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 苹果落地 1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1
《苹果落地》教学反思
《苹果落地》这篇课文是“好奇”这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年轻的牛顿看到苹果落地的现象感到很好奇,经过反复思考,专心研究,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这个故事是要向我们说明好奇心的重要性。
文正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牛顿发现地球吸引力的经过。
通过让学生感受牛顿发现地球吸引力的经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课上,我先向学生介绍了我们中国的宇航员在月球上行驶的情况。
由于以前就有像学生介绍过月球上失重的这一现象,所以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够明白东西在月球上总是飘在空中,是因为离开了地球,到了太空中,所以就会失重。
通过这样来导入新课,学生对地球的吸引力这一现象就能较快的理解接受。
在课的结尾,我又向学生提问:如果这个苹果到了太空会怎样?然而,在地球上它会往哪里落?这样整节课前后互相照应。
由于这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
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牛顿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牛顿为什么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因为他善于观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什么事都“感到好奇”,再加上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人类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
激励学生向牛顿学习善于观察,还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才能有所作为。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万有引力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明白要学习牛顿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好品质。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12个,会写8个。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考虑、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材分析〗本课课文的故事很古老,但很符合现代教育观念,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从生活中最细小的地方开始的。
〖学校与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对大科学家的故事都很感兴趣,教学中可以利用并继续培养这种兴趣,鼓励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
〖公开课教案〗(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1.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你了解的科学家有哪些?能说一说它们的主要事迹吗?生1:我通过看书,知道了张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发明了能预测地震的“地动仪”,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生2:我在爸爸的协助下上网查询了爱迪生的有关资料。
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家,他一生共有1000多项发明,我们熟悉的电灯、电影都是他发明的。
……2.激情揭题师:(出示牛顿在苹果树下深思的幻灯片)发挥你的想象,你认为牛顿在树下想什么?生1:我认为,牛顿是在想怎样把树上够不着的苹果全都摘下来。
生2:我认为,牛顿是在想苹果摘下来以后,怎么运回家?生3:牛顿在想苹果熟了为什么往地下掉,而不向天上飞?……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牛顿,一起学习《苹果落地》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自主识字1.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师:请同学们自身试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干把课文读通顺?生1: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认字表、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问老师。
生2:还可以看上下文猜一猜。
生3:读课文时,要看准了再读,不能随便添字,漏字,读不好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后,开始讨论汇报:自身读明白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地球有吸引力是他最早知道的。
生2:牛顿遇到好奇的问题善于观察和考虑,我以后要向牛顿学习。
……2.自主识字,合作交流(1)现在,老师已经给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一套生字卡片。
《苹果落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苹果落地的原因,探索重力对物体落地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地球引力与物体落地的关系。
3. 实验探究苹果落地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地球引力与物体落地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苹果落地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苹果落地的原因。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力作用。
3. 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苹果落地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让学生理解重力对物体落地的影响。
3. 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苹果在不同条件下的落地情况,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4. 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重力对物体落地的影响。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实验成果,总结苹果落地的原因,反思学习过程。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他生活中的落地现象。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采用学生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课堂问答等方式进行评价。
2. 重点关注学生对重力概念的理解、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实验材料(如苹果、绳子、桌椅等)。
2. 相关科学知识资料、实验指导书。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
2. 教学环节:导入(10分钟)、讲解(20分钟)、演示实验(15分钟)、小组合作探究(25分钟)、总结与反思(10分钟)、作业布置(5分钟)。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安全,避免学生受伤。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科学思维。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
《苹果落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苹果落地现象,知道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苹果落地,引导学生思考重力方向。
