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
- 格式:docx
- 大小:130.65 KB
- 文档页数:72
中国三线建设转型发展与对策研究——以攀枝花市为案例作者:代璐遥来源:《时代经贸·北京商业》 2018年第32期【摘要】城市转型与发展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几项重大课题之一,其中三线城市的转型与发展问题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攀枝花市作为三线建设中最典型的城市之一,同样面临转型与发展这一严峻的现实问题,要解决攀枝花的城市转型问题,城市管理者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立足点上,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特点,把握好时机,推动城市的南北向并重发展;转变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习气,培养服务于民的意识,鼓励创新,为推动城市的转型提供有力的保障;从城市的实际出发,打好钒钛产业和阳光康养这两张牌,加大对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为城市的成功转型提供良性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攀枝花市;阳光康养产业;文化品位中国社会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中国政府能够准确抓住时代社会发展的契机,及时把握社会发展的机遇,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务实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关系密切。
城市转型与发展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几项重大课题之一,其中三线城市的转型与发展问题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攀枝花市作为三线建设中最典型的城市之一,同样面临转型与发展这一严峻的现实问题,因此,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顺利实现攀枝花市的成功转型与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对攀枝花市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有所了解,在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推动攀枝花市的成功转型。
一、攀枝花市三线建设的历史攀枝花市位于四川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地处横断山区攀西裂谷中南段,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
北距成都614公里,南接昆明351公里。
1965年,攀枝花开始大规模兴建。
最初被划为特区,后定为省辖市,1965年1月7日中共西南局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成立渡口市工业区政府的请示》,建议在渡口工业区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一个工业区人民政府。
攀枝花市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第一章总则一、前言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目前中国人均GDP首次达到32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这一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途径将发生重大变化。
在此背景下,如何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成为事关攀枝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要问题。
为更好地引领攀枝花在新的历史时期创新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实现建设“钒钛之都”、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宜居攀枝花的城市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快攀枝花市市域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市域经济发展,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规划、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完善功能、合理布局的要求,紧密围绕“钒钛之都”“区域的攀枝花”、“宜居的攀枝花”发展战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资源优化、建管并举的原则,积极贯彻中央、四川省各项建设方针、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实现资源节约、生态良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乡发展目标。
三、规划原则1.政府主导原则: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新机制,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形成推进市域城镇化的强大合力。
2.超前引导原则:城市规划是根据未来发展的总体要求对城镇的各项建设做出合理的空间布局与安排。
