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基础第2章
- 格式:ppt
- 大小:4.51 MB
- 文档页数:110
信息管理学基础1-4章重点1-信息与信息管理1.1结合实际的应用领域,认识和理解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1.1.1信息概念: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1.1.2信息管理: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1.2信息管理研究及实践的多重视角,及不同视角的特点;1.2.1信息管理研究的多视角及特点:①从技术上视角,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利用者。
②从经济视角,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包括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和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③从行政和法律视角,立足于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着眼于协调和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冲突、新的利害关系,促进社会更充分的利用信息,更好的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为实现某种发展目标服务。
④从人文角度,立足于研究信息流控制中的道德、伦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建设。
1.3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及方法;1.3.1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种信息管理模型,对信息进行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从创建到使用到归档和处理,它是一种针对信息主动管理的过程策略,其宗旨在于保证信息传播的连续性。
1.3.2方法:①信息创建阶段,创建阶段是信息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②信息采集阶段,采集是信息资源得以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和起点③信息组织阶段,是为信息集合提供有序化的结构④信息存储阶段,信息存储是实现信息价值的基础⑤信息利用阶段,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宗旨,是用户对所提供的信息有效地运用的过程⑥信息清理阶段,随着信息老化失去价值,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对没有保留或保存必要的信息经行清理或销毁。
《信息管理学基础》大纲第1章信息与信息管理1、信息的含义、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和性质★信息的定义:信息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
而在通信领域,信息被看做有序程度(或组织程度)的度量和负熵,是用以不确定性的东西。
从本体论层次上来看,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方式。
即:“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
“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
“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
从认识论层次上来看,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即: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
在认识论层次上,没有主体就没有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
认识论层次和本体论层次信息概念比较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是同时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
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全信息: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语法信息: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语用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信息的特征和性质: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7.信息的不可变换型和不可组合性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2、社会信息化发展阶段、我国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阶段:①建立并普及信息工业阶段②建立与发展先进的通信系统阶段③企业信息化阶段④社会生活的全面信息化我国经济信息化:☆ 1993年底,我国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和决策机构“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在北京正式成立,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担任主席。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管理控制属于()a.中期计划范围b.长远计划范围c.战略计划范围d.作业计划范围2.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a.网络系统b.计算机系统c.操作系统d.人机系统3.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下列不属于管理信息系统范畴的是()a.业务信息系统b.管理信息系统c.决策支持系统d.专家系统4.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环境具体指的是()a.组织所处的自然环境b.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c.组织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d.组织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5.从管理决策的性质来看,在运行控制层上的决策大多属于()的问题a.结构化b.半结构化c.非结构化d.以上都有6.从管理决策问题性质来看,在战略管理层上的决策大多属于()的问题a.结构化b.半结构化c.非结构化d.以上都有7.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综合,我们可以了解到,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多个功能子系统组成的,这些功能子系统又可以分为业务处理、运行控制、管理控制和()几个主要的信息处理部分。
a.财务管理b.信息管理c.人力资源管理d.战略管理8.()是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决定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目标和规模。
a.组织规模b。
管理的规范化程度c.生产过程的特征d。
组织的系统性9.从信息处理的工作量来看,信息处理所需要资源的数量随管理任务的层次而变化,层次越大越高,所需信息量()。
a。
越大 b.越小c.不大不小d.不一定10.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大难点在于()难以获得。
a.系统数据b.系统信息c.系统人才d.系统需求11.金字塔形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底部为()的处理和决策。
a.结构化b.半结构化c.非结构化d.三者都有12.通常高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与基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相比,在结构化程度上()。
