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10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班级:2011测绘工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是完成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后进行的综合应用该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个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所学基本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掌握采用测量平差原理处理观测数据的方法,理论实际相结合,完成野外控制网的平差解算和卫星轨道多项式的拟合。
三、任务一:筠州大桥平面控制网平差解算1、控制网基线的确定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导线点D4、D5,采用合格的索佳SET2110全站仪用前方交会法观测出桥轴线点DQ2(x=146096.552,y=502089.710),与原DQ2坐标(x=146096.554,y=502089.709)比较,差值dx=-2mm,dy=1mm ,精度较高,可作为筠州大桥平面控制网的基准点,采用桥轴线(DQ2----DQ1)方向方位角2.2915143''' 作为起算方向。
2、筠州大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与外业观测:筠州大桥位于高安市锦江河上,桥南、桥北有防洪大提,地势复杂。
根据施工需要和桥位处地形条件,平面控制网点均布置在锦江河上游。
根据布设好的平面控制网点位,采用索佳SET2110(经鉴定:加常数为2.35mm ,乘常数为-3.22ppm )进行观测。
按照四等精度要求,角度观测6个测回,距离观测2个测回。
观测过程中,一测回内2C 值互差大于31''或测回间方向观测值大于9''时,应重新观测;边长观测时,同一测回边长值互差不超过2mm ,测回间边长互差不超过3mm ,往返测边长值互差不超过5mm ,否则重测。
外业观测成果见附表1、附表2。
附图:筠州大桥控制网平面布置图:DQ3DQ6附表1:筠州大桥平面控制网边长观测值:附表2:筠州大桥平面控制网方向观测值:3、筠州大桥平面控制网的平差处理和精度评定:筠州大桥平面控制网的外业观测成果,边长经加常数、乘常数改正后,利用DQ2作为已知点,桥轴线点DQ2至DQ1方向的方位角作为起算方向,采用方向平差法进行严密平差,完成未知点点位的精度评定。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测绘工程专业)2011年6月《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适用专业:测绘工程学分数:1学时数:1周1.设计的目的《测量平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专业基础理论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门实践课程,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
2.设计的任务(1)该课的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学习结束之后进行的,主要是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严密平差,时间为一周。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的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3)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3.课程设计要求3.1基本要求:测量平差课程设计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遵守课程设计的具体项目的要求,独立完成设计内容,并上交设计报告。
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树立严谨、求实、勤奋、进取的良好学风。
课程设计前学生应认真复习教材有关内容和《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务必弄清基本概念和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及应注意的事项,以保证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3.2具体设计项目内容及要求:3.2.1高程控制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总体思路:现有等级水准网的全部观测数据及网型、起算数据。
要求对该水准网,分别用条件、间接两种方法进行严密平差,并进行平差模型的正确性检验。
水准网的条件平差:①列条件平差值方程、改正数条件方程、法方程;②利用自编计算程序解算基础方程,求出观测值的平差值、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③评定观测值平差值的精度和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④进行平差模型正确性的假设检验。
水准网的间接平差:①列观测值平差值方程、误差方程、法方程;②利用自编计算程序解算基础方程,求出观测值的平差值、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③评定观测值平差值的精度和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是测量领域中重要的理论基础,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理论,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关于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和内容:
1. 课程设计目标:
-深入理解误差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测量平差的方法和技巧。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测量中的问题。
2. 课程设计内容:
-误差理论:包括误差类型、误差传播规律、误差分析方法等。
-测量平差:包括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平差、参数平差等内容。
-实例分析:选取实际测量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和平差处理,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况中。
3. 课程设计步骤:
-确定课程设计题目和内容范围,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部分。
-提供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目,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和理论学习。
-组织实验或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测量平差的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总结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的经验,提出改进建议和思考。
