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教师资格证考试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4
教育学50分单(1~7)多(1~4)判(1~4)间(1、2)论(1)写“解”不写“答”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P1(单/判)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P2(多)七艺是指: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P2(单)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P2(多)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如在美国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层次。
P2(单)高等教育的概念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概念。
P4(单)从高等教育性质来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只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既可以是学术性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教育。
P5(简答)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P5(单)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治的性质。
P6(单)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P6(简答)高等教育的功能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P7(单)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
P8(简答)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判);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反战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P9(单)在现代经济社会,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间联系密切,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确立高等教育结构内部调整的基本依据。
P9(简答)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P10(补充)舒尔茨的人力资本论: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4、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最不贬值的)。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教育部考试中心
二〇一一年十月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
为加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促进教师专业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制定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国家标准,是从事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职业的最基本要求,是进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基本依据。
一、考试目标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基本能力。
1.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具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2.掌握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幼儿保育)和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并能正确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 具备学科教学能力,掌握拟任教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掌握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在教学实践中正确运用。
二、考试内容
(二)小学教师
(三)初中教师
(四)高中教师
三、附则
1.本标准是制定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以及命题的依据。
2.本标准从公布之日起试行。
3.本标准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2011年教师考教育学复习资料大全绪论内容提要 :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它是在对教育活动的认识、研究、探讨的过程中, 特别是教育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 许多的教育事实积累起来后, 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它的产生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独立形态、发展三个阶段。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需要;是指导我国教育实践的需要。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教育学与心理学和各种教学法相结合的原则。
思考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 、教育学教育学: 是研究教育现象 , 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1 、教育学的对象是研究(教育现象)。
2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阶段。
3、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要算《学记》了,它对先秦儒家教育思想、教学经验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在欧洲,最早的教育学专著要算17 世纪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于 1632 年发表的《大教学论》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 、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美国杜威的《明日之学校》 , 俄国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这些著作可以看作是教育学发展的新标志。
5、我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 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三、判断题 ( 错的打“×”, 对的打“∨”)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
()2、中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中学生。
()3、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教育基础理论的学科 , 又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实用学科。
()4、教育学和教育同时产生。
()5、教育学实质上是教育经验的汇编。
()6 、不学习教育学也照样当教师 , 优秀教师不一定都学习过教育学。
四、问答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
)2、简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态阶段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1.中外教育家代表:(萌芽期)我国《学记》最好出现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独立阶段)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提出班级授课制。
法国卢梭《爱弥儿》,康德最早开设教育学讲座,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以教室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多样化阶段)斯宾塞《教育论》教育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梅伊曼首先提出“实验教育学”,拉伊《实验教育学》,杜威,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地改组和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凯洛夫《教育学》以马克思观点阐述社会主义教育规律,我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观点论述教育;(深化阶段)布鲁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类,《教育过程》,赞科夫《教学与发展》,提出把学生的一般发展智力发展作为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2.教育的涵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目的性,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历史发展三大时期:古代教育、现代教育、未来教育。
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埃及。
3.学习教育学的意义:①通过教育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的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②我国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批判地继承教育学遗产,吸取当代外国的有益的教育经验,阐明教育的普遍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规律及其原则、内容、方法,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4.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1人口因素对教育产生一定的制约和影响2生产力对教育的(规模速度、规格结构、发展改革)制约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性质、宗旨和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内容结构管理体制4精神文化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环境与模式、传统与变革5.人的发展:整体性,包括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
二、心理学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到、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感、情绪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偏向),包括须要、动机、兴致、信心、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含才能、气质和性情。
54、心理是人脑的性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本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法——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资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等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回属的需要)、尊敬需要、自我实现须要。
60、动机发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须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征:偏向性(又称指向性)、渊博性、稳固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节制动机水平。
(3)充足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赏罚。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当组织学习比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持续尽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绩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回因理论以为,学生常将胜利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尽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绩动机理论。
68、感到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1、法国历史上“雾月政变”的发动者是( )。
A.罗伯斯庇尔B.拿破仑C.丹东D.戴高乐2、留白是我国古典绘画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指作者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旨而精心留出的“空白”,以营造出“此处无物胜有物”之境。
这一理念体现在中,要求教师( )。
A.把任何道理都对学生说透、说尽B.对学生放之任之C.留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让学生有自我反省的机会D.抓紧课堂,放松课外3、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 )被公认为雨果最为重要、意义最为重大的作品。
A.《双城记》B.《悲惨世界》C.《寒灰集》D.《亲爱的丈夫》4、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中,以下哪项属于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的内容?( )A.学生的家庭类型B.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C.学生干部情况D.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5、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因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教师,其教师资格将( )。
A.给予撤销B.宣告作废C.(永远)丧失D.公告无效6、现代理论认为,学生在过程中处于( )地位。
A.从属B.被动C.主体D.主要7、下列分别是鲁迅、巴金、老舍的作品,正确的是( )。
A.《孔乙已》、《春》、《龙须沟》B.《茶馆》、《日出》、《屈原》C.《祥林嫂》、《林家铺子》、《秋》D.《龙须沟》、《孙乙已》、《春》8、下列教师在师生沟通中的体态语不恰当的是( )。
A.保持善意的目光接触B.不时点头C.时有微笑D.手指指指戳戳9、我国学校一般实行( )负责制。
A.教师B.校长C.部D.地方政府10、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 )。
A.爱岗敬业B.勇于创新C.严谨治学D.终身学习11、下列分别是鲁迅、巴金、老舍的作品,正确的是( )。
A.《孔乙已》、《春》、《龙须沟》B.《茶馆》、《日出》、《屈原》C.《祥林嫂》、《林家铺子》、《秋》D.《龙须沟》、《孙乙已》、《春》12、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并被誉为“美国生活幽默的百科全书”的小说家是( )。
