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例7》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22.39 KB
- 文档页数:6
第三单元第4课时求不规则物体的容积例7 教学设计教学流程1.复习提问。
(1)圆柱的体积怎么计算?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学生结合给出的条件利用公式法求圆柱的体积)(2)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如何计算它的体积?如果已知底面周长和高,又如何计算呢?出示几个图形。
导入:这节课我们应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链接—构“联系”提问: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测出这个石块的体积的吗?课件展示:利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
我们用到了转化的方法。
将不规则的石头转化成规则的圆柱来求它的体积。
揭示:这种的转化的思想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类似的问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柱体的体积,但生活中不少物体是不规则的,那应该如何来计算它们的体积呢?比如屏幕上的这个瓶子,你会求它的容积吗?说一说。
学习任务一:阅读与理解,分析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解决例7问题时也想到转化的方法,再通过做题复习求圆柱体积方法及计算公式,为新知学习打基础。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明确题意与已知条件,分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知探究—习“方法”1.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例7。
(1)读题,明确题意,获得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通过观察思考会发现:瓶子不是规则的立体图形,无法直接计算容积)(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操作讨论后会发现:无论瓶子是正置还是倒置,水的体积、瓶子的容积都不变,那么无水部分的容积也是不变的。
所以可以把正置放平时水的体积(圆柱)加上倒置放平时无水部分(圆柱)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
即瓶子的容积可以转化成两个圆柱的体积。
(3)课件演示转化的过程。
学习任务二:用转化的方法求圆柱的容积问题【设计意图:通过“理解——分析——回顾”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探讨、交流中体会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容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P25-26。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和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
2.知道并能记住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在自主探究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数学规律的来龙去脉,知道长方体与圆柱体底面和高各部分间的对应关系。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渗透辩证法和极限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圆柱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2.回忆一下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结合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圆,我们把它平均分割,再拼合就变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我们还可以往下继续分割,无限分割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可以用πR表示,长方形的宽就当于圆的半径,用R表示。
所以用周长的一半×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所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
3.课件出示一个圆柱体我们把圆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同学们猜想一下圆柱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呢?二、探索体验1.学生猜想可以把圆柱转化成什么图形?2.课件演示: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①是怎样拼成的?②观察是不是标准的长方体?③演示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长方体,比较一下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
3.借鉴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试着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课件出示要求:①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②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学生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试着推导。
4.交流展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精选15篇),欢迎大家分享。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篇1一、情景引入1、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了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然后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由这个发现你想到了些什么?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设计观察活动,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得出圆柱体积的定义,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研究方法。
)二、自主探究1、比较大小、探究圆柱的体积与哪些要素有关。
(1)、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让学生判断哪个体积大?(2)、提问:“要比较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到将圆柱体放进水中,比较哪个水面升得高。
(3)、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比较底等高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两组圆柱的体积,并将实验结果填入实验报告1中。
(课件出示)(4)、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汇报结论:当底等时,圆柱越高体积越大;当高等时,圆柱底面越大体积越大。
即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决定圆柱体积的两个因素,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大胆猜想,感知体积公式,确定探究目标。
(1)、再次设疑:如果要准确的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2)、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依据学过的知识,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假设?(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圆柱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体后应该也能够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可能也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优秀6篇《圆柱的体积》教案篇一最近,本人在《小学教学设计》看到一则“圆柱的体积”教学实录精彩片段,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诠释了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现把它撷取下来与各位同行共赏。
……师:圆柱有大有小,你觉得圆柱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生:(绝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底面.gaokaobaba 积乘高。
师:那你们是怎样理解这个计算方法的呢?生1: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举起的手放下了一大半。
很明显,大部分同学都看到或听到这个结论,并不理解实质的涵义。
但仍有几位学生的手高高举起,跃跃欲试,脸上的神情告诉老师:他们有更高明的答案。
老师便顺水推舟,让他们来讲。
)生2:我是这样思考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体积都是指它们所占空间的大小。
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所以我想计算圆柱体的体积时也应该可以用底面积乘高吧!师:你能迅速地把圆柱体与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联系起来,进而联想到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真行!当然这仅是你的猜测,要是再能证明就好了。
生3:我可以证明。
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时,我们是采用摆体积单位的方法,用每层个数(底面积)×层数(高)现在求圆柱体积我们也可以沿袭这种思路,在圆柱体内部同样摆上合适的体积单位,用每层个数×层数,每层的个数也就是它的底面积,摆的层数也就是高。
那不就证明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就是用底面积乘高吗?(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许多同学被他精彩的发言折服了,理性的思维散发出诱人的魅力。
)师:你真聪明,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今天的难题!(这时举起的手更多了。
)生4:我有个想法不知是否可行、在推导圆面积计算方法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了长方形,圆柱的底面就是一个圆,所以我就想是否可以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呢?师:(翘起了大拇指)你这种想法很有意思!等会你可以试一试,想想怎样分割能把一个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
《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例7说课稿
本节课是属于《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要学生再次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有关圆柱体积的实际问题,为了顺利达成目标,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决定如下设计我的教学环节:
一、复习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简单计算,巩固学生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运用。
二、回顾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提炼“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让学生回顾以前哪些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也运用了转化思想,加深学生对“转化”策略的认识。
