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防范逃废金融债权的法律完善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5
摘要:
逃废金融债权行为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信用制度和正常的信用秋序,造成社会信用缺失,并且损害了金融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法律是解决逃废债权问题的最后防线,在当前形势下防止逃废金融债权的首要问题,就在于加强金融立法,完善有关改制、破产和市场管理等方面配套制度,建立一个有机的、系统化的防止逃废金融债权的法律体
系。
关键词:防范;逃废;金融债权
一、现行有关立法出现的问题
一)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制度体系从整体制度层面上而言,现行有关防止逃废金融债权的立法繁杂混乱,没有形成系统制度体系,立法空白较多,现行的立法之间存在冲突。我国现行立法关于防止逃废金融债权的规定散见于法律体系的各个地方,民事立法、行政立法、刑事立法中都有关于普通债权的保护性规定,金融债权同样能够可以作为普通债权获得它们的保护。但由于我国法制自身建设和部门法自身建设的缺陷和不足,在这些保护债权的法律法规之间也存在着固有的配套制度上的缺陷与不足;除了受民事法律中关于普通债权的规定以外,还受一些专门防止逃废金融债权的规章或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调整。这些规范性文件法出多家,规定繁杂凌乱,之间并不具有彼此的关联性,规章与规章之间、规章与规范性文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法律空白区,为债务人逃废金融债权提供了很大的可乘之空间,无疑不利于对逃废金融债权行为的防范。
金融法律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应该保持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之间的和谐,下位法不得违背上位法,同位阶的立法之间应该衔接一致另外,现行立法中没有专门的防止逃废商业银行金融债权的单行立法,这是现行立法没有形成体系化,存在大量立法空白,立法间冲突的根本原因。
二)专门立法内容片面或不健全就具体制度层面而言,关于逃废金融债权规制的专门立法,由于其立法主体和立法目的的限制,内容多具有片面性且规定过于笼统简单,有的只有几个具体条文(例如<关于加强金融债权管理、建立防范和制裁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制度的通知》只有四个条文),多是给出几个粗略的方向性的规定,缺乏内容上、执行上、程序上的细节性规定,不利于对逃废金融债行为的规制,不利于彻底防范逃废金融债行为。配套的一些单行的民事法律法规中本身存在着缺陷和问题,在规制普通债权时尚存在法律漏洞和不足之处,则对
具有特殊性质的金融债权的保护方面也就必然更为不利。
三)配套法律制度不健全程序性配套制度不健全,使得即使实体制度设计很完美,也因为不具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而达不到预期的制度效果。关于逃废金融债权规制的专门立法内容多是一些原则性和目的性的条文规定,不具有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也就没有法律威慑力,导致其形同虚设。有些专门立法即使规定要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这些实施细则也多由各金融机构或金融监管分支机构以机构内部制度的形式自行制定、自行执行,不具有公开性、普遍性,效力极低。此外,民事诉讼法律领域中,过于机械取证和举证责任制度,使得金融债权人
取证困难,不利于债权人债权的实现。
四)缺乏完善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缺乏完善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惩罚力度不强,是债务人敢于逃废金融债权的成本性原因。在中国的金融实践中,因为缺乏完善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或责任追究制度有漏洞,逃废债行为人很少被追究民事责任,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更少。笔者认为,之所以逃废金融债权行为屡禁不止,就在于违法成本的计算问题,关键点就在于对违约行为的处罚太少,违约的收益太大,而且违约的收益大家可以分摊[23(PIu)。一方面,损失相当的民事赔偿原则体现不出惩罚性,民事违法成本等于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中缺乏关于金融犯罪的完善规定,对逃废债行为人的刑事处罚往往缺乏法律依据,刑事违法成本也几乎等于零。当逃废金融债行为几乎没有任何违法成本时,债务人就会肆无忌惮地实施逃废债行为。因此,即使是在一些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防止逃废金融债权的根本措施也是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处罚机制,带有惩罚性的巨额违约金制度和严厉的刑事处罚措施使债务人不敢逃废金融债权。
