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最新)
- 格式:doc
- 大小:179.50 KB
- 文档页数:44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15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蒜叶的生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球的反弹高度
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第六单元圆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
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
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
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 下册)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蒜叶的生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球的反弹高度
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第六单元、圆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
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
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单元大看台:
本单元主要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内容。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标志。本单元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本单元分四部分安排:第一部分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第二部分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在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的过程中,认识并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第三部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练习,进一步熟悉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其作用;第四段是综合应用相关统计知识开展“蒜叶的生长”的实践活动。教材安排的例题和练习的统计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此类知识的学习,学会分析数据、获取信息,培养根据数据和折线的走势分析事物、并做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全面析学情: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认识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折线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学习折线统计图有利于提高
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增强数据处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提炼目标点:
知识技能:
经历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把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
数学思考: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知道可以通过阅读报刊资料和调查访问等方法获取信息和数据,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课题方程与等式课型新授第1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试
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备课人:LLH 审阅人:
教学要求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难点*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 *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天平挂图。
教学过程随感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天平。
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知道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吗?
说说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克,
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的呢?
二、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
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把它写出来。
50+50=100 (板书)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
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
板书:x+50>100 x+50=150
X+50<200 x+x=200
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什么?
指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而这些等式与前面所看到的等式
又有什么不同? (等式中含有未知数)
知道像x+50=100,x+x=2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方程)
五年级下册
数
学
教
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
五年级教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学习某一课题而编写的具体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教案的编写需要理清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以下是一些教学专家给出的方法和建议。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任务:
任务一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任务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三、展示交流。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
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24-----4和6的公倍数。
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集锦10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集锦10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8~49页整理与练习练习与应用第8~12题,探究与理论第13~14题,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能应用因数、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或探究数的一些简单规律或特点。
2.使学生整理并进一步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能在考虑、解决问题中有条理地考虑,培养观察、比拟、归纳等思维才能,进步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探究理论过程中,感受获得方法、发现规律的喜悦,体会数学的奇妙,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回忆反思、客观评价的意识、习惯和品质。
教学重点: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探究、理解简单规律。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与引入
1.复习旧知。
让学生计算练习与应用第8题,直接写出得数。口答得数,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样算的。
2.回忆内容。
引导:我们上节课整理与练习了因数和倍数,重点练习与应用了哪些内容?
你能找出12和8这两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吗?〔板书:1 2 8〕自己找一找,把因数和倍数写下来。
交流:12的因数和倍数各有哪些?8呢?〔因数和倍数分别对应板书〕提问:比拟两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怎样的数?比拟倍数呢?
3.引入复习。
提问:那什么叫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呢?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蒜叶的生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球的反弹高度
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第六单元圆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
教学计划
1、学生基本情况:47 人,其中男生23 人,女生24 人,上学期及格人,占%,优秀/ 人,占/ % ,班平均分,其它情况:
五(6)班共有47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经常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 %,优秀率达到/ %,班平均达到/ (小学对优秀率,班平均不提目标要求)
(3)基本技能:
✍动手操作能力
✍应用分析能力
(4)单元考试8 次
(5)作业批改:详批/ 次,略批/ 次,查/ 次(详、略主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
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
1. 简易方程
2.折线统计图
3.因数与倍数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5.分数加法和减法
6.圆
7.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10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篇一
教学时先让学生拿出自己昨天剪好的长方体展开图,说说自己是怎样展开和折叠的,学生的兴趣很浓厚,挺愿意和大家说一说自己的做法。接着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手中的长方体的展开图和折叠过程。这个步骤有的学生肯定收获不大,因为老师不能跑到孩子的脑子里去观察他们是否真正在想象,但是必须得做,因为很多内容是需要学生自己的想象来进行的。想好后,老师又拿出准备好的教具让学生观察哪个可以折叠成长方体,哪个不可以。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在判断的时候困难不大,这个的教学过程很流畅,不耽误时间。
学习完长方体后,进行正方体的学习。通过学生的折叠操作来认识、巩固、强化。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写出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再一次展开折叠,进行感受。在看展开图想象六个面的位置,学习确定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在这里,我问学生先确定哪个面能比较容易地找出其他几个面,学生有的说都可以,有的说前面、有的说后面等等,课件在这里出现的次序是比较乱的,有时先出现前面,有时先出现后面……我发现先确定前面或下面再来想象比较容易些(这可能是跟个人观察习惯有关,还没有明确考察),我把自己的发现和学生讲了,作为他们学习的参考吧。课件中把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全部罗列出来,帮助学生学习。当然如果靠死记硬背肯定不行,课后我给学生发到qq群里,作为一个积累(以前自己对这个立方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也有点困难,现在为了教学生,自己倒弄得挺明白,上课反应还挺快的,果然是教学相长)。
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单元大看台:
本单元主要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内容。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标志。本单元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本单元分四部分安排:第一部分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第二部分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在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的过程中,认识并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第三部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练习,进一步熟悉折线统计图
的特点及其作用;第四段是综合应用相关统计知识开展“蒜叶的生长”的实践活动。教材安排的例题和练习的统计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此类知识的学习,学会分析数据、获取信息,培养根据数据和折线的走势分析事物、并做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全面析学情: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认识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折线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学习折线统计图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增强数据处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提炼目标点:
知识技能:
经历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把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
数学思考: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知道可以通过阅读报刊资料和调查访问等方法获取信息和数据,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优秀8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一
一、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一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和。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第三部分是;第四部分是。第五部分是。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即。对平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主要教学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在二年级已经教学了用类似的方式确定具体情境中的位置,这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第三学段学习的内容打下基础。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一个单元,是。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能力。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共安排四次。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结合分数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的活动,初步认识图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则结合圆的认识,让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画出美丽的图案。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首先让学生回顾有理数,同时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举手回答,使学生思维活跃迅速进入上课状态。
在进入新课时,又借助实物让学生对数轴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引导学生回答在实际生活中类似于温度计的例子,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教师对教材中的例1进行灵活性的解释,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模型归纳他们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从而得出数轴的定义,教学中应在学生的归纳处突出数轴的三要素,学生踊跃发言,共同不漏,兴趣提升,课堂气氛活跃。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高度的活跃的性,出现了很多的闪光点,对我的启发也很大。
在教学中应把握教材的精神,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很意识的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避免教学内容的过分抽象和形成化,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去理解和把握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现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思维的意义,让学生在中学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本节课中,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学活动的设计力求使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反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创设实际情景,情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
本节课注意改进的方面是课堂最后的小结中,教师提出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将学生的思想引入更深一层做的不好,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与其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时效性。
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单元大看台:
本单元主要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内容。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标志。本单元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本单元分四部分安排:第一部分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第二部分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在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的过程中,认识并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第三部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练习,进一步熟悉折线统计图
的特点及其作用;第四段是综合应用相关统计知识开展“蒜叶的生长”的实践活动。教材安排的例题和练习的统计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此类知识的学习,学会分析数据、获取信息,培养根据数据和折线的走势分析事物、并做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全面析学情: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认识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折线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学习折线统计图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增强数据处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提炼目标点:
知识技能:
经历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把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
数学思考: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知道可以通过阅读报刊资料和调查访问等方法获取信息和数据,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