a.高层管理的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高于基层的b.高层管理的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底于基层的c.两者在结构化程度上没有太大的差别d.以上a、b、c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13.MRPII的进一步发展是().a.ERPb.MRPc.EDPd.MIS14.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好坏主要是看它()a.硬件先进、软件齐全b.是否适合组织的目标c.是否投资力量最省d.是否使用计算机网络15.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些功能子系统的联合,为不同管理层次服务。
第二章1.战略管理层所需信息的特性是()。
A.精度高、使用频率低、主要来自外部B.精度低、使用频率低、主要来自内部C.精度低、使用频率低、主要来自外部D.精度低、使用频率高、主要来自内部c根据管理层次的不同,信息的特性存在差异,战略管理层的信息精确性低,使用频率也低,信息主要来自外部。
管理控制层的信息精确性较高,使用频率也较高,信息主要来自内部。
运行控制层的信息精确性要求高,使用频率也高,信息主要来自系统内部。
2.从管理决策问题的性质来看,在战略管理层上的决策大多属于()的问题。
A.结构化B.半结构化C.非结构化D.以上都有c战略管理层的决策内容,如确定和调整组织目标以及制定关于获取、使用各种资源的政策等,一般属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决策者是企业或组织的最高管理层。
管理控制层所作决策是对各种决策资源的获取和使用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等方面的问题,一般属于半结构化或结构化的决策,决策者为组织的中层领导。
3.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
A.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B.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之间的关系C.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D.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结构b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又覆盖了管理业务的各个层面,其结构是一个包含各种子系统的广泛结构。
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描述的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之间的关系。
4.()是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决定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目标和规模。
A.组织规模B.管理的规范化程度C.生产过程的特征D.组织的系统性a组织规模是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决定着系统应用的目标和规模,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上,应根据组织规模确定系统的规模和目标。
5.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大难点在于()难以获得。
A.系统数据B.系统信息C.系统人才D.系统需求d由于不同的生产特性决定着企业开发应用管理系统时应当贯彻的管理思想,组织的内、外部各种因素的综合决定着管理信息系统的成败。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第⼆章)第⼆章信息化规划与组织本章是⼀个⾮常重要的章节,要求不仅要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法,还要达到综合应⽤的层次,也就是要利⽤本章的知识点,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给出具体解决⽅案。
1.【识记】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有哪些?(P45)(1)调动好相关的⼈⼒资源,借助适宜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相应的信息系统;(2)对信息实⾏有效的管理,达到开发与利⽤信息资源以促进组织战略实现的⽬的。
2.【识记】组织战略的定义是什么?(P46)(名词解释)组织战略是组织达到⽬标、完成使命的综合计划。
具体来讲,组织战略是组织为了在外部环境中⽣存和发展,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和预测未来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案。
3.【识记】组织战略⼀般包括哪三类(结构)?(P46)组织战略⼀般包括三类:总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
(1)总战略描述组织总的⽅向,如专⼀化还是多元化发展。
(2)经营战略描述某个产品或者事业部的竞争合作战略,以提升在特定领域的竞争⼒。
(3)职能战略是营销、制造、研发、信息技术等职能部门所制定的战略,它们通过整体能⼒的优化,帮助组织及下属事业部实现战略⽬标。
4.【识记】组织战略的制定包括哪些基本过程?(P46)(1)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从组织内部、外部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等⽅⾯⼊⼿,通过评估机会和风险,形成组织对所处环境的判断。
(2)战略决策战略决策是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信息,达成战略⽅案。
组织的战略决策包括明确组织的使命,确定可达到的⽬标,形成组织的战略指南。
(3)战略规划的形成和完善战略决策形成后,要加以细化调整,以便执⾏。
在具体的执⾏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前期制订过程中的认识不⾜,可能使战略偏离实际,因此要进⾏调整和完善,形成指导组织发展的战略规划。
5.【识记】组织战略的规划⽅法有哪些?(P47),[201104名词解释,201107单选](1)SWOT矩阵法SWOT矩阵是由波⼠顿咨询公司提出的,也称波⼠顿矩阵,是全⾯分析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寻找满意战略组合的分析⼯具。
第一章信息管理学的理论根底1.1信息科学根底信息的根本概念1信息的定义: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提醒,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2信息的特征:普遍性动态性依附性相对性可传递性共享性可加工性3信息的分类:按领域: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按有无加工:原始信息,派生信息按表现形式:消息,资料,知识按认识层次: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信息科学的理论根底1 信息论:狭义一般广义2 系统论3 控制论信息科学的方法论体系1 信息方法2 信息方法的功能准那么和整体准那么1.2 管理科学根底管理和管理科学1 管理和管理科学的定义2 管理的特点:管理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3 管理的职能:方案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管理理论的开展演变1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2行为科学理论: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理论3现代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经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管理学派4管理理论的新开展:以波特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以哈默为代表的企业再造理论学习型组织及虚拟组织的提出现代管理的根本理论1系统管理:整分合原那么封闭原那么动态原那么2人本原理:动力原那么能级对应原那么潜能开发原那么1. 3 信息及管理管理活动中的信息1巴纳德社会系统理论的观点2西蒙决策理论的观点3明茨伯格经理角色理论的观点:人际关系任务信息联系任务决策任务5 资源信息资源三角形信息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信息是管理系统的根本构成要素,并促成各要素形成有机联系2信息是管理过程的媒介,使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展3信息是组织中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协调的纽带4信息是决策者正确决策的根底5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信息化对组合管理的影响1对组织构造的影响2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3对技术开发及创新的影响4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第二章信息管理的根本方法2.1 信息源及信息组织信息源的概念:个人为满足其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成为信息源。
