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强度和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学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7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实验步骤:
一、准备工作:
1. 准备材料:电刺激仪、电极贴片、骨骼肌样本。
2. 将电极贴片粘贴在骨骼肌样本上,保证电极与样本充分接触。
3. 将骨骼肌样本固定在实验平台上。
二、实验设计:
本实验设计以下几个不同的刺激组合:
1. 强度高、频率低组合:刺激强度为X单位,频率为Y次/秒。
2. 强度高、频率高组合:刺激强度为X单位,频率为Z次/秒。
3. 强度低、频率低组合:刺激强度为A单位,频率为Y次/秒。
4. 强度低、频率高组合:刺激强度为A单位,频率为Z次/秒。
三、实验操作:
1. 分别给每个刺激组合设置相应的刺激参数。
2. 通过电刺激仪,依次给骨骼肌样本施加各组刺激。
3. 记录每个刺激组合下,骨骼肌样本收缩的情况,包括收缩幅度和收缩时间。
4. 重复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结果。
四、数据处理:
对于每个刺激组合,计算出骨骼肌收缩的平均幅度和平均时间。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
实验结果:
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有一定的影响。
实验五--刺激强度和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目的:
探究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影响,以深入了解神经肌肉系统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
1.电生理放大器
2.电刺激器
3.信号发生器
4.肌电图仪
5.双极电极
6.测量尺
实验步骤:
1.实验前,先按照实验要求将双极电极插入被试者的二头肌中。
2.调整信号发生器输出的频率,依次让被试者感受到25Hz、50Hz、75Hz、100Hz、
125Hz五种频率的刺激,并根据被试者的感受(如肌肉抽搐、酸痛等)记录下刺激频率和
强度的数据。
3.在记录完五种频率的数据后,将被试者休息片刻,重新记录五种不同强度(0.1mA,0.2mA,0.3mA,0.4mA,0.5mA)下的肌肉收缩反应。
4.将记录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和图表,并分析刺激强度和频率与肌肉收缩反应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
1.实验结果表明,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反应都有显著影响。
2.刺激强度越大,肌肉收缩反应越明显,但是在达到一定强度后肌肉收缩的反应并不
能继续增加。
4.同时,在进行实验时可以发现,不同被试者之间对刺激的强度和频率反应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结构在接收和处理刺激时有所不同所致。
实验反思:
在实验中可以发现不同的被试者对刺激的强度和频率反应有所不同,这要求我们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不同人群的差异性以及人体对刺激的适应性和抗拒性的不同反应,才能更好的利用实验结果为相关科学研究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一实验报告刺激强度与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了解其生理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实验原理神经-肌肉兴奋传递是运动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是影响肌肉收缩的重要因素。
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的增加将增强肌肉收缩的力量和频率。
然而,当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超过一定范围时,肌肉收缩的效果可能减弱甚至产生疲劳。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蛙类肢体、神经-肌肉标本、刺激器、放大器、记录仪等。
2.将蛙类肢体固定在实验台上,分离神经-肌肉标本。
3.应用刺激器给予神经-肌肉标本不同强度的刺激,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4.改变刺激频率,重复步骤3。
5.绘制肌肉收缩力量与刺激强度、刺激频率的曲线图。
四、实验结果表1: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力量的关系(请在此处插入图表)表2: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力量的关系(请在此处插入图表)五、实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力量增强。
