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案:3.3走向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9
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希特勒提出对捷克领土要求;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英、法、苏三国谈判及破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理解: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英法美的纵容等内容的讲述,认识资本主义大国帝国主义的本质。
3、运用:通过对“绥靖政策”和“中立”政策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分析,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概括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手段及影响,并指出美国的“中立”政策的实质就是绥靖纵容。
2、问题探究:结合前一课及本课的内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未能被制止的原因。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正确评价该条约的作用,即粉碎了英法“祸水东引”的意图,使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绥靖政策是西方大国以牺牲他国为代价,为维持苟安和“祸水东引”而实行的纵容侵略的政策;对战争爆发起到了加速和扩大的作用。
2、“防微杜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最深刻教训之一。
3、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
难点:绥靖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课时:1.5节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采取问题式导入:
师: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课的内容思考并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哪些因素有关?
生:(回忆,回答):法西斯专政在德、日等国的建立及其对外扩张。
师: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共同特点:由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战争。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局部扩张为什么没能被制止呢?
生:(回忆,回答):因为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进行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贫穷落后,无力遏止法西斯势力的全面侵略。
师:这样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有人却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导言。
师: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它历时6年,战火燃及欧、亚、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扩展到40个国家的国土,有61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参战。对于这样一场战争,丘吉尔却认为它根本没必要进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个结论是言之有据还是空穴来风,答案就在本课的内容中。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1、概念:英、法、美等西方大国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企图“祸水东引”。
2、运用:
(1)李顿调查团:迁就日本,既不同意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同意中国收复东北,而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民政府向国联行政院控告日本侵略。国联向中日两国发出内容相同的电报,要求双方立即撤退军队,又成立有英、美、法、意、德5国代表参加的调查团,以英国驻国联代表李顿为团长,到中国东北调查“中日冲突的根源”。经过半年多的活动,调查团于1932年10月公布调查报告,虽承认“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否认日本的军事行动是“合法的自卫手段”,指出伪满洲国是日本炮制的傀儡政府,但又认为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是“中日双方冲突的重要原因”,说中国革命运动“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并认为“从苏联来的共产主义目前的传播”是研究东北问题“具有根本重要性的因素”,因之“日本之欲谋阻止满洲被利用为攻击日本的根据……日本欲有采取适当军事行动的能力,吾人均可承认。”报告书既不同意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同意中国收复东北,而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由中日和第三国派员组成顾问委员会,其中“日本人应占重要比例”,外国顾问握有重要权力,中日军队都撤出东北,由外国教官协助组织宪警维持秩序。这个方案反映了西方大国企图达到变日本独占的东北为列强共管的殖民地的目的。日本于1933年声称在“关于建立远东永久和平的政策问题”上与国联“有深刻
分歧”,宣布退出国联。国联调查报告书成为一纸空文。
(2)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纵容: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对其实行经济制裁,但英法没有把石油列为禁运范围之内,苏伊士运河继续供意军使用。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由于纳粹德国的兴起使英法感到威胁,因此英法力图拉拢墨索里尼,以保持对德国的优势。英法两国均曾暗示墨索里尼,将不对意大利在非洲的行动进行干预。在世界公众舆论压力下,国联行政院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并对其实行经济制裁,但石油不包括在制裁项目之内,也没有对意大利采取海上封锁或对其关闭苏伊士运河。这被丘吉尔称做“侵略者所能够忍受的半心半意的制裁”。
(3)对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的纵容:英法等国采取“不干涉”政策,美国推行“中立”政策。同时,英、美公司对法西斯势力进行经济援助。
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统治阶级出于对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的反感,以及他们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素怀疑惧,把前者的兴起归咎于后者的操纵,决心扼杀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正由于此,佛朗哥反倒成了英法统治阶级的宠儿。加之英法这时都想绥靖德国和意大利,缔结新的洛迦诺公约,因而力求避免在西班牙问题上与德意发生冲突。1936年8月,在法英的倡议下,欧洲27国签订“不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协定,禁止把武器输往西班牙,禁止西班牙购买的武器过境。9月9日,成立“不干涉委员会”,英国人任主席。苏联也于8月23日参加。
集中精力于国内经济的美国,在孤立主义的影响下,也实行“中立”政策,不向战争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英法美的政策使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孤立无援,而叛军却可从德意等国不断得到武器供应。
英美等国的商业机构更利用机会同法西斯势力大做生意。英国商行通过间接方式向佛朗哥提供石油和飞机。美国军火商和石油公司利用“中立法”中允许交战国在现款自运的前提下购买武器和物质的条款,向西班牙叛军供应燃油。叛军所需燃油的75%是由美国公司提供的。
【备课资料】美国的中立政策及其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很多美国人都觉得美国以外特别是欧洲的是是非非太多,不愿置身其中而被卷入战争,应该着眼于搞好国内经济建设,增加就业。
1935年8月底,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第一个中立法,规定“在两个或若干个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时或在战争过程中,总统将此事宣布,嗣后凡美国或其属地的任何地点把武器、弹药及军事装备输往交战国港口,或输往中立国以转运至交战国者,均属违法。”同时,禁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