第2章组织内信息系统1.简述安东尼模型的主要思想。
安东尼认为经营管理活动可以分成作业计划与控制层(简称作业层)、管理控制和战术计划层(简称管理层)以及战略计划层(简称战略层)3个层次。
由于管理层次的构成和目的不同,每个层次的信息需求也不同。
详见本书图2.1安东尼模型。
2.从信息来源、精度、寿命、频率、内容等方面,归纳组织战略层、管理层、作业层及知识层的信息需求。
战略层的信息需求:(1)随机性。
战略层经理有时要随机查看阶段性信息。
(2)概括性。
战略层经理需要概括性的信息,作为长期计划的制定者,他们不关心细节信息,而关心全局性的数据。
(3)预测性。
战略层经理在做决策时,常常要对未来的情况做出估计,需要得到经过科学预测的信息。
(4)异常性。
战略层经理还特别关注异常信息。
(5)外部信息源。
高层决策人员在制定企业战略方针时,要了解同行业、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市场信息、各国政府的外贸政策等,除了使用内部信息以外,都必须从企业的外部获得。
(6)非结构化信息。
战略层经理使用的信息多数是非结构化的,信息没有明确的格式。
管理层的信息需求:(1)阶段性。
管理层关注阶段性信息。
(2)可比性。
管理层关注具有可比性的信息。
(3)概括性。
管理信息通常比较概括,不需要太详细。
(4)内部和外部信息源。
管理层的信息不仅来源于组织内部,还会来自组织的外部。
作业层的信息需求:(1)重复性。
作业层所处理的信息是周期性循环的。
(2)可预见性。
信息的内容都是预先规定好的,没有任何异常内容。
(3)详细性。
信息的内容描述相当详细。
(4)高精确性。
系统输入数据和输出信息的精确程度相当高。
(5)内部信息源。
作业层系统的数据主要由组织的内部信息源产生。
(6)结构化信息。
作业层系统的输入数据和输出信息都是结构化的,一般都有固定的格式。
3.依据TPS、MIS、DSS、EIS、KMS、OAS的定义,阐述它们的服务目标以及它们对组织的支持作用。
(1)事务处理系统(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TPS),服务目标是实现事务处理的自动化,提高组织处理事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2版)》序言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7月6日公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林业信息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合并为管理学科门类中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可以认为,这次合并既是学科相融的必然,也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据有关资料介绍,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超过200所高校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经过60余年的高速发展,它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其影响最大、受益最多的当属管理和经济领域。
信息作为最主要的经济资源,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并且愈来愈受到重视。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和利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当前所实施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数字图书馆等工程直接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我国政府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举措,必将有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同时也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不是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的简单组合,而需要融合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于一体,因此,必须要有一套具有本专业特点的知识结构体系和适合本专业需要的教材体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从1998年设立至今的10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在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有力地促进了专业和学科的发展。
但是,由于该专业具有跨度大、内容新和变化快等特点,如何培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科学出版社的直接推动下,在我国信息管理领域的知名学者薛华成教授、侯炳辉教授和马费成教授的指导下,在湖北省信息产业厅和经济贸易委员会及相关企业的支持下,武汉地区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等20余所高校联合编写了这套针对本科生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规划教材。
1.信息: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2.信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 IM):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3.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指以企业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管理,是对企业产生和经营所依赖的知识及其收集、组织、创新、扩散、使用、和开发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也是对知识连续过程的管理,以满足企业现有和未来的需要,确认和利用已有的和获取的知识资产,开拓新的机会。
4.信息源(Information source):信息发出的源头即信息的起源。
事物、人、组织机构等都可以产生信息,故都可以成为信息源。
5.信息组织: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使信息由无序集合变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6.信息流:广义是指人们采用各种方式来实现信息交流,从面对面的直接交谈直到采用各种现代化的传递媒介,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储存、检索、分析等渠道和过程。
狭义定义是从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发展、应用的角度看,指的是信息处理过程中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中的流动。
7.信息产品:凝结着一定量的人类劳动的信息成果,都可视为信息产品。
8.首席信息主管(CIO):CIO是负责一个公司(企业)的信息技术和系统的所有领域的高级官员。
9.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整体效率为目的,支持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10.虚拟企业:狭义指一些相互独立的企业(如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者)通过信息技术连接的、暂时性的企业网络,以共享技能,共同分担成本,并开发新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