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八年级数学下册2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4一元一次不等式习题课件新版北师大
- 格式:ppt
- 大小:685.50 KB
- 文档页数:9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适用年八年级级所需时课内共用5课时,课外共用3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不等模型探究数量关系的重要内容,为学生建立不等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数学化”过程,为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章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通过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一般不等式的解、解集以及解不等式的概念。
(2)具体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3) 通过具体实例渗透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与探索。
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实际应用在本主题单元中,我把3部分内容设计成2个专题来组织学习活动。
专题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知识及解法。
专题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与探索。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抽象概括和数学表示,自然过渡到“模型化”,通过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之间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通过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与探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对比和归纳,探索不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
3.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体会揭发中蕴含的化归思想。
4。
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的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体会不等式(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点归纳北...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不等关系1.一般地,用符号“<</span>”(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要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的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的是不相等的关系.3.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非负数大于等于0(≥0),非正数小于等于0(≤0)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a-c>b-c.(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a/c=b/c.(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2.比较大小:(a、b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即:a>b <===>a-b>0 a=b <===>a-b=0 a<===>a-b<02.比较大小:(a、b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一般地:如果a>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如果a那么a-b是负数;反过来,如果a-b是负数,那么a即:a>b <===>a-b>0a=b <===>a-b=0a<===>a-b<0(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三.不等式的解集:1.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2.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与方程的解不同.¤3.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名师说课稿:第二章课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一. 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课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不等式组的含义,掌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会用图像法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不等式组的解法和解集的表示方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组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不等式组的含义,掌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会用图像法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等式组的解法和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图像表示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不等式组的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引出不等式组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不等式组的解法,引导学生发现解法的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法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教师讲解:教师讲解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表示方法,特别是图像法的含义和画法。
5.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等式组的知识,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年级数学下册(新版北师⼤版)精品导学案【第⼆章_⼀元⼀次不等式和⼀元⼀次不等式组】第⼆章⼀元⼀次不等式和⼀元⼀次不等式组第⼀节不等关系【学习⽬标】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感受⽣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
2.能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增强学⽣的符号感,发展其数学化的能⼒。
3.通过观察、分析、猜想、独⽴思考的过程感受不等式这个重要的过程,发展学⽣归纳、猜想能⼒。
【学习⽅法】⾃主探究与⼩组合作交流相结合.【学习重难点】重点: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
难点:怎样建⽴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学习过程】模块⼀预习反馈⼀.学习准备1.⼀般地,⽤符号“<”(或“≤”),“>”(或“≥”)连成的式⼦叫做。
注意:⽤符号“≠”连接的式⼦也叫不等式。
2.列不等式:列不等式类似于列⽅程,列⽅程依据的是等量关系,列不等式依据的是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的关键是找不等关系。
⼤于⽤符号表⽰,⼩于⽤符号表⽰;不⼤于⽤符号表⽰,不⼩于⽤符号表⽰。
3.阅读教材:第⼀节不等关系⼆.教材精读4.例题:如图,⽤两根长度均为l cm的绳⼦,分别围成⼀个正⽅形和圆,(1)如果要使正⽅形的⾯积不⼤于25cm2,那么绳长l应满⾜怎样的关系式?(2)如果要使圆的⾯积不⼩于100 cm2,那么绳长l应满⾜怎样的关系式?(3)当l=8时,正⽅形和圆的⾯积哪个⼤?l=12呢?(4)你能得到什么猜想?改变l的取值再试⼀试?分析:正⽅形的⾯积等于边长的平⽅.圆的⾯积是πR2,其中R是圆的半径.两数⽐较有⼤于、等于、⼩于三种情况,“不⼤于”就是等于或⼩于. “不⼩于”就是⼤于或等于。
做⼀做:通过测量⼀棵树的树围(树⼲的周长),可以计算出它的树龄,通常规定以树⼲离地⾯1.5m的地⽅作为测量部位。
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这棵树⾄少⽣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只列关系式)归纳⼩结:⼀般地,⽤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叫做不等式。
实践练习: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不等式,哪些既不是等式也不是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精讲及分类练习识别不等式(组)类应用题的几个标志,供解题时参考。