五)司法执行领域出现的问题商业银行通过司法途径防范和遏制逃废债行为,是其保护自己债权实现的一个主要手段,而司法执行程序是债权保护的最后一道工序,其法律完善直接影响到了金融债权能否最终实现的问题。但是由于司法环境本身出现的问题,以及其外部政策环境的问题,目前银行业金融债权法律执行的效果不甚理想。第一,诉讼执行成本过高。执行费用成本与实际执行效果不成正比,使得许多金融债权人基于成本考虑而求助于其他的救济途径,不利于对债权人的保护。第二,司法执行没有完全独立。司法执行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受到来自各方的干预,特别是来自政府权力的干预。尤其是地方政府往往为了保全地方利益而选择牺牲银行债权,例如它们会直接授意法院进行破产清算,压制债权银行的申辩,干预其他机构对法院破产的正常监督等。第三,执行过程中,执行难,执行收回率低,使得债权在既使胜诉的情况下也难以得到实现。
二、逃废金融债权的立法完善有关防止逃废金融债权法律制度本身的立法完善间题,就是指该制度的体系架构、制度内容等静态上的完善,是通过对现行制度内容的填补和体系架构的调整来实现的。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立法制度体系,是保护商业银行债权权益的根本要求,是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法律措施,有利于防止逃废金融债权的发生,有利于维护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有利于金融经济和运行的稳定与发展。
一)有关实体立法的完善在实体立法面,建议重新架构防范逃废金融债权的制度体系,制定专门法规,弥补现行法的空白与漏洞。如前所述,现行有关防止逃废金融债权的立法繁杂混乱,没有形成系统制度体系,立法空白较多,现行的立法之间存在冲突,这就为逃废金融债权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不利于对该行为的防范。所以,在立法完善上,首先要重新架构防范逃废债权的制度体系,弥补没有专门全面立法的缺陷,只有这样,才能最大
限度地降低逃废金融债权的法律风险。
制定专门性立法,避免现行立法冲突鉴于逃废金融债权行为的危害性及其对商业银行和金融业务的冲击程度,笔者认为,应该以法律或至少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制定一部统一的防范逃废金融债权的规范性文件,对逃废金融债权的行为进行统一规制。在该立法性文件中,要把散见于各处的逃废债规定系统起来,全面规范各种逃废债的行为,这样就避免了因为没有专门性、权威性的立法而产生的逃废债行为。此外,加强对现行规章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管理制度,要定期审查它们的法律效力,避免它们的冲突,防止失效的法律文件仍然适用的现象发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应该将一些重要的金融规章、条例和合理的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上升为法律、法规,通过改变
效力等级,以提升其规则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配套制度的法律完善对配套法律制度的完善,是重新架构防范逃废金融债权的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难以完善的环节。因为配套制度涉及到了各个立法领域,包括民事、行政和刑事制度的法律完善,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庞大的法律建设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由哪一个部门能够单独解决的。对配套制度建设的完善,在合同法、担保法、破产法、证券法、票据法和保险法等制度方面,都应该加强对金融债权人的权益保护。例如,就银行金融债权担保问题,因其不同于其他担保债权的特殊性,建议应在《担保法》中设立专章加以规制。着重建立担保物实际价值评估制度、直接人员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虚假担保骗贷或串通骗贷等实践中经常出现的行为
做出立法规制,最大限度地降低逃废金融债权的风险。
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处罚制度加强对逃废金融债权的责任追究机制建设,统一逃废金融债权的认定标准、明确追究责任主体和承担责任主体、明确逃废金融债权的法律责任,并制定严格的惩罚性措施,实行巨额惩罚性违约金制度和贷款主体资格限制准人制度。这样就加大了债务人的违法成本,使得债务人通过成本比较分析,慑于严
惩而不敢逃废金融债权。
二)加强配套程序性立法不管实体法律规定的多么严谨完备,程序性配套立法不完善,商业银行的债权同样得不到切实保障。鉴于整个立法体系中的配套程序性制度建设都明显滞后,这项工作也不是立即就能够完成的。建议尽早修改现行1991 年的《民事诉讼法》,特别是随着我国加人世贸及一系列国际公约,对现行民诉法的修改势在必行,目前关于民诉法的修改已经提上日程。另外,在实体制度的条文中要避免一些空洞的概念性和目的性的文字表述,尽可能地使用细节性和步骤性的描述,增强其条文的可执行性。在修改民诉法过程中,要注意关
于举证责任制度和司法执行程序制度的完善。
三)提高司法执法水平建议加强司法和司法执行领域的法律完善,提高司法水平,加强司法监督,降低执行成本,提高执行效率,保证执行效果。商业银行通过司法途径防范和遏制逃废债行为,是其保护自己债权实现的一个主要手段,而司法执行程序是债权保护的最后一道工序,其法律完善直接影响到了金融债权能否最终实现的问题。但是,我国至今未有系统的、全面的、完整的执行立法。司法部门要站在维护法律独立行和权威性的前提下,严格依法裁判有关逃废金融债权的问题,要把商业银行与企业平等对待,公平、公正、合理地处理案件,避免人为造成金融债权的流失。同时要发挥人大、检察院和上级法院的监督职能,力保司法公正。另外,在司法执行领域:第一,要降低诉讼执行费用的收费标准,并保证提高执行的效率和执行的效果,使执行费用成本与实际执行的效果成正比,这样才有利于金融债权人行使执行请求权,进而有利于对金融债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