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药物和常见疾病用药
- 格式:doc
- 大小:215.00 KB
- 文档页数:43
猪场药物和疾病简介
一.定义:
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药物有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
杀菌药是指不仅能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且具有杀灭病原菌作用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抗菌增效剂TMP+磺胺类。
抑菌药是指仅能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酰胺醇类〕、大环酯类、泰妙菌素〔枝原净〕、林可胺类、磺胺类。
但是,抗菌药的杀灭作用和抑制作用不是绝对的,有些抑菌药在高浓度时也可表现为杀菌作用,而杀菌药在低浓度时也仅有抑菌作用。
例如:通常被认为是杀菌药的青霉素对肠球菌如此仅发挥抑菌作用。
同样,氯霉素对绝大多数肠杆菌是抑菌药,但对大多数流感嗜血杆菌却是杀菌药。
理想的抗菌药应具备干扰细菌的重要功能而不影响宿主细胞的特性。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病毒药: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
在体外可抑制病毒复制酶,在感染细胞或动物体抑制病毒复制或繁殖,在临床上治疗病毒病有效的药物。
消炎药:指抑制炎症因子产生或释放的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使炎症得以减轻至消退,同时使炎症引起的疼痛得以缓解。
从所治疗的疾病上,抗感染药物可分为抗细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和抗寄生虫药。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百日咳杆菌与霍乱弧菌等。
二.根本种类
抗菌药
1. β-酰胺类〔第一类〕
包括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β-酰胺酶抑制剂、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碳青霉素类、单环β-酰胺类、与非典型什酞胺类等。
输液时只能用生理盐水溶
解药物,不能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
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青霉素钾、氨苄西林混悬注射液、氨苄西林可溶性粉、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注射用氯唑西林钠、阿莫西林注射液、注射用阿莫西林钠、阿莫西林片、阿莫西林可溶性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阿莫西林硫酸黏菌素注射液、注射用苯唑西林钠、注射用普鲁卡因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液、注射用苄星青霉素。
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青霉素类药物的主要优点为杀菌作用强,毒副作用少,但应注意的是其主要不良反响为过敏反响,包括过敏性皮炎。
头孢菌素类:注射用头孢噻呋、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噻呋钠、头孢氨苄注射液、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毒性低、过敏反响较青霉素少等优点,但价格较为昂贵。
可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系、胃肠道感染和败血症等
克拉维酸(棒酸)Clavulanic acid:本类药保存了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结构特点和优点。
为β-酰胺酶抑制剂,对G+、G-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耐药性金葡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与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合用,可大减少这些抗生素的剂量。
但对绿脓杆菌无效。
硫霉素Thienamyoin:本品由微生物合成,也是一种效的β-酰胺酶抑制剂,又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肺炎杆菌与耐药菌治疗效果尤佳。
本品具有低毒、安全、高效等优点,缺点是水溶液中很不稳定。
不可与大环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合用。
因为红霉素等是快效抑菌剂,当使用红霉素等药物后,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使青霉素无法发挥杀菌作用,从而降低药效。
不可与碱性药物合用。
如在含青霉素的溶液中参加氨茶碱、碳酸氢钠或磺胺嘧啶钠等,可使混合液的pH>8,青霉素可因此失去活性。
2. 氨基糖苷类〔第二类〕
氨基糖苷类为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良好的杀菌作用,不同的品种特点不同。
注射用硫酸链霉素、注射用硫酸双氢链霉素、硫酸双氢链霉素注射液、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注射用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硫酸安
