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明词》杨士聪词补遗及其文献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203.01 KB
- 文档页数:7
浅析杨慎词调研究对明清词学贡献作者:左云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03期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
正德六年辛未,年仅24岁的杨慎,进士及弟,授翰林修撰。
因“议大礼”,被永贬云南永昌,死于戍地。
杨慎以博学著称,正如王世贞所言:“明兴,称博学,饶著述者,盖无如用修。
”明代三百年,著书之最,唯推杨慎。
其中杨慎的词作备受历代学者推崇,(明)王廷表云:“表尝评杨子词,为本朝第一。
”(明)杨南金所述:“昔人云:吃井水处皆唱柳词;今也不吃井水处亦唱杨词矣。
”周逊:“翁为当代词宗,平日游艺之作,若《长短句》,若《填词选格》,若《词林万选》,若《百琲明珠》,与今《词品》,可谓妙绝古今矣。
”而后胡薇元云:“明人词,以杨用修升庵为第一。
”杨慎不仅在词创作上有成就,对词理论颇有研究,在其《词品》中可见,其中是对词调研究在明代应居首位。
(清)邹祗谟在《远志齐词衷》中“调名原起辨”条目所言:“调名原起之说,起于杨用修及都元敬,而沈天羽掩杨论为己说。
”认为杨慎是较早对词调来源进行考证的词人之一。
《词品》卷一“词名多取诗名”条目中,杨慎认为词调名源自诗,并考证了“蝶恋花”、“满庭芳”、“点绛唇”、“鹧鸪天”、“惜余春”、“浣溪沙”、“青玉案”等所出之诗。
杨慎考证词调的方法是可行的,正如(清)邹祗谟所言:“宋人词调不下千余,新度者即本词取句命名,余俱按谱填綴,若一一推凿,何能尽符原指。
安知昔人最始命名者,其原词不已失传乎。
且僻调甚多,安能意义传会载籍。
自命稽古学者,宁失阙疑,毋使后人徒资弹射可耳。
”词调自宋发展到明,种类多达千余种,如果将其一一考证,是做不到的。
况且某些词调最初始的词已经失传,无处可究。
有些生僻的詞调也没有记录延续下来。
所以,杨慎将词调名来源归于诗是当时最为可信的。
此观点对明清词坛影响较大,纵多词论谈及词调时,常引用杨慎所言。
如(清)沈雄在《古今词话》“疏名”条目写到“杨慎曰:词名多取诗名,如蝶恋花,取梁元帝……潇湘逢故人,柳恽诗也。
《全清词《全清词•顺康卷补编》拾遗《全清词•顺康卷》2002年由中华书局出齐全部20册,这对于推动新世纪清代词学研究,厥功甚伟。
但清代词学⽂献浩如烟海,遗漏在所难免。
故此书⼀经⾯世,就不断有学者对其进⾏辑补。
作为该书编纂者的南京⼤学⽂学院《全清词》编纂研究室,也在该书出版后的次年,即开始补编拾遗⼯作。
2007年9⽉,《补编》告竣,2008年5 ⽉由南京⼤学出版社出版。
《补编》补得词⼈455家,词作10000馀⾸,175万馀字,接近原编五分之⼀。
该书的出版,是对此前诸多学者辑补⼯作的⼀个阶段性总结。
尽管如此,《补编》仍存在遗漏词⼈、词作的情况。
笔者根据近年所收集的资料,对《补编》进⾏辑补,并将陆续公布这些失收佚词。
陆世仪21⾸《全清词•顺康卷》第1册第632页据《全清词钞》收录陆词⼀阕。
《补编》未补陆词。
赵尊岳《惜阴堂汇刻明词》本《桴亭词》收陆词22阕。
《全明词》据《陆桴亭先⽣诗集•诗馀》亦收陆词22阕,词序与赵刻⼀致。
赵刻和《全明词》本《桴亭词》除去与《全清词•顺康卷》重出者,可补陆⽒佚词21阕。
兹以赵刻本为底本,录21阕佚词如次: 菩萨蛮题《梅花美⼈图》,美⼈稍伤太真之癖,书以嘲之。
梅花冷淡空林悄,林下⼈⼈时独笑,花瘦为情多,卿肥却奈何。
怜卿卿尚幼,怪得花枝瘦,卿若解情时,花枝应更肥。
东风齐著⼒孟春⼗⼆⽇,同叶静远及诸同学集顾樊?愿学斋⼩饮即事。
时樊?以诗馀作倡,⼀时同志,皆作诗馀。
甲⾠朔雪初消,融风刚到,庭院新晴。
柳丝梅萼,⼜是⼀番春。
命驾⾼⼈何处,漫相思、千⾥来寻。
画堂中,清尊款语,贤主佳宾。
旭⽇动帘纹。
开屏障、湖⼭好景缤纷。
摩挲⽼眼,指点⽔和云。
仿佛君家来路,烟波⾥、⼀叶娉婷。
长桥外,绿阴僧舍,犹有读书声。
时静远来,曾留湖上者三⽉沁园春⼗三⽇,同静远诸同志集寒?H点易斋即事。
昨⽇绀溪,今⽇寒溪,溪⾊相同。
更绣雪堂前,⽼梅树树,红阑桥畔,弱柳重重。
美景良⾠,赏⼼乐事,胜友⾼朋满座中。
尤堪羡,有相思稽吕,千⾥过从。
《全明词》补遗作者:王兆鹏萩原正树摘要:日本现藏有多种稀见明人诗文别集,有些别集附录有词作,其中陆釴《春雨堂稿》、费寀《费钟石先生文集》、李瓒《闻诗集纪》、刘世伟《后溪文稿》、周诗《与鹿先生集》、曹大同《玉芝楼诗稿》、沈演《止止斋集》、陈言《陈布衣集句》等8家凡载词作74首,其人并词《全明词》均未收录,足补《全明词》之未备。
关键词:《全明词》;补遗;中图分类号:I2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017(2007)01-0025-05 明人词什,多散见于诗文别集。
然明人别集数量多分布广,迄今无一完善书目予以清理著录,故《全明词》编纂时难以尽行采录。
日本所藏明人文集,多为稀见之本,知悉其详者鲜,故《全明词》未能据以录入。
兹据黄仁生所著《日本现藏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岳麓书社,2004年)提供的线索,寻检出日本所藏若干稀见明人诗文别集所载诸词,予以校点,公诸于世。
其人其词均为《全明词》未收者,足补《全明词》之未备。
本文只是其中一部分,其他词作,俟后陆续刊布。
本文所据明人诗文别集之版本及作者生平事迹,《日本现藏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以下简称“黄著”)已有详细考述,故本文不再介绍,只按作者年代录其词作,并略加说明。
1、陆釴(1439—1489)词4首[水龙吟]题梅寄徐中舍山深岁晚烟空,眄南枝年华暗转。
疏花的皪,暗香浮动,月寒水浅。
翠袖笼纱,黛眉凝绿,无言无怨。
怅风神高远,真心一片,不受蜂猜蝶恋。
独倚危楼春望,江南雨昏云暗。
小桥流水,孤村野馆,西湖两岸。
驴背衰翁,锦囊绣句,几多诗按。
恨佳期,总被东风吹落,翠禽啼散。
[浪淘沙] 题碧桃花赠别竹外一枝横。
无语凝情。
云屏画处彩丝明。
仿佛使君离别去,暗数游程。
细雨满东城。
花泪双倾。
可怜春色为君荣。
后夜相思空见影,谁与同行。
[阮郎归]戏简文量文量细君不在坐添银腊酒初醺。
罗衣换夕熏。
故人春恨与谁分。
归来空闭门。
灯悄悄,月纷纷。
风帘遥自闻。
相思何处却逢君。
全唐文补遗和全唐文全唐文补遗,是指对《全唐文》中未收录的唐代文献进行补充和整理的工作。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同样也是世界文化史上辉煌的阶段之一。
《全唐文》作为对唐代文学的整理和保护,对于研究唐代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唐文补遗》一书是对《全唐文》的补充和修订,其中收录了一些未被收入原书的唐代重要文献。
这些文献包括了诗歌、散文、书信、奏章等多种体裁,涵盖了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
这些文献的出现,丰富了我们对唐代文学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深入研究唐代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全唐文补遗》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众多文人所创作的优秀作品。
他们以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创作意识,表达了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思考和感慨。
他们的作品姿态多样,有的豪放激昂,有的婉约含蓄,有的深沉富有哲理,有的诙谐幽默。
无论是杜甫的豪放与悲愤,还是白居易的婉约与柔情,亦或是王维的清雅与纯真,都展现了唐代文人的艺术才情和思想情感。
唐代文学的辉煌并不仅仅体现在作品的创作上,还表现在文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上。
