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三章运动和力第1节机械运动知识点1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在物理学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知识点2参照物(1)人们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然后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否则,物体就是静止的。
研究机械运动时,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注: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②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③为了研究机械运动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且可以不加说明;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则要作出说明。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因此,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参照物。
知识点3 机械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根据物体运动快慢的变化,可以将物体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2)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变化,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4 速度(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①在相同时间内,运动路程大的物体运动得快②运动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①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②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③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常用单位有千米/时。
1米/秒=3.6千米/时知识点5 速度公式的应用(1)根据速度公式v=s/t可变形为s=vt、t=s/v,如果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可计算出第三个量。
第三章复习提纲一、机械运动1、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或是静止,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
2、参照物: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3、说明: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4、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注意参照物)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曲线运动5、机械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按运动的路线分) 直线运动(按快慢是否变化分) 变速直线运动:快慢改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①比较相同的时间,运动物体通过的距离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6、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②比较相同的路程,运动的物体所用的时间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综合①②两点可以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最佳方法:比较速度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 ,13.9S ,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乙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7、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提纲)一、运动和能的形式1、运动的形式主要有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
2、能(能量)的形式主要有机械能(包括______和______)、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热能等。
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能;处于高处或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______能。
当物体运动和变化时,_______会发生转变。
二、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是最简单、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其特征是物体的__________随时间发生变化。
2、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_______)作为标准;选取的_______不同,判断的结果就可能不同。
3、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分为_____运动和_____运动;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______直线运动和_____直线运动。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比较相同时间(或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短;②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或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多少。
通常采用第①种方法计算物体运动速度。
5、匀速(变速)直线运动:路程用___字母表示,时间用___字母表示,速度用___字母表示。
公式(平均)速度(v)=__________s两个变形公式:①s=v t、②t=v一个重要的换算关系:1米/秒(m/s)=3.6千米/时(Km/h)练习:(1)根据天气预报,强热带风暴的中心距某地160千米处,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该地移动。
预计多少时间后强热带风暴的中心将在该地登陆?(2)下雷雨时,如果我们看到闪电后2.5秒才听到雷声,则发生雷电的地方距离我们大约有多远?(光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米/秒)(3)在一次爆破中,为了爆破安全,爆破员至少远离爆破点200米。
若炸药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厘米/秒,爆破员跑离的速度是5米/秒,则爆破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跑到安全区?导火线的长度不得短于多少厘米?(4)小明站在一座山崖的前面大喊一声,经过3秒后,他听到了自己喊声的回声。
七年级下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资料1、参照物: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的。
2、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叫做机械运动。
3、.速度:。
定量描述计算公式:4、换算: 1米/秒= 千米/时, 72千米/时= 米/秒常识:人步行速度:,自行车速度:4 m/s,汽车速度:30 m/s,光速: m/s在空气中的声速5、力的概念:。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不接触也能产生力,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7、力的作用效果:①②(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是否改变和物体的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
8、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常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N,9、力的测量:常用测力计为10、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成正比11、弹性: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弹力:。
一定范围内,受到拉力越,弹簧形变也越。
12、力的三要素:力的、、和。
13、重力:物体由于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14、重力的方向:运用:重垂线。
重力的作用点:15、重力公式: g= ,含义:(在地球表面或附近某处)16、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①跟有关,纬度越高,重力越大;②跟有关,高度越高,重力越小;③跟星球有关,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到月球上的物体,质量,重力)17、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在科学实验和科学推理的基础上)18、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的原因19、惯性:任何物体都有保持状态或状态的性质.30、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状态或状态,这两个力就互相平衡。
31、二力平衡的条件:①两力相等,②两个力相反,③作用在上,④作用在上(若为三个填空则填写前三个)32、相互作用力:方向,大小,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上33、摩擦力:两个的物体,当它们做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的力叫摩擦力。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第三章运动和力基础知识填空2014.6班级姓名1、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如果两者的空间位置,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两者的空间位置,则它是静止的。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因此,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内通过的;⑵比较通过所用的。
3、速度: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用符号:表示。
4、计算公式:求速度:;变形公式:1)求路程: 2)求时间:(用字母表示)5、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符号:,读作:。
