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开发
- 格式:pdf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43
・39・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 J o u r n a l o f H a rb i n Vo c a t i o n a l &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是在职业能力课程观的指导下,系统完整地规划、编制一个或一类专业课程的过程,目的是使课程适应文化、社会、人际关系需求的变化。
一、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的原则(一)岗位需要原则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根据岗位需求,对会计职业岗位群进行工作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会计岗位对相应的岗位知识、职业能力结构和职业素质的要求,确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确定专业课程内容,形成“专岗(群)强能”的课程体系。
(二)产学结合原则产学结合包含三个层次:宏观层面是要促进科技、经济同教育的结合;中观层面是专业与产业部门之间在产业链条上的合作;微观层面是学校内部产学结合的运作模式。
对职业学校而言,主要是指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产学结合问题。
(三)动态化原则动态化原则要求课程在保持相对稳定性的同时,要适时变化,树立新的课程开发思想,摆脱不合时宜、落后的课程开发思想,删除过时的课程内容,及时在课程中渗入有价值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使课程设置能及时适当超前的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变化而变化。
二、基于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专业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一)宽专业基础宽专业基础是指会计专业课程开发不仅仅是针对某一职业、某一岗位群所必需的职业方面的知识和[收稿日期]2012-09-06[作者简介]张瞳光(1976-), 女 ,管理学硕士,鸡西大学讲师。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与评价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665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2)06—0039—02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研究张瞳光(鸡西大学, 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摘要:课程开发是专业深化发展,专业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科学合理的进行课程体系开发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专业课程岗位适应性的根本。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Windows程序设计(c≠≠)》课程的教学改革摘要: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教学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在《Windows程序设计(C#)》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对职业岗位能力的掌握更加娴熟,实现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职业能力教学设计改革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高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面向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
学生毕业时应成为合格的就业人员,具备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根据企业对软件开发人员的职业能力需求,要求学生具有软件市场调研能力、需求分析能力、软件编程能力、软件维护能力以及测试能力、团队沟通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 课程改革思想过去由于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方法不适当、考核方式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学生上课时能听懂可课后要自己做项目就无从下手的情况,更谈不上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实现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因此本文就从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程进行一些改革。
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针对用人单位的岗位职能需求,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建立符合企业职业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教学方式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情境教学等模式;在教学中按照软件开发流程和模式,对学生的项目设计和开发能力进行锻炼。
2 改革措施2.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对于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建立、用户界面设计、数据的增删改查、打印输出、应用程序的发布与安全等基本功能。
我们课堂和课外各选取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载体,课堂上的项目要求包含所学的重要知识点,通过项目这一载体将Windows程序设计相关的知识贯穿始终。
将整个系统分为用户界面设计、数据组织与管理、报表设计、系统发布等四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分为多个子情境,每个子情境就是项目的一个小任务或小功能,各学习情境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所有子情境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开放课程体系王正万摘要: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合社会和就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培养的核心。
同时,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是充分体现专业办学水平和特色的重要抓手。
本文经过深入行业企业、标杆职业院校调研分析,以及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应用与维修等专业的应用总结,深化对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开放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人才培养;职业能力;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252-03一、背景及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以及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文件要求,明确了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和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指明了方向。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任务,实施基于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改革与创新,是与当前高职生源素质、教育特色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因素决定的,对解决高职教育当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升人才培養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和目标1.建设思路及原则。
从以下几方面建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开放“六平台+资源+保障机制”的课程体系:(1)通识课程平台建设;(2)素质养成平台建设;(3)选修平台建设;(4)专业课程平台(含专业类基础课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工学结合平台)建设;(5)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6)质量保障机制。