规划超前引导是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的基本前提;规划的超前引导重点要规划一个人性化的城镇尺度和构思宜人活动的发展空间。
节约用地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地矛盾将进一步突出。
本次城镇总体规划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原则:立足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合理确定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安排重大基础设施,引导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的三个界定原则和四个界定标准1 关于资源型都市11 关于我国资源型都市得确定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002 年在《我国资源型都市经济结构转型研究》报告中,提出了资源型都市得三个界定原则和四个界定标准.其原则为:(1)发生学原则.即都市得产生和进展与资源开发有紧密关系.具体来讲,依照资源开采与都市形成得先后顺序,资源型都市得形成有两种模式,一种为“先矿后城式”,即都市完全是因为资源开采而出现得,如大庆、攀枝花、克拉玛依等.另一种为“先城后矿式”,即在资源开发前已有都市存在,资源得开发加快了都市得进展,如大同、邯郸等.(2)动态原则.即考察资源型都市必须关注他得全过程,既要看他得过去,更要看他得现在.因为有些都市曾经是资源型都市,但通过若干年得经济转型之后,资源性产业在都市经济中所占比重已非常小、甚至微不足道了,都市经济对资源性产业得依靠程度不大或者差不多非常低了,这类都市在过去某个时期能够叫资源型都市,但转型后已不再是资源型都市了,他得本质特征已与资源型都市相差非常远了.(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得原则.仅从定性角度去确定资源型都市,主观因素太多,难以做到科学、准确;同理,仅从定量角度去确定资源型都市,过于机械,难以将非常多不宜用数据表示得复杂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难免偏离现实.因此科学得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其四个界定标准为:①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得比重在10%以上.②采掘业产值规模,对县级市而言应超过一亿元,对地级市而言应超过两亿元.③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得比重在5%以上.④采掘业从业人员规模,对县级市而言应超过1万人,对地级市而言应超过2万人.12 我国资源型都市得现状依据这些原则和标准确定得我国资源型都市共118个,其中黑龙江省最多,有13个;山西省其次,有11个;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南、辽宁等省分不为7-10个.东北三省合计30个,约占全国得1/4. 并从资源种类、行政等次以及人口规模等方面进行了分类.按资源种类分类,在118个资源型都市中,煤城有63个,占53%;森工都市21个,占18%;有色冶金都市12个,石油都市9个,黑色冶金都市8个,其他都市5个,分不占10%、8%、7%和4%.我国资源型都市得现状不容乐观,正面临着资源枯竭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得危机.资源型都市产业结构方面也面临着一些咨询题:(1)产业结构僵化单一,多呈超重型.资源型都市产业结构形成得特别机制导致第二产业是产业结构中得主体,能源、原材料工业与配套产业成为产业体系得主导产业,形成较为单一得产业结构.(2)产业关联度低,都市产业之间进展脱节,产业结构聚合质量难以提高.长期以来,由于国家产业政策对资源型工业得鼓舞和都市经济对初级产品开采得过分倚重,尤其是资源型都市得主导产业专门突出,关于地点工业关联带动作用微弱,都市中除主导工业之外得轻型加工业和都市内其他产业进展都较为缓慢,造成国有企业实力强大,而当地得中小企业特别落后,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断层”.(3)产业技术结构水平不高,产品得科技含量决定了产品得竞争力.大多数资源型都市得主导产业技术装备趋于老化,要紧工业部门和生产技术结构差不多处于中下等水平. (4)产业组织得单调性.资源型都市产业组织得单调性在所有制结构上表现为全民所有制企业较多,而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较小;在企业得规模上表现为大、中型企业较多,而小型企业较少;在科技结构和人才结构上也表现为单一化,资源型产业人才济济,其他产业科技力量不足,技术创新人才匮乏.2 我国资源型都市得进展变化分析21 资源型都市面临得危机在新中国得工业化历程中,资源型都市发挥了重要得作用.大多数资源型都市基本上国家重要得能源、原材料基地,为国家持续、无偿得提供了大量得原煤、原木、原油以及各种金属、非金属矿物原材料,为中国得现代工业进展做出了重要得贡献.资源型都市得廉价得能源、原材料也为其他都市得工业进展制造了非常大得空间.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资源型都市也是推进当地工业化和都市化得要紧力量.然而目前大多数资源型都市都面临“资源丰富、经济贫困”得尴尬局面,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得资源型都市得资源已近枯竭,资源型都市得可持续进展咨询题已迫在眉睫. 22 资源型都市转型得必要性分析(1)资源型都市转型是实现可持续进展得客观要求.可持续进展必须遵循两个差不多原则,一是进展原则.二是可持续原则.人类追求得进展必须是可持续得.传统得进展模式是以增加投入、增加消耗来实现得粗放式经济进展模式,这必定使进展对自然资源得依靠性增强.而自然资源得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得传统得进展模式无法持续下去.资源型都市转型是实现可持续进展得核心内容和迫切需要.资源型都市作为一种特别类型得都市,是在资源得大规模开发中,依靠外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得集中投入而迅速进展起来得,对本地资源和外部得投入依靠性大.