4. 课程设计要点: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测量中。
-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未来从事测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10405Z10课程名称(中/英文):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The Fundamental of Error Theory and Surveying Adjustment课程类别:必修学时/学分:56/3.5先修课程:测绘学概论、测量学基础适用专业: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教材、教学参考书:1.朱建军,左廷英,宋迎春主编.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北京:测绘出版社,2013.2.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编著.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3.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编著.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是测绘工程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特色课。
主要讲授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
通过讨论误差来源、性质及其分布特征等,研究带有偶然误差的观测值的数据处理问题,完成测量平差两大任务,即求待定量的最佳估值,并评定测量成果的精度。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数据处理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对应的专业培养要求1.4.1专业知识(3)熟悉误差的来源和性质,了解系统误差和粗差处理的方法(4)掌握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衡量精度的数字指标;(5)熟练各种基本平差方法的原理和方法、以及精度评定的方法;2.1.3能理解工程应用要求,掌握外业施测和内业数据处理方法,严格贯彻专业设计规范和专业设计流程,选用合适仪器、布设与施测方案、数据处理方法及软件。
2.2.1具有一定的测绘数据处理软件编制能力,对一些特殊的应用和新的仪器或技术方法,能够根据要求编写程序进行数据处理。
2.2.2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针对测绘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生产技术问题能提出技术改造、工艺设计或者技术创新初步方案。
3.1.1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既能独立工作,又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竞争学会合作。
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专业:测绘工程班级学号:xxx姓名:xx指导教师:xx起屹日期:2016年1月11日~2016年1月15日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1.概述(1)课程设计名称、目的和要求。
(2)工程和作业区概况、平面控制网布设情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
(3)课程设计完成情况。
2.平差方案的技术设计(1)平差原理。
(2)技术要求。
(3)平差模型的选择和探讨。
(4)计算方案的确定及依据。
(5)计算方法和程序设计。
3.平差计算的过程和质量评价(1)平差方案执行情况。
(2)计算过程说明。
(3)计算过程出现的问题、处理方法和效果。
(4)控制网测量数据的质量评价。
4.课程设计成果及体会(1)平差成果。
(2)课程设计效果、经验、体会、设想和建议。
(3)上交成果和资料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清单。
1.2.概述(1)(2)课程设计名称、目的和要求。
名称:南京工业大学校园数字化测图平面控制网的平差计算目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加深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基本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测量平差原理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学会对实际工程的有关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和设计的方法,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认真复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中的有关知识,收集测区已有的各种资料,了解工程概况,查阅相关平差资料,分析比较各种平差模型,写出你所选用的平差方案的理由。
各种数据的计算应运用Excel和MATLAB完成,计算过程要写入报告中,并尽可能利用Excel表格或编写MATLAB函数完成各重复计算,Excel表格或编写的MATLAB函数要写入报告中。
(3)(4)工程和作业区概况、平面控制网布设情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
南京工业大学校园数字化测图项目按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布设一个一级导线网作为首级平面控制网。
该项目位于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南门紧邻浦珠南路,后面临沿山公路,总地势为丘陵地形,高差变化复杂,数目茂密,所以对于导线的布设会造成一定的难度。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完成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后进行的综合应用该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个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所学基本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手工解算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平面控制网和一个高程控制网,并用计算机进行检核计算,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进度安排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条件方程、误差方程、法方程、精度评定、计算平差值等用手工计算,并组成法方程用计算机解算,进行检核。
