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池》课堂实录与评析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20
《五彩池》课堂教学实录一、课前谈话,引入课题:师:同学们,这两天想不想刘老师?生:想!师:为什么?生一:刘老师说话很风趣。
生二:刘老师朗读课文很有感情。
生三:刘老师今天给我们上完课后,就再也不会给我们上课了。
(听课老师笑)师:国庆节期间到哪里去旅游了?生一:我去了桂林。
师:你一个人去的吗?生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的。
师:你再完整地说一遍。
生一:国庆节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桂林旅游了。
师:说得好。
还有谁来说?生二:国庆节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昆明旅游了。
生三:国庆节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韩国去旅游了。
……(课件打出图片)师:你们有谁到这个地方去旅游过吗?生:(摇头)师:这个地方叫五彩池。
(板书课题,生齐读)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师:根据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生一:五彩池在什么地方?(师板书:地点)生二:五彩池为什么叫五彩池?师:也就是说,五彩池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颜色?(师板书:成因)生三:五彩池到底有多少种颜色?(师板书:颜色)生四: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师板书:样子)师:想不想到五彩池去看一看?生:想!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游览五彩池。
请你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一遍。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弯腰巡听)师:都读完了么?生:读完了。
师:请你快速地找一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分别介绍五彩池的地点、样子、颜色、成因的?生一: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五彩池的地点,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五彩池的样子,第三自然段介绍了五彩池的颜色,第四自然段介绍了五彩池的成因。
(板书:一、二、三、四)师:第五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
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生一:第五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对五彩池的赞美。
师:很接近了,再想一想。
生二:第五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的赞叹。
师:你真懂老师的心。
(听课老师笑)(板书:五、赞叹)(课件出示:“先…然后…接着…再…最后…”)师:请你用“先…然后…接着…再…最后…”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先自由地说一说好吗?师:谁来说?生一:课文先介绍了五彩池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了五彩池的样子,接着介绍了五彩池有哪些颜色,再介绍了五彩池形成的原因,最后写的是作者的赞叹。
《五彩池》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亩、镰、盆、恰、呈、笋”6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五彩池的美丽和神奇,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3、理解词句,在阅读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想象、表达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悟词句,培养语文能力,感受五彩池的美丽和神奇。
三、课前准备:ppt四、课堂实录师:请大家看我在黑板上写一个字。
(板书:池)生:池师:这个字大家都认识,可是你知道它的确切意思吗?(有的学生摇头,有的学生小声说水池)师:当我们说不出这个字的确切意思时,该怎么办?生:查字典师:那就快点吧,看谁速度快!生:(快速查字典)池,水池,多指人工挖掘。
师:(板书:多指人工挖掘)那你平时都见过什么形状的水池呢?生1:方的生2:圆的生3:椭圆形的生4:五角星形的……师:看来,我们平时看到的人工挖掘的水池通常都是一些能够叫出名字的规则的形状。
我们平时见到的水池里的水都是什么颜色的呢?生:清的生:还有绿色的生:游泳池里的水是蓝色的。
师:还有其他的颜色吗?生摇头师:看来,人工挖掘的水池里的水,也只是这么几种单调的颜色。
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笔,来到五彩池(板书课题)看看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
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能告诉我你们都读了几遍书吗?生1:3遍生2:5遍……师:看来,大家在上课之前做了大量的预习工作,课前预习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我能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吗?生:可以。
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师:看来,大家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还不错,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随着作者来到五彩池神游一番,待会儿谈谈你的感受。
(师范读课文)生1:我觉得五彩池太美了。
生2:我觉得五彩池是个神奇的地方。
生3:我想用绮丽这个词来形容五彩池的美丽。
……师:这是大家对课文的整体感受,如果深入其中,相信大家会品出更多的滋味来。
赶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生自由读,师巡视)生1:读了第一自然段,我知道了五彩池在四川松潘。
《五彩池》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案教学设计《五彩池》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15个,其中12个要求能够正确书写。
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3、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情境表演法。
教学准备:1、五彩池的风光资料片。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五彩池的资料。
3、投影仪;三棱镜。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实物投影,导入新课1、教师放映几张五彩池的风光资料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2、请学生回答,并问是怎么知道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到这个神奇美丽的地方五彩池去看一看。
(教师板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各抒己见,交流资料。
1、学生介绍你所了解的五彩池。
2、教师做适当补充。
五彩池在四川的黄龙风景区。
黄龙风景区与九寨沟风景区一样,同为川西北高原上耀眼的明珠。
1991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五彩池美不胜收,如人间仙境。