换算:1米/秒= 千米/时,常用单位:,符号:,读作:。
1千米/时= 米/秒6、人步行速度为1.3米/秒。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7、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②改变物体的。
(其中: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都属于改变)。
8、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方向,作用在物体上)。
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是同时,同时的。
9、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简称:,符号:。
常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一个苹果重2N10、力的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测力工具:。
11、弹力:物体发生而产生的力。
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拉力越大,弹簧形变也越大。
12、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和。
他们是影响力的的因素。
13、重力:物体由于而受到的力。
(一般说的物体重量、物重等都指重力),用符号表示。
14、重力的方向:不管物体在斜面还是在水平面上,不管作向上运动还是向各个方向运动或静止时,它的方向总是。
运用:重垂线(利用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的原理)。
15、重力公式(重力和质量的关系:重力和质量成)求重力:;求质量:①m表示物质的(单位:),G表示(单位:)②g= ,含义:(在地球表面或附近某处,质量为的物体所受的约为。
16、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①跟纬度有关,维度越高,重力越大;②跟高度有关,高度越高,重力越小;③跟星球有关,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到月球上的物体,质量,重力)17、没有重力的情况:不能倒水,物体滞留空中,人一跳能离开地球,不能测重力,也不能用天平测质量,但能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七年级下第三章 运动和力第一节、机械运动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4、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⑵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6、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计算公式: 变形公式: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 ,读作:米每秒。
常用单位:千米/时,符号:km/h ,读作千米每时。
换算: 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 米/秒注:①单位换算过程:2m/s=2×3.6km/h=7.2km/h (过程单位同后)⑤常识:人步行速度:1.3米/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810米/秒小试牛刀: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0米,该物体在第5秒的速度是 ( )A ,10米/秒 B.50米/秒 C.5米/秒 D.都不正确2、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 )185A.枯黄的树叶落地B.电铃声传入人耳C.太阳光照射大地D.树上结出桃子第二节、力的存在8、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10、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
第一节一、机械运动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________,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______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______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_____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4.机械运动的分类:(1)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可以把物体的运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
(2)物体沿直线路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运动快慢______,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__,运动快慢发生了______,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3)机械运动分类可表示为:机械运动⎩⎪⎨⎪⎧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典例精析【例1】 (2016,长沙)长沙市万家丽路快速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南北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则( )A .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B .以为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C .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D .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 针对训练1.(2016,淮安)如图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A .地球B .月球C .太阳D .“天宫一号”二、 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____________;另一种是比较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_。
2.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速度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运动的______。
【注意】 (1)速度的大小等价于物体运动的快慢;(2)不能说速度的快慢,它跟速度的大小不一样。
科学七下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第1节、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被选择的标准叫参照物。
如果选择的标准不同,则对同一物体的描述的结果是不同的。
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_运动的路线_不同,可将物体的运动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又根据_运动快慢是否变化_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速度:①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是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二是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②速度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计算公式为V=S/t,速度常用单位有米/秒和千米/时。
③单位换算:1米/秒= 3.6千米/ 时;54千米/ 时= 15米/秒; 2.5米/秒=9千米/ 时④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某物体速度是10米/秒,它表示物体在1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10米;练习:1、甲.乙的时间之比是1:2,路程之比是3:2, 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3:12、一列长100米的列车,以36千米/时的速度完全通过一座铁桥.列车全部通过铁桥所需时间为50秒,铁桥的长度是多少? (400米)第2节力的存在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见产生力的条件是有两个物体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射箭运动员用力将弓拉弯,这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汽车在发动机牵引力的作用下缓慢开出车站,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力将乒乓球掷向墙壁,结果球被反弹回来,这是因为墙对球有力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的测量:①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字母为N。
②测力的工具为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测力计。
使用时首先要使指针指向零刻度线;称量时,不能超过量程。
拉弹簧的力应沿着弹簧轴线的方向,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相平。
③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产生反抗形变的力叫弹力。
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秤就是利用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长度也越大的原理制造出来的。
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的运动。
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除研究对象本身外),科学中一般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以不加以说明;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做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则要作出说明。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4.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而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即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不发生变化的运动。
5.比较物体的快慢有两种方法: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大的速度快;⑵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用时少的速度快。
