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斜颈的推拿治疗临床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13.25 KB
- 文档页数:2
【基层园地】小儿斜颈推拿治疗及体会王 智,高梯辉,路 标,姜艳清,王文智■(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011) 关键词:伸筋液;推拿;小儿肌性斜颈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250(2009)05-0393-01 小儿斜颈又称先天性斜颈,民间俗称“歪脖”、“斜头”,其临床表现是以患儿头向患侧倾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特征,为临床少见病。
有报道其发病率在婴幼儿中约占1%,常因发现不及时或误诊失治,出现面颈胸部畸形,给患儿造成不良后果。
1 一般资料病历来源:本文200例皆为门诊积累,其中男114人占57%,女86人占43%,最小的3d,最大的2岁;分娩产势:顺产101人占51%,剖腹产96人占48%,产钳13人占1%;发病部位:左侧105例,右侧95例。
2 诊断标准患者头位前倾,面部转向患侧,面下颌偏向健侧,在患肌处触及一卵圆或条索状肿块,质地坚硬。
3 治疗方法(1)递质的配制:自拟伸筋液:西红花5g,冰片10g,伸筋草15g,溶于75%乙醇250ml内,密闭摇匀, 3d后即可使用;(2)按摩手法:医者对患侧胸锁乳突肌推拿按摩数遍后,继用拇指蘸取适量伸筋液反复揉肿块及周围并弹拨,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相对按摩肿块反复数遍。
在此过程中,拇指、食指、中指及患处保持湿润状态,然后医者两手分别固定患侧肩部及患者头部,使头部向患侧肩部,然后一手扶住患儿下颌部,另一手拖住脑后左右转动。
同时以颈椎为纵轴向上拔伸旋转,颜面肌肉萎缩或偏小的可采用太阳、睛明、下关、颊车、地仓、迎香、风池等穴位进行点揉。
4 疗效标准与结果痊愈:颈部肿块消失,胸锁乳突肌活动范围正常,有111人占55.5%;显效:肿块明显缩小变软,颈项活动轻度受限,有84人占42.0%;无效:经治疗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有5人占2.5%,总有效率97.5%。
5 典型病例郭某,男,6个月,其父母发现其颈部向左侧歪斜随来我院就诊。
应用本人治疗小儿斜颈的按摩纠正手法。
这套按摩手法共有四个动作,需一次连续做完。
1. 局部按摩:医者运用拇指或中、食指头在患侧胸锁乳突肌肥大肿块部位做自上而下的轻揉按摩,能够舒展理顺挛缩的胸锁乳突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并促进新陈代谢,使局部硬结的肌肉纤维逐渐软化。
2. 头部左右旋转:医者两手抱住婴儿头部作左右旋转,每次旋转10~20回,这样能够松解强硬的胸锁乳突肌。
3. 头部左右摆动:医者抱住婴儿头部左右摆动,每次可摆动10~20回,使患侧强硬的胸锁乳突肌得到伸展和活动。
左右摆动时应注意向倾斜的相反方向纠正,通过这样多次反复纠正,从而使强硬的肌肉纤维得到松软,歪斜的头颈部能够保持正直。
4. 颈部上下拔伸:医者两手抱住婴儿头部和下颌上下垂直拔伸,每日1次,每次约10~20回,这个动作可使变粗变短的胸锁乳突肌逐步得到拉长松软。
以上这套按摩手法四个动作,每次都要连续做完,每天除来院按摩一次以外,并且教给家长,要求家长在家中有可能的时候,再给患儿按摩1~2次,3个月为1个疗程。
中医推拿手法治愈小儿肌性斜颈15例报告小儿肌性斜颈,俗称“歪脖”。
多有一侧胸锁乳突肌损伤后病变所致。
但有别于骨骼结构异常和神经性创伤的斜颈。
笔者所治15例斜颈均属产伤,包括:产道因素、产前挤压、胎儿头位不正、胎儿在子宫内头向一侧偏斜,从而压迫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的血液供应,以致引起缺血性改变,导致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有条索状肿物突起,头向患侧倾斜,下颌指向健侧。
患儿眼、面两侧发育不对称,头颈活动受限。
根据上述特征,提醒家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否则可造成终身残疾。
过去此病常用手术矫正处理。
近年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更具有优越性,所治15例患者全部治愈,无痛苦,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性8例,女性7例。
病程最长5个月,最短20天。
出生难产11例,顺产4例。
肿块在胸锁乳突肌上段的4例,在中段的10例,在下段的1例。
小儿斜颈的推拿治疗临床体会发表时间:2009-06-09T09:57:44.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月第3期供稿作者:张伟光赵宏伟杨广义[导读] 小儿肌性斜颈,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俗称歪脖。
小儿肌性斜颈,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俗称歪脖。
我科自2003年至2007年四年间,共诊治了520例小儿肌性斜颈患者。
临床用推拿手法治疗,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女患儿256例,男患儿264例,头向右歪者341例,头向左歪者179例,20天至2个月者125例, 2至6个月者145例,6个月以上者250例。
患儿应在生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其效果是最为理想的。
但大多因生后对新生儿检查不够全面,或者对此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待到二、三个月或更长时间,在穿衣或洗澡时才发现患儿颈部不正常,多数先发现颈部有包块,继而发现头向患侧歪斜。
还有的误认为是颈部的淋巴结或颈部长了肿瘤等。