普霉素注射液、硫酸安普霉素可溶性粉、硫酸安普霉素预混剂、硫酸新霉素溶液、硫酸新霉素粉〔水产用〕、硫酸新霉素预混剂、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盐酸大观霉素可溶性粉、盐酸大观霉素盐酸林可霉素可溶性粉。
适用于下呼吸道、泌尿道、肠道感染等。
氨基糖苷类主要不良反响有过敏反响、耳毒性、肾毒性和神经毒性。
3.大环酯类〔第三类〕
猪场常用的有红霉素片、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泰乐菌素注射液、注射用酒石酸泰乐菌素、酒石酸泰乐菌素可溶性粉、酒石酸泰乐菌素磺胺二甲嘧啶可溶性粉、磷酸泰乐菌素磺胺二甲嘧啶预混剂、替米考星注射液、替米考星可溶性粉、替米考星预混剂、替米考星溶液、磷酸替米考星预混剂、酒石酸吉他霉素可溶性粉。
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感染,特别适用于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所引起的感染。
4.多肽类〔第二类〕
多肽类抗生素从多粘杆菌或产气孢子杆菌的培养液中提取制得。
常用的多肽类抗生素有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杆菌肽〔枯草菌肽〕、万古霉紊〔凡可霉素〕等。
多肽类抗生素中,不同的抗生素所具有的抗菌作用不同,可分别对抗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绿脓杆菌、真菌、病毒、螺旋体、原虫的感染,对败血症、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牛乳腺炎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小剂量时抑菌,大剂量时杀菌。
多肽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也各不一样,多粘菌素类可改变细菌胞浆膜的功能,而杆菌肽如此作用于细胞壁和细胞质。
多肽类抗生素的最大优点是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但缺点为毒性较大,除对细菌细胞膜损伤外,对动物细胞膜也起作用,主要对肾、神经系统有一定毒性。
5.四环素类〔第三类〕
广谱抑菌剂,高浓度时具杀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立克次体、滤过性病毒、螺旋体属乃至原虫类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结核菌、变形菌等如此无效。
猪场常用的有土霉素注射液、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盐酸土霉素注射液、注射
用盐酸土霉素、长效盐酸土霉素注射液、四环素片、注射用盐酸四环素、盐酸多西环素粉〔水产用〕、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盐酸多西环素片、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
6.酰胺醇类〔第三类〕
氟苯尼考粉、氟苯尼考粉〔水产用〕、氟苯尼考注射液、氟苯尼考可溶性粉、氟苯尼考预混剂、氟苯尼考预混剂〔50%〕、甲砜霉素注射液、甲砜霉素粉、甲砜霉素粉〔水产用〕、甲砜霉素可溶性粉、甲砜霉素片、甲砜霉素颗粒。
在养猪生产中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由敏感菌引起的猪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包括猪的大肠杆菌病。
配伍注意:1〕本品注射剂,遇强碱性与强酸性溶液,易被破坏失效。
2)大环酯类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理与氯霉素相似,可替代或阻止氯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相结合,故两者同用可发生拮抗而不宜联合应用。
3) 氯霉素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抑菌剂,对青霉素类杀菌剂的杀菌效果有干扰作用,应防止两类药物同用。
4) 氯霉素能拮抗维生素B6,使机体对B6的需要量增加,亦能拮抗维生亲B12的造血作用。
5) 氯霉素对肝脏微粒体的药物代酶有抑制作用,能影响其他药物的药效,如显著延长动物的戊巴比妥钠麻醉时间等。
本品与某些抑制骨髓的药物如秋水仙碱、保泰松和青霉胺等同用,可增加毒性。
7.林可胺类〔第三类〕
主要品种有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盐酸林可霉素片、盐酸林可霉素可溶性粉、盐酸林可霉素预混剂、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大观霉素预混剂。
对厌氧菌感染效果较好。
主要用于厌氧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
主要不良反响有腹泻或伪膜性肠炎等。
8.利福霉素
利福霉素类抗生素由地中海链丝菌产生的一类抗生素,它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结核杆菌、麻风杆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特别是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都很强。
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菌也有效。
9.喹诺酮类〔合成抗菌药〕〔第一类〕