在唐代,文人地位崇高,受到皇室与士人的重视。
他们通常受到官职、赏赐和封爵的礼遇,享有尊贵的待遇。
文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使得他们的作品传世至今,成为后人研究的重要素材。
值得一提的是,《全唐文补遗》的整理工作要求严谨细致,对每一篇文献进行深入考证,并进行适当的修订和整理。
这样的工作耗时长且辛苦,但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珍视。
通过收集整理唐代文献,我们可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承唐代文化的精华,让后世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代文学的卓越成果。
综上所述,《全唐文补遗》和《全唐文》都是对唐代文学进行整理和保护的重要工作。
它们不仅是对唐代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视和研究。
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文献,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唐代文学的卓越成就,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第39卷㊀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湖北科技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ol.39ꎬNo.1㊀2019年2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㊀㊀㊀㊀㊀㊀㊀㊀Feb.2019文章编号:2095-4654(2019)01-0061-04«全明词»«全明词补编»补遗十六首㊀㊀㊀㊀㊀㊀ 兼谈如何利用地方志校补«全明词»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林诗涵(厦门大学㊀中文系ꎬ福建㊀厦门㊀361005)摘㊀要:«全明词»«全明词补编»是明代词学研究的重要文献ꎮ今详细考之ꎬ发现仍存在部分词人及词作失收的情况ꎬ辑佚和校勘的论文也尚未注意到ꎮ本文共补词人13家ꎬ其中有10位词人«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均未收录ꎬ共补词16首ꎮ这些词人词作对于研究明代词人和词学的宏观与微观之处都有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ꎬ现将这些词作整理出来ꎬ以备将来«全明词»再版时参考ꎮ一般情况下ꎬ利用方志进行校补ꎬ大多校补者会查找方志的人物卷和艺文卷ꎬ但有些词人词作存于乡宦志㊁职官志㊁孝义志当中ꎮ此点尤为注意ꎮ关键词:明词ꎻ方志ꎻ校补中图分类号:I207.2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㊀㊀一㊁补遗1.苏志皋ꎬ补词一首ꎬ其小传见«全明词»第二册第九一八页ꎬ有阙ꎮ今据«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第1-3册«(嘉靖)宣府镇志»卷十二补词1首ꎬ另据«(咸丰)固安县志»卷七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集部»第九十九册苏志皋手书«寒村集»附录一卷中收录翰林院庶吉士上党郭秉聪撰于隆庆三年(1569)的«明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部御史食从二品俸致仕寒村苏公暨配恭人温氏合葬墓志铭»补全其小传ꎮ菩萨蛮满城风雨重阳近ꎮ卿心一片无人问ꎮ落叶下汀洲ꎮ家家砧杵秋ꎮ㊀㊀记得当时别ꎮ此时心更切ꎮ目断送归鸿ꎮ云山千万重ꎮ[1](第1册P417)«固安县志»第七卷«人物志»: 苏志皋ꎬ字德明ꎬ通关厢人ꎮ嘉靖十年举人ꎬ十一年进士ꎬ授湖广浏阳知县ꎬ调江西进贤知县ꎬ被征以催科不及额ꎮ升刑部主事㊁员外郎㊁郎中㊁直隶庐凤兵备佥事ꎬ为建闸坝事升分守宣府右参议ꎬ为捷音事升陜西潼关兵备副使ꎮ以宣府督饷不及谪河州知州ꎮ以督抚两察院会保升泾邠兵备佥事ꎮ二十九年推升雁门等关兵备副使ꎬ历陜西左参政㊁山西按察使㊁左布政使ꎮ三十三年推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ꎬ巡抚辽东ꎬ兼赞理军务ꎮ考满升右副都御史ꎬ累蒙赏赉ꎮ四十四年创修邑志ꎮ著有«寒村»«抱罕»二集ꎮ崇祀乡贤祠ꎮ [2](P606)据«明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部御史食从二品俸致仕寒村苏公暨配恭人温氏合葬墓志铭»[3](P350~351)记载可知ꎬ苏志皋生于明弘治十年(1497)十月二十四ꎬ卒于明隆庆三年(1569)六月初三ꎬ享年73岁ꎮ字德明ꎬ别号寒村ꎬ又号岷峨山人ꎬ其先直隶延庆州人ꎬ明初徙顺天固安县ꎮ所著有«益知录»«创修固安县志»«寒村集»«巡抚奏议»«战守图法»«译语»«恒言»«画跋»各若干卷ꎮ苏志皋嘉靖十一年(1532)登进士第ꎬ湖广浏阳县令ꎻ十三年(1534)调∗收稿日期:2018-11-01江西进贤县令ꎻ十五年(1536)晋刑部主事ꎻ十八年(1539)晋本部员外郎ꎬ同年秋晋为郎中ꎻ十九年(1540)晋庐凤兵备佥事ꎻ二十二年(1543)晋分守宜府右参议ꎻ二十六年(1547)晋潼关兵备副使ꎬ以宜府督饷左迁ꎬ知河州ꎻ二十八年(1549)晋泾邠兵备佥事ꎻ次年九卿科道会荐ꎬ晋雁门等处兵备副使ꎻ三十年(1551)晋陕西左参政ꎻ三十二年(1553)晋山西按察使ꎬ同年秋晋右布政ꎻ三十三年(1554)吏部会推ꎬ晋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兼理军务ꎻ三十六年(1557)晋右副都御史ꎬ同年夏谢政归田ꎮ隆庆元年(1567)奉诏致仕ꎬ三年因疾而逝ꎮ由此可知ꎬ苏志皋ꎬ字德明ꎬ号寒村ꎬ又号岷峨山人ꎬ生于明弘治十年(1497)十月二十四日ꎬ卒于明隆庆三年(1569)六月初三ꎮ顺天固安县人(今河北廊坊)ꎮ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ꎬ授湖广浏阳县令ꎬ迁佥事㊁副使㊁布政ꎬ官至右都御史ꎮ凡在官28年ꎬ家居45年ꎮ著有«寒村集»«抱罕集»ꎮ2.刘天民ꎬ补词4首ꎬ其小传见«全明词补编»下册第二六五页ꎬ有阙ꎮ今据«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第16册«(崇祯)历城县志»卷十五«艺文志四»诗余类补词4首ꎬ另据«李中麓闲居集»文卷七«四川按察司副使前吏部文选司郎中函山刘先生墓志铭»[4](P630~634)㊁«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卷九十八«四川按察司副使刘先生天民墓志铭»[5](P554~556)补全其小传ꎮ竹枝词竹叶青青竹叶黄ꎬ四时景色自江乡ꎮ郎摇商舶风涛远ꎬ妾宿闺房夜漏长ꎮ竹枝袅袅不禁风ꎬ夜静江寒色色生ꎮ新月上来筛瘦影ꎬ嗷嗷黄犬吠门东ꎮ翠竹黄沙秋可怜ꎬ江头有日日回船ꎮ道郎醉煞临邛酒ꎬ布被单衫谁共眠ꎮ日暮江村竹树繁ꎬ萧萧相伴小奴魂ꎮ东风吹落醉枝箨ꎬ飘去飘来不离根ꎮ[1](第16册P378~379)刘天民ꎬ字希尹ꎬ济南历城人ꎮ生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四月二十七日ꎬ卒于嘉靖二十年(1541)十月十一日ꎮ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ꎬ丁父忧ꎬ除户部福建司主事ꎮ调吏部ꎬ迁员外郎㊁郎中ꎮ官至按察司副使ꎮ著有«有愧庵集»«刺寿稿»«游蜀吟»«南行稿»«草虫吟»«田间集»ꎮ3.