三、整体感知,理清顺序1、学生通读全文,想想五彩池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讨论课文记叙的顺序:说说课文先讲了什么,有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先讲了五彩池的传说,接着讲它的形状、颜色、成因;最后总结全文)四、学习字词、扫清障碍1、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合作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可通过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
2、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应注意的字型及字音。
笋是平舌音;矗是翘舌音。
耀字左边光,最后一笔应该是竖提。
折不能多一点变成拆。
3、让对本课词语理解没问题的学生当小博士,站在台前,谁有不理解的词向他提出疑问,博士作答。
教师可适当点拨。
五、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彩池》课堂实录与评析一、教学设计说明《五彩地》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
作者抓住了水池的数量、大小、深浅、形状的特点和池水瑰丽多彩的特点,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五彩地的美丽神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五彩池的赞美之情,表达了“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五彩池》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主要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第一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读懂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教师相机将学生读懂的内容与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使预习落到实处,二是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三是了解学生感知课文的情况,准确把握教与学的起点,四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步,将学生读懂的内容进行梳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归纳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训练学生分段。
在学生汇报分段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意见比较一致,没有出现分歧;二是不能把握第2、3、4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出现几种分法。
若学生出现分歧,便存疑,待进一步理解课文,真正弄明白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后再进行分段训练。
学生虽然在三年级已进行了归纳自然段主要意思的训练,在学习第七册第二组课文时已初步进行了分段训练,但学生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教学环节设计应体现年段性、阶段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读懂的内容归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给课文分段,使学生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方法学习新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第三步,将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梳理,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并能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培养学生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和习惯。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体会五彩地的美丽神奇,并渗透思想教育,体会运用比喻句的好处。
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根据学生读懂的内容或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使学生预习时的初步认识得到发展,读不懂的问题得到解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与提高。
小学语文:《五彩池》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再次见到林老师,高兴吗?(互相问好)师:同学们,我来自一个遥远的地方,当我来到四川,就被这里迷人的景色所陶醉,尤其是那美丽的五彩池,今天,就请大家去领略一番五彩池的美丽,好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将通过有感情朗读来理解课文。
我们班哪位同学课文朗读最好?请两个学生接续朗读课文,教师点评。
师:刚才两个同学课文读得非常好,我请一个刚才没有读过课文的同学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他有进步吗?生:有。
师:请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师:谁还想接着读?(请一生读,“瑰丽”读错,老师没有纠正。
)师: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样的感觉?生:美丽。
生:神奇。
师:(板书)。
课文中还写了什么内容?来,上来板书。
(学生相继上台板书地方、位置、颜色……)师:好,你看,课文中写了这么多内容,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五彩池的呢?生:先向我们介绍了五彩池的地点。
(后面的学生继续回答,形状、颜色……)师:了解一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是我们学习课文应该掌握的。
出示学习提示:1、认真读一读小组小组选择的内容。
2、想想作者怎样写出了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请一学生朗读。
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了,孩子们,学习得怎么样?师:来,这一小组选择的是哪一段?读一读。
一生读描写形状的自然段,教师纠正读音。
师:漫山遍野说明了什么?你来读一读,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师:五彩池还有那些形状,请大家把它画出来。
学生画。
师:用书上的句子描述一下,有像……的,有像……的。
(学生补充),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师: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能背吗?学生背诵。
生读:“无数的水池……”师:是啊,这么多的水池在灿烂的眼光下,闪耀着……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生读。
师:五彩池还有哪些地方神奇美丽呢?哪个小组来读一读?。
《五彩池》课堂实录北京市密云县第二小学王蕊课文我小时候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的神仙信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
奶奶是哄着我玩儿,我却当作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着他腾云驾雾,飞到那五彩的瑶池边去看看。
没想到今年夏天去四川松潘旅游,在藏龙山上,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
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藏山,只见漫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角到池底。
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更使我惊奇的是,所有的池水来自同一条溪流,溪水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
