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四单元:高一新教材第三单元整合课例设计及第四单元教学说明
- 格式:ppt
- 大小:216.00 KB
- 文档页数:18
高一新教材必修三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执信中学董俊 / 广州市第16中学刘虹一、单元教学目的:第四单元是古代诗歌的学习,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古代诗歌。
在必修一第四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会从诗歌中体验情感,但还停留在粗线条大略感受上,必修三就要学会审美了。
所以,这个单元所有的教学活动应该围绕这个教学目的去组织。
二、单元教学重点及教学措施:欣赏古代诗歌的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操美,这是第四单元的教学重点。
因此,我们的教学的内容除了古代诗歌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应该包括诗歌的内容情感的理解、意象意境的品味、艺术手法的鉴赏和语言风格的分析四个方面。
教学活动主要有朗读、吟诵、意境想象与描摹、分类制表和仿写对联诗歌等。
三、单元教学资料(主要诗歌的内容情感、意象、手法和语言风格):四、单元教学安排:共12课时总起1课时,介绍古代诗歌发展,格律知识,审美方法;14课2课时,15课1课时,16课2课时,17课2课时,18课19课共3课时。
实践展示1课时,学生创作诗歌或对联交流活动。
五、重点课文教学设计(部分)唐诗五首教学要求:1、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史,特别是近体诗的发展情况及体例。
2、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造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作者的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学习《山居秋暝》,理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教学过程一、导语中国是一个诗的国都。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
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卓尔不群的艺术才情。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设计一、设计背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高一必修上册的第三单元主要围绕着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赏析展开。
通过研究本单元的内容,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其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本设计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2. 掌握现代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与技巧;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1. 现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2. 现代文学作品的选读与分析;3. 现代文学作品的赏析与评论。
四、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通过情境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构的情境中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并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能力。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 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4. 教学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价、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活动1. 阅读现代文学作品:选取几部经典的现代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并分析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运用等。
2. 文学鉴赏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就所读的文学作品展开讨论和赏析,同时通过互动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感受。
3. 作品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文学作品进行创作,例如写小说、写诗等。
4. 学术性报告:选取一位现代文学作家,学生进行相关研究,并撰写学术性报告。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活动表现等。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度。
4. 学术性报告评价:对学生的学术报告进行评价和反馈。
必修3-4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本教学计划的主要目标如下:1.传授语文基本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的阅读、写作、听说、翻译、鉴赏等方面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思维、创新能力、情感体验、人际交往、价值观念等。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阅读、文献查找、团队合作、学术交流等。
二、教学内容本次备课中,我们将按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模块授课,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模块:文言文阅读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解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1.《红楼梦》选读:提取本文中的典型语言、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并运用到文言文阅读中。
2.《资治通鉴》选读:通过分析文本结构和语言运用,理解历史文献的语言风格和史料价值,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第二模块:现代文阅读与写作本模块旨在提高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与写作中的能力,并通过生活实例开展话题议论与文化批判。
1.文化批判:通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的批判,探讨社会文化趋势,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2.文学鉴赏:运用批评方法和文学理论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理论水平。
第三模块:语言运用本模块主要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包括口语、写作和翻译。
1.口语表达:以“社交能力”为话题,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锻炼学生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2.写作实践: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和思想表达能力。
3.翻译实践:由教师进行模拟和实际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咨询师和引导者,通过情境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个别化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水平,采取针对性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
3.合作学习: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合作写作和活动示范,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际能力。
四、教学评估1.作业评估:作业通常为阅读、写作、翻译等类型,不仅涉及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反映出学生阅读理解、文献查找和资料整理的水平。
生命的独特发现与表达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设计理念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
全单元共有八首诗词作品,围绕单元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创设学习情境,再以若干专题的形式完成单元教学,按照三篇课文的分组设置教学单位,把整个单元分成魏晋诗歌、唐诗三首、宋词三首来组织教学,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二、单元任务说明1. 古诗词中常常寄寓者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
2.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在班级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
3. 学习欣赏诗歌中蕴含的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细加品味。
