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汇报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4
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以下是为你提供的一份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1. 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艺术设计创作的专业技能和方法;
3. 具有独立进行艺术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
4. 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 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三、课程设置
1. 专业基础课:设计概论、构成设计、图案设计、字体设计、标志设计、编排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网页设计等。
2. 专业选修课:摄影、插画、动画设计、三维动画、数字媒体艺术等。
四、实践环节
1. 课内实践:在专业课程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如项目实践、课程设计等。
2. 实习:组织学生到企业、设计公司等单位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
3.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项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作为毕业设计。
五、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考核方式
采用平时作业、课程考试、实习报告、毕业设计等多种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广告公司、设计公司、文化传媒公司、出版社、电视台等单位从事设计、策划、管理等工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如果你需要更详细或专业的方案,建议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学科门类:艺术学类专业类:设计学类专业代码:130502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系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先进的设计思想、丰富的创意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掌握扎实的视觉设计基础,能在设计机构、设计教育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的平面设计、品牌形象设计、网络媒体设计应用等行业工作的创新型人才,努力培养具有设计创新、设计研究和设计经营管理等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三、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
具有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网络媒体设计等领域进行艺术设计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基本知识和能力:1、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理论和实践结合,有良好的视觉创新思维能力。
2、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技法,体会和运用设计理论、图形、文字、影像、空间等多种互动媒介进行设计学习,能艺术地对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网络媒体设计等进行完整的创意设计。
3、了解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在专业设计和管理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和综合实战能力。
4、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具有一定的网络应用能力。
5、具有较强的宏观把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包括沟通、组织、策划、创造、表现等方面的综合设计能力。
6、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专业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修业年限:4年五、毕业规定及授予学位全学程采用学年学分制,学生在规定年限内,必须修满167学分,其中公共类56学分,专业类91学分,实践类20学分,方能毕业;修满规定学分,并达到学校有关学位授予规定要求的,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视觉传达设计七、主要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二维设计基础、三维设计基础、字体设计、图形创意、摄影、计算机辅助设计、版式设计与印刷工艺、现代设计史、标识设计、视觉识别系统、招贴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广告设计制作、网页设计、UI设计等。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熟悉设计理论和方法的专业人才;2.培养具备较强的视觉传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运用多种媒介进行设计创作和传播的专业人才;3.培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设计行业的需求和变化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培养:包括色彩学、造型学、排版设计、平面设计、影像处理等基础课程,以建立学生对设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2.专业课程培养:包括品牌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动画设计等专业课程,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视觉传达设计的能力。
3.实践课程培养:包括实习、实践课程和项目实训,通过实践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综合素质培养:包括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心理学、法律等综合素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市场意识。
三、培养模式1.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讲授基础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
同时,提供案例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2.实践训练:通过设计工作室、实验室、实习企业等实践环境,提供学生实际设计和工作的机会。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设计比赛和展览,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和视野。
3.导师制度:为每个学生分配一名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
导师通过定期面谈和互动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职业发展方面的问题。
四、实践教学1.实习:将实习作为必修环节,为学生提供与企业接轨的机会。
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结合实际工作进行设计创作和实践操作,了解行业需求和工作流程。
2.项目实训:通过与实际行业合作的项目,将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设计项目中,通过与客户、团队成员的合作,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沟通能力。
3.实践课程:开设实践课程,如广告策划、媒体规划等,让学生实际参与到广告设计和传媒领域的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评价体系1.课程考核: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包括课堂作业、项目作品、实践报告等,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能够在广告设计、品牌策划、包装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中胜任各种设计工作。
一、培养目标1. 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扎实的美术基础和设计素养;2. 熟练掌握各类设计软件和工具,能够进行平面设计、品牌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专业设计工作;3. 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提出创意并落实到具体设计中;4.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
二、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色彩学、素描、色彩构成、设计构成、平面设计基础、人体比例等;(2)专业课程:广告设计、品牌策划、包装设计、VI设计、UI 设计、动画设计等;(3)实践课程:创意思维、创意设计、实践课程等;2. 实践教学(1)开设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设计竞赛、展览等活动;(2)开展学生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和市场情况;(3)开展校内外设计项目,提高学生实际设计能力。