(2)运用实验验证重力方向,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真理的态度,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导入:讲解苹果落地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重力方向。
2. 实验一:观察苹果落地(1)让学生观察苹果落地,探讨重力方向。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苹果总是竖直落地。
3. 实验二:验证重力方向(1)分组进行实验,使用不同高度让苹果自由落下,观察苹果落地方向。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结论。
(2)拓展思考:重力对物体有什么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苹果落地现象,知道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验证重力方向。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苹果落地现象,引导学生思考。
2. 实验法:分组进行实验,验证重力方向。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享实验心得。
五、教学安排1. 课时:1课时(40分钟)2. 教学准备:苹果、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3.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解苹果落地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重力方向。
(2)实验一(10分钟):观察苹果落地,探讨重力方向。
(3)实验二(15分钟):验证重力方向,分组进行实验。
(5)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在《苹果落地》这节课中,我采用了观察法和实验法引导学生了解苹果落地现象,验证重力方向。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认真,但在数据分析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辅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课堂效果。
《苹果落地》教学反思计分为“积趣导入——整体感知——研读文本——拓展延伸”四个环节进行。
课上,我从激趣谈话入手,在课件上出示了一颗苹果,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一颗怎样的苹果,由熟透的苹果引出课题——苹果落地,并借由苹果从树上落下的动画强调“落”字结构。
在整体感悟阶段,通过学生自读自学——课件出示生字词,小老师带读——开小火车——全班齐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读生字词、读通课文。
在接下来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抓住“牛顿是著名的科学家——他在苹果树下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苹果落地的秘密是什么”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品读重点句子。
揭示牛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精神。
进而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回到生活,联系实际提问。
是我在教学中所欠缺的。
正如校长所说,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而不是教会。
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我深深感到自己在朗读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
课堂教学语言也不够精炼,总是着急讲一些知识,因此打乱了这个教学过程的连贯性。
就此问题,指导老师达妮老师也建议,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教学,一些小问题可以等到讲练习时再来解决。
课堂时间有限,重点之一要放在朗读指导上。
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读出感情。
”第二,虽然我在这节课有意识运用了奖励小苹果、口头表扬等几种奖励方式,但是我的课堂鼓励性语文仍然显得贫乏单一。
班上回答问题很小声的大有人在。
我还需要通过网络等途径加以学习运用鼓励性语言。
第三,注意如何切实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比如在对比句子“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反复地观察,专心地研究,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
”和“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观察、研究、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
”两个句子时,我虽然能够让学生对比讲原因,但却过于着急告诉学生答案,没能引导学生真正点出句子好在更具体、更生动地表现牛顿勤于钻研的精神。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苹果落地》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苹果落地》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新偏旁“田”,读写并理解“自言自语、思考、吸引、现象、世界、、科学家”等新词语的意思。
2、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了解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地球有吸引力的事。
学习善于观察、爱动脑筋、专心研究的科学精神。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13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学第一自然段,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过东西落地的情境吗?(交流)是呀,都是往下落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小朋友看到苹果落地后就从中有了重大发现,这是怎么回事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确自学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出带生字的词;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
(1)看卡片认读生字、正音。
(2)完成课后习题2,第一读,连一连。
(注意平翘舌)(3)新词教学a、学生自提问题。
b、交流讨论:“而”这个词的运用(读文理解,仿照说句)三、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回答:主要讲谁?发生了什么事?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自读课文第一段。
(1)读懂句子,理解“动脑筋、遇到”得词义。
A、总的告诉我们什么?B、说说动脑筋的具体表现。
换词法理解“遇到”的词义。
(2)用“总要、为什么”说话。
2、堂练习: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
(1)分析例句。
(2)完成课堂作业3。
3、再读课文,说说你有几个为什么?五、巩固生字词语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苹果落地”这件事的经过,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启蒙教育。
《苹果落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通过观察苹果落地的现象,引导学生探索重力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1.2 教学对象适用于初中一年级学生。
1.3 教学内容观察苹果落地的现象探讨重力的概念实验操作第二章: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苹果落地的现象,理解重力的概念。