胡显宗ꎬ补词1首ꎮ«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均未收录其人其词ꎮ今据«(乾隆)历城县志»第四十九卷补词1首ꎬ补小传ꎮ胡显宗ꎬ字昭来ꎬ济南历城人ꎮ生卒年不详ꎮ明崇祯三年(1630)举人ꎮ念奴娇月凉风动ꎬ枕衾寒㊁惹起离愁欲绝ꎮ玉韵花情ꎬ何处去ꎬ空忆绕梁歌雪ꎮ含泪自怜ꎬ低声相问ꎬ犹记叮咛切ꎮ是谁催促ꎬ顿教千里长别ꎮ但恨薄倖忘恩ꎬ如何便去也ꎬ不和人说ꎮ剩把重门深闭却ꎬ不怕王孙惨咽ꎮ愿得鳞音ꎬ传伊住处ꎬ慰我肠千结ꎮ免劳魂梦ꎬ天涯夜夜游彻ꎮ[6](P32)4.章士元ꎬ补词1首ꎮ«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均未收录其人其词ꎮ今据«(康熙)建水州志»卷十八«诗余»补词1首ꎬ补小传ꎮ章士元ꎬ吴县人ꎬ嘉靖二十三年进士ꎮ嘉靖三十八年任四川参政ꎮ«皇明贡举考»卷七 嘉靖二十三年会试 有: 第二甲九十三名赐进士出身 下条:章士元ꎬ南直隶吴县ꎮ[7](P763)百字令 过东林寺东林兰若ꎬ论雅致㊁颇称郡中风物ꎮ十里红尘无避处ꎬ须着此问幽僻ꎮ白昼游丝ꎬ黄昏清梵ꎬ百虑应俱息ꎮ多情傲吏ꎬ故应来此成适ꎮ自槐菊径成荒ꎬ棠阴未满ꎬ岁月虚抛掷ꎮ忙里逢僧聊一话ꎬ闲得浮生半日ꎮ山水之间ꎬ醉翁幽意ꎬ几个人知得ꎮ凭栏一笑ꎬ寄与后来佳客ꎮ[8](P839)5.王釴ꎬ补词1首ꎮ«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均未收录其人其词ꎮ今据«(康熙)瑞金县志»卷九«艺文志»诗余类与«(道光)瑞金县志»补词1首ꎬ补小传ꎮ赵勋«(嘉靖)瑞金县志»卷二«官制»记载: 王釴ꎬ字公仪ꎬ福建候官人ꎬ由进士(嘉靖)十七年九月任升山东东平州知州ꎮ [9](P78)赠孝子刘赞岳江材几回风雨恶ꎮ多少华漂泊ꎮ伤春无计翻萧索ꎮ蜂蝶愁无托ꎮ㊀㊀情不老ꎬ心如削ꎮ往事空牢落ꎮ金簪暗把妖氛烁ꎮ天ѲѲ子岳ꎮ[10](P698)此词辑自朱维高«(康熙)瑞金县志»卷九«艺文志»诗余类ꎬ原词无词牌ꎬ有脱字ꎮ蒋方增«(道光)瑞金县志»[11](P1799)卷十五亦载此词ꎬ全词完整ꎬ首句为 江村几回风雨恶 ꎬ余下皆同ꎮ现将两个版本进行比照ꎬ订补错字㊁脱字及调名«阮郎归»ꎮ按ꎬ此词句式类«阮郎归»ꎬ然押韵相异ꎮ阮郎归 赠孝子刘赞岳江村几回风雨恶ꎮ多少华飘泊ꎮ伤春无计翻萧索ꎮ蜂蝶愁无托ꎮ㊀㊀情不老ꎬ心如削ꎮ往事空牢落ꎮ金簪暗把妖氛铄ꎮ天怜孝子岳ꎮ6.瞿佑ꎬ补词1首ꎮ小传见«全明词»第一六六页ꎮ«全明词»第一册第一七八㊁第一七九页收«望江南»四首ꎬ今据«哈佛燕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 26湖北科技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总第39卷丛刊»第3册«(嘉靖)宣府镇志»卷三十九«文学传»补全第五首ꎮ望江南 其五元宵景ꎬ淡月伴疏星ꎮ戍卒抱关敲木柝ꎬ歌童穿市唱金经ꎮ萧鼓忆杭城ꎮ[1](第3册P551)7.陈由极ꎬ补词1首ꎮ«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均未收录其人其作ꎮ今据«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第43册龚暹纂修«(嘉靖)宁州志»卷十八补小传㊁补词一首ꎮ陈由极ꎬ云南宁州人ꎬ生卒年不详ꎬ正统十一年(1446)任南昌府主簿ꎮ玉楼春春风乍寒还乍燠ꎮ君来何迟去何速ꎮ赤子饥寒慈母知ꎬ别离如刀刺肠腹ꎮ㊀㊀白驹皎皎人如玉ꎮ尽日闾阎看不足ꎮ攀辕卧辙故多情ꎬ未有百姓沙头哭ꎮ[12](P832)8.查宪元ꎬ补词1首ꎮ«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均未收录其人其作ꎮ今据«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第43册龚暹纂修«(嘉靖)宁州志»卷十八补小传㊁补词一首ꎮ查宪元ꎬ云南宁州人ꎬ生卒年不详ꎬ正统十一年(1446)任南昌府训导ꎮ锦缠道细柳新条ꎬ香挽渭城春色ꎮ下旌阳㊁斜晖半璧ꎮ南风再展中流席ꎮ借寇歌廉ꎬ总为多贤惜ꎮ㊀㊀昐流水汤汤ꎬ行人啧啧ꎮ谯楼上㊁留靴一只ꎮ百年由此长相忆ꎮ为语诸郎ꎬ好事应难得ꎮ[12](P833)9.余镗ꎬ补词1首ꎮ«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均未收录其人其作ꎮ今据«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第43册龚暹纂修«(嘉靖)宁州志»卷十八补小传㊁补词一首ꎮ余镗ꎬ云南宁州人ꎬ生卒年不详ꎬ正统十一年(1446)任南昌府知县ꎮ渔家傲屈指春光九十日ꎮ问君东还何大急ꎮ老稚群呼强追及ꎮ相悲泣ꎮ泪痕血满衣裳湿ꎮ来往人人长大息ꎮ万转千回留不得ꎮ诗工画工能爱惜ꎮ细磨墨ꎮ从头写就循良格ꎮ[12](P833~834)10.刘曾ꎬ补词1首ꎮ«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均未收录其人其作ꎮ今据«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43龚暹纂修«(嘉靖)宁州志»卷十八补小传㊁补词一首ꎮ刘曾ꎬ云南宁州人ꎬ生卒年不详ꎮ蝶恋花抚我有恩称邵父ꎮ何忍相离ꎬ远送旌阳渡ꎮ来时便有归时路ꎮ何翁那得长相顾ꎮ㊀㊀记得迎春春又暮ꎮ五风十雨ꎬ枉使莺花妒ꎮ此去云霄期独步ꎮ弦琴自有知音牾ꎮ[12](P834)11.荣奕世ꎬ补词1首ꎮ«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均未收录其人其作ꎮ今据«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43龚暹纂修«(嘉靖)宁州志»卷十八补小传㊁补词一首ꎮ荣奕世ꎬ云南宁州人ꎬ生卒年不详ꎬ正统十一年(1446)任南昌府训导ꎮ天仙子鲁向庐阳观别驾ꎮ脱靴记得当年话ꎮ愿君从此去还来ꎬ春又夏ꎮ花开罢ꎮ新亭再整蔷薇架ꎮ㊀㊀琴书行李都留下ꎮ莫将心事多牵挂ꎮ疮痍到处望来苏ꎬ鸡鸣夜ꎮ群相迓ꎮ早先断定来时卦ꎮ[12](P834)12.周希夔ꎬ补词1首ꎮ«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均未收录其人其作ꎮ今据«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43龚暹纂修«(嘉靖)宁州志»卷十八补小传㊁补词一首ꎮ周希夔ꎬ云南宁州人ꎬ生卒年不详ꎮ水调歌头君来吾民喜ꎬ君去吾民忧ꎮ上下一春无事ꎬ鱼水正相投ꎮ既为民之父母ꎬ须要视民如子ꎬ何事等仇雠ꎮ㊀㊀节乾夫ꎬ省马价ꎬ定乡头ꎮ自己秋毫无犯ꎬ胥吏敢私赇ꎮ却怪几声杜宇ꎬ唤醒一场春梦ꎬ去也不堪留ꎮ凭阑看走舸ꎬ人语怨东流ꎮ[12](P845)13.翁金堂ꎬ补词1首ꎮ«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均未收录其人其作ꎮ今据清乾隆二十二年修民国十九年铅印本(台湾成文版)«(乾隆)铜陵县志»卷十四之«艺文»补其小传ꎬ补词一首ꎮ翁金堂ꎬ浙江钱塘人ꎬ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ꎬ任广东镇平县知县ꎬ升广州府同知ꎬ祀名宦ꎮ天仙子 登天王山水色环山明四傍ꎮ时度香风松顶上ꎮ画檐高压鸟飞低ꎬ轩牗敞ꎮ凝眸望ꎮ几点青青天际嶂ꎮ韶华晚来添色相ꎮ刚见苍天将月放ꎮ一轮入座一垂江ꎬ澄波漾ꎮ轻风荡ꎮ琉璃光与珠帘飏ꎮ[13](P580)以上ꎬ共补词人13家ꎬ其中有10位词人«全明词»与«全明词补编»均未收录ꎬ共补词16首ꎮ二㊁校补方法«全明词»6册ꎬ200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ꎬ其网罗的词家与词作ꎬ均远远超过了清人王昶编辑的«明词综»和近人赵尊岳辑刻的«明词汇刊»ꎬ为研治明词提供了丰富的资料ꎬ令人瞩目ꎮ[14](P81)«全明词»出版之后ꎬ周明初先生等人据«全明词»所阙再作搜补ꎬ在大量文献中辑补词作5021首ꎬ编成«全明词补362019年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林诗涵:«全明词»«全明词补编»补遗十六首 兼谈如何利用地方志校补«全明词»编»上下2册ꎬ于2007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ꎮ之后ꎬ也有许多学者㊁研究者陆续发表了一些关于明词的辑补文章ꎮ如周明初«<全明词>作者小传订补»[15]«方志中所见明词辑补之一 <中国方志丛书>所辑明词»[16]ꎬ刘荣平㊁吴可文«<全明词> <全请词>补遗四十五首»[17]ꎬ王禹舜«<全明词>新补16家27首»[18]等等ꎬ对明词的微观和宏观研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ꎮ然而对于«全明词»这样的大型总集的编撰ꎬ是很难在一段时间内一蹴而就的ꎬ文献浩如烟海ꎬ且一些零词孤家散落各处检索十分不易ꎬ故仍有相当数量的佚失之词等待搜辑ꎮ方志是辑补明词最重要的资料文献之一ꎬ经过各家的整理搜寻ꎬ已经有相当多的出版社组织出版了地方志ꎮ台湾成文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方志丛书»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例证ꎮ2000年后ꎬ尤其是2015年后ꎬ新整理出版的地方志中ꎬ就有数量可观的未收明词掺杂其中ꎮ如笔者此次校补所用到的«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ꎬ就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在2015年出版的ꎬ因出版时间靠后ꎬ许多学者尚未注意ꎮ地方志为明词的校补提供了两种可能ꎬ一是补全明词未收㊁失收词人词作ꎬ一是订补词人生平小传ꎮ如此次校补的瞿佑«望江南»组词其五ꎮ«全明词»已辑录前四首ꎬ失收一首ꎮ后人的辑录㊁订补文章中也未发现第五首ꎮ在«哈佛燕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第3册«(嘉靖)宣府镇志»卷三十九«文学传»中ꎬ瞿佑的这五首词夹在两页之间ꎬ字体为手写体ꎬ没有标点区分ꎬ也没有明显的段落分隔ꎬ加之影印出版ꎬ更显凌乱模糊ꎬ编者㊁校补者在搜寻时ꎬ看到前四首已经被收录就容易跳过㊁遗漏ꎮ另一方面ꎬ有许多词人的小传掩藏在方志之中ꎮ一般情况下ꎬ利用方志进行校补ꎬ大多校补者会优先考虑查找方志的人物卷和艺文卷ꎮ不可否认人物卷和艺文卷确实辑录了大量词人词作ꎬ但有些词人官职较低ꎬ或无官职ꎬ有些词人词作数量极少ꎬ甚至是一人孤篇ꎬ他们不会被专门收入到人物志或者艺文志当中ꎬ而存于乡宦志㊁职官志㊁孝义志当中ꎮ如此次校补的明人王釴的词作和小传ꎬ词作辑录于艺文志ꎬ小传则存于职官志当中ꎮ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ꎬ地下文物的出土也为«全明词»的校补ꎬ特别是复核工作ꎬ提供了丰富而有力的材料ꎮ笔者在校补明代词人苏志皋的小传时ꎬ注意到了«文物春秋»在2018年02期上刊登了一篇«蔚州玉皇阁苏志皋书<天仙子>碑考»的文章ꎮ文章描述了苏志皋«天仙子»碑的出土情况ꎬ碑中有跋ꎬ记载了苏志皋的作词缘由ꎮ末尾有 明进士山西右参议固安寒村苏志皋并书 几字ꎮ将其与地方志中所记载的零散生平材料和«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墓志铭相对照㊁检验ꎬ从而得出了苏志皋完整的个人小传ꎮ以上ꎬ是笔者校补«全明词»«全明词补编»时的一点拙见ꎬ抛砖引玉ꎬ期待更多学者参与到«全明词»的整理和研究当中ꎮ参考文献:[1]㊀刘波.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Z].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ꎬ2015.[2]㊀(清)陈崇砥ꎬ纂修.固安县志[M].清咸丰九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ꎬ1969.[3]㊀丛书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Z].集部第九十九册ꎬ«寒村集»四卷«附录»一卷ꎬ济南:齐鲁书社ꎬ1997.[4]㊀丛书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Z].集部第九十二册ꎬ«李中麓闲居集十二卷(一)»ꎬ长沙:岳麓书社ꎬ1997.[5]㊀丛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Z].530史部 传记类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ꎬ1995.[6]㊀(清)胡德琳ꎬ主修.李文藻ꎬ周永年ꎬ编纂.历城县志[M].清乾隆三十八年刊本.[7]㊀丛书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Z].史部第二百九十六册ꎬ«皇明贡举考九卷附贡举纪略一卷»ꎬ长沙:岳麓书社ꎬ1997.[8]㊀(清)陈肇奎ꎬ叶涞ꎬ纂修.建水州志[M].清康熙刻本. [9]㊀(明)刘储ꎬ纂.瑞金县志[M].明嘉靖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ꎬ1981.[10]㊀(清)朱维高ꎬ修.杨长世ꎬ纂.ʌ康熙ɔ瑞金县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Z].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ꎬ1992.[11]㊀(清)蒋方增ꎬ纂修.瑞金县志[M].清道光二年刻本. [12]㊀丛书编纂委员会.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43)[Z].上海:上海书店ꎬ1990.[13]㊀(清)朱成阿ꎬ史应贵ꎬ纂修.铜陵县志[M].乾隆二十二年修.台湾:成文出版社ꎬ1974.[14]㊀陆勇强.新补«全明词»26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0ꎬ(5).[15]㊀周明初.«全明词»作者小传订补[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09ꎬ(3).[16]㊀周明初ꎬ王禹舜.方志中所见明词辑补之一 «中国方志丛书»所辑明词[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7]㊀刘荣平ꎬ吴可文.«全明词»«全清词»补遗四十五首[J].厦大中文学报ꎬ2016ꎬ(1).[18]㊀王禹舜.«全明词»新补16家27首[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ꎬ2018ꎬ(3).责任编辑:余朝晖46湖北科技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总第39卷。
自1998年《全宋诗》出齐以来,学术界对此的增补研究一直在推进,其中《永乐大典》就是宋诗辑佚补遗的重要文献来源。
据笔者统计,有二三十篇的论文利用了《永乐大典》,专著《〈全宋诗〉订补》与《全宋诗补辑》也对此多有爬梳,自《永乐大典》辑补出来的《全宋诗》未收诗歌有数百首之多。
然而笔者在核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复核《永乐大典》原文时发现,大量的诗歌并非佚诗,源自《永乐大典》本身的失误也为《全宋诗》补遗者所承袭,不少学者存在盲目偏信、过分夸大《永乐大典》补遗价值的意识,因而给《全宋诗》补遗工作带来了诸多失误,由此造成的学术讹误亟待廓清。
有鉴于此,笔者不揣谫陋,拟就《永乐大典》及其载录诗歌的价值与缺陷,以及学术界相关的成果与失误发表一些浅见,以期引起《全宋诗》补遗学者的关注。
一《永乐大典》是明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汇集古籍七八千种,广博庞杂,“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1]全书字数有三、四亿之多,卷帙浩繁,共一万二千册,二万二千七百七十七卷。
《永乐大典》成书之后却未刊刻,仅《全宋诗》补遗不能迷信《永乐大典》杨玉锋(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永乐大典》是极具文物、文献价值的宝贵文献,是辑佚补遗的渊薮,学术界对之重视有加,从中辑录出了数百首《全宋诗》未收的佚诗。
不过,《永乐大典》载录的宋诗存在重名失考、失题错题、截断全诗、误冠作者、诗歌重出等讹误情形,许多诗歌被误当作佚诗为补遗者辑录,影响了《全宋诗》补遗的质量。