随着可采资源日益减少、资源开采收益下落或资源型产品市场发生变化,这种资源危机会引发都市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差不多日益凸显,只有进展都市转型才能使资源型都市走上可持续进展得道路.(2)资源型都市转型是提高都市竞争力得关键.都市竞争力得关键是主导产业得竞争力.但由于资源型都市依靠进展得资源型产业得竞争力弱,因而导致资源型都市得竞争力也较弱.依照周德群对中国51个矿业都市经济进展状况分析得出结论,矿业都市得经济增长明显滞后于全国其他都市.资源型产业竞争力不高得缘故要紧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资源型产业得附加价值低.二是资源产业得波动性较大.三是资源型产业具有边际收益递减得特点.四是资源型产业不是持续产业.五是资源型产业得有机构成低.(3)我国得实际国情也决定了资源型都市必须转型.我国得资源型都市得人口规模普遍较大,大部分得资源型都市都已具有了中等以上得规模,如唐山、抚顺、徐州、鞍山都差不多是人口过百万得特大都市,大同、大庆、本溪等12个都市人口也都超过了50万,资源型都市市区人口总规模差不多超过了3500万,相当于2个中等规模欧洲国家得水平.如此庞大得人口想实现异地移民是不可能得,资源型都市得衰退会给国家、社会带来巨大得冲击和压力.而解决这一咨询题得可行方案确实是实现资源型都市得产业转型,就地安置这些人员.3 实现资源型都市经济可持续进展得途径资源型都市得进展有其独特性,结构过于单一,依靠自然资源得进展等特点基本上限制资源型都市得关键因素,只有大力深化制度改革和改变产业结构才能摆脱这一困境.而市场对技术进步虽有需求,但由于创新得周期长、投资得风险大或由于设备得更新改造得短期代价太大,使实际得产业结构难以升级.这时,需要政府凭借其强大得经济实力和宏观调控能力,弥补市场作用得不足.31 充分发挥政府得主导作用由于历史得缘故, 我国资源型都市经济基础薄弱,都市失血过多而“造血”能力不足,在市场经济得环境中处于劣势,单凭自身得力量实现经济进展有些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政府及时制定相关政策来支持资源型都市得进展.(1)产业政策.针对我国资源型都市得实际情况,政府应在产业布局、项目审批等方面,对资源型都市采取适度得产业倾歪优惠政策.产业布局上,优先安排能够发挥资源优势、市场潜力大、国际竞争力强得重大项目.(2)财政税收政策.资源型都市因长期以来不合理得财政税收体系使地点利益受到非常大损害,导致都市各方面得进展欠账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给予适当得财政税收倾歪政策.如资金支持,资金支持是资源型都市可持续进展得物质基础.(3)建立专项基金.在国家财政得支持下,建立一个国家资源型都市产业结构调整专项基金,专项治理,专款专用,合理利用有限资金.在资源型都市经济进展过程中,注重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进展科技产业,加强对资源型都市人才得培养也非常重要.32 制度创新——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在制度创新中,产权是重要得变量,有什么样产权就会有什么样组织,什么样得技术,什么样得效率.我国得资源型都市受打算经济得妨碍深,导致条块分割、政企不分、所有制结构单一等,这些原有得产权内容严峻约束了资源型都市得经济进展,必须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习惯资源型都市进展需要得新体制.(1)打破条块分割得治理体制,成立全国资源型产业得统一治理机构,专门研究制订科学得资源型产业和资源型都市得产业政策、产业进展战略和长期进展规划,协调中央、省级、地点各方面得利益.同时,各资源型都市依照全国统一治理机构制定得战略,依据各自资源型都市产业现状,进行详细论证并及时反馈.(2)加快政企分开得改革步伐,明晰政府与企业之间得权力关系,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运行得主体,政府退出微观经济领域,成为为企业提供服务和为都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治理得调控部门.为经济进展提供软硬环境,为劳动力制造就业机会,协调内外关系,促进都市得可持续进展.(3)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进展得所有制结构.资源型都市中,国有企业经济成份偏重,如大同、大庆、鞍山等,导致都市经济缺乏活力,应积极进行所有制结构改革得探究.能够组建企业集团,实现股权多元化,创办中小企业得孵化器,推动中小型企业进展,大力进展非国有经济成份.4 总结资源型都市是依托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而建立得都市,不间断得和不合理得开发都迟早会导致资源枯竭得状况,因此资源型都市可持续进展咨询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合理得开采机制并适时得完成资源型都市得经济转型才是资源型都市能够持续进展得出路.。
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申论真题(C类)【给定资料】1.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地区)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一种城市类型。
一般分为成长型城市、成熟型城市和枯竭型城市三种类型。
资源枯竭型城市通常是指自然资源开采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的城市。
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资源开采已处于后期或末期阶段、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由于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转型,如何寻找新的出路,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难题。
