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教案:第二章 第6课 动物与坏境
- 格式:doc
- 大小:150.5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六年级上册第6课《动物与环境》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丹顶鹤的生活环境与它自身的特征是相适应的关系。
2、了解各种有趣的鸟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谈论丹顶鹤的特征与其生活的环境的关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
大部分学生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同时班级中有几位学困生,使得学习基础不平衡。
个别学生家长没有积极进行家庭教育,个别学生作业不认真完成。
我积极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注意强调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注重学习习惯培养,使得学生顺利进入正常学习轨道,学习成绩整体较好,积极进行家访工作使得家校一体化.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丹顶鹤生活的环境及自身特征。
教学难点:动物的身体特征与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
4新设计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丹顶鹤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想法,丹顶鹤的特征与环境是怎样相适应的。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展示松鹤延年图和实拍丹顶鹤生活场景。
《生物和环境》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目标
一、单元教学内容
第5课幼苗和阳光
第6课猫头鹰和农田
第7课树木和人
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
(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常见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进行环境保护,从小就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和责任感.
3、向学生进行求真求实、尊重客观规律的教育,渗透自然界的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二)能力科学能力
1、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开展对比实验的能力,搜集资料、辩论的能力,解
决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科学知识、技能
1、知道动植物和环境(水、阳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2、知道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3、学习一些搜集信息、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和测量的方法
三、教学仪器、材料一览表。
动物与环境教案教案标题:动物与环境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存。
2. 理解环境保护对于动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a. 动物对环境的依赖:食物、栖息地、气候等。
b. 环境对动物的影响:物种灭绝、数量减少等。
2. 环境保护与动物保护:a. 环保意识的培养。
b.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c. 野生动物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与学生讨论动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出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概念解释:向学生介绍动物对环境的依赖和环境对动物的影响,并提供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思考和讨论环境保护对于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4. 知识扩展:通过多媒体资料、图片和视频等展示方式,向学生介绍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的相关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的动物保护案例,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保护这些动物和它们的栖息环境。
6. 小组报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就某个特定的动物及其所需的合适土壤、水源、气候等环境因素,设计一个保护方案,并向全班进行报告。
7. 总结归纳:梳理学生通过学习所掌握的知识点,强调环境保护对于动物生存和繁衍的必要性。
8.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收集一些动物保护相关的新闻或材料,向全班分享。
四、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小组报告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质量。
2. 学习成果评价:对学生完成的小组报告进行评价,包括对动物保护方案的设计合理性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性。
3. 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的态度和意识变化。
五、拓展活动:1. 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动物保护中心、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 制作海报:让学生分组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展览给其他班级或学校师生。
粤教科技版科学六年级上册5.植物与环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对仙人掌与龟背竹两种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长环境的观察比较,将植物的外形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建立起联系,并通过对比仙人掌与龟背竹的耐旱本领的实验证明这一联系。
接着,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环境里的植物的形态结构,认识环境对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多方面的影响。
在教学开始时,创设了问题情境,通过四个主题人物观察到的植物园阴生植物区里的植物——其叶子大都大而厚实,而仙人掌却明显没有这样的叶子,从而引出了一个问题:“仙人掌可以种在阴生植物区里吗?”由此,驱动学生去思考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引发出第一个探究活动——观察和比较仙人掌与龟背竹的外形特征及其生长环境,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植物的外部形态的差异。
接着进入活动2——仙人掌与龟背竹耐旱情况的对比实验,通过观察、比较罩在它们茎叶上的塑料袋的水珠的多少来分析它们的耐旱本领。
在学生对植物外部形态的差异和耐旱的本领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之后又设计了观察比较沙漠、高山、草原、热带雨林、池塘环境中的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其环境特点的活动,进一步让学生分析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关系(活动3);选择身边熟悉的自然环境,观察该处生长的植物,考察它们是否具有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二、学情分析从高山之巅到海洋深处,从茫茫荒漠到茂密森林,从城市到农村,到处都生存者生物,生物的生存环境是多种多样的,任何生物都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六年级学生地周围的生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掌握了科学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2.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特性。
3.知道植物具有和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对观察和研究进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
