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5
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诗歌鉴赏要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古诗词鉴赏题10大规律和答题模板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板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一词领全诗型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板|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一词领全诗型本网站为您精心整理了高考汉语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方法:一个词引领整个诗歌类型。
有关更多相关信息,本网站将不断更新。
请注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一词领全诗型1.提问方式:一个词是整首诗的关键。
为什么?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个回答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考虑词在诗歌结构中的作用。
答题示例1:在一个春夜,李白在洛杉矶听到长笛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在这夜曲中,听到折断的柳树,谁能感受不起故乡的感觉?“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珍爱遥远的未来”,诗的主题是乡愁(第一步)。
这种想家的感觉是由听到“折柳”的笛声(第2步)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整首诗的关键。
答题示例2:江阴富源堂戴富谷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没有山可以遮住你的眼睛,淮南的极地眼睛遍布中国。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的山遮目”是这首诗中最有表现力的。
你觉得怎么样?请简要分析一下。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
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
回答例3:山行即事王质天空中的浮云是蓝色的,谈论着阴天和晴天。
雨淋湿了衣服,风吹清了袖子。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
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 一种水生植物。
② 酲: 在这首诗中,醉后谵妄就像一种疾病感,指的是情绪低落的表现。
语文答题模板高考第一部分诗歌答题模式(重在读懂答准)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第二部分现代文(论述文)答题模式(重在分点答题)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物+心)+联系上下文(心物同构)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形象或性格)+侧面烘托(或印证)+内容更加丰富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第三部分小说独特答题模式(重在人物手法)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7.人物形象的塑造: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第四部分实用文独特答题模式(重在发幽探微)1.访谈提问的艺术:紧扣主题,不蔓不枝+善于引导,环环相扣+适时应和,便于沟通2.新闻作品优秀之处:选材+对象+见解+提问技巧3.写XX多余吗?:主题+人物+文体特点(补充或印证)第五部分积累——现代文(务必耳熟能详)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超级管用的古诗鉴赏答题模板语文学科中,古诗歌鉴赏这个题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这个题目也是主干知识,所以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是有学生在这个题目上面出错,甚至得到很低的分数。
有的学生不是读不懂古诗,而是不会组织答案,即意思明白,却不能用文字准确表达。
因此这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些很有用的古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希望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有所帮助。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高考语文诗歌赏析题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1语言风格常用术语简介生动形象语言活灵活现,具体形象①人物语言个性化,言如其人;②描写逼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③运用多种辞格,新鲜活泼;④注意词语选用,注意句式变换。
朴素自然语言自然不做作,少雕饰,发自内心,出于至诚,感情真挚;明白如话,清新自然,不堆砌,少修饰,不做作,真切平实,通俗易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含蓄蕴藉语言含义深刻,含而不露,言在此而意在彼引而不发,含而不露,欲言还休,富有言外意、弦外音、话中话,深沉厚重,深蕴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幽默风趣语言诙谐机警,活泼有趣,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段,突出事物特征,揭露事物本质,富于讽刺意义,增强批判性和说服力,令人轻松愉快,忍俊不禁。
庄重典雅语言平实沉稳,严肃郑重,采用典范书面语,拒绝俚词俗语;常用古语词、成语;多用专有名词、术语;多长句、复句。
庄重严肃,堂皇正大,深沉厚实,义正辞严清晰明快语言干净利落,明白晓畅,语言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斩钉截铁,单刀直入,一语中的,一针见血,痛快淋漓,雅俗共赏。
绚丽华美语言酣畅淋漓,辞藻华丽,注重修饰,表意细腻,体物入微,穷形尽相,多用辞格,讲究技巧,富于联想、想象,纵笔泼墨,气势如虹,内容丰富,表意充分音律和谐语言具有音乐美,合辙押韵,节奏匀称,平仄调配,抑扬顿挫,音律讲究;多用叠词象声词,多用整句,多用四字短语。
读来朗朗上口,听来悦耳动听,富音乐性整散结合整句(对偶、对比、排比、反复、顶真等)与散句错杂,语言具有整齐美、对称美、复叠美、回环美、错落美,活泼多致,丰富多彩,显得文采富赡,文气十足,情浓意满,酣畅淋漓,引出整句,分析其语言美感,略说整散结合之妙其他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一、分析形象【提问方式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套路模板(一)把握思想内容的一般方法( 写什么内容,抒什么感情)1 、审标题,搜取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
幽:深远,僻静,隐蔽的,不公开的。
这些都能帮助考生答题。
2 、看作者,知人论世高考大都选名家作品,这些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或豪放,或沉郁,或清丽,或哀婉。
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
读苏轼的“大江东去”,自然要理解其“豪放语”,读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自然不会说它“直抒胸臆”,因为作者属婉约派,特点是曲折委婉、含蓄隐约而又寓意隽永、细腻缠绵。
3 、品局部,抓住关键高考题往往从关键词语(诗眼)出发,提摄全篇,这其实正好是读诗的一个突破口。
上文已谈及,此不赘述。
4、看注释,破解难点高考试卷为了降低试题难度,命题者往往有意识的在诗歌后面给出一些注释。
一方面是对文中的难点进行解释,一方面对诗歌所涉及的历史环境进行必要的说明。
对这些内容,学生们在做题时,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因为这往往是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
5 、抓整体,全面参照一抓全文意象情感(上文已谈)。
二抓尾联末句。
在前文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最后抒情议论,画龙点睛,这是中国诗歌的一大特色。
尾句(联 )通常担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最后一联,明显地透露出了作者对贾生的同情和对孝文帝的讽刺。
三抓诗后及题干中的补注和交代,往往可以了解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某些词语的含义。