经过三十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资泺型城市逐渐受到资源枯竭的成胁,发展前景不客乐观。
特别是一些城市和地区由于长期对矿产资源进行掠夺式、粗放式的开采和利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例如前几年东北某市出现了大面积的土地塌陷。
沉陷区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区内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的民房这2.7万座,其中危房1.52万座,涉及居民2.9万户、7.8万人。
又如西北某资源型城市几年来累计下岗职工人数达到了10多万人,其中煤炭采掘业及初级产品加工业下岗职工人教占总数的80%以上,由于资源枯竭,关闭企业多、老企业多、困难企业多等综合因素影响,该市解决各种遗留问题的压力较大。
2.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在2001年曾召开专门会议,专题研究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问题,并推动将辽宁阜新列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
2005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家计生委向国务院报送的《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口与发展问题》报告上批示:解决资源枯蝎型城市存在的贫困、失业和环境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而不可忽视的任务。
2007年12月24日,《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2015年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使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现状、问题()、原因(主客观、方面、主体)、影响(积极、消极)、对策(方面、原因)李克强总理送出这只“鲁班锁”,代表了一种虚心:中国在提振现代制造业上有所追求,要向德国学习,要与德国经济技术加强深度合作。
同时,中国年轻的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未来新型的产业工人,用自己的技艺和热情做出了这只精巧的“鲁班锁”,并经由中国总理之手散发出异样光彩。
这样的事实中,确凿地传递出“中国制造”的信心。
概述主要内容。
问题,面临困境,不少,不仅,甚至,出现了明显回落。
造成,进而危及,甚至。
成绩,蓬勃,在逆势中升温,成为重要支柱。
亮点,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依靠,发挥,实现了。
原因,主要由于。
应对,面对,省委省政府积极发挥,各级政府部门,广大党员干部。
我国经过长期发展,为解决社会管理问题打下了物质基础,但该领域仍存在不少问题。
尤其是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事务和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全新的社会管理制度的科学设计和制度安排,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也应该注重连贯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中在制度执行方面,必须加强执行力和可操作性,形成常态,真抓实干。
对座谈会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一一概括。
这次座谈会主要围绕水价调整问题展开,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水资源的性质问题。
一方面具有商品性,另公共资源属性,居民是否应当低价享有水资源。
二、供水企业盈利问题。
在市场机制下,作为垄断企业的供水企业是否应当追求盈利,如何解决企业亏损问题。
三、水价调整问题。
目前水价是否合理,评判标准时什么。
四、公共事业发展问题。
如何解决公共事业发展中的投资不足问题。
五、外资引入问题。
引入产生什么影响,如何进行有效管理。
当前领导干部读书学习存在不均衡特征。
大多数重学习、肯学习、善学习,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了理论水平,夯实了工作基础。
但由于工作忙、应酬多,缺乏良好的荐书机制和科学的考核标准,部分内生动力弱,主动学习少,被动学习多;功利性强,关注,忽视;形式主义重,方式呆板单一;出现了娱乐化、贵族化、庸俗化等现象。
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C类真题答案及解析一、认真阅读、梳理“给定资料”,按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0分)1、简要概括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0分)要求:概括准确,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
【作答思路】从题干可知,此题为归纳概括,要用总分结构,概括一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中公参考答案】当前我国资源性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资源严重不足,面临枯竭;二十产业结构普遍单一,城市经济抗风险能力差;三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治理任重道远;四是国有企业“体制瓶颈”导致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困难重重。
2、总结孝义、攀枝花、舒兰三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10分)要求:总结全面,条理清晰,不超200字。
