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语文教学中小练笔训练的思考读书笔记所谓“小练笔”就是围统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习作练习。
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不仅可以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练笔训练呢?下面谈些具体的做法。
一、变换角度.抓改写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织,重新表达,既可以帮助小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古诗教学中,可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来提供学生练笔的机会。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大多都是浅显易世的,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引导他们把自己当作诗人,将这些古诗改写成自述式的现代文。
如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诗人张继当时内心的孤独、寂寞、忧愁,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段导语:在秋风萧瑟的夜晚,诗人张继只身坐船来到江南,将船停泊在枫桥边,漫天霜华,寒气袭人,他看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点点灯火,听着乌鸦凄惨的叫声和寒山寺悠扬回荡的钟声,肯定是愁绪万千、难以人眠,相信此时此刻的张继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你能帮他把内心话说出来吗?这样,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他们的感受一定会不同寻常,有话可说可写。
在教学(掌声》一课时,当讲到受到掌声鼓励后的小英,“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开朗起来的小英还会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展开想象,从而深化他们对主题的理解: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帮助,用爱去温暖别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爱。
二、示例模仿,抓仿写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可模仿的例子,指导学生进行仿写,降低习作的难度,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
仿写可分为仿篇和仿段,在练笔训练中.可以以仿段为主。
自然段的段式结构有好几种,例如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总分段式,学生对这种结构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所以在练笔前要先对这种结构方式向学生进行分析讲述。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不少学生都害怕写作文,每每遇到作文便眉头紧皱,抓耳挠腮。
按理说,小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丰富的情感,那写作时,他们的童心、童趣哪里去了?如果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就不难发现:学生以童真来认识现实生活,他们充满幻想,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则要求他们将这些感性的认识用充满理性的逻辑语言表达出来。
这就需要在地面与大树之间搭好一把登高的梯子。
搭“梯子”的重任自然落在了教师的身上。
“梯子”搭好了,学生自然能爬上大树,习作之果自然唾手可得。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搭好学生作文的“梯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抓住课文插图,搭起学生通向习作的“梯子”课文中的插图直观、形象,是对课文的二度创作。
教者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对插图进行想象、描写,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写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如学习了课文《菩萨兵》后,我将挂图悬挂在黑板上,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性写话练习。
有一位学生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当藏胞们看到红军把他们的田都种好了,把土地整治得平平整整的时候,都留下了感激的泪水,一下子拥上去。
一位老奶奶说:“谢谢,你们真是一个个活菩萨!”一位老爷爷说:“对不起,我们错怪你们了,我们不分青红皂白的就躲进了森林,差点丢了命。
啊,太险了!有幸还能碰到你们这些‘活菩萨’,请你们今天在我们这里住一夜吧,我以茶代酒干一杯吧!”“不用了,我们还得赶路呢,”朱总司令说,“我们不是菩萨,帮老百姓种田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只做了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帮助老百姓等于帮助我们自己,我们是一家人啊!”朱总司令喝了一杯茶就走了,走之前还说:“告辞了,有缘再见,我会再来看你们的。
”这段话,不但抓住了人物的对话描写,而且能透过不同身份人物的对话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充分表现出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二、迁移课文写法,搭起学生通向习作的“梯子”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将课文的结构方式、写法特点等向学生进行渗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并巧妙地进行迁移、运用。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指导新课程中语文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工具。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感受颇深,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一样,在整个语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我认为作文教学不止是习作上的任务,而需要渗透与讲读课、阅读课中。
因为讲读课和作文课是相辅相承的,只有做到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我校大语文观的教学实践中我受到很大的启发,领悟到了自己的“理论”。
让教材为作文服务,是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中最巧妙的方法,也是简便易行而又易见成效的做法,这是我近几年执教的感悟。
一、将作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作为整体组织推进单元教学的切入点。
突出主题,目标全面,按照教材编排体系,每一单元确定一个单元主题,并以此作为讲读教学的切入点,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材料收集、运用、创造信息能力的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情感熏陶、品德教育、心理素质训练等,为学生作文奠定基础。