“以就业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面向企业及社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基于职业技能标准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本文分析了现行课程体系不足,结合区域金融服务业发展人才需求,从就业岗位群分析出发,借鉴分层化职业标准理念,以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为例,探讨了基于职业技能标准的课程体系开发。
从队伍建设、实施载体和场地设备三个维度强调了课程体系实施保障条件。
标签:职业技能标准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为此《决定》进一步提出:“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对接职业技能标准,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
1 课程体系重构背景1.1 课程体系现状及不足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目标实现的系统。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自2004年开办以来,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培养了数以千计服务区域金融服务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随着职业教育和金融服务业不断发展提升,现行课程体系不足也慢慢显现。
一是,定位不够精准。
经过十余年改革,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学科本位影响,课程体系学科化明显、专业化和职业化不足。
二是,内容交叉滞后。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不够,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缺乏整合,滞后于岗位能力要求。
三是,结构不尽合理。
表现为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较少,重知识、轻技能;必修课时较多、选修课时较少,职业方向不清。
四是,课证融通欠缺。
课程知识与工作任务联系不够密切,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铺展面不广,学历教育没有很好对接职业资格教育。
祁 娜专题策划11OCCUPATION2022 05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工学一体化工作页开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包括《关于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意见》《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以及《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等,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并提出持续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百千万”目标。
一、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是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养方式。
目前,对于职业能力的内涵有不同的定义,其主流是指综合职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个性能力,其中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又称为关键能力。
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决定了学生的就业、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等。
技工教育特别强调专业学习和关键能力发展的关联性,从而创新地提出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方案》明确了“五个一体化”主要工作任务,其中包括开发工学一体化教学资源,而工作页是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教学资源包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开发工作页是技工院校进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进行工学一体化工作页开发的关键要点工作页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特征。
在应用过程中要契合学生的特征不断进行更新。
(一)一本工作页对应一门一体化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是一体化课程开发的重要基础,应至少涉及三个方面,即流程的完整性、要素的全面性和包含“工作过程知识”。
一般来说,完整的流程包含咨询、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和反馈;全面的要素至少包含工作对象、工作标准、任务情境、工具方法、劳动组织方式、工作人员分工及工作成果等;工作过程知识至少包括“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三个维度。
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基础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践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应本着“以职业为中心,从实践中学习”的理念,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方针,本文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对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课程开发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阐述了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基础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目的与意义,并根据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需要提出了课程培养计划,制订了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具体措施,对《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进行了实践。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教育;课程开发;职业能力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下,引发了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对于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来说,“校企合作”、“开放办学”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然而,高职院校如何使校企走向深层次合作而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深层次校企合作着力破解的难题。
1 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基础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意义课程是学校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和直接载体,是学生职业能力构建的基础和依托。
职业能力需求的校企课程开发观是指要以提高从事某一职业的专门技术和综合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使企业和个人得以稳定发展,实现各自价值的目的。
它是校企联合教育课程开发的基础。
在全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IT行业的人才不断涌现,而高职类学校由于实训设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培养的人才不能与相关的岗位实现零距离接轨,形成了毕业生找不到适合工作的困境,结合本地区行业、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与思科公司合作成立了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并以此为平台,利用思科公司提供的E-Learning学习平台及PT项目模拟平台,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共同开发《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并将行业认证标准标准融入教学全过程,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及考核评价标准,为此,我们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以解决一系列校企共建课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
课程开发
宋烨
二0一四年七月
提纲
一、课程的本质
二、课程开发的筛选和组织
三、课程的组织实施
一、课程的本质
一、课程的本质
为什么学?——培养目标学什么?——教学内容怎么学?——方法与手段学得怎样?——评价
普通教育
是什么?
研究导向为什么?
职业教育
做什么?