当刺激强度超过一定范围(如本实验中的2.5mA),肌肉收缩力量反而略有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过强的刺激导致神经-肌肉产生疲劳或损伤。
2.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力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强。
当刺激频率过高(如本实验中的50Hz),肌肉收缩力量反而略有下降。
这可能是因为高频率的刺激导致神经-肌肉无法有效传递兴奋。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可以增强肌肉收缩力量。
然而,超过一定范围后,继续增加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可能导致神经-肌肉疲劳或损伤。
4.本实验结果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例如,在电刺激疗法或功能性电刺激(FES)中,合理选择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避免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本实验结果也可为骨骼肌肉康复、功能重建等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报告实验人员:孙芳班次:7年制2班组别:2 日期:2014/9/24 指导老师:沈建新小组成员:XXX,YYY,ZZ试验号和题目:一、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目的:1、了解并熟悉计算机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组成和基本使用方法2、制备具有生理活性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3、观察记录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对象:蛙实验药品与器材:任氏液;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蛙类手术器械,蛙捣毁针,保护电极,张力换能器,万能支架、连接导线等。
实验方法: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1) 洗干净实验动物 2) 双毁髓::找到枕骨大孔处将刺蛙针刺入1-2mm,分别捣损脑组织和脊髓。
3)剥制后肢,分离一侧后肢 4) 分离坐骨神经,穿线备用 5) 游离腓肠肌,肌腱结扎备用 6) 标本检验。
2、连接实验装置:将换能器的输出线接至BL-420F生理记录装置的1通道,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输出通道。
然后把制备好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棉线的另一端接在张力换能器上,将坐骨神经通过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刺激输出通道,而腓肠肌肌腱端的棉线与张力换能器簧片相连,保持适度松紧并与桌面垂直。
3、2、实验记录:开机后进入实验先用单刺激,找出阈强度、最适刺激强度;然后固定最适刺激强度,用连续单刺激,找出出现完全强直收缩时的最小刺激频率。
实验结果:1、刺激强度与肌肉的收缩关系实验8.0g4.0sAB图1 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A.肌肉收缩强度(右侧为标尺);B.刺激标记(单位为V )图片中,在低于0.090V 的电压刺激时,肌肉不发生收缩,说明在较低的电位刺激时,并不能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
而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用0.095V 电压刺激的时候,蛙的腓肠肌收缩一次,表明神经接受刺激,兴奋沿神经传导至腓肠肌,引起腓肠肌肌膜电位发生变化,同时兴奋收缩,这说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阈电位为0.090-0.095V 之间接近0.095V 。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实验一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2、了解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阈刺激的概念和意义。
3、了解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的概念和意义。
二实验原理由许多肌纤维组成的腓肠肌在受到不同强度的刺激时引起不同反应。
刺激强度过小时发生阈下刺激(subthreshold stimulus),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us)。
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
