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电学专题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98.34 KB
- 文档页数:8
初三物理电学教学设计【篇一: 2010 届中考物理电学教学设计】电学一、电流和电路知识网络二、考点剖析考察要点和热门: (1)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互相作用。
(2) 串、并联电路的连结、辨别和作电路图。
(3) 电流及其丈量,正确使用电流表。
(4)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以及这些规律的应用。
(5) 家庭电路的构成,安全用电知识。
三、经典题解【例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用绸子摩掠过的玻璃棒带负电b.在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挪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c.带负电的橡胶棒凑近通草球时,能将其吸引来,则这通草球必定带正电d.接有电源的电路中必定有电流流过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电荷的观点、两种电荷问的互相作用和电流的方向,以及电路中有连续电流的条件等。
大家知道,与绸子摩掠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应选项 a 是错误的。
依据电流方向的规定,可知选项 b 是正确的。
两物体凑近时互相吸引,存存两种可能:(1) 两物体分别带异种电荷;(2) 两物体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只有在两物体相斥时,两物体同时带电,且带同种电荷。
所以选项 c 是错误的。
电路中拥有连续电流的条件是,电路中要有电源且电路一定是闭合的,所以选项 d 也是错误的。
故本题答案为选项 b。
启示:本题是知识性较强的选择题,解题时一定用有关知识与选项一一对照,“披沙拣金”,把正确选项选为答案。
【例 2】如下图, (1)假如只闭合开关 s1 、 s2 时,灯泡 l1 、 l 2 是如何连结的?(2) 假如只闭合 s3 , l1、 l 2 又是如何连结的 ? (3)假如只闭合 s2 、 s3 ,l2还会亮吗 ?分析:本题考察辨别电路的能力。
解这种题一般用电流法:从电源正极出发,沿接线找寻电路的通路,回到电源负极。
(1)当闭合开关 s1 、 slv;sub2 时,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第一抵达b 点分红两条支路,一条支路电流经s1 、l2 到c 点,另一条支路经l1 到 c 点。
有关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6篇有关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而编写的一份详细计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电功率》是新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二节内容,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
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学习深化和具体化,又为本章第三节实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学习作理论上准备,而且它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指标,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应用,对学生今后体验生活意义重大。
本节具有承前启后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部分电学知识,电流和电路,电阻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一些解决电学问题基本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具有一定电学基础,学生感性思维能力较强,同时通过对前面功率学习,也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但单本节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对较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定义、公式、单位,会用电功率公式P=w/t进行简单计算,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电功率问题。
2.过程和方法: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关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关心日常生活中各种用电器功率大小,形成节约用电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准备电风扇(有铭牌),电吹风,学校用电子计时器,空调机铭牌图片、灯泡。
五、教法分析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例题讲解,巩固体验→学生总结,体验心得→布置作业,巩固提高教法学法教法:谈话法、讲解法学法:观察法、合作交流法六、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本环节教学大约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电能表转动快慢情况,发现电能表上铝盘转动有时急匆匆,有时慢悠悠。
细心同学可能会发现,在使用一只普通灯泡时,铝盘转慢,而使用大功率灯泡时,铝盘转得快!让学生交流,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初中物理电学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电流、电压、电阻等;2. 学会使用电表进行测量,掌握电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 能够分析电路故障,学会解决电路问题;4. 能够绘制电路图和实物电路图,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电流、电压、电阻;2. 电表的使用:电流表、电压表;3. 电路故障分析:短路、断路、接触不良等;4. 电路图和实物电路图的绘制;5. 实验操作:电路连接、电表测量、数据处理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3. 演示:进行电表的使用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4. 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使用电表进行测量,巩固电表的使用技能;5. 分析:讲解电路故障的类型和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电路问题;6. 练习:让学生绘制电路图和实物电路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7. 实验:进行电路连接和电表测量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路的运行原理;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9.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加深对电学知识的理解;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电路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3.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电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物理电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掌握电学基本概念和定律,如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等。
- 学会使用电表进行测量,掌握电路故障分析的方法。
- 能够绘制电路图和实物电路图,理解电路连接的基本原理。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 运用控制变量法和组合法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分享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教学重点:- 探究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测量电功率的原理及实验步骤。
- 电路图和实物电路图的绘制和理解。
教学难点:- 电路故障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 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作用和调节。
教学准备:- 导学案、多媒体辅助教学、电学实验盒、电路图和实物电路图的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电路连接实验,引发学生对电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电学基本概念和定律(15分钟)1. 电流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解释电流的定义,介绍电流的测量工具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2. 电压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解释电压的定义,介绍电压的测量工具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 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解释电阻的定义,介绍电阻的测量方法。
4. 欧姆定律的探究- 解释欧姆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欧姆定律。
三、电表的使用和电路故障分析(15分钟)1. 电表的使用- 介绍电表的使用方法,包括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注意事项。
2. 电路故障分析- 介绍电路故障的常见类型,教授学生电路故障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四、绘制电路图和实物电路图(10分钟)1. 电路图的绘制- 讲解电路图的绘制规则和方法,示例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
2. 实物电路图的绘制- 讲解实物电路图的绘制规则和方法,示例绘制一个简单的实物电路图。
五、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10分钟)1. 伏安法测电阻- 引导学生进行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操作,讲解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
