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模式

  • 格式:ppt
  • 大小:676.00 KB
  • 文档页数:6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Watson 1878-1958)美国 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 识而是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 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 察法。主张把行为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从而 创建了行为主义学派。华生在使心理学客观化 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桑代克将行为与生理反射联系 在一起,把大多数行为看作是对 环境中刺激的反应,但他与巴甫 洛夫不同,它提出了在某个行为 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来的行 为。 • 桑代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他的联结说, 也称试误说,该理论认为: A、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B、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试误的过程(尝试-错误学习)。 C、提出了学习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贝尔洛的SMCR传播模型(1960年)
(三)传播理论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在1954年提出的模型也 强调了传者与受者都是积极的主体,受者不仅 接受信息、解释信息,还对信息作出反应,传 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
• 新型传播模型的核心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传播过程中建立了反 馈系统。教学信息的传播是通过师生双方的传播 行为来实现的,所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重视 教与学两方面的分析和安排,并通过反馈环节随 时进行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华生对条件作用的断言: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并在我自己指 定的环境中养育他们,则不论他的天资、 爱好、脾性、能力、秉性和他们祖先的 种族如何,随机地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 婴儿,我将保证把他培养成为医生、律 师、艺术家和大商人等我可以选择的任 何类型的专家。”
•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 桑代克(Edward.Thorndike 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 和教育家。动物心理实验 的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 的创始人。最早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 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并 设计了心理测验,为美国教育测验运动的领袖 之一。
(四)传播过程要素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 基本要素。如传播内容分析、受众分析、媒体
分析、效果分析等研究成果也在不同程度上为教 学设计中的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媒 体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所吸收。
序号 1、 2、 3、 4、 5、 6、 7、 传播过程要素 为了什么目的 传递什么内容 由谁传递 向谁传递 如何传递 在哪里传递 传递效果如何 教学设计过程要素 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教师、教学资源的可行性分析 学习者(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环境分析 教学评价
②代表人物及观点:
•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伊万· 巴甫洛夫(Ivan P.Pavlov, 1849一1936)苏联生理学家、 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 活动学说的创始人,苏联科学院院士, 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 巴甫洛夫认为,人的一切心理和行 为 ,都是对信号的反应,都是在无 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条件反 射。所以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 也是心理现象。
(一)首先,传播过程的理论模型说明
了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
• 美国的哈罗德· 拉斯韦尔(P25) (H.D.Lasswall)1932年提出,1948年又 作补充的"5W"公式清晰地描述了大众传 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要素和直线式的传 播模式。运用"5W"公式分析教学传播活 动,可以看到教学过程也至少涉及这些 类似的要素,如下:
效果律:这是桑代克与巴甫洛夫理论中 的最大区别之一。是指反应之后跟随着 一个满意状态的事件,刺激与行为之间 的联结就加强;而跟随一个烦恼状态的 事件,联结就会削弱。 练习律:经验的重复增强了正确反应的 可能性。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 定势。
•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 斯金纳(Skinner,1904— 1990)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 的创始人之一 ,美国著名 心理学家。 • 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发明了 “教学机器”并设计了程序教学,对美 国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
四、学习理论
•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 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 (一)学习的内涵及学习理论的功能 1、学习:学习者因经验而而引起的行 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 变化 。 日常的理解:泛指人的行为的改善。
2、发生学习的三个条件:
①学习者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可能是 外显的行为上的变化;也可以是一种内 部的心理结构的变化。 ②这种变化必须能相对持久保持。有些变 化是暂时的,如适应、疲劳、药物作用 等,不能称为学习。 ③变化必须是由后天经验引起,即后天习 得的。排除由于生理成熟、疾病、药物 等引起的变化。
三、教学理论
• 教学理论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教学 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成为ID的 直接理论来源。教学理论在诸多方面对 教学设计产生了影响,没有教学论揭示 的教学规律、原理,ID就不可能有效进 行。
(一)首先,教学设计的产生是教学 理论发展的需要。 (二)其次,古今中外教学理论的研 究和发展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 科学依据。 (三)最后,教学设计与教学理论的 相互影响、作用必然会促进双方的 进一步发展
拉斯韦尔直线式传播模式
Who
Says What

说什么
教师或其他 教学信息源 教学内容
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 To Whom
教学媒体
教学对象
对谁
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
教学效果
• 布雷多克(Bradock)1958年在此基础上发展了"7W" 模型,因此教学传播过程又增加了以下两个要素:
(一)系统的概念和种类 1、系统(System):是相互间具有有机联 系的组成部分结合起来的能够完成特定 功能的整体,即元素及其关系的总和。 2、系统的构成有三个条件: • 一要有一定的元素; • 二要有一定的结构; • 三要有一定的环境。