即使去几家医院,诊断为此病也需在三四岁后手术治疗,这一方面给患儿家属带来了焦虑和不安,另一方面拖延了早期治疗的有利时机。
1.2病型分析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体表显见,活动力很强,弹力较大。
它起于胸骨柄及锁骨两端(锁骨内缘),止于颞骨乳突,一侧收缩,可使头项转向同侧,面部转向对侧。
而斜角肌位于颈深部的两侧,有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之分。
但其肌体不显,隐于锁骨之下,斜角肌有提肋或使颈部侧屈的作用。
通过我们治疗的情况来看,本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第一与胎位不正,子宫狭小有关,致胸锁乳突肌及斜角肌伸展受限,可造成胸锁突肌和斜角肌挛缩结节。
第二与其母亲工作性质,久坐或不经常活动等因素有关。
可能还有其它原因,有待同道者进一步加以探讨。
2 临床分型与手法治疗2.1临床分型根据临床检查所得,患儿有颈项长短之分,颈项长短对取效快慢有一定影响。
施用同样手法治疗,颈项长者取效快,而且颈项长的包块消失亦快。
小儿推拿学习心得(5篇)小儿推拿学习心得(精选5篇)小儿推拿学习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小儿推拿学习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小儿推拿学习心得(精选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小儿推拿学习心得篇1小儿推拿学习心得在接受小儿推拿的学习过程中,我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深深的感悟。
我想分享一些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小儿推拿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小儿推拿的各种穴位和手法,同时也深入学习了小儿的生理特点,这使我更好地理解了如何针对不同的小儿进行推拿治疗。
理论的学习让我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提高推拿的效果。
其次,实践操作是小儿推拿学习的核心。
我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操作,通过反复练习,我逐渐掌握了各种推拿技巧。
同时,我也深刻体验到了实践中的困难和挑战,比如如何准确找到穴位,如何使用适当的力量等。
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小儿推拿的技巧和原理。
此外,学习小儿推拿的过程也是一次自我提升的过程。
我不仅学习到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耐心和细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我深刻体验到了作为医生的责任和使命,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我对小儿推拿学习的热情和决心。
最后,我想说的是,学习小儿推拿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收获的过程。
我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如何关爱和照顾孩子。
我深信,这些经验和感悟将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感谢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他们在我学习过程中给予我支持和帮助。
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利用我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帮助更多的孩子。
小儿推拿学习心得篇2小儿推拿学习心得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感小儿推拿的魅力与其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这次的学习经历,不仅增强了我对小儿推拿的认知,也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
首先,我对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小儿推拿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推拿按摩,可以调节孩子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84生物技术世界 BIOTECHWORLD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发病率约为0.3%-1.9[1],由患儿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主要表现在患儿头部歪斜,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如治疗不及时,可随年龄增大不断加重,出现颜面部发育不对称,严重者出现两眼不位于同一水平,影响视力。
因此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可有效防止其发展并取得较显著疗效。
西医对该病治疗常采取手术方式,创伤较大,且给患儿家属带来不安,同时也延误了病情,失去早期治疗时机,笔者通过运用推拿手法对我院就诊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产伤、宫内发育不良或胎位不正都有可能导致患侧的肌肉缺血、挛缩,发生胸锁乳突肌发育不良,形成肌性斜颈。
本病属中医的“筋结、痉证、筋肿”等,认为该病主要因先天禀赋不足,产中损伤至局部气血运行逆乱,瘀血停滞所致[2],病变部位在局部经筋。