三、教师队伍建设1. 配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2. 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3.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四、实验室建设1. 配置先进的设计软件和设备,保障学生学习和实践需求;2. 注重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3. 不断更新实验室设备和技术,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和学生实践需求。
五、质量保障体系1.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确保教学质量;2. 定期组织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3. 加强与企业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以上就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广博的文化素养、系统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创新意识和丰富的设计技能,具有较高的审美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质。
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熟悉设计程序和政策法规,强调艺术、科技、文化与设计的融合,能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传播、推广、教学和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培养要求1、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自觉贯彻教育方针,执行教育法规和方针政策,热爱设计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2、具有人文精神和设计理念,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文化视野开阔,具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使命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善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3、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好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进行视觉传达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视觉传达设计创新能力;具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从事科研的初步能力;4、具有良好的汉语言表达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方法,能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设计实践活动;5、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等的兴趣,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鉴别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
三、主干学科艺术学、文学、工学。
四、核心课程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广告设计、数字影视策划、二维角色设计、数字影视后期、二维动画设计、概念设计。
五、学制与学位1、学制:四年。
2、学位:艺术学学士。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六、课堂教学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二)学科基础及专业理论平台七、实践创新平台计划八、主要教学环节的具体规定与实施细则1、本培养方案分为三个大平台,即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及专业理论平台和实践创新平台。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核心主题本人才培养方案致力于为具备专业设计技能和创新思维的设计师提供全面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
通过培养学生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理论和技能,使其能够在设计、广告、媒体等行业担任重要角色。
二、背景介绍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涵盖了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影视动画等多个领域。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视觉传达设计师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对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高。
三、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级视觉设计师。
具体目标包括:1、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独立进行视觉设计的能力。
2、了解设计行业的前沿技术和趋势,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
4、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与客户、同事和上级进行有效沟通。
四、课程体系设计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基础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视觉设计原理和技能,包括色彩搭配、排版设计、图形设计等。
2、专业课程: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不同领域,开设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影视动画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专业领域的技能和知识。
3、创新课程:通过开设创意思维、设计方法、用户体验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课程:通过项目实践、课程设计、实习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改进本专业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项目实践、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同时,我们将积极引进现代教学技术,如在线教育、虚拟实验室等,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将积极引进具有行业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吸引优秀的教师加入我们的团队。
此外,我们还将邀请行业专家和设计师担任客座教授或开设讲座,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知识和视野。
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视觉传达设计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设计人才,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创意和传达效果的人才。
但是,当前市场上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培养方案的优化和升级迫在眉睫。
二、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良好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判断力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2.强化学生对现代设计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能力;3.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并能够适应不同领域的设计需求的人才;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培养内容和方法1.培养内容(1)设计基础:包括设计语言、设计原理、设计工具等基本知识的学习;(2)设计实践: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3)设计创新: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并提供相关的课程和指导;(4)行业实习:学生必须参加实习,通过与实际工作的接触,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2.培养方法(1)课堂教学:结合理论与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2)实验教学:通过设计实验,提供设计思维的培养和锻炼;(3)项目实战:组织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导师指导:为每个学生配备导师,进行个性化培养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四、实施方案1.课程设置(1)设计基础课程:包括设计语言、设计原理、设计工具等基础课程;(2)设计实践课程:包括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等实际操作课程;(3)设计创新课程:包括创意思维、创新设计、艺术与设计等课程;(4)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实习、项目实战、设计竞赛等实践性课程。