【作答思路】从题干可知,此题其实是三问,所以得分别说出孝义、攀枝花、舒兰三个地方的成功做法,其实主要就是做法。
【中公参考答案】成功经验如下:一是淘汰土焦炉,严控焦炭行业准入条件,加大环境监察和执法力度;二是重新规划并进行产业升级;三是兼并重组同时政府出台政策给予大力支持;四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五是改善民生为主;六是多元化体系为主要发展方向。
二、“给定资料8”提到了德国鲁尔区经济转型的成功案例,请简要分析说明这个案例对于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15分)要求:观点明确,言简意赅,具有针对性,不超过300字。
【作答思路】这是一道启示分析题目,启示型题目原本属于提出对策题型,但其中包含了分析成分,所以归在综合分析题型之中,是提出对策和综合分析的杂交体。
本题也不例外,答案的呈现形式与提出对策相同。
此题在做答时,考生需明确具体做法和启示的区别,具体做法是指材料中直接呈现的大部分考生都能找到的要点,而启示需要对具体做法进行加工,具有一定的高度,比如材料中谈到“曾几何时,一度废弃的矿井和炼钢厂变成了博物馆,煤渣尾矿改建成了室内滑雪场,淘汰的煤气罐、矿井甚至成为游客驻足的旅游产品。
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案例分析——孝义一. 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是指城市的生产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
① “先矿后城式”,如大庆、攀枝花、克拉玛依等。
② “先城后矿式”,如大同、邯郸等。
资源城市多以煤炭、石油、铁矿、铜矿业为主。
我国有118个资源型城市。
二. 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点:①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②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③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④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三. 我国资源型枯竭城市① 2008年3月17日确定了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共有12个城市被列入。
② 2009 年3月,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
③ 为进一步加大对资源枯竭城市的支持力度,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界定了第三批25个资源枯竭城市。
截止目前,国家已分三批界定了全国69座资源枯竭城市,确定了大小兴安岭林区9个县级单位参照执行资源枯竭城市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53%10%4%四.孝义的成功转型㈠.孝义城市简介①.“孝义”名字的来历:a.郑兴“割股奉母”的淳朴孝行b.“义虎救樵夫”:一樵夫遇险被老虎相救的感人故事。
②.孝义的自然资源状况A.土地资源孝义有“土地沃饶,有西河之美着”的美誉。
境遇宜耕面积6.977万公顷,宜林面积10159万公顷,垦殖指数较高。
实有耕地面积3.37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5.6%,现有牧草地4000公顷,占总面积的4.2%。
B.矿产资源孝义素有“三晋宝地”之称,矿产资源丰富,品种较多,分布集中,地质条件好,便于开采。
孝义的矿产资源尤以煤、铝为最,是中国第一批50个和山西省35个重点产煤地之一,也是国家铝工业的主要开发基地。
孝义境内的煤炭资源是霍西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储煤面积为783.5平方公里,占境域总面积的82.8%。
●地区经济资源型城市的经济风险及规避———以攀枝花市为例钟新周资源型城市是指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建立和发展的城市,资源性产业在城市经济占有较大份额。
在资源性城市的建立和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的弊端被经济的快速发展所掩盖,城市经营者很少考虑城市的经济风险,等到资源枯竭的时候又失去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
所以资源型城市的管理者必须未雨绸缪,在城市发展的成熟期或者之前必须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因为此时转型的社会动荡较小,社会成本较低,也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目前攀枝花的资源还没有到枯竭期,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攀钢总部迁移成都,现实的经济风险出现了,所以攀枝花的管理者必须集思广益,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解决办法。
一、攀枝花的经济风险(一)孤立的地理位置造成了经济运行的相对封闭攀枝花地处四川和云南交界区域,远离城市群,没有可以依托的地理优势,缺乏合理的区位分工,缺乏投资,仅仅依靠自然资源而非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攀枝花与外部的经济交流仅仅是输出钢铁及钒钛初级产品,输入消费品,与其他地方经济关联不大。
(二)经济过度依赖单个企业攀枝花的经济结构以煤炭、铁矿的采掘和钢铁冶炼为主。
攀枝花总人口110万,非农业人口60万,攀钢和攀煤总人口占攀枝花非农人口的60%左右。
近几年,攀钢的事实总部迁到了成都,大量的资金被攀钢转移出去,攀枝花的外贸大幅度下滑,给攀枝花经济敲响了警钟。
(三)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结构偏重2008年,攀枝花第一产业占经济的比重为4.5%,第二产业为73.3%,第三产业为21.2%,而第二产业又是重化工行业:采煤、采矿、钢铁冶炼等,经济结构偏重,更谈不上合理。
