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新课标)必修一文档:第三章+自然灾害+第二节+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2.80 MB
- 文档页数:18
新课标2019-2020湘教版⾼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新课标湘教版⾼中地理必修⼀⾄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适⽤于学业⽔平复习地理必修I第⼀天任务: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星各⾏其道,使地球处于⽐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地距离适中(1.5亿千⽶)——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经长期演化—适于⽣物呼吸的⼤⽓地球内部⽔汽逸出形成⽔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核聚变成氦原⼦核,并放出⼤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运动、⽔循环和⽣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类⽣产和⽣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太阳辐射能到达⼤⽓层上界的能量指标,⼤⼩为8.24焦/cm 2.分。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结构,从⾥到外分为光球、⾊球和⽇冕三层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层)太阳活动影响外⽇冕太阳风磁暴、极光⾊球耀斑⼲扰⽆线电短波通信⽇珥光球太阳⿊⼦对地球上⽓候的影响第⼆天任务: 1.3 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和⾃转的基本特征⼆、地球⾃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个太阳⽇(24h )。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时:因经度不同⽽产⽣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平运动的物体运动⽅向发⽣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道上不偏。
(北半球⽤右⼿、南半球⽤左⼿判读)三、地球⾃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交⾓:⾚道平⾯和黄道平⾯的交⾓。
⽬前约为23.5o。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重点
本文旨在总结和介绍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重点知识点,方
便同学们复和备考。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
的运动等内容。
在复时,需要掌握地球的结构、各种坐标系的概念、季节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等。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
需要注意掌握地球的气候类型、气候区划、气候与植被的关系、自然灾害等相关知识点。
第三章人文地理环境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人文地理环境。
主要包括人口与人口
问题、城市与城市问题、旅游资源与旅游业、交通运输等相关内容。
需要注意掌握相关的数据和地图,理解人口问题以及城市发展的影
响因素。
第四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概念以及评价指标
等相关内容。
需要注意掌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实现条件以及
发展模式等相关知识点。
总结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重点知识点主要集中在第二章和第三章,需要结合地图和数据进行理解和记忆。
在复习时要注重梳理重
点知识点,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联系,实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生物灭绝 :古生代末期 和 中生代末期 是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为例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1)成土母质: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
不具有肥力!! 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重要影响。
(2)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还通过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3)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4)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
(5)人类活动:积极影响——改造自然土壤为各种耕作土壤;消极影响——导致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在上述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然带的分布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说明:①注意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 ②同一气候不同自然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出现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③不同气候同一自然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跟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均出现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④特别注意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出现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三、雪线:长年积雪的下界影响因素:气温、降水量和地形(1)与气温成正相关:气温高,雪线也高。
(2)与降水量成负相关: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
第三节地质灾害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
2.结合实例,说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一、地震灾害1.概念: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
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就会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2.地震构造示意图3.震级和烈度震级烈度定义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单位级度影响因素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还受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分类依据根据释放能量的大小根据人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及地面的破坏程度4.危害(1)直接危害: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间接危害: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
5.频发地板块与板块交界处,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6.我国多发地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主要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思考我国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二、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1)概念: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多发地:岩体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3)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