2 治疗原则:以舒筋活血、软坚散结为主。
3 治疗方法3.1 取穴部位:风池穴、肩井穴、患侧胸锁乳头肌及患儿双侧颈肩部3.2 推拿手法:推揉法、提拿捏法、点按法、牵拉法、摩法3.3 治疗方法:(1)推糅法:患儿取仰卧位,头颈部稍后伸,暴露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及其颈部皮肤,操作者位于患侧,手涂滑石粉,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往返推揉胸锁乳突肌,操作时间3~5min,可促进病变部位血液循环,舒筋通络。
(2)提拿捏法:患儿取仰卧位,医者可用拇指、食指指腹捏拿、揉搓患侧的胸锁乳突肌(3)点按法:患儿取俯卧位,操作医师点按患儿的风池穴、肩井穴、天宗穴,多次反复进行(4)牵拉法:患儿体位同上,操作者使其头部置于中央,牵拉其脖颈,一手固定其头部,另一只手扶其肩部向头部相反方向牵拉((5)摩法 上述操作结束后,患儿取俯卧位,操作者可从上而下用指腹摩擦其斜方肌及患侧胸锁乳突肌,结束治疗。
4 讨论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大多由胎位不正,产程过长或医者接生手法不恰当而引起,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严重影响患儿日后生活质量,目前传统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断胸骨与锁骨,手术痛苦大,并且易形成疤痕,不被家长接受,年龄过小的患儿可能不能耐受此法[3]。
小儿推拿学习心得(优秀5篇)小儿推拿学习心得(优秀5篇)小儿推拿学习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小儿推拿学习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小儿推拿学习心得(优秀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小儿推拿学习心得篇1小儿推拿学习心得时间过得飞快,回忆起小儿推拿课程的学习,仿佛就在昨日。
从最初的迷茫、不安,到如今的熟悉、自信,我感受到了学习过程中的种种挑战,也收获了满满的成果。
以下是我对小儿推拿课程的学习心得。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小儿推拿在儿童保健中的重要性。
在课程中,我了解到小儿推拿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可以在治疗小儿疾病时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的不同之处,如穴位定位、手法运用等。
这些知识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小儿推拿的特性和技巧。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正确诊断和应对小儿疾病。
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逐渐掌握了如何根据小儿的体质、年龄和症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推拿手法。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与家长沟通,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配合治疗。
此外,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
在小组讨论、实践操作中,我与同学们互相学习、交流,共同提高了推拿技能和沟通技巧。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为我今后的工作带来了宝贵的经验。
最后,我对课程设置的建议是,增加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让我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此外,也希望老师能够提供更多的案例分析,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小儿推拿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
回顾这次小儿推拿课程的学习,我收获颇丰。
我不仅掌握了小儿推拿的技巧,还学会了如何与患者和家长沟通,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这次学习经历,不仅让我受益匪浅,也为我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为更多的小儿提供优质的保健服务。
小儿推拿学习心得篇2标题:小儿推拿学习心得自从我开始学习小儿推拿以来,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崔述生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经验总结标签:名医经验;崔述生;小儿肌性斜颈;推拿崔述生教授是北京市鼓楼中医院按摩科主任,系北京市第四批百名名老中医,从事临床与教学工作40余载,善以推拿手法治疗各科疾病,尤善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笔者有幸师从崔老多年,现将崔老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经验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小儿斜颈的原因很多,其中肌性斜颈的发病率最高。