人教版科学六下《动物与环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动物与环境》是人教版科学六下的一个单元,共4个课时。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环境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究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动物和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以及环境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此外,学生需要提高观察、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知道环境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环境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探究和分析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动物与环境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3.探究活动1:动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
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和图片,分析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
4.探究活动2:环境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环境变化对动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动物适应环境的意义,以及人类如何保护动物和环境。
6.总结: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7.拓展延伸:布置课后探究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第2课混合与分离第3课生锈与防锈第4课燃烧与灭火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课植物与环境第6课动物与环境第7课食物链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第8课代代相传的特征第9课进化中的生物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第四单元保护环境第11课保护空气第12课水质调查第13课变废为宝第14课和谐的家园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
六年级科技实践活动——《动物与环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动物生存是需要和一定的环境有关。
2.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动物生活需要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用差异法判明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长方形扁纸盒2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若干条、干土、湿土,蚯蚓。
2.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各地的动物,有代表性的一、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师问: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不同的地方见过那些不同的动物吗?(生自由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动物的生活方面的知识。
2、新授(1)小组讨论活动一:(4人一组)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讨论以下7个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①图中有什么动物?②蝴蝶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多在白天活动还是夜里活动?③蛾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多在什么时间活动?④鱼生活在什么地方?离开水鱼能生存吗?⑤骆驼生活在什么地方?在高山、森林、海洋等自然环境中有骆驼吗?⑥猴子多生活在什么地方?在草原、海洋、沙漠自然环境中有猴子吗?⑦白熊生活在什么地方?北冰洋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在温带、热带的自然环境中有白熊吗?(2)汇报结果:学生逐一回答以上问题,指名回答,适当给予表扬,肯定。
(3)小组讨论活动二:讨论:蝴蝶多在白天活动,蛾子多在夜间活动;鱼终生生活在水中,骆驼可以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里……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4)结论(教师一边讲解一边课件展示世界各地不同气候的动物)以上事实说明,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动物的生活环境包括阳光、温度、空气、水等,其中有的是动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例如空气、水,离开这些条件动物就不能生存;有的对动物生活、分布等有很大影响。
各种动物所需要的环境不完全相同,有的相差很大。
例如,有的动物适宜生活在光线充足的白日,有的动物只在夜里出来活动,还有的终生生活在黑暗的地下;有的动物必须生活在水中,有的动物却可以生存在干旱的沙漠里;有的动物适宜生活在炎热的地方,有的动物适宜生活在寒冷的地方。
动物与环境教案主题:动物与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动物对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保护动物和环境的责任感。
3. 激发学生保护动物和环境的积极行动。
教学内容:1. 动物对环境的影响:排泄物、食物链、生态平衡。
2. 环境对动物的影响: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污染物。
3. 动物保护的意义:守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传承文化遗产。
4. 环境保护的意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确保可持续发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动物与环境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知识讲解与讨论(15分钟)1. 讲解动物对环境的影响,如食物链、生态平衡等,让学生认识到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讲解环境对动物的影响,如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污染物等,让学生了解环境对动物生存的影响。
三、案例分享与分析(15分钟)1. 分享保护动物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保护组织和个人如何保护动物及其栖息地。
2. 分析环境保护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环境保护行动对减缓气候变化和维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四、小组讨论与展示(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保护动物和环境,并展示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2. 全班共同讨论和总结,激发学生保护动物和环境的积极行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及保护动物和环境的意义。
2. 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出的保护动物和环境的行动。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参观或参与社区环境保护活动,增强实践和体验。
2. 鼓励学生开展相关研究项目,深入了解和宣传动物与环境的重要性。
3. 组织学生参与地方动物保护组织或环保团队的活动,增强实际保护动物和环境的行动力。
第6课动物与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具体实例。
2、认识动物的形态和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一幅松鹤延年图激活了对主题任务的思考:丹顶鹤能生活在松树林里吗?
二、新授:
(一)活动一:丹顶鹤适合生活在哪里?
1、引导学生认识沼泽地和松林的环境特点是什么。
2、仔细观察丹顶鹤标本,发现它有那些外形特片适合生活在环境中。
3、把丹顶鹤的外形特征与其他生活在该环境的动物进行对比。
(二)资料:有趣的鸟足。
运用实物投影将各种各样动物的足投影出来,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不同的足主要有什么作用?这类动物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足?
