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刀式的作坊”自然也不会大量需要大学生,这里讲的“螺丝刀式的作坊”,不仅指那些小企业、微型企业,也包括一些规模很大的企业。他们虽然很大,但形式上仍 “螺丝刀”式的组装,经营、管理上也没从根本上改变“作坊”的本质。所谓的研发,也不过是对产品进行简单的改型等工作,原创性的开发少得可怜。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由于国家对知识产权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款式很容易被模仿,所以在这些方面的投资常常是得不偿失,久而久之,企业自然不愿意在这些方面投入,因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自然也就少了。
这样的说法如果成立,那么我们会问:既然养猪、卖肉能体现自己的价值,那么为什么要读大学,甚至借钱读大学,而不是留在家里养猪、卖肉呢?那样至少可少花几年的学杂费,多做几年生意呢!当年,韩信如果也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即使不能成为一个有一手游刃有余绝技的好屠夫,至少不会因乞食漂母和胯下之辱而被耻笑千年,不过他也就不会成为败霸王于垓下的大将军。
至情况差不多。总之,需求有限。
三、“垄断资源”的企业和“螺丝刀式的作坊”要大学生何用?
企业是招聘人员最多的,当然也是大学生就业最大的市场。但在中国,由于一部分企业其实是垄断企业,是靠“垄断资源”经营获利的,这里所说的“资源”有一般意义的矿产、森林等,还有电信、有线电视等消费者。这些企业由于产品和服务销售有保证、利润可期等因素,势必对产品研发、精细管理的投入的动力不大,也就自然造成对专业人才需求不旺。其招聘大学生,一方面是需求,比竟有一些岗位需要高素质的员工、另一方面是人才浪费,因为可能有些岗位职业学校的学生即可胜任。后一种情况还会造成,大学生相对职校生并无优势,甚至是劣势(毕竟大学和职校的教学目的和内容是不同的)的情况,有人会因此得出大学生眼高手低的结论。
原本,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应该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因为到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工作,既稳定又可发挥自己的所学,充分体现自身价值。但是现在这些单位大都本身人员早已超编,即使需求,对人员的要求也很高,大学本科基本不收(有关系的是另一回事,这里也不讨论),至少得硕士。
而“每年国家统计的数万项科研成果中,90%以上无实际价值,大量的‘科技泡沫’导致我国在国际科技总体实力竞争中长期处于弱势。”(《污染空气遗祸无穷 学术垃圾何以大量产生?》东方网2006年9月15日)的腐败现状,再加上这些单位的“衙门化”又必然会将真正的人才拒之门外,普通学子就更难进到这些单位。
我认为,政府这种舆论导向是非常错误和不负责任的。自己不能为广大学子提供适合他们学业的工作机会,却拿所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来说事。多读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了实现更大的志向,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为了做更体面、更舒适的工作。
所以,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仅仅是看上去美妙,实际上却是艰辛和无奈之举,注定不能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方法。
『关天茶舍』从需求的角度看大学生就业难
作者:俗士 提交日期:2009-8-25 10:46:00 访问:1067 回复:15
从需求的角度看大学生就业难
文/俗士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是因为需求不旺,原因简述如下(说明一下,这里所说的都是大致的情况,并不是绝对的,所以难免疏漏,不过,毕竟不是论文,仅仅是本人的一些看法):
综上所诉,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是需求不旺所致,并不是大学毕业生太多的原因。而这种需求不旺,甚至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则是因为政府在国家整体发展决策中的“功利”和“短视”,是过于看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的必然结果。我想,解决大学生就业这一难题,还需要政府担起责任尽更多的义务。
