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及其发展史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8.70 MB
- 文档页数:46
社区管理体系的演变现状和未来我国的社区管理是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产物。
它作为弥补改革中出现的管理缺位,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政府、理论界以及百姓的高度关注。
在经历了近10 年的探索之后,反思其运行轨迹,不难发现,城市社区管理中“政社不分”的情况依然存在,尤其是在街道管理层面,政府的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职能集于一身,其直接后果是现有社区管理体制的确立既未明显减轻政府的社会管理负担,也未从更深层次上提高广大居民的民主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社区管理仍旧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政府行为。
我们通过对国内外诸多城市的考察、研究、对比发现,社区管理组织不同于政府组织,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而由于国情差异,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照搬国外模式。
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内,科学地界定政府的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管理的职能权限,并将二者有机地衔接起来,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网络式社区管理体系的关键所在。
在我国目前特定的社会管理背景下,采取政府推动下的纵向社区管理组织体系与横向的社区居民自治管理组织同步与协调发展的纵横相接的网络式社区组织模式,符合现代政府职能转换与市民组织发展关系理论的基本原则。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
期间,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的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转型期平稳过渡的基本保证。
依据政治学家的观点,现代政治社会中政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阶级统治、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平衡等四大方面。
但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政府职能的结构重心会发生位移,即我们所指的政府职能转换。
一般说来,传统社会下的政府职能结构的重心是阶级统治职能,以后逐渐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后工业社会的社会服务职能。
发生这种位移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增长模式的变换以及公民社会的成长发育。
就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客观运行规律而言,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相对有限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应的是以阶级统治为主的政府职能和由政府从属于公民的一元从属结构向政府与公民的二元分立结构的转变;在现代工业社会发展阶段,以靠增加投资和劳动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模式对应的是以社会管理为主的政府职能和政府与公民之间形成的有限制衡、相对独立的二元结构关系;在后工业社会,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和服务功能为核心内容的内涵式经济发展模式则对应着以社会服务为主的政府职能和政府与公民从原先的制衡关系向相互依赖的一体化意义上的一元包容结构的转化。
企业社区管理与发展第一章企业社区管理介绍企业社区是为了促进企业管理效率,提升员工士气,搭建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沟通桥梁而创建的。
企业社区管理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管理模式,也是连接企业内外各类利益相关方的平台。
第二章企业社区的发展历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社区管理在近年来也有了快速的发展。
企业社区管理的发展历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 初期阶段:企业社区只是一种建立了自己网站的形式。
企业与员工、客户、供应商的互动都是在网站上完成的。
2. 中期阶段:电子邮件的普及,使得企业与各类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直接。
企业社区的范围扩大,不再单单是企业自己的网站,而是包括企业的电子邮件、内部链接、外部链接等多个维度。
3. 现代阶段:企业社区的发展已经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各类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已成为企业社区管理的主流工具。
第三章企业社区管理的优势1. 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通过企业社区管理,企业能够更好地将信息传递和管理工作推进。
它可以使企业内部信息的流通变得更加高效和快捷。
企业内部的各部门都可以直接发布信息,这样可以避免信息传递的拖延和误传。
2. 改进员工的士气;企业社区管理还可以通过向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使得员工感到自己的努力有回报,从而提高他们的士气。
同时,这也可以带来更高的员工满意度和较低的离职率。
3. 促进供应商和客户的参与;企业社区管理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的合作和协作,还可以扩大企业与外部供应商和客户的沟通渠道。
通过企业社区管理,企业可以直接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交流和协商,从而提升与他们的关系,并从中获取更多的商业机会。
4.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一个良好的企业社区管理不仅可以推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也能够促进企业形象的塑造。
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品牌形象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并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四章企业社区管理的挑战虽然企业社区管理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社区管理学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区管理研究的兴起第二节什么是社区管理学第二章社区与社区系统第一节社区的概念第二节社区的要素、结构与功能第三节社区系统第四节社区环境第三章社区管理的体制与模式第一节社区管理概述第二节社区管理的组织结构与功能第三节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创新第四节国外社区管理体制的比较第四章社区公共服务及其管理第一节社区公共服务概述第二节社区公共服务的维系第三节社区社会保障管理第四节社区公共服务的比较第五节我国社区公共服务的展开与展望第五章社区公共事业管理第一节社区公共事业概述第二节社区教育管理第三节社区文化管理第四节社区卫生管理第六章社区公共安全与社区矫正第一节社区公共安全概述第二节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第三节社区警务第四节社区矫正第七章社区物业管理第一节社区物业管理慨述第二节物业管理与社区自治第三节社区物业管理的主要内容第八章社区参与第一节社区参与概述第二节社区自治与社区参与第三节我国的社区参与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第四节社区参与的经验比较第九章社区发展第一节社区发展的概述第二节社区发展的理论资源第三节国外社区发展的变迁与经验第四节我国社区发展的历程与面临的难题第五节我国社区发展的方向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绪论 