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的却成了橄榄绿。
可是把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
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的透明的石粉。
阳光透过池射到池底,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五光十色的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
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课堂实录师:小时候,听奶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放故事师:奶奶是哄着我玩,没想到有一天我真看到了五彩池,没想到那美丽的瑶池不在天上,就在人间。
多媒体出示:五彩池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然后想想五彩池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开始吧!生自由读。
师:这些词语你读得对了吗?抢读。
师:五彩池在什么地方?生:四川。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及点评13五彩池_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及点评-13五彩池人教版(2019)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五彩池》,帮老师一个忙好吗?老师有一个旅行社的朋友,想开辟五彩池旅游线,他听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五彩池》这篇课文,想请同学们帮助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风光的广告语,同学们有兴趣吗?生:有!师:咱们既然是帮别人的忙,就得把忙帮好,所写的广告语要能准确地概括事物的特点,切不可瞎编乱造。
去过五彩池的同学请举手。
(生举手的只有两人)师:糟糕,去过五彩池的人太少了,看来,这个忙帮不成了!这可怎么办?生:可以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
师:同学们认为这个办法怎么样?生:好!【评】要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就必须认真研究阅读课学习情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认可的三种成熟的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式教学”都认为“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情境”,对于学生的主动探索、意义建构有重要的作用。
“请同学们帮忙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风光的广告语”的教学设计是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主线,它是调动、味地读读,拿起笔划划,五彩池美在哪里,神奇在哪里。
【评】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是自主探索学习的一个特征;独立地诵读感悟是自主探索学习的重要方法。
(生选择——朗读——划找词句)师:同学们已经体会到五彩池的神奇与美丽了吗?(生:体会到了)都会说了吗?(生:都会说了)既然都会说了,咱们就不说了。
这样吧,你选择最喜欢读的一句话,好好读读,把你所体会到的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让其他同学一听就明白五彩池神奇在哪里。
【评】阅读课的重要学习任务之一是学习课文规范的语言。
虞老师的高明之处就是把费时而不实用的学生“说理谈话”让位给人人参与的朗读感悟,让学生将读书意会到东西用可以检测的表情朗读表达出来,实惠而便捷。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及反思13五彩池_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及反思-13五彩池人教版(2019)一、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大概了解了课文,想象和欣赏了五彩池那美丽的景色,知道了我们祖国这如仙境一样的地方。
这节课我们共同继续探讨研究课文,进一步欣赏五彩池的美丽。
下面同学们各自快速浏览一遍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学生各自浏览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哪个自然段?生:我喜欢第三段。
生:我喜欢第二段。
生:我喜欢第三段。
二、引导探究第三自然段。
师:(指名学生)你能说一说喜欢第三自然段的理由吗?请说一说。
生:我觉得池水的颜色太美了。
有的水池的水是好几种颜色的,很神奇。
师:有哪些神奇之处呢?生:同一条溪流的水,流到水池中颜色就不同了。
生:池子里的水是有颜色的,但把水舀起来看的时候又和普通的水一样。
三、引导探究第四自然段师:我们共同归结一下,池水颜色形成的原因。
生:这一段中的四句话就是它形成的原因。
生:他说的很不具体,应该说池底的石笋表面有石粉还有阳光。
师:如果池底的石笋全是平的怎么样?生:那可能池水是一种颜色的。
师:我们看第一句话中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说明了什么?生:这说明石笋形状不一样,而且高低不平。
(师板书:形状不一,高低不平。
)师:你说得很好,哪个同学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说出颜色的成因?生:池底有形状不一、高低不平的石笋,石笋表面有石粉,还有阳光的折射。
师:你真行,还有吗?生: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
师:同学们都很认真,很努力,那么五彩的瑶池在天上吗?生:不,它在我们人间。
师:这么美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去感受一下呢?请同学们再朗读课文一遍,注意要读出神奇、惊叹、赞叹的语气。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四、总结师:本课写的这地方,像仙境一样美丽感人,我们都非常想到这地方亲身感受。
其实我国还有很多美得像仙境一样的地方。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把我们自己家乡的美景写一写,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法,要写出景物的特点。
《五彩池》第一课时课堂实录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第一节,感受五彩池的形态美和色彩美。
2.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节,能借助重点词语背诵第1节。
3.能依据“咖啡色、柠檬黄”等词组和“上边、下边”、“流入、注进”等词语练习写短文。
教学过程:(实录摘要)师:看看课题,你想研究哪个词?生:“彩”。
一看就知道那是有多种色彩的池。
师:对了,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五彩池是怎么样的,究竟有多美。
“神话传说中的五彩池在天上,而且只有一个,四川藏龙山的五彩池却多得数不清。
”(教师用课文的语言做开头,引导孩子进入课文)这些五彩池究竟是怎么样的,请读读课文,向大家作介绍。
(让学生自学)请划出描写五彩池大小、姿态的词。
生:(自己学。
教师巡视,指导困难生)师:好多同学都划了两个词,哪两个?生:大大小小、玲现多姿。
师:对,那么谁能够清楚地告诉大家,大到怎么个程度?小到怎么个样子?请用课文里的语句告诉同学们。
生:大……大的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师:那,不足一亩究竟有多大?不到三米,大概有教室那么高吧?生:不足一亩,可能是一个标准游泳池的大小。
师:你说对了,我们再来读读这一句,写大的句子。
生:读。
师:那你们说,这个“大”是不是显示出很大? 再读读,想想。
生:我认为“大”也并不大,从两个词看出,一个是“不足”,一个是“不到”。
还从前面那个“玲珑多姿”看出。
因为“玲拢”本身就指那些小的东西。
师:说得对极了,你很会钻研课文。
我们再来读读写小的那一句。
生:“小的,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
”师:这句话可把小写具体了。
看见过像菜碟那么小的池子吗?。