(三)讨论:动物的外形特征、行为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1、教师提供不同的动物标本。
2、学生分小组观察与讨论,探寻这些动物有哪些身全特征、生活习性适应其生活环境。
(四)知动二:奇妙的身体特征与生活习性。
1、布置课前搜集资料获取有关动物捕食、安家、保护自己等本领的信息。
2、组织交流活动。
先小组交流自己的资料,小组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再组与组之间交流,讨论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最后全班交流,谈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发表对动物生存本领的感想。
(五)网上学:动物的特殊本领。
教师指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
三、全课小结。
认识动物和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动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
2. 帮助学生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培养学生对动物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2. 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3. 动物保护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
1. 动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 如何培养学生对动物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动物标本或图片。
3. 课堂小组讨论材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让学生对动物和环境进行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动物的分类和特点(15分钟)。
通过PPT课件,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
同时,让学生了解每种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 动物与环境的关系(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思考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可以结合实际例子,讨论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4. 动物保护意识的培养(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动物保护的案例和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动物和环境的影响。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动物和环境,培养他们的保护意识。
5. 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拓展活动,比如观察校园中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情况。
学生也可以通过野外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动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动物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活动。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比如写一篇关于动物保护的作文,或者进行一次环境保护实践活动。
八、教学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下节课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就是一节关于认识动物和环境的教学设计,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动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保护意识,从而更好地爱护动物和环境。
粤教版科学六上第6课《动物与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科学六上第6课《动物与环境》主要讲述了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环境中的动物特点,以及动物如何适应和改变环境。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动物适应环境的不同方式;2. 动物对环境的影响;3. 人与环境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动物的分类、特征等基本知识,对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不同方式;2.了解动物对环境的影响;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物适应环境的不同方式;2.难点: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动物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动物与环境的紧密关系;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动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动画、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的教学PPT;2.教学案例:收集各种动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案例;3.小组讨论材料:准备相关资料,便于学生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动物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例如,展示沙漠中的骆驼,让学生思考骆驼是如何适应沙漠环境的。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包括动物适应环境的不同方式和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PPT动画、图片等形式,生动展示各种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如北极熊的白色皮肤、鸟类的迁徙等。
同时,分析动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改良土壤、蚂蚁搬家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深入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例如,讨论“大熊猫保护区的建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粤教版科学六上第6课《动物与环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科学六上第6课《动物与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动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环境对动物的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对动物和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分析动物与环境关系方面,可能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认知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观察和分析动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观察和分析动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2.教学难点:学生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动物适应环境的具体方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动物适应环境的实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动物适应环境的具体方式。
4.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变化,总结适应环境的规律。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6.拓展延伸: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保护动物和环境,提出自己的建议。
人教版科学六下《动物与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动物与环境》是人教版科学六下的一个单元,共包含两个课时。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动物的适应性特征,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已经掌握了部分生物学基础知识,如生物的生存需求、生物的特征等。
但他们对动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了解不多,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出动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并分析其适应性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到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列举出动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并分析其适应性特征。
2.难点: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动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了解其适应性特征。
2.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动物适应环境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动物适应环境的实例资料。
2.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图片,如企鹅、沙漠中的动物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物为什么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它们的身体有什么特殊的适应性特征?2. 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即动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
例如,介绍企鹅适应南极环境的特征:黑白相间的羽毛、脂肪层、 streamlined body shape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特征如何帮助企鹅适应环境。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张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一节小学六年级下册的科学课——《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主要讲述了动物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这一课题不仅涉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蕴含了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基本概念,对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物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法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启发式与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首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展示不同动物的适应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于动物适应环境方式的看法和理解;最后通过实验或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适应环境的过程,加深理解。
