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3.01 KB
- 文档页数:54
第三单元啤酒生产中的科学第六课时一、复习导入: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比例的知识,你能来说说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例子吗?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判断时要抓住两点:一是看两种量是否是相关联的量,二是看它们变化的规律是否是商一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提炼出精华的知识点,既是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又为学生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二、基础练习:1、说一说:(自主练习4)(1)天数一定,生产零件的总个数与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
(2)平行四边形的高一定,它的底与面积。
(3)一个人的年龄与体重。
(4)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判断时关注学生判断的依据。
先让学生思考,明确思路后再逐一解决问题。
重点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加深了学生对于正比例知识的理解。
2、找一找:(自主练习7)出示关系图: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图。
(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2)根据上图估计一下,要行驶600千米大约需要多少小时?(3)估计一下8.5小时大约行驶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 借助图像加深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训练学生通过一个量的值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3、判一判:(自主练习8)判断各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引导学生可以通过计算进行判断。
4、填一填:观察桃木的体积与重量的变化图。
体积(立方米)1234567重量(吨)0.6 1.2 1.8 2.4 3.0(1)1立方米的桃木重(),5立方米重()。
(2)()一定,体积与重量成()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组的基础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深化理解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从多个层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练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总结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练习1、画一画:自主练习9在一定的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情况表格。
观察表格。
(1)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吗?请你说明理由。
信息窗3:啤酒生产计划——反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三。
教材简析:该信息窗呈现了啤酒生产车间的一角,该信息窗呈现了啤酒生产车间的一角,以表格的形式介绍了每天生产啤酒的吨数与以表格的形式介绍了每天生产啤酒的吨数与需要生产的天数情况。
引导学生发现对应数据变化规律,引入对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的学习。
这部分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规律。
教师要充分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情境,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比较、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观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反比例的变化规律,并能初步运用。
2.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合作、探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参观了啤酒的生产情况,并学习了两个量之间可以成正比例的关系,今天我们继续在啤酒厂参观,看看今天我们能学到哪些新知识?[设计意图] 以参观啤酒厂为主线,通过复习正比例的知识来引入新知的学习。
然后引导学生看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仔细观察记录表,收集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啤酒厂一共要生产多少吨啤酒?”“啤酒厂一共要生产多少吨啤酒?”(2)“每天的生产吨数与需要生产的天数这两种量有什么关系呢?”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每天的生产吨数与需要生产的天数这两种量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提出的其他合理问题先放进问题口袋,下节课再解决)这两种量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提出的其他合理问题先放进问题口袋,下节课再解决)下面我们先来解决“每天的生产吨数与需要生产的天数这两种量有什么关系”。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备课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36~37页信息窗1第一个红点问题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 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在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
1 创情板题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了解?学生可能回答: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知识树呈现本单元的内容(师出示信息窗1的情境图)大家请看大屏幕上呈现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师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昨天我们进行了前置性学习现在来汇报二、小组交流互学补充根据“探究导航”在小组内轮流交流每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从中得到的结论与启发。
一般的交流顺序是1号、2号、3号 4号组长记录、补充形成小组共同的意见以备展示用。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第一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是16:2;第二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是32:4;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的比值是相等的都等于8。
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写成 16:2 = 32:4。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我举例说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 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比如在16:2 = 32:4这个比例中 16和4是比例的外项 2和32是比例的内项。
16:2 = 32:4写成分数形式就是432216 。
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 有两个项;而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有四个项。
信息窗4:装运啤酒——正反比例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三单元信息窗四。
教材简析:该信息窗用一个特写的镜头呈现了汽车运输啤酒的情境。
通过介绍啤酒装箱中的有关数据,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用比例知识解决的问题,学习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加强对比,找出在解答方法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掌握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青岛啤酒不光是深受我们青岛市民的喜爱,并且早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名牌产品,每年青啤公司都要向全国各地输送大量的优质啤酒。
今天让我们跟进啤酒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装运啤酒”,继续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情境,主动搜集相关数学信息,自主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仔细观察情境图,收集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每个箱子能装多少瓶啤酒?(2)480瓶啤酒需要多少个箱子?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480瓶啤酒需要多少个箱子?下面我们先来解决“480瓶啤酒需要多少个箱子?”课件出示第一个红点例题。
