术,精耕细作,提高单产。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达到基本自给、自足,多种在平原地区,但每年要进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山丘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
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
苹果中红富士苹果是日本培育的优良品种。
日本是一个岛国,周围海域盛产各种海产。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
渔业发达原因:A。
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B。
发达的造船业使日本拥有强大的远洋船队到远洋捕捞C。
近海和陆上水产养殖业发达,水产品加工技术高。
C。
鱼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市场需求大。
⑶主要城市:首都东京,科学城——筑波,宇航中心——种子岛,硅岛——九州岛
*日本濑沪内海沿岸冬夏降水都的原因:濑户内海沿岸四周多山,冬、夏都处于季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
*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冬季风经过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遇到山地抬升就形成降水,又由于日本海沿岸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所以多降雪。
*马六甲海峡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日本需要从亚洲、非洲等地进口石油、铁矿石等,同时需要向亚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业产品,而马六甲海峡是它的必经之地,它直接关系到日本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