经济过多依赖第二产业,城市承载经济调整的能力较差,员工失业容易再就业难。
(四)产品难以适应市场要求攀枝花经济运行的相对封闭、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结构偏重造成了攀枝花的产品与市场要求脱节,抗风险能力弱,一旦宏观经济运行不好,攀钢的经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攀钢经营不好,攀枝花其他企业的经营也不会好。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金融支持问题与对策摘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涉及的金融支持问题十分复杂,参与主体主要是政府和金融机构。
政府作为经济转型的引导者和最终责任者应为政策的有效实施保驾护航,金融机构作为金融资源的支配者应保证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两个主体的作用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先导性投入;经济渗透力一、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一)经济运行受政策和市场影响大,增长呈现波动性。
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能源开采和原材料生产,经济结构较为单一,明显受政策和市场影响。
当宏观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整个市场对各类能源和原材料需求量较大,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较为乐观;当宏观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市场对各类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萎缩,这时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容易陷入困境。
由此可见,资源性城市经济运行呈现周期性和不稳定性。
(二)城市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从发展过程看,大多数资源性城市是国家在短时期内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迅速进入资源地而获得城市集聚效应的产物,因此,其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都严重滞后。
例如,城市公交是满足人们工作、出行等日常需要的重要交通方式,目前大多数先进城市的公交系统发展较快,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客运体系,但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的公交建设却相对落后,表现为城市公交线路较少,营运线路不合理,尤其是无人售票制度刚处于试行阶段等等。
(三)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资源型城市主要依赖第二产业发展,农业发展往往不够充分,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呈现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的特点。
农业基础建设和农村环境建设还比较薄弱,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虽然近年来平顶山市政府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减量化等一系列政策,但财政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依然不够。
(四)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不高。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是主体,资源开采业及原材料初加工成为产业体系的主导,从而形成较为单一低级的产业结构。
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现有及潜在的资源调查攀枝花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二〇〇八年一月目录前言 (2)气候资源 (3)1攀枝花市气候概况 (3)2攀枝花市气候特点 (3)土地资源 (6)1 攀枝花市土地资源概况 (6)2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7)3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间题 (8)矿产资源 (9)1资源概况 (9)2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2)3与国内同行业的对比 (23)4攀枝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24)能源资源 (26)1太阳能资源 (26)2生物质能资源 (32)3水能资源 (38)4火电 (43)5水能资源、火电能源可持续利用建议 (43)生物资源 (45)1 攀枝花市生物资源概况 (45)2 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47)3生物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49)旅游资源 (51)1攀枝花市旅游资源概况 (51)2攀枝花市旅游资源开发情况 (52)3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与发展潜力 (53)4周边旅游地区对攀枝花的启示 (54)结语 (55)前言攀枝花市是全国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之一。