(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一般方法(怎样写的 )第一,了解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高考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附录:诗歌鉴赏简答题设题目类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某某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一、形象分析题(一)人物形象题提问方式1.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加以分析。
2. 诗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3. 请简要分析(概括)诗人的形象特点。
答题步骤方法(1)1. 总述:本诗塑造了一个xx(特征1)xx(特征2)的xx(身份)形象2. 分析:结合具体诗句具体分析特征(解释或翻译诗句+手法=形象)3. 评价:指出形象表现的情感和呈现的意义。
PS:第2 步和第3 步可以分开也可以合在一起作答。
方法(2)1. 特征①:分析2. 特征②:分析3. 特征③:分析感旧【宋】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①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实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这首诗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①壮志难酬。
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终老。
②迟暮悲伤。
“一簪华发醉秋风”写出诗人此时白发萧疏的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
③孤独寂寞。
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有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二)景物形象题提问方式1. 这首诗/某联/某几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2.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3.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题步骤1. 本诗通过描写....等意象2. 描绘了一幅xx xx 的画面(营造了xx xx 的氛围/渲染了xx xx 的气氛)3. 从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心情、心境),达到了.....的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绝句二首(其一)(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1.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万能答题公式
…
②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
③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公式】诗词风格
赏析题的表述:
(按层次顺序解
答)表达方式+语
言特点+意境体
味及效果
问:请简要赏
析这首诗歌的
语言特色。
人物形象1、你从诗中
看到了一个
什么样的人
物形象?
2、“…(诗
句)”勾勒
出了怎样的
形象?
①找出诗
词中描写
形象的相
关语句。
②概括形
象的特征。
③结合诗
词主旨,指
出所写形
象的表达
作用和效
果。
这首诗描写了…
(特定的环境或
氛围)的一个…
(特征、性格、思
想)的…形象。
【公式】描写内容
+思想、性格、特
征+形象称谓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
城。
草枯鹰眼
疾,
雪尽马蹄
轻。
忽过新丰
市,
还归细柳
营。
回看射雕
处,
千里暮云
平。
问:这首诗塑
造了一个什么
样的狩猎的将
军的形象?
全诗借此塑造了
一个豪放潇洒、英
姿飒爽、武艺不凡
的狩猎的将军的
形象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
1题型一:鉴赏诗歌“炼字”艺术【设问方式】1.诗中某字用得好(或“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2.某句(联)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简要分析。
3.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赏析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说明某字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炼字是指诗词中那些经过反复推敲,用得贴切、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古人所谓炼字,主要是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1动词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表情达意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
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坼”与“浮”这两个动词描写就用得恰当而极有气势,生动地描写出诗人在洞庭湖上的感觉: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水,好像湖东南的吴楚之地都裂开了,甚至整个乾坤都浮在水上。
2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
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及活用状况。
如“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句中的“满”这个形容词用得精当,写出了秋山落日余晖之广阔而浓稠的感觉。
再如“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谢朓北楼》)句中的“寒”“老”是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意思是说秋天桔柚变红,给桔林中的人家增添了寒意;秋天的风霜使梧桐变老。
数量词有些诗句中的数量词经过了诗人精心斟酌、提炼,往往具有丰富隽永的诗味。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4副词有些副词对于诗句准确地传情达意起到重要的关联、辅助作用,品读诗句时不可轻易放过。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其中的“渐欲”“才能”这两组副词用得稳妥,“渐欲”表现出繁花纷纷扑面而致使诗人越来越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才能”表现诗人对春草初生的欣喜和爱怜之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5、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练习:(08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一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面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高考语文答题模版高考语文答题模板一、诗歌鉴赏类1.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2. 答题模式:手法+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情感表达。
3. 答题示例:(1)《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潜入夜”“润物”则是拟人化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对万物的滋润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小雨润物与草色遥看近却无相对比,突出了雨的细小和滋润程度,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类1. 提问方式: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意思。
2. 答题模式:内容+情感。
3. 答题示例:(1)《陈情表》中“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这段文字表达了李密对祖母的孝敬和报答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他不能离开祖母的原因。
(2)《六国论》中“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而北。
各以其所取者,入秦而求天下之利。
”这段文字表达了六国对秦国的掠夺和依赖,同时也揭示了六国灭亡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类1. 提问方式: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 答题模式:内容+情感。