兽药常用的有恩诺沙星注射液、恩诺沙星粉〔水产用〕、恩诺沙星片、恩诺
沙星溶液、恩诺沙星可溶性粉、恩诺沙星混悬液、盐酸恩诺沙星可溶性粉、乳酸环丙沙星可溶性粉、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盐酸环丙沙星可溶性粉、盐酸环丙沙星盐酸小檗碱预混剂、维生素C磷酸酯镁盐酸环丙沙星预混剂、盐酸沙拉沙星注射液、盐酸沙拉沙星片、盐酸沙拉沙星可溶性粉、盐酸沙拉沙星溶液、甲磺酸达氟沙星注射液、甲磺酸达氟沙星溶液、甲磺酸达氟沙星粉、甲磺酸培氟沙星可溶性粉、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甲磺酸培氟沙星颗粒、盐酸二氟沙星片、盐酸二氟沙星注射液、盐酸二氟沙星粉、盐酸二氟沙星溶液、诺氟沙星粉〔水产用〕、诺氟沙星盐酸小檗碱预混剂〔水产用〕、乳酸诺氟沙星可溶性粉〔水产用〕、乳酸诺氟沙星注射液、烟酸诺氟沙星注射液、烟酸诺氟沙星可溶性粉、烟酸诺氟沙星溶液、烟酸诺氟沙星预混剂〔水产用〕、噁喹酸散、噁喹酸混悬液、噁喹酸溶液、氟甲喹可溶性粉、氟甲喹粉、盐酸洛美沙星片、盐酸洛美沙星可溶性粉、盐酸洛美沙星注射液、氧氟沙星片、氧氟沙星可溶性粉、氧氟沙星注射液、氧氟沙星溶液(酸性)、氧氟沙星溶液(碱性)。
喹诺酮类是一类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抗菌药物。
诺氟沙星主要用于肠道感染与尿路感染。
依诺沙星和培氟沙星可治疗全身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胃肠道等。
环丙沙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品种,适用于治疗全身各处的感染,安全有效。
1. 抑制咖啡因、口服抗凝血药和茶碱类在肝脏的代,同服时可增加它们的血药浓度而引起不良反响。
2. 与含钙、镁、铝等金属离子药物和抗酸药合用会减少其从肠道吸收,应防止同服。
3. 与茶碱或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同用,可增加中枢的毒性反响。
10. 磺胺类〔合成抗菌药〕〔第四类〕
复方磺胺嘧啶预混剂、复方磺胺嘧啶粉〔水产用〕、磺胺对甲氧嘧啶二甲氧苄啶预混剂、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粉、磺胺间甲氧嘧啶粉、磺胺间甲氧嘧啶预混剂、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可溶性粉、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预混剂、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水产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性粉、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性粉、复方磺胺二甲嘧啶粉〔水产用〕、复方磺胺二甲嘧啶可溶性粉、复方磺胺甲噁唑粉、复方磺胺甲噁唑粉〔水产用〕、复方磺胺氯
达嗪钠粉、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复方磺胺氯吡嗪钠预混剂、磺胺喹噁啉二甲氧苄啶预混剂、磺胺喹啉钠可溶性粉。
严重的全身感染应首选抗生素,磺胺药只能作为次选药;磺胺药特别是复方增效磺胺制剂,不能与多种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类、碳酸氢钠、氯化钙、氯丙嗪、维生素C、维生素B1、复方氯化钠溶液等配伍,须单独使用。
11. 其他
1. 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非合成抗菌药〕。
2. 乙酰甲喹片、乙酰甲喹注射液〔合成抗菌药〕:
抗寄生虫药
1. 抗蠕虫药:阿苯达唑硝氯酚片、甲苯咪唑溶液〔水产用〕、硝氯酚伊维菌素片、阿维菌素注射液、碘硝酚注射液、精制敌百虫片、精制敌百虫粉〔水产用〕。
2. 抗原虫药:注射用三氮脒、注射用喹嘧胺、盐酸吖啶黄注射液、甲硝唑片、地美硝唑预混剂。
3. 杀虫药:辛硫磷溶液〔水产用〕、氯氰菊酯溶液〔水产用〕、溴氰菊酯溶液〔水产用
抗病毒药
抗病毒药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
在体外可抑制病毒复制酶,在感染细胞或动物体抑制病毒复制或繁殖,在临床上治疗病毒病有效的药物。
主要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利巴韦林、盐酸金刚烷胺、盐酸金刚乙胺。
消炎药:
感染引起的炎症:抗生素
非感染引起的炎症:1. 类固醇类消炎药:类固醇是一类机体会自然合成的物质,应用在药物中的时候,作为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最常见的。
2. 类固醇类消炎药:常见的非类固醇类消炎药:阿司匹林,安乃近,对乙酰氨基酚,酮咯酸等等。
三.作用机理
1.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G+菌胞壁厚度约50~100个分子,其主要成分是黏肽,占胞壁重量的65~ 95%,不同抗生素可作用于胞壁合成的不同阶段,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胞壁通透性改变;另一方面,胞浆中胞质合成不受抑制,由于渗透压的关系,导致菌体裂解死亡,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杆菌肽等。
主要影响正在繁殖的细菌细胞,故此类抗生素又称为繁殖期杀菌剂〔第一类〕。
而G-菌的细胞壁主要成份是磷脂,胞壁仅1~2个分子厚,黏肽仅占1%~ 10%,所以此类药物对G-菌作用效果要差。
2. 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胞浆膜的红能在于维持渗透屏障,运输营养物质、排泄菌体的废物、并参与细胞壁的合横,当胞浆膜损伤时,通透性将增加,导致菌体胞浆中重要营养物质〔如核酸、AA、酶、磷酸、电解质等〕外漏而死亡,产生杀菌作用。