三、单元学习目标1. 通过本单元作品学习,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2. 通过诵读涵泳,发挥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3. 学习本单元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经典诗歌作品,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能力。
4. 在学习本单元作品的基础上,联系对既往文学作品的学习,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写一篇文学短评。
四、单元核心任务本单元是古诗词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是学生自主学习,只有依靠实践性学习,才能实现深度学习的课程目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才能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五、单元课时安排(10课时)六、单元课时任务根据本单元的具体安排,可按照诗歌具体的情况,把本单元分成魏晋诗歌、唐诗三首、宋词三首来设置教学,以专题比较阅读来完成学习任务。
高一(必修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大田县鸿图中学杜超坂一、本单元的导语本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
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李白驰骋想象的豪迈,杜甫登高望远的悲凉,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表现出各自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苏轼、辛弃疾词的豪放,李清照词的婉约,则展示出宋词不同的审美追求。
本单元的学习的重点是借助群文阅读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诗歌能反映特定时代的风气和时代精神。
我们在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这就是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诗歌要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要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感受其意蕴美和情感美。
要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进而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尝试写作文学短评。
二、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主要有三:(一)古诗词中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阅读本单元诗作,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
比如,了解杜甫及其所处的时代,有助于理解《登高》中忧国伤时、悲秋苦病的深沉情思;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词作中蕴含的壮志难酬的忧愤及旷达洒脱的豪情。
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查找相关资料,探讨诗作的内涵,思考对你有怎样的启示,与同学交流。
(二)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建议组织一次班级诗歌朗诵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从琵琶女或者作者的叙述视角,概括《琵琶行》的故事情节。
2.赏析描写音乐诗句的美,体会音乐与文字之间的共通之妙。
3.理解并分析自然景物在叙事诗歌中的作用。
创设情境任务——托尔斯泰曾说:“音乐与文学史一对孪生姊妹。
”诗歌与音乐之源更近。
同学们给《琵琶行》拍一部音乐电视,需要有故事剧本、并设计背景音乐和自然环境。
1.通过合作探究,完成《琵琶行》(并序)的故事剧本。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
播放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十面埋伏》选段,让学生对应本诗相关的诗句。
请为音乐电视寻找素材。
3.音乐电视作品中,应该选取哪些典型自然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1课时)学习目标:比较三首诗歌在体裁上不同之处及其表达效果。
比较并概括三位伟大诗人不同的主体风格。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属于古体诗,《登高》属于格律诗,比较三首诗不同诗体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效果。
①古体诗不拘字数、句式,可以让作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尽而止;押韵灵活,不讲求严格对仗,可以让作者根据所写内容与表达的情感适时换韵、换词,不必以文而害意。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虽不押韵对仗,但是灵活之中见李白之随性豪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虽字数不同,但将作者之不卑不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琵琶行并序》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虽无对仗,但亦将白居易的同病相怜之感适时表达了出来。
②近体诗讲究平仄格律,因此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平仄互间的格律美、错落有致的参差美;讲究对仗,因此具有成双成对的整齐美;字数、句数固定,因此具有凝练浓缩的精致美。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朗朗上口之余,将深秋的季节特征和雄浑壮观的境界表现了出来。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设计——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例一:课标解读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是围绕“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课程目标而设计的学习单元。
本单元充分考虑了时代、诗人、诗体、风格流派、单元人文主题要求等多方面因素。
单元聚焦“生命的诗意”,汲取古人智慧,借先贤文论诗论,解读诗词潜藏的伟大人格、生命情调与精神气质。
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理解古诗词文化,提升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意识。
教师教学要服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根本要求和目标,充分考虑学习情境,有效开展专题学习、实践性学习,最终实现深度学习。
二:教材分析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古诗词单元,以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为双线索进行设计,单元选文为魏晋时期、唐朝、宋朝等三个时期的诗歌作品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指向“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以此为契机,学习中华古诗词,让学生以一种更集中的方式,探究古诗词传达的人生观、价值观,感受蓬勃的生命力,聚焦生命的诗意,取法千载经典,汲取古人智慧,感悟其静穆冲和的伟大力量;在浮躁的社会里烛照自己的内心,品读诗词的趣味,享受生命的丰盈。
发挥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和文化修养。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处于青春期,自我表现欲高涨,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但是古诗词鉴赏能力具有差异性,所以应该在古诗词单元学习中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展示平台,尽情表现他们的个性魅力。
通过古诗词的充分学习,让学生接触来自各个时代的声音,聆听我们中华历史上大师们的人生智慧,激发个性创作的灵感。
三: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品味涵泳,发挥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时代背景,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的人生思考和人生选择。
审美鉴赏与创造:尝试创作诗歌、撰写文学评论参加微信公众号活动,并进行分享交流,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和表达交流能力。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学习任务设计【设计说明】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单元人文主题是“人生”,选文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八首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
综合“单元导语” “学习提示” “单元学习任务”的要求,笔者突破古诗词单篇精细化讲解的传统模式,整体梳理单元诗词,设计了五个学习任务:朗读吟诵感诗情(1课时)、品读语言作赏析(2课时)、论诗知人见风格(2课时)、鉴诗赏词有方法(2课时)、独抒己见写评论(2课时)。