2.实践教学(1)实验室建设:提供先进的设计设备和软件,以支持学生的实验教学;(2)实习安排:与各相关行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3)项目合作:与企业、组织建立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项目实践机会。
3.学生评价与选拔(1)以作品为主要评价方式,鼓励创意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2)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实习单位评价、导师评价等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3)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和交流活动,提高其综合素质。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汇报一、专业背景与培养目标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设计,它起于“平面设计”,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其范畴不断拓展,涵盖了品牌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众多领域。
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在传递信息、塑造品牌形象、引导消费行为等方面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背景,我们制定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设计基础、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广告、传媒、互联网等行业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相关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设置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我们构建了一个系统且全面的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模块:1、设计基础课程素描、色彩、构成基础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图形创意、字体设计等课程,引导学生掌握视觉元素的创意表现手法。
2、专业核心课程标志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传统平面设计课程,让学生熟悉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界面设计、动态图形设计等课程,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设计需求。
品牌形象设计课程,培养学生对品牌的整体策划和设计能力。
3、技术应用课程摄影摄像、数字图像处理、印刷工艺等课程,使学生掌握设计作品的制作与输出技术。
交互设计基础、用户体验研究等课程,提升学生在新兴领域的技术应用能力。
4、人文素养课程设计史、艺术史、美学等课程,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理论素养。
市场营销、心理学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用户心理,更好地为设计服务。
三、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强化实践教学:1、课程实践在专业课程中,设置了大量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边学边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实验室实践学校配备了先进的设计实验室,如印刷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3、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积累实践经验,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3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较高的艺术造诣和设计创新能力,能够运用多种媒介和技术手段进行视觉表达和传达的高级人才。
培养目标如下:1. 具备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和艺术素养,掌握色彩、造型、构图、平面设计等基本原理和技巧;2. 具备较强的视觉感知能力和创造力,能够独立进行视觉设计和创意表达;3. 掌握多种设计软件和工具的使用,能够运用数字技术进行设计和制作;4.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客户、团队成员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有效合作;5. 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和品牌策划知识,能够将设计成果与目标受众需求相结合;6.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积极应对社会变化和设计行业发展。
二、培养内容1. 美术基础课程:包括素描、色彩、造型、平面设计等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视觉表达能力;2. 设计理论与实践课程:包括设计原理、设计思维、设计方法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3. 数字技术应用课程:包括设计软件的使用、数字媒体制作等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字技术能力和多媒体设计能力;4. 品牌策划与市场营销课程:包括品牌策划、广告设计、市场营销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和品牌策划能力;5. 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实训、项目实践、设计比赛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6. 人文素质与职业素养课程:包括文化艺术理论、职业道德、行业规范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三、培养方式1. 教学方法多样化: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相结合,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2. 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制作,提供实习实训、项目实践等机会,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3. 创新创业培养: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4. 课程与实践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通过项目实践、设计比赛等形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熟练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相关理论和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各类媒体和平台上进行视觉设计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2. 培养模式: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3. 专业课程设置: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
其中,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美学、色彩学、造型学等方面的知识;专业课程则包括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品牌设计、交互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设置。
4. 实践环节:学生在校期间,将有多次机会参与实践项目,包括企业合作项目、校内外比赛等。
此外,学生还将在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更为深入的实践磨炼。
5. 教师团队:本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其中既有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传统艺术家和设计师,也有具有前沿视觉技术和工具应用能力的技术人员。
6.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广告、品牌、出版、互联网、电影电视等行业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相关工作,也可从事自主创业等领域。
7. 培养特色: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实践项目中积极探索和尝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
力和创新水平。