三、出示例7,学生自己先独立尝试解决,然后在交流中确定瓶子体积的正确计算方法,并进行计算。
四、回顾计算过程,体会“转化”的作用,并进行“做一做”的巩固练习
五、回顾五年级数学下册不规则的“梨”体积的计算过程,使学生对转化的数学策略有更为深刻和更为一般性的理解和掌握,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就题论题”的层面,同时完成拓展练习。
六、本课小结,完成学习。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的计算。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柱体的特征,掌握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后面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圆柱的体积这节课最大化的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突破重、难点。
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先利用教具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合作探究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2、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大胆猜想和验证获得新知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六、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七、教学准备: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学具、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出示教学情境一:一个杯子能装多少水呢?想一想: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形状?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水的体积?让学生讨论得出:把杯子里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只要量出相关数据,就能求出水的体积;倒入量筒里直接得到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圆柱形杯子里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使形状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只要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就知道水的体积。
)2、出示教学情境二:圆柱形的木柱子的体积是多少?用这种方法还行吗?怎么办?(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思维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产生认知的飞跃。
《圆柱的体积》数学教学设计(优秀4篇)《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图形世界十分丰富,回忆一下,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二、图柱转化,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一)猜想。
1、大家看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由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
]2、引发思考: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操作验证。
1、请学生拿出圆柱体的演示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联想圆形面积的转化方式,合作探究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方法。
在操作时,学生分组边操作边讨论以下问题:①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②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2、小组代表汇报(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转化,会有多种转化方法,教师适时加以鼓励) 3、电脑演示操作(1)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仔细观察: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长方体的宽和高又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动画演示: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变化?(分的分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2)根据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想,老师完成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某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某高V=Sh(3)你的猜想正确吗?学生齐读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的体积例7》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计者:张淑桢╱登封市书院河路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材分析例7呈现了一个装了小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下部是圆柱形,而上半部是一个不规则立体图形。
教材给出了瓶子平置时的水的高度和倒置时无水部分的高度,要求这个瓶子的容积。
这样的问题不是学生常见的常规问题,看似无处下手,也促使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水瓶倒置前后,水的体积不变,无水部分(即空气)的体积也不变。
而瓶子的容积就是水的体积与空气的体积之和。
倒置前,水的形状是一个圆柱,而倒置后,空气的形状是一个圆柱,这两个圆柱之和就是瓶子的容积。
通过把不规则的体积转化成规则形状,把未知知识转化为已学知识,发现转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探索已经得出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且会灵活地运用计算公式求圆柱的体积,同时,学生还会计算杯子等相关圆柱的容积,已经具备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只要引导到位,同学们利用自己熟悉的“转化”思想,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来计算,本节课的内容不仅能顺利解决,学生对转化的数学策略有更为深刻和更为一般性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会灵活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求出瓶子的容积。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能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来计算。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运用转化策略,把未知知识转化为已学知识,(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对数学方法的重视总结,会提炼数学思想,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圆柱的体积公式及其应用。
圆柱的体积公式为V=πr²h,其中r为圆柱的底面半径,h为圆柱的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圆柱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柱体积演示器、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圆柱体积计算器、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各个参数。
3. 演示:利用圆柱体积演示器展示圆柱体积的变化,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2. 内容:圆柱体积公式、公式推导过程、公式应用示例。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圆柱的体积。
2. 提高题: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圆柱体积与底面半径、高的关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积公式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帮助他们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要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讲解圆柱体积公式之前,需要让学生回顾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V=lwh,其中l是长方体的长度,w是宽度,h是高度。
《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瓶子的容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7页例7,圆柱体体积解决问题(瓶子的容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理解并掌握不规则物体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
情感目标:学生在解决的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体会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文化之美。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能够体会和运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透明玻璃瓶,有颜色的水。
教学过程:一、上课启动:1,与数学打个招呼2,出示卡特的名言“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初步感悟数学文化)二、导入新课1,展示50个2相加,用乘法。
并说出转化的数学思想。
2,通过小故事,《笨笨熊去买醋》,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回顾原有知识并初步感受转化思想,发现并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三、问题分析,提出方法,解决问题1,出示瓶子师:要解决笨笨熊的问题,我们关键问题是要知道瓶子的什么?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生:先讨论,再汇报。
2,倒水展示(1)师:现在瓶子里面有什么?什么没有变?生答:水和空气,水的体积不会变,空气的体积不会变。
师:怎么计算瓶子的容积?生汇报。
师板书:V瓶= V水+V气(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讨论,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将不规则的物体转化成规则的图形解决。
并提出一般的解决方法。
)(2)水倒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师:水过多会产生什么问题?生讨论,再汇报师总结:我们倒置目的是为了通过转化将不规则的部分转化为规则的物体。
太多不行。
太少也不行。
我们倒水要适量。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操作,对比,试验。
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我们倒水的目的是为了将不规则的物体转化为规则的图形来计算,深化学生对转化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3,测量计算解决问题:(1)测量A,师:要计算它的容积,我们需要知道什么?生答。
《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课本第27页例7和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巩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3.渗透等积变形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灵活地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圆柱体的容积问题。
