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艺术的世界,了解艺术的本质和作用,并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思维。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获得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基本了解,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艺术的定义和概念,了解艺术的基本要素和创作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使其能够欣赏和评价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其通过艺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辨别艺术中的真假与优劣。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合作完成艺术项目或表演。
三、教学内容1. 艺术的定义与概念- 艺术的定义与分类- 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与特点2. 艺术的基本要素和创作原理- 线条、色彩、形状、质感等艺术元素的运用 - 创作的过程和方法3. 绘画艺术- 不同绘画媒材和技法的介绍与实践- 著名画家及其作品的欣赏与分析4. 雕塑艺术- 不同雕塑材料和技法的介绍与实践- 著名雕塑家及其作品的欣赏与分析5. 音乐艺术- 音乐的基本元素和音乐理论的介绍- 不同音乐形式和风格的欣赏与分析6. 舞蹈艺术- 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元素的介绍- 不同舞蹈风格和编舞作品的欣赏与分析7. 戏剧艺术- 戏剧的基本要素和戏剧结构的介绍- 不同戏剧形式和剧作家的作品的欣赏与分析8. 艺术项目或表演合作- 学生分组完成艺术项目或表演的策划和实施- 团队合作和个人表现的评价和总结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演示、示范和讲解艺术理论和技巧。
2.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际的艺术创作和表演,培养实践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和艺术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艺术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艺术作品的观点和理解,促进思维碰撞和交流。
5. 视听欣赏:通过观看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视频和现场表演,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艺术的基本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兴趣,并探索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拓宽视野、提升审美素养,并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艺术的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内容1. 艺术的定义和分类- 探讨艺术的概念和定义,介绍不同艺术形式的分类和特点。
2. 艺术史概览- 回顾艺术史的主要时期和流派,了解各个时期与地域的艺术发展。
3. 绘画与雕塑艺术- 学习绘画和雕塑的基本技法,分析不同绘画和雕塑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意义。
4. 音乐与舞蹈艺术- 深入研究音乐和舞蹈的基本要素,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和舞蹈表演。
5. 戏剧与电影艺术- 理解戏剧和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观看并评论经典戏剧和电影作品。
6. 文学与诗歌艺术- 阅读和分析不同文学和诗歌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7. 艺术与社会文化- 探讨艺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艺术在社会进步和变革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 讲述艺术概念和理论知识,介绍各个时期和流派的艺术史背景。
2. 艺术欣赏- 针对不同艺术形式,进行作品欣赏,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分析作品。
3. 实践体验-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音乐会或戏剧演出,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
4. 学生讨论- 设立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5. 个人创作-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艺术创作,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
四、考核与评价1. 课堂表现- 学生的积极参与度、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将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2. 个人项目- 学生进行个人艺术创作或研究报告,向全班进行展示和评审。
3. 期末考试- 设计一份综合性考试,测试学生对艺术概述和重要艺术形式的理解。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教材:- 《艺术概论》编写委员会编,出版社,年份。
2. 参考资料:- 《艺术史导论》作者名,出版社,年份。
- 《艺术心理学》作者名,出版社,年份。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为X学期共X周,每周X学时。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一、引言艺术概论是一门旨在提供学生对艺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全面了解的课程。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该课程设计一个全面而有条理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教育目标和期望的效果。
本大纲将涵盖该课程的主题、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以及参考资料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主题艺术概论的主题包括艺术定义、艺术类别、艺术史、艺术表现形式等。
通过对这些主题的研究,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艺术的特点,培养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目标1. 掌握艺术基本概念,包括艺术定义、艺术形式等。
2. 了解艺术发展历程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风格。
3.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客观评价艺术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能够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
5. 促进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艺术修养。
四、教学内容1. 艺术概念和定义2. 艺术类别和风格3. 艺术史和文化影响4. 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媒介5. 艺术作品分析和评价6. 艺术创作和表现技巧五、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艺术概念、艺术史知识等。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
3. 互动讨论:开展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讨论,促进思维交流和观点碰撞。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展览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六、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思维深度等。
2. 作业和项目:包括书面作业、艺术创作作品、项目报告等。
3. 考试和测验: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4. 课程总结:学生对课程的总结和反思。
七、参考资料1. 《艺术概论导论》作者:张三,出版社:XXX出版社2. 《艺术史》作者:李四,出版社:XXX出版社3. 《艺术鉴赏与评价》作者:王五,出版社:XXX出版社总结: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全面理解和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艺术创造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艺术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艺术学概论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系统地了解艺术的本质、形式和风格。
