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必修教案 -1.1.1 信息
- 格式:docx
- 大小:289.98 KB
- 文档页数:3
信息与信息技术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的第一章节,内容涉及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特点;信息社会及其特点;信息处理的概念及特点;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组成。
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针对此特点,进行分组讨论的方式,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发现自己身边有关信息方面的问题,通过教师设置讨论题目,使教学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
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
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再者,现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方面的认识并不是一概不知,只不过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
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 “信息技术”这两个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设计思想设计思想: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再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既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力, 同时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策略。
四、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1)能够掌握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影响(2)明确信息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明确信息技术对自己和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2)通过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不可替代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讨论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了解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形式,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激发学习欲望;(3)通过学习,努力提高鉴别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和水平,更有效的利用信息;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能够掌握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影响教学难点:对“信息”这一概念的理解,六、教学策略新课程改革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学设计课题:§1.1信息及其特征教材内容分析:使用的教材是广东省出版集团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本节课内容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第一节开门课,小学和初中虽然有一些基础,本节课有承上启下的引领和整合的责任,将来还要面对全省的毕业汇考,因此本节授课地点选择在录播教室,多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内容,举例方面选择身边熟悉的、影响力强大人和事,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知识,以小见大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为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给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概念、信息特征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从小心中埋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理想种子,树立远大的理想2 培养学生小组团队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1使学生理解①信息概念、②信息的特征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运用多媒体录播教室先进手段展示课件,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教学工具:多媒体录播教室白板学生学情分析:新入学的高一新生,Windows、office有些基础,但是对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没有系统的认知。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PPT展示①IT的由来并是我们这门课的全称,②IT行业、人物知道多少?互联网三大巨头BA T为我们搭建了三大平台,学生观看PPT,回答问题①IT的全称,②三大巨头提供的三大服务平台,③观看李彦洪视频。
同学们认同信息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科技的发展、改善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离不开信息、信息技术;并在自己的心理也埋下了理想的种子。
⑴帮助、激发学生对信息、信息技术的过去、现在、将来有一个全面认知的渴望需求,驱动学生全神贯注的进入本课内容的学习。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全套教案_粤教版必修1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教师:雷萍1.1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第一章数据与信息
1.1 数据及其特征教案
任务驱动与知识讲授十进制数由0,1,2,3,4,5,6,7,8,9组成。
二进制数由0,1组成。
十进制转二进制:
十进制数:29
除2取余,逆序排列:用十进制的数除以2,每除一下将余数就记在旁边,最后按余数从下向上排列
二进制数:1010
按权相加法:从右到左用二进制的每个数去乘以2的相应次方,不过次方要从0开始。
1*2^3+0*2^2+1*2^1+0*2^0=10
2、语义性:将数据符号解释为客观世界的事物。
同一个数据符号可以解释为不同的事物。
3、分散性:数据是分散的记录,分别记录不同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
有了分散的记录,事物间才会有比较,才会有意义。
4、多样性和感知性:数据记录的形式是多样的、可看的、可听的、可感知的,如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等。
课堂总结由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进行点拨。
课堂练习打开桌面文件接收柜中的“课堂练习.exe”,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1.1数据及其特征
一、数据定义
二、数据特征
三、数制与转换
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
课后作业预习1.2数据的编码二进制
语义性
分散性
多样性与感知性。
1.1 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需要表达和捕捉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转变观念,从信息技术课仅仅是学习软件操作转变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二、教学重点
1.信息概念的理解;
2.信息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
信息的基本特征及其所蕴含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诱思导学法、自主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结合。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我们每天都要靠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受着这丰富多彩的世界。
从广义上来说,感觉器官所感受到的就是信息。
展示:风吹(声音)、鸟叫(声音)、树叶飘落(动画)
师:你看到了什么?闭上眼睛,你又听到了什么?
生:风在吹,鸟在叫,树叶在飘落……
师:风吹、鸟叫、叶落等,这些可以说都是信息,……信息无处不在,可以说,人类从古至今都离不开信息。
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信息。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三条信息:
7月23日晚20点温州发生动车追尾脱轨事故:
1、事故发生前7分钟,温州当地居民@Smm_苗发出动车行驶缓慢的消息。
2、事故发生13分钟后,乘客@羊圈圈羊发出第一条求助微博,转发突破十万,两小时后该名网友获救。
3、事故发生2小时后,官方在微博上发布献血号召,短时间内上千名微博网友前往血站献血,网友@yaoyaosz 发布的血站实况转发突破十万。
思考:事故前后的三条信息重要吗?
这是重要的救命信息。
那么信息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特征?下面我们一起进入美妙神奇的信息世界。
任务一:打开请打开桌面上名为“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网页,自主学习信息概念的描述,结合小组合作,思考讨论或上网查找,身边还有哪些是信息?举例说明。
(实行小组积分制,每一小组或组内任一成员若圆满完成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将为所在小组赢得10分) 趣味游戏:“我来比划你来猜”。
屏幕上依次出现词语。
一位同学通过语言、手势和表情进行比划,另一位猜词的同学站在讲台上面朝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猜出词语(参加的同学可获得一条信息作为礼物---快乐秘方),如果有困难可以求助其他同学。
打开教学网站,填写游戏的信息分析表,并体会信息的传播过程。
引导学生从游戏中总结信息的传播过程。
除了游戏中所用到的信息的载体,常见的还有哪些载体形式?
学生: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
除了面对面,还有哪些信息的传播途径?
途径:面对面、电报、电话、书籍、音像制品、广播、电视、网络等
从信息传播过程这个角度重新认识信息的含义:
信息发出方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的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信息从发出方经过各种途径最终被接收方所接收,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们接收的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变化?最终的结果和原本的意向是否一致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信息有哪些基本特征.
任务二:结合课本内容和教学网页,通过5个例子分析讨论,说说信息有哪些特征.
学生踊跃发言:
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
师:你能否举一些生活实例,体现信息的某些基本特征?
生:举手回答。
播放《抢盐歌》,边观看视频边思考:
该事件中体现的信息的什么特征:
A依附性 B传递性 C可处理性 D价值相对性
E共享性 F真伪性 G时效性 H 其他特性
任务三:在教学网页中填写信息特征分析表。
并上网搜索信息特征的典型实例。
六、小结,填写“自我评价表”(打开教学网页),并上到留言板发表学习心得和感想,若有好的建议和意见也可以提出来。
七、送给学生的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充分应用信息载体,通过各种信息获取途径,善于发现和挖掘信息的价值性,把握信息的时效性,合理利用信息的共享性,明辨信息的真伪性,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锻炼自己获取、交流、加工信息的能力,做一个信息社会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