第一天:平面控制网解算第二天:高程控制网解算第三天:计算机检核计算第四天:计算机检核计算,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四、课程设计的考核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计算内容完整、计算结果正确,报告内容充实,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发现课程报告有抄袭现象一律不及格处理。
五、参考资料《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测绘编程基础》,测绘出版社.附一:控制网图附二:平面控制网解算数据1.控制网基本信息--------------------------------------------------------------- 全网总点数:6 已知点点数:2 待定点点数:4概略坐标点数:0 未设站点数:0 评定精度个数:4固定方位个数:0 固定边条数:0 方向观测个数:14边长观测条数:3 设计精度个数:0 多余观测数:3验前中误差:1.20 固定误差(cm):1.20 比例误差ppm:0.00---------------------------------------------------------------2.已知点坐标<个数:2 单位:米>--------------------------------------------------------------- 序号点名 X坐标 Y坐标---------------------------------------------------------------1 煤沟(二等) 4121088.5000 359894.00002 石龙崖(二等) 4127990.1000 355874.6000---------------------------------------------------------------3.方向观测值<个数:14 单位:度>--------------------------------------------------------------- 序号点名点名方向观测值---------------------------------------------------------------1 煤沟(二等) 石龙崖(二等) 0.00000002 煤沟(二等) 大西岭 72.10284003 石龙崖(二等) 河西 0.00000004 石龙崖(二等) 煤沟(二等) 66.27289005 河西红土巷 0.00000006 河西大西岭 85.13374007 河西石龙崖(二等) 217.37126008 红土巷小叶山 0.00000009 红土巷河西 79.094870010 小叶山大西岭 0.000000011 小叶山红土巷 72.245640012 大西岭煤沟(二等) 0.000000013 大西岭河西 88.582950014 大西岭小叶山 212.1003600---------------------------------------------------------------4.边长观测值<个数:3 单位:米>--------------------------------------------------------------- 序号点名点名边长观测值---------------------------------------------------------------1 河西红土巷 4451.41702 红土巷小叶山 5669.26903 石龙崖(二等) 河西 5564.5920---------------------------------------------------------------5.评定精度点或端点的点名<个数:2>--------------------------------------------------------------- 序号点名点名---------------------------------------------------------------1 河西红土巷2 红土巷小叶山---------------------------------------------------------------附三:高程控制网解算数据1.控制网基本信息--------------------------------------------------------------- 全网总点数:6 已知点点数: 2 待定点点数: 4概略高程点数:0 多余观测数: 5 评定精度个数:3高差观测个数:9 网形类别:三角高程网--------------------------------------------------------------2.已知点高程<个数:2 单位:米>--------------------------------------------------------------- 序号点名高程---------------------------------------------------------------1 煤沟(四等) 748.71302 石龙崖(四等) 720.1230---------------------------------------------------------------3.高差观测值<个数:9 单位:米>--------------------------------------------------------------- 序号点名点名观测高差(m) 定权元素---------------------------------------------------------------1 大西岭煤沟(四等) -5.8890 3.602 大西岭小叶山 1.9330 4.203 河西大西岭 15.5730 5.804 河西小叶山 17.4850 6.305 红土巷河西 10.8950 4.606 红土巷煤沟(四等) 20.5740 3.707 煤沟(四等) 河西 -9.6820 5.208 石龙崖(四等) 河西 18.9170 2.409 石龙崖(四等) 红土巷 8.0100 2.80---------------------------------------------------------------4.评定精度点或端点的点名<个数:2>--------------------------------------------------------------- 序号点名点名---------------------------------------------------------------1 大西岭河西2 石龙崖(四等) 河西---------------------------------------------------------------。
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专业:测绘工程班级学号:xxx姓名:xx指导教师:xx起屹日期:2016年1月11日~2016年1月15日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1.概述(1)课程设计名称、目的和要求。
(2)工程和作业区概况、平面控制网布设情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
(3)课程设计完成情况。
2.平差方案的技术设计(1)平差原理。
(2)技术要求。
(3)平差模型的选择和探讨。
(4)计算方案的确定及依据。
(5)计算方法和程序设计。
3.平差计算的过程和质量评价(1)平差方案执行情况。
(2)计算过程说明。
(3)计算过程出现的问题、处理方法和效果。
(4)控制网测量数据的质量评价。
4.课程设计成果及体会(1)平差成果。
(2)课程设计效果、经验、体会、设想和建议。
(3)上交成果和资料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清单。
1.概述(1)课程设计名称、目的和要求。