怎样做?设计导向怎样做更好?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
培养目标
生源学科本位能力本位课程 学科知识的
完整性、系统性职业的实际需要
工作过程的
完整性、系统性
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指依据一个或几个相关职业群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开发依据、评价标准)和学生实际,从众多知识、能力之中筛选出来并按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内容及其实施过程教学计划编制、大纲教材编写、教法学法改革
学生主体
职职业业院群校对学从生业实者际素和质需要求求
能力本位
评价筛选
组织
实施
课程开发
发的课程开闭环系统
教学内容
宏观中观微观
职业能力形成规律
课程开发宏观、中观、微观的三个层面,均涉及教学内容的筛选、组织、实施、评价
四个环节的操作。
宏观层面:筛选、组织结果体現为专业教学标准中的内容、排序、课时——专业课程体系;
中观层面:筛选、组织结果体現为教学内容中的目标及其项目,体現为能力、知识、素质的确定,及其排列次序、学习训练方式等;
微观层面:筛选、组织的结果体現为教学过程中对所使用教材内容的选择、补充等具体处理。
职业院校课程开发的主要任务
专业教学
标准开发
公共课
开发为专业服务的
校本文化课专业课开发
提高职业素养的校本公共课面向职业群的
公共专业课
面向特定职业的
专业课
确定科目
整体设计
选择与开发教材,各科目课程的开发
教育的本质:为人的发展服务
以前往往只强调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其课程开发应遵循的原则:满足“两种需要”和“两个符合”。
“两种需要”,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受教育者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两个符合”,即符合经济社会实际,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实际。
二、课程的筛选和组织
课程分析
市场分折
就业供求专业对应的职业群
新职业
职业和工作过程分析
职业对从业者能力要求职业群通用能力归纳新技术、新工艺职业活动内在逻辑
用人单位需求分析
职业资格标准比较与岗位需要零距离
生源分析
学习基础
学习者就业、晋升需求
短处和长处
多元智能的运用
能力本位的体现
许多学校在专业教学标准、教材开发方面下功夫不小,效果不理想
重要原因:缺少课程开发的前期基础性工作—课程分析
预定就业、转岗或晋升的某个岗位
针对一个职业、一个岗位、一个等级、一项技能或能力的模块或模块组合
职业分析程开发的职业课逆
向
思维
工作过程分析职业资格标准
电子技应术用相职业岗位群分布
关找准本专业毕业生真正能就业的岗位
就业市场分析
设置岗位的依据
开发课程的依据
归纳能力的依据
科学 技术 职业 标准
职教课程
于技步
滞后科进职资准
业格标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工 职作 业分析
职课需
超教程适度前作过程和业析能一劳永工职分不逸
教师
教师
分析现场
圆桌
主持人
记录员
教育专家
企业专家企业专家
行业专家
行业专家
投影
白板
粗油笔A4纸磁块
教师教师
教师教师
企业专家
教育专家
一级能力二级能力
以电工技术的应用为例
能力逐
级分解
逐级分解
职业能力的构成
社会能力训练应渗透于专业课、文化课之中,也
可单独训练
三、课程的组织
实施
教学做一体的能力本位课业法
“课业”是学生自行记录和整理一门课教学活动的学习挡案
(依据和结果)
1.根据教学大纲中规定、来自于企业实际,由学生自行选定的内容、目标,即“问题”
2.为实现目标设计的调查方式、调查报告、查阅资料摘录或复印件
3.遇到的困难、克服的方法和对策
4.相应的结论及成果
内容包括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即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有关记录和证据
注重答案的多样性
不但是学校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的考核依据,也是学主毕业求职时供用人单位审核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依据
体现了“过程”比“答案”、“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理念
使教法、学法产生了质的飞跃
序号
多元化
考评模式
考评特点
教学方式
改革
学习方法
改进
1以成功为目标的分层考试一卷多层,
体验成功
基础不同,能力不
同,教学分层
自定目标,
主动学习
2以过程为特征的模块考试过程评价,
成绩累计
整合内容,模块学
习,阶段提高
逐项达标,
分块学习
3以能力为本位的课业考核突出能力,
综合评价
任务驱动,项目教
学,分组完成
互助合作,
活动中学
4强调动手能力的实操考试突出实操,
现场考评
贴近生产,贴近实
际,现场演练
练中提高,
体验学习
5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考试突出技能,
证书检验
分类指导,强化训
练,满足需求
按需取证,
扬长补短
6表现个性差异的
自选考试体现自主,
择选内容
因材施教,发现差
异,强化特长
以强补弱,
扬长避短
7评价学习行为的
综合考评突出自律,
培养习惯
培养品德,提升素
质
提高自制,
学会学习
职教课程开发的原则
必须有利于“做中学”和“做中教”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持动态的相对稳定
必须实事求是
必须防止“一刀切”
课程改革的主力是教师课程改革的阻力是教师教师是在学科课程的熏陶下成长的教师是在学科课程的条件下工作的原有知识、能力的惯性
观念的改变
方
法
的
改
革职教课程改革
是永恒的主题
欢迎合作
欢
迎
指
教希望能成为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