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3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 1971年7月,基辛格访问中国,随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尼克松将访问中国,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2.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3.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4.建交热潮,外交僵局被打破,出现新局面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3.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年10月,上海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达成“上海共识”4.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前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国民党占据。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总结: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使我国打破了长期的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3.新时期我国外交致力于维护世界与周边和平环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中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国与美、日关系的新篇章,中美、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它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对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处理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不同点,并分析历史原因1. 不同点:前者与苏联结成同盟,承担必要的保护同盟的义务;后者是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的具体表现2.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敌视、孤立新中国的政策,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为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在捍卫和平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并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②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根本原因);③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直接原因)。
2、经过: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
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从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中美建交1、中美关系正常化和建交①、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美方:A.实行20多年“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B.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中方:A.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
B.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C.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根本原因:世界局势变化,改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利益。
②过程:A.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乒乓外交)B.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C.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A.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B.最终打破因美国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出现外交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C.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促进祖国统一。
D.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2、中日建交①背景: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美国谋求缓和对华关系避开日本,震动日本②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的邀请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三、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教材解析:必修1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材解析:必修1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学法指导1.结合中国与美国、日本关系的改善,掌握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角度考虑外交政策。
认识到在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外交策略。
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与改善的国际与国内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明确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对中国和世界以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3.本课的重点内容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的演变”、“在联合国框架内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要对基本的历史史实准确分析和理解。
4.通过学习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成就,明确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会用分析的综合的方法认识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并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概况。
5.通过学习,掌握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增强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的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状意识。
二、知识结构三、重难点突破1.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第一、这是中国、全世界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国家的胜利。
第二、它表明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普遍认同。
第三、它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第四、它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
从此,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亲自参与联合国重要会议,广泛接触各国领导人,宣示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鲜明地阐述我国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得到联合国会员国的普遍赞同。
1974年4月,邓小平副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六次特别会议,阐述了中国对世界局势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受到热烈欢迎。
中国在联合国组织内,坚定地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共同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而不懈努力。
2.70年代为什么中美关系得到改善?从美国方面来看,当时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和不利地位,需要找到一个足够强大的伙伴来对抗苏联,而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可以增加对付苏联的力量。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事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能力目标: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通过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学习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学习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打开外交新外局面(20世纪70年代)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年10月第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2、中美关系正常化(外交局势转变的关键):
原因:中美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阅读并回答P113“学思之窗”问题。
〗
进程:①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②1972年访华,双方在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撤军、毁约)。
④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改善:
原因: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进程:年日本首相访华,双方正式建交。
4、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
)
二、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背景:①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在。
②战争的根源是霸权主义(美苏均衡牵制);和平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
③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与。
(2)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
(3)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2、开展以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重视维和(2)促进裁军(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思考:中国为何以联合国为中心来展开多边外交?
(①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相一致;②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主持公道、伸张正义。
③有助于稳定国际和地区形势,维护联合国权威。
)
3、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1)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如2001年上海会议形成了“”)
(2)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如:2001年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创立,中国积极参与其中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3)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关系
(4)与欧盟保持良好关系
思考:新中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不断进步的原因和基础是什么?如何看待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原因和基础:①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②新中国政治地位的提高;③中共的正确领导,制定了正确的外交政策。
看待: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
【当堂检测】
1、有关中国的一幅宣传画,图中的文字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
反动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判断它最有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50年代末 B.60年代末C.70年代末 D.80年代末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是
A、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D、中日邦交正常化
3、“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
国。
”材料中被称为“转折点”的事件发生在
A.1971年 B.1972年 C.1978年 D.1955年
4、新中国成立后未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的阻力来自
A.法国
B.日本
C.美国
D.苏联
5、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是得到了哪种国际力量的支持?
A、苏联
B、美国
C、第三世界
D、苏联以外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6、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等西方国际的支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D、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7、中美两国结束对抗局面,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B.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发表
C.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8、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中美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
一”。
材料中所提出“公告”是指
A.上海《中美联合公报》
B.尼克松访华的公告
C.中美建交公报
D.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公告
9、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京访问。
在当晚的欢迎宴会上,尼克松说:“过去的一些
时期我们曾是敌人。
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
……在我们讨论我们分歧的时候,我们哪一方都不会在我们的原则上妥协。
”这个“巨大的分歧”指的是
A.经贸往来 B.国际格局C.台湾问题 D.文化交流
10、尼克松在其对华政策报告中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
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他讲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
A.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
B.主张和中国建立和平共处的外交关系
C.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D.阐明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11、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多次波折,但经双方努力又恢复和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B.中美矛盾已彻底解决
C.中美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害冲突 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逐渐消失
12、1972年,访问中国并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协定的日本首相是
A、桥本龙太郎
B、田中角荣
C、中曾根康弘
D、森喜郎
13.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
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14、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
同年12月,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1975年12月,毛泽东主席会见了福特总统及其夫人和女儿。
从1970年到1975年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活动有①中国释放出与美国和解的信息②中日邦交正常化③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并且与美国正式建交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
15、下列对于9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B.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C.立足于可能发生较大的世界战争,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
D.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建立和平的周边关系
16、我国的外交,从建国之初的“一边倒”到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到90年代不结盟,这种变化说明了
A.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随其他国家变化而变化的
B.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美国对华态度决定的
C.中国的对外政策变化是由国家实力变化决定的
D.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决定的
17、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C.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