本病多于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主要表现为头部活动受限,经常偏向患侧,可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触及无痛的梭形硬结,大小约1~2 cm,多发而不连续,部分患儿的颈部肿块和颜面不对称可持续1年以上,并最终出现胸锁乳突肌短缩和继发性颈椎畸形。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归属中医“筋结”“筋挛”范畴。
根据崔老多年临床经验,造成小儿斜颈肌性斜颈的常见原因包括以下几种。
①胎位不正:患儿在母体中胎位不正,尤其是臀产位,往往容易造成一侧胸锁乳突肌血液循环不利,最终导致肌肉缺血性挛缩而致斜颈。
②分娩过程撕裂伤:分娩过程中,患儿受到产道或产钳挤压或过度牵拉,损伤胸锁乳突肌,造成肌肉的撕裂、出血,最后血肿机化形成纤维性挛缩而导致本病。
③喂养、睡姿不当等:该类患儿头颈歪斜的程度较轻,患侧胸锁乳突肌可触及较粗的条索或一个或多个椭圆形结节、大小不等、质地软硬不均(常与病程长短及严重程度有关)、边界清晰,有一定的活动度。
虽然肌性斜颈是儿科常见病,但目前尚无严格的诊断标准,在治疗前还需根据患儿临床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排除骨性斜颈、脑瘫性斜颈、婴儿良性阵发性斜颈及其他耳源性、神经源性斜颈等。
推拿治疗肌性斜颈的疗效确切,而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小儿斜颈,则需积极地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不可盲目施以手法,以免延误或加重病情。
2 手法治疗2.1 拨筋“解结”中医学中的“筋”包含了现代医学中的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
小儿肌性斜颈病位在胸锁乳突肌,由于患儿在母体中胎位不正、产程损伤及喂养、睡姿不当等导致胸锁乳突肌部位血行不畅,瘀血阻滞,脉络不通,从而致使经筋结聚。
《弹拨、牵拉法结合点揉穴位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观察》篇一一、引言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表现为头部和面部不对称,向一侧歪斜的明显畸形,多由单侧胸锁乳突肌(SCM)的异常收缩导致。
由于治疗难度和病情可能导致的永久性生理功能损伤,选择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中医的弹拨、牵拉法结合点揉穴位治疗法在临床实践中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旨在探讨该方法在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
二、治疗方法弹拨、牵拉法结合点揉穴位治疗法是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
其核心在于通过弹拨和牵拉来缓解肌肉的紧张和僵硬,同时通过点揉特定穴位来刺激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 弹拨和牵拉法:针对患侧的胸锁乳突肌进行弹拨和牵拉操作,以减轻肌肉的紧张和僵硬。
2. 点揉穴位:选取与斜颈相关的穴位进行点揉,如风池穴、肩井穴等,以刺激经络,调和气血。
三、临床疗效观察本研究选取了XX家医院的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弹拨、牵拉法结合点揉穴位治疗法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1. 观察指标:(1)患儿的头部歪斜程度;(2)患侧胸锁乳突肌的紧张度;(3)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4)治疗后患儿的满意度。
2. 疗效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大部分患儿的头部歪斜程度和患侧胸锁乳突肌的紧张度均有明显改善。
其中,90%的患儿在治疗后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其中75%的患儿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同时,通过对患儿家长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患儿家长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认为弹拨、牵拉法结合点揉穴位治疗法在改善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症状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四、结论通过对弹拨、牵拉法结合点揉穴位治疗法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该方法在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该方法通过弹拨和牵拉来缓解肌肉的紧张和僵硬,同时通过点揉特定穴位来刺激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推拿手法治疗150例小儿肌性斜颈的效果体会温少利;张蓓蓓【摘要】目的::针对150例小儿肌性斜颈采用推拿手法治疗的效果体会。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50例小儿肌性斜颈患者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每周进行3次,每次约20~30分钟,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患儿治疗效果。
结果:150例患儿中痊愈患儿有119例,有效患儿16例,好转患儿14例,无效患儿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9.3%。