近日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要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力争招聘人数不低于去年。”一方面我不知道去年的招聘人数是多少,无法比较判断;另一方面,去年这个招聘数量没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今年除了新增的大学毕业生,还有往年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估计作用有限。政府这样做,或许提振信心的姿态大于实际作用,毕竟就业岗位不是靠领导下硬命令就能大量产生的。因此,我们只能祈祷这一要求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另外,由于国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规则(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就会出现我们目前这种尴尬的状况。企业的竞争不是人才、技术、质量和管理等方面的竞争,而是简化为成本和价格的单一的、过度的竞争。这种过度的竞争,最终演化为道德底线的竞争,敢于率先突破道德底线的往往占得先机,得以生存,甚至发财。其反应在市场上就是:盗版、假冒伪劣泛滥。在此大环境下,人才自然无用武之地。
而作为行政管理主体的工作人员,也就是公务员的人数是:“中国的‘公务员’,按照2006年1月1日实施的《公务员法》的界定,大体上是通常所说的‘党政干部’,包括了‘党、政、群’三大领域,即国家行政机关干部(近650万人)、党派机关专职干部和主要人民团体的专职干部之和,近三年规模约为1100万人。”显然这个规模对于每年6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太小了,根本无法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力量。
而且,如果政府大规模增加招收大学生的人数,虽然会解决一些就业压力,但又会造成,公务员人数的膨胀,致使行政管理经费大幅攀升,还有公务员也并不一定都需要大学生。所以,行政管理这个“投资最大的项目”所需人才却是很有限的。
二、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既难容下真正的人才,又安置不了多少等待就业的大学生
创业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既有资金、技术、经验和渠道等方面的不足,与竞争者相比较又不会因“知识多”而产生的优势,有时这还是一种劣势(对此本人有切肤之痛)。况且,在这些年,受“抓大放小”政策的影响、垄断企业的压迫、同行过度竞争的排挤,许多有经验、有资金、有渠道的老商家都在苦苦支撑,甚至倒闭关张,让大学毕业生去争这口食,能令人信服吗?
因为受资金的限制(有些大学生还是借债读大学的),大学生创业的项目也只能在开小店,甚至摆摊儿这些方面。政府的宣传也有意向这方面靠,什么大学生卖猪肉致富了、什么大学生养猪成亿万富豪了、最近又搞出一个美女大学生擦皮鞋的事例来,好像只要大学生转变观念,马上就可做上成为盖茨、戴尔,或者杨致远的春秋大梦了。受此影响,民间也有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他们挑剔、不切实际,只想找舒适和待遇好的工作……
并且,公务员的人数已经很庞大,已到必须削减的地步了(不过,实际情况是越减越多,这里不讨论这个问题),政府已不可能再大规模招收大学毕业生了。据报道:“从经济视角考察,财政供养人员与GDP之比看,我国为39人/百万美元,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目前美国为2.31人/百万美元,日本为1.38人/百万美元。我国公务员‘超标’近20倍。”(《人民网》2006年02月10日)
更糟糕的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这种“螺丝刀”式的企业也面临订单大幅下降的窘迫,许多企业不得不收缩、裁员,甚至关门,本就严峻的就业问题如雪上加霜。
四、自主创业,看上去是美妙的
或许,所有现成的需求都不可求时,自身努力去创业就成了新的增加需求的途径。对此,政府也进行了大力宣传和有限的资金投入,又是从观念上开导,如:近来就有领导说:“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要把大学毕业的第一步看得那么重’,‘养猪也能养出状元来’”以及“大学生也不妨转变观念——当当‘走鬼’”等等;又是宣传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事例;当然也为一些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小额贷款(少数几万元,大多的是几千元,不过能申请得到者都只是些幸运儿。退一步说,即使得到,这样少的资金也难有大的作用)。
一、投资最大的项目所需人才有限
首先,什么是投资最大的项目?我认为,在中国投资最大的项目非“行政管理”莫属。
据报道:“行政管理经费25年增长了87倍,目前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达25%。而其他国家行政管理经费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日本为2.38%,韩国为5.06%,美国为9.9%,印度为6.3%。”(《经济参考》2008.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