2.泥石流(1)概念: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多发地: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及短时间内聚有大量水流区。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选择题(题文)下图甲为南美洲三座山脉植被分布的差异。
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这三座山脉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1】A. 地势高低B. 纬度高低C. 迎风背风D. 距海远近【2】(小题2)图乙中的气候类型,可能出现在图甲中的哪种植被类型之中()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1】【1】B【2】【2】A【解析】试题分析:【1】【1】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多少与纬度和海拔有关,山体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图为南美洲三座山脉植被分布的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图a 、图b海拔相同,自然带种类也相同,但图b的基带分布海拔范围低,说明纬度较高。
图c的海拔低,根据山麓自然带判断,图c纬度更高。
因此图中的三座山脉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差异,B对。
地势、迎风坡、距海远近,不是基带差异的主要因素,A、C、D错。
【2】【2】读图乙,该地最冷月气温大于15度,属于热带。
降水量大,各月都较多,应是热带雨林气候。
可能出现在图甲中的甲植被类型中,A对。
根据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其它不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B、C、D错。
选择题下图为天山博格达峰北坡垂直自然带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甲自然带的类型为()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 温带草原带C. 温带荒漠带D. 针阔混交林带【2】博格达峰北坡自然带丰富完整,是体现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典范,其形成受下列因素影响最小的是()A. 纬度位置B. 山体坡度C. 大气环流D. 海拔【答案】【1】C【2】B【解析】【1】天山博格达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北坡有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在山腰上降水较多,故在山腰形成森林,向上海拔高形成高寒草甸及冰雪带,向下降水越来越少,逐步过渡为山地草原、山麓温带荒漠,甲正处于从山腰上森林向下到草原再到荒漠的山麓荒漠地带,所以C正确,【2】要形成丰富完整的自然带,就需要一定水热条件,而从海陆位置的角度看,该地深处内陆,水汽到达少,而北坡受西风影响,且准噶尔盆地西部有缺口,有利于西风进入,产生降水,中纬度温带加海拔高,使其在垂直方向上有差异的可能,大气环流(西风)带来一定的水汽,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天山南北坡的坡度没有很大的差异,影响最小的为坡度,故选B。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2素材湘教版1.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
2.掌握各种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成因和危害。
知识清单 地质灾害1.地质灾害是指由①__________作用所导致的②__________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及③__________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
主要的地质灾害有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__、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2.地震(1)地震是指大地突然发生的⑦________。
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是⑧________。
可以用⑨____________的记录推算得出。
(2)烈度:地震烈度是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⑩____________破坏程度的指标,烈度可以分为⑪________度。
一般情况下,震级⑫ ,震源⑬________,烈度越大。
距离⑭________越远,烈度总的趋势越低。
(3)分布:世界地震分布不均匀,就大陆地震而言,主要集中于⑮__________________和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是指⑰________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⑱____________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
⑲________、⑳________、日本、○21________、瑞士、奥地利、印度等国是受滑坡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
(2)泥石流是由○22________、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23____________的特殊洪流,全球除○24__________外,其余各洲都有泥石流发生。
(3)危害:滑坡的主要危害常常表现在对○25________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26__________所造成的破坏和○27____________,泥石流除这些危害外,更严重的是对○28________、矿山、○29________的毁灭性冲淤。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目录篇一:高中地理教材目录湘教版(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第三节人口迁移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六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二章太阳系和地月系第三章地球的演化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二选修三第一章海洋和海岸带第二章海洋开发第三章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第四章海洋权益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第三节国外名景欣赏第三章旅游规划第一节旅游规划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评价第三节旅游规划第四章文明旅游第一节做合格的旅游者第二节出游前的准备第三节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第四节旅游安全选修四选修五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章城乡分布第三章城乡规划第四章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环境特.2第四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第三节自然灾害与我们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第三节人类与环境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第四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第五章环境管理第一节环境管理概述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第三节中国环境法规体系第四节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选修六选修七第一章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第二章地图与遥感(RS)第三章全球定位系统(GPS) 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五章 3S(RS、GPS、GIS)技术综合应用览高中地理教学计划(全年组)更新时间:2008-03-28 16:34:40论坛转帖地理教学计划一、三年大计划年级学期教学内容高一年级第一学期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学期高中《地理》必修2高二年级第一学期高中《地理》选修1,《中国地理》1、2两册。
高中地理必修一目录湘教版目录对学习地理来学有一定的作用,高中地理必修一目录可以帮助你了解地理的学习框架。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目录湘教版,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地理必修一目录湘教版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雨衣雨裤,包用5年,千里雨衣厂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为什么河谷多下沉气流冷空气分子相对不活跃,密度大,下沉,所以河谷盛行下沉气流。