第一节 城市社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必然趋势 一、“社区”是社会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 二、社区的发展适应了家庭结构变化的需要 三、社区的发展是适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第二节 社区建设和研究的概况 一、社区的涵义 二、社区建设和研究的历程 第三节 城市社区建设和研究的意义 一、社区建设能促进城市管理科学化 二、社区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 三、社区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 四、社区建设是推动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第一章 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 城市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拓展社区服务 二、发展社区卫生 三、繁荣社区文化 四、关注社区环境 五、加强社区治安 六、发展社区教育 第三节 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 一、制定社区建设目标的依据 二、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 第四节 加强城市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 一、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二、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 三、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社区建设纳入工作日程第二章 城市社区管理 第一节 城市社区管理的涵义和特征 一、社区管理的科学界定 二、社区管理的内容 三、社区管理的作用 第二节 城市社区管理的原则和模式 一、社区管理的原则 二、社区管理的模式 三、社区管理的体制 第三节 城市社区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一、社区管理观念的更新 二、社区管理方式的创新第三章 城市社区服务 第一节 城市社区服务的内涵和功能 一、社区服务的内涵 二、社区服务的基本功能 三、社区服务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城市社区服务的内容 一、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 二、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 三、为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四、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 五、为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 第三节 完善城市社区服务的途径 一、尽快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二、提高社区服务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三、合理调动和发展社区服务资源第四章 城市社区经济 第一节 城市社区经济的涵义和特征 一、社区经济的涵义 二、社区经济发展的历程 三、改革开放以来社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二节 城市社区经济的结构特征和作用 一、社区经济的结构特征 二、社区经济的作用 第三节 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措施 一、树立社区经济发展大目标 二、改革社区经济的经营体制 三、以社区服务为根本,促进社区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五章 城市社区文化 第一节 城市社区文化的价值 一、社区文化的涵义 二、社区文化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 三、健康的社区文化促进社区文明建设 第二节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社区文化活动 二、社区文化服务 三、社区文化管理 第三节 整合社区文化资源 一、充分发挥组织资源的作用 二、合理规划配置社区文化设施资源 三、调动社区文化人才资源 四、建立多渠道社区文化资金投入体系第六章 城市社区人口 第一节 人口因素直接影响社区的发展 一、人口数量对社区发展的影响 二、人口质量对社区发展的影响 三、人口结构对社区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城市社区人口的特点 一、城市社区人口的流动性 二、城市社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三、由“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化 第三节 城市社区人口管理 一、全面提高社区人的素质 二、坚持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政策 三、加强对社区流动人员的管理第七章 城市社区社会保障 第一节 城市社区社会保障的特点和作用 一、城市社区社会保障的含义和特点 二、社区保障与社会保障的区别 三、社区保障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一、社会救助 二、社会保险 三、社会福利 四、社会优抚与社会安置 第三节 城市社区社会保障的实施和完善 一、以社区为基础推进社会保障服务社会化 二、明确社区组织职责,落实社区保障工作 三、以社区服务为龙头完善社区保障体系第八章 城市社区党的建设 第一节 社区党建工作是适应新形势的建设性工程 一、社会变革对党的基层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二、党员分布情况的变化使党组织面临新的工作任务 三、社区是党组织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 第二节 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开创社区党组织基层工作的新局面 二、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工作 三、社区党建要为建设和谐社区服务 四、加强社区共青团组织的建设 第三节 完善社区党建工作的途径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二、拓展新内容,探索新形式 三、创建新机制,构建新格局社区管理与服务目录1 社区概论1.1 社区的含义和类型1.1.1 社区的概念1.1.2 社区的类型1.2 社区的功能和地位1.2.1 社区的功能1.2.2 社区的地位1.3 社区的研究方法和意义1.3.1 社区研究的方法1.3.2 社区研究的意义2 社区管理及其发展史2.1 社区管理的含义和特征2.1.1 社区管理的含义2.1.2 社区管理的特征2.2 社区管理的原则和体制2.2.1 社区管理的原则2.2.2 城市社区管理的体制2.3 社区管理的发展史2.3.1 传统的居委会建设时期2.3.2 社区建设时期3 社区管理的内容3.1 社区党建管理3.1.1 社区党建管理的主要特征3.1.2 社区党建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3.1.3 社区党建管理的主要任务3.1.4 社区党建管理的运作方式3.2 社区经济管理3.2.1 社区经济的含义、特征和功能3.2.2 我国社区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3.2.3 社区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3.3 社区文化管理3.3.1 社区文化的概念和功能3.3.2 城市社区文化的基本特点3.3.3 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3.3.4 社区文化的发展历程3.3.5 社区文化管理及其措施3.4 社区服务管理3.4.1 社区服务的起源和发展3.4.2 社区服务的定义和内容3.5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管理3.5.1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3.5.2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在社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5.3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核心目标3.5.4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3.5.5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4 