名称:南京工业大学校园数字化测图平面控制网的平差计算目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加深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基本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测量平差原理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学会对实际工程的有关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和设计的方法,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认真复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中的有关知识,收集测区已有的各种资料,了解工程概况,查阅相关平差资料,分析比较各种平差模型,写出你所选用的平差方案的理由。
各种数据的计算应运用Excel和MATLAB完成,计算过程要写入报告中,并尽可能利用Excel表格或编写MATLAB函数完成各重复计算,Excel表格或编写的MATLAB函数要写入报告中。
(2)工程和作业区概况、平面控制网布设情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
南京工业大学校园数字化测图项目按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布设一个一级导线网作为首级平面控制网。
该项目位于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南门紧邻浦珠南路,后面临沿山公路,总地势为丘陵地形,高差变化复杂,数目茂密,所以对于导线的布设会造成一定的难度。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测量控制网严密平差程序设计时间:12 月9 日至12 月13 日共一周专业:测绘工程班级:测绘111-2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签字):赵斌臣院长(签字):王保群一、设计内容及要求本设计重点检查同学们利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知识,解决测量控制网平差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求同学们任选下面一题独立进行课程设计。
1、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要求:正确应用平差模型列出观测值条件方程、误差方程、法方程和解算法方程,得出平差后的平差值及各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评定各平差值的精度和各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2、边角网(导线)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要求:对存在1-2个结点的导线网采用间接平差模型列出观测值条件方程、误差方程、法方程和解算法方程;正确给出两类观测值的权;得出平差后的平差值及各待定点坐标的平差值,评定各平差值的精度和各坐标的点位精度。
二、设计原始资料1、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示例。
如图所示水准网,有2个已知点,3个未知点,7个测段。
各已知数据及观测值见下表(1)已知点高程H1=5.016m H2=6.016m(2)高差观测值(m)高差观测值(m)端点号高差观测值测段距离序号1-3 1.359 1.111-4 2.009 1.722-30.363 2.332-4 1.012 2.743-40.657 2.453-50.238 1.465-2-0.595 2.67(3)求各待定点的高程;3-4点的高差中误差;3号点、4号点的高程中误差。
(提示,本网可采用以测段的高差为平差元素,采用间接平差法编写程序计算。
)2、平面控制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示例。
如图所示控制网中,有2个已知点,4个未知点,14个方向观测值,3个边长观测值,且方向观测值验前中误差为1.2秒,边长观测值固定误差为0.12分米,边长观测值比例误差为零。
各已知数据、观测值见下表。
(1)已知数据点号X(m)Y(m)1121088.500259894.0002127990.100255874.600(2)方向观测值(D.M.S)测站照准点方向值测站照准点方向值1 2 0.00003 72.102844 6 0.00003 85.13374(3)边长观测值(4)求各待定点的坐标值;评定4号点、5号点的精度。
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专业:测绘工程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起屹日期:20XX年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南京工业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1.概述.......................................................... (1)课程设计名称、目的和要求。
(2)工程和作业区概况、平面控制网布设情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
(3)课程设计完成情况。
2.平差方案的技术设计............................................(1)平差原理。
(2)技术要求。
(3)平差模型的选择和探讨。
(4)计算方案的确定及依据。
(5)计算方法和程序设计。
3.平差计算的过程和质量评价...................................... (1)平差方案执行情况。
(2)计算过程说明。
(3)计算过程出现的问题、处理方法和效果。
(4)控制网测量数据的质量评价。
4.课程设计成果及体会...........................................一、概述:(1)课程设计名称、南京工业大学校园数字化测图项目平面控制网的平差计算。
(2)课程设计目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该课程设计是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专业基础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门实践课。
其目的是增强我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方法,灵活准确的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测量平差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的综合实践与应用,同时也为我们今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一定基础。
(3)课程设计要求。
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中所学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手工解算具有一定规模的平面控制网或高程控制网,再用计算机(平差软件)进行检核计算,最后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课程设计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手工解算具有一定规模的平面控制网或高程控制网,再用计算机(平差软件)进行检核计算,最后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二、课程设计进度安排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于2012年12月24日~ 2013年1月 4日安排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具体时间安排序号内容时间备注1 设计步骤和要求的讲解1天2平面控制网或高程控制网解算2天3 Excel程序设计2天5平差易软件解算3天6 编写报告2天三、课程设计内容徒手解算具有一定难度的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掌握其原理基础上应用Excel软件编程解算,再用平差易软件进行解算。