教学难点:渗透等积变形的思想。
教学模式:导、学、议、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说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要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那些条件?师:这节课就运用体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二、讲授新课1.例 7:一个内直径是8厘米的圆柱形瓶子,水的高度是7厘米,把瓶盖拧紧倒置放平,无水部分是圆柱形,高度是18厘米,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讨论)(1)这个瓶子能直接计算容积吗?(2)空着部分的容积实际上可以看成一个怎样的圆柱?(3)这个瓶子的容积等于哪两部分的容积加到一起?2.议。
(1)问题1。
学生口答:这个瓶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柱,无法直接计算容积。
(2)问题 2。
空着部分的容积实际上可以看成一个高为 18 厘米的圆柱。
(3)问题 3。
这个瓶子的容积等于高7厘米的水的体积加上18厘米高圆柱的体积。
(4)学生独立解答汇报展示:(展示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8÷2=4(厘米)4×4×7×3.14×7+4×4×18×3.14=1256(立方厘米)或者:4×4××3.14×(7+18)=1256(立方厘米)三、巩固练习1.一瓶装满的矿泉水,小明喝了一些,把瓶盖拧紧后倒置放平,无水部分高10厘米,内直径是6厘米,小明喝了多少水?2.明明家里来了两位小客人,妈妈冲了800毫升果汁,如果用内直径为6厘米,高为11厘米的玻璃杯喝果汁,狗明明和客人每人一杯吗?3.两个底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一个高为4.5分米,体积为81立方分米,另一个高为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四、作业布置练习五 10,11,12,13 题。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通用8篇)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会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应用分式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2.在充分展示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推理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正确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正确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法:启发点拨,归纳总结,直观演示学法:自学归纳法,小组交流法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5分)(一)导学1.什么叫体积?(指名回答)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
师:你学过哪些体积的计算公式?(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2.圆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数个扇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根据学生的叙述,边用幻灯片演示。
)得到圆面积公式s=2πr。
3.动脑筋想一想,圆柱的体积,能不能转化成你学过的形体,推导出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4.导入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学会了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今天研究圆柱的体积。
(板书:圆柱的体积)(二)定向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会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二、合作交流(15分)1、阅读书25页。
2、看书回答:(1)圆柱体是怎样变成近似长方体的?(2)切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和高分别与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有什么关系?(3)怎样计算切拼成的长方体体积?为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3、小组展评交流结果。
(1)展评题(1)。
圆柱体是怎样变成长方体的?把圆柱体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例如分成16份),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精选1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篇1教材简析: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
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例4是圆柱的体计算公式的直接运用,是圆柱体积计算的基本,但这题又给学生设置了单位不统一的障碍,让学生在直接应用公式计算的同时注意计量单位的统一。
例5是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扩展练习,意在让学生加深理解容积的概念,使之明确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水桶内部的体积。
例5除了在意义上扩展外,公式的运用中也有加深,水桶的底面积没有直接给出,因此要先求出水桶的底面积,再求出水桶的体积。
教学目的: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具:圆柱体、长方体彩图各一张,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
学具:小刀,用土豆做成的一个圆柱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说说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把这两个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又是怎样的?这个公式计算体积的物体有什么特征?2.指出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说一说圆柱有多少条高?有几个底面?每个1自由的面积如何计算?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二、设疑揭题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1.掌握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
2.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圆柱体积的定义。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圆柱体积。
三、教学难点1.建立左右圆柱底面积和高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问答互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内容1.圆柱体积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2.左右圆柱底面积和高的关系。
3.解决实际问题。
六、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理解圆柱体积的定义,掌握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
2.学习难点:建立左右圆柱底面积和高的关系。
1. 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与讲解(30分钟)(1)圆柱体积的定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圆柱体积,以及如何计算圆柱体积。
(2)左右圆柱底面积和高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建立左右圆柱底面积和高的关系,以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与讲解(25分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讲解练习题答案。
4. 预测与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通过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预测,并解决问题。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掌握好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实际问题解决,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独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本节课程采用案例分析和问答互动法授课,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了所学知识,并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以便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圆柱的体积。
教材第25-27页。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公式推导中渗透转化的思想。
【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圆柱模型。
【教学步骤】一、创造意境,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教师提问。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2.教师: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来解决的,那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吧!(板书:圆柱的体积)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5。
教师讲授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课件出示:演示动画“圆柱的体积”。
)(1)教师演示。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的形状,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相等,底面是扇形的立体图形。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①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立体图形?(回答:近似的长方体。
)②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A.拼成的这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和圆柱相比,体积大小没变,但形状变了。
B.拼成的这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和圆柱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的立体图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C.这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高的长度没有变化。
(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猜想。
①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②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③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5)通过以上的观察,启发学生说出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