究其原因,《永乐大典》编纂的草率、类书的性质、底本不可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利用《永乐大典》辑佚补遗的时候,需要辩证地看待其文献价值,既要充分关注,也要仔细考辨、追源溯流,以避免盲目偏信《永乐大典》带来的失误。
关键词:《永乐大典》;《全宋诗》;补遗;讹误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志码:E文章编号:1005-8214(2020)03-0092-03 Supplement to should not BelieveYang Yu-fengAbstract:,which is a valuable document with great cultural relics and documentary value,and also the source of compiling lost and addendum works,has aroused the great attention of academic circles.Hundreds of lost poems which were not included in were compiled from.However,there are many kinds of errors in the Song poems recorded in,such as no textual research on different authors with the same name, missed titles and errors in titles,truncated whole poems,non-correspondence of the authors and poems,and duplication of po-ems.Many poems in were collected as lost poems,which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addendum to.This phenomenon mainly caused by the hasty compilation of,the nature of ency-clopedia and the unreliable master copy.When developing the collation and supplementary works by using,it is necessary to treat its literature value dialectically,not only to pay full attention to it,but also to carefully analyze and trace back to the source,so as to avoid the mistakes caused by blindly believing.Keywords:;;Supplement;Error有正本、副本各一部藏于宫廷。
92·文献学研究·《成都文类》中的《全宋诗》佚诗续辑 ——兼谈辑佚原则的严格把握杨 洋(南开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071)摘 要:《全宋诗》经学界订补之后,仍有零章残什未能尽收。
《成都文类》中尚存一些佚诗,应当据以补录。
从《成都文类》中辑佚《全宋诗》佚诗的个案可以看出,在进行辑佚工作时,如果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其结论将更为可信。
由此可以认识到辑佚时应重视最早出处、注意考辨伪书以及重视地方文献的价值。
关键词:《成都文类》;《全宋诗》;佚诗;补辑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The Additional Collection of Scattered Poems of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Song Poems in the Chengdu Literature Genre Researching——Discussion on the Method and Principle of Compiling Scattered WritingsAbstract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Song Poems has been revised by academia,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oems notincluded. There are some unknown poems in the Chengdu Literature Genre should be collected. Based on the case that compile scattered poems of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Song Poems in the Chengdu Literature Genre , we could conclude that the conclusions will be more credible if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ethods are followed in the work of compilation. This article makes us realize that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earliest origin and distinguish the pseudograph,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value of Local Literature.Key words Chengdu Literature Genre ; Complete Collection of Song Poems ; scattered poems; additional collection1 引言《成都文类》是南宋扈仲荣等8人所编的一部总集,共50卷。
《全明词》新补陆之裘词42首作者:王禹舜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4期摘要:《全明词》《全明词补编》为明代词文献的保存和研究提供了重要载体。
但明代文献浩繁,故仍有部分佚词尚待掇拾。
现从国家图书馆馆藏孤本《南门仲子续集》中辑得《全明词》《全明词补编》未收词人陆之裘词42首,这些佚词以酬应词为主体,体现了北方台阁词风与吴中风雅的交融,另有一些词作则是自我境遇的真实投影。
现整理刊布,以期对完备明词辑录和陆之裘研究有所裨益,同时有助于探索太仓词派的整体面貌。
关键词:《全明词》;陆之裘;佚词;补遗;创作风格中图分类号:I2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9)04-0070-07《全明词》(饶宗颐初纂,张璋总纂,中华书局,2004年版)、《全明词补编》(周明初、叶晔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的纂成对保存有明一代词文献意义重大,嘉惠后世,是推动明代词学研究的重要基石。
明代文献浩如烟海,不仅体量巨大,且不乏难以经眼的海内外孤本,搜求赅备堪称难能,故遗珠之憾在所难免。
此后,学林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进行辑补工作,不断有学者刊布《全明词》及《全明词补编》失收之作,以期踵事增华。
笔者跟随导师周明初教授从事重编《全明词》的工作,现发现孤本别集《南门仲子续集》著录陆之裘词42首。
陆之裘,字象孙,号南门,南直隶太仓(今属江苏)人,贡生,选授嘉兴县学训导,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升景宁教谕,任满,告归。
