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1赣美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3
《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外古代建筑艺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2、培养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中外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
难点:理解中外古代建筑艺术主要特色。
课前准备:师生: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中国建筑)[西藏布达拉宫,黄鹤楼,南宁地王大夏,上海东方明珠塔,天坛],刚刚同学们都看了图片,都知道这些图片在什么地方的吗?这些图片都有些什么故事?这些图片所在的地方都有哪些有名的建筑?中国西藏布达拉宫:(问)布达拉宫是谁建造?答:唐初,松赞干布迎娶唐朝宗室文成公主为妻,为夸耀后世,在当时的红山上建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以居公主。
唐初,松赞干布迎娶唐朝宗室圣洁的雪山、神秘的布拉达宫、虔诚的朝拜者……据说在这里,灵魂会得到洗涤。
黄鹤楼:(问)故人西祠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从这句词同学们应该知道三月的黄鹤楼是多么的漂亮。
黄鹤楼在哪?答:武汉(问)在这地方还有什么有名的建筑呢?三峡:(问)武汉长江大桥:(问)武汉长江大桥属于什么桥梁?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从刚开始看到的建筑,同学们应该知道我们这节课主要讲什么内容吧?这节课咱们就来了解一些中国的建筑艺术。
二、讲授新课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如古埃及、古代印度的建筑。
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留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文化的传承正是我们教育者不可忽视的责任。
早在文字出现之前,原始的居住建筑就被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了,这些建筑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情感,信仰和智慧,在铸就紫禁城的威严,布达拉宫的辉煌和长城的雄伟之后,它们才成为真正的建筑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文明的见证。
赣美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学习计划、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九年级上册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欣赏
第1课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
美术与环境
第2课珍惜我们的家园
第3课人物的千姿百态
设计与生活
第4课实用美观的生活用品
第5课插花艺术
红色记忆
第6课方寸之地
传统的魅力
第7课会动的画
主题策划
第8课美丽的家园
欣赏
第9课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
本册综合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九年级下册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欣赏
第1课独树一帜的建筑体系
美术与环境
第2课多彩的生活
第3课光影的魅力
设计与生活
第4课都市风景线
第5课有创意的立体造型红色回忆
第6课诗情画意抒壮志传统的魅力
第7课餐桌上的艺术
主题策划
第8课留给母校的纪念欣赏
第9课汉字的艺术魅力本册综合。
艺术与科学教案九年级美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美术领域的艺术和科学的关系。
2、通过日常的实践,让学生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中感受和欣赏多种美术表达的方式。
3、通过学习,让学生培养利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来探索有创意地进行审视和表达
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步骤
1、板书设计:标题“美术与科学”,概括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集体讨论“美术”和“科学”的概念,并从古今中外文化
的角度归纳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理解:举例说明艺术和科学之间存在着多种交流关系,例如创新的形式
表达、科学研究的媒介运用、发现技术的美学等。
4、引导学生应用: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水准,融合艺术和科学的精髓,从而利
用技术手段来把美学内涵,表现出来的能力。
5、把握学习节奏:课堂上采取快、慢的节奏,形成有规律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方法
1、课堂探究:探究设计,以知识拓展为目的,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敢于创新的意识,探索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可能性。
2、群组讨论:小组内的学生分工协作,交流思想;当学生交流完后,归纳总结,以
一句话总结出大家的思想,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践运用: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绘画等实践操作,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融会贯通;
每个学生完成作品后,由全班学生进行点评,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和看法。
内容提要同学们好,新学期又开始了,这套崭新的美术教科书将带领同学们踏上探寻美的历程。
这套教科书是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
所编课程内容注重对同学们的个性、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注重内容与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的联系,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培养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科书关注文化与生活,介绍了美术与社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美术与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培养同学们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和人文情怀。
在跟随这套教科书探寻美的历程中,同学们将会发现:德育与美术学习融合。
红色革命经典能让同学们在美术学习实践中感悟革命精神,继承革命传统。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
针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既适合城市又兼顾农村,教师易教,学生易学。
注重美术学习的趣味性和愉悦性。
同学们能在快乐的学习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传统文化特色浓厚。
教科书弘扬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同学们得以丰富知识,启迪智慧,感悟祖国灿烂而伟大的文明。
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
美术学习与语文、音乐、数学以及科学等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将带给大家一种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本套教科书结构体系按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及初中划分为四个学段。
每一学段均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围绕这四个学习领域的美术活动,教科书又设立了相应的单元,通过“谈一谈”“相关知识链接”“动动手”“自我评价建议”,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新方式,培养同学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积极实践、努力创新的能力。
翻开本册教科书,同学们将进入一个五彩斑斓的艺术殿堂,无论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中国传统美术,还是散落在世界各国的优秀建筑艺术,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美术表现形式,本书将逐一向同学们介绍和展示。
比如:对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的介绍,可以使同学们了解东西方建筑艺术的演变及异同;绘画可以是动态的,如何把一组静态的绘画作品变成一连串会动的画;生活中常见的一枚邮票,其实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知识;家园是美丽的,我们该怎样爱护并美化它。