同时,本专业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优秀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社会需求、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一)社会需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与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海峡西岸建设”的政策方针,作为海西建设龙头城市的厦门,视觉传达专业越来越凸显出持续的发展潜力。
厦门市的发展将不断为视觉传达提供广阔的市场机遇。
厦门市也将努力搭建本市视觉传达人才交流平台,有效促进厦门视觉传达人才合理流动与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专长、会操作,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广告设计领域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相关部门从事各类实际工作。
(三)就业领域: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广告公司、企划公司、报社等单位从事产品包装、商业广告及企业形象设计工作。
(基本上没有行业限制,凡是需要平面设计的单位都有相应的岗位。
)具体来说主要有:在广告公司从事广告设计工作,在企业单位、可从事平面设计、产品包装、产品展览方面的工作;在报社或电视台,可为报社提供版面设计、美术编辑的服务。
职业岗位:平面设计师、美术编缉、包装设计师、美工设计等。
二、学制学制:三年三、毕业要求1.修完本专业规定的各门课程,成绩全部合格,学分满120 学分。
2.至少获得一种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职业证书。
四、人才培养规格(一)能力结构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培养规格及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大专层次毕业生应具备的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并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在此基础上,还应具备以下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1、通用基本技能: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使用平面相关设计软件,能够系统地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平面内设计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进行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及企业(VI)设计工作。
2. 专业基础技能:(1)能够掌握基础绘画技能及审美能力(2)能够掌握构成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设计原理等。
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融合了艺术、设计和传播的学科,旨在通过图像、文字和符号等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传播和表达。
随着社会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在各个领域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对于人才的培养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展开讨论,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师资队伍以及评价体系等内容。
一、人才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美术基础和设计理论知识,具备审美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的优秀青年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2.培养具备较强的视觉传达设计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跨学科交叉能力的专业人才。
3.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和社会文化变革的高层次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以上三个方面为本方案的培养目标,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全面发展,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成为行业中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设计基础、艺术史等,旨在打下学生的美术和设计基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2.专业课程:包括视觉传达设计原理、品牌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多媒体设计、包装设计等,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技能。
3.实践课程:包括实习、毕业设计、创意设计竞赛等,提供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机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以上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以期使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职业素养。
三、实践环节1.校内实践:建立视觉传达设计实验室和工作室,提供学生素材采集、创意制作、平面设计等方面的场地和设备支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2.校外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设计比赛、企业实习等活动,提供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环节的安排,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快地掌握实践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一、序言我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高素质是基础, 创新能力是核心, 应用型是目标。
人才培养定位突出创新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
二、关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专业调研2.1调研目标通过问卷调研了解:(一)掌握当今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二)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知识要求(三)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技能要求(四)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作态度要求2.2调研设计(一)调研内容调研内容主要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进行问卷调查, 设置了六个问题。
在问卷中, 针对未来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机遇、与其他设计领域的相互结合、从业人员收入、行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最需要培养的能力、哪些课程应该删减、新课程开设等方面进行调研。
(二)调研方法调研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
由于本次调研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专业调研为调查主题, 为了使得调查结果与社会所需紧密结合, 所以将本次调研对象锁定在该专业的毕业学生以及参加工作多年的从业的人员。
(三)样本设计调查地点定于长三角地区, 所调查的样本构成为视觉传达专业毕业生或相关行业从业者。
2.3调研实施(一)调研时间2013年4月(二)调研实施情况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通过纸质和电子稿的方法发放。
在整个的调查过程中, 所调查范围的人数为120人, 回收的有效问卷94份, 回收率约为百分之85%。
2.4调研具体数据及分析调查结果显示, 在94位受访者中, 选企业形象设计的有39人, 占总体比例的23. 1%;选包装设计的有10人, 占总体比例的5.9%;选网络传媒的有56人, 占总体比例的33.1%;选样本与印刷的有6人, 占总体比例的3.6%;选婚庆策划的有9人, 占总体比例的5.3%;选新媒体的有33人, 占总体比例的19.5%;选摄影摄像的有16人, 占总体比例的9.5%。
调查结果显示, 在94位受访者中, 选环境艺术设计的有21人, 占总体比例的14.8%;选产品设计的有24人, 占总体比例的16.9%;选服装设计的有9人, 占总体比例的6.3%;选景观设计的有4人, 占总体比例的2.8%;选网页设计的有25人, 占总体比例的17.6%;选商业影像的有51人, 占总体比例的35.9%;选其他的有8人, 占总体比例的5.6%。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30502)一、专业介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始建于1995年,其宗旨是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专业应用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高素质、广适性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贯彻专业理论基础与专业实践并重的开放性式教学理念,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相结合,以强化实践的模式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主要开设标志设计、广告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多媒体设计、主题设计、快题设计与表达等课程。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具有一流的教学资源和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