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由于长期过度的消耗,资源的最终枯竭将导致城市经济的衰退,甚至走向破产,因此所有资源型城市都会提前研究城市经济的转型,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是“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子课题之一,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是:◎攀枝花市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及现存存量◎攀枝花市二次资源和潜在资源的总量及可利用度◎攀枝花市经济发展所需资源的保证程度◎可再生资源的总量及其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大课题进入第二阶段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资料,因此不作展开和评论性的描述。
气候资源1 攀枝花市气候概况攀枝花市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走向近于南北。
一般相对高差1000~2000米,全市最高点百灵山主峰海拔4196米,最低点平地镇思庄海拔937米,由于北部、西部、东部层层叠叠高大山脉的屏障,攀枝花市气候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纬度地区别具一格,形成了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旱季、雨季分明。
2 攀枝花市气候特点全年气温较高、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平坝河谷地区基本无冬攀枝花市海拔1500米以下的平坝、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21.3℃(表1),年平均日照时数长达2300-2700小时,2006年最长达2890小时(表2),年太阳辐射总量约5600~6300MJ/m2,≥l0℃积温比四川各地多1979~5479℃(表3)。
攀枝花市是四川省年平均气温最高、年日照时数最多、年辐射最强的地区。
表1 攀枝花市各县(区)站月平均温度(2006年)单表2 攀枝花市各县(区)站月、年日照时数(2006年)单表3 攀枝花市区≥ 10℃积温与省内部分地区比较(2006年)单以2006年数据来看,攀枝花市≥0℃日数365天,≥l0℃积温5686~7479℃,≥10℃日数325~353天。
表1显示:攀枝花市最冷月12月和1月的平均气温分别是~13℃和l2~l3.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1℃。
海拔1500米以下的平坝、河谷地区全年基本无冬。
全年旱、雨季分明,年降雨量高度集中,雨季气候湿润凉爽每年6至l0月为攀枝花市的雨季,2006年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90%。
在雨季,月平均降雨量60~300毫米,月平均温度~26.6℃,月平均相对湿度48%~84%,日最小相对湿度一般在48%以上,雨日占45%,晴日占55%,降雨量与蒸发量基本平衡。
(见表4、表5)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
在旱季,月平均降雨量0~14.4毫米,月平均温度12~25℃,月平均相对湿度28%~74%,其中1至4月最干燥,日最小相对湿度常达15%左右。
表4 攀枝花市各县(区)雨季总降雨量(毫米)占年降雨量的百分率注:表4数据资料均来源于攀枝花市2007年统计年鉴表5 攀枝花市各县(区)雨季各月相对湿度(2006年)单全年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小气候复杂多样,立体气候显着全市气温年较差≤14℃,而日较差达l5~25℃。
攀枝花市最冷的l2至1月,日最高气温常在20~26℃间变化,日最低气温常在4~8℃间变化,日较差达l7℃左右。
一般情况下攀枝花市最热月为5~6月,平均温度分别是~℃和~℃,日最高气温常在33~38℃间变化,日最低气温常在l8~23℃间变化,日较差达15℃左右,在春、秋季强降温时,日较差常大于20℃。
全市海拔悬殊,地形复杂。
市区北部的雅砻江河谷和西部的金沙江河谷的相对高度差达1000~2500米,其它地区的相对高度差也有500~1000米,由此带来地表受热严重不均,加上地形对气流的抬升或下沉作用,造成小区域内空气垂直运动剧烈,使降雨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
气候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变化,海拔每上升100米,平均温度下降~度,平均年降雨量增加40毫米,由此形成复杂多样的小气候,立体气候显着。
土地资源1 攀枝花市土地资源概况按地貌构成划分的土地资源市内现有土地按地貌构成划分,可分为山地、丘陵、盆地和河谷盆地,其土地资源量见表6。
表6 攀枝花地貌构成土地资源分布表按利用类型不同划分的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划分,全市8种类型土地的资源量见表7。
表7 攀枝花土地利用构成土地资源分布表注:表7数据资料来源于攀枝花市国土资源局2 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已利用的土地2.1.1 耕地全市人均耕地亩,低于全国亩、高于全省亩的平均水平。
其中,农业人口人均耕地亩。
2.1.2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为亩,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地类的%。
工业用地主要分布于市区(东区,西区与仁和区北部)及矿山。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2.2.1 农业土地后备资源2006年全市未利用地面积为亩,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低山地带,土地类型主要是撂荒地、荒坡地、裸岩等,通过改善相关条件,最大可利用面积可达到350000亩,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耕地后备资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荒坡地约2250000亩,至少有20%可开发为旱耕地。