二、利用教材为范文,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第一、从课题入手,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审题是习作前极为关键的一步,审题错了,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因此教师在讲读课文时释题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实践中我发现小学阶段课文的类型无外乎是写景、记事、说明这三种形式。
如五年级教材中的《秋天的怀念》一文,主要是借用萧瑟的秋景来展开哀伤的记叙,抒发了作者”秋天的怀念”。
很显然《秋天的怀念》中,”秋天”是关键词,它要求文章选取的材料发生的时间是在秋季,这点从文章的”望着天上南归的雁阵”“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北海的菊花开了”等语句而知。
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明白了这一点,故习作《秋天的早晨》都能先从题目入手,找到关键词”秋天”与”早晨”,所描摹的景物都能突出秋天早晨的特点,再如《记暑假里经历的一件事》,学生通过审题懂得必须抓住”暑假里”(所记的事必须有夏天的特征),经历的(必须是自己做的或参与其中的,不能是道听途说的),”一件事”(只能写一件事),审题无误,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习作指导【摘要】作文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活动。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关键词】阅读教学挖掘潜力因材施教【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074-0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学生的个性发展参差不齐,情感体验也各不相同。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就要充当起提醒者、协同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挖掘、提炼出那些潜藏、积蓄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个性化资源。
为此我校课题《小学阅读教学中习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了以下探索:1 深挖潜力,激活想象力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要遵循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等教育原则,不断挖掘学生内心世界潜藏的个性闪光点,启发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激发潜在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让他们大胆、自如,有特色、有创意地表达。
如教学《蝙蝠和雷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课文,如果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有效方法,运用到其他课内阅读或课外阅读,就是很好的方法指导。
我让学生仔细阅读完课文后,找出课文中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的句子,因为这些句子合起来正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上课,就播放在晴朗夜空里,一只蝙蝠在愉快地飞行,一架飞机穿梭夜空,平稳的飞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然后质疑:一个是动物,一个是现代交通工具,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学生的的学习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继而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关于描写蝙蝠和雷达的句子,为概括全文内容做铺垫。
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拨弄”、引导,为学生作文提供契机,激活表达欲望。
课外阅读《习作五》教案:如何用阅读提高写作水平。
《习作五》教案,是一本关于写作技巧的书籍。
也许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读写作教材并不能直接提高写作水平,但是,通过学习写作教材,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写作的技巧,把这些技巧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的写作中,使自己的文风更加优美、清晰、准确。
读写作教材,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锤炼我们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那么,如何用阅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多阅读好的作品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我们应该多选一些优美、经典的作品进行阅读。
比如,名著《红楼梦》中那些婉约、含蓄的文学语言,让人沉醉;或是金庸武侠小说中那些刀光剑影,铁骨铮铮的英雄人物,让人热血沸腾;再或者是鲁迅先生的《故乡》,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等。
这些经典著作都有着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意图和写作技巧,从而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提高自己的文采。
二、培养好的阅读习惯想要进行高效的课外阅读,培养好的阅读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要在阅读时间和阅读数量上下功夫。
每天定时定量地进行课外阅读,不断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好的提升。
要注重阅读的重点与方法。
我们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学会分类阅读和注重细节。
分类阅读是指,根据阅读的目的和需求,对阅读内容进行细致地划分、分段,以便更好地获取信息和深入理解。
注重细节则是指,在阅读时,不仅要站在作者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还要关注文本中的细节,了解作者强调的重点,并从中汲取写作技巧。
三、坚持写作练习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而写作的练习和阅读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通过不断的写作练习,才能真正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进行写作练习时,我们可以从阅读中获取灵感,借鉴好的创作技巧,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课外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拓展视野,提高写作素养,而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需要不断阅读好的作品,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并坚持写作练习。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训练作者:朱赤赫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3年第05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应该说,把写作引入课堂,进行读写结合的意识是好的。