当气流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冷却;当气流过山顶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湿度显著减少,温度也会越来越高。
1什么是下沉气流具有垂直向下分量的气流。
大气层结不稳定引起的对流,对流运动发生过程中,有和周围环境大气发生热量、动量、质量(含水汽)的交换,因而改变了环境大气的状态。
在大气主要表现为高压地带气流和低压地带气流相互循环流动,促使地球环境干湿变化四季交替。
2河谷形成原理河谷由沟谷发育而来。
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在沟谷汇聚,形成沟谷流水。
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
由于这样的特点,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
下蚀到一定程度,下切到地下海水层,地下水成为沟谷流水补给。
当沟谷流水获得地下水稳定补给,至此沟谷成为河谷。
如何学习高中地理拿高分?1、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并且兴趣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
个人感觉好象是夫妻之间的感情可以培养(当然,偶可以择,而地理对于有考试要求的学生而言,带有一点compulsory).对地理了解的越多,就越有兴趣。
章末检测试卷(三)(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A.深挖河道B.修筑大堤C.植树造林D.退耕还湖答案 1.A 2.B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是我国长江的荆江河段,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且变率大。
从图中看,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缓慢,且多洼地、易积水。
第2题,深挖河道会破坏河流的输沙平衡,侵蚀大堤,不可取。
植树造林、退耕还湖虽然可取,但属于生态措施。
读下图,完成3~4题。
3.该图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是( )A.泥石流B.风暴潮C.干旱D.盐渍化4.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B.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D.有害生物大规模繁殖,毁坏农作物答案 3.C 4.B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该灾害是旱灾,致灾因子是干旱。
第4题,旱灾会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存,使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新京报2018年4月8日快讯:记者今日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了解到,今年我国沿海灾害性台风风暴潮发生次数将较2017年有所上升。
据此完成5~7题。
5.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沿海重,北方重B.内陆重,沿海轻C.沿海重,内陆重D.沿海重,南方重6.下列各组区域中,受台风影响最大的是 ( )A.桂、滇、黔B.粤、闽、浙C.赣、鄂、湘D.冀、晋、豫7.台风导致人员死亡和房屋倒塌是因为 ( )①特大暴雨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②狂风刮倒建筑物,吹翻船只③风暴潮引发洪水④低温冷害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 5.D 6.B 7.D解析第5题,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来自西北太平洋,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
可观测宇宙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汇编(老孟图文版)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是指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发光)、星云(发光)、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际物质都是天体。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如下3、太阳系组成: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性体现在其结构特征与运动特征上。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是类地行星(离太阳近,体积、质量都较小)木星、土星是巨行星(体积、质量巨大);天王星、海王星是远日行星(距太阳远,体积、质量中等)。
(了解)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共面性(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都很小)、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5、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运行轨道安全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和自转周期适中,地表平均气温为15 ℃左右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有液态水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和原始地球体积收缩产生热量,不断产生水汽,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以电磁波形式传播能量;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2、太阳大气的分层: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厚度小,我们看到的太阳光都是从光球层发出的)色球层(厚度较小,亮度较小)日冕层(厚度大,亮度小)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为地球直接提供光、热资源;②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的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③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必需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4、各层的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周期是11年。
姓名,年级:时间: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程标准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有关自然地理的问题.学习目标1。
了解“3S”技术的概念。
2.掌握“3S"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2.应用(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
(2)大众化应用: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
二、遥感(RS)1.概念:利用装在航空器(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2.主要环节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3.原理: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
4.应用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预报、预警;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对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思考如何理解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答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遥感能够精确地观测到距离更遥远、范围更广阔的事物。
(2)遥感能够更及时、更持久地监测事物的发展变化.(3)遥感能观察到可见光之外人眼看不见的光线,如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等。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1)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