肌肉组织对阈上刺激发生的单收缩的过程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同一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于神经-肌肉标本,根据刺激间隔与单收缩时程的关系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当同一强度的阈上刺激连续作用于标本时,根据后一收缩与前一收缩发生的时期关系可出现:强直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三实验器材蟾蜍,粗剪刀,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娃板,保护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100g),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四实验步骤制作标本(观看视频):毁脑脊髓、下肢标本制备、腓肠肌标本制备、连接仪器。
(一)1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
2打开电源,对蟾蜍腓肠肌进行单刺激,频率为1HZ,电压由0.1V逐渐增大到1.5V,记录下每次增大电压后的收缩力。
每个电压下刺激3次,记录数据。
3将图表截下来并画出数据表格进行分析。
(二)1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
2打开电源,对腓肠肌进行连续刺激,即使腓肠肌进行完全强直收缩。
电压1.4V不变,频率由1HZ逐渐增加到12HZ,记录下每次增大频率之后的收缩力。
3将图表截下来并画出数据表格进行分析。
五结果图1蟾蜍腓肠肌连续刺激时刺激频率和收缩力的关系表1 蟾蜍腓肠肌单刺激时刺激强度和收缩力的关系阈值0.5V最大收缩力8.0g图2 蟾蜍腓肠肌连续刺激时刺激频率和收缩力的关系表2 蟾蜍腓肠肌连续刺激时频率和收缩力的关系实验分析与讨论:1从图1和表1看出:a.每一个具有一定持续时间的刺激,都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水平,才能引起组织的兴奋。
真验三刺激强度战频次取骨骼肌中断反应的闭系之阳早格格创做一、真验脚段1、教会记录中断的要领;2、瞅察刺激强度取中断反应的闭系;3、瞅察刺激频次取中断反应的闭系.两、真验动物取器材1、真验动物:蟾蜍.2、真验器材:时常使用脚术器械、蛙板、培植皿、滴管、纱布、细棉线、任氏液、肌槽.三、真验步调1、刺激强度取骨骼肌中断反应的闭系(1)真验→肌肉神经→刺激强度取反应的闭系;(2)正在整背荷时,安排佳弛力换能器的整面;(3)将肌肉标本取标本盒连交(4)启初记录→启初刺激.刺激器以强度自动递加办法爆收刺激(从整启初,每收一次刺激,强度自动递加).(5)阈强度;最适刺激强度,肌肉中断为最大中断.(6)一朝出现最大中断,停止记录,停止刺激.2、单中断分解(1)安排刺激模式为单刺激(2)安排刺激参数:扫描速度(3)以最适刺激强度举止刺激(4)丈量单中断的各时程3、刺激频次取骨骼肌中断反应的闭系(1)真验→肌肉神经→刺激强度取反应的闭系→典型真验;(2)安排佳弛力换能器的整面,树坐最相宜的刺激强度;(3)启初记录→启初刺激.系统自动按1、2、4、8、16、32Hz的频次间歇收支刺激脉冲.(4)单中断没有真足强直中断真足强直中断(5)一朝出现真足强直中断,停止记录,停止刺激四、注意事项:1、悬线紧紧应符合;2、牢固标本时勿益伤标本.五、真验截止正在真验历程中,可瞅察到,刚刚启初刺激时,肌肉没有爆收单中断,当弛力继承删大至时,出现中断,此即为阈强度.今后,中断幅度随刺激强度删大而删大,当减少到0.16时,幅度没有再变更,此即为最适刺激强度.论断:1、随刺激频次的删大,骨骼肌分别举止单中断、没有真足强直中断、强直中断,后两者是新的中断历程取上次尚已中断的中断历程爆收概括的截止.2、单中断、没有真足强直中断、强直中断三者中强直中断的中断幅度最大,没有真足强直中断其次,单中断再次,不妨标明三种中断所能收出的力量为强直中断>没有真足强直中断>单中断.由图中,咱们不妨得到以下截止:单中断的潜伏期为15.00ms.单中断的中断期为97.50ms.单中断的舒弛期为152.50ms.真验中,咱们不妨瞅测到,当刺激频次很小的时间,肌肉爆收一连串互没有贯串的中断;当刺激频次正在HZ到16.0 HZ 之间时,所描记的肌肉中断直线呈锯齿形,咱们称之为没有齐强直中断;当继承删大到时,锯齿消得,此即为强直中断,当爆收强直中断时,应停止刺激,预防肌肉过分疲倦.六、分解计划1.刺激强度取骨骼肌中断的闭系当刺激肌肉时,肌肉先是爆收一次动做电位,紧交着爆收一次中断,咱们正在真验中瞅察到的阈强度本质上第一个纤维爆收镇静,中断时的刺激强度,当强度继承删大时,又会有新的肌纤维爆收中断反应,直至减少挨某一个值(本真验为)时,所有肌纤维皆爆收了中断,此即为最适刺激强度.2.单中断的各时程单中断可分为3个时程:①潜伏期是指从爆收刺激挨刚刚启初爆收弛力变更之间的时期;②中断期是指从中断启初到中断效力达到最下面的时期;③舒弛期是指从中断效力最下面恢复到本去静息火仄的时期.3.刺激频次取骨骼肌中断的闭系刺激频次矮时,肌肉爆收一连串互没有贯串的单中断,那是果为每个新刺激到去时,前一次刺激引起的单中断已经中断.于是,每个刺激皆引起一次独力的中断.爆收没有真足强直中断时,屡屡新的中断皆爆收正在前次中断的舒弛期中,肌肉则正在自己尚处于一定程度的支缩或者弛力存留的情况下举止新的中断,即爆收了中断总战.咱们便瞅察到了锯齿形肌肉中断直线图.当刺激频次删大到一定的较下程度时,出现真足强直中断,那是果为连绝刺激时,厥后的每个刺激皆大概经常降正在前一次中断的缩近期中断之前,制成相继爆收的肌肉中断有大概正在前一次中断的缩近期中断之前或者其顶面启初,于是各次中断的弛力或者少度变更爆收混合而叠加起去.仄常体内骨骼肌的中断皆是强直中断.。
刺激强度和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三刺激强度和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记录收缩的方法;