因为恰当的练笔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为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基础。
但阅读教学中的“写”,与习作教学中的“写”是有区别的。
阅读教学中的“写”是凭借课文的思想内容或语言形式进行有感而发的一种练笔,目标明确,费时少,收获大,不仅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
小练笔虽小,但若能认真挖掘文本资源,亦可开辟练笔的天地,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的训练呢?一、在语言文字的空白处进行训练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文、丰富语言的重要资源。
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包含着许多空白点。
教师可以让学生一展想象的羽翼,并述诸于文字,在语感训练中提高表达能力。
如《丰碑》中写将军得知面前的死者就是军需处长时,他挥动着的手突然停住了,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但对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只字未提。
教师可抓住这一空白点,引导学生走进文章所描绘的语言情境,去朗读、感受、想象,贴近书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之与主人公的心灵产生共鸣。
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练笔这一独特的形式,摒弃以读仿写和以读促写的功利心理,赋予它新的使命,充分发挥其以写促思,以思动情的功能,以更好地让课堂练笔这一语文实践活动焕发出熠熠的人文光芒,为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教师还应把握教学需求以及课堂生成,挖掘、开发、充实课堂练笔,写出将军的内心独白。
有位学生这样写道:“天哪,原来你就是军需处长!哎,我好糊涂呀!多好的干部啊!在这冰天雪地中,你将自己唯一的那份温暖送给了受寒的战友,自己却穿着单薄破烂的衣服与严寒搏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从这可以看出,课文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加深了学生对主人公精神实质的理解。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培养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阅读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和培养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信息泛滥,孩子们越来越难以保持对阅读的兴趣和注意力。
本文将从正确引导孩子培养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首先,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长们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这包括设置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角落,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书籍,并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
此外,家长们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给孩子传递对阅读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二、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阅读的重要动力,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培养阅读的兴趣。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有趣的阅读活动,如家庭读书会、阅读比赛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其次,我们可以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或阅读材料,不限制孩子的阅读内容,让他们从中找到乐趣和满足感。
最后,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如绘本、故事书、科普书等,帮助他们开拓阅读领域。
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阅读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
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解释,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其次,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进行阅读笔记,帮助他们整理思路和归纳总结。
最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进行阅读扩展,如根据阅读内容进行讨论、写读后感等,培养他们深入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孩子进行写作练习除了阅读,写作是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鼓励孩子进行写作练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进行日记写作,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思考,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写作创作,如写故事、写诗等,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写作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提升写作水平。
五、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最后,为了保持孩子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我们需要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做好>--3作指◇嵩明县小街中心小学杨丽芳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内容具体、生动、典型的好文章,既便于学生阅读理解,又能使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是学生习作最好的借鉴,也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的最好范文,所以,习作指导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指导的关键在于找准蕴含于阅读材料中的习作指导点.只有找准了这个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一、分析遣词造句,训练习作表达能力遣词造句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利用开放生成的课堂对学生进行遣词造句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词句,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
我教苏教版小学第六册语文的第五课《雪儿》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大体讲r什么内容以及学习十个生字。
一上课我就让学生齐读了两遍课题.之后我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雪儿是什么?”一个学生说:“雪儿是一只鸽子。