(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3)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特点: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且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4.应用可以精确定位,帮助用户在遭遇自然灾害或面临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判断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定位和导航。
知识要点六自然灾害新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2)自然灾害的特点:①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③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④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⑤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⑥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3)自然灾害的分类(按成因和发生过程分类):①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寒潮、风沙等;②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等;③生物灾害:蝗灾、虫灾、生物入侵等;④海洋灾害:海啸、风暴潮、赤潮等。
(4)自然灾害的危害:①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②带来各种间接的损失;③影响社会安定和持续发展。
2.气象灾害(1)洪涝灾害:①概念及分布区域: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②成因:洪涝灾害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从气候因素看,降水量大、降水集中的季风气候区易发洪涝灾害。
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注地区,排水不畅,常受洪涝威胁。
③危害:洪涝灾害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④治理措施: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退耕还湖;C、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E、开挖入海河道(淮河);F、修建分洪蓄洪区;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H、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拟订撤离预案、实施防洪保险等。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2)干旱灾害①概念及分布区域: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第二节台风与寒潮一、台风灾害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成因及分布3.危害台风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天气状况(如下图所示),台风伴随着狂风、暴雨,来势凶猛,在沿海地区还会产生巨浪和风暴潮。
思考在我国,台风多发生于什么季节?哪些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大?答案夏秋季节。
东南沿海。
二、寒潮灾害1.概念:我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其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
2.成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导致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同时伴有大风、雨、雪、雨凇或霜冻、冰冻天气,发源于北方大陆和冰雪洋面。
3.时空分布:发生于秋末或冬末春初,影响我国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4.入侵我国的寒潮路径和源地5.危害: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探究点我国的台风和寒潮灾害1.从图中看,我国受寒潮影响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
(至少列举三个省区)答案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2.台风主要有哪些危害?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影响?答案台风危害主要表现为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能带来丰沛的降水,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
3.从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答案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地区山脉多东西走向,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所以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
1.台风灾害 (1)影响①危害⎩⎪⎨⎪⎧狂风:能掀翻巨轮,使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设施遭受损坏暴雨:造成河堤决口,水坝崩溃,洪水泛滥风暴潮:常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②有利:缓解旱情、降温消暑。
(2)防避措施2.寒潮灾害 (1)影响①危害⎩⎪⎨⎪⎧严寒:强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暴雪、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 输受阻沙尘暴:大气污染、表土流失、交通事故、农业减 产等②益处⎩⎪⎨⎪⎧有助于地球表面的热量交换带来降水,缓解冬季旱情低温可杀死大量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等(2)防避措施①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
②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防寒准备。
③海上船只及时回港。
2018年1月初“霸王级”寒潮横扫中国近一周,全国各地纷纷经历了2017年冬季以来的“最冷周”。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寒潮路径的是()A.甲B.乙C.丙D.丁2.台风和寒潮共同的天气特征是()A.沙尘暴B.大风C.干旱D.强烈降温答案 1.A 2.B解析第1题,寒潮是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导致明显降温的天气,图中甲表示偏北的风,即选A。
第2题,台风会带来大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现象,寒潮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所以两者共同的天气特征是大风。
2018年7月11日,超强台风“玛莉亚”在台湾岛东部沿海登陆。
下图为“该台风由台湾岛东部往西偏北移动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台风眼大致位于图中()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该台风的移动方向是()A.向东南方向移动B.向东北方向移动C.向西南方向移动D.向西北方向移动答案 1.B 2.D解析第1题,台风眼位于台风的中心位置,故选乙处。
第2题,根据图中台风路径的箭头方向可判断,台风从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2019·北京市西城区期末)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主要是因为()A.纬度较高,冷气团势力较强大B.地势较高,暖湿气流难以到达C.冷空气南下时受地形阻挡并在此堆积D.其西侧高大山地对冷空气有明显阻挡4.我国受冷冻灾害影响较严重的季节是()A.初春B.夏末C.初秋D.隆冬答案 3.C 4.A解析第3题,图中的P区域处于三山夹峙地带,向北敞开,东西两侧山脉为南北走向,形成冷空气通道,冷空气可长驱南下;南侧山脉为东西走向,阻挡冷空气南下,因此冷空气在此堆积,致使该地冷冻灾害高发。
第4题,初春和深秋是农作物生长季节的初始和末尾,因此发生冷冻灾害时,所造成的影响最为严重,故A项正确。
5.阅读表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勒泰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处于新疆最北部,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每年春秋季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多发。