2、探究交流,获得新知(1)独立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设计意图] 独立思考是高年级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习惯。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可以有助于学生很好的理解题意,正确解答。
(2)交流想法:a:可能出现学生利用以前的知识解决,先求出每个箱子能装几瓶啤酒,再求装480瓶啤酒需要几个箱子,列式为480÷(24÷2);b:如果学生出现用比例知识解决,就请这个同学为大家讲讲他的想法;c:如果没有用比例知识解决的,教师启发: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也可以解决这道题呢?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能不能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呢?[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关注学生充分利用数学信息的能力,以旧带新的能力。
“地球资源”单元教学设计【学习内容】煤石油天然气:煤、石油、天然气有哪些主要用途?蕴含的主要能量来自哪里?如何合理利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了解新能源的开发,认识太阳能。
海洋资源:海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哪些资源?怎样保护海洋资源?人们怎样利用海洋资源?自然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怎样合理利用秸秆?哪些自然资源是可再生的?哪些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垃圾的分类收集与处理:了解垃圾的分类收集及分类后的垃圾怎样处理?【学习目标】1.科学观念(1)了解地球上的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2)描述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
(3)知道一些自然资源是可再生的,一些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列举日常生活中一些可回收或可再利用的资源。
(4)知道太阳能是生活中可利用的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
(5)描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知道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6)了解并实施垃圾分类,保护环境卫生2.科学思维(1)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对煤、石油、天然气、海洋资源等提出研究思路;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
(3)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3.探究实践(1)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对煤、石油、天然气、海洋资源等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自然资源的信息。
(3)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或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4)能基于所学的知识,正确讲述自己探究太阳能等能源的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4.态度责任(1)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了解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一些举措。
(2)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树立回收或再利用资源的意识。
(3)树立保护资源的意识,说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保护资源的举措。
信息窗4:装运啤酒——正反比例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三单元信息窗四。
教材简析:该信息窗用一个特写的镜头呈现了汽车运输啤酒的情境。
通过介绍啤酒装箱中的有关数据,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用比例知识解决的问题,学习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加强对比,找出在解答方法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掌握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青岛啤酒不光是深受我们青岛市民的喜爱,并且早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名牌产品,每年青啤公司都要向全国各地输送大量的优质啤酒。
今天让我们跟进啤酒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装运啤酒”,继续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情境,主动搜集相关数学信息,自主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仔细观察情境图,收集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每个箱子能装多少瓶啤酒?(2)480瓶啤酒需要多少个箱子?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480瓶啤酒需要多少个箱子?下面我们先来解决“480瓶啤酒需要多少个箱子?”课件出示第一个红点例题。
2、探究交流,获得新知(1)独立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设计意图] 独立思考是高年级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习惯。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可以有助于学生很好的理解题意,正确解答。
(2)交流想法:a:可能出现学生利用以前的知识解决,先求出每个箱子能装几瓶啤酒,再求装480瓶啤酒需要几个箱子,列式为480÷(24÷2);b:如果学生出现用比例知识解决,就请这个同学为大家讲讲他的想法;c:如果没有用比例知识解决的,教师启发: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也可以解决这道题呢?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能不能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呢?[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关注学生充分利用数学信息的能力,以旧带新的能力。
信息窗2: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二。
教材简析:信息窗2的情境图呈现了啤酒生产车间的一角,并用表格的形式出示了啤酒生产中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一些数据。
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对应数值的变化规律,引入对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知识的学习。
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观察、推理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目标:1、学生感受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经历概括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的过程。
2、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根据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4、培养学生初步的函数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青岛啤酒是我们青岛的名牌产品,每年的啤酒节都能吸引海内外的许多宾朋。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啤酒生产车间去参观一下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青岛啤酒这一话题导入新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的材料与环境,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观察表格,提出问题谈话: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表,说说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第一个红点的例题。
啤酒生产情况记录表预设:(1)表格中有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两种数量。
(2)工作总量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教师小结:也就是说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有联系的两个数量。
那么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工作时间越长生产的啤酒越多,工作时间越短生产的啤酒越少。
2、小组合作,探索新知谈话:原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有这样的关系。