2.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苹果落地的现象,理解重力的概念。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理解重力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实验器材进行教学。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苹果落地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5.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苹果落地的现象,探讨重力的概念。
5.3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总结重力的概念和作用。
5.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观察苹果落地的现象,引导学生探索重力的概念,整体教学效果较好。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能够积极参与,通过观察和讨论,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重力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真正理解重力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总体来说,本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优化实验操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操作和思考,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苹果落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一种吸引力。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苹果落地的原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3. 苹果落地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苹果、绳子、篮子等实验器材。
2. 地球仪、图片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短片,引导学生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2. 新课导入:讲解重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一种吸引力。
3. 实验演示:用绳子吊着一个苹果,让学生观察苹果在空中的运动状态,突然松开手,让学生观察苹果落地的过程。
4. 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高度释放的苹果落地的时间。
5.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苹果会落地,总结出地球对物体有吸引力的结论。
6. 知识拓展:讲解地球的引力与物体质量、距离的关系。
7. 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今天学到的知识,加深记忆。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他物体落地的原因。
9. 板书设计:课题:《苹果落地》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2.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3. 苹果落地的原因教学反思: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强。
2. 学生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苹果落地的原因。
3.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对于地球引力与物体质量、距离的关系,部分学生理解较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
5.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重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地球引力与物体质量、距离关系的掌握情况。
《苹果落地》教学反思《苹果落地》是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显而易见,是要让学生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然后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同时也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情感。
教学本课时,在朗读方面,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情境,如“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这一句我让学生用平缓的语气读,接下来“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他的身边”这一句要稍快一些,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忽然”的意思。
课文第二、三自然段里各有一个问句,要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句子,在读中体会牛顿爱思考的品质。
“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也不向左、向右跑呢?”这句话较长,我进行了充分的范读。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又反复观察,专心地研究,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
”这句话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又”“反复”“专心”这几个词,体会牛顿对科学的态度,通过读“终于”这个词,体会牛顿科学研究的艰辛。
此外,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牛顿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牛顿为什么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因为他善于观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什么事都“感到好奇”,再加上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人类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
我们要学习他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好品质。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地方,一起探讨的地方,一起寻找答案的地方。
于是,撇下教参,拿着书本,走进学生,融入学生,与学生一起学习,我感觉那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同时,在课外寻找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索性和实践能力都得以发挥,并且蕴含其中的探索精神,更显珍贵。
教学本课时,我也让学生们到操场上去观察树叶落下来掉到哪里去了?杏子落下来又掉到哪里去了?本堂课上,学生对讨论的话题极有兴趣,很想急切地知道答案,对于地球对哪些东西有吸引力兴趣极大,同时也想找出反驳别人的理由。
因此在完成这次的课外寻找资料过程中,学生便表现得非常主动。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苹果落地》教案范文导读:本文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苹果落地》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读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理解词语“、自言自语、吸引力”等词语。
5、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卡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好奇心。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激趣导入小朋友都吃过苹果,苹果红红的圆圆的。
我们今天要学习《苹果落地》,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齐读课题。
出示教学目标(二)引导自学轻轻打开书到26页,自读课文给课文标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生字。