肯定非常有趣?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玲珑多姿”。
一起把有关句子划出来。
生:(读、划)师:谁能够到黑板上来画一画。
某某,你请上来画,其他同学就在课本上画。
生:画“玲现多姿”的池子。
师:请你介绍一下你画的五彩池像什么?生: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师:大家说说是这样吗?还有其他形状吗?生:有的。
《五彩池》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二师:大家认识我吗?生:你是叶老师。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张老师告诉我们的。
师:那能说说我给你的印象吗?生无以应,其他学生也无人举手。
师笑:不肯说也没关系。
既然你我已经认识了,大家也准备好了,那我们就上课吧!师生问好。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齐答:五彩池),看老师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五彩池师:谁来读读课题(很多人举手)师:别小看这三个字呀,读准有一定的难度的“彩”是平舌音,“池”是翘舌音。
生起来读,师正音,齐读。
师:早自修的时候你们有读几次课文吗?众答:有!师:那为了等一下表现好一些,大家再读充分一点,好吗?众答:好!生不自觉地齐读,师制止,请大家自由读,师一边巡视,一边注意观察学生的读书情况,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书姿势。
生读了六七分钟后,师要求停下来。
师:刚才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有些读了两三次了,还在继续读。
好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生字。
课后生字的学习有问题吗?众答:没有师:那我们看看生字里边哪个字的笔画最多?众答:镰。
师:我们数数看,有几画生数后,纷纷回答是十八画。
师:好,那我们一齐来写写这个字,老师在黑板上写,你们数笔画。
笔画能数得清,说明这字也就会写了。
师写“镰”字,写好后指名读。
师:能说说它的组词吗?生:镰刀。
师:知道镰刀是什么吗?生:农民伯伯割稻、割草时用的工具。
师:我们今天的五彩池里怎么会冒出镰刀来呢?生:这里的镰刀是用来形容五彩池的形状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读“镰刀”所在句。
师:还有哪些词的用法也是跟镰刀一样的呢?生:还有脸盆、莲花……师:嗯,这说明你们对这些词语理解了。
课文中的其他词语有问题吗?众答:没问题了。
师:其实有问题也没有关系,我们在学习课文中也可以理解的。
好,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
别急着打开书。
同学们,大凡在读书的时候,不管是语文书还是课外的故事书,读了之后,我们都会有一种感受。
这种感受有时候可以说出来,有时候是说不出来的。
下面谁能来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生1: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天上的五彩池是多么的美丽。
人教版四年级人教七册选学:《五彩池》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案_四年级语文教案——《五彩池》教学实录与评析评析: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李家栋    一、教学设计说明《五彩地》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
作者抓住了水池的数量、大小、深浅、形状的特点和池水瑰丽多彩的特点,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五彩地的美丽神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五彩池的赞美之情,表达了“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五彩池》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主要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第一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读懂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教师相机将学生读懂的内容与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使预习落到实处,二是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三是了解学生感知课文的情况,准确把握教与学的起点,四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步,将学生读懂的内容进行梳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归纳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训练学生分段。
在学生汇报分段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意见比较一致,没有出现分歧;二是不能把握第2、3、4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出现几种分法。
若学生出现分歧,便存疑,待进一步理解课文,真正弄明白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后再进行分段训练。
学生虽然在三年级已进行了归纳自然段主要意思的训练,在学习第七册第二组课文时已初步进行了分段训练,但学生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教学环节设计应体现年段性、阶段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读懂的内容归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给课文分段,使学生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方法学习新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第三步,将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梳理,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并能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培养学生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和习惯。
《五彩池》课堂实录与评析《五彩池》课堂实录与评析一、教学设计说明《五彩地》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
作者抓住了水池的数量、大小、深浅、形状的特点和池水瑰丽多彩的特点,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五彩地的美丽神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五彩池的赞美之情,表达了“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五彩池》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主要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第一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读懂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教师相机将学生读懂的内容与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使预习落到实处,二是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三是了解学生感知课文的情况,准确把握教与学的起点,四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步,将学生读懂的内容进行梳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归纳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训练学生分段。