社区管理的组织结构4.1 街道委员会与居民委员会4.1.1 街道办事处4.1.2 居民委员会4.2 业主委员会4.2.1 业主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4.2.2 业主委员会的产生和组织4.2.3 业主委员会的权利和义务4.2.4 业主委员会会议4.2.5 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4.2.6 业主委员会的自身建设4.3 居民自治性组织4.3.1 社区成员作为社区管理和建设主体的基础作用 4.3.2 引导和培育街道社区中的居民自治4.3.3 居民自治性组织4.4 物业管理公司4.4.1 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的关系4.4.2 物业管理的性质和基本内容4.4.3 物业管理的机构设置4.4.4 物业管理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的举措5 社区的管理模式5.1 社区管理模式分类5.1.1 社区管理模式的概述5.1.2 社区管理模式的分类5.1.3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社区管理新体制5.2 中外社区管理模式比较5.2.1 中国社区管理模式5.2.2 国外社区管理模式5.3 具体模式5.3.1 沈阳模式5.3.2 上海模式5.3.3 青岛模式6 社区管理主体的多元化6.1 社区管理主体的职责和作用6.1.1 政府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6.1.2 经济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功能与定位6.1.3 民间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功能与定位6.2 社区管理中的社区自治6.2.1 社区自治地位的法律依据6.2.2 社区自治组?的形式和职能6.2.3 社区志愿组织及其活动7 社区管理绩效的评估7.1 社区管理绩效的概述7.1.1 社区管理绩效的含义7.1.2 影响社区管理绩效的因素7.2 社区管理绩效的评估7.2.1 社区管理绩效评估的意义7.2.2 社区管理绩效的评估原则7.2.3 社区管理绩效的评估方法7.3 社区管理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7.3.1 社区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目标与依据7.3.2 社区管理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7.3.3 社区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7.4 社区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在文明社区评比中的应用7.4.1 社区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在文明社区评比中应用的意义7.4.2 社区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在文明社区评比中应用的具体方法8 社区管理中的公共事业管理8.1 社区治安与综合治理8.1.1 社区治安的含义及其测量指标8.1.2 社区治安问题现状8.1.3 社区安全综合治理的体制和机制改革8.2 社区卫生服务8.2.1 社区卫生服务的含义及其特征8.2.2 社区卫生服务的问题与现状8.2.3 社区卫生服务体制和机制的进一步改革8.3 社区环境与物业管理8.3.1 物业管理事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8.3.2 社区环境及物业管理中的诸多矛盾8.3.3 社区环境及物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8.4 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8.4.1 社区文化的概念与功能8.4.2 社区文化的类型8.4.3 社区文化建设8.5 社区社会保障8.5.1 由单位保障到社会保障8.5.2 现行社区社会保障及其局限8.5.3 新的社区社会保障体制的构建9 社区管理的发展趋势9.1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9.1.1 当前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9.1.2 解决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9.2 农村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9.2.1 当前农村社区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9.2.2 解决农村社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9.3 影响中国社区管理的几个基本因素9.3.1 把好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方向9.3.2 注重社区治理的相关法规政策体系建设9.3.3 推动民间组织的发育和壮大9.3.4 强化公民参与意识9.4 社区管理进一步加强的趋势9.4.1 社区管理进一步加强的体制背景9.4.2 社区作用的进一步强化9.5 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模式9.5.1 新体制模式建立的原则9.5.2 新体制模式的意义9.5.3 新体制模式的目标定位9.5.4 新体制模式建立的具体要求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研究第一章社区公共服务的内涵与政策解读 第一节社区公共服务的概念辨析 第二节社区公共服务的特征、功能与供给模式 第三节社区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 第四节社区公共服务相关政策解读第二章社区公共服务的治理主体分析 第一节社区公共服务中的政府组织 第二节社区公共服务中的市场组织 第三节社区公共服务中的社会组织 第四节社区公共服务中的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第三章社区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分析 第一节市场活跃型的社区公共服务模式 第二节政府主导型的社区公真服务模式 第三节社会组织主导型的社区公共服务 模式第四章国内外社区公共服务的沿革与实践 第一节西方社区公共服务的起源与历史. 第二节西方杜区公共服务的实践研究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第五章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状况调研 第一节北京市社区服务发展历程 第二节关于北京社区公共服务调查的数据分析第六章推动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科学发展的政策 建议和理想模式探索 第一节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社区公共服务建设 第二节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我国社区公共服务理想模式 第三节北京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政策建议附件一北京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指导目录(试行)附件二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现状调查问卷附件三《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研究》深度访谈提纲参考文献后记创新社区公共服务模式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于燕燕( 2007-06-14 第10版)【字号大小】【打印】【关闭】 百步亭社区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模式,是对社区公共服务组织形式的有效探索,是社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值得借鉴的成功范例,提供了新形势下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有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