初中物理电学专题课教案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2. 学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进行测量;3. 能够分析并解决简单的电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2. 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研究;3. 学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3. 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注意实验安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2.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3. 实验探究:验证欧姆定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引发学生对电学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欧姆定律。
2. 理论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欧姆定律的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欧姆定律的应用。
4. 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欧姆定律。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适当的拓展,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对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分享精神。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物理》;2. 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电阻等;3.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2. 实验法:进行欧姆定律的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4.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总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了解电路的组成、状态及其特点,能够分析简单的电路图。
3. 培养学生掌握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电学测量。
4. 引导学生运用电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学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
2. 电路的组成、状态及特点:串联电路、并联电路、通路、开路、短路。
3. 电学实验:测量电阻、测量电流、测量电压。
4. 电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关系;电路的组成、状态及特点;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难点: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方法;电路分析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学基本概念、原理和电路分析方法。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电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电学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电路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电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关系,让学生理解电学的基本原理。
3. 讲解电路的组成、状态及特点,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电路。
4. 进行电学实验,让学生掌握测量电阻、电流、电压的方法。
5.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电学应用,让学生学会将电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6. 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概念及其关系的掌握程度。
2. 课堂实验:评估学生在电学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电路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
4.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电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电路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电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初中物理电学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电功率,并能进行误差分析。
(3)能够分析电路故障,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运用控制变量法、组合法等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合作分享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欧姆定律的探究(1)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关系。
(2)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3)伏安法测量电阻、电功率的实验步骤。
2. 电路故障分析与滑动变阻器的使用(1)电路故障的类型及判断方法。
(2)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作用和调节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欧姆定律的探究。
(2)伏安法测量电阻、电功率的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3)电路故障分析,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与调节。
2. 教学难点:(1)电路故障的分析与判断。
(2)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概念:电流、电压、电阻。
(2)提问: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 探究欧姆定律:(1)分组讨论: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设计实验:伏安法测量电阻。
(3)实验操作:测量电阻、电功率,记录数据。
(4)数据处理: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3. 电路故障分析与滑动变阻器的使用:(1)讨论:电路故障的类型及判断方法。
(2)演示: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作用和调节。
(3)练习: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与评价:(1)总结欧姆定律的探究过程及结论。
(2)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2. 练习电路故障分析,设计实验方案。
3. 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精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欧姆定律,使学生掌握了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学会了伏安法测量电阻、电功率,并能进行误差分析。
初中物理电学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荷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掌握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状态。
3. 理解电流的方向和电流的效应。
教学重点:1. 电荷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状态。
3. 电流的方向和电流的效应。
教学难点:1.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电路的状态。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验电器、电流表、电压表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自然界中存在的电荷种类,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提问:你们知道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吗?二、电荷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规律(10分钟)1. 讲解电荷的性质,如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 讲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即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演示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并让学生亲身体验验电器检验物体带电的过程。
三、电路的组成和状态(10分钟)1. 讲解电路的组成,包括电源、用电器和开关。
2. 讲解电路的状态,包括通路、断路(开路)和短路。
3. 演示电路的通路、断路和短路现象,并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四、电流的方向和效应(10分钟)1. 讲解电流的方向规定,即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 讲解电流的效应,包括热效应、磁效应等。
3. 举例说明电流的热效应和磁效应,如白炽灯和电铃。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电荷的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路的组成和状态、电流的方向和效应。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电荷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掌握了电路的组成和状态,理解了电流的方向和效应。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解答学生的疑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九年级物理电学教案【篇一:初三物理电路经典教案】十一了解电路[学情分析] 在上学期对电学的学习中,学生对电学的灵活比较难以适应,觉得比较没有系统性,故在复习中应掌握在框架上让学生有较好的理解,让学生站在较高的高度上,理清电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能灵活应用在解题上。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及其原因2、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3、知道电路的组成及串、并联电路,会画、会看简单的电路图,能排除简单的电路故障。