3. 答题示例:(1)《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烦躁和不安,同时也为下文描写荷塘月色做了铺垫。
(2)《故都的秋》中“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秋天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四、作文类1. 写作要求:审题准确、立意明确、选材恰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2. 写作步骤: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写作成文。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板_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分析全诗情感主旨本站为你挑选了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分析全诗情感主旨,更多相关资讯本网将持续更新,请及时关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分析全诗情感主旨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回答变体: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整体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融合意境回答,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及提问。
3.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有关的句子)分别写下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写什么情感答题示例1: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来,沟塍时时通在。
人间艰辛就是三农①。
必须得一犁水足望年益。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先行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步骤三)答题示例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可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要得家中夜深挤,还应当说道着长途跋涉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长途跋涉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就是通过这幅想象的画面,(步骤二)去整体表现“思家”的。
(步骤三题目已经表明情感)(想象1分后,画面描写2分后)。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如果说用某个字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生动贴切地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第五种模式:一词领会全诗型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诗歌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歌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诗歌鉴赏主观题题型分类及解题方法--------->>一、有相关知识的题型<<---------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物描写、抒情方式、景情关系、艺术技巧、章法结构等1.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物描写2.抒情方式3.景情关系、艺术技巧、章法结构景情关系:触景生情: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常考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夸大夸张、缩小夸张)、比拟(拟人、拟物)、对比、衬托(正衬、反衬)、反问、设问、双关(谐音双关、语意双关)、对偶、用典、意象罗列(列锦)、叠词其他艺术手法:虚写、虚实结合、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想象章法结构:①线索:时间、空间、情感、事物等。
②结构类型:首尾呼应、对比、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层进、前后照应。
③层次脉络。
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层次的内容,理清作品脉络的发展。
注意写景与抒情内容的安排。
答题模板答案表述模式特点+说明+作用--------->>二、有答题模式的题型<<---------字词品鉴、句子作用(含景物作用)、句子赏析、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意境分析、思想感情等。
1.字词品鉴答题格式:词义+手法+描述+作用第一步,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指出该词所用艺术手法。
第三步,联想想象,描绘跟该词相关的诗句内容。
第四步,指出作用:(1)内容作用(①表现对象××特点;②抒发××感情;③渲染××气氛;④定下××基调);(2)结构作用(①为××作铺垫;②与××对照;③与××呼应;④总领××内容;⑤总结××内容;⑥线索;⑦点题)。
2.句子作用答题格式:内容+结构内容包括:①写了什么内容(景、人、物、事;如果是形象,要概括出特点);②反映了什么时代、社会特征;③交代了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④渲染什么气氛;⑤抒发什么感情;⑥定下什么基调。
结构包括:①为××作铺垫;②与××对照;③与××呼应;④总领××内容;⑤总结××内容;⑥点题。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唐多令刘过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矾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
②南楼:楼名,在武昌,二十年前词人与故人到此登楼揽胜,武昌当时是抗金前线。
这首词的开头两句有何作用?①描绘了江边凄清的秋色:衰败的芦叶落满沙洲,寒冷的沙滩边,浅水流过。
②渲染萧瑟、寥落的气氛,烘托了词人孤寂悲凉的情怀,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③为词人抒发重游南楼时时光流逝、忧国伤时的情怀作铺垫。
3.句子赏析①艺术手法(优先考虑修辞)。
答题格式:手法+说明+作用(特点,情感)②精彩词语。
③独特角度。
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答题格式:概括(特点+名称)+具体表现+回扣特点4.意境分析答题格式:①意象+景象+意境+思想感情(“运用了××意象,描绘了××景象,营造了××(特点)的意境,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②意境特点+具体分析5.思想感情①关注诗题。
②逐句分析。
③利用注释。
④抓直抒胸臆的词句。
⑤把握描写(景、人、物、事、场景)的内容和情调(哀、乐)。
⑥化内容为感情。
答题模版××感情:作品中的××内容(要转述诗句意思,不能只是引用诗句),表现了××感情。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杜子美书室赵抃直将骚雅①镇浇淫②,琼贝千章照古今。
天地不能笼大句,鬼神无处避幽吟。
几逃兵火③羁危极,欲厚民生意思深。
茅屋一间遗像在,有谁于世是知音?【注】①骚雅:骚,指《离骚》;雅,代指《诗经》。
②浇淫:指不良风气。
③兵火: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①对杜诗伟大成就的赞美:前两联写杜甫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的特点,表达了对杜诗非凡成就的赞美。
②对杜甫坎坷人生的同情:第五句写杜甫多次在战乱中逃亡,几度陷于危难,表达了对杜甫的深深同情。
③对杜甫仁爱无私的伟大情怀的景仰:第六句写杜甫在困境中依然希望造福百姓,体现出不顾个人安危、心系天下苍生的大仁大爱,令人景仰。
④对雅道沦丧、世风颓败的社会现状的不满(或“慨叹”):尾联写杜甫的遗像留在简陋的茅屋中,而当今世上知音寥寥,足见杜甫的艺术精神、高尚情怀没有得到传承,作者对此深感不满与哀伤。
(对杜甫身后冷清的同情。
)注意比较阅读课外作品比较、课内外沟通形象:特点、表现、感情、手法真题例析(2017年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
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
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三、无答题模式<<---------需读懂作品、扣问作答的题型2016课标全国卷Ⅱ《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8.答: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