赣美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学习计划、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九年级上册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欣赏
第1课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
美术与环境
第2课珍惜我们的家园
第3课人物的千姿百态
设计与生活
第4课实用美观的生活用品
第5课插花艺术
红色记忆
第6课方寸之地
传统的魅力
第7课会动的画
主题策划
第8课美丽的家园
欣赏
第9课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
本册综合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九年级下册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欣赏
第1课独树一帜的建筑体系
美术与环境
第2课多彩的生活
第3课光影的魅力
设计与生活
第4课都市风景线
第5课有创意的立体造型红色回忆
第6课诗情画意抒壮志传统的魅力
第7课餐桌上的艺术
主题策划
第8课留给母校的纪念欣赏
第9课汉字的艺术魅力本册综合。
第9课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赣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1 教学主题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为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旨在让学生了解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深入了解它们如何在艺术创作中发挥作用。
1.2 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2.掌握数字艺术和设计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3.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4.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掌握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2.学生了解数字艺术和设计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3.学生提高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数字艺术和设计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尝试猜测图片所表达的意义和信息;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测和观点,并指导学生从中获取数字艺术和设计的相关知识。
2.2 学习环节1.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包括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等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2.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艺术和设计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数字艺术和设计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和优势;3.教师为学生提供艺术创作的思路和创作要求,让学生上机进行艺术创作。
2.3 辅助环节1.教师在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时提供指导和帮助;2.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4 总结环节1.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创作成果,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2.教师对学生的艺术创作进行点评,并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技能;3.教师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对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方法3.1 演示法引导学生了解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展示数字艺术和设计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3.2 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并加深对数字艺术和设计的理解和应用。
融合科技元素的前沿美术教案。
一、科技能够辅助和协助美术教育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科技离开教育领域是不可避免的。
现代技术革命已经改变了许多行业,并影响了教育领域。
坐拥高端技术的美术教学,在技术方面优势显然。
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观察并参与艺术作品的制作,可以让学生更立体、直观地参与到艺术创作中。
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将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场景加以还原,在激发学生创意的同时也有较高的娱乐性。
二、科技在美术教育中的实践1.使用数字素材来增加美术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使用数字素材,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丰富的素材来源。
同时,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可以将素材与教学内容融合,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的规律和审美。
2.跨界合作推动艺术教育多元化艺术行业越来越重视与其他行业的合作,使得美术教育与其他领域的合作也变得非常必要。
在这种跨界合作中,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3.数字创意与艺术融合数字创意作为一种新型的表现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这种新型的美术创作方法,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还可以深化学生对技术的理解和运用。
三、立足现有教育模式,打造融合科技元素的前沿美术教案1.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首要的一步,就是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设计细致、合理的教材,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乐趣。
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内容丰富多彩,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巧和理论知识。
2.多角度开发技术的巨大潜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角度地开发科技的潜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是学生日后能够在艺术领域有所造就的重要素质。
3.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要注意差异化,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科技在美术教育中的功效。
四、结语融合科技元素的前沿美术教育不断发展,成为美术教育的趋势。
《艺术与科学》教案一、教材分析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很少把美术教育和其他相关的学科,尤其是和科学技术进行联系。
但在以“促使学生健康、全面、持续发展”为教育目标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各门学科之间的关联,越来越重视艺术与科学的融合。
因此,本课打破了传统美术教育的学科界限,扩大了美术教育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而广阔的学习和探索空间。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只重视学习科学知识,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而对于学习艺术总感觉可有可无的现象。
导入新课。
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出发,很容易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正反两种实例的讨论中,也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生活的重要作用。
讨论时,请学生将分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列出要点。