主要包括多肽类,如多黏菌素、硫黏菌素〔与G-菌胞浆上的磷脂结合窄谱杀菌〕、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对真菌有效〔膜上有类固醇供结合用〕,细菌细胞膜上不含类固醇,故无效,动物细胞胞浆膜含少量类固醇,故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出现溶血性贫血。
3.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蛋白质合成场所在核糖体上,药物可作用于三个阶段,如起始、延长、终止。
氨基糖苷可作用于三个阶段,林可霉素仅作用于延长阶段。
细菌核糖体→沉降系数为70s →解离成50s、30s亚基,哺乳动物核糖体→沉降系数80s →解离成60s、30s亚基,所以对动物毒性很少。
4. 抑制细菌核酸合成
核酸具有调控蛋白质合成的功能,有的药物可抑制或阻碍细菌细胞DNA或RNA的合成,细菌细胞由于核酸合成受阻,故引起细菌死亡。
如新生霉素〔G+〕、灰黄霉素、抗肿瘤药物〔如丝裂霉素C、放线菌素、利福平〕。
四.使用说明
1.使用原如此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响和体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
〔三〕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防止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响且易导
致耐药菌的产生。
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防止。
在眼粘膜与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知适合的时期和适宜的剂量。
〔四〕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
2.使用误区
1. 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局部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
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2. 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如此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
否如此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3. 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廉价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一样。
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
4. 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
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
5. 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
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与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
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
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6. 一旦有效就停药
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
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
3.配伍禁忌
1.目前通常将抗生素分为4大类:第一类是繁殖期杀菌剂:即在细菌的大量、高速繁殖阶段对细菌的作用最好,而且起的是杀灭细菌的作用。
通常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第二类是静止期杀菌剂:即在细菌的繁殖相对不活跃的阶段对细菌的作用最好,而且起的是杀灭细菌的作用。
通常包括氨基糖甙类、其他类中的粘杆菌素等。
第三类是快速抑菌剂:即该类药物能迅速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即能放慢细菌生长繁殖的速度,使单个细菌的生长繁殖周期大大延长。
但并不能直接杀死细菌,通常包括氯霉素类、大环酯类、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等。
第四类是慢效抑菌剂:即该类药物能缓慢的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通常包括磺胺类药物和增效剂TMP〔甲氧苄啶〕等。
一般来说,第一类和第二类配伍可获得协同作用〔即增效作用〕。
第三类和第四类配伍可产生相加作用〔即效果增强〕,第二类和第三类常表现为相加作用。
第一类和第三类配伍可出现拮抗作用〔即效果降低〕。
第一类和第四类配伍可出现拮抗作用〔即效果降低〕。
同一类的抗生素联用有的增加疗效,有的降低疗效。
2.同类抗生素或是具有一样毒副作用的药物不宜联用;主要为: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能合用。
