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或史实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近代史
【历史阶段特征】
1.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①政治:列强的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②经济:自然经济的瓦解,洋务运动近代企业的诞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③思想:西方科学、民主思想、文化的传播,人们思想的启迪。
④文化: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⑤对外: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期:社会的转型时期
①政治: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封建制度的解体,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推动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②经济:自然经济的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思想:封建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冲击,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传播,人们思想的解放。
④文化: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习俗礼仪的西化。
〒同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帝国主义阶段〒
①政治: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广泛确立与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②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③思想: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②文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文学、美术的产生与发展。
【历史主线】
两个时期:
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两条主线:
1.西方列强的侵略
2.中国各阶层人民反抗列强的斗争和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
【历史主体】
1.外国列强的侵略:
①政治(军事):
鸦片战争(原因、条约―内容、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条约―内容、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条约―内容、影响)→八国联军侵华(原因、条约―内容、影响)→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日本侵华罪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陆。
中国近现代史整合及阶段特征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40年代~60年代)(1)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侵入,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中国经济开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2)政治: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很多主权;“中外和好”的局面暂时形成,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具有时代特色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3)思想上:“新思潮”的萌发⑷社会生活: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通商口岸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开始变化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0-1901年)⑴政治: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掀起救亡高潮,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⑵军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侵华加剧: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⑶经济:洋务运动,中国开始了大机器生产,中国的近代化起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并在19世纪末初步发展⑷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潮指导了洋务运动的进行;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⑸社会生活:维新派倡导、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推进“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欢迎;辛亥革命前近代铁路网格局奠定,汽车传入上海,1875年电话传入、电影业起步,1909年航空业开始;报刊唤起民众方面启蒙作用重大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1901-1919年) ⑴政治:清王朝的“新政”和“立宪”,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达到高峰。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中国的统治更为黑暗⑵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在获得短暂迅速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时代的潮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证明了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⑶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形成;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四、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革命时期(1919-1927年)(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民革命时期)1、政治:中国人民同列强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
中国近现代史内容概括
一、中国近代史
1.清朝晚期政治腐败和列强侵略
在清朝晚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对外开放使得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的威胁。19世纪末,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等侵略战争,使得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随后,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国共内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27年,国共内战爆发,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中国现代史
1.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和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阶段,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农村集体化等政策,这些政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作用。
2.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开放经济领域,实行市场经济改
革。同时,中国也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此后,中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
一、过渡时期(1949~1956)
(一)政治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主要讨论了成立新中国的问题,通过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等文件,意义:
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胜利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意义和具体表现。
2.新中国成立之后,追歼残敌,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进行抗美援朝,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3.民主政治建设: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意义
《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异同
与此同时,我国还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因、意义
(二)经济
1.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同时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还合理调整工商业,1952年,恢复了国民经济。
2.1953年,颁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形成了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形成东北工业基地。初步改变我国工业基础落后的状况,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三)在外交方面
中国近代史一、总体把握
1 、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
2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4 、革命任务:反对外国侵略,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
5 、分期界标:以“五四”运动为界,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 、时期特征:1840~1919年,共80年。是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进一步深化的历史。
2 、基本线索: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沉沦。②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以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③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以谋求近代化。
三个阶段:
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 ~1864年):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全方位剧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开始的标志,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剧变的表现:
①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解体进程加快,为民族资本主义诞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中国政局发生变化:满洲贵族势力减弱,汉族官僚地主势力增强。清政府对西方侵略者的态度由排斥到抵抗,再到妥协、投降,继而“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以奕訢、曾国藩为代表的新官僚集团势力膨胀。
中国近现代史各阶段特征
1、19世纪中后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①政治:
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
●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③思想:
●开始向西方学习,
●民主思想逐步产生,
●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
④外交:
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⑤军事:
火枪利炮逐步武装军队,新式的海军、陆军诞生。
2、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①政治:
●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王朝不断衰落,并走向覆亡。
●中华民族出现了第一次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斗争不断。如戊戌
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②经济:
●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对华的侵略进入了一
个新阶段,开始强烈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③思想:
民主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兴起维新思潮、实业救国思潮和民主共和思潮。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①政治上:
●军阀政府专制独裁,对外卖国;
●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斗争;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国共合作开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②经济上,
●一战前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战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官僚资本主义产生。
③思想上:
新文化运动兴起,大力弘扬民主科学。
4、十年对峙时期
①政治上:
●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反共反人民;
●国民党政府实现名义上的国家统一;
中国近代现代史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单元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年------19世纪60年代)
1、政治上:
(1)自鸦片战争起,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由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转变为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3)中国革命任务发生变化:由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转变为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
(4)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5)阶级关系发生变化: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外商开设的船坞和工厂里,第一批无产阶级诞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了一批为外国列强转卖商品、收购原料的中国人,称为买办商人;1851---1864年间,中国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
2、经济上:
(1)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涌入中国市场,促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2)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3、对外关系上:
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清政府被迫由闭关锁国转为对外开放,由妄自尊大转为对外妥协,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清政府开始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和工具。
4、思想文化上: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等人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农民运动领袖洪仁玕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形成“西学东渐”局面。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详解