经典的作品具有永恒性,学生多接触这样的作品,无形之中提升了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认识到现代科技对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2、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各种物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艺术特质。
3、通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了解著名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工作经历,认识到将艺术和科学进行有机结合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三、教学方法练习、交流、欣赏、评价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设备、生活中的设计实物、课件五、课堂类型综合课六、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分析艺术与科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的;难点:艺术与科学的促进作用。
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展示北京古观象台、中国古代天象观测仪两张图片,提问他们是科学仪器还是艺术作品?总结:它们为祖国的天象科学做出了贡献,又是传世的文化魂宝。
2、板书:艺术与科学(二)举例讨论讨论一:1949年美国设计的有史以来“最漂亮”的飞机之一,几次发生飞行事故。
请同学们观察飞机的造型,想想原因在哪里?师:大家找到原因了没有?方形的窗子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赣美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审美观念。
(2)以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情操。
二、教学内容和要点1. 素描的绘画技巧2. 构图的原则和要点3. 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些优秀的素描作品,与学生一起分析、欣赏,使他们对此产生兴趣,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 新课教学:首先讲解素描绘画的技巧和方法,从简单的几何形体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再结合示范,分步骤地进行讲解和练习。
素描训练重点是画面的整体关系,在整体中找对比,掌握整体关系即可把握住对象的基本特征。
把握住整体关系能指导你的画面,使它不会脱离客观对象的主次关系及画面中形的空间关系。
形的明暗调子虽然因对象的不同而异,但它必须符合这一物体与另一物体之间的区别和变化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塑造好每一个物体。
这样学下来本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也就被逐一攻破了。
除此之外,再加入对构图原则和要点的讲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想象力。
并让他们明白只有均衡、稳定的构图,才能使画面具有良好的空间感、节奏感和艺术美感。
最后,对于色彩的搭配和运用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语言之一,它可以直接影响到作者与观众的情绪、感觉及对形象直观感觉的认知程度。
3. 学生练习:根据本课所讲的内容和要点,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画面构图及色彩搭配的运用,并及时纠正学生在绘画中出现的问题。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所讲的内容和要点,对于表现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
同时与学生共同总结在练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为下节课的内容打下基础。
四、课后作业课后让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本课所学的知识,并在下次上课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再布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作业,以提高学生对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
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班美术课科技创作教案科学和艺术是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但它们其实是可以相互补充和融合的。
现代科技的进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元、更有活力的表现手段,同时,艺术也催生了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
在今天我们的班级美术课上,我们将会通过科技的支持和激发,以更自由、更创新的方式,探索艺术创作的广阔空间。
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体验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魅力。
2.学会利用科技创作数字艺术作品,提高对数字媒介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3.发挥创意和想象力,实现自己对于艺术的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科技和艺术的相关性,学会利用科技创作艺术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创作出具有艺术性的数字作品。
三、教学过程1.讲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1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和实例讲解,向学生介绍科技与艺术的相关性,同时解释数字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2.介绍数字创作工具(20分钟)向学生介绍数字绘画软件和3D打印技术,让学生了解数字媒介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场景。
让学生体验数字创作的乐趣和无限可能性。
3.创意构思和构图设计(30分钟)以数字绘画作品为例,让学生运用所学技术和知识进行创作,并就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意,尝试多种构图和配色方案。
4.数字作品制作(50分钟)在课程的此时段,分别让部分同学利用数字绘画软件,以手绘的方式完成自己的作品;让余下部分同学学习3D打印技术,设计他们的作品,并进行打印制作。
5.评选展示(10分钟)教师选取学生中优秀的作品,进行评选和展示。
同时,让同学们评价和交流,共同学习、提高。
四、课后作业1.利用自己的创意和构思,完成一份数字绘画作品或3D打印作品。
2.参观美术展或科技博物馆,了解更多科技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3.对于本课上的学习、创作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反思,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采取的是以创新、自由为核心的教学方式,通过数字艺术创作的实践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新与发展美术赣美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创新与发展的关系,理解美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创新与发展的关系:讲解创新与发展的相互影响,强调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美术的创新与发展:结合美术的历史发展,分析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美术创新。
3. 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美术创作。
4. 团队合作与创新:强调团队合作在创新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美术创作。
重点:创新与发展的关系,美术的创新与发展。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2. 黑板:列举重点、难点。
3. 教学软件:用于学生在线学习和创作。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创新和美术的了解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创作练习、小组讨论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导入新课:“你们觉得什么是创新?什么是美术?”引导学生思考创新与美术的关系。
2. 讲授新课(30分钟)(1)讲解创新与发展的关系,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2)展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分析其创新之处。
(3)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美术创作。