著有《南门仲子集》(已佚)、《南门仲子续集》,另辑有《太仓文略》4卷。
《南门仲子续集》,嘉靖四十年王道刻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号12638,半页11行,每行20字,白口,左右双边,上下二卷,卷上收诗、词,卷下录书、说、序、记、传、祭文、行状、志和杂著。
陆之裘工诗词、善散曲,《曲品》称其“陆氏子闻奇誉美”[1],然《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失收其词,惟《全明散曲》辑录其小令二首[2]。
《全明词》未收词作缀补《全明词》未收词作缀补汪超(文载《词学》第23辑)摘要:《全明词》《全明词补编》的编纂出版,填补空白,有功词史,但漏收词作不少。
据《道藏》和明代通俗类书,补《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失收,各家辑佚者未刊布的作品339首,另5首半阕词作,其中26首文体俟考。
关键词:明词;补目;词史研究明词研究不仅是明代文学研究之曹郐,亦绝非词学研究的大国。
其原因多样,文献未备显然是其中之一。
《全明词》的编纂为明词研究提供了基础文献,但明代文献富赡,遗珠之憾,在所难免。
然对于全集型断代总集来说,存人存词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因此,2004年《全明词》出版以来,学者们不断为之补苴,取得不少成果。
周明初、叶晔先生《全明词补编》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
[①]王兆鹏师、陆勇强、余意等诸位先生在此后仍有辑补,周明初、叶晔先生亦有《<全明词>新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而笔者在阅读明代通俗类书及《道藏》的过程中也发现300余首《全明词》未收词作。
在这些词作中,能确定作者的有65首,作者佚名的有248首另5半阕,此外尚有26阕文体未明之作。
其中能确定作者的,未来重订《全明词》时可据补;不能确定作者及文体俟考的,则为重订《全明词》提供一些线索,以候能者考之。
因篇幅过大,本文不录原词,只提供篇目和相关线索,兹将已查实的失收之词依作者分类列举如下。
一标明作者之词65首1、张三丰29首三丰《明史》有传。
《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均未收其词作,今据《藏外道书》第五册《张三丰先生全集》补。
其书原注云:“按祖师词曲前无所谱,只在发明丹旨耳。
然谱皆古人所创,何妨自我作古耶?‘登高台’本《参同契》之句,以为调名恰与玄音雅诚。
或谓立题固妙,分段太多,不知词谱中如《哨遍》《莺啼序》之类,亦有三四段者。
此分四段,有何不可?不得以令、慢、单、双相拘也。
”[②]。
其词多为创格,以编者视作词而载于此。
《全明词》订补陆勇强【摘要】本文从两方面对《全明词》作了订补.一是作者的考辨,对误收的清人,逐一进行考辨,涉及这些作者的籍贯、生卒年、科第、仕历、政治态度等;二是作品的补遗,从别集、总集、地方志、笔记等各类文献中辑得词作18首,并对作者的生平事迹略作考述.【期刊名称】《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0)005【总页数】6页(P27-32)【关键词】《全明词》;订正;补遗【作者】陆勇强【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32004年出版的《全明词》,填补了断代词学文献整理的空白,必将有力地推动学术界对明词、明代文学乃至明代文史的深入研究,其取得的成绩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然而,由于文献的浩瀚,编纂工作的繁冗,此书也和其他断代文学全集一样,殆难尽美,仍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一是由于网罗的作者众多,而一些诗人的生平事迹又较为隐晦,鲜为人知,给编纂者的甄别带来不少困难,故有误将清人作明人者。
二是散见于别集、笔记、词话、地方志、书画题跋等文献中的零词散章仍有不少,有待进一步查考辑录。
近年来,笔者也颇留心明代文献,现不揣浅陋,对此书略作订补如次。
文章分为两部分,一是作者的辨正。
对羼入的清人,依据从别集、总集、地方志、笔记等各类文献中获得的史料,逐一进行考辨,涉及这些作者的籍贯、字号、生卒年、科第、仕历、政治态度等。
二是作品的补遗。
补辑的来源主要是:(1)稀见之本,近年始有影印出版者,如《崇祯松江府志》、《康熙河南通志》等;(2)编者未及利用者。
这类文献有别集、词话、笔记、地方志等,如李日华《六研斋笔记》《同治会理州志》等。
对《全明词》未及收录的作者,先作小传,对其籍贯、字号、生平事迹、著述等略作考述,再录作品。
一、误收清人辨正1.吕福生吕氏早年曾加入明末著名的文人社团——复社,故吴山嘉所著的《复社姓氏传略》卷三有其小传,云:“吕福生,字吉士,顺治二年由贡生任高淳县知县。
《全明词》新补16家27首王禹舜【摘要】国内所藏图书中存有少量明代词人词作,尚未被《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及各类补遗论文辑录.今陆续辑得佚作16家27首,并依《全明词》及《全明词补编》体例进行整理,以期对完备明词有所助益.《全明词》及《全明词补编》已收词人,录出佚作;失收词人,则在录出佚作前考订作者生平.【期刊名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8)003【总页数】5页(P64-68)【关键词】明代;《全明词》;佚作;补遗【作者】王禹舜【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杭州 31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3《全明词》(饶宗颐等纂,中华书局,2004年版)、《全明词补编》(周明初等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对词学研究和文献保存意义重大,嘉惠学林。
然明代文献浩如烟海,载体形式多样,编者无法一一过目,难免存在遗珠之憾。
此后,学林一直在进行辑补的工作,不断刊布新发现的失收佚词,以期臻于完善。
笔者跟随导师周明初进行《全明词》的辑补和整理工作,并与导师周明初合作发表补遗论文一篇[1]。
现从国内所藏图书中发现部分失收词人佚作,剔除他人发表的辑补文章中已收录的佚作,共得16家27首佚作,其中,《全明词》《全明词补编》未收15家26首佚作;另《全明词》已收1家1首佚作,因原底本缺字严重,今重收。
今据《全明词》《全明词补编》体例,加以整理编排并注明文献来源,对于《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失收词人,则在录出佚作前对作者生平加以考订。
(一)屠侨词二首屠侨,字安卿,浙江鄞县人。
生于成化十六年(1480年),卒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吏部尚书滽再从子。
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
授监察御史,出为保定知府,迁福建左布政使司,入为光禄寺卿,转大理寺卿,进刑部右侍郎,历两京刑部尚书、左都御史,卒赠少保,谥简肃。
历官四十余年,素以清正著闻。
著有《东洲杂稿》《南雍集》等。
《明史》卷二百二有传。
《全明词》、《全明词补编》漏收词百首补目
汪超
【期刊名称】《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29)001
【摘要】<全明词>、<全明词补编>的编纂出版,填补空白,有功词史,但漏收词作不少.今据各类文献,补<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失收词作.共收52人(其中未见两书者37人,此中无名氏2人,伪托前人1人),共补词105首又三篇半阕者.