现在和小组内的同学从两种量中找出几组对应的数,算出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值,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在小组内列举数据,求出比值,交流自己的发现,在此基础上全班汇报。
本文由jnq8062435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装运啤酒————正反比例实际问题信息窗 4:装运啤酒——正反比例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三单元信息窗四。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该信息窗用一个特写的镜头呈现了汽车运输啤酒的情境。
通过介绍啤酒装箱中的有关数据,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用比例知识解决的问题,学习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加强对比,找出在解答方法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掌握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1 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青岛啤酒不光是深受我们青岛市民的喜爱,并且早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名牌产品,每年青啤公司都要向全国各地输送大量的优质啤酒。
今天让我们跟进啤酒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装运啤酒”,继续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 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然后引导设计意图] 学生观察情境,主动搜集相关数学信息,自主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仔细观察情境图,收集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每个箱子能装多少瓶啤酒?(2)480 瓶啤酒需要多少个箱子?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480 瓶啤酒需要多少个箱子?下面我们先来解决“480 瓶啤酒需要多少个箱子?”课件出示第一个红点例题。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说教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
并为学习比例的应用,特别是为正、反比例及其应用打好基础。
比例的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课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四、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收集的生活中的数据五、说教法、说学法1、说教法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
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2运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感知,激发兴趣,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2、说学法在强调教法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1、合作交流法。
2、引导发现法。
教具和学具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工具和桥梁,课前准备合适的教学具也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因此,这节课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说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复习旧知,做好铺垫——新课导入——探究新知——巩固新知——达标反馈—课堂总结。
五个环节进行。
第三单元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单元备课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在解决实际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4、通过解决现实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
通过比例的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对数量关系的认识,通过感知数量间的变化规律,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的主要内容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图像,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是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素材的选取贴近生活。
2、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
3、重视独立思考,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信息窗1 运输大麦信息窗2生产情况记录信息窗3啤酒生产计划信息窗4装运啤酒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你能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吗?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与两个内向之间有什么关系?观察上面的记录表,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把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在下图中表示出来吗?装480瓶啤酒需要几个箱子?比例的意义每天生产的吨数和需要生产的天数这两种量有什么关系?一批啤酒用载重量8吨的汽车运,需要15辆。
如果改用载重10吨的汽车运,需要多少辆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图像反比例的意义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反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2课时。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探究过程项你能求出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师:对,先写成乘法形式,再求出未知
数的值。
这种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
解比例。
师:请大家试着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板书:解:20=25×4
X=
20
4
25⨯
=5
2.出示:解比例
4
45
4
9
5
9
5
4
9
5
4
=
⨯
=
⨯
=
=
x
x
x
x
3.出示:解比例
解:4.5x=9×0.8
X=
5.4
8.0
9⨯
=1.6(或
5
8
)
学生独立尝试,交流时规
范解比例的过程。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集体
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探究过程
4.出示:解比例.
10
1
:
8
1
:
4
1
x
=
板书:解:
8
1x=
10
1
4
1
⨯
x=
10
1
4
1
⨯÷
8
1
x=
5
2
三、拓宽应用。
1.解下面的比例.
(1)
(2)X:21=13: 56 3.4 :X= 5.4 :2
2.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1.5和0.8的比等于40与的比。
2.和
4
3的比等于
5
2
5
1
和的比。
3.两个外项是24和18,两个内项是X
和36 。
4.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
数。
已知一个内项是
4
3,另一个内项是多
少?
5.按要求写比例。
(1)写出两个比值是2.5的比,组成比例.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时,说说与上题的区别。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时说说不同情况下的比例
的解法。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时,说说有几种情况。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探究过程(二)提高练习。
1.自主练习底6题。
2.对比练习。
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
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圆的周长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
圆的面积一定,圆周率与半径成反比例
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
()
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
()
3. 你知道吗?(47页相关知识)
介绍反比例图像,学生了解反比例关系
也能用图像表示。
(三)综合练习。
思考:如果,和成()比
例,则∶=()∶()
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判断各题中的两个量
是不是成反比例。
并说说
理由。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交流。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