在学生汇报分段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意见比较一致,没有出现分歧;二是不能把握第2、3、4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出现几种分法。
若学生出现分歧,便存疑,待进一步理解课文,运用;三是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真正体会到五彩池那美妙神奇的景象,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热爱大自然情感的熏陶。
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我们设计了一个理解“更”字的教学环节,先让学生认真读书,对照教师出示的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投影片上的一段话中少了一个“更”字,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有这个字与没有这个字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这样设计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出作者看到水池神奇时感到很惊奇,看到池水瑰丽多彩时感到更惊奇的感受;使学生意识到2、3、4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密切,为进一步训练学生分段做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学习第4自然段,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书,了解池水出现不同色彩的原因。
人教版四年级《五彩池》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二,教案_四年级语文教案生:你是叶老师。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张老师告诉我们的。
师:那能说说我给你的印象吗?生无以应,其他学生也无人举手。
师笑:不肯说也没关系。
既然你我已经认识了,大家也准备好了,那我们就上课吧!师生问好。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齐答:五彩池),看老师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五彩池师:谁来读读课题(很多人举手)师:别小看这三个字呀,读准有一定的难度的“彩”是平舌音,“池”是翘舌音。
生起来读,师正音,齐读。
师:早自修的时候你们有读几次课文吗?众答:有!师:那为了等一下表现好一些,大家再读充分一点,好吗?众答:好!生不自觉地齐读,师制止,请大家自由读,师一边巡视,一边注意观察学生的读书情况,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书姿势。
生读了六七分钟后,师要求停下来。
师:刚才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有些读了两三次了,还在继续读。
好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生字。
课后生字的学习有问题吗?众答:没有师:那我们看看生字里边哪个字的笔画最多?众答:镰。
师:我们数数看,有几画生数后,纷纷回答是十八画。
师:好,那我们一齐来写写这个字,老师在黑板上写,你们数笔画。
笔画能数得清,说明这字也就会写了。
师写“镰”字,写好后指名读。
师:能说说它的组词吗?生:镰刀。
师:知道镰刀是什么吗?生:农民伯伯割稻、割草时用的工具。
师:我们今天的五彩池里怎么会冒出镰刀来呢?生:这里的镰刀是用来形容五彩池的形状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读“镰刀”所在句。
师:还有哪些词的用法也是跟镰刀一样的呢?生:还有脸盆、莲花……师:嗯,这说明你们对这些词语理解了。
课文中的其他词语有问题吗?众答:没问题了。
师:其实有问题也没有关系,我们在学习课文中也可以理解的。
好,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
别急着打开书。
同学们,大凡在读书的时候,不管是语文书还是课外的故事书,读了之后,我们都会有一种感受。
这种感受有时候可以说出来,有时候是说不出来的。
人教七册选学:《五彩池》教学实录与评析-《五彩地》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
作者抓住了水池的数量、大小、深浅、形状的特点和池水瑰丽多彩的特点,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五彩地的美丽神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五彩池的赞美之情,表达了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五彩池》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主要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第一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读懂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教师相机将学生读懂的内容与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使预习落到实处,二是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三是了解学生感知课文的情况,准确把握教与学的起点,四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步,将学生读懂的内容进行梳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归纳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训练学生分段。
在学生汇报分段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意见比较一致,没有出现分歧;二是不能把握第2、3、4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出现几种分法。
若学生出现分歧,便存疑,待进一步理解课文,真正弄明白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后再进行分段训练。
学生虽然在三年级已进行了归纳自然段主要意思的训练,在学习第七册第二组课文时已初步进行了分段训练,但学生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教学环节设计应体现年段性、阶段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读懂的内容归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给课文分段,使学生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方法学习新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第三步,将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梳理,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并能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培养学生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和习惯。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体会五彩地的美丽神奇,并渗透思想教育,体会运用比喻句的好处。
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根据学生读懂的内容或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使学生预习时的初步认识得到发展,读不懂的问题得到解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与提高。
《五彩池》课堂实录与评析一、教学设计说明《五彩地》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