【总页数】5页(P15-19)
【作者】汪超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44;上饶师范学院,中文与新闻传播系,江西,上饶,334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全明词》漏收1050首补目 [J], 余意
2.《全明词》漏收1000首补目 [J], 王兆鹏;胡晓燕
3.补《全明词》及《补编》49首 [J], 陆勇强
4.《全明词》《全明词补编》补遗十六首——兼谈如何利用地方志校补《全明词》[J], 林诗涵;
5.《全明词》《全明词补编》补遗十六首——兼谈如何利用地方志校补《全明词》[J], 林诗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明清散曲辑佚的新收获——《明清散曲辑补》的学术价值谢伯阳先生《全明散曲》(2016年增补版),谢伯阳、凌景埏先生《全清散曲》(齐鲁书社2006年增补版),是明清散曲研究的基础文献。
但由于明清文献浩如烟海,一二人之力毕竟有限,二书虽称“全”,有遗漏是难免的。
因此,为《全明散曲》《全清散曲》作辑佚,十分必要。
近二十年来,有少数学者在默默从事这项工作,收获喜人。
而汪超宏教授无疑是开始最早、历时最长、辑补最多的研究者。
浙江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明清散曲辑补》(全三册,225.1万字,2017年12月)是作者二十年来的辛勤结晶,是辑补《全明散曲》《全清散曲》失收之曲的集大成之作,是明清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书以其研究的原创性与基础性,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的资助,其出版的意义是,与《全明散曲》《全清散曲》一起在整体上反映出中国散曲发展的全貌。
全书计辑得630多位明清散曲作家(包括无名氏、近现代部分作家)的小令3300多首,套曲330多套,残套3套,残句38句。
这些散曲的发现,大大丰富了明清散曲的数量,将使学人对明清散曲的全貌,有更清楚的认识,为全面深入研究其创作成就,提供坚实的材料。
笔者因参与本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得地利之便深切地感受到汪超宏教授治学的勤奋与严谨—也正因此才保证了此类辑佚类古籍整理的品质。
笔者学殖浅薄,不自量力谈谈本书的学术价值,仅以蠡测海,亦为读者推荐云。
其一,《明清散曲辑补》搜罗广博,辑曲丰富。
本书编者汪超宏教授广泛阅读明清诗文集、戏曲、小说、笔记、日记、曲谱、史籍、地方志、家谱、杂著、宝卷、俗曲、佛书、道书等,有如大海捞针,聚沙成塔,日积月累,由水珠汇成江河,大大丰富了明清散曲的数量。
辑补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补《全明散曲》《全清散曲》已收,但残缺之作。
本书据朱让栩《长春竞辰余稿》卷三,收入【庆宣和】6首,【出队子】6首,弥补了《全明散曲》仅收【庆宣和】4首、【出队子】5首的缺憾。
《全明词》杨士聪词补遗及其文献价值江合友*(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摘要:清抄本傅燮詷《词觏》卷四收入晚明杨士聪词21首,经覆核《全明词》《全明词补编》,有20首未经收录。
其文献价值在于补《全明词》《全明词补编》之缺遗,对丰富明清之际词史的认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也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明清之际汉族士人的心态。
关键词:《全明词》;杨士聪;补遗;文献价值21世纪以来,明词的搜集与整理取得显著成绩。
2004年中华书局推出饶宗颐、张璋编纂的《全明词》,据《出版说明》,收录“词家一千三百九十余人。
词作约两万首”[1](P1),明词之全貌始得呈现。
2007年浙江大学出版社推出周明初、叶晔《全明词补编》,据该书《后记》,补辑“词人达六二九人,词作五〇二一首(含存疑词五十首,残词或句七则),其中《全明词》未收词人四七一人之词作三〇七六首,已收词人一五九人之词作一九四五首”[2](P2),则明词总数达到两万五千首左右。
然而明代文献存世数量庞大,难以穷尽;录词的情况又甚为复杂,利用和辨析不易,故《全明词》及《补编》虽称完善,但仍不免遗珠之憾。
近来整理清抄本傅燮詷《词觏》,发现卷四收入晚明杨士聪词21首,经覆核《全明词》、《全明词补编》,有20首未经收录①。
经笔者点校整理,依原书次序排列如下(江合友点校):1.《丑奴儿令·春暮久雨》花飞絮舞春归去,绿叶交森。
日日浓阴。
万里江天水气侵。
廉纤晓夕无休歇,山暝云沉。
滴碎愁心。
户掩青苔一径深。
2.《巫山一段云·春景》昼永三春日,风和二月天。
玉楼一望草成烟。
绿影蔚芊芊。
忆别魂方瘁,祈归眼欲穿。
前邨裘马竞蹁跹。
寒食在江边。
·712·*基金项目:河北省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明清词韵学研究”(W2007B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江合友(1978—),男,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宋元明清文学与文献、词学。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5年春之卷(总第17卷)3.《青衫湿·闺思》耳边消息无凭准,肠断在关山。
玉寒香烬,韶华浪度,憔悴朱颜。
钟情曷似,春花未卸,秋月初弯。
魂游缥缈,高堂入梦,不在人间。
4.《眼儿媚·愁思》飒飒惊风叶飞残。
庭院怯秋寒。
芳草早谢,菊英迟放,细雨凭栏。
一声楼外征鸿杳,霜影越晴峦。
随阳去也,沿江芦白,绕渚枫丹。
5.《醉花阴·泛舟》绿柳笼堤新雨涨。
石面青苔上。
寒霁水波明,渚鹭汀鸥,高下翻晴浪。
孤帆潇洒幽襟畅。
随意倾村酿。
有兴且徘徊,荡漾烟波,落日迷春望。
6.《浪淘沙·春恨》烂漫向天涯。
新意繁华。
墙头锦树闹成花。
静锁林芳尘不到,春满谁家。
无处问流霞。
幽怨恒赊。
绿杨烟外日西斜。
依旧黄昏明月上,偏照吹笳。
7.《鹧鸪天·春兴》客越经年又客吴。
闲花落尽恋江湖。
天边白马谁拘管,户外青山总画图。
无郁闷,有歔娱。
酒连歌续兴全殊。
江南久寄销愁尽,自爱春深听鹧鸪。
8.《踏莎行·惜春》春色多情,偿期无价,寻花访柳争相迓。
踏青郊外集游人,芳筵有酒同倾泻。
兴会俄乖,韶华即谢。
不缘烽火虚清假。
古人秉烛续欢游,流连且许欢长夜。
9.《蝶恋花·春》春意阑珊孤客困。
永日悠悠,荏苒添愁闷。
梅子盈枝酸尚嫩,园林一望风花褪。
消减韶华谁与论。
倦酒慵诗,都较先时逊。
千里河山空入恨。
风吹片月摇方寸。
·812·江合友:《全明词》杨士聪词补遗及其文献价值10.《苏幕遮·春景》柳笼堤,花照野。
烟暖波明,巷陌恣游冶。
曲水平桥幽兴惹。
溪上苔生,剩有芳尊把。
逸情深,羁思寡。
地覆天翻,万事皆虚假。
绿蚁倾残和浪下。
雨到梨花,冷向更阑打。