二是低山牧草地约1800000亩,至少有2%可开发为耕地。
中低产田土改造的增产潜力据调查,全市中低产田土占耕地面积的%,主要类型为缺水型、坡耕型、瘦薄型,现实生产水平以粮食计,平均公顷产量2595公斤,比耕地平均公顷产量低1165公斤左右,比高产田土平均公顷产量低3360公斤。
需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抓好水利建设和坡耕地、瘦薄土改造,可以使大部分低产田土达到目前中产耕地平均公顷产量水平,中产田土达到目前高产田土平均公顷产量水平。
另外,全市有1800000亩牧草地全属低产草地,因缺水改造难度较大。
但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通过建设人工草场和飞播草场的途径,逐步改良牧草地,提高单位载畜量。
以改造300000亩低产牧草地计,则可增加载畜量23万个羊单位,增加出栏肉牛万头左右。
2.2.2 非农业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现城镇人口人均用地114.6平方米,有较大的潜力可挖。
通过科学规划,强化管理,逐步将人平用地降到95平方米。
农村居民点用地也有潜力可挖,通过科学规划调整布局,人口相对集中的河谷地区建中心村与农民街,改大分散为小集中,发展经果林与庭园经济,挖潜解决农民进城、城镇扩大所需土地与工矿水利建设所需土地。
现有工矿用地产出水平约为上海的二十分之一,大有潜力可挖。
交通用地总的来说偏紧,潜力较小。
3 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间题水利设施及用地严重不足由于旱雨季分明,年降雨量偏少,年蒸发量大,致使适宜各种作物生长、光热资源丰富的低山河谷地区,大量的农田土地后备资源在水利问题未解决前,不能开发。
而现有水利设施由于规划不尽合理,加上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水利设施建设不能有效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现有耕地中的%因干旱缺水和坡陡土薄而产量低下。
城镇用地内部配置不合理由于攀枝花钢铁工业的特殊建设历史,以及受金沙江分割与地形影响,城市被分割为8个孤立片区与42块互不连接的地块,彼此联系弱。
现有城区内工矿用地与渣场等,占市区面积%。
城市基础设施、绿地明显用地偏少。
在市域城镇体系中,明显缺少小城市,建制镇极其薄弱。
市区、县城(米易,盐边)与建制镇的人口,分别为全市城镇人口的90%,%与%。
城镇用地规划不尽合理,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存量不足,对经济发展保障程度不强。
中低产田土面积大,影响农业生产潜力的发挥由于本市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较差,投入不够,致使中低产田土占耕地的比例高达%,其中中产田土占%,低产田土占5l.6%。
干旱缺水和坡陡土薄是本市中低产田土面广量大的主要原因,改造中低产田土是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最重要的任务。
矿产资源1 资源概况资源的种类、分布及特点截至2007年底,攀枝花全市已发现矿种76种,已查明具有一定储量的39种,其中上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24种(煤、铁、钒、钛、锰、铅、锌、铜、铝、镍、钴、金、银、铂、钯、熔剂灰岩、冶金用白云岩、耐火粘土、石墨、水泥灰岩、水泥砂岩、硅藻土、水泥粘土、花岗石);矿产地490余处(含矿点、矿化点),其中大型、特大型矿床46个,中型矿床30个。
表8 攀枝花主要矿种表表9 攀枝花市主要矿产资源分布表用价值高、组合配套优势突出等特点,是我国少有的矿产资源“聚宝盆”,同时,矿床的共生、伴生矿产多,如钒钛磁铁矿除铁为主要矿产外,还共生钛、伴生钒、钪、镓、铬、钴、镍、钼、硫等元素,这些潜在元素的经济价值巨大。
资源储量情况1.2.1 主要优势矿产资源攀西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铁矿保有资源储量近100亿吨,其中钒钛磁铁矿约98亿吨,攀枝花市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约占攀西地区的70%。
钒钛磁铁矿、煤矿、石墨矿、冶金辅料石灰岩、白云岩为攀枝花的优势矿产,储量丰富,至2007年底,保有资源储量为:钒钛磁铁矿万吨,伴生钒矿万吨,伴生钛矿万吨,煤万吨,晶质石墨万吨,熔剂石灰岩万吨,冶金用白云岩36347万吨。
表10 攀枝花市探明矿产资源储量表2、表中带*的数字为地质储量,是经过一定地质工作后的估算量,有一定误差。
1.2.2 主要钒钛磁铁矿区资源表11 攀枝花市主要钒钛磁铁矿区(床)资源储量表(2006年)注:表11数据来源于攀枝花市国土资源局2 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现有资源2.1.1 已开发利用的矿种和矿区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煤、钒钛磁铁矿、锰矿、钒矿、钛矿、镍矿、熔剂用石灰岩、冶金用白云岩、冶金用石灰岩、冶金用石英岩、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粘土、水泥配料用砂岩、石墨、重晶石、饰面花岗岩等45种(见表12)。
注:表12数据来源于攀枝花市国土资源局《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概况(2007年)》已开发利用的矿区:煤矿有宝鼎矿区、红坭矿区;铁矿有攀枝花铁矿朱家包包、兰家火山和尖包包矿区、倒马坎矿区,米易县白马矿区田家村矿段、芨芨坪矿段和青杠坪矿段,米易县潘家田铁矿,攀枝花红格钒钛磁铁矿北矿区;熔剂用灰岩有市大水井、巴关河二处;冶金用白云岩有市大水井一处;石墨(晶质石墨)有市中坝一处;水泥配料用砂岩有市秦香树、市拉罗箐北部矿段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