首先是晚清时期的特征。晚清时期,中国逐渐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
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处于衰退状态。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是西
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事件。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一度签订了一系列不平
等条约,割让领土以及开放通商口岸,导致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犯。同时,中国内部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如太平天国运动以及义和团运动等。晚清时期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国家衰败、社会动荡、民族危机等。
其次是民国时期的特征。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进入了
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民国时期的最显著特征是政治混乱。由于国共两党的
斗争以及军阀割据的现象,导致政府无法有效统一国家。此外,经济也遭
受严重打击,社会秩序紊乱,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然而,民国时期也
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如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思想文化解放等。总的来说,民国时期的特征是政治动荡、经济低迷、科学文化兴盛等。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
一、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12月)——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在经济结构、阶级关系、主要矛盾、政治制度和民族关系等方面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政治:巩固新生政权,完成土地改革运动,和平解放西藏,逐步确立了包括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完成“一五”计划,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经过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外交: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奠定了共和国外交基础,其中“一边倒”方针对促进经济恢复,打破帝国主义封锁,巩固中苏人民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文化:新中国在思想文化、国防科技、教育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二、曲折发展时期(1956~196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政治: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任务。但是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实践中偏向了多、快,因而忽视了客观规律,左倾冒进思想抬头。
经济: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挫折。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困难。
外交:反对来自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友好外交关系。
文化:提出“双百”方针,文学艺术创作一度出现繁荣,但发展曲折。
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
一、19世纪40、5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政治: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建立。
3、思想: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4、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二、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于19世纪末登上政治舞台。
2、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运动走出近代化(经济工业化)的第一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3、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开始传入;近代民主思想开始产生,地主阶级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维新思想(特别是政治上要求君主立宪制)逐步成为历史潮流(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
三、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北洋军阀(袁世凯)的统治
1、政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高涨和失败;袁世凯专制独裁和失败;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斗争。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短暂的春天)。
3、思想: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革命指导思想,与实业救国思想并存。西方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
4、外交: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袁世凯北洋军阀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中国近现代史
一、总体把握
1、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
矛盾。
4、革命任务:反对外国侵略,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
5、分期界标:以“五四”运动为界,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为旧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为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时期特征:1840~1919年,共80年。是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并进一步深化的历史。
2、基本线索: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与
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沉沦。②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以争取
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③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以谋求近代
化。
三个阶段:
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864年):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
社会发生全方位剧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开始的标志,第
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剧变的表现:
①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解体进
程加快,为民族资本主义诞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中国政局发生变化:满洲贵族势力减弱,汉族官僚地主势力增强。清政府对西方
—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或史实归纳
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三、19世纪40-60年代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转折。请概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
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史实或特征。
政治:列强入侵,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和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附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关税自主权、司法权和领海权;社会阶级结构变化;出现近代买办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存;革命任务变为反封建和反侵略;革命性质变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深。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
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外资企业)入侵;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破坏中国经济主权;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有一定发展;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传播了先进的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生产技术;促使新的经济成份出现;促进民族工业的兴起;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
思想:传统思想观念受西方文化冲击;向西方学习,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进程;代表人物: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搜集西方情报;编译书籍和报纸;著书和了解世界各国情况;没有引起知识分子的共鸣和没有付诸行动;
社会生活:西装传入、长袍马褂仍流行;旗袍;西餐;租界出现西式住宅;外国人在华开办邮政业务;自行车传入中国;在华传教士办报;(注意引起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见资料书137页)
中国近代现代史阶段特征
重要提示: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9月
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1日开始
中国民主革命:1840年-1949年9月。(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9月)
1924年初-1927年7月15日: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1927-1936: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
1937-1945:抗日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1946-1949: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1949-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6-1978:徘徊时期
1978-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一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1860年)
【阶段特征】从1840年至1860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阶段特征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反映在中国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1)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渐强,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2)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很多主权丧失;矛盾聚合促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3)思想上:“新思潮”的萌发,中国人对西方有了新认识。
第二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860-1901年)
【阶段特征】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40多年历史呈现出的阶段特征是中国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它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列强侵华加剧,出现中日战争和瓜分狂潮等,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随之,中华民族以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为主的救亡高潮兴起。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维新变法。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政治领域的抗争探索发生重大变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进一步发展。整体而言,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各阶段特征
中国近现代史各阶段特征
1、19世纪后半期:
①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衰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益形成。
②经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③思想:开始向西方学习,民主思想逐步产生,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意识不断增强。
④文化:新式学校逐步建立,民主科学不断得到弘扬。
⑤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⑥军事:火枪利炮逐步武装军队,新式的海军、陆军诞生。
2、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①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清王朝不断衰落,并走向覆亡。
③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对华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始强烈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
④中华民族出现了第一次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斗争不断。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⑤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⑥民主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掀起了两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①政治上,军阀政府专制独裁;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斗争;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开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②经济上,一战前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战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官僚资本主义产生。
③军事上,前期革命党人领导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出现军阀
割据的局面;国共合作期间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东征和北伐。
④思想上,一方面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运动,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兴起大力弘扬民主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