3.作用机理一样的抗生素不宜联用;如氟苯尼考、大环酯类、泰妙菌素、林可霉素都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 亚基,互相竞争作用位点而发生拮抗作用,故不宜联用。
4.作用环节不同的抗生素可以联用;如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泰妙菌素+金霉素,由于它们可阻碍蛋白质合成的不同环节故可产生协同作用。
5.同一类抗菌药物作用机理不同可以连用;如青霉素类与氟喹诺酮类,虽然同属繁殖期杀菌药,但作用机理不同,它们之间联用呈协同作用。
6.一定要记住联合用药,不是混合用药。
4. 毒性反响
1. 神经系统毒性反响;氨基糖甙类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引起耳鸣、眩晕、耳聋;大剂量青霉素G或半合成青霉素或引起神经肌肉阻滞,表现为呼吸抑制甚至呼吸骤停。
氯霉素、环丝氨酸引起精神病反响等。
2. 造血系统毒性反响;氯霉素可引起再障性贫血;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新生霉素等有时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Ⅳ、Ⅴ、Ⅵ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头孢菌素类偶致红细胞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加。
3. 肝、肾毒性反响:妥布霉素偶可致转氨酶升高,多数头孢菌素类大剂量
可致转氨酶、碱性磷酸脂酶Ⅰ和Ⅱ、多粘菌素类、氨基甙类与磺胺药可引起肾小管损害。
4. 胃肠道反响:口服抗生素后可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与食欲减退等。
四环素类中尤以金霉素、强力霉素、二甲四环素显著。
大环脂类中以红霉素类最重,麦迪霉素、螺旋霉素较轻。
四环素类和利福平偶可致胃溃疡。
5. 长期服用抗生素可导致错杀体正常的益生菌群,造成肠道失调,从而引起的多种肠道功能异常与不良反响。
可选用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补充被抗生素错杀的体正常益生菌群,防止因服用抗生素造成肠道失调引起的多种肠道功能异常与不良反响。
6. 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急性出血肠炎、念珠菌感染等。
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最多见,其次是先锋霉素Ⅳ和Ⅴ。
急性出血性肠炎主要由半合成青霉素引起,以氨苄青霉素引起的机会最多。
另外,长期口服大剂量新霉素和应用卡那霉素引起肠粘膜退行性变,导致吸收不良综合症,使婴儿腹泻和长期体重不增,应预重视。
少数人用抗生素后引起肛门瘙痒与肛周糜烂,停药后症状消失。
五.国家规定的用药
一、凡农业部批准的具有预防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作用,可在饲料中长时间添加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其产品批准文号须用“药添字〞。
生产含有《规》附录一所列品种成份的饲料,必须在产品标签中标明所含兽药成份的名称、含量、适用围、停药期规定与须知事项等。
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磺胺喹啉
预混剂
二、凡农业部批准的用于防治动物疾病,并规定疗程,仅是通过混饲给药的饲料药物添加剂〔包括预混剂或散剂,品种收载于《规》附录二中〕,其产品批准文号须用“兽药字〞,各畜禽养殖场与养殖户须凭兽医处方购置、使用,所有商品饲料中不得添加《规》附录二中所列的兽药成份。
磺胺喹啉、二甲氧苄啶预混剂
六.猪场常见药
一般猪场耐药性分析:
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含量100%〕、诺氟沙星〔含量99.6%〕和恩诺沙星〔含量100%〕;β-酰胺类:头孢噻呋〔含量100%〕、氨苄西林〔含量86.5%〕和阿莫西林〔含量86.6%〕/克拉维酸〔含量100%〕;氨基糖苷类:安普霉素〔含量55.8%〕和阿米卡星〔含量65.5%〕;酰胺醇类:氟苯尼考〔含量99.2%〕〔〕。
洛美沙星、丁胺卡那、头孢为敏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新霉素中度敏感,青霉素G、氯霉素、克林霉素、链霉素和磺胺6-甲氧嘧啶不敏感〔〕。
阿米卡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西环素、黏菌素、阿莫西林、四环素、新霉素、链霉素、磺胺甲恶唑、头孢噻呋、头孢曲松钠。
对阿米卡星、黏菌素、头孢曲松钠、头孢噻呋敏感率高的菌株较多;对环丙沙星、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四环素、磺胺甲恶唑耐药的菌株达80%以上,对四环素和磺胺甲恶唑耐药的菌株比例最高,分别为88.1%、89.6%;67株菌株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每种菌株至少对3种受试药物耐药,53.7%的菌株对9种以上药物耐药。
明确地区的猪源大肠杆菌耐药现象严重,耐药谱广〔〕。
阿莫西林〔100%〕、红霉素〔82.35%〕、多西环素〔76.47%〕、环丙沙星〔74.51%〕、林可霉素〔43.13%〕、庆大霉素〔60.78%〕、氟苯尼考( 62.74%) 氨苄西林(72.54%)。
所有试验菌株存在超过三种耐药,该地区规模化猪场在对大肠杆菌的临床诊断中应选用敏感性高的氧氟沙星〔72.54%〕、头孢唑啉〔70.58%〕〔〕。
采用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复方新诺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