(4)讲解团队合作在创新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巩固练习(15分钟)分组创作一幅具有创新元素的美术作品,要求体现团队合作。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归纳小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创新与发展的关系以及美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同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挥创新精神。
美术与科学结合的教案教案题目:美术与科学结合——创意设计之旅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和科学的基础知识;2.掌握美术和科学的联系和相互作用;3.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时间:5节课,每节课45分钟。
教学步骤:第一节课:1.引言:通过展示一些科学家和艺术家创意设计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美术和科学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列举科学和艺术的特点,并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
3.汇报讨论结果并总结关系:请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并总结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第二节课:1.研究科学元素:请学生在小组内选择一个科学元素(如水、气、磁场等),并在课堂上展示它的基础知识和性质。
2.创意设计讨论:请学生思考如何将所研究的科学元素与美术相结合,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艺术品。
3.分组展示:请学生在小组内完成设计,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其他小组进行互动交流。
第三节课:1.研究美术元素:请学生在小组内选择一个美术元素(如线条、形状、颜色等),并在课堂上展示它的基础知识和特点。
2.创意设计讨论:请学生思考如何将所研究的美术元素与科学相结合,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艺术品。
3.分组展示:请学生在小组内完成设计,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其他小组进行互动交流。
第四节课:1.团队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至少包括一个研究科学元素的学生和一个研究美术元素的学生。
请他们合作设计一个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美术性的创意产品。
2.创意设计讨论:请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思考如何将科学元素与美术元素相互结合,发挥创意,创造一个新的作品。
3.分组展示:请学生在小组内完成设计,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其他小组进行互动交流。
第五节课:1.项目评估:请每个小组详细评估自己和其他小组的作品,并给出评分和分析。
2.总结回顾:请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经验,并讨论美术与科学的相互作用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赣版美术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赣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 通过赣版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对赣版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3. 培养学生运用赣版美术的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赣文化特色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赣版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
2. 赣版美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3. 赣版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4. 赣版美术创作实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赣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赣版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2. 教学难点:赣版美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的应用,创作具有赣文化特色的美术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赣版美术初中教材。
2. 教具:多媒体演示设备、赣版美术作品图片、绘画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赣版美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思考,激发学生对赣版美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赣版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让学生了解赣版美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3. 教学讲解:讲解赣版美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通过示范和演示,让学生掌握赣版美术的基本技巧。
4. 作品欣赏和分析:展示赣版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赣版美术的艺术价值和特色。
5. 创作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赣版美术技巧,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 作品展示和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验。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赣版美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了赣版美术的基本技巧,能够运用赣版美术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同时,学生对赣版美术的兴趣和热爱也得到了增强,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和文化自信。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赣版美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1赣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认识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欣赏现代建筑,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人文与科学的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图文并用引导学生综合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学会欣赏现代建筑艺术。
三. 教学难点:课本中出现的名词术语和没见过的建筑比较多,学生对此也比较生疏。
四. 教法选择:比较法、讨论法、视频观看。
学法选择:自由结合,6-8人为一个小组,收集关于现代建筑的资料;课外阅读资料;
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欣赏现代建筑
欣赏、表现:看建筑、了解建筑。
每个小组选一个建筑,用6-8分钟简单、概括地讲述出来,注
意抓住主要特征。
学生回答:质疑、讨论、比较、分析、归纳、判断。
请同学阅读教材,各小组分别选出你们认为最喜欢的建筑。
为什么喜欢它?(与众不同、有个性、造型很美)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七. 教师简要总结。
进一步提问,深入思考:
设计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科技进步,新技术、新材料。
)举例说明现代建筑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新结合?
请学生介绍悉尼歌剧院,为什么会选中这个方案(因为造型美),为什么会能实现这个方案(科技的水平)。
(简单介绍一下悉尼歌剧院一波三折的建筑过程)
八. 教师总结、归纳。
九、思考与探究:
你认为我国有哪些美的建筑,谈谈它们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
引出北京鸟巢体育馆的设计,并把它与故宫进行比较。
来讲述传统与现代的差别。
结合例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现代建筑的特点:
A、重视功能,简化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