(三)交流释疑1、现在老师请一位小朋友读课文的1-2段(评价)刚才在读的过程中出现了这几个字谁认识?出示“科、习、常”指名读,从书中找到相对的词语,齐读、指名读把字宝宝放回课文中再读课文男生读2、出示“熟、言”谁认识,指名读它们在课文的第几段呢?指名读准字音。
理解词语“自言自语”3、出示“题、反、观、察、研、究、秘、密、吸、引”会读的自己读一读这些字宝宝都出现在那一段呢?指名读课文第4段(认读生字同桌认读、指名读)给字宝宝组词出示词语齐读、男女读理解“吸引力”,女生读第4段4、把所有的字宝宝、词宝宝放回课文中再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四)、学习生字看到同学们把课文读得这么好,有几个字宝宝想和大家交朋友了,你们看它们是谁(出示:苹、落、件、习)(1)观察说字的结构,口头组词(2)师指导“落”的写法和结构(3)生书写其它的字(五)巩固拓展你由苹果落地还能想到什么?(六)课堂检测给生字标序号三、布置作业1、听写生字(必做)2、给字组词(选做)篇二目标预设:1、会认12 个生字,会写8 个生字,读写“自言自语”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
《苹果落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苹果落地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即重力。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苹果落地背后的科学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重力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苹果、绳子、篮子、实验台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记录实验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提问“苹果为什么总是落在地上”,引导学生思考苹果落地背后的原因。
2.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苹果落地的现象,并提出假设:苹果落地是因为受到一种力的作用。
3. 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苹果在不同的条件下落地的情况,如高度、地面材质等。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苹果落地背后的科学原理。
5. 结论: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苹果落地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6.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地球引力等。
五、教学反思:1. 本次公开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重力的概念,达到了教学目标。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思考问题,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及时总结实验结果,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原理。
4. 教学反思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对于高度和地面材质对苹果落地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重力概念的理解,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实验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评估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交流和合作情况,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策略调整:1. 对于学生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可以增加实例讲解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重力概念。
小学二年级语文《苹果落地》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苹果落地》原文牛顿是世界的科学家。
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
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他的身边。
这件事人们习以为常,他却感到好奇。
心想:“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一定是因为它熟透了,”他自言自语,“可是,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也不向左、向右跑呢?”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又反复地观察,专心地研究,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
原来,这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苹果落地》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新偏旁“田”,读写并理解“自言自语、思考、吸引、现象、世界、、科学家”等新词语的意思。
2、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了解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地球有吸引力的事。
学习善于观察、爱动脑筋、专心研究的科学精神。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13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学第一自然段,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过东西落地的情境吗?(交流)是呀,都是往下落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小朋友看到苹果落地后就从中有了重大发现,这是怎么回事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确自学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出带生字的词;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
(1)看卡片认读生字、正音。
(2)完成课后习题2,第一读,连一连。
(注意平翘舌)(3)新词教学a、学生自提问题。
b、交流讨论:“而”这个词的运用(读文理解,仿照说句)三、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回答:主要讲谁?发生了什么事?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自读课文第一段。
(1)读懂句子,理解“动脑筋、遇到”得词义。
A、总的告诉我们什么?B、说说动脑筋的具体表现。
换词法理解“遇到”的词义。
(2)用“总要、为什么”说话。
《苹果落地》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苹果落地的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1.2 教学内容苹果落地的基本原理重力对苹果落地的影响空气阻力对苹果落地的影响1.3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分组讨论问题解答第二章:教学准备2.1 教具准备苹果若干个计时器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等)2.2 教学环境准备室内或室外空旷场地安全防护措施(如保护垫、警示标志等)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苹果落地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2 观察实验将苹果从不同高度扔下,让学生观察苹果落地的时间和距离。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苹果会落地?重力对苹果落地有什么影响?3.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空气阻力对苹果落地的影响。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讨论,并给出结论。