4、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特点,并能灵活应用[教学内容、方法与步骤]一、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其中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1、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2、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中和:两种不同的电荷相互接触时正负电相互抵消的现象,有时伴随有火花的产生。
二、电流、电压及其测量(一)电流及其测量: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方向: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2、电流的大小:i?q ,其中q为电荷量(单位:c),t为时间(单位:s) ti为电流(单位:a)3、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内阻太小,相当于一条导线)使用方法:①电流表只能与被测器件串联②应使电流从表的“+”极流入,“-”极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当无法预计被测电流的大小时应用大量程并采用试触的方法(二)电压及其测量:1、电压是使导体中的电荷定向移动的原因;2、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一节铅蓄电池:2v;家用电路:220v3、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内阻太大,相当于断开的开关)使用方法:①电压表只能与被测器件并联②应使电流从表的“+”极流入,“-”极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当无法预计被测电流的大小时应用大量程并采用试触的方法三、电路的组成: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及开关组成。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案【6篇】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和电流的概念及认识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评估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实验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熟练应用电流表测量电流、会根据问题的提出设计实验并选择器材并进行实验,从而掌握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新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真正经历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对探究结论的正确性不做评价。
新教材更突出过程与方法、更加注重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2、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并且在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并能通过交流、总结、反思得出初步结论这几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准备】实验仪器:小灯泡多只(不同规格)、电键、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实物展示台、多媒体等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置、激智启疑把任意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闭合开关,灯泡就会发光。
闭合开关,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来,经过灯泡,流回电源的负极。
)提出问题:大家猜想一下,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并联电路电流值之间什么关系呢?安排学生可以先初步实验,并先猜想串联电路电流什么关系。
二、开放思想、大胆猜想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猜想:小组1: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因为我们的串联电路中灯泡一样亮。
小组2:我们猜想串联电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越来越小。
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正极的比较亮。
小组3: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从负极往正极越来越小。
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负极的比较亮。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3. 欧姆定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
2. 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控制变量法,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提问,让学生回顾电压、电流、电阻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 实验探究(1)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①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值。
② 学生整理实验数据,绘制电流-电压图像。
③ 学生分析图像,得出电流与电压的正比例关系。
(2)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① 学生更换不同电阻值,测量对应的电流值。
② 学生整理实验数据,绘制电流-电阻图像。
③ 学生分析图像,得出电流与电阻的倒数关系。
3. 欧姆定律的推导根据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引导学生推导出欧姆定律的公式:I = U/R。
4. 应用欧姆定律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未知电阻的值。
5. 总结与评价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动手能力较强。
但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
初三物理电学教案5篇初三物理电学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的.1.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2.培养学生严厉专心、实事求是做好试验的科学态度。
(二)试验器材: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件,待测电阻一只(5欧或10欧,其电阻值用不透亮白胶布粘封,并标以Rx字样。
要求学生暂不揭开。
),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问:请叙述欧姆定律的内容,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学生回答略)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略)引出本节。
板书:〈第三节试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2.进行新课(1)问:本试验的目的是什么?答:学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问:试验的原理是什么?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依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它的电阻。
(3)问:谁能设计一个用伏安法测定电阻的试验电路?学生板演(参见课本上的图8—1)。
老师讲评。
(4)问:用伏安法测电阻需要哪些试验器材?学生回答,接着检查和认识自己小组的试验器材。
留意认清哪个元件是待测定值电阻Rx。
(5)问:做这个试验需要哪些步骤?学生回答,老师小结: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状态。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位置。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要连接正确。
电压表使用0~3伏量程,电流表使用0~0.6安量程。
②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转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观察电压表的示数为l伏、2伏和3伏时电流表的读数;将三组电压和电流的对应值填入自己设计的试验记录表格中。
③依据记录的三组试验数据分别算出未知电阻的三个值。
为了减小误差,算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电阻的阻值。
即④试验要求:乐观动手,按要求操作,记录数据、计算结果要实事求是。
试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
以上内容,边讲边板书,只写提纲、内容留待学生课后作业填写。
板书:1.试验目的:2.试验原理:3.试验电路:4.试验器材:5.试验步骤:6.试验记录:7.测量结果:(6)学生进行试验,老师巡视指导。
初三物理电路电流教案 精选篇1初三物理九年级全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第1节 两种电荷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摩擦起电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4、 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湿润的物体、含杂质的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纯水、空气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既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它们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绝缘体中有电荷,只是电荷不能自由移动)金属导体容易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容易导电靠的是正负离子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初中电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学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电阻等。