这一设计具有如下特点:重视诵读在培养学生语感、增强文本理解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赏析诗词的语言;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发现、体悟诗人的风格;归纳诗词鉴赏规律,提升诗词鉴赏能力;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分析作品,撰写评论。
【学习目标】1.通过朗诵,体味情感,领悟思想,感受诗人笔下的万种风情,提高朗诵水平。
2.从语言角度比较不同版本的差异,赏析诗词的精妙语言,尝试诗词的改写。
3.通过对题目、内容以及诗人不同时期作品的分析,概括诗人的创作风格。
3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20/6特别关注4.从单篇入手,制作表格,归纳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5.深入思考“诗词中的人生”,结合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感悟,完成一篇文学短评。
【学习评价】1.诗词朗诵:①情感饱满,配以适当神态,能引起共鸣;②注明每一首作品在朗诵时节奏、情感等方面的变化;③能用朗诵表现出诗词的情感差异。
2.语言品味:①比较不同版本语言表达的差异;②对诗词的字词能作准确分析;③将词改为七言律诗。
3.风格比较:①拟出的标题能与诗歌的内容一致,并能从题目入手对风格作一定区分;②比较不同诗人的作品,明确诗人的创作风格;③比较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分析诗人的风格特征。
语文学科单元教学设计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目标确立的依据课标要求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
课标要求: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诗词,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另外,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学业质量上达到如下要求:喜欢欣赏文学作品,能整体感受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能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作出自己的评价。
在文学鉴赏中,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追求高尚审美情趣的审美品位的意愿。
表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喜欢积累优秀古代诗文,能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扩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感受和理解不同时代的文化。
了解其中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积极参与相关的多种语文实践活动。
内容分析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秉持大单元教学理念,我将八首经典诗词作品进行资源整合,以写文学短评为核心任务,设计通过四个学习任务来完成本单元的学习。
任务一是逢诗意。
主要方式是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品味诗歌的语言韵律美,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感受诗人生命的诗意。
任务二是品诗意。
这一任务主要是体现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形象、语言、手法等角度进行品析,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文化品味,为后面写文学短评做好相关的知识积累。
任务三是诵诗意。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在“品诗意”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进行朗诵,体会诗词的音韵美,同时要做到入情入境。
任务四是评诗意。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既有乡村田园的闲适,也有征战沙场的渴望;既有光怪陆离的仙境,也有悲凉苦楚的人间。
要求同学们从本单元选择一首最有感触的诗或词,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本单元学习以活动实践、自主学习为主线,围绕“品百味人。
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的内容。
该单元涵盖了古代诗词、现代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旨在通过丰富的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任务包括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以及对文学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
此外,还需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精神,使其在感受美的同时,能够思考作品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经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但在文本解读、情感体验和价值观认识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古代文化背景了解不足、对现代文学作品兴趣不浓等问题。
因此,针对这些特点,教师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第三单元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包括诗词的韵律、散文的结构、小说的情节等。
(2)学会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文本中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
(3)掌握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其创作特点,提高对文学史的了解。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评价和创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后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2)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互动性。
(3)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手段,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4)通过课后作业、小测、期中期末考试等评价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
(2)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枝一叶总关情-第三单元新课堂整合活动设计一、活动课标分析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是围绕“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学习任务群而设计的学习单元。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单元学习,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同时要通过诵读、写作等方法感受诗歌意境之美、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二、活动依托教材分析本单元聚焦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旨在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以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整个单元精选了自魏晋至唐宋时期的经典诗词作品八首,本单元学习任务以实践性学习为主线,围绕“生命的诗意”这一单元人文主题,分别从诵读、鉴赏、写作表达三个方面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不仅要完成对单元内容的学习,更要实现本单元承载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目标。
三、活动背景分析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初中阶段接触的诗词较少,诗歌知识仅仅源于教师课堂所教授的内容,基本没有课外积累,他们对诗歌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背诵、默写层面,甚至很多学生不知道诗歌意象为何物,因此大多数学生不懂得从分析意象入手来鉴赏诗歌。
另外,高中语文教材内容较多,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这也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
而实际情况是,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按要求学习,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仍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缺少主动性,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事实证明,学生只有依靠实践性学习,才能实现深度学习的课程目标,才能培养其较好的语文素养。
四、活动目标:1. 找到诗歌意象并学习鉴赏意象的方法。
2. 借助鉴赏意象的方法,学写意象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