在此基础上能解算难度较高的控制网。
四、课程设计考核(1)课程设计成绩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等。
(2)设计成绩评定主要依据:①课程设计期间的表现,主要包括:出勤率、设计态度、遵守纪律情况、爱护公共工具情况。
②内容掌握情况,主要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使用计算机语言的熟练程度、作业程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
③计算成果,主要包括:各种计算过程是否完整,书写是否工整清晰,数据计算是否正确。
④课程设计报告,主要包括:设计报告的编写格式和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编写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有无独特见解等。
⑤对课程设计思想的讲述情况,主要包括:手工解算过程的讲解、计算机语言的实现过程讲解(设计期间进行考核)。
(3)在课程设计期间,学生如有下列情况,指导教师可视情节严重程度予以处理:①设计期间凡违反规定纪律;缺勤天数超过设计天数的三分之一;发生打架事故;私自离校回家;未交成果资料和课程设计报告;抄袭成果资料和设计报告等,实习成绩均为不及格。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编写:张建霞闽江学院地理科学系2015年3月适用专业:测绘工程(6、7)学时数:1周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完成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后进行的综合应用该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个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所学基本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动手能力;2.熟练掌握平差编程语言的使用;3.掌握利用条件平差和间接平差进行平差实例计算。
三、课程设计主要内容与安排利用VB可视化编程软件并结合Matlab软件实现平差中条件平差和间接平差的程序编写,并通过水准测量实例验证所编写程序的正确性。
基本内容与要求如下:1.条件平差原理与计算步骤;2.间接平差原理与计算步骤;3.条件平差的算法流程;4.间接平差的算法流程;5.条件平差与间接平差编程实现6.水准平差+GPS平差实例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四、进度安排五、课程设计所需的仪器设备1、具备容纳60人以上的实验机房2、每台电脑上需配备VB6.0软件以及Matlab软件六、课程设计考核方式成绩按百分制记载。
评定学生成绩主要依据以下几项:1.平时成绩。
主要包括:出勤率、态度、是否遵守学校及教师所规定的各项纪律等。
该项总分为30分。
2.报告成绩。
主要包括:报告的编写格式和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有无独特见解,是否工整清晰,数据计算是否正确等。
该项总分为40分。
3.考核成绩。
使用软件的编程能力。
主要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所学理论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加以编程实现。
该项总分为30分。
七、参考资料《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附录一:平差课程设计主要操作内容一、vb 编程学习1、启动Visual Basic6.0,创建一个“标准EXE ”类型的应用程序,要求:在屏幕上显示“欢迎学习Visual Basic ”,并在“请输入你的姓名”标签后的文本框Text1中输入姓名;单击“你输入的姓名是”按钮,在Label3标签显示在文本框Text1输入的姓名。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上机指导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测绘工程系目录实验1矩阵加法与乘法运算 (1)实验2矩阵转置与求逆运算 (3)实验3误差椭圆元素计算 (11)实验4水准网间接平差程序设计 (12)实验1矩阵加法与乘法运算一、实验名称:矩阵加法与乘法运算。
二、实验目的和任务:掌握矩阵加法与乘法通用程序的编写。
三、实验要求:1每人独立编写出矩阵加法与乘法的程序,并上机调试通过;2米用VC++6.0开发平台,C或者C++语言编写程序;3写出矩阵运算的结果。
四、实验内容:1矩阵加法的示例函数(C语言)void JZjiafa(double a[15][15],double b[15][15],double c[15][15],i ntm,i nt n){for (i nt i=0;i<=m-1;i++)for(i nt j=0;j<=n-1;j++){c[i][j]=a[i][j]+b[i][j];}return;}2矩阵乘法的示例程序(C语言)#in clude "stdafx.h"void matrixMultiply(double a[14][15],double b[15][13], doublec[14][13],lo ng m,lo ng n,lo ng k){for (l ong i = 0; i<= m-1; i++)for (l ong j=0; j<=k-1; j++){c[i][j] =0.0;for (long q=0; qv=n-1;q++){c[i][j] = c[i][j] + a[i][q] * b[q][j];}}}return;}int main (i nt argc, char* argv[]){long n,m,k,i,j;double a[14][15],c[14][13],b[15][13];FILE *stream;stream = fopen("矩阵输入.txt","r");fsca nf(stream,"%ld %ld",&n,&m);for (i=0;i <n ;i++){for(j=0;j<m;j++){fscan f(stream,"%lf",&a[i][j]);}}fsca nf(stream,"%ld %ld",&m,&k);for(i=0;i<m;i++){for(j=0;j<k;j++){fscan f(stream,"%lf",&b[i][j]);}}fclose(stream);matrixMultiply(a,b,c,4,5,3);stream = fopen(”矩阵计算结果.txt","w"); for (i=0;i<=3;i++){for(j=0;j<=2;j++)fprin tf(stream,"%16.7e ",c[i][j]);fprin tf(stream,"\n");}fprin tf(stream,"\n");fclose(stream);return 0;}实验2矩阵转置与求逆运算一、实验名称:矩阵转置与求逆运算。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测量控制网严密平差程序设计
时间:12 月9 日至12 月13 日共一周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测绘111-2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签字):赵斌臣