”我说:“谁能说得更好些?”学生说:“雪儿是一只信鸽。
”“雪儿是一只白色的信鸽。
”“雪儿是一只翅膀受伤的白色的信鸽。
”原本我是想问为什么把这只翅膀受伤的白色信鸽叫雪儿的,可当我听到学生的这些回答时,我想这正是对学生进行句子训练的最好机会。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变了原先的设想。
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从他们的回答中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沉思,逐渐有人举手了。
学生说:“我发现他们说的句子一个比一个长。
”另一个学生说:“他们说的一个比一个的好、具体。
”我问:“好在l ll;J L?”学生说:“最后一个句子比一开始的句子多了‘翅膀受伤的白色’这几个字。
这样的句子就使我们知道它是信鸽,还是白色的,而且还受了伤,所以很具体。
”“同学们真会思考,你们的发现太有价值了。
今后,我们在习作中就应该学会把自己想表达的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虽然没有按预先的设想进行上课,但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思考,通过分析句子,达到了语言训练的目的,对学生的习作是有很大好寸处的。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
作者:王雷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6年第02期
[摘要]:“读写结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阅读教学习作训练方法引导
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同志指出:“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
大家都知道,文章作品有三大作用:认识作用(即是通过阅文章、读作品就可以了解、认识社会人生),教育作用,审美作用。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为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学生不会写作文,常常是由于认识事物的水平低,认识写作材料价值的能力低,面对文题,无物可言。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文与题、人与事、事与理的关系,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作文时善思会想,有言可发。
如教学《搭石》一文时,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懂得: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二、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言学习
认识生活,对写作来说非常重要。
文章是用语言来表达的,不学好语言,就无法写好作文;不教语言,就是等于没有教作文;不教学语言的课,就不是语文课。
语言教学主要是词语教学和句子教学,使学生有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在阅读课文中认识、体会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以及语言对描写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和作用。
一篇课文要学习的词句很多,教学时,要精选需要深入学习的词语句子,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在讲读课文过程中,采取“拿出来,钻进去,读出来,用得上”的四步法,让学生学习、品味、借鉴,把重点词句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环境来理解、运用。
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教学“写朝鲜老大娘送打糕给阵地上的志愿军战士”这一段时,要学的重点词是“雪中送炭”。
针对这个词语可以这样提问学生:(1)课文用了哪些词语概括这个故事?(雪中送炭),(这叫做引导学生把重点词语拿出来),(拿出来后,继续问)。
(2)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在寒冷的雪天,送去炭火。
)“课文说老大娘…真是雪中送炭‟是下雪天吗?是送炭吗?是什么?以此
导入课文阅读中,达到钻进去的目的,使学生理解:…雪中‟是…战士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这样的恶劣环境,…送炭‟是老大娘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去打糕。
”这样的学习语言,既理解深刻,更记得牢。
三、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教师每教一篇课文,都必须抓住课文中最突出的一个写作特点,作为该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设计出精妙的教法,使学生明确读课文的特点,领会读课文的写法,以致运用。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十分明显的写作特点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阅读教学时,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深究为什么说是“了不起的父与子”。
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的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体会,一是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境,如孩子们所处的环境,如何恐惧;7岁的阿曼达怎样鼓励同伴。
二是要引导学生体验,如父亲当初“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悲伤与绝望,接下来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儿子生还后的无比幸福喜悦。
三是要加强朗读训练,提文入情,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情,父亲坚持在废墟中寻找儿子这部分课文,朗读中语调宜轻缓,以表现他的绝望与悲伤。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语气应非常坚定。
发现儿子后父子的对话,语气应是兴奋的,表现他们劫后重逢的喜悦与幸福。
因此,学生就会较深刻地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表达训练
这叫模仿训练,也叫“即席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所学到的语言和写法,必须通过表达才能提高说、写的能力。
因此,每一节课都要有训练,口练、笔练都应该兼而有之,既练词句,又练写法。
练词句,就是用一个词写一句话,或用几个词写一段话;练写法,就是练习写一些比喻句、抒情句、描写句、排比连用句、各种形式的开头(如托物起兴式开头、记叙和描写引入正文、抒发感情、开门见山式开头)和各种形式的结尾(如自然式结尾、点明中心式结尾、首尾呼应式结尾、总结全文式结尾,等等)。
同时,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都要做到如下三方面。
一是深入钻研教材,选准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应该在“字、词、句、结构、写法”等方面多花时间考虑。
二是以训练为主线,通过动手写、动口说的训练来突破各个知识点,使学生口、手、脑并驾齐驱,做到“既练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又练写,提高写作水平。
”三是要设计好每一课的练习题目。
课堂上设计的题目,不要求大、求全,而要细致具体,抓住某一点来训练。
总之,“读写结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