11.《爪茉莉·晓春》瞬刻韶光,杂花早欲罄。
林原绿、堕香苔径。
乘风絮舞,向野外、高低不定。
倩谁问、燕懒莺娇,尽堪破,除客兴。
飘摇情味,有幽情,总难订。
虚度却、江南佳胜。
登高望远,一春愁、栏徒凭、到恁时、漫怪凤殊鸾迥。
好相应,须暂等。
12.《满庭芳·集王昌龄句意自寓》身在江湖,情连京国,微烟落日淹留。
东南今古,怅望海天秋。
漫道长云万里,合肤寸、青岱阴浮。
风潮满,海门片月,寒梦遶江楼。
凉天惜又度,橘橙楚暗,烟雨吴愁。
叹秦关汉月,转战难休。
斗酒依然旅馆,鲈鱼鲙、买过扁舟。
苍林暮,山斋对月,静听远溪流。
13.《凤凰台上忆吹箫·春思》烟柳摇青,露台舒锦,帝城猷怯春云。
正画楼晴映,日上阑干。
千万争媚妩,浑未似、玉貌翩姗。
相逢处,金屏篆袅,绮户灯残。
无端。
物迁事改,遍阻却,多情梦断双鸾。
但送怀迢递,月共长安。
云外鸿声缭绕,牵晓恨、谁劝加餐。
嗟兮散,柔情渐多,暗泪空弹。
14.《烛影摇红·元夕》惨淡风光,上元景物空凄切。
乍惊兵灾乱离中,荏苒逢佳节。
何处鳌山彩结。
遨游稀笙箫,尽咽一轮皓月。
数点荒灯,烟中明灭。
追忆当年,千门辉映繁星列。
硫黄宝树掠云飞,尊酒流连设。
可恨传乖劣。
花锦界、多时废撤。
梅横瘦影,雁落寒声,庭融残雪。
15.《金菊对芙蓉·重九》冷雨初晴,清霜骤落,远天嘹唳孤鸿。
正烟澄老桧,露敛疏桐。
凌寒胜节逢重九,东篱下、掩映芳丛。
黄英红萼,紫苞素蕊,锦绣堪同。
须借酒泛香浓。
怕蹉跎··912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5年春之卷(总第17卷)清赏,惨淡秋容。
且登临戏马,凭吊英雄。
芳筵高拥茱萸佩,从他醉、飞帽随风。
逐时消遣,凉喧俯仰,莫问苍穹。
16.《念奴娇·秋感》芳华消歇,叹如年岁月,俄惊秋杪。
风急天高霜满地,叶落空庭谁扫。
哀雁穿云,残蛩吊月,万绪伤怀抱。
单衾独拥,厌厌长夜难晓。
犹记引疾辞官,歌征桃叶,涉江怜娇。
小茗澹香,清闲永昼,忘却欢情多少。
蓟北磷飞,淮南梦断,憔悴身空老。
临风挥泪,湿沾隋苑烟草。
17.《水龙吟·杨花和宋人章质夫韵》等闲春事阑珊,柳花万点从空坠。
轻纤映日,婉约萦烟,牵人情思。
蓦过平堤,飘穿野径,林扄谁闭。
任斜飞乱舞,因风上下,非如落红难起。
到处绿荫如幄,又无端冷抛闲缀。
薄撄绮袖,微沾玉斚,愁分细碎。
夜雨俄惊,满地萍绿,芳隋流水。
恨年年暮景,群英撩乱,感沾巾泪。
18.《春云怨·清明》江南草绿。
道路经寒食,新烟俄续。
满地柳摇花发,薄霭淡风连霁续。
往事萦怀,闲愁惊梦,酒困诗魔总相触。
飞棹晨虚,孤帆宵冷,恼乱在心曲。
当年散躅移香幄。
暂寻芳别径,娇娆装束。
携手轻阴倚红玉。
化碧为磷,荏苒韶光,感兴遗俗。
蝴蝶翔灰,杜鹃抛泪,是否百身可赎。
19.《绮罗香·冬景》淡扫眉峰,清含绿水,手韵飘然花萼。
启户攐帷,惊见欲前还却。
嫌髻重、宝钿稀施,恋香浅、绣衣轻着。
怎当他、低语殷勤,佳期不用感灵鹊。
孤灯挑尽解幌,良夜欢娱后,翻生萧索。
泪湿罗衾,魂梦尽萦较弱。
肠断处、空理前愁,总未如、再坚来约。
了无寐、倾听寒窗,霜风惊陨箨。
20.《惜余春慢·感旧》弱柳萦烟,柔花颤露,点染韶华春色。
窗间日永,院静风微,曾慰几多岑寂。
更喜同舟共归,跋涉关河,耐相晨夕。
数来多赢得,流连欢笑,竟殊今昔。
空自悔、重涉波涛,遭逢阳九,凤阙先惊瓦砾。
钗琼报璺,袂绣为灰,隔断夜台消息。
南下轻帆,万层烟水淼茫,魂梦无迹。
夜迢迢、明月如霜,寒侵一天秋碧。
··022江合友:《全明词》杨士聪词补遗及其文献价值以上据抄本《词觏》补辑杨士聪词20首,其文献价值首先在于补《全明词》《全明词补编》之缺遗。
饶宗颐、张璋《全明词》第四册据清代王昶《明词综》卷六收入杨士聪词《阮郎归·秋雨》一首[1](P1692),失收上列词作的原因是未见《词觏》所收杨士聪词。
查《全明词·引用及参考书目》,其中没有列出《词觏》。
但《全明词》并不乏据《词觏》收录词人词作之例,如孙昌裔、周岐,均有词一首存世,仅见于《词觏》。
这说明《全明词》已参考到《词觏》一书,只不过未尽其用。
周明初、叶晔《全明词补编·引用书目》开列清抄本《词觏》六卷[2](P22),却未据以补辑杨士聪词。
《全明词补编》利用《词觏》不乏精彩之处,如据《词觏》收入范文光词《桂殿秋》《潇湘神》2首,并附案语:“以上二首《词觏》所收,作者误署‘范文美’。
《全明词》‘范文光’后别列‘范文美’,据《词觏》收《浪淘沙·折梅花》一首,也当为范文光所作。
”[2](P894)可谓考辨精微,不过仍有遗漏。
另外,杨士聪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卒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卒年入清。
据《四库全书总目》卷143《玉堂荟记提要》,以“国朝杨士聪”称之,又有“入国朝,官至谕德”之语[3](P1903),则杨士聪曾出仕清廷。
按《全清词·顺康卷》卷首《凡例》:“明清之际的词人,大体以作者出处定取舍。
凡抗清殉难及殁于清初而以明遗民自居者,本书不予收录。
”[4](P1)以出处论,杨士聪词似也属《全清词》收录范围,但《全清词·顺康卷》和《全清词·顺康卷补编》均未收其词。
这种处理方式基本上也是很合适的,以杨士聪生平履历基本都在明朝,为崇祯四年(1631年)第三甲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
甲申之难,杨在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曾被俘,自杀不死,入清时间不足五年。
其虽有短暂出仕清廷之举,但心理上还是认同明朝,所撰著作《玉堂荟记》四卷、《戊寅记事》《甲申核真略》数种皆记明朝史事[5](P136),后引疾辞官,归隐毘陵②。
因此以杨士聪为明人,入《全明词》,更为妥帖③。
其次从词史的角度看,上面补辑的杨士聪词对丰富明清之际词史的认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明清之际的词史,可见诸张仲谋《明词史》和严迪昌《清词史》,其叙述的集中于陈子龙与云间词派、西泠词派、抗清英烈词人和遗民词人。
从政治归属上,杨士聪不属于抗清烈士,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遗民;从出仕清廷来说,杨士聪与吴伟业较为相近,却因入清为时甚短,没有机会像吴氏那样吐露悔罪的情怀。
而且吴伟业是复社领袖张溥弟子,属于清流。
而杨士聪是奸臣周延儒门生,所著《玉堂荟记》记明末史事对其“笔墨之间,颇为回护”,“于黄道周、倪元璐、皆有不满之意”,“记张溥试诗……不免于恩怨之词”[3](P1903),政治上站在清流对立面,容易被后来的史书所忽略。
但也正因如此,杨士聪词会具备另一种标本意义,即有助于了解在目前词史叙述之外的词坛景象。
补辑的杨士聪词,其词题除《感旧》《集王昌龄句意自寓》《泛舟》三首外,多与春、秋时令相关,不外《春恨》《春景》《秋感》《冬景》之类;或为咏节令,如《元夕》《中秋》《清明》。
这种情况体现了典型的明词做派,有明显受到《花间集》《草堂诗余》影响的痕迹。
但龙榆生所云“明人宗尚,不出《花间》《草堂》二集;艺非专习,体益卑下,故鲜有可观”[6](P126),并不适用于杨士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