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法律真题第1章

  • 格式:txt
  • 大小:13.85 KB
  • 文档页数:7
25.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B)。
A.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B.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C.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33、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在逻辑上周延的规范,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三个要素组成,即(D )。
A.行为、处理和制裁 B.假定、处理和执行
C.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裁决 D.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34、按照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限度的范围、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A )规范。
C、违法主体必须达到法定年龄,具有法定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
D、违法必须行为人主观方面的过错。
42、法律规范在调整主体行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法律上权利和义务关系是指( B)。
A、法律事实 B、法律关系 C、法律事件 D、法律行为
15、不以承担责任者在主观过错为必要条件的法责任是(A )
4.按照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下列法律中,属于行政法部门的有(BD )。
A.《立法法》 B.《行政强制法》
C.《个人所得税法) D.《治安管理处罚法》
5.关于法的效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BD)。
A.我国的法律法规不具有域外效力
B.无国籍人在我国无须遵守我国法律
D.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26.宪法的修正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B)以上的多数通过。
A.1/2 B.2/3 C.4/5 D.90%
27.凡属于行政法规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者作补充规定的问题,应当由(C)作出解释。
A.全国人大主席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各委员会 D.30人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19.下列关于我国法律主体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
A.法律关系主体是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者
B.无国籍人不能成为我国法律关系的主体
C.国家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D.非法人团体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6.根据我国《刑法》,犯贪污罪,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l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甲贪污公款l5万元,法院认定甲构成贪污罪,判处甲有期徒刑11年。法院运用的推理方式属于(B )。
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类比推理 D.辩证推理
7.关于法律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D )。
36、以下法律文件中属于法律渊源的是( B)
A、判决书 B、财政部制定的部门规章 C、习惯 D、判例
37、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C )裁决。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地方政府
38、以下选项中,( A)属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
3.确定法律的效力位阶应遵循的原理包括 (ACD )。
A.制定机关的地位越高,其规范性文件的效力越高
B.法律的效力位阶仅取决于其制定的时间,制定时间越晚,则法律的效力越高
C.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法的效力一般高于不成文法
D.同一主体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中,按照特定的、更为严格的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高于按照普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1、不属于法的指引作用的是( C)
A、规定积极行为的义务 B、授予主体权利
C、放任主体为一定行为 D、禁止主体为一定行为
32、在我国,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的程序,创制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一般是指( C)制定的过程。
A、程序法 B、实体法 C、成文法 D、不成文法
A.制定规章的国务院部门
B.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国务院
11.根据我国《立法法》,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由相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向( B)提出审议意见,并印发会议。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B、刑事案件辩护人对法律的解释
C、民事案件代理人对法律的解释
D、法学家对法律的解释
41、下列各项关于构成违法行为应同时具备的条件,表述错误的是( A):
A、违法可以是人们违反法律规定的一种行为,也包括思想行为有触犯法律的行为;即行为本身的违法性,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B、行为结果的社会危害性;
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一词应作(B )。
A.限制解释 B.扩充解释 C.语法解释 D.历史解释
5.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处理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通常称为( B)。
A.法的制定 B.法律适用 C.法的遵守 D.法律监督
A、无过错责任 B、连带责任 C、个人责任 D、财产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1.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法律渊源包括 (AC )。
A.制定法 B.判例法 C.习惯法 D.判决书
D.将法律规范的三个构成要素规定在一个法律条文的现象较为常见
17.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则应当报请( B)裁决。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家主席 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18.无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的主体是( C)。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主管部门
C.国务院 D.地方政府
28.完成婚姻登记属于婚姻法律关系形成的(B)。
A.排除式法律事实 B.确认式法律事实
C.肯定式法律事实 D.否定式法律事实
29、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决定其内容的是(B )。
20.根据承担法律责任的身份和名义的不同,法律责任可以分为(A )。
A.职务责任和个人责任
B.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
C.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
D.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违宪责任
21.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B )裁决。
15.判断和衡量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是法律的( B)作用。
A.指引 B.评价 C.预测 D.教育
16.下列关于法律规范的表述,错误的是( D)。
A.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B.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包括可为、应为和勿为三种模式
C.法律规范中的假定包括行为主体的条件和法律规则的适用条件
A.法律原则一般不设定具体的行为模式
B.法律原则对制定法律具有指导意义
C.法律原则对法律适用具有指导意义
D.法律原则不能作为法官判案的依据
8.根据我国《立法法》,"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 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这一规定符合立法应当遵循的( B)原则。
A.原则性 B.定义性 C.业务性 D.冲突性
3.关于我国法律的生效时间的说法,错误的是(D )。
A.我国大部分法律自公布之日起开始牛效
B.有的法律规定了具体的实施或生效日期
C.有的法律自身没有规定生效时间,而是在发布该法律的命令中宣布生效日期
D.有的法律规定了一段试行时间,则该法律在试行期间没有法律效力
A、该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B、该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C、该社会的基本矛盾 D、该社会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30、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系统,其主要的调整手段是(C )
A、要求社会全体成员必须遵守 B、国家强制力
C、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 D、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D.国务院
2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律案,要由(B )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A.强制性、任意性 B.刑事法律、行政法律和民事法律
C.确定性、准用性和委托性 D.强制性、义务性和任意性
35、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上诉或者抗诉案件的程序,除本章已有规定的以外,参照第一审程序的规定进行,这项规定属于( D)规范。
A.情况性 B.选择性 C.授权性 D.准用性
A.统一 B.民主 C.科学 D.独立
9.法律规范性文件的系统化活动中,既可由立法机关进行,又可由学术研究机构进行的是(B )。
A.法典编纂 B.法规汇编 C.法律清理 D.法规清理
10.根据我国《立法法》国务院部门规章与某省政府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应当由( D)裁决。
C.有些法律从公布之日起开始生效
D.我国《刑法》关于法的溯及力实行的是"从旧兼从重"原则
企业法律顾问《综合法律知识》真题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真题试题】(2011年单项选择第1题)
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具有判断和衡量人们行为合法或不合法的作用。这是法律的(B )作用。
A.指引 B.评价 C.预测 D.教育
2.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这一法律规范应属于( A)规范。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