(二)教学设计是系统科学在教学领 域的应用
教师、学生、课程、 教学条件(基本要素, 或称空间结构) 教学目标、内容、方 法、媒体、组织形式、 学习结果(过程性要 素或称时间结构)
• 包括三个分支学派:
信息加工学派:侧重于信息从外部到大 脑,到学习者产生外显行为,其间所经 过的加工阶段以及加工阶段的规律。 建构主义学派:以皮亚杰、布鲁纳、奥 苏伯尔为代表,强调学习者的原有知识 结构在新的学习中的作用,强调学习是 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 联结—认知学派:结合了信息加工学习 和建构主义心理学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 的观点。
社会 系统
教育 系统
教学 系统
教学设计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 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 具有最优功能的教学系统。
二、传播理论
• 威尔伯· 施拉姆(Wilbur· Schramm, 1907—1987 美)是传播学科的创 始人。人们称他为“传播学之父”。 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 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 《大众传播学》(1949),授予了第一 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 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华生工作的最初贡献是他将经典条 件反射的范围扩大了,它不仅包括反射 和运动反应,还包括情绪的反应。 华生提出,有机体的学习实质上就 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 之间联结的过程(S-R)。条件刺激通过 与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的结合,替代无 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建立了联系。在 实际教育中,许多学生的态度就是通过 经典性条件作用而习得的。
3、学习理论的功能(P29) • 是人们对学习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 指南; • 对有关学习法则和大量知识加以归 纳和概括,使其进一步系统化、条 理化和规范化,便于学习者掌握; • 要解释学习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二)学习理论的三大派别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①主要观点: • 研究的重点是可观察到的外显行为; • 行为应该通过它的一系列最简单的元素 习得; • 学习的过程就是行为改变的过程。 • 重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在教育上 主张奖励与惩罚兼施。
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
教师或其他 教学信息源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Why Where
对谁
产生什么效果 为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
教学对象
教学效果 教学目的 教学环境
(二)传播理论揭示出教学过程中各种要 素之间动态的相互联系,并告之教学过程是 一个复杂动态的传播过程。
• 反射分两类: 应答性行为—应答性反射 操作性行为—操作性反射
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 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 作性行为。
• 强调强化(正负强 化、即奖惩)在学 习中的重要性 • 教学机器与程序教 学
2、认知主义学习心理学
•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和计算机科学的 兴起,认知学派逐渐发展成为心理学的主要派 别,它研究那些不能观察的内部机制和过程, 主要是高级心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 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 认知: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 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也称信息加工过程。 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
①信息加工理论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建构”本来用于建筑或木器加工中,指 为了某种目的而把已有的零件、材料制 成某种结构。 • 在教育心理学中,建构是指学习者通过 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的相互 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
皮亚杰(Piaget 1896—1980 瑞士心理学家)
• 主要观点: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 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 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 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 “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 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 结构(也称“图式”)中;顺应是个体的认知 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 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 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和模式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模式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系统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科学的研究 方法; • 传播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选用教学媒 体的技术; • 教学理论指导了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 • 学习理论使教学设计符合学习规律。 这些理论不仅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基 础,而且也提供了方法和技术。(P18)
• 1960年贝尔洛(D.K.Berlo)在拉斯韦尔研 究基础上提出的SMCR(Source-MessageChannel-Receiver)模型。更为明确和形象 地说明传播的最终效果不是由传播过程中 某一部分决定的,而是由组成传播过程的 信息源、讯息、通道和受者四部分以及它 们之间的关系共同决定的,而传播过程中 每一组成部分又受其自身因素的制约。
一、系统理论 • 系统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科学研 究的方法 • 安德鲁斯和古德森 (Andresw&Goodson)在1980年对教 学设计模式进行了研究,在其所研 究的四十多种教学设计模式中 ,大 部分应用了系统理论的某些思想和 观点。
• 贝塔朗菲(Bertalanffy 1901~1972)加拿大 籍理论生物学家。一般 系统论的创始人
布鲁纳认为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 意义和意象,从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③联结—认知学派
• 加涅(Gagne 1916-2002 美国教育心理 学家)主张既要揭示外部刺激(条件) 的作用与外在的反应(行为),又要揭 示内部过程的条件和作用。
奥苏伯尔(Ausubel 1918—2008) 美国心理学家、学者。
• 学习的分类:奥苏贝尔在对学习类型进 行深入研究基础上,从接受式——发现 式和意义性——机械性两个维度上划分, 把学习分为四种。按学习的效果划分: 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按学习方式划 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通过适当的 语言文字表述或通过某种媒体呈现出来 的、与当前所学内容相关的“原有观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