2. 培养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包括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 引导学生掌握用电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4.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学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
2. 电路的类型: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3. 用电器的使用方法。
4. 简单电路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电路的类型。
2. 难点:用电器的正确连接及简单电路实验的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学知识。
2. 利用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用电现象,引发学生对电学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电学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
引导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理解这三个概念。
3. 介绍电路的类型: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两种电路的特点。
4. 讲解用电器的使用方法:开关、插座、灯泡等。
强调安全用电,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5. 进行简单电路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学生的疑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课后作业:1. 复习电学基本概念,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2. 总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3. 思考生活中用电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安全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电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为后续电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三电学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和目标在初三电学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电学知识,如电流、电压、电阻等。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学会应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2. 教学内容和步骤(1)复习基础知识:教师通过提问和复习课前作业的方式,回顾学生已学习的电学基础知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
(2)介绍欧姆定律:教师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和图示,向学生介绍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让学生理解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3)实验探究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关系: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压,观察电流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4)引入基尔霍夫定律:教师简要介绍基尔霍夫定律的概念和公式,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5)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合作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应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3.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探究、案例分析和合作讨论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实验记录和观察报告:学生通过实验记录和观察报告,展示他们对电流和电压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合作讨论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合作讨论和问题解决环节中,教师能够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表现和参与度: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二、反思1. 教学亮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探究、案例分析和合作讨论等,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深入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初中物理电学教案全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公式;(2)学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阻表进行电路测量;(3)能够分析并解决简单的电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欧姆定律;(2)学会使用电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3)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电学问题的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合作分享的精神;(3)增强对科学探究的自信和勇气。
二、教学内容1. 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的内容;(2)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应用。
2. 电表的使用(1)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电阻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电学实验(1)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步骤及方法;(2)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步骤及方法;(3)测量电功率的实验步骤及方法。
4. 电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1)运用欧姆定律分析并解决电学问题;(2)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并解决电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欧姆定律的概念;(2)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欧姆定律的学习(1)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2)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3. 电表的使用(1)讲解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学生进行电表的使用练习。
4. 电学实验(1)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2)引导学生进行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3)引导学生进行测量电功率的实验。
5. 电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1)运用欧姆定律分析并解决电学问题;(2)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并解决电学问题。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2)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观察能力;3. 学生对电学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的能力;4. 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公式。
2. 学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表进行实验测量。
3.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发现电流、电压、电阻之间数量关系的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勇于实验、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公式。
(二)难点:欧姆定律公式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演示实验:连接一个电路,将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表依次接入电路中,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表的读数。
问题:同学们观察到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表的读数有什么关系呢?环节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分别改变电阻的大小,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变化,并记录数据。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环节三:学习欧姆定律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发现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引导学生推导出欧姆定律的公式。
2. 学生理解并记忆欧姆定律的公式。
环节四: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解答。
2. 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环节五: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环节六:布置作业1. 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让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发现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推导出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欧姆定律的知识。