三、说学法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我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
在课前,我会布置相关的观察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课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课后,则通过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
四、说课堂教学秩序为了保证课堂秩序,我制定了明确的课堂规则,并在课程开始时与学生共同确认。
在小组活动中,指定小组长负责协调组内活动,确保讨论有序进行。
此外,我还注重课堂时间的把控,合理分配各环节的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高效完成。
总结:通过本次《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教学,我感到十分欣慰的是学生们展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探究精神。
教学效果总体良好,学生能够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不同方式,并能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还是较为被动,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鼓励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同时增加更多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期待与大家的进一步交流和探讨。
动物与自然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为什么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2、清楚地认识自然环境对动物的重要性;3、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种类、规律及对环境的保护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上述教学目标是重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动物、了解生活环境,并知道如何保护环境。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自然界都是有先后顺序的世界,每种动物都有其生存环境的特殊要求,而这种环境的特殊要求就决定了这种动物一生中所能呈现的特殊行为模式和特殊功能。
三、教学方法:板书,课堂讲解,组织生态实地考察。
可以简要讲解动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再带领学生去野外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将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进行准确地识别并考察其自然界特征、生态功能和相互关系,最后对学生进行解释和总结。
四、教材内容:动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生态环境中各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对于这一内容进行简单的阐述和介绍,比如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食物链的构成原理等。
再根据实际的班级具体问题,或者组织学生课外观察野生动物,分析生态环境中各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通过准确的实例加深学生的认知。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引入第一节:该教案的目的和重点是什么?第二节:为什么要关注动物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二步:板书讲解第一节:自然环境对动物的重要性;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第三节:各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步:观察实验第一节:让学生观察野生动物,分析动物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界特征;第二节:教师指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生态环境现象进行分析;第三节:学生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归纳。
第四步:总结回顾第一节:通过总结和回顾学生所观察到的自然环境现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第二节: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了解环境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措施。
六、教学过程分析:本教案以自然环境为主要内容,以生态环境中各物种相互关系为辅,通过观察生态环境中野生动物,让学生了解环境对于动物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在动物生存发展中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教案探索动物的生态环境教案标题:探索动物的生态环境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动物的生态环境是指动物生活的自然环境;2.认识到动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依赖;3.掌握一些动物的生态环境特点。
二、教学准备1.幻灯片、图片以及相关实物,如动物模型等;2.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动物吗?动物生活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将会探索动物的生态环境,一起来看看各种动物居住的地方吧!2.认知动物的生态环境(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种类动物及其生活环境)教师: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看一些动物及其生活环境。
请大家看图回答,这是什么动物?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生回答)教师:非常好!我们看到了海洋生物、森林动物和草原动物。
它们分别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因为每种动物都对特定的环境有适应的特点。
3.探索动物的适应性(分组活动,让学生选择一种动物进行研究,探讨该动物的适应性)教师:同学们,现在我要给你们一个任务。
请分组选择一种动物,然后找出它们适应生态环境的特点,并向大家汇报。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准备汇报)教师:时间到了,请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4.展示与分享(学生进行汇报,并展示相关图片或实物)教师:请第一组的代表上来进行汇报。
(学生进行汇报)5.课堂总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不同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并对这些环境有着不同的适应特点。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学生发言)四、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回到家中,观察附近的动物及其生态环境,写一篇关于所观察动物的适应性的小作文。
通过上述教案,学生能够通过对动物的生态环境的了解,进一步拓展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培养他们对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环境意识。
6、猫头鹰和农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知道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会画一些简单的食
物链。
2、初步建立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3、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思考、交流、辩论)的能力。
4、学生通过研究农田间动植物的食物关系,知道自然界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的,使学生建立起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在学习记录动植物食物关系的过程中,建立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2、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事物之间存在相互联系。
3、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平衡的教育。
三、教学难点:
学生会画出动植物之间的食物链。
四、教学准备:
1、有关光盘或录像带、幻灯片。
2、游戏用农田里的动植物的头饰和各色毛线;自制奖牌;背景音乐。
3、相关教学软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后小记:。
六年级科学教案:第二章第6课动物与坏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具体实例。
2、认识动物的形态和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教学准备:
光碟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一幅松鹤延年图激活了对主题任务的思考:丹顶鹤能生活在松树林里吗?
二、新授:
(一)活动一:丹顶鹤适合生活在哪里?
1、引导学生认识沼泽地和松林的环境特点是什么。
2、仔细观察丹顶鹤标本,发现它有那些外形特片适合生活在环境中。
3、把丹顶鹤的外形特征与其他生活在该环境的动物进行对比。
(二)资料:有趣的鸟足。
运用实物投影将各种各样动物的足投影出来,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不同的足主要有什么作用?这类动物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足?
(三)讨论:动物的外形特征、行为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1、教师提供不同的动物标本。
2、学生分小组观察与讨论,探寻这些动物有哪些身全特征、生活习性适应
其生活环境。
(四)知动二:奇妙的身体特征与生活习性。
1、布置课前搜集资料获取有关动物捕食、安家、保护自己等本领的信息。
2、组织交流活动。
先小组交流自己的资料,小组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再组与组之间交流,讨论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最后全班交流,谈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发表对动物生存本领的感想。
(五)网上学:动物的特殊本领。
教师指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
三、全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