结论:针对小儿肌性斜颈患者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6(035)007【总页数】1页(P73-73)【关键词】小儿肌性斜颈;推拿手法;治疗效果【作者】温少利;张蓓蓓【作者单位】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00402;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004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小儿肌性斜颈是儿科常见病症,一般是由于患儿一侧胸锁乳突肌出现挛缩变形而造成患儿头部出现歪斜,因而又被称之为“歪脖子病”[1]。
小儿肌性斜颈可继发患儿面部和头颅出现非对称性畸形,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进一步家中,从而给患儿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
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能够起到显著治疗效果,这是因为推拿手法能够起到舒筋解挛、矫正畸形的疗效。
本文在此以150例小儿肌性斜颈患儿为例,观察推拿手法在该病中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2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小儿肌性斜颈患者为例,所有患儿均经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均出现面部不对称。
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龄统计为:最小1个月、最大23个月,3个月以下21例、3~6个月为78例、6~9个月24例、9个月以上27例;150例中右侧斜颈82例、左侧斜颈68例;条索状形变患儿61例、结节状患儿89例。
另外,150例患儿中有89例患儿存在转头功能障碍,有31例在出生时伴有患侧面部发育障碍。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2例临床体会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2例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
[方法]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2例。
[结果]痊愈25例,占78.1,好转6例,占18.7,无效1例,占3.2,总有效率为96.8。
[结论]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肌性斜颈;推拿手法;小儿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ing children muscular torticollis with massage. [Method]Make massage to the cases.[Result]25 were cured, occupying 78.1; 6 better, 18.7;1 had no effect, 3.2;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8. [Conclusion]The massage had good cure effect on children muscular torticollis. Key wordsmuscular torticollis; massage; children 小儿肌性斜颈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
以头向患侧歪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其特点。
本病为儿科常见病,如不能早期诊治,常可导致面、颈、胸部畸形。
中医推拿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操作方便,无痛苦,无副作用,易接受等特点。
笔者自2002年起,采用推拿治疗32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本组32例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大18个月,最小者20天。
2 方法患儿取坐位或卧位,局部用滑石粉作润滑剂,以防止患儿皮肤损伤。
(1)按揉法医者用拇指指腹揉患侧风池穴,然后沿胸锁乳突肌从上而下反复揉按数遍,重点按揉局部肿块。
推拿治疗小儿斜颈的中医研究实践思考发布时间:2023-02-22T02:03:52.511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3年1期作者:冉茂玲[导读] 小儿斜颈是患儿处于新生儿时期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已形成逐年递增的变化趋势,需尽早为患儿提供治疗。
冉茂玲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中医院浙江省杭州市311300摘要:小儿斜颈是患儿处于新生儿时期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已形成逐年递增的变化趋势,需尽早为患儿提供治疗。
本文主要探讨运用中医推拿治疗小儿斜颈的实践情况,同时分析了推拿治疗与针灸、中药等治疗方法的联合运用效果。
关键词:推拿治疗;小儿斜颈;中医研究进展小儿斜颈也被称作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Torticollis,CMT),主要是指患儿因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痉挛,而导致其颜面向健侧方向旋转,头颈部位向前倾并向患侧歪斜,临床发病率在0.3%到2%之间。
如果没有在患儿发病早期开展有效治疗,患儿头颈部位活动将受到限制,头部持续维持前倾状态,颜面部与头颅将呈现出不对称的畸形状况,若患儿的病情较为严重,还有发生脊柱胸廓畸形的风险,对其生活、学习、智力发育以及心理健康均有不良影响。