2、观察刺激强度与收缩反应的关系;
3、观察刺激频率与收缩反应的关系。
二、实验动物与器材
1、实验动物:蟾蜍。
2、实验器材:常用手术器械、蛙板、培养皿、滴管、纱布、粗棉线、任氏液、肌槽。
三、实验步骤
1、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1)实验→肌肉神经→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
(2)在零负荷时,调节好张力换能器的零点;
(3)将肌肉标本与标本盒连接
(4)开始记录→开始刺激。
刺激器以强度自动递增方式产生刺激(从零开始,每发一次刺激,强度自动递增)。
(5)阈强度;
最适刺激强度,肌肉收缩为最大收缩。
(6)一旦出现最大收缩,停止记录,停止刺激。
2、单收缩分析
(1)调节刺激模式为单刺激
(2)调节刺激参数:扫描速度
(3)以最适刺激强度进行刺激
(4)测量单收缩的各时程
3、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1)实验→肌肉神经→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典型实验;(2)调节好张力换能器的零点,设置最适宜的刺激强度;(3)开始记录→开始刺激。
系统自动按1、2、4、8、16、32Hz的频率间歇发送刺激脉冲。
(4)单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
(5)一旦出现完全强直收缩,停止记录,停止刺激
四、注意事项:
1、悬线松紧应合适;
2、固定标本时勿损伤标本。
五、实验结果
1.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刚开始刺激时,肌肉不发生单收缩,当张力继续增大至0.09时,出现收缩,此即为阈强度。
此后,收缩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当增加到0.16时,幅度不再变化,此即为最适刺激强度。
结论:
1、随刺激频率的增大,骨骼肌分别进行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强直收缩,后二者是新的收缩过程与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过程发生综合的结果。
2、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强直收缩三者中强直收缩的收缩幅度最大,不完全强直收缩其次,单收缩再次,可以表明三种收缩所能发出的力量为强直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单收缩。
2.单刺激的各时程
由图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单收缩的潜伏期为15.00ms.
单收缩的收缩期为97.50ms.
单收缩的舒张期为152.50ms.
3.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中,我们可以观测到,当刺激频率很小的时候,肌肉发生一连串互不相连的收缩;当刺激频率在7.0HZ到16.0 HZ 之间时,所描记的肌肉收缩曲线呈锯齿形,我们称之为不全强直收缩;当继续增大到19.0 时,锯齿消失,此即为强直收缩,当发生强直收缩时,应停止刺激,避免肌肉过度疲劳。
六、分析讨论
1.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当刺激肌肉时,肌肉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产生一次收缩,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阈强度实际上第一个纤维发生兴奋,收缩时的刺激强度,当强度继续增大时,又会有新的肌纤维发生收
缩反应,直至增加打某一个值(本实验为)时,所有肌纤维都发生了收缩,此即为最适刺激强度。
2.单收缩的各时程
单收缩可分为3个时程:①潜伏期是指从发生刺激打刚开始发生张力变化之间的时期;②收缩期是指从收缩开始到收缩效应达到最高点的时期;③舒张期是指从收缩效应最高点回复到原来静息水平的时期。
3.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刺激频率低时,肌肉发生一连串互不相连的单收缩,这是因为每个新刺激到来时,前一次刺激引起的单收缩已经结束。
于是,每个刺激都引起一次独立的收缩。
发生不完全强直收缩时,每次新的收缩都发生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中,肌肉则在自身尚处于一定程度的缩短或张力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新的收缩,即发生了收缩总和。
我们便观察到了锯齿形肌肉收缩曲线图。
当刺激频率增大到一定的较高程度时,出现完全强直收缩,这是因为连续刺激时,后来的每个刺激都可能总是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结束之前,造成相继发生的肌肉收缩有可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结束之前或其顶点开始,于是各次收缩的张力或长度变化发生融合而叠加起来。
正常体内骨骼肌的收缩都是强直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