作者抓住了水池的数量、大小、深浅、形状的特点和池水瑰丽多彩的特点,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五彩地的美丽神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五彩池的赞美之情,表达了“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五彩池》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主要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第一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读懂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教师相机将学生读懂的内容与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使预习落到实处,二是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三是了解学生感知课文的情况,准确把握教与学的起点,四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步,将学生读懂的内容进行梳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归纳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训练学生分段。
在学生汇报分段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意见比较一致,没有出现分歧;二是不能把握第2、3、4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出现几种分法。
若学生出现分歧,便存疑,待进一步理解课文,真正弄明白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后再进行分段训练。
学生虽然在三年级已进行了归纳自然段主要意思的训练,在学习第七册第二组课文时已初步进行了分段训练,但学生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教学环节设计应体现年段性、阶段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读懂的内容归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给课文分段,使学生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方法学习新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第三步,将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梳理,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并能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培养学生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和习惯。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体会五彩地的美丽神奇,并渗透思想教育,体会运用比喻句的好处。
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根据学生读懂的内容或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使学生预习时的初步认识得到发展,读不懂的问题得到解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与提高。
在第2自然段的教学中,通过抓重点句子,利用图片、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水池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等特点。
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到五彩地的美丽神奇;二是使已学过的读书方法(如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等)得到运用;三是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真正体会到五彩池那美妙神奇的景象,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热爱大自然情感的熏陶。
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我们设计了一个理解“更”字的教学环节,先让学生认真读书,对照教师出示的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投影片上的一段话中少了一个“更”字,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有这个字与没有这个字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这样设计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出作者看到水池神奇时感到很惊奇,看到池水瑰丽多彩时感到更惊奇的感受;使学生意识到2、3、4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密切,为进一步训练学生分段做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学习第4自然段,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书,了解池水出现不同色彩的原因。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其主导思想是引导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自己学习,力求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难问题,使学生在预习时对课文的初步认识得到发展,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第三个环节:总结课文。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说说对课题的认识,并将五彩池与天上瑶池进行比较,以发展学生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五彩池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景象,比天上的瑶池更美丽,更神奇,更令人陶醉,再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淡化对课文内容空泛的分析,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淡化“教”的痕迹,强化学生活动,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读书、思考、讨论的时间,力求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地学、独立地学、创造性地学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使学生的语言素质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高。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师: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11课。
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11 五彩地。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课文了,请大家把课本翻到60页,再看看书,想一想,通过预习,你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汇报交流一下。
(学生读书,教师巡回指导。
)(汇报交流前,让学生读书,能结合预习,做好交流的准备。
) 师:想好了吗?谁先说说?生:我读懂了五彩池的形状很多。
师:通过预习你自己读出了水池形状多。
师:(板书:水池形状多)真不错,就像他这样,直接把你读懂的意思说出来,谁还想说?生:我读懂了五彩池的池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颜色。
师:你自己读懂了池水显出各种颜色的原因。