2月10~12日强寒潮期间阿勒泰地区天气现象及气象要素与最低温度情况(1)简述此次强寒潮期间阿勒泰地区天气现象的变化过程。
(2)阐述此次寒潮过境对阿勒泰地区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危害。
答案(1)寒潮侵入初期,风力增大,气温较低,并出现降雨天气;中后期,风力减弱,气温继续下降,天气转晴。
(2)该地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以牧业为主。
寒潮侵入,导致该地区出现大风、降温、降雪等恶劣天气;大风和降温可导致牲畜患病;降雪会覆盖牧场,影响牲畜觅食和转移。
解析第(1)题,主要从风力、气温、天气状况对比分析。
第(2)题,主要从大风、降温、暴雪天气对农牧业的影响方面分析。
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
读“西北太平洋、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图”(1981~2010年),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A.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B.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C.我国全年均会受到台风影响D.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2.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A.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B.秋季台风使南方水稻受到冻害C.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D.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3.预防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①加强监测和预防②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③出行建议乘坐飞机④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⑤农田夜间防御霜冻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⑤答案 1.D 2.C 3.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夏秋季节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多,因此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台风一年四季均有形成;冬季没有台风在我国登陆,因此我国冬季不受台风影响。
第2题,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可缓解旱情,为有利影响,不属于损失;台风不会带来冻害;台风过境往往带来强风、暴雨和风暴潮,巨浪可以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大风翻江倒海,不利于鱼群聚集。
第3题,台风登陆时,在强风、暴雨天气影响下飞机不能起飞;台风灾害与霜冻无直接关系。
2018年9月7日,台风“山竹”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16日在广东台山海宴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
据此回答4~5题。
4.接到超强台风“山竹”预警后,台风登陆范围内的居民应()A.驾船出海,避免强风将船舶吹到陆地上B.到海滨浴场游泳,体会搏击风浪的成就感C.待在向风的窗户旁,随时观察台风风速的变化D.加固部分建筑物5.接到超强台风“山竹”预警后,若某大型货轮正航行在台风将要经过的海域而不能及时靠岸,船长应要求海轮立即()A.滞航B.适当改变航线C.穿过风和日丽的台风眼D.返航答案 4.D 5.B解析第4题,接到台风预警后,人们不应外出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室内的居民不应靠近窗户,尤其是向风的窗户,以免被强风刮破的玻璃碎片伤害。
第5题,“将要经过的海域”是关键信息,因此不能滞航;台风眼周围是漩涡风雨区,因此不能穿越台风眼;返航没有必要,会增加运输成本;可以适当改变航线,以躲避超强台风。
2018年11月12日,新疆气象台发布寒潮黄色预警信号:12日白天到13日夜间,北疆有明显降温降雪天气,大部分地区伴有5级左右西北风,部分区域降温10℃以上。
据此回答6~7题。
6.此次寒潮对新疆北部的主要危害是()①危害人及牲畜②危害冬小麦③电信、电力中断④交通受阻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7.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A.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B.随时做好防寒准备C.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时及时回港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答案 6.D7.A(2019·福建省三明市期末)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
2012年年初由于倒春寒的影响,皖南某地茶园遭受重创。
下图为“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该地受倒春寒影响最明显的时间段是()A.①时段B.②时段C.③时段D.④时段9.为防护茶园春季冻害威胁,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覆盖塑料薄膜B.改善通风条件C.茶树培土D.大量施肥答案8.C9.A解析第8题,根据材料,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于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较低的气象灾害。
读图,③时段在回暖过程中,气温明显降低,倒春寒影响最明显。
第9题,为防护茶园春季冻害威胁,可以用塑料薄膜覆盖,产生温室效应,达到保温效果。
2018年11月16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读图,回答10~11题。
10.据图可知()A.广州降温幅度最大,说明冷空气自南向北移动B.北京20日气温回升是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C.18日冷空气到达上海,市民应适当添加衣物D.此次天气过程三地均应提前做好供暖保障工作11.图中三个城市之间温度差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冷空气来源B.太阳辐射C.天气状况D.地势高低答案10.C11.B解析第10题,寒潮带来的冷空气自北向南移动,A错。
北京20日气温回升是由于冷空气过境后,天气晴朗,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增多,B错。
17~18日,上海降温幅度大,说明冷空气到达上海,C对。
广州气温较高,不用供暖,D错。
第11题,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纬度差异大,接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从而导致气温的差异。
读“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回答12~13题。
12.关于图示区域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从东向西递减B.从西向东递减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从西北向东南递减13.与西安相比,成都遭受寒潮影响程度较小,其原因是()①西安位于寒潮路径上,受影响大,降温剧烈②西安的纬度高,冬季气温比成都低,降温幅度小③成都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侵入,受影响小,降温较小④成都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受夏季风影响深刻,降温幅度较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2.D13.C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寒潮出现次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第13题,读图可知,西安位于寒潮路径上,受影响大,降温剧烈。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侵入,因此受影响小,降温较小。
14.我国地域辽阔,地域自然环境差异大,致灾因素分布不均,导致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类型的灾害发生。
下面是“影响我国的两种自然灾害入侵路径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甲和乙表示寒潮的是____________,①②③中源于欧洲北面北冰洋的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