通过探索艺术创作的历史背景、理论观点和批评方法,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课程将涵盖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培养学生对多元化和跨文化艺术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能够辨认和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创作特点和表达方式;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3.了解艺术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理解艺术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关系;4.了解艺术理论和批评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5.培养学生对多元化和跨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6.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艺术项目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模块一: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种类1.艺术的定义与分类2.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模块二:艺术与社会1.艺术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2.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和反映模块三:艺术史概论1.艺术史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流派2.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和作品模块四:艺术理论与批评1.艺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2.艺术批评的方法和流派模块五:多元化与跨文化艺术1.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和创作2.探索世界各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四、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形式进行艺术实践和创作;3.对学生的评估将综合考虑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因素;4.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主教材:1.艺术简史(第八版)/H.H.阿尔特参考书目:1.《艺术的故事》/E.H.赛克斯顿2.《欣赏艺术》/M.C.厄尔林3.《艺术风格的诞生》/E.H.赛克斯顿4.《艺术心理学》/D.M.纽曼5.《艺术家的方式》/A.J.伯杰。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学时数:34学时学分数: 2学分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艺术概论》是艺术美术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教学目的:1)建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基本原理的认识。
2)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
3)培养对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相关课程:该课程涉及到《大学语文》、《中外美术简史》、《设计史》等相关课程。
三、教学基本要求1、坚持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2、把握时代脉搏,坚持发展的眼光,力除教学中的僵化思想。
四、课程的教学媒体构成与主要内容:1、文字教材:《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著组2、录像片:与本课程相关的VCD和经典艺术作品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及教学法建议1、教学重点、难点: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艺术的创作过程与创作方法艺术的风格与流派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2、教学法建议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面授与配合多种媒体进行的艺术作品赏析。
六、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在讲授艺术理论的同时加入必要的艺术实践内容.七、学时数:34课时学分:2学分教材:《艺术概论》孙美兰主编参考书:《美术概论》王洪建《美的历程》李泽厚《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
阿恩海姆教学总课时学分及考核方式:美术教育专业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期末采用闭卷形式考核.第二部分大纲正文教学内容及主要章节安排: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3课时)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艺术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第二章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5课时)艺术的形象特征艺术的审美特征和情感特征艺术形象的典型性第三章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2课时)1、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2、艺术的社会作用第四章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5课时)艺术作品的内容艺术作品的形式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第五章艺术的种类(3课时)艺术的分类几种主要艺术门类各种艺术的联系第六章艺术的创作过程(3课时)创作过程的实质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活动第七章艺术的创作方法(3课时)创作方法的多样性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几种主要创作方法艺术家采用某种创作方法的原因第八章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3课时)艺术的风格艺术的流派第九章艺术的继承借鉴和革新创造 (3课时)继承借鉴是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借鉴必须坚持批判的原则艺术发展中的革新创造第十章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3课时)艺术欣赏艺术批评欣赏批评与创作的关系第十一章艺术家的职责和修养(2 课时)艺术家的社会职责艺术家修养。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艺术概论General Fine Arts二、总学时:28学时三、学分:2学分四、课程性质:《艺术概论》为美术学专业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五、教学目的与任务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论学习,使学生对艺术的本质、发生和发展、艺术的创作、艺术本文、艺术的接受和批评等理论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和把握;形成对该学科的一定学习方法,对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必要的介绍,形成和艺术史、艺术批评等学科的交叉学习,介绍相关的学术论著和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指导学生养成艺术评论、艺术研究的能力"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科意识。
六、教学原则和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充分结合过去和现在艺术领域的各种现象,包括艺术作品、创造思想、艺术流派、艺术批评等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2、生动原则: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做到生动活泼。
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作品的赏析和具体艺术现象的了解去掌握相关理论。
3、互动原则:在教学设计安排上,注意发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课堂内容设计题目进行讨论或者进行其他种类艺术创作活动进行体验。
4、资源整合原则:充分发掘学校和地区内相关(人力、物力)资源,以针对性参观活动以及主题性讲座为教学补充。
七、教学内容、要求与时间安排八、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平时成绩占60%,结课论文40%,共同构成考核成绩。
九、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1]高等艺术院校.编著组.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孙美兰.主编.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3]彭吉象.主编.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4]周维权.著.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5]宗白华•著.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篇一、课程概述《艺术学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现象、艺术本质、艺术规律和艺术价值的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全面了解艺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艺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2)使学生了解中外艺术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艺术流派;(3)使学生熟悉各类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1. 艺术学基本理论(1)艺术的本质与特征(2)艺术的起源与发展(3)艺术的功能与价值(4)艺术与生活的关系2. 艺术史概述(1)中国古代艺术史(2)中国近现代艺术史(3)西方古代艺术史(4)西方近现代艺术史3. 艺术鉴赏方法(1)视觉艺术鉴赏(2)听觉艺术鉴赏(3)表演艺术鉴赏(4)综合艺术鉴赏4. 实践教学环节(1)艺术创作实践(2)艺术鉴赏实践(3)艺术调研实践(4)艺术评论实践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艺术学基本理论、艺术史和艺术鉴赏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程内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创作、鉴赏、调研和评论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实践教学环节1. 艺术创作实践(1)学生自主选择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摄影等;(2)教师提供创作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创作技巧;(3)学生完成作品,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102105B中文名称:艺术概论英文名称:ArtIntroduction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必修)总学时:45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先修课程:中外文学经典导读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艺术概论》是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基本的艺术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的艺术鉴赏能力。