一.下列情况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1。
应用题中只含有一个不等量关系,文中明显存在着不等关系的字眼,如“至少”、“至多”、“不超过”等.例1.为了能有效地使用电力资源,宁波市电业局从1月起进行居民峰谷用电试点,每天8:00至22:00用电千瓦时0.56元(“峰电”价),22:00至次日8:00每千瓦时0。
28元(“谷电”价),而目前不使用“峰谷”电的居民用电每千瓦时0.53元。
当“峰电”用量不超过...每月总电量的百分之几时,使用“峰谷”电合算?分析:本题的一个不等量关系是由句子“当‘峰电’用量不超过...每月总电量的百分之几时,使用‘峰谷’电合算"得来的,文中带加点的字“不超过..."明显告诉我们该题是一道需用不等式来解的应用题。
解:设当“峰电”用量占每月总用电量的百分率为x时,使用“峰谷”电合算,月用电量总量为y。
依题意得0。
56xy+0。
28y(1-x)<0。
53y。
解得x<89℅答:当“峰电”用量占每月总用电量的89℅时,使用“峰谷”电合算.2.应用题仍含有一个不等量关系,但这个不等量关系不是用明显的不等字眼来表达的,而是用比较隐蔽的不等字眼来表达的,需要根据题意作出判断.例2.周未某班组织登山活动,同学们分甲、乙两组从山脚下沿着一条道路同时向山顶进发.设甲、乙两组行进同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3.⑴直接写出甲、乙两组行进速度之比;⑵当甲组到达山顶时,乙组行进到山腰A处,且A处离山顶的路程尚有1.2千米.试问山脚离山顶的路程有多远?⑶在题⑵所述内容(除最后的问句外)的基础上,设乙组从A处继续登山,甲组到达山顶后休息片刻,再从原路下山,并且在山腰B 处与乙组相遇.请你先根据以上情景提出一个相应的问题,再给予解答(要求:①问题的提出不得再增添其他条件;②问题的解决必须利用上述情景提供的所有已知条件).解:⑴甲、乙两组行进速度之比为3:2.⑵设山腰离山顶的路程为x 千米,依题意得方程为232.1=-x x , 解得x =6.3(千米).经检验x =6.3是所列方程的解,答:山脚离山顶的路程为6.3千米.⑶可提问题:“问B 处离山顶的路程小于多少千米?”再解答如下:设B 处离山顶的路程为m千米(m>0)甲、乙两组速度分别为3k 千米/时,2k 千米/时(k >0) 依题意得k m 3<km 22.1-,解得m<0.72(千米).答:B处离山顶的路程小于0.72千米.说明:本题由于所要提出的问题被两个条件所限制,因此,所提问题应从句子“乙组从A处继续登山,甲组到达山顶后休.息片刻...,再从原路下山,并且在山腰B处与乙组相遇”去突破,若注意到“甲组到达山顶后休息片刻...."中加点的四个字,我们就可以看出题中隐含着这样一个不等关系:乙组从A处走到B处所用的时间比甲组从山顶下到B处所用的时间来得少,即可提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问题且可解得正确的答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以下是该知识点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和应用:
一、定义:
1. 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可以用不等号连接的整式方程。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方程组。
二、解题步骤:
1. 分别解每个不等式;
2. 找出解集的规律;
3. 画出数轴;
4. 根据数轴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三、注意事项:
1. 解不等式时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不能丢三落四;
2. 解不等式组时要根据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
四、应用: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工程问题、经济问题等领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购物时我们可以用不等式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或者在工程问题中用不等式表示某些量的范围等。
五、练习方法:
1. 课本例题练习:通过解决课本例题来加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理解;
2. 课后习题练习:通过解决课后习题来巩固知识点;
3. 自测练习:自己出题并解答,以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4. 专题练习: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专题练习,以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六、总结: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需要我们通过多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应
用这些知识点,以增强我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一、全等三角形判定、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 反证法: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四、直角三角形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 、直角三角形判定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 、互逆命题、互逆定理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五、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外心)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 、角平分线。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内心)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定义: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 基本性质: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如果a>b,那么a+c>b+c, a-c>b-c.(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span="">说明:比较大小: 作差法a>b <===> a- b> 0a=b <===> a- b= 0 a<b <===> a- b< 03.. 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4.. 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2.4.1一元一次不等式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2.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自主导学温故知新1、解一元一次方程:2、将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分别表示在数轴上:(1)(2)知识点一:一元一次不等式1、观察下列不等式:(1) 6+3x>30 (2) x+17<5x (3) x≥5 (4)这些不等式有哪些共同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尝试练习1.下列不等式中,属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A.4>1 B.3x-<4 C.D.4x-3<2y-7知识点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仔细研读课本P46-47完成下列题目)解不等式,并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解:去分母,得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系数化为1,得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尝试练习: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1) (2)合作探究1.若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该不等式的解集为.2、求不等式4(4x+1)24的正整数解。
巩固作业1.下列不等式中,属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A.4>1 B.3x-24<4 C.D.4x-3<2y-7 2.与不等式有相同解集的是()A.3x-3<(4x+1)-1 B.3(x-3)<2(4x+1)-1 C.2(x-3)<3(2x+1)-6 D.3x-9<4x-43.不等式的解集是()A.x可取任何数 B.全体正数 C.全体负数 D.无解4.不等式2x-1≥3x一5的正整数解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5.不等式与的解集相同,则.6、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分别表示在数轴上;(1) 5x<20 (2) <1(3) x-22(x+1) (4) <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会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应用题.自主导学温故知新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分别表示在数轴上。
(1)(2)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某种商品进价为200元,标价300元出售,商场规定可以打折销售,但其利润不能少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