6.速度和平均速度⑴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科学量。
①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②计算公式:v=s/t ;变形公式:s=vt t=s/v③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记作:m/s常用单位:千米/时,记作:Km/h换算关系:1米/秒= 3.6千米/时“1米/秒”表示: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1米。
【注意】Ⅰ在速度计算中,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且要带单位计算。
Ⅱ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是一定的,不能认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Ⅲ速度常识:人步行的速度为1.3 m/s,自行车的速度为4.2 m/s,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约为100 Km/h,动车组的速度约为200 Km/h,大型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约为900 Km/h,空气中声速为340 m/s,光和无线电波(电磁波)的速度3×108 m/s。
⑵平均速度: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v=s/t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
即平均速度等于某段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的比值。
二.力的存在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说明】①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产生力的作用,如磁力、重力等;②接触的物体间也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如竖直墙壁对静止在水平面的球不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记忆:等大、反向、共线、异体、共存。
)4.力的作用效果: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⑵力可以使发生形变。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5.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
6.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使用注意事项:观察:量程、最小刻度(分度值);检查指针是否指零;测量时拉力应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拉挂钩,且弹簧不能与面板摩擦;读数时,应让视线与面板相垂直;测量的拉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拓展】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易错辨析】要注意弹簧长度和弹簧伸长的长度的区分,后者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而与拉力大小成正比的是这个变化量。
同时在表述时不能说拉力与弹簧的伸长成正比,因为弹簧的长度变化是因为受到了外力作用,而不是反过来。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当其中一个要素改变时,力的作用效果往往会随之改变。
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时,其作用效果也相同。
8.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注意】①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②应标出力的符号如(G、F拉、F支持等)及数值和单位;③一般情况下,我们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④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在受力分析时,我们可视为力都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三.常见的力1.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⑴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已知重力求质量:m=G/g 。
其中g=9.8N/kg,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
【拓展】g在不同星球上的数值不同,它与星球的质量和半径有关,如在月球上g的数值仅为地球上的1/6。
在地球上不同位置略有不同(如两极比赤道略大,海拔高处比海拔低处略小),但一般不考虑其变化。
⑵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应用:重垂线和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⑶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⑷重力的作用效果:使悬挂的物体拉紧悬绳,保持静止,并使悬绳处于竖直位置;使物体对支持面产生压力;使空中的物体最终落回地面等。
【辨析】⑴重力和引力的区分: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并不等同于地球的引力。
⑵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区别:竖直向下是一个特殊的方向,是指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而垂直向下是指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垂直的方向,若接触面是斜面,则垂直斜面向下。
【拓展】在失重情况下,弹簧测力计不能测重力,但可以测量拉力,而天平也不能测量物体的质量,因为天平是利用了重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对两盘产生向下的压力,从而来测量质量的。
2.弹力⑴弹性: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⑵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反抗形变的力,叫做弹力。
【注意】★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弹力的方向与引起物体发生形变的力的方向相反。
如一物体静止放在桌面上,物体会对桌面产生一个垂直桌面向下的压力,使桌面发生形变,而桌面对物体产生一个与压力方向相反的弹力,即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垂直桌面向上。
我们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等从本质上讲都是弹力。
★在一定范围内(在弹性限度内),物体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
越出某个范围,这一关系不成立,如弹簧被拉断。
3.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分类: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3)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必须相互接触;②两物体之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③两物体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压力的作用;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不仅固体间会产生摩擦,液体和气体之间也会产生摩擦,且相同条件下,液体产生的摩擦比气体产生的摩擦大(4)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而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即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5)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可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6)测量滑动摩擦力: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注意】弹簧测力计应水平匀速拉木块。
保证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平衡力。
如甲图测量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弹簧秤是运动的不好读数,且误差较大;二是不好控制木块的匀速运动导致测量误差较大。
但如乙图改进后,木块和弹簧秤相对观察者是静止的,且不管木板是否匀速运动,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且与弹簧秤的拉力是平衡力,即可避免前面出现的问题。
(7)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假设:可能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运动速度大小等有关。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设计思路:若要研究与某个变量是否有关,需控制其他变量均相同,只改变要研究的变量,比较测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若滑动摩擦力不同,则与该变量有关;反之,则无关。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等因素都无关;而且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应用:⑴理论上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
【注意】在科学探究题中要注意语言表述的逻辑性,比如只能讲“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讲“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则是错误的;又比如只能讲“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而讲“物体的质量与重力成正比”则是错误的。
在科学探究题得结论时还要注意(1)结论必须针对探究目的展开。
(2)结论必须有前提,比如“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四.惯性和惯性定律: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速度改变越小。
⑶推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实验所使用的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一个实验定律,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
B、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五.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