该专业于2003年建立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点,2008年建立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点,2013年开始招收视觉传达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教师科研实力雄厚,历年来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出版多本学术专著,编写多套教材,承担多项国家及省、厅级课题项目,多项设计作品在全国及省级各类大赛中获奖,在省内及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
二、培养目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立足河北省地方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与设计理论知识、科学技术相结合,适应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面宽、素质高、操作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1.通过对专业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设计原创能力。
2.学习探索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和民间文化,并与现代设计思维相结合,使学生掌握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整合能力3.培养学生基础造型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和现代数字软件的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丰富全面的设计手段与技巧。
4. 重视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策划开发能力,增强信息分析和整合能力,并掌握设计表达与沟通技巧。
四、核心课程标志设计、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多媒体设计、主题设计、快题设计与表达。
五、标准学制:四年。
学生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缩短或延长修业年限,修业年限为三至六年。
六、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汇报
一、专业建设思路
视觉传达专业对接的是湖南省广告、创意文化产业。
随着中央对“长株潭”地区赋予“两型实验区”发展的重视,新能源的出现和产品材料的开发应用而不断扩大,并与其他领域相互交叉,逐渐形成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关联并相互协作的设计新领域。
其内容包括:印刷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影像设计、视觉环境设计、(即公共生活空间的标志及公共环境的色彩设计)等。
视觉传达设计多是以印刷物为媒介的平面设计,从信息发展的角度来,传统的平面媒体正朝向网络为代表的动态媒体转化,视觉传达设计是的商业服务的艺术内涵正悄悄的朝网络方向变化,视觉传达起着沟通企业——商品——消费者桥梁的作用。
设计主要以文字、图形、色彩为基本要素的艺术创作,在精神文化领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感情和观念,在人们的曰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针对视觉传达专业现状、特征、所在地域,专业概括有以下几点:
1、专业紧跟国内、省内的广告产业的市场需要,认真分析岗位、岗位的要求就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依据。
岗位中的任务就是课程设置的依据,为国内、省内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设计、制作视觉传达专业人才。
2、坚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完善“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3、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即:专业认识→专业素养→专业核心能力→专业实践能力。
4、结合课程教学和专业教育活动互补,通过参观专业展览、艺术考察等专业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
5、鉴于本专业招收的学生多半无美术造型基础,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着重强调美术基本训练。
二、调整的内容
在2012年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是把课程的设置进行了调整,此外、按照学
院的要求增添了专业教育计划活动。
以下就修改的部分做简单说明:
1、原来的“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修改为“素描”和“色彩”
理由:
所谓“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创意性绘画课程。
开设这门课程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绘画基础,然后在绘画中融入设计创意的理念。
我校学生大部分并无绘画造型基础,此时,和学生讲创意无异于空中楼阁。
所以刚入校学生重点培养的应该是绘画基本功,所以此时安排传统的素描、色彩课程即可。
2、原来“插画设计”修改为“图案设计与装饰绘画”
理由:
“插画设计”为商业绘画,是广告设计的一门必修课程。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现在大部分商业绘画被广告摄影所代替。
所以这门课程的实用性不高。
而“图案设计与装饰绘画”侧重的是学生设计图案能力,图案设计能力是包装设计、标识设计、VI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
此外,“图案设计与装饰绘画”锻炼的是学生的形式美感能力,是“素描”“色彩”写实教育的一个有益补充。
3、原来“三大构成”由36课时延长到72课时
理由:
三大构成原本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门课程,原来课时相对过少,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4、原来“展示设计”修改为“三维素材设计(3D)”
理由:
展示设计属于视觉传达和环艺交叉的一门专业设计课程。
当初开设这门课程的重点即在于了解环艺知识、学会应用3D。
现在改为“三维素材设计(3D)”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应用(3D)去制作一些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的三维素材;包装效果图的制作方法,同时也可以捎带了解一些展示、环境艺术设计知识和技能。
5、“专业考察”修改为“综合应用设计”
理由:
“专业考察”是学生开设的一门就业前市场调研课程,考虑的师资有限,和学生就业的因素,把原来的“专业考察”放在专业教育活动中进行。
安排一门较为灵活的“综合应用设计”课程。
课程设置总体思路:
第一年:着重培养美术造型基础、创意基础(岗位素质)
第二年:着重培养电脑软件操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岗位能力)
第三年:着重培养实践能力(岗位实践)
三、教育活动安排
专业教育活动一览表
专业教育活动是课外教学,可以辅助课程教学更加好的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
第一学期:专业介绍、让学生清楚自己学什么;美术绘画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将自己定位为艺术生,而不是计算机学生。
其中专业介绍可以通过讲座的方式实行。
美术绘画素养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画展的方式实行。
第二学期:专业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定位自己发展方向。
素养教育在课程教学中可渗透,课外,指定学生阅读相关专业杂志、学术文章,并且邀请业内专家举行专业讲座。
第三学期:参观设计作品展览、则是学生的课外学习环节
第四学期:专业市场调研、则是通过假期社会调研的方式了解专业的市场需求,了解市场需要。
第五学期:专业考察,通过零距离的接触设计作品实物,真实感悟优秀作品,提高设计思维,开拓眼界。
第六学期:就业实习。
四、中高职衔接体系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
对于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而言中高衔接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并没体现在课程名称上,主要体现在每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上。
我院本专业中职学生与高中生的特点对比:
根据以上特点对比,中高衔接主要体现在以下不同:
1、专业领域课程内减少软件操作的课程内容,加强设计思维课程内容。
2、加强美术基础,可以尝试开设“设计素描”“设计色彩”
3、延长“三大构成”“图案设计与装饰绘画”,“图形创意”等专业基础课程学习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