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12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青岛版出版社三年级下册小学数学第五单元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50~52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认识物体及图形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意义。
2.通过身边熟悉的物品建立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在实际运用中能迅速提取这些表象做出初步的估计和判断。
3.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等学习过程中,感受建立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发展空间观念。
4.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体验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建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面积表象。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大小不同的两张纸;学具:学具袋(内有圆形纸片若干、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边长2平方厘米的大正方形纸片若干,厨房长方形、餐厅正方形纸片各一张,测量记录表一张)、信封(内有两张大小不同的两张卡纸,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生活动:引出对物体表面大小的比较。
(一)情境引入。
师:羊村里正在举行涂色比赛,喜洋洋和灰太狼都去参加了,村长为它们准备了两张卡纸,谁先涂完谁就赢。
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纸。
生:喜洋洋一定选择小的涂,不选大的。
师:你们所说两张纸的的大小指的是哪些地方?谁来摸一摸?预设:黑板的面的大小是黑板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是课桌面的面积,课本的封面的大小是课本封面的面积……3.比一比:物体的面积有大小,你能比较出哪两个物体的面积大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一眼就能看出面积大小的物体面。
如:黑板面的面积比数学封面的面积大……总结归纳:像刚才那样我们摸到的这些物体的面有大有小。
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核心素养(空间观念)渗透点: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
5 面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教学指导】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面积与面积单位。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的图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进行教学活动。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这里教材内容包括面积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7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 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2) 1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1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1课时练习课1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 1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 1课时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第61~62页例1、例2及“做一做”,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1~4题)。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二、教材简析:《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下第六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
这个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
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理解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
理解常用的面积单位。
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理解常用的面积单位。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学习水平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也正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学生已经学过周长,初步理解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和特征,为学习面积单位做好了准备。
在此基础上,我安排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理解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初步形成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准确表象。
(二)方法与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点。
(三)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水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五、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六、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学校班级姓名第五单元面积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
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
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 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教案: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时,即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意义以及常用面积单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的认识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尺子、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公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公园的面积?引入面积的概念。
2. 探究面积的意义提问:什么是面积?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用尺子测量图形的长和宽,计算面积。
3. 认识面积单位介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单位的大小。
4. 面积单位的换算讲解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通过计算练习掌握换算方法。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 面积单位的换算: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1平方米等于____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____平方厘米。
(2)计算题: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2. 答案:(1)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2)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公园情景的引入,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
第一课《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型定位---- 重点课(二)本课分析1.本课在单元中的定位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对有关知识的探索,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观察和思维能力。
2.教法体现(1)联系生活,情境导入,在比较、探索中引出概念。
(2)以需求定发展,体现做数学的思想。
(3)操作中体验,感知概念,建立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四)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建立空间观念。
(五)教学设计过程教学目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及目的从生活实际导入,使数学的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1-1-11学生正确理解物体面积的含义,如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1-1-2学生能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观察法、重叠法。
1-1-1-2学生正确理解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如三角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1-2-1学生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2-2-1-1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
1-2-2-1-1学生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适合用1平方厘米做单位1-2-2-2-1学生建立1平方分米的正确表象。
1-2-2-2-1学生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适合用1平方分米做单位。
1-2-2-3-1学生建立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1-2-2-3-1学生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适合用1平方米做单位。
1-2-2理解常用的面积单位。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确定在每件物品的后面应填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使学生进一步名片有关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一、操作感受,认识面积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学生看书后小组互相说说这两个问题。
三、小结,揭示课题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咱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而且知道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米和平方分米,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四、巩固练习(一)课本41页1、2.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第一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
2、经历"从线到面"的飞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初步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二、学习任务
1、能表述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
三、检测工具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个纽扣的面积大约是1()(2)、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是6()(3)、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
(4)、教室的面积是80( )
(5)、课桌高7()
2、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每个方框代表1平方厘米)
3、比一比,谁的眼睛亮!
课件出示小马虎写的一篇数学周记"放学回家后,我们一家三口坐在1平方分米的方桌旁吃饭,一不小心一粒沙子把我那颗约1平方米的大门牙磕掉了。
顿时,鲜血直流,妈
妈赶紧掏出4平方厘米的手帕,捂住嘴巴往医院跑去......"相信学了这节课,大家都能像小马虎一样写数学日记,并且帮小马虎找出其中的错误!
四、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米的布。
学具:两生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绿色16×8红色12×10黄10×10),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新课
(1)出示米尺和学生尺。
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2)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面积的知识。
(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2、明确目标:
(1)、知道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
3、预期效果:
生活中到处用到有关面积的知识,这儿有一篇小马虎的日记:"放学回家后,我们一家三口坐在1平方分米的方桌旁吃饭,一不小心一粒沙子把我那颗约1平方米的大门牙磕掉了。
顿时,鲜血直流,妈妈赶紧掏出4平方厘米的手帕,捂住嘴巴往医院跑去......"。
学了这节课你一定会知道小马虎有多马虎。
【以小马虎日记进行效果预期,既把学生带进了有趣的数学学习中,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认识的求知欲。
同时,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民主导学
1、任务一:理解面积的意义
(1)任务呈现
A ①.指一指、摸一摸: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比如黑板,大屏幕、课桌、练习本、课本、铅笔盒、橡皮等等。
②. 比一比、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大小?(随学生回答板书:观察法)
③.小结指出: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
【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进行教学,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而把抽象的概念物化、具体化。
】
B(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角)
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C 用自己的话概括面积的概念,再打开课本71页读读,什么是面积?
(2)自主学习
学生独立根据教师出示的问题按要求自主学习,可以动手操作、动口交流。
(3)展示交流
教师随时引导、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逐步得出面积的意义。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
【教师创设了学生实践活动的时空,这里的动手操作活动有着多重作用:首先使学生体会到"封闭图形"的含义,同时感受到"只有封闭图形才能比较面积",更为重要的是从中体会到了数学思想方法。
】
2、任务二:认识面积单位
(1)任务呈现
A (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①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学具中红、黄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重叠法)
②又怎么比较学具中红、绿两个图形的大小,可以用学具中任意一种小图片在纸上摆摆看,还可以同桌合作探讨。
(数格子法)
③通过上面活动,思考: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教师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较面积时,先让学生发现"观察"的方法,这个方法不行时,又发现"重叠、剪拼"的方法,而相近图形的比较以上方法都不行,这又引出了"数方格"的方法。
这样让学生不断地产生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
】
B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自学课本73-74页思考下面问题:
a、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b、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c、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d、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拿它们比划橡皮、铅笔盒、课本表面的面积大小,怎么选择?
(2)自主学习
学生独立根据教师出示的问题逐个按要求自主学习。
尤其合作探究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独立学习常用的面积单位。
(3)展示交流
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认识用统一大小的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并认识常用面积单位。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探究环节,教师大胆放手,将学生的自主实践和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把学生推向了主体地位。
在自学面积单位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并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去测量长方形、桌面及黑板的面积。
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出示检测题,学生独立完成。
【将学生的学习时空延伸到了课外,呼应"预期效果"中对"小马虎日记"进行修改,有效引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体验成功的乐趣。
】
2、效果反馈
课件出示结果,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统计检测情况,同学互助纠正。
3、反思总结
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自主回顾本节课知识要点:面积的意义和常用面积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