学到这里的时候,就请你来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原因)其他同学还读懂了什么?生:五彩池有很多颜色。
师:也就是池水颜色非常多。
(板书:颜色多)哪位同学还想说,不用举手,站起来就可以讲。
生:我知道五彩池在哪儿。
师:在哪儿啊?生: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师:对。
(板书:四川藏龙山)生:我还读懂了五彩池里的水其实都是清水。
师: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各种颜色呢?学习课文时请你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
[汇报读懂的内容,是对学生自学效果的肯定,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信心。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若能稍加引导,紧扣预习要求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今后的预习。
]师:同学们预习得很认真,自己读懂了这么多,那预习当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师:其他同学注意,要认真听这位同学提问题,看他提出的问题你想到了吗?生:我不明白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师:你是不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板书:在人间?)生:为什么池水会有那么多颜色?师:你是不明白池水有那么多颜色的原因。
(板书:原因?)同学们看,这位同学不懂的问题正是刚才那位同学读懂的,一会儿我们相互交流一下,大家就都明白了。
谁还有问题?生:为什么叫“五彩池”?师:你能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不错。
(板书:五彩池?)生:池里的石粉是哪儿来的?师:看来你对石粉是哪儿来的感兴趣。
(板书:石粉?)(此时学生举手提问十分踊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为教学重点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若能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加以归类提示,可以有机地渗透发现问题的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还有不少问题,这样吧,在进一步学习课文时,看你的问题能不能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好吗?我们先看大家读懂的,想一想,这些内容分别和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有关?[引导学生根据汇报时读懂的内容齐答相应的自然段,教师在读懂的内容前标序号。
]师:根据这些内容,结合预习,谁来汇报一下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说说第1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生:第1自然段主要讲五彩池在哪儿。
师:在哪儿啊?生: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师:也就是说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五彩池的位置。
(板书:位置)第2自然段呢?生:讲五彩池的样子。
生:水池的样子。
师:对,主要讲水池的样子。
(板书:水池)谁来说说第3自然段?生:第3自然段讲池水的颜色。
师:非常好。
(板书:池水)第4自然段呢?生:讲池水呈现多种颜色的原因。
师:对。
(板书:原因)你能接着说说第5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吗?生:第5自然段讲五彩的瑶池在人间,不在天上。
师:说得好。
(板书:在人间)师: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大家都读懂了,结合预习,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试着给课文分段的?生甲:分三段。
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2至4自然段,第三段是第5自然段。
(板书:一(1)二(2一4)三(5))师:谁还有不同分法?生乙:分四段。
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自然段,第三段是3、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
(板书:一(1)二(2)三(3-4)四(5))师:同学们看,这两种意思第一段一样,最后一段也相同,那么分歧主要在哪儿呢?生:2、3、4自然段。
师:究竟怎么分合理呢?相信通过进一步学习,同学们能自己做出选择。
[分段产生的分歧不立即处理,是教师教学的匠心。
这节课的训练重点之一是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产生分歧在情理之中,简单地处理不能使学生得到训练,而通过阅读具体的段落,让学生自悟就扎实了。
]师:从刚才的汇报中可以看出,大家读懂的内容和不懂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第2、3、4自然段。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几个自然段,看通过进一步学习,同学们对预习中读懂的内容有什么新的理解,不懂的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
我们首先看第2自然段。
(出示第2自然段投影)师:刚才,同学们都没有提到有关这一段词句理解方面的问题,看来大家都读懂了,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们。
自己读读这句话(在第2句下画曲线),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生甲:水池很多。
师:你读出了水池很多,其他同学呢?生乙:水池像宝石一样,很美。
师:水池还非常美。
(板书:美丽)师:如果这句话这样说(出示投影:“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
”)自己读读,感觉怎么样?生:去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我们就想象不出水池美丽的景象。
师:那加上“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出示原句投影)你看,有了这部分内容,怎么样?生:更能看出水池的美,更能帮助我们想象出漫山遍野的水池是什么样的。
师:根据老师查找的资料,五彩地的水池总共693个,这么多大大小小的水池遍布山野,就像一颗颗晶莹的宝石。
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师:你读得太美了![“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一句的教学,训练目标明,层次清,淡化了内容的分析,着力于引导学生体会、感受语言的美。
]师:(打全段内容投影)同学们,刚才,我们读出了水池很多,很美,那么,这些像宝石一样美丽的水池都有什么样的呢?我们再来读读后面的这几句话,看你还能感受到水池怎么样。
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接读。
老师读句子的前半部分,同学们接着读,咱们先来试试。
师:水池大的——生: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
师:小的——生: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
师: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生:一圈圈彩带。
师:把大大小小的水池——生: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师:有像——生:葫芦的。
师:有像——生:镰刀的。
师:有像——生:盘子的。
师:有像——生:莲花的。
师:大家知道该怎么读了吗?我们再来读一遍,这次要求大家要带着感情来读。
师:(最后一句读完后)还有像……同学们,还有没有啊?生:有。
师:大家根据什么说有啊?生:句尾有一个省略号。
师:省略号在这里说明什么?生:水池除了这四种形状,还有其他好多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