《综合素质》(中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职业理念⒈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P7(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P10教育的终身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主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P13—14 ●苏格拉底是以其雄辩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2、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卢梭《爱弥尔》。
心理学第一章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它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4(定义见后)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
需要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兴趣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6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7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8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意志常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9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0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特征。
11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12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和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心理学有时也可以叫做行为科学。
13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
14无意识(即下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15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16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7唯理论法国的笛卡尔,他最早用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为,相信“天赋观念”。
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思维能力是发展智育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1、广义的教育:增进知识和技能,影响思想观念的活动。
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社会要求、目的计划组织、受教育者(身心)、教育者(期望)。
(二)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形态的特点:(2)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标志:近代(19世纪下)学校系统(体系)的形成中国:清末“废科举,兴学校”、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和1903年颁布卯学制。
(3)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简答)(重点)(1)学前教育加强并与小学教育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年限。
义务教育的定义两头扩展(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中间加强(4)高等教育的类型多样化内外沟通(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的发展过程:1、古代教育中国:夏----------校商----------序周----------痒西周:学校教育制度比较完备,建立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有“国学”与“乡学”之分,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
隋唐:开设实施科举考试制度(1905年废除)宋代:《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教学基本材料及考试依据。
印度:教育权利控制在婆罗门教与佛教手里;森严的等级制佛教:关心大众埃及:宫廷学校:皇子皇孙与贵族;职官学校:贵族。
设置最多是文士学校:奴隶主。
古埃及教育特征:以吏为师,以僧为师,以法为教雅典:教育目的:培养文化修养和有才能的政治家、商人。
重商主义斯巴达:体育训练与政治道德灌输。
培养军人。
西欧的中世纪:宗教占主要地位,培养僧侣,学校教育内容:神学和七艺(2)古代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德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2、文艺复兴后的教育3、近代教育(简答)(重点)(1)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加强(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简答)(重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定义):(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人。
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意识意识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3.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4.思维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5.流体智力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
6.定型的期望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任务往往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即使某一位教师的外貌谈吐并不符合这种固定的看法,人们还是会按照这种固定的看法去看待和解释教师们的行为。
7.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8.合作学生们为了共同的目的在二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
9 竞争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10.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1.教学测量借助予学业测验来对教学成效进行定量考核的一种方2.填空题呈现给学生一句或一段不完整的话或者直接提问,要求学生做简要回答。
3.教师自编测验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4.晕轮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总体印象影响到对论文题目的评价。
5.问题解决题向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和目标情境。
要求学生通过对知识进行组织、选择和运用等复杂的程序来解决问题。
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优点: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不足:(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
(2)观察结果难于重复。
(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2.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
教育概述第1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一切有意识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由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阶段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生物起源心里起源(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劳动起源(教育的社会起源论,认为教育最根本的起源首先是劳动;其次,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第2节学校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我国学校教育体制发展概况291902年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1985年的《决定》和1993年的《纲要》的内容。
30——31当前我国学校的主要类型与系统主要类型:幼儿初等中等高等主要学校系统:普通教育专门教育和成人教育第3节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和普遍性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义务教育法;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教育与社会发展第1节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三)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四)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在生产的重要途径(三)教育能够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第2节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二)政治制约着受教育权(三)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二、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一)教育能够培养和早就政治人才(二)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三)教育可以形成积极的舆论力量,促进政治制度的发展第3节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社会文化对教育的作用(一)宏观上,文化通过为教育提供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发生影响(二)微观上,社会文化深入到学校内部,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构成。
教育学考试要点(自己总结)第一章绪论1.教育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二是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
2.教育学逐渐形成了一个学科群,统称为教育科学。
教育学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
3.教育学的分化是沿着将:时间,空间,整体性研究对象进行分解,然后分别做专门研究的方式进行的。
4.教育学和其他学科发生学科间关系的首先是:哲学。
5.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6.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7.萌芽阶段:1)孔子在《论语》中强调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2)墨家认为,对于知识的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必须重视“说知”。
3)《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著。
4)韩愈的“师说”,朱熹关于读书法的“语录”,颜元的“存学篇”。
5)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助产术;柏拉图:指出灵魂是由理性、意志、情感三方面构成。
理性是灵魂的基础。
理性表现为智慧,意志表现为勇敢,情感表现为节制。
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苏格拉底: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教育思想集中在《政治学》中。
8.独立形态阶段:1)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他被人们公认为教育学的奠基人和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2)卢梭: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
对教育学的最大贡献是: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
3)康德:在《康德论教育》中指出:只有人是需要教育的。
所谓教育是指保育、管束、训导、道德之陶冶。
4)裴斯泰洛奇: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人特征的人。
5)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多事来自后天,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是由于教育的原因。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
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
(4)方法恰当。
(5)语言艺术。
(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
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更多教师资格在线测试资料: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仿真试题(一)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仿真试题(二)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仿真试题(三)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仿真试题(四)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仿真试题(五)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仿真试题(六)
2010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仿真试题一
2010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仿真试题二
2010年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模拟预测试卷一
2010年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模拟预测试卷二
2010年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模拟预测试卷三
2010年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模拟预测试卷四
2010年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模拟预测试卷五
2010年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模拟预测试卷六
2010年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模拟预测试卷七
2010年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模拟预测试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