本课程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熔于一炉,力求深入浅出,以生动直观的作品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艺术学科的理解,系统掌握艺术学的基本原理,了解文化艺术系统及其艺术种类,同时提高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对艺术的理论分析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为学科基础课程,在教学环节上要注重实例分析与理论讲解相结合,通过生动直观的实例使学生理解艺术理论。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了解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定位,了解学习艺术学理论的意义,了解研究艺术学的方法。
2、教学要求:本章理论性较强,需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定位,学习艺术学理论的意义,研究艺术学的方法。
2、教学难点: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定位,研究艺术学的方法。
【教学内容】一、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定位二、学习与掌握艺术学理论的意义三、学习与研究艺术学的方法(一)坚持以马克思文艺理论为指导(二)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三)借鉴国内外艺术理论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在学习艺术学理论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坚持从文艺为人民服务,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与价值观。
第一章艺术观念(6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了解中西方艺术观念的演变,了解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念,理解艺术的想象性、典型性和形式性,了解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含义,理解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理解艺术的审美特性。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艺术学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不同门类的表现形式以及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将培养批判性思维、审美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熟悉艺术领域的基本术语和概念,包括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史、艺术风格等。
2. 了解不同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如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并掌握其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3. 掌握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流派和风格。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
5.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理解不同文化及其艺术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异和相通之处。
三、课程大纲第一部分:艺术基础知识介绍1. 艺术的定义和特征a. 艺术的多重定义及争议b. 艺术的核心特征:表现、享受、创造2. 艺术门类和表现形式a. 绘画艺术b. 音乐艺术c. 戏剧艺术d. 电影艺术e. 雕塑艺术f. 文学艺术g. 新媒体艺术第二部分:艺术发展史1. 西方艺术史a. 古希腊罗马艺术b.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c. 巴洛克艺术d. 浪漫主义艺术e. 现代艺术f. 当代艺术2. 中国艺术史a. 中国古代绘画b. 中国传统音乐c. 京剧与昆曲d. 电影与电视剧e. 中国雕塑艺术f. 文学与戏剧第三部分:艺术与社会1. 艺术的社会功能a. 艺术对个体的情感表达和心理疏导作用b. 艺术的社会反映与呼唤社会变革c. 艺术对于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用2. 跨文化艺术交流与对话a. 全球化背景下的艺术跨界合作b. 不同文化间艺术对话的价值与挑战四、教学方法1. 授课形式:以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提问、讨论,组织小组活动和班级展览。
3. 多媒体辅助:使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艺术作品、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活动和综合讨论。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学时数:34学时
学分数:2学分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艺术概论》是艺术美术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教学目的:
1)建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基本原理的认识。
2)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
3)培养对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相关课程:
该课程涉及到《大学语文》、《中外美术简史》、《设计史》等相关课程。
三、教学基本要求
1、坚持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2、把握时代脉搏,坚持发展的眼光,力除教学中的僵化思想。
四、课程的教学媒体构成与主要内容:
1、文字教材:《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著组
2、录像片:与本课程相关的VCD和经典艺术作品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及教学法建议
1、教学重点、难点: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的创作过程与创作方法
艺术的风格与流派
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
2、教学法建议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面授与配合多种媒体进行的艺术作品赏析。
六、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讲授艺术理论的同时加入必要的艺术实践内容。
七、学时数:34课时
学分:2学分
教材:《艺术概论》孙美兰主编
参考书:《美术概论》王洪建
《美的历程》李泽厚
《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
阿恩海姆
教学总课时学分及考核方式:
美术教育专业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期末采用闭卷形式考核。
第二部分大纲正文
教学内容及主要章节安排: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3课时)
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社会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
艺术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第二章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5课时)
艺术的形象特征
艺术的审美特征和情感特征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第三章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2课时)
1、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2、艺术的社会作用
第四章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5课时)
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五章艺术的种类(3课时)
艺术的分类
几种主要艺术门类
各种艺术的联系
第六章艺术的创作过程(3课时)
创作过程的实质
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
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活动
第七章艺术的创作方法(3课时)
创作方法的多样性
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几种主要创作方法
艺术家采用某种创作方法的原因
第八章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3课时)
艺术的风格
艺术的流派
第九章艺术的继承借鉴和革新创造(3课时) 继承借鉴是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继承借鉴必须坚持批判的原则
艺术发展中的革新创造
第十章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3课时)
艺术欣赏
艺术批评
欣赏批评与创作的关系
第十一章艺术家的职责和修养(2 课时) 艺术家的社会职责
艺术家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