院长(签字):王保群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本设计重点检查同学们利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知识,解决测量控制网平差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求同学们任选下面一题独立进行课程设计。
1、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
要求:正确应用平差模型列出观测值条件方程、误差方程、法方程和解算法方程,得出平差后的平差值及各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评定各平差值的精度和各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2、边角网(导线)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
要求:对存在1-2个结点的导线网采用间接平差模型列出观测值条件方程、误差方程、法方程和解算法方程;正确给出两类观测值的权;得出平差后的平差值及各待定点坐标的平差值,评定各平差值的精度和各坐标的点位精度。
二、设计原始资料
1、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示例。
如图所示水准网,有2个已知点,3个未知点,7个测段。
各已知数据及观测值见下表(1)已知点高程H1=5.016m H2=6.016m
(2)高差观测值(m)
高差观测值(m)
(3)求各待定点的高程;3-4点的高差中误差;3号点、4号点的高程中误差。
(提示,本网可采用以测段的高差为平差元素,采用间接平差法编写程序计算。
)
2、平面控制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示例。
如图所示控制网中,有
2个已知点,4个未知点,14个方向观测值,3个边长观测值,且方向观测值验前中误差为1.2秒,边长观测值固定误差为0.12分米,边长观测值比例误差为零。
各已知数据、观测值见下表。
(1) 已知数据
(2) 方向观测值(D.M.S)
(3)边长观测值
(4)求各待定点的坐标值;评定4号点、5号点的精度。
并画出其误差椭圆和相对误差椭圆
三、设计完成后提交的文件和图表
课程设计报告一份
内容包括:
(1)课程设计目录
(2)平差程序设计思路(步骤)
(3)平差程序流程图
(4)程序源代码及说明
(5)计算结果
(6)总结(或心得体会)
四、进程安排
2013年12月9号至12月13号,共一周时间
具体为:
1、讲解动员和搜集资料,1天;
2、确定程序设计思路和流程,1天
3、编辑和调试程序,2。
5天
4、总结报告,0.5天
五、主要参考资料
1、《VB测量平差程序设计》国防出版社
2、《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
六、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结束前,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所表现的意识和品质,完成实际任务的数量和质量,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独立工作能力的大小,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等五项内容,对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进行考评记分。
具体为:
1、学生考勤,占占总成绩的10%
1、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表现,占总成绩的10%
2、程序调试并成功运行占30%。
3、课程设计报告占总成绩的50%。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
课程设计指导书题目:测量控制网严密平差程序设计
指导教师(签字):赵斌臣
院领导(签字):王保群
一、本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该课程设计是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专业基础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门实践课程。
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
二、本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课程设计中所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中讲授,所使用的VB程序语言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讲授;测量平差课程设计安排在第五学期末。
它是测量平差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的综合实践与应用。
三、课程设计内容和重点
根据上述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设计主要是要求学生完成1-2个综合性的结合生产实践的题目。
如目前生产实践中经常用到的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边角网(导线)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等内容。
重点培养学生正确应用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编程能力。
具体内容如下:1、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
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应用平差模型列出观
测值条件方程、误差方程、法方程和解算法方程,得出平差后的平差值及各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评定各平差值的精度和各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具体算例为:
如图所示水准网,有2个已知点,3个未知点,7个测段。
各已知数据及观测值见下表
(3)已知点高程H1=5.016m H2=6.016m
(4)高差观测值(m)
高差观测值(m)
(3)求各待定点的高程;3-4点的高差中误差;3号点、4号点的高程中误差。
(提示,本网可采用以测段的高差为平差元素,采用间接平差法编写程序计算。
)2、导线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1-2个结点的导线网采用间接平差模型正确给
出两类观测值的权。
具体算例为:
如图所示控制网中,有2个已知点,4个未知点,14个方向观测值,3个边长观测值,且方向观测值验前中误差为1.2秒,边长观测值固定误差为0.12分米,边长观测值比例误差为零。
各已知数据、观测值见下表。
(4)已知数据
(5)方向观测值(D.M.S)
(6)边长观测值
(4)求各待定点的坐标值;评定4号点、5号点的精度。
并画出其误差椭圆和相对误差椭圆
四、时间安排 2009年12月28号至1月1号,共一周时间
五、本次课程设计具体要求
1、上面两项内容,任选一题,编写出计算程序,并评定精度
2、上交课程设计报告,
内容包括:
(1)目录
(2)程序设计思路(步骤)
(3)程序流程图
(4)程序及说明
(5)计算结果
(6)总结(或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