在中医研究领域,将CMT归入到“筋结”“筋挛”范畴,通过推拿治疗手段可以发挥出散结软坚、疏通筋络与回血行气的作用。
现探讨中医推拿治疗CMT患者的实践进展。
1单一推拿治疗推拿属于绿色疗法,需要结合治疗对象的生理病理情况,在其特定部位或者穴位处施加相应的手法,从而实现对阴阳的有效调和与对经脉的有效疏通。
面对CMT患儿,主要采用形变类与放松类的推拿手法,通过放松类的推拿手法可以将肿块消除,并起到活血舒筋的作用,强化局部部位血供,减轻患儿痉挛程度,再施以形变类推拿手法可以改善颈部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与调节肌纤维长度[1]。
对60例CMT 患儿实施三步矫正法与分段推拿法,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
运用牵拉、弹拨与按揉等针对性手法,能够改善患儿颈部位的活动情况。
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少儿肌性斜颈临床观察摘要:在儿科治疗中小儿肌性斜颈是一种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儿头向患侧歪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特点。
目前小儿肌性斜颈的治疗方案具有多样化特点,西医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中医治疗主要以推拿、按摩、运动疗法等多种手段,希望通过下面的论述能够为小儿肌性斜颈临床治疗及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推拿;运动疗法;小儿肌性斜颈;临床观察引言小儿肌性斜颈,是以患儿颜面旋向健侧,头向患侧斜为特征的病症,是由胸锁乳突肌痉挛或纤维性挛缩所致,故称肌性斜颈。
一般指一侧胸锁乳突肌痉挛造成的肌性斜颈。
1小儿肌性斜颈的危害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小儿常见的先天畸形,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所致。
目前尚未明确病因,其患病率为0.4%~2.0%,主要因素可能由产伤、宫内姿势不良、遗传等多种因素引起。
新生儿在生后7~14d常被发现受累的胸锁乳突肌中下部,有一质硬的椭圆形肿块,逐渐增大,2个月后肿块开始缩小,最后完全消失,该肌即成为无弹性的纤维索。
患儿头逐渐被牵拉而倾向患侧,颈部扭转,面部倾斜,下颌偏向健侧。
若不予及时矫正,患儿会出现面部发育较慢,颜面及头颅逐渐变形,两侧不对称等症状,对患儿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均产生不良影响。
2临床表现畸形可在生后即存在,也可在生后2~3周出现。
病初小儿头部运动略受限,但无明显斜颈现象,触诊可发现硬而无疼痛的梭形肿物,与胸锁乳突肌的方向一致,在2~4周内逐渐增大,然后开始退缩,部分小儿在2~6个月内逐渐消失,不遗留斜颈。
亦有小儿之损伤肌肉逐渐纤维化、挛缩硬化,形成颈旁硬的束条状物,头部因挛缩肌肉的牵拉而发生斜颈畸形,肌肉短缩侧的面部亦发生变形。
若畸形不及时纠正,面部变形加重,最后颅骨发育不对称,颈椎甚至上胸椎出现脊柱侧弯畸形。
第一,斜颈畸形。
婴儿出生后其母亲可发现小儿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下颌指向健侧肩部。
2~3周后斜颈畸形更加明显。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疗效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36例小儿肌性斜颈患者,采用中医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愈28例,占77.78%,好转5例,占13.89%,无效3例,占8.33%,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67%。
结论: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具有很好的疗效,治愈率比较高,疗效好,可避免手术,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中医推拿;小儿肌性斜颈;疗效小儿肌性斜颈在临床上又可称为先天性斜颈、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歪脖”。
中医认为小儿肌性斜颈是由于气血瘀滞、血脉运行不畅导致的,一般为出生后数日头向一侧偏,而脸向健侧转,如果勉强扭正,会导致小儿哭闹不停,然后转向原位。
在进行检查时,一侧的胸锁乳突肌中可以摸到一些小疙瘩,其形状不是十分规则,可以进行移动,一般病期比较长,导致患儿患侧的眼睛、脸较健侧小,严重时将会导致患儿发生继发性胸椎侧凸畸形[1]。
因此,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选取36例小儿肌性斜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36例小儿肌性斜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1~6个月,平均年龄3.3个月;顺产19例,剖腹产17例;胸锁乳突肌在上段者9例,下段者6例,中段者21例。
头向左侧偏着16例,头向右侧偏者20例。
1.2方法拇指揉法:术者站在或者坐在患儿的头顶部,先在患儿的患部涂抹滑石粉,然后再使用一只手托头顶部,将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放在患儿患侧性胸锁乳突肌,将其余四指放在患儿患侧后竞相肌,然后同时按揉,时间为6~8min,主要目的是放松肌肉,温通气血。
提捻法:术者使用食指和拇指捏住挛缩的胸锁乳突肌,然后向外提捻,将与胸锁乳突肌粘连在一起的结缔组织剥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