同时,要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积极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三物理电学专题教案初三物理电学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电学基础知识,理解电路中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掌握常用电学仪表的使用方法,了解电路的基本规律。
3、能够分析简单电路的连接方式,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
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电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复习及引入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学专题。
2、电学基础知识讲解电学的基本概念,如电荷、电流、电压等,并解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3、串并联电路介绍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规律,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串并联电路的区别。
4、常用电学仪表介绍常用的电学仪表,如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等,并演示其使用方法。
5、电路分析与实践通过分析实际电路的连接方式,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规律,并尝试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
6、课堂互动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电学中的难点和疑点进行交流,以便更好地掌握电学知识。
7、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对电学的理解。
三、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电学的基础知识,还能够对简单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需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掌握电学知识。
四、参考文献1、[1] 魏明. 初三物理教材分析[J]. 教育研究, 2018(4): 34-36.2、[2] 王丽. 初三物理教学方法探讨[J]. 教育实践, 2019(2):45-47.3、[3] 张宇. 初三物理实验设计与实践[J]. 教育技术研究,2020(6): 67-69.。
初三物理电学教案怎么设计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初三物理电学教案怎么设计(共含13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初三物理电学怎么学掌握基础电学知识电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同学力求做到“四会”:会表述:能正确地叙述并熟记概念、规律的内容,明确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重视画图和识图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
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
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明确欧姆定律应用于某一电阻还是整个电路。
另外还必须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
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还应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篇2:初三物理电学怎么学1、串联、并联初中物理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
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二)根据电路路径法,此法为识别两种电路最常用的方法。
让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途中不分流始终为一条路径,则连接方式为串联,若电流在某处分流,且每条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电流在电路中有分有合,则连接方式为并联;(三)拆除法,拆除其中的一个用电器,若其余用电器都不工作,则用电器为串联连接。
(因为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工作之间相互影响),若其余用电器照样工作,则用电器为并联连接;(四)开关作用法,并联有干路、支路之分,且开关的位置不同,其控制作用各异,而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的变化不影响控制的作用,所以控制作用相同时容易串联,控制作用不同则为并联;(注:开关只控制与之串联部分的电路)(五)去表法,在识别电路时,若电路中有电压表或是电流表而影响我们判断电路,则可把电压表和电流表去掉。
一对一个性化教案(物理)
也变大。
例3如图
3-1所示,判断V表
的测量对象。
分析:根据电路简化原则4,可以把V表连接的点1、点2,适当移动到分别到点3、点4,如图3-2和图3-3所示,则容易判断出V表测的是R2的电压。
例4如图4-1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各电表示数变化情况。
分析:首先把V表当作断路去掉,很明显电路的连接是串联,滑动变阻器在这里相当于是个定值电阻,因此无论滑片如何移动,电路中的总电阻未变,因此A表的示数不变,再根据电路简化原则5,可以把滑动变阻器R1看作两个定值电阻,如图4-2所示,则V表测Ra和R2,当滑片P向右移动,实际是Ra 的电阻在变小,因此V表测的Ra和Rb的总电阻在变小,因此V表的示数变小。
例5在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
闭合电键K,
电路正常工作。
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变
大,则()
A.灯L可能变亮 B.灯L亮度可能不变
C.电阻R可能断路 D.电阻R可能短路
分析:本题是电路故障的分析。
首先根据电路简化的原则,判断出灯L与R之间的连接方式串联,同时也判断出V1测的是电源电压的值,V2测的是R 的电压,显然电源电压是不变的,因此V1的示数是不可能变化的,显然只能
R
2
四、欧姆定律的理解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即I= U/R 。
注意点:(1)三个量必须是同一时刻,对同一电阻(或同一段电路)而言的。
即一一对应。
(2)注意不变量和变量:在R一定时,I与U成正比。
在U一定时,I与R成反比。
(3) 变形公式 R=U/I 的理解:R可以通过U/I的比值求出,但R的
大小不是由U/I决定的,R的大小由公式R=ρL/S的因素决定。
例:对于欧姆定律公式I=U/R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 对某一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
B 在电压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导体中的电流与该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 导体中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其电阻有关
D 公式R=U/I,表明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五、断路的判断
1、如果电路中用电器不工作(常是灯不亮),且电路中无电流,则电路断路。
2、具体到那一部分断路,有两种判断方式:
①把电压表分别和各处并联,则有示数且比较大(常表述为等于电源电压)处断路(电源除外);
②把电流表分别与各部分并联,如其他部分能正常工作,则当时与电流表并联的部分断开了。
例:在图1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
闭合开关K,电
路正常工作。
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大,
图
则 ( )
(A)灯L 可能变亮。
(B)灯L 亮度可能不变。
(C)电阻R 可能断路。
(D)电阻R 可能短路。
六、短路的判断
1、串联电路或者串联部分中一部分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其他部分用电器能正常工作,则不能正常工作的部分短路。
2、把电压表分别和各部分并联,导线部分的电压为零表示导线正常,如某一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零,则此用电器短路。
例六、在图12中,当开关 K 闭合后,两只小灯泡发光,电压表示数为4V 。
过了2min ,电压表示数为0,经检查除小灯泡外其余器材的连接良好,请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 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练习
1、在如图1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6V ,合上开关后 电压表示数为6V 。
经分析得出,电路中可能发生 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如图1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
闭合开关K 后,灯L 1、L 2都发光。
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灯L 1短路。
(B)灯L 2短路。
(C)灯L 1断路。
(D)灯L 2断路。
(10)、 在图1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
闭合开关K 后,灯L 1、L 2都发
图图
图
教务处签字:
日 期: 年 月 日
光,—段时间后,其中的一盏灯突然变亮,而电压表V l 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 2的示数变大,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灯L 1断路。
(B)灯L l 短路。
(C)灯L 2断路。
(D)灯L 2短路。
习题:
在如图8所示的电路中,将开关K 闭合,则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在如图9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K 断开时,电阻R 1与R 2是________联连接的。
开关K 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阻R 1=5欧,电流表A 1的示数为I 1=1安,电流表A 的示数为I =安,求
(1)R 1两端的电压U 1;(2)通过R 2的电流I 2;(3)R 2的阻值, 布置作业
图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