3.4 问题解答邀请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地?重力和空气阻力对苹果落地有什么影响?总结并解释苹果落地的原理。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苹果落地原理的小短文。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苹果落地的原理,并给出实例。
4.2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苹果落地原理。
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评价教学效果。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小组活动成果,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5.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教学效果评价,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科学知识介绍重力的定义和作用。
解释空气阻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6.2 拓展活动进行实验:在不同速度、不同角度下抛掷苹果,观察其落地情况。
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在不同条件下苹果的落地情况会有所不同。
6.3 应用实践让学生思考苹果落地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运动、飞行器设计等。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苹果落地》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苹果落地》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新偏旁“田”,读写并理解“自言自语、思考、吸引、现象、世界、、科学家”等新词语的意思。
2、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了解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地球有吸引力的事。
学习善于观察、爱动脑筋、专心研究的科学精神。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13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学第一自然段,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过东西落地的情境吗?(交流)是呀,都是往下落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小朋友看到苹果落地后就从中有了重大发现,这是怎么回事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确自学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出带生字的词;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
(1)看卡片认读生字、正音。
(2)完成课后习题2,第一读,连一连。
(注意平翘舌)(3)新词教学a、学生自提问题。
b、交流讨论:“而”这个词的运用(读文理解,仿照说句)三、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回答:主要讲谁?发生了什么事?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自读课文第一段。
(1)读懂句子,理解“动脑筋、遇到”词义。
A、总的告诉我们什么?B、说说动脑筋的具体表现。
换词法理解“遇到”的词义。
(2)用“总要、为什么”说话。
2、堂练习: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
(1)分析例句。
(2)完成课堂作业3。
3、再读课文,说说你有几个为什么?五、巩固生字词语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苹果落地”这件事的经过,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启蒙教育。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苹果落地》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优秀《苹果落地》课堂实录1【学习目标】:一、使学生识别文中14个二类字,会用它们组词。
二、明白得课文内容,体会“好奇心”的重要性。
培育学生认真观看,踊跃考虑的学习适应。
【教学重难点】:体会“好奇心”重要性的基础上,培育学生认真观看,踊跃考虑探讨的学习适应。
【教具预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学习进程】:一、激趣导入:(铃响,课件录音和教师对话)“教师,我想问您,摔倒了什么缘故会向前爬?”“教师,什么缘故不让咱们进网吧呢?”师:我正在上课,下课后咱们一路研讨好不行?都上课半天了,同窗们的问题还问不完,说明这些小朋友都擅长观看,爱动脑筋,今天教师给大伙儿带来了一名超级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熟悉?咱们来一路学习“苹果落地”二、读课文,识别二类字一、出示题目“苹果落地”齐读两遍师:看到题目,你想问哪些问题?生:(1)苹果什么缘故会落地?(2)谁发觉了苹果落地?二、初读课文,体会文意(1)读课文,用多种识字方式认字。
(2)同桌读课文,假设你同桌读得好,请为你同桌竖起大拇指,假设你同桌有哪个字不熟悉,请你帮帮他。
好吗?(3)听教师读课文,订正字音。
(强调学生做一个倾听者。
)(4)评判教师读课文,(先说优势,再指出缺乏。
)(5)你们想不想也读得专门好听?情愿读的同窗站起来读一读。
(6)倾听者评判他听到的念书声。
(7)谁情愿给大伙儿说一说你是怎么认字的?3、检查认字(1)课件出示课文,二类字词语闪烁,读课文。
(2)出示单个字。
(3)分组研究字形、字义,和字的记字方式。
(4)指出每一个字的部首,明显的部第一说,课件判定。
课件中“左、右、专、反”闪烁、配音,“咱们部首不明显,也要找出来,小朋友,想一想方式。
”(5)分4个大组各查一字,全班交流。
(6)开火车认读,4辆火车同时开读词,比比,哪组快。
(7)把你还不熟悉的书画下来,课后想方式熟悉。
三、再读课文,明白得文意一、默读课文师:读了课文,你想提哪些问题?生:(1)、是不是牛顿看见了世界上第一个落地的苹果?(2)、苹果本应该落地,很平常,什么缘故牛顿感觉很奇怪?奇怪什么?(3)、什么缘故从来没有人钻研,发觉地球有吸引力?(4)、牛顿是个什么样的人?二、其它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相互回答。
《苹果落地》教学反思
《苹果落地》这篇课文是“好奇”这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年轻的牛顿看到苹果落地的现象感到很好奇,经过反复思考,专心研究,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这个故事是要向我们说明好奇心的重要性。
文正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牛顿发现地球吸引力的经过。
通过让学生感受牛顿发现地球吸引力的经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课上,我先向学生介绍了我们中国的宇航员在月球上行驶的情况。
由于以前就有像学生介绍过月球上失重的这一现象,所以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够明白东西在月球上总是飘在空中,是因为离开了地球,到了太空中,所以就会失重。
通过这样来导入新课,学生对地球的吸引力这一现象就能较快的理解接受。
在课的结尾,我又向学生提问:如果这个苹果到了太空会怎样?然而,在地球上它会往哪里落?这样整节课前后互相照应。
由于这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
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牛顿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牛顿为什么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因为他善于观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什么事都“感到好奇”,再加上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人类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
激励学生向牛顿学习善于观察,还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才能有所作为。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万有引力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明白要学习牛顿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